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202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如下:一、考试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 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 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 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 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 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 中学课程3. 中学教学4. 中学生学习心理5. 中学生发展心理6. 中学生心理辅导7. 中学德育8.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20分钟。
3. 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4.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四、考试内容举例(请注意,此处仅为举例,并非实际考题)1. 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技能形成D. 知识获取2. 简答题: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 辨析题:有人认为,知识是客观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而技能则是符合操作程序的有效方法,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请分析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
4. 论述题: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遵循“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5. 材料分析题:根据以下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五、考试样卷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最近遇到了一些问题。
他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特别是数学和英语两门科目。
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做作业,但成绩仍然不理想。
小明感到很沮丧,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考试背景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是为了衡量考生对教育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的综合考试。
本次考试主要针对教育类专业的拟录取研究生或进入教育类岗位的应聘者。
考试内容本次考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100道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总分100分,其中:第一部分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1.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发展史、教育经验主义、教育理性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质量等方面。
2.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本概念、人类认知过程、情感和人格、社会认知与互动、发展心理学等方面。
3.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包括课程设计、教学策略、优秀教师传统、教育评价等方面。
4.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包括教育行政、教育资源管理、课程与教材管理、师资管理与发展、学校文化建设、教育质量监督等方面。
5.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合同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方面。
6.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技术学概述、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
第二部分主观题主观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综合基础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以及针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涉及的内容如下:1.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2.教育评价及相关指标3.教育热点及相关政策解读4.学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5.学校质量保障与改进措施6.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考试要求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与本科目相关的纸质或电子资料。
3.除成才网提供的工具外,考生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通讯设备。
4.考试结束后,不得在考场范围内私自交流答案或将答案拍照发至社交媒体。
考试评分1.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通过。
2023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针对希望成为中学教师的考生所设计的。
2023年下半年考试大纲通常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1.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教育法规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
2. 教学知识与能力:涉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3.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4. 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伦理和社会责任。
5.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相关的规定。
6. 教育情境模拟:可能包含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情景模拟等,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
通过这一考试,考生将证明自己具备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所以考生需要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重要性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是为了评估考生在教育领域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该考试内容广泛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考试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核心内容。
考试要求考生熟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理解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此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理解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3. 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必备内容。
考试要求考生熟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掌握教育管理与领导、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等管理学知识。
4. 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是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实践环节。
考试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发现问题所在,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三、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1. 考试形式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文题等。
考试时间为3小时。
2. 评分标准选择题采用客观评分方式,按照正确答案进行评分。
简答题和论文题则根据考生的理论水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性等进行主观评分。
四、备考建议1. 熟悉考试大纲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详细了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2. 多种复习方法结合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采用多种复习方法相结合,如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教材、教育类期刊、相关案例分析等,加深对教育类综合基础知识的理解。
3. 做试题进行练习与总结通过做真题进行练习,考生能够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命题特点,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总结与补充。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涵盖了广泛的基础知识领域。
下面是综合基础知识考试的大纲内容。
一、数学基础知识1. 数的运算- 整数加减法、乘除法- 小数和分数加减法、乘除法- 百分数和比例2. 代数与方程- 代数式的简化和展开-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不等式3. 几何- 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1. 物理知识- 物质和能量- 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 电磁现象和电路基础2. 化学知识- 原子、分子和化学键-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3. 生物学知识- 细胞和组织- 遗传与进化-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1. 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历史和世界古代历史- 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历史事件与人物2. 地理知识-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运用3. 政治与法律知识- 国家的组织结构和政府职责-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法规和法治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涵盖的内容广泛而深入,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准确把握大纲内容,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备考,提高应试能力。
重点应关注各知识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问题加以运用和分析。
同时,注重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备考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考生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 多阅读与科学有关的书籍和文章,增强科学素养;- 善于总结和归纳历史与地理的重要事件和地理知识点。
总之,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是一个全面检验考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考试。
掌握大纲内容,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4年研究生《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研究生《教育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将涵盖广泛的教育领域的重要主题和考察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包含在大纲中的参考内容,以便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1.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哲学:包括不同教育哲学流派的理论和观点,如进化主义、存在主义、社会重建主义等。
- 教育心理学:考察学习、认知、发展等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
2. 教育政策与管理:- 教育政策:关注国家和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包括教育改革、教育经费分配等方面。
- 教育管理:涉及学校领导、课程设计、教师培训和评估、学校管理等方面内容。
3. 教育发展与变革:- 教育全球化:考察国际教育标准、教育合作等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 科技与教育:探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和应用。
4. 教育社会与文化:- 教育公平与多元化:考察追求教育公平的方法和实践,包括少数族裔、儿童贫困等问题。
- 跨文化教育: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和解决方案。
5. 教育评估与测量:- 教育评估:涉及学生绩效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教学效果评估等。
- 教育测量:包括标准化考试、教育问卷设计等。
6. 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 特殊教育:考察对残障学生、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等的教育和支持。
- 学习困难:关注学习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的诊断和帮助方法。
7. 职业教育与培训:- 职业教育:涉及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 终身学习:关注职场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8. 教育法律与伦理:- 教育法律:考察法律对教育行业的规范和监管。
- 教育伦理: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概念。
9. 教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探讨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
上述内容仅仅是可能涵盖在2024年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中的一些参考内容。
实际考试大纲可能根据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新兴的研究领域进行更新和调整。
2024教资考纲
2024教资考纲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的掌握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内容涵盖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
要求应试者能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学科知识与教学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所任教学科的掌握程度,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
要求应试者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能够分析教育案例,指出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应试者应具备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实践。
要求应试者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能够在教学中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掌握。
要求应试者熟悉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能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六、教育教学评价与反馈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应试者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要求应试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有效的班级活动和课外拓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同时,应试者应具备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
2024教学考试大纲
2024教学考试大纲2024年教学考试大纲参考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
例如,学生要掌握某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2. 教学内容:列举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概念和技能等。
例如,语文课程可以包括课文分析、作文写作等;数学课程可以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3. 教学方法:介绍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
可以强调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
4. 教学策略:提供一些教学策略的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
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采用个别辅导、差异化教学等策略。
5. 教学评价:介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可以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6. 教学资源:列举一些教学资源的参考,包括书籍、教学软件、实验设备等。
可以提供一些建议的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如图书馆、互联网等。
7. 教学安排:对教学时间、进度和任务进行合理安排。
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确定每周的教学课时和内容安排;可以将教学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导入、讲解、练习、巩固等。
8. 教学环境:提供一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建议,如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管理等。
可以强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9. 教学改进:提供一些改进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如教学反思、教学研讨等。
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10. 教学以人为本:强调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可以提供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良好人格的建议,如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发现兴趣爱好等。
通过以上参考内容,教师可以对教学考试大纲进行全面理解和准备,更好地指导和组织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2020上半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
2020上半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以下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修养是一种能力和境界B、人的道德面貌是与生俱来的C、道德修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自觉思想斗争过程D、道德修养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两方面【答案】B2、下列措施属于教育行政处分措施的是()。
A、罚款B、拘留C、撤销教师资格D、警告【答案】D3、不属于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是()。
A、监督制度B、资格制度C、职务制度D、聘任制度【答案】A4、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
A、学术能力B、管理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想象能力【答案】D5、《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
A、社会利益B、经济利益C、公共利益D、国家利益【答案】C6、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答案】B8、改革开放之初,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法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邓小平强调党的()。
A、政治建设B、组织建设C、制度建设D、纪律建设【答案】C9、教育活动实现专门化,教师劳动正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10、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答案】D11、教师道德品质通过()才能表现出来。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答案】C12、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从众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C、直接同化D、间接同化13、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2023年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
2023年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考研已经成为了许多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重要途径。
而作为考研复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专业的考生必须要熟悉并掌握教育综合能力测试大纲。
而2023年的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自然也备受考生关注。
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解读这一重要的教育考试内容。
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2023年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育综合能力测试大纲333是指教育学专业复试科目的三个部分: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
这三个部分分别占据了总分的30、50和20,共计100分。
其中,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知识;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则包括教育学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而教育综合素质则是通过综合能力测试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三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教育基础知识。
在这一部分,考生需要熟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其次是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这一部分考察的是考生对教育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育综合素质部分。
这一部分通过综合能力测试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考生需要在这一部分展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全面展现出自己的教育能力。
总结回顾一下,2023年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三个部分,分别占据总分的30、50和20。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全面准备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对于这一大纲,我个人认为,它既考察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了考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相对全面和公平的考察方式。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复习提纲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教育综合》是为招收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1.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
2. 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等。
3. 外国教育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3. 答题时间:180分钟。
4.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题(约30%),简答题(约40%),论述题(约30%)。
五、参考书目建议考生阅读以下书籍以备考:1. 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注意事项本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制定,仅供报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使用。
其他专业的考生请参阅相应的考试大纲。
七、大纲更新本考试大纲如有变动,将在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中公布。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及结构《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作答要求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答:正确答案为D。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4,7,(),16A.9 B.10 C.11 D.12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
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育学学科的硕士 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 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 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 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 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 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 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 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 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中外教育史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 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 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33教育综合大纲2024
333教育综合大纲2024
2024年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与人类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教育学概论,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以及教育的基本原则等;教育史,主要介绍我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等。
心理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普通心理学,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健康等。
文化与人类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文化与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文化与社会的互动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大纲内容请参考官方资料。
2024年教资考纲
2024年教资考纲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知识,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
二、学科知识与教学学科知识与教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考生所报考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教学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掌握所报考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学科教学,并具备一定的学科教学能力。
三、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
考生应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责任,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意识。
四、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并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五、学生发展与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六、教育评价与反思教育评价与反思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涉及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教学反思的能力。
考生应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评价工具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设计与评估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 教学评估的概念与目的
- 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教学反思与改进
3. 教育心理学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4. 课程与教学
-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
- 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课程标准与评估
-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学生个性与发展
-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 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学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与引导 - 学生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6.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与适用范围
- 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原则
- 教育管理制度与规定
- 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学校管理规定
通过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的详细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提高通过率,达到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目的。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对待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切实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本科优秀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学科素养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题型。
三、考查内容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查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门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
具体考查内容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美育、教师与学生等。
四、考查要求1、考生应掌握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
2、考生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考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
五、考试评价标准考试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具体评价标准包括对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总体来说,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认真备考,全面掌握各科目的考试内容,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本文将针对《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论述,旨在全面解析该考试科目的内容和要求。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介绍考试科目的背景和意义;接着,阐述考试科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然后,分析该科目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最后,总结该科目的备考策略和注意事项。
一、考试科目的背景和意义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是对教育相关知识的综合评估,旨在测试考生对于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项考试的设置有助于选拔和评估具备基本教育专业素养的人才,以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二、考试科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 教育理论: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等。
2. 教育法规: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名称、内容、适用范围以及教育行业的相关政策等。
3. 教育心理学:考察考生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情感发展等。
4. 教育管理:考察考生对教育组织管理、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分配等。
三、考试科目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通常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考试的时间通常为3小时。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考生在试卷中展现出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判。
除了正确回答问题外,对于有些题目可能还会要求考生进行简要的解释或论述,评分时也会重点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备考策略和注意事项针对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考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备考策略和注意事项:1. 熟悉考试大纲:仔细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设置1.教师岗位、财会岗位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
2.教师岗位的专业科目测试内容为《专业技能(含教师基本功)测试》;财会岗位的专业科目测试为《财会专业知识》。
二、考试方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财会专业知识》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专业技能(含教师基本功)测试》采取现场试讲、说课等方式进行。
三、测查内容及试卷结构《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主要为客观性试题。
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以及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含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基础、教师职业素养等四部分)等方面的知识。
(一)综合基础知识(70%)1。
政治。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讲话精神,学习理解市委四届历次全委会精神。
2。
法律。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3.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4.公文写作.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一、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学校。
教师。
教育教学。
法律责任。
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背景。
指导思想。
重大战略。
基本理念和目标。
城乡教育。
教育发展措施。
教育体制改革。
加大教育保障力度。
第三节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一、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的概念教育政策执行,是将教育政策内容转变为教育现实的过程。
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
教育法实施的方式分为教育法的适用和教育法的遵守。
二、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现状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成就。
教育投入比例增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推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取得实效、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成就显著、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社会力量办学规模扩大。
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问题。
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措施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育法实施问题的解决措施。
四、教育政策法规实施评估教育政策评估。
教育法的监督。
第二章教育基础理论第一节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结构与类型、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目的的功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原则。
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概念。
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与人的关系。
人类的可教性、人性与教育、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
社会要素与教育(第三节详讲),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现代化与教育发展、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改革。
第二节教师与学生一、教师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任务的综合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与角色扮演。
教师的工作价值、教师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现代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发展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概述。
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
教育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
经济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规教育发展中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德育的实施一、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三、德育的实施途径德育途径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包括课程、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大众媒体。
四、德育方法及运用说服教育法。
含义、运用。
榜样教育法。
含义、运用。
陶冶教育法。
含义、运用。
自我修养法。
含义、运用。
学校心理咨询法。
含义、运用。
品德评价法。
含义、运用。
五、德育方法的创新探索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现代德育方法的创新。
第五节课程与教学一、课程课程的概述。
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
二、教学教学的概述。
教学的定义、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的任务。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概念、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教学原则的运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功能、教学评价的分类、现代教学评价的改革。
第六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的定义。
班主任是指受学校校长的委托,为学校班集体设置的专门负责该班教育和管理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概述。
班集体的概念、培养班集体的意义、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组织管理班集体。
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定好班主任计划。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七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一、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概念。
课外教育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等。
校外教育活动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少年宫、艺术馆以及业余体校等举办的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等。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三、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途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原则。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特点和评估管理。
第三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学生心理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认知的概念。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
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认知的要素。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想象、思维等要素。
认知方式的概念。
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认知方式类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型和表层加工型。
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二、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的要素。
情感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等要素。
情感的功能、发展规律及积极情感的作用和培养。
三、学生的人格发展人格的概念和结构。
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特征。
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等特征。
人格理论。
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人格机构的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发展差异。
人格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差异和性格差异上。
四、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情绪体验与自我调控,对现实的有效知觉等。
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治措施。
一方面采用心理辅导;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渗透影响学生的行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和整体性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