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 关于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散文鉴赏总复习的探讨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语音辨析.doc
2011级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音辨析3一、语音辨析【考点分析]《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宇汛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血不要求拼写。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
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近儿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样字音全部相同的。
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J'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H编者己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
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 guan. “痢” qtio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dn”,而读“bian"。
%1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号”读hao (名词)“号召”,读hd。
(动词)“号叫”。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恶”,读,作“恶心”讲,读“仓”,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薄",书面语读“b6”,薄弱,口语读“据。
”,厚薄。
(4)一般词i吾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巷”,一般读“xid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dng” To%1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j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
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ou",如果读成了“xiti” ,则错了。
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 作文提纲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作文提纲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标题式提纲这种提纲比较简单,只写出行文各段的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式的作文提纲,用简洁的文字标出了各段的写作要点。
它的特点是文字简洁、速度较快,适合于对写作内容较熟悉或时间较紧的情况。
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很难起到指导作文的作用。
(二)要点式提纲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它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三)编写提纲的要求1.要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题目一般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作问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以,审清题目,才能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才能避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编写作文提纲式时,只有确立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等等。
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2.要简洁明了作文提纲只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一个框架。
因此作文提纲既要完整,又不能过于繁琐;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
叙事类作文:一、起因二、经过三、高潮四、结果写人类作文:一、外貌二、性格三、事例四、品质编列作文提纲要坚持“简单、快速、实用”的原则。
编列考试作文提纲,一般应注意如下几点:1的内容,也就是议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记叙文的主题,然后根据这个立意去编列提纲,这样做就能抓住中心。
2的内容应包括立意、段落大意,层次或要点;各段落要用到的主要材料提示;各段的详略安排和各段拟用的写作方法。
这样可以使写作时思路畅通,成文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3①按事情的过程(开始、经过、结果)来拟定。
②按时间的转折(早晨、中午、晚上)来拟定。
③按人物的活动过程(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来拟定。
④按照空间的变换(如家中、途中、学校)来拟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散文阅读第三节概括内容要点鉴赏散文形象课件新人教版
典题例析 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 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3.联系背景法 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内容,准确地 概括出它的中心意思。除了对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 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4.结合文体法 写人记事类散文一般要对人物、事件作出评价,或揭示其意义,或从人物、 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或物 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直接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 类散文颇有议论文的味道。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此外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 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 “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路途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 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 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着者, 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⑥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 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⑦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 像屈大夫生前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 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细细密密地包藏起 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 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恰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 节与人的统一。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pptx课件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 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 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 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 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 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 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 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
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 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 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 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 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 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 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 比。
5.反复出“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 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6.以情导“线”。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 于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 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思路指引】 事情的发展、人生的经历等为线
地线 以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为线
把发生在不同时地、不同情况的事件借助事物组合来组织行文, 物线
如托物言志的散文
人线 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文
事线 以某个中心事件为中心组织行文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1讲分析散文
话,也许并没有”分析,并非失落,而是小孩子的注意力转变,心思不在橘子林 了。结合“我心里笑了”分析“我”不仅不失落,反而倍感欣慰,为孩子的成长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故选C。
答案:C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 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 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定”变为后来的“也许”, 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 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 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 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 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 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 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 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板块二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散文是其中的重要选 项。散文有描景记事写人等若干种,作品多呈现真实的生活状态,往往有作者的 视角。认真欣赏,多注重审美体验,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为基本的 切入口,善于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突破散文阅读这一难点。
2025届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2025届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观察杂志社出版,书中其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
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
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与音乐已没有直接关系,却也不能没有节奏。
既称为诗,总要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
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
书中力作当推《论雅俗共赏》和《论逼真与如画》。
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论雅俗共赏》。
先生撰写论文,经常结合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谈问题,此文自不例外。
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顾到广大读者层面。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而应该争取多数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永久。
这就是我对先生论“雅俗其赏”的粗浅理解。
其实我以为,雅与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对立面,其间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先秦文学中,《诗》三百篇应该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国风”和“小雅”两大类,有不少作品最初也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且曾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经过上层文化人进行加工,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楚辞》中的《九歌》也是这样。
其后的汉魏乐府、五七言诗以及词、曲,散体文中的话本等,其发展过程亦大抵如是,不妨说都是由俗变雅,或先俗后雅的。
清末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当时不过是流行一时供人消遣的“闲书”,现在则成为近代文学史中必须予以评价的古典名著。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文学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3讲概括散文要点与主旨课件
其主人公是自然的
章节”
续上表
“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 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
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 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
第三步:提炼 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 具有永久的魅力
加工,整合答 我最钟爱的女性”
案要点
“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 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
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 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
(3)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 有些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划分 文章层次,归纳各层大意,进而提炼出中心主旨。 (4)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能揭 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5)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 时代背景,进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两篇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
痛恨
1.概括角度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 不同类型的散文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 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写人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着重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议论性 散文主要分析文章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 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都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抓住这 些关键点不失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 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 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 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 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 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 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
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 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 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 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 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 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 浪摇摆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 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 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 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 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 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 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 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④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⑤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 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 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 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 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 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教材链接
《我与地坛》中作者 和地坛有着什么样的 联系?在作者的人生 经历中,它起了什么 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迷 恋地坛。 在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是地坛给他 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悟,从而改变了 作者的生死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地坛在不动声色中 拯救了作者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A①砚是文房四宝之一。
制砚的石料必须坚硬、细腻,既易出墨又不吸水,最.有名的是端砚和歙砚。
砚台表面平滑,亦有微凹者,一般..朴实无华,但有的制砚工匠根据石料的形状花纹加以雕琢装饰,..凿有小池蓄水或墨。
实用的砚台一般创意新奇,制作巧妙者成为收藏之物。
②在砚上磨墨的时候,摩擦声最初有点尖利,渐渐地成为轻柔的滑行声,说明墨汁越来越浓稠,接下来还要继续磨多久,全在你自己了。
书法要求墨色较浓,颜色效果才会好。
但涉及绘画则另有规矩和要求。
③所谓中国画重在笔墨,当然还有意境。
近处要深色,那尖尖的竹叶近得似乎可以触摸;但竹林深处,雾霭缭绕,竹枝、竹叶若隐若现,墨水越淡,竹的枝叶越是影影绰绰,到最后.,化为一片灰白的朦胧,只剩下墨的影子。
④或者也许该换个角度按过程的顺序来描述:开始画的是雾,竹子在其中摇曳,然后人越靠近,竹叶的颜色渐深,制造一种亲近感。
⑤砚从一个实用的工具很早就变成了工艺品和收藏品。
许多中国的画家和书法家,如米芾、欧阳修还为此做过文章。
而在那些皇家的藏品中,砚则有其独特的地位。
那些优美的浮雕、刻文、别具一格的形状、考究的硬木砚盒至今为古董家们所青睐的,来自亚洲各地的赏鉴家们排着长队,翘首等待着珍品出现在市场上。
⑥记得在北京荣宝斋的入口处,有块几平方米大的古砚,大得像张双人床,砚的周边雕着龙,标价十八万人民币,当时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仅四千元。
B①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均为老坑石料。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1讲字字皆蕴情总与主旨
四类重要句子及理解方法
类别
特点
方法
在表达上含蓄、含意丰 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从三个层面入
含蓄句 富深刻,具有警示作用, 手: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
富含哲理的语句
“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
类别
特点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 修辞句 张、反语、排比、对偶
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方法 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将 句子“还原”,即将修辞句还原成 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 子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 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 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 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 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 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 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②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 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 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会觉得 马路广场无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 由天安门下穿过故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 “大”中感到了“深”。
⑤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 并有体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略。天下的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 龚自珍写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 东”;还说“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见惯了大山巨 岭,会以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给京城气象 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见“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 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于薄暮时分,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 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意于作悠远之想,走在 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红漆金钉的大门,也会不期然地想 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字形专题学案 人教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字形专题》学案人教版一、错别字改正练习1.义气用事()2.平水相逢()3.直迷不悟()4.永保青春()5.进升职务()6.新闻报到()7.举一返三()8.强努之末()9.推已急人()10.出神入画()1.气势凶凶()12.史无前列()13.趁伙打劫()14.犬牙交挫()15.水泻不通()16.智理名言()17.指高气扬()18.坚忍不拔()19.坐想其成()20.正音正意()21.冒然行动()22.出类拔翠()23.吃里扒外()24.入不付出()25.受治于人()26.言不由中()27.害人听闻()28.遗笑大方()29.自吹自雷()30.事在必行()1.狗且偷安()32.其貌不洋()33.自立更生()34.稼祸于人()35.鲜而易见()36.上蹿下跳()37.以逸代劳()38.涛涛不绝()39.前扑后继()40.势力小人()41.山呼海哮()42.哀声叹气()43.密而不宣()44.莫可明状()45.风尘朴朴()46.水火不融()47.鬼鬼崇崇()48.不识时物()49.轰堂大笑()50.情不自尽()51.不卑不抗()52.随声附合()53.穷愁了倒()54.棉里藏针()55.洽如其分()56.儒子可教()57.试目以待()58.一踏糊涂()59.无用讳言()60.当物之急()61.慰然成风()62.容光涣光()63.整齐化一()64.冠免堂皇()65.倾窠出动()66无则加免()67.变换莫测()68.打报不平()69.莫忠一是()70.失口否认()71.因咽废食()72.雨露甘林()73.憨态可鞠()74.脑羞成怒()75.诩诩如生()76.激流勇退()77.削足适屐()78.相倚为命()79.承上起下()80.贪脏王法()81.鸣罗开道()82.忠贞不瑜()83.故技重演()84.耳儒目染()85.稀来攘往()86.忧柔寡断()87.死不溟目()88.大相经庭()89.针贬时弊()90.五彩宾纷()91.班发奖状()92.一发千均()93.巧取毫过()94.形势严竣()95.虎居龙盘()96.提纲挈领()97.腆不知耻()98.为国捐驱()99.病入高荒()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要言不繁矫枉过正休养生息别出心裁B.插科打浑蜂涌而上准备就序因地制宜C.重山峻岭融汇贯通烦燥不安顶礼模拜D.明火直仗锥处囊中一脉相成附庸风雅2、上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具备万事俱备风声谈笑风生 B.求实实事求是世故人情事故C.陈规墨守成规精心漫不经心 D.直接直接了当剧增与日俱增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A.猖蹶倾轧天翻地复土豪劣坤 B.抱欠编撰戊戍变法歪风斜气C.自栩殒落心恢意懒沆瀣一气 D.沉缅霎那循私舞弊循序渐近4、下列词语中相同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刻薄寡恩索然寡味孤陋寡闻郁郁寡欢 B.不名一钱不可名状名正言顺名闻遐迩C.络绎不绝深恶痛绝绝无仅有绝处逢生 D.百废俱兴兴利除弊兴旺发达兴师动众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英雄辈出关怀备至一脉相承相辅相成 B.礼尚往来至高无上举止安祥吉祥如意C.一泻千里水泄不通事必躬亲毕恭毕敬 D.屈指可数委曲求全瑕瑜互见无暇顾及6、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要言不繁矫枉过正休养生息别出心裁 B.插科打浑蜂涌而上准备就序因地制宜C.重山峻岭融汇贯通烦燥不安顶礼模拜 D.明火直仗锥处囊中一脉相成附庸风雅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侧隐之心蜂拥而上丧心病狂相得益彰 B.耳提面命恣行无忌招领启事仗义执言C.矫在过正敌恶如仇眼花缭乱自顾不暇 D.牵强附会乌烟瘴气叹为观止赏心悦目8、下列各组词语里,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斯文委地博文强识雄心豹胆大辨若讷 B.川流不息马到成功甘之如饴玉石同烬C.由然而声异口同声耳濡目染行不苟容 D.发号布令耀武扬威名僵利锁严刑峻法9、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洗练轻漫抱佛脚反唇相稽 B.谄谀调侃赖哈蟆所向披糜C.蜇居附庸蒙太奇老态龙肿 D.走穴指谪莫需有拾人牙慧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飘泊庸人自忧破绽唾手可得 B.煞气竭泽而渔复辟潜而默化C.趑趄高屋建瓴狼籍膏梁子弟 D.豁然擢发难数蔓延攀龙附凤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1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13、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暧昧食不果腹 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 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疾俗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14. A.寥廓伶俐凛冽心力交瘁 B.浩瀚捍卫鼎力胸无城府C.晦涩盘诘作祟融会贯通 D.暴满晤谈联想积毁销骨15. A.临摹汇总引荐张皇失措 B.嫣红热忱迁徙共商国是C.洽谈嬉戏纠正唇枪舌箭 D.切磋洞察乖张趋之若鹜16. A.缔结冷僻揖捕沁人心脾 B.涌现阴鸷乾坤忸怩作态C.门栓噩耗眷恋史无前例 D.纯粹清澈鬼谲乔装打扮17. A.捐躯堕落羸弱风声鹤唳 B.疲惫涣散演绎黯然神伤C.诵读感慨风采关怀备至 D.奚落擅长贸然贻然自得18. A.脉络渎职重叠无耻滥言 B.赊欠对峙缅怀过犹不及C.媒介奏效蔓延再接再厉 D.真谛熏陶挑衅一蹶不振19. A.彩排卸任干练买椟还珠 B.羁拌迄今脉搏生死攸关C.胁迫游弋诅咒置若罔闻 D.起讫呆滞竞赛惩前毖后)20. A.授予冶炼汹涌中流砥注 B.桀骜浮躁勖勉提纲挈领C.浏览扫瞄搪塞不落窠臼 D.赔偿延宕睿智沽名钓誉参考答案错别字改正练习1.义气用事(意)2.平水相逢(萍)3.直迷不悟(执)4.永保青春(葆)5.进升职务(晋)6.新闻报到()道7.举一返三()反8.强努之末()弩9.推已急人()及 10.出神入画()化11.气势凶凶()汹 12.史无前列()例13.趁伙打劫()火 14.犬牙交挫()错 15.水泻不通()泄 16.智理名言()至17.指高气扬()趾18.坚忍不拔()韧 19.坐想其成()享 20.正音正意()义21.冒然行动()贸 22.出类拔翠()萃 23.吃里扒外()爬 24.入不付出()敷25.受治于人()制 26.言不由中()衷 27.害人听闻()骇 28.遗笑大方()贻29.自吹自雷()擂 30.事在必行()势31.狗且偷安()苟 32.其貌不洋()扬33.自立更生()力 34.稼祸于人()嫁 35.鲜而易见()显 36.上蹿下跳()窜37.以逸代劳()待 38.涛涛不绝()滔。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一)理解文章。
即:(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二)分析文章。
即:(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的结构;(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鉴赏评价。
即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高考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
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我们阅读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技信息的过程。
本文将从高考能力要求、命题陷阱及复习对策方面对高考科技文阅读作个初步探讨,以期消除同学们的答题畏惧感。
一、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是这样的:(一)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
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常表述为“对文中划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二)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考点常表述为“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短文三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了解三位作者的有关知识,了解随笔的基本文体特点与风格。
理清文章思路,从而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领悟文章语言美和哲理美,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受到课文对生命、对人生感悟的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路方法:这篇文文包括三篇短文,其中第二篇只是几个片段,第三篇只是一篇文章的一部分,教学时,可以把第一篇作为重点,后两篇次之。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
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那就让我们从《短文三篇》中寻找答案。
《热爱生命》一、作者介绍: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
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
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国,留意各地人情风俗。
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写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2卷,于1580年出版。
二、文体常识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三、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过渡,导出第三段。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总总复习之古代诗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
某某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总总复习之古代诗歌》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赠汪伦》等,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假设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
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表达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可见,①诵读〔考试时那么是默读,〕全诗——②〔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中的新的形象,才是诗歌鉴赏的正确步骤。
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什么,再弄清怎么写,最后读懂为何而写。
以上是鉴赏诗歌的步骤及方法。
为了更直观、简明,列表如下:明白词语含义表层理清句子结构深层典故语境省略内容语序语境意义:作者上下文有关词语的真正意思作者或有关背景意境意义—→所抒之情所叙之事想象所写之景精练语言含蓄跳跃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抒情方式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手法艺术移情入景、用典、借古讽今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比喻、对偶、象征、衬托等等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表达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X、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注意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 作文的50个万能开头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作文的50个万能开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语文组:鲁学芬1、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2、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4、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5、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6、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7、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有宰相肚里撑船的邓小平;也有被人逼着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毛泽东。
8、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9、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10、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教案:《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教学目标:一、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二、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三、探究散文蕴含的思想文化价值。
四、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单元说明:从本单元开始,学习中国现代散文。
这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中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比较三篇课文的同异点三篇课文都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写景观、写感受,却写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风格,可以同中比异,异中寻同。
《动人的北平》之所以被选作精读课文,一是因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名家,他的散文作品理应在我们选修教材的散文系列中占一席之地;二是因为本文也确属一篇名文佳作,作者对古老而时新的北平城和北平故都文化爱之深、感之切,把整个北平的现实和历史装入心中,荟萃于笔下,整体地描写北平的景象,但又不是抽象概括地描写,而是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作为略读课文的《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其意趣与《动人的北平》有所不同。
《动》写整体景象,而其他两篇都写片段景,有选择地讲述造访、观察的景象;《动》呈现一幅幅小画面,而其他两篇都有一个主画面;《动》写作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故而观察体验更全面,情感性更强,而其他两篇都是作者以访客的身份“进入”又“走出”那陌生的审美情境,故而新鲜感强,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
当然这也跟作家的写作风格相关,林语堂的散文创作更强调情调、情味,更多地写感性;而张承志和梁衡则长于思考,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另外也与时代风格相关,当代散文总体上更爱往理性和思想深度方面发展,与现代散文具有较多的感性倾向有所不同.再有,同是当代散文的《汉》与《特》也略不相同。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学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理论意义和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2、学习作者以“诗歌特点”“欣赏诀窍"为两个相关系统,研究、阐释诗歌欣赏问题的方法。
二、课内学习精读理解课文阐述的观点1.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再创造?为它下一个定义。
2、“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怎样理解?用哪些例子阐明的?3.文中以《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一首》为例,说明诗歌欣赏是一种创造活动,但三例的说明是层进式的.这三例分别和共同说明了什么?提示:欣赏《我爱这土地》说明欣赏中的想像活动,围绕诗中形象(意象)展开;欣赏《长干曲》说明诗中形象和情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展现;欣赏《沙扬娜拉一首》说明在想像活动中,欣赏者可以将自己或联想到的其他人物“移人”,从而创造出生动的画面.4、“诗歌欣赏要善于寻找并判断诗背后所孕含的情思和韵味”是怎么回事?如何寻找判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5.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泡”?提倡“泡”的原因是什么?“泡”有哪些具体内容?6.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猜"?提倡“猜”的原因是什么? “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7、“诗歌欣赏时,要对不连贯的诗句进行‘加工’填补,以利于‘综合性思考’"为什么?好处在哪?例说是什么?三、运用文中欣赏诗歌的方法,尝试诗歌欣赏(拓展延伸——知识内化为能力)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有人说,贾岛这首诗“善用藏笔”,请你说说“藏笔”具体体现在哪里。
(补)(2)结合诗中的形象和诗题,说说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关于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散文鉴赏总复习的探讨教学设计人教版一、问题的提出高考的现代文中的文学作品鉴赏,以散文为主。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对散文的鉴赏,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做题、讲题的阶段,很少有人能够就散文自身的特点去认真研究这一文体自身的规律,抓住其关键点,使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起来,在实实在在的阅读理解中提高阅读能力,达到备考目的。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高三复习中的散文鉴赏,不同于平时的阅读教学。
它是在《考纲》要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是在多年来高考考查范式相对固定的形式下的阅读教学,是很注重回答问题质量的、理解层次较高的阅读教学。
所以,对大纲要求、对高考考查范式、对被考查文体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散文鉴赏复习的深度。
因此要对此有所突破,必须将以上三点结合起来,综合研讨,才能够获得较好的结果。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对策之一:师生一起理解大纲,理解高考到底考什么。
考纲在文学作品阅读上的要求连续几年并没有变化。
仍然是以下内容: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对策之二:看试题与考纲的吻合程度,理解高考是怎么考的。
近二年全国卷与辽宁卷分析:(见附件)我们为什么先从这个角度来谈文学作品阅读的问题,因为考纲要求,这是命题者必须参照的,要从考卷中尽量考查出这些能力来的。
考纲是以能力层级来划分的,理解是B级,分析综合是C级,鉴赏评价是E级。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考纲的理解,一是看高考试题是如何考的。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
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很难准确地把握文意。
例如:2005年高考试卷:(全国卷Ⅰ)《一日的春光》冰心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
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的强烈期盼之情。
前一问是属于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这里的词语的含义,不是词语的词典义,而是文中的语境意。
后一问是对这个词语所在句子的表情达意作用的理解,其实就是“吞咽”这个词语饱含着的作者的情感。
再如《一日春光》的另一题: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第二问:⑵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答案: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苦。
第二问形式上像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但实际上不是,题干的指向不是要考生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而是要理解“遗憾”所指向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属于“遗憾”这一情感的。
这是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
所以,这个“遗憾”涉及到前文大部分篇幅的内容。
这两个题中的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实际上都涉及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问题,只有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的“含意”与上面那个理解词语的“含义”写法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含义”是(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在科技说明文和社科类文章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与文学作品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文学作品中考查的实际上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境义;与“含意”([诗文、话语中]含有的意思[多指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相同。
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从考纲说明上看,重点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来说,主要指后者。
在散文中,主要指:1.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要通过理解修辞方法进而理解句子的原本意思,而这个句子对文意的理解又有着重要作用的。
(一篇文章的理解一般只有四个题,命题者不会出那些只考虑表达技巧而与内容关涉不大的句子)2.内涵比较丰富、含义比较深刻,表达作者某种情思的语句。
3.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的议论、抒情性句子。
这些句子或者是作者的某种观点,或者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表达上形成前后冲突的矛盾句。
语段中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一定的用意。
5.引用句。
在文中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内涵。
6.在结构上起提领、过渡、归结等作用的关键语句。
这样的语句不仅可以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缝合在一起,而且能使文章内部意义前后照应,上下贯通。
1—5是从文章内容上理解,6是主要从文章形式上理解。
理解重要语句应注意的问题:一是避免囫囵吞枣,要确认句子的基本意义。
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句子的结构。
这是探明句子的特定含意的基础。
二是要结合语境,探明句子的特定含意。
理解句子的语境既是全文的,要注重对全文基本文意的理解,也是具体上下文的,看是否有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
例如“双基”考试第19题:“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
”请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考虑全文,文章主要围绕现代城市生活和田园生活来写,“居魏阙(原指宫门两旁的建筑物,后来指朝廷,这里用来指城市)”和“思江湖(原指士大夫隐居的地方,这里指远离城市的田园)”就是两种生活,再考虑前文的“忙碌的现代人”“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和“倾向山水田园”“寻幽探胜”“遁迹深山”之间的对比,就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即答案中所说的“在现代城市中生活而向往幽静的田园生活”。
理解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深层含意,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解题思路,一个句子的含意再丰富,它也是附着在基本意思之上的。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筛选并整合信息就是根据题干的要求去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
例1:《大地山河》中第二题: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从考纲上看,本题是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筛选什么?审题时重点落在“怎样”上,即把原题理解为真正了解“西北高原”的办法有哪些。
纵观全文,1-5段谈河流,6-8段谈高原,9-10段谈雪。
本题要求回答作者对高原的态度,因此要到6-8段里寻找答题信息。
答题时要认真审读有关高原的三段内容,扫描重点语句,并进行合理归纳和恰当概括。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个问题结合后面的内容讲)(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或某一部分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
一段活几段文字内容很多,但其核心的意思我们能否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概括,这是一种很强的阅读能力的考查。
这类题是阅读文题的重头戏,它的题量最大、赋分最高、难度也较大。
例如2005年辽宁卷《切梦刀》一文的前两个题,都是对这一能力的考查。
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题干要求,即概括的是哪一部分内容的要点,概括的是哪一部分内容的中心意思,是全文还是局部。
第二,无论是全文,还是局部,答题者都胸有全文。
要总观全文,把握思路,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第三,在基本意思明了的情况下,学会提取关键词、中心句恰当地表述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略)3.鉴赏评价E(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在把以上内容归纳一下,从试题与考纲的吻合程度看,各类试题都没有超出考纲要求的范围。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考纲的能力点(或者说考点)是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作品阅读的不同层次的要求的。
这里主要体现在以下这样几个方面:在我们分析的8套卷中,涉及到词语理解的3处;涉及到重要语句的有2处;涉及到归纳内容要点的有7处;涉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评价的有5处;涉及形象及表达技巧的有11处;涉及文章结构、思路的有4处。
可见问题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对文章中作者情感、观点的把握,对作品形象的认识,对各种表达技巧的鉴赏,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这一一些问题上。
下面我们就着其中的几点,从散文这一文体本身谈谈阅读训练的问题。
(三)对策之三:对散文阅读的再认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辅导学生进行一种文体的阅读,首先我们应该对这种文体的一般规律性的东西有比较多(最好是“深”)的认识。
老师们归纳了许多做不同的题的方法,有的很细,这对学生理解文章,答题都很有好处。
但是如果我们更多地从散文这种文体本身来探讨一些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问题,也许会有较大的提高。
1.关于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决不乱走的。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把握思路。
散文是一种非常随意、自由的文体,没有固定的模式规范,所以散文的构成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
散文研究家佘树森先生说:“散文的表现形式的创新,归根结底,就是要给作者所表露的思想情绪,找一个最佳的流动方式。
”而这个“最佳”在于作家的感悟,在于作家要表达的“意”,在于作家达“意”时所凭借的景、物等。
表达情绪所借助的材料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思路(流动方式)就不同。
研究者通过对散文的结构方式归纳整理,得出了许多不同的构造形态,其中最常见的是“链型构造”,指散文的形象组织是一个节节推进、层层相贯的纵向过程。
这个链可能是一条叙事链,从始到终描述某一过程;也可能是一缕情思,展现前后相连的一条心路历程。
在这其中起连接作用的线索往往是:(1)时间的变迁;(2)某种体悟的逐层显示;(3)“我”的活动足迹;(4)某种情感化了的意象。
另一种常见的构造形态是“扇型构造”,这种构造没有明显的时间的纵向进程,大致在几个并列层面上展开艺术形象的组织。
那么这些处于并列层次上的形象是怎样连贯起来的呢?一般常见的方法有:(1)用片段中共有的某种性质来连缀整体形象;(2)用特有的情思氛围来连缀各种片段;(3)用某种或隐或显的逻辑关系来连缀整体形象;(4)用“我”的所见所闻来连接各种片段。
例如2004年全国卷:《大地山河》第一题: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本题重点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文题是“大地河山”,描写的对象是河、高原、雪,那么作者是如何组织这些材料的呢?本文中的三幅画面,不是靠行踪,也不是靠统辖材料的情感,是靠作者的观感和想象衔接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