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1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总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是国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也是思想品德教师上思想品德课的目的,还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
千万别只记得考试,忘了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主要任务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编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总论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往往就是有较高素质的人。
一个有理想追求的民族,往往是有凝聚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民族。
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社会愈是发展,愈是需要其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时代的要求,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重新调整和安排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研制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多元文化的多样呈现。
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版.pdf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功能
含义: 课程目标就是一定学校某门、某类课程或课程体系所 要达到具体目标,即“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 。
指向学生,而不是教师; 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要制订课程目标?
指向功能 功能: 规范功能 评价功能
课程目标
体现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 求,更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 目标。
能 力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发展。
课程目标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的主导。
知 识
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济
学 常 识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主题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
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投资与创业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 经济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生活智慧与 时代 精神 探索世界与 追求真理
公民与政治生活 文化与生活 为人民服务 的政府 文化传承与 创新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发展先进文 化
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当代国际社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本结构
第一,前言。包括:①课程性质;②课程理念; ③设计思路。 第二,课程目标。包括①总目标;②分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内容标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包括:①学习领域;②
学习主题;③目标要素 第四,实施建议。包括:①教学建议;②评价建议;③教材编写 建议;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五,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等。
2021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21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道德不仅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学会参与社会和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
他们正处于思想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迫切需要对思想道德建设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反映青少年的文化特征,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以初中生喜爱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初中生逐渐扩大的生活为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独立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知、体验和实践中促进正确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基本课程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7)一、成长中的我 (7)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10)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1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一、教学建议 (19)二、评价建议 (21)三、教材编写建议 (21)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23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追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1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解 读 《 思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⑴从"实施建议"看: 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 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 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 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 材编写建议中强调"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 材","以学生道德认知,围绕情感及道 德实践水平为基础,"
解 读 《 思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⑵ 关于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 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 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 《课标》中列出了文本资源,音像资 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四类.并提 出要求:"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 程资源."并强调五条原则,突出强 调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学习.
实 践 性
综 合 性
人 文 性
思 想 性
课程性质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 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 德教育.
人文性 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人文
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
加强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 的必然要求. 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指出: 发展的决定》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和社会实践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和社会实践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活动化的教育 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感受 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 和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 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 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课程标准中强化 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最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doc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02
文件依据 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课 程 性 质 《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核心的一门综合课程。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单击添加副标题
黄伟民 国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 广东省出版集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设置的背景
开设《思想品德》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够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01
02
03
04
05
06
(二)法制教育
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2. 关爱他人的方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乐于分享。
3. 关爱他人的实践: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关爱他人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案例分析:分析关爱他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分享各自的体会和感悟。
5. 实践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实践经历,让大家共同学习。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关爱他人,温暖社会。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爱他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关爱身边的人,将所学付诸实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课后去关爱身边的人,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在关爱他人方面的实践情况。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3)一、总目标 (3)二、分类目标 (3)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4)一、理解自我 (4)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7)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9)第四部分实施要求与建议 (15)一、教学建议 (15)二、评价建议 (16)三、教材编写建议 (17)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8)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持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点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协助和准确引导。
为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动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实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协助青少年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一、背景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此标准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应的课程标准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核心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包括以下核心内容:1.道德品质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爱护劳动、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品质,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法治意识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能力和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同时具备法制思维和法治精神。
3.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公益活动、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
三、实施措施1.教材编写:编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指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实践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品德养成和社会实践表现的评价。
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
四、育人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体包括以下育人目标: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良好品质。
2.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了解和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和法治精神。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道德与法治是中学教育中必须要关注和培养的选修课程之一。
2021年新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成长特点。
本文将围绕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其对中学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一、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1.新时代背景下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中学教育的使命中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3.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2021年新课程标准对该课程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特点。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哲学道德对于哲学道德的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通过对哲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人文道德人文道德是教育中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爱心和责任心。
3.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维护法治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对法律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三、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教育的意义和影响1.培养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将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2.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哲学道德和人文道德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
3.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法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组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使学生具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人人有操守,集体共荣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德与法治素质教育标准》(2021)明确提出,“在培养和育人方面,要把公民道德和法治素质融入整体课程,强化教学指导,加强教学实践和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服务准则、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明确制定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程标准(2021),旨在确保公民品格道德和法治素养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落实可行和有效性。
一、课程核心内容1、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主要关注学生在自身意识形态建构和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法律素养、社会责任感、文明礼仪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
2、着重深化学生认识国家法律体系、规章制度、选举制度及社会政策等,潜移默化传授“遵纪守法”“荣辱与共”等“德育”理念,唤起学生履行社会职责的良好意识。
3、注重学生实践技能,与小微企业实践实习、社会实习等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社会运行的现实规律,更加准确和深刻地了解法治的价值和作用。
二、课程基本工作方针1、让学生掌握和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坚守诚信守法,推进诚信文明向着法治中国的发展。
2、以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重点,引导学生以规范而有约束力的态度,用正确的方式去守护和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精神修养和政治文明作出贡献。
3、让学生贯彻执行道德法律的具体表现,在尊重和保障他人权利的同时,努力发挥良好的社会属性,立足于当下,有效履行职责,真实反映生活实践,发展举止规范、思想清明、道德正直、言行端正。
以上就是2021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工作方针,其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拥有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doc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1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道德课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生命的价值,培养自尊、自信、乐观和坚强意志的生活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 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具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才能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 逐步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
●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 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一)了解你自己
课程内容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1.4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6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完整的自我概念。
1.3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游戏观念。
1.4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和老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
1.5搜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1.7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活动建议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
-1-
(二)自尊自强
课程内容2.1认识到生命形式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与自然的滋养密不可分。
2.2了解生命的独特性,珍惜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助和自我保护。
2.3自尊自爱,不做任何有损人格的事。
2.4体验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理解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更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6认识生命的价值,认识2.7的实现,培养自信独立的生活态度,认识自我完善的意义。
活动建议2.1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2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
2.4开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为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
2.6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事,就
“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三)心中有法
课程内容3.1了解法律是国家制定或承认并由国家执行的特殊行为准则。
了解所有中
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2明知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是违
法的,理解任何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了解法律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社会保护
活动建议3.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说明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3.2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
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3.3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
论和说明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2-
课程内容是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
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解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卫意识。
活动暗示意识的重要性。
3.4收集附
近的案例,讨论并解释扰乱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是
违法的。
二、我、其他人和集体
(一)交往与沟通
课程内容1.1了解礼貌是文明沟通的前提,掌握基本的沟通礼仪和技巧,了解文明沟
通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1.2了解青少年闭锁的心理现象和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
成年人沟通,认识沟通和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1.3体验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父母
和长辈表示孝敬。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整“叛逆”心理。
增强与家人创造和分享家庭
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4了解教师工作,积极有效地与教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
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5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人沟通,在学生之间建立真诚的
友谊,正确理解异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友谊,掌握原则和标准。
活动建议1.1交流使用和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及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
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懂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1.3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
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1.4采
访老师,内容包括该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
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1.5搜集灾难或其他事件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
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
-3-
(二)在集体中成长
课程内容2.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积极参与课堂和学校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和团结的力量。
2.2学会同理心、理解和
容忍、尊重和帮助他人、善待他人。
2.3理解诚实是一种有价值的品质,正确理解生活中
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是可以信任的,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
2.4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2.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
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平等对待他人,不欺负他人,不因家庭、身体、智力和性别的差异而
骄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有正义感。
(三)权利与义务
课程内容3.1了解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了解权利的正确行使,自觉
履行义务。
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应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了解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
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3.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财产和未成年人
-4-
活动建议2.1开展多样化的班级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温暖和力量。
2.2利用
小组交流讨论在与同学发生争议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解决冲突。
2.3以“诚信”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
2.5就“公民平等”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了解平等主要体现在人格
和法律地位上。
活动建议3.2收集因侵犯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惩的案件,说明公民的人
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并讨论维护人身权利的方式和方法。
3.3收集相关信息,讨论如何保
障受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