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的三维目标定位
思品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
思品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李经奎一、三维目标的主要内容。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
三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思品作为修身课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健全的人格,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会他们科学的方法论。
二、处理好过程与结论的关系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新课程倡导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例如在备课中应结合教学目标确立重点、难点,对什么地方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发思考导入体验,这些是教师教学设计时最用心的地方;对问题的提出及归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讲“中学生如何看待上网”时,我把教学内容变为了一堂辩论课,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学生对辩论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如在讲“法律的作用”时,我采取以“今日说法”的方式,让学生先看案例,然后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开放而有活力的思品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创建。
初中思品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课标的三维目标?济宁市第十二中学周士方任城区教学能手讲课比赛,我执教的《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经过我校老师集体备课效果良好,结合本课的体验浅谈落实三维目标的做法和感悟。
导入视频:灭绝物种墓地。
该环节以触目惊心的一个个灭绝物种墓碑和播放的警钟似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严肃、严峻的情境之中,发人深思。
(情感目标: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节一:看视频:生物多样性。
该环节通过直观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所以要尊重生命,突破教学难点。
(情感目标: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环节二:情景剧周末,十二中初三两位学生张某、刘某去泗水山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刚到饭店门口。
老板说:你们真有口福,刚从山里买了两只穿山甲,三只野鸡。
张某说:--刘某说:--。
学生自编台词表演老板、张某、刘某。
该环节可以预见多数学生设计拒绝吃掉野生动物,教师要从生物多样性和法律两个角度引导,帮助学生把尊重生命落实在行动上,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
落实了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提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几十年栽树治沙的老人徐治民在内蒙古园子塔拉培育了6000亩防护林,使居住地绿意盎然,治理了一片荒漠。
然而,村民分户承包了防护林后,无限度的砍树建房,伐树卖钱,郁郁葱葱的防护林短短几年即被砍伐一空。
无知的人们使绿洲沦为沙漠,再没有森林带来的风调雨顺。
徐治民老人和村民们对待自然的方式有何不同?结果有何不同?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该环节三个问题成递进的关系,事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善待自然,怎样善待自然?由浅入深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善待大自然)环节四:济宁市正在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大力营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
1、请给我们的政府献计献策。
2、怎样美化自己的校园?该环节要求学生把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的思想落实在为国分忧上。
怎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玉林市2013年中考试题
玉林市2013年中考试题
• 1.从徒手接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到为救学生自己双腿截肢的‚最美教师‛张 丽莉和三次勇闯火海、奋不顾身救人的‚最 美战士‛高铁成,这些凡人善举、平民英雄 传递的道德正能量是 • ①临危不乱、舍己救人 • ②珍爱生命、勇于担责 • ③自立自强、自尊自信 • ④坚忍不拔、勇于创新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பைடு நூலகம்料分析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紧扣 题意回答, 10分)
• 17.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 以升腾改变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2012年最撞击 人们心灵的,莫过于身边的‚最美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 护士、最美清洁工等。今年5月,我们身边也演绎了一段接力生 命大爱的感人故事:我市18岁的小军因车祸导致脑死亡,临终 前捐献了一心一肝两肾,使4人重获新生。其中获得心脏捐献的 刘女士由于医院血库存血(熊猫血)不足,心脏跳动越来越微 弱,年轻的解放军军官侯伟克服输血过程中晕厥几次的身体障 碍,坚持献出宝贵的熊猫血,挽救了刘女士的生命。八步区建 设路小学的林安琪同学每个周末坚持清扫她居住的小区楼道, 美化了生活环境。可见,无论是生命大爱的感人事迹还是身边 平凡的好事,都为构筑美丽贺州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根 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32 分) •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改革发展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 • • • •
•
初中生小刘针对人们关注的热点,搜集了以下热词,请你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5.(12分)热词一: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天 蓝、地绿、水净‛是我们的美好愿景。 (1)建设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我国怎样 的国情?(4分) 2013年2月20日,玉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会议吹响了建设‚美丽玉林‛的号角,全市以实际行动为 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2)为建设美丽玉林,你认为政府、企业、公众应该怎 样做?(6分) (3)请你为建设美丽玉林设计两条宣传标语。(2分)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之我见伴随着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一无所获。
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
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支撑,是很难产生持久效应的。
但“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
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并渗透于师生活动之中。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问题,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的、快乐的、热爱学习的时空。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不要把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去完成三大目标。
在教学的实践层面上,它面对的是完整的人,必须做到三位一体。
“三维目标”是横向的、立体的,不是纵向的、直线的。
“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所以不是线性的、纵向的。
譬如“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么一句话,是认知,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说是先认知,后情感。
对祖国的认识是不断加深、不断丰富、逐步提高的,这中间有认知因素,也有思想情感因素,很难分出孰先孰后,所以不是线性的,只能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立体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长期以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应该说,从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起到今天的21世纪,我们都注重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品德与社会”三维目标的内涵
“品德与社会”三维目标的内涵,精品资料所谓“三维目标”,其中的“维”,就是维度,就是角度;“三维”,就是三个维度或角度。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的内涵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它是隐性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它是内隐的,而其形式常常又是外显的,它是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
三维教学目标思政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思政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思政目标指的是将思政目标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以实现全面的教育效果。
这一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价值维度。
在知识维度上,我们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思政教育所强调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念。
例如,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可以通过教授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明确人民利益至上、民主平等等核心价值观。
在能力维度上,我们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思政目标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
例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团队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在价值维度上,我们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人格塑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道德上和精神上得到提升,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作家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三维教学目标思政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思政教育的贯穿,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等多个维度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 1 -。
高中思想政治三维目标的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
- 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以“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为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主政治?2. 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特点。
- 知识点: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优势。
-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如何践行民主政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短文。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质量、按时提交情况等。
3. 考试成绩: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运用情况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合理设计与制定
初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合理设计与制定初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合理设计与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
思想品德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这三个维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无疑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创新之处,即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体验探究、主动参与、掌握方法的过程。
对思想品德而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就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重在通过学习的经历和体验掌握学习思想品德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与方法,既为学生人格的整合发展提供时空,也可避免以往思想品德学习中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价值并未引起广泛的重视,教师设计和制定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常见的问题诊断1.思想品德“过程与方法”目标确立虚缺。
思想品德“过程与方法”目标必须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但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直接照搬《教师教学用书》,不出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如:《用法律维护自己》教学目标:让学生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维护自己权利是公民在社会中活动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机智面对违法行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或将能力目标贴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标签。
如:《创建新集体》过程与方法: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关系,了解建立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以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为主,真正使学生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学习;热爱新班级,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自觉融入新的集体,发挥个人特长,与同伴团结合作,。
对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理解新课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现实中,由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出现不少误区。
(思想品德)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在理解这个总目标时,我们发现总目标中没有有关“知识”的表述。
这实际上反映出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的定位。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知识只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和工具。
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我们能否科学把握,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
从三维目标的排序、各自的条目数量、动词的使用来看,它给我们的信息是,与总目标一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是作为手段而存在的。
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孰重孰轻的问题。
教育教学目标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显性的目标,它们是可以量化评价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隐性目标,它们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较难进行量化评价,并且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
在本次课改中特别强调方法的学习和态度的形成,认为它们是学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由于其是隐性的,往往处于一种有意却又随意的状态,要落实这二维目标就必须将隐性目标显性化。
而实现方法和态度目标的方式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借助某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态度,另一种是借助诸多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态度。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政治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将传统教学的“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教学使命注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人类情操的弘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智得以健全、情感得以升华,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一、三维目标落实存在的误区1.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太过肤浅。
有不少老师认为三维目标只是旧课程中备课目标的翻版、变式,这种想法使教师少了一份凝聚精神、重塑灵魂的热情,也使学生少了一份参与教学、探究知识的活力。
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强调某知识点是新课标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这些目标;有的把三维目标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整理。
这种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看似重视三维目标的背后,其实是完全无效劳动,因为他们又在重复死记硬背的模式,只不过原来背的是考试大纲,现在背的是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设计不能融为有机整体。
有人说,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但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有些教师并不关心如何优化课堂设计。
他们不懂得学习不仅是求知活动,也是学生生命存在的方式,它包含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则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3.三维目标的落实生硬僵化。
三维目标究竟联结在何处?有人说统一于知识,有人说统一于能力,有人说统一于过程,还有人说统一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把三维目标生硬地剥离,上课时背诵或默写知识点就是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讨论或者表演就是讲求过程与方法,而假大空地抒情一番就等于是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一些看法
对思想品德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一些看法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分类目标为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过程、方法目标,三是知识、技能目标,即三维目标。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本人教学过程中感悟到了以下一些看法:一、确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
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就要确立正确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转变陈旧的观念,做到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尊严;注意倾听、注意鼓励、注意师生互动、注意引导、注意宽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课的教学前都要精心设计三维目标。
本人在每一课总目标的基础上,仔细钻研教材,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分别设计每一框的三维目标。
使三维目标建立在以学生乐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愿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父母》一课时,课前本人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闲谈,了解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等。
本人在制定这一课的三维目标时,知识能力的目标放在认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代沟”产生的原因、如何实现亲子关系的和谐等。
浅议政治课中的三维目标
浅议政治课中的三维目标我们传授知识,不是机械地将知识结果传授给学生,而不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不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古人说的“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只有在思想政治课中准确把握理解三维目标,积极实践,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第一:努力通过备课把学生、教材和社会实际统一起来;把备学生、备教材和备方法统一起来。
其中学生是主体,教材和方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如在“一年一度人代会”的备课中,就搜集了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事例,然后巧妙地将案例和全国人大的职能相结合,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归纳出知识点,从而为三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第二:多媒体能真实地展现事例,比单一的讲授更有说服力,而且能实现声情并茂。
如在“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
通过一系列历史情节的回放,紧紧扣住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落实目标。
第三:上课要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这是实现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的关键。
进教室,教师就要进入角色。
讲课时要和学生实现目光和对话的交流。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效的参与。
②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答。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③要实现情境教学。
通过一个个情境,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充满情趣的学习,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
相比知识和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更重要。
当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标
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密不可分的,或者 说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 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 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 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 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 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 标准.价值观是由人的态度即观念决定的,从人的 认知角度说,价值观是比态度更高层次的理性认 识,是一种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并
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 社会生活能力(含行为习惯) • 小学1—2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关 注小学生良好行为与习惯的养成 • 小学3—6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关 注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培养
• 如何实施生命教育?
1、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 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有机衔 接,秩序渐进,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
小学低年级:认识生命 初中:尊重生命 小学中高年级:珍惜生命 高中:热爱生命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实践活动 中、专题教育中 3、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
(一)情感与态度 •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 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 •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 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二)能力与方法
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 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 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 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 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比较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比较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三维目标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学习、发展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学习实践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学习;
2、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社会文明知
识等方面的培养;
3、三维目标重点强调在学校教育实施中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国家政策有正确
理解和执行;而核心素养目标则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素养,以及能够不断
探索成功的时代气息的精神态度。
4、三维目标要求学生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党的教育,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而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服务宗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这两者的特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为保证我们未来和国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三维教学目标表述
一、概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以及了解和守法的教育过程,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素质提升。
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表述,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认识维度1.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守法诚信、积极向上、乐于助人。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案例分析、法律知识普及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守法、遵纪守法,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能力维度1.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情境模拟、案例研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事物的道德价值,辨别是非曲直,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法律知识、深化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使其能够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教育应该以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把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融入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守法、诚信、爱国爱民。
高中政治教案三维目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授(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案例分析(1)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
(2)学生的讨论发言、案例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1)作业完成情况、质量。
(2)作业中的创新性、实用性。
3. 考试评价(1)考试成绩。
(2)对考试题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三维教学法
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三维教学法所谓思想品德课的三维教学法,就是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备课、讲课、练习等教学环节中重点体现德育渗透,基础知识及能力训练三方面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说从德育、知识、能力三个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为什么要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突出德育、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呢?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对学生是进行德育渗透,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
可以说,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中学生培养道德品质的主渠道。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
基础知识包括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道德规范、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基础知识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能力和德育渗透的前提,是学生德育素质提高的基本条件。
因此在思想品质教学中,基础知识独居于三维之一,是非常重要的。
能力要求是中学思想品质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培养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各种素质在内的全方位的能力的提高。
下面谈一谈三维教学法在思想品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备课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三维教学法备课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针对教材内容准备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即在备课时先找到进行品德教育的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分析教材的基础知识、内涵两部分,即本课知识体系构成。
基本原理、观点及对其分析,备课要求体系必须清晰,原理必须鲜明,观点必须恰如其分。
第三部分是进行能力训练,选出一些典型的与本课教材内容有关的题例进行分析和回答。
做这样的训练,既有利于深化本课教材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化思维。
在讲课过程中,因为三维即德育、基础知、能力三个有待实现的、非常明确的目标,所以在课堂上要对知识融会贯通,讲课表现既随机应变又成竹在胸。
三维目标
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
1、“三维”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能力和智力。
因为过去比较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比较重视思维的求同性、统一性而忽视思维的多元性、灵活性,所以要突出“过程”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
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由此可见,“三维目标”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分解、一种诠释。
从理论上说,它属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范畴。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统一标准分类使之规范化、系列化的理论,旨在为目标和评价的科学设计提供技术性指导。
2、“三维目标”是横向的、立体的,不是纵向的、直线的。
“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所以不是线性的、纵向的,譬如“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么一句话,是认知,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说是先认知,后情感。
对祖国的认识是不断加深、不断丰富、逐步提高的,这中间有认知因素,也有思想情感因素,很难分出孰先孰后,所以不是线性的,只能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立体结构。
因为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我们把人的综合素质作这样或那样的分解,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学派。
立体的、横向的结构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别性,即维度之间是可以区别开的,不能混淆;二是交融性,即维度之间互相交叉、渗透、融合、相辅相成,不是完全排斥的。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单单有知识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与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能力本身也要与知识的学习、训练联结在一起,并在学习训练中体现出来。
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三维目标不同在于强调学生的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因而,第一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即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就是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三贴近原则”,做到知行统一。
理论学习要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引用本地的事例或本地区重大时事政策来设计教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既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学生学习的提升,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贯彻课改精神的体现,值得提倡和借鉴。
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并非只是老师教的过程和教的方法,更注重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与学的方法,关系到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情境要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第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内容,离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
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
在基础教育这个打基础的时期课改并非只重活动轻知识,重形式轻内容,而是让二者更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分析去感悟和主动学习。
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新型的政治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恰当定位思想品德课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教学目标要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面而具体的确定每一课的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教学三维目标具有发展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点。
也就是它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更具发展的空间,更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维为目标的确定对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因此每节课我们都要恰当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那么,作为思品课教师,我们应怎样恰当定位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呢?下面我结合路人版教材初二上册第六课中的《与诚信结伴同行》谈谈其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
作为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课标的要求,吃透教材。
《与诚信结伴同行》这节课教材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做人、对事负责、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层次“诚信无价”,帮助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第二层次“诚信做人到永远”,阐明诚信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懂得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其次还要做到言而有信,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作为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生活、学习、性格、习惯等等情况,必须熟悉,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对每个学生而言,必有其个性,也会有其共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来选择教学目标,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关于《与诚信结伴同行》涉及的内容对初二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应该比较易学,诚信的实例和故事也应该能知道一些,但是,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仍有误区,生活中存在不诚信的现象。
基于以上对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在结合我校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把握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怎样做才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明确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诚实与虚伪、守信与失信的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把诚信作为自己立身之本,为人诚实言而有信,从而使自身道德得到升华。
总之,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科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恰当确定思品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