人民日报评论范文:农民工精神的时代内涵
赞赏农民工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关于农民工的敬意与赞赏。
在此,我要向所有辛勤付出的农民工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农民工,这个看似平凡的名字,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重任和希望。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国家的发展,他们毅然决然地离开故土,背井离乡,投身到城市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首先,我要赞赏农民工的勤劳。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农民工朋友们正是这一美德的传承者。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畏艰辛,不怕劳累。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为城市建设默默付出。
正是他们的勤劳,使得我国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其次,我要赞赏农民工的坚韧。
生活中,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远离家乡,他们要适应陌生的环境,克服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障碍。
在工作中,他们要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他们从未退缩,始终坚韧不拔。
正是这种坚韧,使他们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再次,我要赞赏农民工的团结。
农民工朋友们来自各地,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团结友爱的精神。
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境,还是工作中的难题,他们总能携手共进,共度难关。
这种团结精神,不仅使他们个人得到了成长,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此外,我要赞赏农民工的奉献。
农民工朋友们为了国家和家庭,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此,我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民工朋友们。
他们是我们城市建设的功臣,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农民工朋友们做些什么:一是关心他们的生活。
我们要关注农民工的住宿、饮食、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六月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六月Word版人民网目录乡村“野草莓”怎样有春天 2012年06月01日伟大高尚从平凡中起步 2012年06月04日驱散“精神留守”的阴云 2012年06月05日谁来保护农村的“碧水蓝天” 2012年06月06日“善待”不能仅靠曝光倒逼 2012年06月07日“生源危机”能否成改革契机 2012年06月08日干部应拥有“诚信身份证” 2012年06月11日靠什么打破“打车难”僵局 2012年06月12日谁为“无人问责”担责 2012年06月13日四千万选票说明了什么 2012年06月14日“舌尖中国”呼唤社会参与 2012年06月15日“神舟”奇迹离我们有多远 2012年06月18日打破公共服务的“身份藩篱” 2012年06月20日电光幻影,如何呈现真实的中国 2012年06月26日乱花公家钱,必须有人管 2012年06月27日敢“审”更要督“改” 2012年06月28日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 2012年06月29日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u=6 第 1 页共 26 页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乡村“野草莓”怎样有春天2012年06月01日倘若任由留守儿童在乡村“野蛮生长”,缺少父母关爱、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可能引爆接踵而至的各种社会问题“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好日子。
可是,在江西宜春塘溪村的王家,有5个孩子再也过不上儿童节了——相约去采摘野草莓的他们,在水塘中溺亡,父母在外地打工,祖父母年迈,这个家的未来骤然崩塌……据央视报道,农村儿童的群体性溺亡事件时有发生。
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监护,有如散布原野的“野草莓”。
当孩子们接近危险时,无人提示,乏人搭救。
威胁他们的,还不独是水与火的无情,更有心灵上的情感荒漠,他们对社会、对家庭、对父母都有严重的疏离感,甚至从极度的亲情饥渴中生出恨意。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已经十余年了。
儿童节在即,这样的忧困不断跑上报纸的版面,跑进电视新闻的画面,逼视着我们:还能继续漠视留守儿童的生存困境吗?儿童节一过,“野草莓”们会不会继续散失天涯,走出公众视野?在谈到孩子的话题时,媒体通常更热心关注的是,小升初拼抢、小胖墩儿现象、高校自主招生等,集中于城里孩子“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而不是农村“野草莓”们的基本生存困境。
排斥与融合:《人民日报》农民工报道(1992-2011)的概念隐喻研究
同时 也成 为媒体报道 的热点。 当前 , 我国关 于农 民工群体 剥夺 了他们 的媒介传播权 J 。二 是传播服 务 , 汤晓羽从 传
话 语变 迁 的研究 多 以传 播学 、 新 闻学 和社 会学 为主 , 从语 播 服务 角度发现城市农 民工 的聚居方式有 利于传播 , 大众 言学 视角进 行 的分析 尚不 多 见。本文 尝试 运 用 “ 概 念 隐 媒介在 缩短农 民“ 变” 市 民的 进程 方面要 提供 满 足其需 要 喻” , 结合批评 隐喻 分析研究 方 法 , 以我 国的权 威报 刊《 人 的信息 , 在农 民工与 媒 体之 间建立 良性互 动【 9 ] 。第 三 , 从 民 日报) 2 0年 来( 1 9 9 2 -2 0 1 1 ) 农 民工报道的发展历程 作为 新 闻学角度 分析农 民工报 道 中 的媒 介素 养 、 报道 基调 等。 研究对象 , 综合各个时期对农 民工 群体话 语意识 建构 的描 治文化视野 下农 民工身份和社会地位 的变迁 。
丰帆通过对农 民工 报道进行 内容和话语 角展开 。第一 , 社会学视角 , 主要 集 中在 三个层 面 : 一是农 工 话语权的研究 ,
精英 结盟 掌控 了大 众媒介 的话语 权 , 以农 பைடு நூலகம்工 民工流 动行为的研 究 , 赵树 凯通过 实证调查 , 分 析了 2 O年 分析发 现 : 引。第四 , 语 言学 来农 民流动 的过 程及体 现 出来 的各 种关 系 和背景 … 。此 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则 处于失语状 态¨ 外, 围绕农 民工流 动方 式[ 2 】 、 社 会 网络 J 、 组 织化 程 度 ] 、 角度 , 夏 历从 社 会语 言学 的视 角 , 以社会 语言学 的核 心理 变异 ” 和“ 言语社 区” 理论 , 通过 对北京市 近千 名农 民工 主体意识 的研究较多。二是农 民工内部分化或分层状 论“
新时代劳动精神作文(一)
新时代劳动精神作文(一)新时代劳动精神作文新时代是社会发展的时代,也是劳动者迎来崭新机遇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需要有一种全新的劳动精神,这种精神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兼具现代适应力。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财富,它跨越时空,一直传承至今,为今日的劳动者提供了精神支撑。
一、劳动是一种求真务实的行为劳动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它是为了生活而进行的工作。
在新时代中,劳动者需更加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并且保持敏锐的思维,为社会建设、为自己的生活创造贡献。
创新意识是求真务实的前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优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劳动者在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二、勤劳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勤劳是一种美德,它不只是表现在劳动上,更是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在新时代里,劳动者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向内涵型发展,内在的美和行为的美才是完整的人格的体现。
勤劳能陶冶性情、培养意志、改造习惯、增强创造力,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则能提高职业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奋斗是一种献身精神的行为奋斗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核心,而这种心境不仅仅是劳动者自身的内部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社会历史的责任感和社会情感的担当。
在新时代中,面对发展前景广大的市场和社会竞争,要有敢于搏击的勇气和意志,用顶天立地的精神展现自我、振奋身心、书写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团结是一种集体意识的行为团结是集体行动的关键,是一种内在的动力。
在新时代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在互相合作、协同创新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这种精神不仅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只有建立更广泛而团结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创造更多利益,拥有更多归属感。
综上所述,新时代劳动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勤劳的品德修养、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的集体意识。
这些特征在新时代劳动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更好地满足了现代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为新时代的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方向指引。
人民日报优秀范文
人民日报优秀范文第一篇:自强不息,凝聚梦想力量——记江西星子乡张家头村“致富样板村”近日,江西省政府与江西报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在星子乡张家头村发布“致富样板村”推介示范活动。
这里的贫困老农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砥砺前行,以决心、毅力为引擎,不断变贫穷为富裕。
一把锄头,一双勤劳的双手,张家头村的贫困村民们挥洒着汗水,建起了现如今发展蓬勃的“致富样板村”。
村民们用希望和梦想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靠自强不息的精神把村子从贫困挺过来,用自己的双手推动社会进步,书写着动人心弦的致富辉煌。
张家头村的致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和政府给予村民们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县的投入,包括电力、通讯、道路设施以及新农制、农机等服务,为脱贫致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张家头村的致富辉煌就是由一把把勤劳的双手,一颗颗梦想的心灵,一丝丝汗水凝聚而成。
新时代,全村人民秉持“自强不息,凝聚梦想力量”的理念,继续走在脱贫攻坚的“最坚路”上,努力把张家头村建设得更加美好!第二篇:优秀是一种习惯——论优秀的追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优秀的追求是一场旅程,这场旅程也是一场修行。
优秀的追求不是坐吃山空的安逸,而是一场艰辛、艰难、艰苦的奋斗。
只有不断进取,勇往直前,才有可能走上优秀之路。
优秀是一种习惯,首先要从生活的细节做起,比如睡眠、饮食、运动等,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获得充沛的精力来追求优秀。
另外,要想追求优秀,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
每个人都有一个天赋,但是只有不断地努力才会有所进步。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受到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就要提高自己的心智能力,学会做到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优秀目标。
诚然,优秀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如果想要走上优秀之路,需要勇于接受挑战,勤于实践,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以此推动自我成长,坚持生活良好的习惯,以达到精益求精的优秀目标。
2010年10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系列评论之十一《人民日报》(2010年10月05日02 版)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基层党组织创先进要和本单位创先进结合起来,要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来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使一个单位的所有成员在集体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获取动力,共同为争当先进单位、创造优秀业绩贡献力量。
党员争优秀要和带动群众争优秀结合起来。
党员个人争优秀还不够,还要把身份亮出来,作用发展出来,形象树立起来,通过自身的争优秀激发所有成员的工作热情,让原来工作积极的更有干劲、工作一般的有压力、工作落后的有紧迫感,并最终见贤思齐。
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以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
这样,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追求进步、个个争当先进,形成你争我赶的热烈氛围,创先争优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有更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共同的选择合作的典范——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0日04 版)10年前的今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隆重开幕,宣告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
中非之间由此搭建起集体对话的崭新平台,中非合作正式步入机制化轨道。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这一选择根植于中非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战斗友谊,体现了中非共同的发展使命和战略利益。
论坛把具有悠久交往历史和深厚传统友谊的中国和非洲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中非成为相互支持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10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更加成熟,内涵日益丰富,成为新时期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面旗帜。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
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
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任仲平:恢宏史诗的力量之源
人民日报任仲平:恢宏史诗的力量之源史诗是一种具有恢宏气势和广阔背景的文学形式,它经常以英勇的英雄们的壮丽事迹为主线,展现了浩大的历史景象和伟大的人民力量。
而在中国,人民日报的任仲平深谙史诗的力量,将其融入到每一篇文章中,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恢弘与壮丽。
人民日报曾经说过:“新闻报道,好比一幅夸张的史诗画卷。
”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人民日报的报道风格。
任仲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将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作为史诗中最重要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事实,展示出人民的智慧、勇气和拼搏精神。
他的报道像是一部壮丽的史诗,记录着中国人民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历程,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和魅力。
任仲平的报道充满着激情和力量,他不仅是一个新闻记者,更是一个传播者和守护者。
他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讲述人民故事的方式,让每一个读者感受到自己与人民的深刻联系。
他以史诗的手法,塑造出了一群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力量和希望。
任仲平的报道还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恢宏史诗。
他用敏锐的触角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报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勇敢追求梦想、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得相得益彰,让人们不仅在文章中感受到了宏大的历史时刻,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感到充满信心。
任仲平总是以一种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每一篇报道,他的文字充满温情和力量。
正是因为他深知史诗的力量,才能将自己的文章打造成恢弘的壮丽史诗,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激流,感受到人民的力量。
他的报道折射出人民日报这部恢宏史诗背后的力量之源,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表达和传递。
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任仲平用恢弘史诗般的笔触,展现了人民的智慧、勇气和拼搏精神;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与魅力。
他的报道恢宏史诗的力量之源,激励着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恢宏史诗的力量之源,源自于人民的力量。
2020高考作文素材及时评文 :“勤劳革命 劳动精神”
2020高考作文素材及时评文:“勤劳革命劳动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
从袁隆平蹲田培育“东方魔稻”的场景,到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的瞬间,从改革开放大潮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的“急先锋”,到新时代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弄潮儿”,无数任劳任怨、拼命苦干的“老黄牛”,激励着成千上万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奉献光和热。
踏上新征程,永远不变的,是精神底色;与时俱进的,是劳动素质。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竞争与高端产业角逐空前激烈,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归根结底要以强大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以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做保障。
今日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困难多、挑战大,迫切呼唤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练就高超本领,鲁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奋进冲锋号,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广大劳动者正当其时。
展现新作为,以冲天干劲激发埋头苦干的奋进精神。
任何时候,苦干实干都不过时,是事业成功的“捷径”。
翻开劳动模范的故事,脚踏实地的奋斗贯穿始终。
比如从零基础开始干铆工、一路铆成了传奇高铁工匠的李学忠,再如迄今攀爬总高度超过200多座珠峰的老电工周红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行当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来自长期摸索的笨功夫。
“樱桃好吃树难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走好的,我们需要的是一股子永不松懈的干劲儿。
不负新期待,以执着钻劲焕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如果说其他劳动要素还可能引进,唯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无法引进。
尽管当下我们能开展火箭、卫星等超级工程,但特种钢铁还依赖进口,消费者买个马桶盖都要出国抢购。
拥有一大批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在一丝一毫之间倾注心血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政府部门和全社会一同行动起来,在社会氛围和机制保障上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上多想办法,“大国工匠”一定会越来越多。
人民日报时评文四篇
人民日报时评文四篇【篇1】人民日报时评文 1、一名湖北农民工留言给东莞图书馆: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不忘记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2、短视频虽短,但监管不能短,平台责任更不能短。
3、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重点,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的前面。
4、要注重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家庭提供优质图书资源,在解决好营养午餐的基础上,关注精神正餐的问题。
5、当很多年轻人都提前迈入 5G时代了,还有很多老人仿佛还停留在无G 时代,苦苦追赶。
科技发展的本意是添彩而不是添堵。
6、能从隐秘的角落变得乘风破浪,走红的关键在于作品所具有的现实关照性。
世事百态,生活是最好的剧本,真实是最好的演员。
7、国家安全根基牢固,社会大局稳定,才能为解决经济民生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创造良好环境、赢得更大空间。
8、从没有一寸高铁到高铁里程世界最长,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时代,到今天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带来磁浮时代的全新想象,中国铁路在不断提速、不断超越中,书写着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9、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再小流程瑕疵、制度漏洞也可能养肥风险的灰犀牛,说不定哪天就撞上黑天鹅。
10、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更强小康就是打电话不用再跑到山顶找信号幸福就是村里通快递,直播能带货幸福的日子千姿百态,致富的道路各有不同。
11、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耳提面命,课堂就容易失去温度,也就难以让教育真正滋润到每一个心灵。
12、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们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张桂梅这句话戳中很多人的泪点。
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好,这个朴素的希望是一个老师的自白,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13、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条生命渠,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名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
14、祖国是本书,只有真诚阅读才能找到挚爱的理由,而这早已融入到人们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本能。
【人民日报】时评15个主题范文
【人民日报】时评15个主题范文NO.1 奉献与付出以“愚公精神”践行无悔誓言开头: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最能体现生命的分量。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被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他用一生时间践行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回答了付出与获得、物质与精神、名利与奉献等人生命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理想。
结尾: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以李保国为镜,赓续他所留下的“愚公精神”,我们就必定能在全面小康的时代画布上,书写下新的篇章。
NO.2 执着与勇毅壮哉!女排精神!开头:“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结尾:“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奋斗。
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NO.3 知足知不足即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开头:“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所撰的自勉联。
领导干部的修养、行止,也需要把握好这样的辩证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尾:知足,目前在“止”,有所不为;知不足,靶向在“行”,要有所为。
懂得知足,面对名利才有风轻云淡的胸怀;懂得知不足,锤炼党性才有永无止境的追求。
NO.4 法律和道德法律应是人性的低保开头:沸沸扬扬的“罗尔事件”,几经反转之后,当事者将部分微信用户赠予款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一部分人继续深挖罗尔的各种历史,吐槽他的求助资格乃至人品;还有一部分人在收到退款之后,再找到罗尔的另一篇文章,重新打赏给笑笑,很快上限又满了。
《人民日报》五篇思辨评论文
《人民日报》五篇思辨评论文2015.9.14这组文章,发表于今年5月20—24日的《人民日报》评论版,总题“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
文章具有非常强的思辨色彩,且语言精练典雅,几无赘语。
201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具有思辨性的作文题占半数以上,而这五篇文章在写作思路和语言上,非常适合高考作文的学习和借鉴,说它们是集思想深刻、章法鲜明、语言精粹于一体,似不为过。
同学们要仔细研读,甚至可细抄一篇。
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曾有学者慨叹,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的时代”。
从大都市恼人的雾霾到田野间空心化的村庄,从“蚁族”、“蜗居”难圆梦想到“舌尖上的安全”屡现危机。
翻开报纸,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打开网络,种种质疑迎面而来。
一时间,问题让人烦恼,问题使人愤怒,问题令人“绝望”。
如何看待我们时代的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对问题应有的态度。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可以说正是在解决问题中步步向前。
如果眼里没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也就不会改革、难言发展。
有“问题意识”,是认识能力提升的表现;能畅所欲言直面问题,更是时代社会的进步。
然而,过犹不及。
如果“唯以问题识天下”,群情激愤中,任“问题焦虑症”裹挟成极端情绪,固化为狭隘认识,演变为偏执思想,将人人变成易燃易爆品;如果“只让问题遮望眼”,心灰意冷间,让“问题悲观症”驱逐社会自信心,抵消发展正能量,吞噬我们的幸福感,“问题意识”本身就也成了问题。
今天的中国,发展很快,矛盾高发,问题不少。
我们固然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万年之事、朝夕解决。
将问题拖成历史问题诚不可取,毕其功于一役也绝不现实。
任何时候不能忘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对各种问题,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超越阶段的夸张口号,或是“一招就灵”的万能良药,不是天真幼稚,就是轻浮狂躁。
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
人民日报时评文集合17篇
人民日报时评文集合17篇民日报时评文集合17篇,欢迎大家借...【篇一】人民日报时评文1、奋斗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源泉。
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从大庆铁人王进喜到广西乐业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从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到疫情防控一线的“战疫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奋奋斗支撑中实现的。
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美好前程召唤每个人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
——李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篇二】人民日报时评文1、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曾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
‘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
”2、北斗26年,写下弯道超车的方法论:方法论之一:充分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发展的“协同创新”;方法论之二:后发者与先发者语境不开放优势,也要敢于自主攻关。
3、调动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要走进千家万户,将造福千秋万代。
4、那些把香港视作“筹码”之人,只会在意把玩的“手感”和“观感”,谁会在乎面临病毒威胁的香港市民的“痛感”?6、争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用的争论。
能否以冷静的观点探讨促进百花齐放,而不是各执一词互不让步,将成为平面设计为美好生活赋彩的关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需要纯洁的目的、朴素的感情,更需要有深厚的信仰作支撑。
8、小事不小,善莫大焉。
只要每个人都能向上向善,我们就能推动人们循着善的循环、爱的涟漪,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9、我的生活我的城,何时才能全场景智慧“解锁”?望向未来的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期待,并不满足于简单拼接各类应用、各种技术的“小聪明”,而是向往更高层面的泛在化、融合化“大智慧”。
10、在泥沙俱下的评论中,(徐徐语文坊精编)一些人并未触及自己日常经验之外的世界,试图用自己的经验之谈甚至一厢情愿对钟芳蓉指指点点。
《人民日报》经典范文精析: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整体还比较贴近申论文章。
但毕竟这是纸质媒体的评论性文章,和申论考试中的大作文还是有点区别。
其中,我删了两段,以便体例上更贴近申论大作文。
特在此引出来,供大家整体把握。
一是在第 4 段之后,“鉴于此,教育部等部门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用 3~5 年时间,推动我国中小学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改变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二是在第 7 段之后,“在我们四川阆中,这些年来,很多农村学校或利用学农园地,或租赁农户土地,或与农业示范基地合作,有了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
这些基地既是孩子们学习劳动技能的课堂,也是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实践的体验场,更是他们亲近农村农业的“开心农场”。
在这里,孩子们陪伴着自己栽培的作物、喂养的动物,一天天长大,既享受着自己亲手劳动收获的成果,又由此留住了乡村学校的味道,增进了与乡村的情感,并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些都是常规的课堂不可替代的”。
我们教育方针一贯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当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在教育的五个维度中,劳动教育大有越来越淡化之势。
【问题:劳动教育被淡化】究竟原因,对于学校层面,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让学校为分数而战,老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凡是考试要考的,老师就教,学生就学,凡是对分数有可能带来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便成了多余的,劳动教育在学校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
【原因:学校唯分数至上】对于家庭教育,如今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即使他们在家有时间劳动,父母对他们也很骄惯,不会让他们动手劳动,生怕累了、苦了孩子,还有的父母会让孩子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哪怕节假日都必须奔走于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生怕误了孩子的学习。
【因果论证方法】因此,使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日益淡化,劳动能力不断弱化。
做新时代农民工作者心得体会
做新时代农民工作者心得体会在新时代,农民工作为我国重要的劳动力之一,承担着维护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农民工,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角色的责任和挑战。
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如下:1. 勤奋努力农民工的工作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们要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
2. 研究进取在这个时代,知识是强大的武器。
作为农民工,我们要不断研究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参加培训和研究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3. 注重安全在工作中,安全是首要的。
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遵守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合作共赢作为一名农民工,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
只有和同事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5. 树立信心农民工的工作往往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要保持信心和乐观的心态。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相信未来的美好。
只有坚定信心,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新时代给予农民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通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秉持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就能为农民工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做新时代农民工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Note: The document provided above has a word count of 184 words.。
人民日报: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
人民日报: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自找苦吃”就是要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在经历大风大浪、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梅花香自苦寒来。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自找苦吃”就是要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在经历大风大浪、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青年人要成长成才,就要到更广阔的天地、更复杂的环境中去历练锻造,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
肯吃苦、能吃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茁壮成长的必经之路。
犹记上世纪6O年代,3OO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迎难而上、不怕啃“硬骨头”,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将红旗渠渠线延伸了最艰难的616米。
进入新时代,无论是逐梦星辰大海的年轻航天队伍,还是积极参与支教支边、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青年学生;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汗水和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的第一书记,还是在边防一线为保卫祖国奉献青春的95后、OO后……无数青年不怕苦、不畏难,在“自找苦吃”中经风雨、见世面,在热火朝天的社会实践中努力书写青春芳华,展现出刚健有为、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梅花香自苦寒来。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有驻村第一书记坦言,基层工作艰苦、琐碎,但正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业务优势的切入点。
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自找苦吃”、进村“读研”,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无数的“甜二也在摸爬滚打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从一开始讲展板就紧张得腿肚子发抖,到下面坐着一群人也能侃侃而谈;从只会理论知识不会种地,到能够独立管护30亩油菜花田.......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五一「劳动」主题的作文素材 经典事例+精神时评
五一「劳动」主题的作文素材经典事例+精神时评名人名言素材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2、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
——英国谚语3、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
——吕坤4、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5、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雨果6、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
——路遥7、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9、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
——罗曼·罗兰1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11、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路遥12、假如没有劳动这个压舱的货物,任何风暴都会把生活之船翻掉。
——司汤达事例素材1.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曾这样教导家族子弟: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2.许振超的“工匠精神”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30多年来,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
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
2022年时评关于精神的时评800字
2022年时评关于精神的时评800字劳模精神是指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精神。
爱岗敬业是本分,争创一流是追求,艰苦奋斗是作风,勇于创新是使命,淡泊名利是境界,甘于奉献是修为。
做一个守本分、有追求、讲作风、担使命、有境界、有修为的人是每一位劳模的精神风范,更是每一位劳动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荷、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诠释进取之心。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折射工匠精神。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彰显崇高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不敢忘记,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辈身负唤醒国人独立和颇起的使命,他们一生艰苦奋斗,忘我忘家的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他们的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劳模精神。
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现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守住这一个盛世,并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让这盛世一代强过一代,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东方一头温良却最强大的雄狮。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大半辈子孜孜不倦,一心扑在教育上,多年来,她将近2000名山区贫困女孩儿送进大学,她身体力行践行的劳模精神这就是最好的践行者。
费模意味着一科推引方向、催人奋进的益神符县劳模意味着“光”,是一种能照亮前方、温婴人心的着望之为劳模意味着一种“取自”是一种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包。
(一)用劳模工匠精神擦亮新时代奋斗者底色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檬模、共和国的功臣,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备战高考“劳动精神”主题素材(热点素材+时文精粹+精彩段落积累+精彩范文)
劳动精神”主题素材备战高考(热点人物素材+时文精粹+模拟题+标杆范文)【一、主题阐释】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提到,把劳动教育纳入大中下学必修课程,并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中央主要领导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从中央到部门不断强调劳动教育,是在直面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体力劳动太少了。
青少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家长怕孩子累着、耽误学习,将劳动排除在对孩子的教育之外。
其实,适当的劳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劳动技能、增长生活见识,还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素质教育工程。
孩子们能在劳动中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体会到挥洒汗水的快乐。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在培养吃苦精神。
现在的生活好了,不少年轻人不愿到一线去,说到底,就是怕吃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神缺钙,而劳动是成才过程中应当补充的营养。
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教人干活,其深层次目的是人格的培养,锻造不惧劳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毅力。
这恰恰是很多成功人士具备的优秀品质。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虽然劳动的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努力勤奋都是一样的。
劳动教育该怎么做?在家里,哪怕平时让孩子们洗洗衣服、刷刷碗筷、拖拖地、倒倒垃圾,也是一种很好的劳动教育;在学校,就要有条件地创造一些体力劳动项目,防止智育替代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形成对劳动的真情实感和正确认识。
如此,孩子们定会受益匪浅。
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一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评论范文:农民工精神的时代内涵
农民工精神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一大批世代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放下锄头镰刀,走出田园乡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一个新型群体——农民工。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民工在默默无闻地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过程中展现出宝贵的精神品质,形成了农民工精神。
他们在城市建设中,遵纪守法,为社会热情服务;吃苦耐劳,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品德高尚,涌现出很多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
《阜阳农民工之歌》唱道:“把穷苦和梦想装进行囊,把脱贫和致富寄托远方,把青春和汗水奉献城市,把财富和希望带回家乡。
在城市,铸造的是辉煌;回家乡,撑起的是脊梁。
”这不仅是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民工精神的生动诠释。
概括起来,农民工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信念坚定,敢闯敢试。
广大农民勤劳淳朴而又向往现代文明,他们对党的政策充分信任,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期待着早日脱贫致富。
因此,他们放下包袱,更新观念,大胆地走出农村。
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精神,鼓足自强和拼搏的干劲,发奋图强、不等不靠,在工作起点比较低、生活条件很艰苦的条件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吃苦耐劳,自强不息。
农民工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怕苦、重、脏、累、险,为城市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刚进城时,他们是生活上的穷人、技术上的粗人、文化上的“盲”人,但他们没有被这些所击倒,而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风雨洗礼,不仅换了“脑子”、找了路子、赚了票子,而且充实了自己、赢得了尊重。
这种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充分体现了农民工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
诚实守信,甘于奉献。
诚是根,信是本。
诚是内在素养,信是外在表现。
诚实守信体现在农民工不仅爱岗敬业,而且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哥哥车祸遇难后,弟弟忍着悲痛将工钱发到工人手上,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最朴素的楷模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可爱可敬的农
民工当中。
他们坚守诚信,无私奉献,成为激励人民前进的力量源泉。
安徽省阜南县农民工朱月华,在宁波务工期间遭遇车祸离世,捐献出一肝双肾两只角膜,点亮了5位患者的生命之灯。
这种兼济天下、大爱无边,诚实守信、义薄云天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是很多农民工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农民工在参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虚心求教,充实知识,创新技能。
优秀农民工马虎做事从来不“马虎”,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等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被授予“奥运工程建设优秀农民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尽管农民工曾经历被城市边缘化和最初创业的阵痛,但靠着对工作的热爱、对技术的钻研,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
艰苦创业,回报桑梓。
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农民工始终践行这一思想。
他们在外艰苦创业,百折不挠;返乡回报桑梓,不忘乡亲。
这种朴素的情怀彰显了农民工崇高的精神境界。
随着很多地方鼓励创业政策的实施,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
他们用先进的理念带动村民学习进步,共同树立新风尚;用多年积累的资金回乡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共同营造新村貌;用学来的技术回乡创办企业,点燃村民共同致富新希望,成为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创业路的领头羊,为当地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他们热爱故土的情怀,报效家乡的壮志,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或许会消失,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转化为真正的市民,但农民工精神将成为一笔具有恒久价值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农民工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