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限国内发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通知储发[1986]147号《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是从一九七七年初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局会同地质矿产部组织力量,在总结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取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制定的。
一九八零年起在煤炭工业部系统试行。
其后,全国矿产委员会为了统一制定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由煤炭专业委员会同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等单位对规范试行稿进行了修编,经对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审议后,作了补充修改,经全国储委审核,现批准正式颁发施行。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条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以下简称资源勘探)是煤炭工业建设的基础工作。
其基本任务是为煤炭工业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资源情况,为煤矿的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并为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应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在做好重点开发矿区勘探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找煤和扩大现有生产矿区(井)资源的勘探工作。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以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提交合格的地质报告为中心。
一切勘探手段必须为地质目的服务,讲究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从勘探工作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掌握勘探程度,合理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程度。
第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研究解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对资源勘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条按以煤为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好其它有益矿产的勘探评价。
根据资源条件和实际需要,做好对煤成气、油页岩、煤矸石、石煤的勘探评价工作。
第条本规范是煤炭资源勘探工作的基本技术准则。
凡属于资源勘探的项目,其勘探设计及地质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
第二章勘探程序和工作程度第一节勘探程序第条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地质勘探应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的原则,将资源勘探划分为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和精查(详细勘探)四个阶段。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1.规的性质《煤、泥炭地质勘查规》(DZ/T0215-2002 以下简称规)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技术标准,属于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推荐性标准。
规中凡涉及到煤矿设计、建设、生产过程安全的条款都是强制性的,如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地温变化等与开采技术条件相应的条款。
规规定的工作量是可能查明上述地质条件的最低工作量。
规规定的各勘查阶段控制程度及查明程度,是衡量地质勘查报告是否达到该勘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基本要求。
矿业权人对控制程度及查明程度的要求,不应低于规规定的该勘查阶段工作程度的要求。
2.关于勘查阶段划分(规5.2条、5.3条、5.4条、5.5条)2.1 关于勘查阶段的调整(规5.1条)勘查阶段的调整、合并或跨越某个阶段的原则,主要根据资源情况和地质条件。
如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的地区,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不经过详查阶段直接进行勘探。
老矿区深部、生产矿井之间以及孤立的小煤盆地等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地区,可一次勘查完毕。
2.2 普查(最终)、详查(最终)(规5.3.3条、5.4.3条)供煤矿设计建设使用的地质报告一律称为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详查(最终)与勘探的主要区别是普查(最终)未出现探明的+控制的资源储量,详查(最终)未出现探明的资源储量。
详查(最终)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0m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控制的”类别资源储量,该报告即为详查(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0m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推断的”类别资源量,该报告即为普查(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详查(最终)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的查明程度达到勘探要求,阶段性质与勘探阶段相同。
3.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区(规5.5.1条)勘探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区,但同时必须注意全井田的工作程度。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标准》1987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限国内发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通知储发[1986]147号《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是从一九七七年初由煤炭工业部地质局会同地质矿产部组织力量,在总结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取了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制定的。
一九八零年起在煤炭工业部系统试行。
其后,全国矿产委员会为了统一制定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由煤炭专业委员会同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等单位对规范试行稿进行了修编,经对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审议后,作了补充修改,经全国储委审核,现批准正式颁发施行。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1.1条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以下简称资源勘探)是煤炭工业建设的基础工作。
其基本任务是为煤炭工业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资源情况,为煤矿的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并为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第1.2条资源勘探工作应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在做好重点开发矿区勘探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找煤和扩大现有生产矿区(井)资源的勘探工作。
第1.3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以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提交合格的地质报告为中心。
一切勘探手段必须为地质目的服务,讲究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从勘探工作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掌握勘探程度,合理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程度。
第1.4条资源勘探工作必须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研究解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对资源勘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1.5条按以煤为主、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好其它有益矿产的勘探评价。
根据资源条件和实际需要,做好对煤成气、油页岩、煤矸石、石煤的勘探评价工作。
第1.6条本规范是煤炭资源勘探工作的基本技术准则。
凡属于资源勘探的项目,其勘探设计及地质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
第二章勘探程序和工作程度第一节勘探程序第2.1.1条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地质勘探应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相适应的原则,将资源勘探划分为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和精查(详细勘探)四个阶段。
ú
探槽与岩层之间的角度和探槽的高度。三者 的具体大小要根据
勘测地 区 的地质情 况和勘 探要求 而 定,但 是一般 情况下 底部 的宽度都在 6 0厘米 到 8 0厘米之间,探槽 与岩层 的角度大致在 6 0度 到 9 O度 ( 接 近垂 直的 角度 )。深度 的挖 掘一般 在 2 O厘 米到 5 0厘米 不 等 。
2 。 4 生 产 小 窑 和 老 窑 的 调 查 与 清 理 煤炭资源 的分布和储量有其地质上 的规律和特 点,在进行
勘察和探测工作时 ,要注意对 以往的煤炭开采地 区的调查和清
理 工 作 。在 对 这 些 地 区 进 行 勘 察 探测 时 , 可 以 充分 运 用 已经 存 在 的煤 炭 开 采 和 勘 探 设 施 ,并进 行 综 合 的 测量 和 调 查 , 从而 有 效总结我 国煤 田开采使用 中的 问题 。同时,由于以往 的勘测和 开采设施 的存在 ,可 以有效保障安全 。 3 结 语 在煤 田地质普 查与勘探过程 中,对普查和勘探 原则 的遵循 可以避 免不必要 的人员技术和资金投入 ,提高工作效率。对相 关技术 的使用要跟据具体 的勘察区域 ,在遵循 技术施工规范的
2 . 3 探 硐 探硐有斜井和平硐两种方法 。在地势较高、地质结构 比较 简单的地 区,斜井 是比较有 效的勘探方法 。平硐是从地表垂直 地层走向或沿煤层 走向掘水平勘探工程 ,平硐 的断面规格一般
为1 . 8 ×1 . 2 m。两者 各有 其技 术上和具体实施上的优点 ,斜井 可 以有效探测煤炭 的分布特征和质量情况 , 并确定煤层的分布, 平硐及时实施 中,要可 以有效解 决工程 实施过程 中的排水和运 输 问题 。
可 以有效提 高普 查勘探工作 的效率和有效性 ,避免不必要 的工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
1.规范的性质《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以下简称规范)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技术标准,属于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推荐性标准。
规范中凡涉及到煤矿设计、建设、生产过程安全的条款都是强制性的,如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地温变化等与开采技术条件相应的条款。
规范规定的工作量是可能查明上述地质条件的最低工作量。
规范规定的各勘查阶段控制程度及查明程度,是衡量地质勘查报告是否达到该勘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基本要求。
矿业权人对控制程度及查明程度的要求,不应低于规范规定的该勘查阶段工作程度的要求。
2.关于勘查阶段划分(规范5.2条、5.3条、5.4条、5.5条)2.1 关于勘查阶段的调整(规范5.1条)勘查阶段的调整、合并或跨越某个阶段的原则,主要根据资源情况和地质条件。
如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的地区,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不经过详查阶段直接进行勘探。
老矿区深部、生产矿井之间以及孤立的小煤盆地等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地区,可一次勘查完毕。
2.2 普查(最终)、详查(最终)(规范5.3.3条、5.4.3条)供煤矿设计建设使用的地质报告一律称为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详查(最终)与勘探的主要区别是普查(最终)未出现探明的+控制的资源储量,详查(最终)未出现探明的资源储量。
详查(最终)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0m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控制的”类别资源储量,该报告即为详查(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0m的基本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推断的”类别资源量,该报告即为普查(最终)报告。
普查(最终)、详查(最终)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的查明程度达到勘探要求,阶段性质与勘探阶段相同。
3.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区(规范5.5.1条)勘探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区,但同时必须注意全井田的工作程度。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估2
1.回次:指在钻孔施工中,每一次将钻具下至孔底进行钻进直至钻进完毕将钻具从孔内全部提出地面,这样一个作业循环,称为一个回次。
2.矿产勘查(亦称矿产资源勘查或矿产地质勘查),它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3.地质调查:一般指基础性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
4.地质勘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它一般概括了所有各类专门性勘查,如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等。
5.地质可靠程度是指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
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6.矿产资源:是指赋存于地下或地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自然的、可为当前或未来的经济技术条件所开发利用,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物质。
7.矿产资源量:是指对矿产资源所估算或计算的数量称为矿产资源量。
8.矿产储量:是指具有一定工业价值与一定研究程度的矿产资源量9.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10.可采储量: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为工业储量减设计损失量。
11.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划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区发展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12.保有储量:指截止统计报告期煤田、矿区、矿井内实际拥有的资源储量。
13.稳定重砂矿物:指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比较稳定的重砂矿物。
14.矿产经济意义:是指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1.勘查技术手段:是指那些在矿床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的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测量法、地球物理测量法、遥感地质测量法、探矿工程法:坑探和钻探)2、回次岩心采取率,每回次所采取岩心实际长度与每回次的实际进尺之比,称为回次岩心采取率;分层岩心采取率,每一岩层的岩心采长与该岩层钻探厚度之比,称为该岩层的分层岩心采取率,它主要用来评价岩层厚度的可靠程度;全孔岩心采取率,指全孔所取岩心总长与孔深之比,设计要求不取心的孔段除外3.钻孔偏斜:钻孔偏斜,系指在钻进过程中,由于地质、钻探技术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使钻孔发生弯曲,与原设计的孔斜度 (天顶角)和方位角发生了偏斜,这种现象称之为钻孔偏斜,简称孔斜。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摘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调研的工作,主要包括从煤矿床的寻找到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
在煤矿建设前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资源勘探阶段;在煤矿建设等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开发勘探阶段。
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田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和勘探深度、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煤炭地质;普查;勘探;技术要求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调研的工作,主要包括从煤矿床的寻找到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一般可分为资源勘探与开发勘探两个阶段。
在煤矿建设前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资源勘探阶段;在煤矿建设等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开发勘探阶段。
1、煤田勘探类型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主要是就煤田构造和煤层稳定性,制定勘探类型。
1.1按照煤田构造复杂程度划分的勘探类型按其构造的复杂程度把构造划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简单构造。
一般包括:煤(岩)层倾角接近水平,较少有缓波状起伏;呈现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构造;只有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二是中等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有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
一般包括:煤(岩)层倾角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或地层倒转;急倾余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
三是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较大,断层发育,有时受火成岩的严重影响。
主要包括:受几组断层破坏的断块构造;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为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四是极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破坏。
主要包括:紧密褶皱、断层密集;为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1.2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的勘探类型按照煤层结构、厚度及变化、可采状况,把煤田的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四种类型。
地质勘查中的测量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
地质勘查中的测量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
针对地质勘查中的测量,正常情况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测量工作,据相关技术及质量要求,总结如下:
(一)控制测量
为进行工程坐标测量和勘探线剖面测量,在区内布设部分GPS点作为控制点,要求所布控制点基本能覆盖全矿区,能满足探矿工程测量和勘探线剖面测量的要求,精度能达到GPS E级点的要求。
(二)工程测量
普查区控制和勘查工程坐标测量测量仪器据实际情况或测量单元选择,据我所知,部分采用中海达HD-8200E接收机仪器静态定位方法进行同步观测,该仪器观测时段不少于90分钟;针对仪器我就不在班门弄斧。
需要测量的工程正常情况下需对所施工的钻孔孔口、短坑坑口、探槽端点和煤窑井口位置进行测量,并对钻孔、短坑、勘探线端点等工程位置应设置永久固定标桩。
(三)剖面测量
剖面测量的工作量据矿区实际情况,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测量质量要求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
标签:地质技术探讨。
煤田地质勘探及其主要技术手段
2 . 4 钻 探 工 程
【 关键词 】 煤 田地质 ;勘探技 术;特 点;发展趋势
所 谓 的煤 田地 质 勘 探 , 其主 要 是 指 运 用 先 进 的 地 质 科 学 理 论 和 技术,对煤矿床进行分析 、研 究以及探 测。煤田地质勘探就是为对
钻 探 工 程 主 要 是 利 用 机 械 传 动 钻 杆 和 钻 头 ,在 煤 田 区域 的地 面 直 接 向 下 ,进 行 钻 取 一 个 直 径 小 而 深 的 圆孔 。从 该 圆孔 中可 提 取 岩
煤矿进行合理 的设计 、建设 ,并且 为煤 炭的生产 提供较为可靠的地 质资料,确保煤炭资源能够合理、科学地开发 。 1 煤 田地 质 勘 探 煤 田地 质 勘 探 首要 任 务 ,就 是 利 用 不 同 的 地 质 理 论 ,结 合 相 应 的 技 术 手 段 以及 工 作 方 法 ,对 煤 田 区域 的地 层 、 地 质 构 造 、 煤 层 位 置 、 煤 炭 质 量 和 储 量 等 进 行 探 明 ,判 断 是 否 具 备 开采 技 术 的 条 件 , 继而对煤矿床及其所含有有益矿产进行 正确评价 。一般将煤 田地质 勘探工作划分为 以下四个阶段: 1 . 1预 查 阶 段 预 查 阶 段 就 在 所 预 测 的煤 田 区域 进 行 地质 调 查 , 并 在 其 基 础 上 进 行 煤 炭 资 源 的 寻 找 工 作 。该 阶 段 的预 查 结 果 , 就 是 要 评 价 该 预 测 区 域 的 煤 炭 资 源 是 否 具 有 做 进 一 步 地 开 采 的价 值 , 并 且 对 煤 田的 储 量 等 进 行 计 算 。如 果 该 阶 段 发 现 预 测 区域 有 能够 做进 一 步 开 采 工 作 的 煤 炭 资 源 时 ,就 需 要 做 进 一 步 地 普 查 ; 如 果 该 阶段 未 发 现 有 开 采 价值的煤炭资源 ,或者没有任何 的煤炭 资源 ,那 么就 总结该区域的 地质条件。 1 . 2 普 查 阶 段 在 预 查 阶 段 的 基 础 之 上 进 行 开 展 普 查 阶段 , 或 者 己知 有 煤 炭 的 区 域 进 行 。 普 查 阶 段 的首 要 任 务 ,就 是 要 正确 地 评价 该 区 域 的 煤 炭 资源 所 具 有 的 实 际 经 济 意 义 和 开 发 建 设 所 获得 的 收 益 , 该 评 价 结 果 作为煤田开采的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1 _ 3 详 查 阶 段 只要是需要划分井 田或 者是编 制矿 区总体 发展规划的区域 ,都 需 要 进 行 详 查 。详 查 阶 段 就 是 提 供 地 质 依据 , 并 作 为 矿 区 总 体 发 展
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总则
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关于颁发《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的通知(87)煤地字第535号为了加强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管理,提高勘探工程测量的质量,经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现予颁发,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七日1、总则1.0.1本规程适用于:5000、1:10000、1:25000、1:50000比例尺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其成果精度和内容应能满足煤炭资源勘探的需要,并可供矿山设计和生产使用。
1.0.2在满足本规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经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本规程未列入的其他方法,并应尽量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
1.1一般规定1.1.1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的平面坐标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依据起算。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1:5000、1:10000比例尺按三度分带;1:25000、1:50000比例尺按六度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勘探工程测量的平面控制起算依据是国家等级三角点、导线点;高程控制直接起算依据是等级水平准点和连测水准高程的三角点、导线点。
勘探区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且无发展远景时,也可布设独立控制网,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1.1.2地形分类标准平丘地勘探区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以下,高差在150米以下。
山地勘探区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以上,高差在150米以上。
1.1.3施工前,应全面收集测区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2对测区已有的成果成图资料应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利用。
根据任务需要和测区的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其内容和要求见附录A。
施工中应加强内、外业质量检查,成果成图合格后方可提供使用。
工作结束后,应做好资料整理并按附录B的要求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1.1.4应加强测量仪器和工具的维护,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各类仪器检验的项目和方法见附录C-F,应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并作为原始资料提交。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 详细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内各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包括煤层因受岩浆侵入、古河流冲刷、古隆起、陷落柱等的影响使煤层厚度和可采性发生的变化),对厚度变化较大的主要可采煤层,应控制煤层等厚线;
本标准适用于煤、泥炭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审批,煤、泥炭资源/储量估算、评估,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勘查开发融资等的评价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勘查方法,提高勘查成果精度,适应煤矿建设技术发展的需要。
煤炭地质勘查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与煤共伴生的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尤其要做好煤层气和地下水(热水)资源的勘查研究工作。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本标准起草人:倪斌、张子光、林大扬、高洪烈、时作舟、钱大都、田绍东、宋全祥。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泥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度要求、勘查方法原则;煤、泥炭资源/储量分类条件和估算原则等。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特点分析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及特点分析发布时间:2022-05-07T07:18:26.24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1月2期作者:佘争辉[导读]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始终在这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现如今科学技术迅佘争辉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湖北武汉 430064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始终在这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现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新能源不断被开发、运用,对传统煤炭行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为了能够促进煤炭开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也在此之间变得越来越先进,对保障煤炭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此,文章将针对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总结,继而阐述该技术的主要类型,针对性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国民经济发展;煤炭行业;开采质量;煤炭地质勘探技术引言: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服务于煤矿设计、建设与生产等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煤炭资源合理开发运用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在实际勘探任务过程中,还要结合多种专业理论以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在明确地层结构、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开采储量、开采条件等因素中,科学合理的估算评价煤矿床内的矿产资源储量状况,对后期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依据作用。
一、煤田地质勘探概述(一)内容在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及勘探阶段,首先需要做好对区域地质地貌的勘察工作,能够在明确其中的煤炭资源基础上,确定煤炭资源储藏的所在位置,继而分析其中有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以便于合理评估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将所勘察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做好煤炭资源开采的整体规划工作,借助科学技术开展勘探工作,从而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之提供相应的工作依据支持作用[1]。
(二)特点煤炭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是煤炭开采前期阶段的关键环节。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置
了解古河流冲刷 古隆起 陷落柱 以及煤的自然发火等对煤层的影响范围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确定煤的种类 初步划出其分布范围 初
步确定风化带界线 了解煤的工艺性能 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了解煤矸石的质量
初步查明岩浆岩的种类 产状和分布范围 了解其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
初步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 的岩性 厚度 埋藏条件 含水空间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
第三章 地质勘探工作
第一节 勘探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第十七条 资源勘探工作必须从地质目的和经济效果出发 根据地形 地质及物性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择勘探手段 综合运用各种勘控工程 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
第十八条 基岩裸露或复盖层不厚的地区 应充分利用槽探 井探 浅钻以及小窑调查等
手段和方法 在首先做好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钻探和其它手段 完成各项地质任务 条
处 在第一水平范围内 其平面位置应控制在 米以内 变化急剧处要加密控制 在裸露区
地表构造点应实测 深部要有钻孔控制
查出第一水平内落差大于 米的断层 查明初期采区内落差等于和大于 米 地质条
件好的地区应查明落差 米 的断层 并对小构造 包括断层和褶曲 的发育程度作出评述
查明煤层产状 第一水平内煤层底板等高线变化急剧处 应加以检查控制 对设计部门
深度 温度 平均地温梯度及其变化 基本确定有无高温区 并初步划出一 二级高温区 的范
围
了解其它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 作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
计算
级储量 其中
级储量一般应不少于
级储量一般为
并分布合理 构造复杂或煤层不稳定的地区 可以只计算
级储量 其中 级储量一
般不少于
第十三条 精查一般应在矿区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精查的主要任务是为
勘探方法3-煤炭地质勘查程序和阶段划分
②
③ ④
5
3.1 煤炭地质勘查的阶段性
① 收集资料,编制设计 收集资料,
A. 了解勘探区的范围、熟悉勘探区的地形、地质情况、 了解勘探区的范围、熟悉勘探区的地形、地质情况、 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勘探区地质资料、 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勘探区地质资料、以往勘探工 作成果、邻区地质资料等。 作成果、邻区地质资料等。 B.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5资源分布比较零星、普查资料可以满足划分 资源分布比较零星、 井田的需要或不需做矿区总体设计的地区, 井田的需要或不需做矿区总体设计的地区,以 及面积有限的孤立盆地, 及面积有限的孤立盆地,从普查可直接进入勘 探;
18
3.3 勘查阶段调整与勘查程序简化
6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 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 可根据实际达到的工作程度进行“详终” 可根据实际达到的工作程度进行“详终”或 普终”勘查,提交详查(最终) “普终”勘查,提交详查(最终)地质报告或 普查(最终)地质报告,作为矿井设计依据; 普查(最终)地质报告,作为矿井设计依据; 对于拟建小型矿井的井田, 7对于拟建小型矿井的井田,勘探的工作程度 可根据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 可根据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参照勘探阶段工 作程度要求并加以简化和调整; 作程度要求并加以简化和调整;
矿井设计:依据勘探地质报告,解决矿井开 矿井设计:依据勘探地质报告,
拓布置问题。 拓布置问题。
11
3.1 煤炭地质勘查的阶段性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12
3 煤炭地质勘查程序及阶段划分
3.1 煤炭地质勘查的阶段性
3.2 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煤田地质勘探
工程间距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条件各异的矿床自身特点, 并在施工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
工程布置:应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参考同类 矿床勘查的经验进行;
施工原则:应按照由已经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而 密的原则进行;
❖ 表土含水过多的半沼泽和含煤地层赋存于地表水体下的地区,即使表土层很薄也不能使用山地工程, 其它手段的应用也受到限制,钻探成为重要的手段。 ❖ 钻探能够揭露整个含煤地层,取得完整的含煤地层柱状和含煤地层的岩性、煤层、煤质、构造、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 ❖ 大规模生产各种各样的钻探机械及其配套设备,并且大量出现安装在汽车上的轻便钻机,为地质勘 探广泛采用钻探工程创造了条件。
目的: 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
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按煤层构造特征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等四个 构造类别;
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 定等四个类型。
二、工程间距确定原则
工程间距:指相邻的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
由勘查类型来确定:从整体规模入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 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 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 地表时,地表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另外,勘探线压是否符合要求,小煤窑是否有足够的调查资料等都应仔细审核。
矿井设计的报告有: 井田精查(勘探)报告;详终报告;普终报告;补充生产报告
煤田地质勘探:先行学科与保障学科
电力、冶金、化工等
煤、泥炭地质勘查要求规范
前言《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1986年12月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布,《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1983年9月由地质矿产部和煤炭工业部颁布,两个文件的实行(试行)对于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使煤和泥炭资源勘查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与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相一致,有必要对《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和《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进行修订。
本标准在总结煤、泥炭资源地质勘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征求意见,讨论和修改后方形成。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和原地质矿产部、煤炭工业部颁布的《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自行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本标准起草人:倪斌、张子光、林大扬、高洪烈、时作舟、钱大都、田绍东、宋全祥。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泥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度要求、勘查方法原则;煤、泥炭资源/储量分类条件和估算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煤、泥炭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审批,煤、泥炭资源/储量估算、评估,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勘查开发融资等的评价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 50215—94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94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GB/T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3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露天)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
孙丽媛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2(000)023
【摘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调研的工作,主要包括从煤矿床的寻找到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
在煤矿建设前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资源勘探阶段;在煤矿建设等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开发勘探阶段。
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田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和勘探深度、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等问题。
【总页数】1页(P172-172)
【作者】孙丽媛
【作者单位】黑龙江煤田地质一0八勘探队黑龙江鸡西 158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刍议煤田地质普查和勘探施工的原则和方法
2.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施工的原则及方法
3.新时期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技术
4.安徽省淮南煤田刘庄区中日合作勘探的经验——从刘庄中日合作勘探的开展探讨如何提高煤田地质综合勘探工作水平
5.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总结勘探方法改革经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促进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煤田地质局梁继刚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在昆明煤田地质工作专业会议上的总结发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
【摘要】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调研的工作,主要包括从煤矿床的寻找到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
在煤矿建设前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资源勘探阶段;在煤矿建设等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开发勘探阶段。
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田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和勘探深度、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煤炭地质;普查;勘探;技术要求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调研的工作,主要包括从煤矿床的寻找到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一般可分为资源勘探与开发勘探两个阶段。
在煤矿建设前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资源勘探阶段;在煤矿建设等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开发勘探阶段。
1、煤田勘探类型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主要是就煤田构造和煤层稳定性,制定勘探类型。
1.1按照煤田构造复杂程度划分的勘探类型
按其构造的复杂程度把构造划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简单构造。
一般包括:煤(岩)层倾角接近水平,较少有缓波状起伏;呈现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构造;只有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二是中等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有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
一般包括:煤(岩)层倾角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或地层倒转;急倾余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
三是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较大,断层发育,有时受火成岩的严重影响。
主要包括:受几组断层破坏的断块构造;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为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四是极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破坏。
主要包括:紧密褶皱、断层密集;为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1.2按煤层稳定程度划分的勘探类型
按照煤层结构、厚度及变化、可采状况,把煤田的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四种类型。
一是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变化规律较为明显,结构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较小,煤田可采。
二是较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有变化而规律性很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煤田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与煤质变化较小。
三是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具有规律性,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及以上的煤类,煤质变化较大。
一般包括:煤层厚度变化特别大,有突然增厚或变薄的现象,煤田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煤层呈申珠状、藕节状,不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很难进行分层对比,但能进行层组对比。
四是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呈透镜状、鸡窝状,通常不连续,难以找到规律,可采块段分
布零星或进行层组对比。
2、勘探程度和勘探深度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程度是在地质勘探后,对煤田的地质情况的了解程度和对地质变化的控制程度。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煤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规律、煤层物质成分等的综合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勘探和程度。
勘探程度与储量级别的关系,勘探程度是全面反映满足矿区建设对矿床勘探程度的整体要求,而储量级别只是反映局部的煤层外部形态和内部质量的勘探程度,两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可混淆。
有一种仅强调以储量级别高低和高级储量比例大小评定勘探程度的做法,不但是概念的混淆,会产生有害影响。
科学合理勘探程度的确定,要满足矿山建设对地质资料和煤炭储量的需要,又不能脱离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手段的实际可能和经济的科学合理性。
矿床的勘探深度是煤田地质勘探应研究的重要内容。
勘探的深度取决于开采深度,开采深度又决定于煤矿床的规模、埋藏深度、煤田地质构造和矿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复杂程度,及煤矿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等因素。
3、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的技术要求
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是为煤炭资源的开发生产服务的。
为正确选择矿区建设与生产中的不同技术经济参数,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确保有关企业投资的经济效应,在煤田勘探过程中要对矿床
进行经济评价。
评价时论述的内容包括:煤质、煤炭储量、开采技术条件和其他矿产等。
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的地质资料成果的精度,是进行矿床经济评价的基础;开展煤和各种成分、元素和煤矿床内多种矿产的综合评价是做好经济评价的保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是完成评价的前提条件。
在煤田地质勘探阶段结束时,为全而而正确评述矿床的经济价值,需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它包括各种定量的定性标准。
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对开采技术条件及研究程度的要求也日趋提高,所以,在煤田地质勘探中,要加强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主要包括做好勘探区内或邻区矿井、小窑的观测、调查与访问等。
煤田地质勘探提交的成果。
针对不同的阶段,煤田地质勘探有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要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及图件,例如,详查勘探报告一般由文字进行说明、附图和附表等几部分内容构成。
参考文献
[1] 范继涛等:浅析矿产资源储备基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中国矿业,2010.8
[2] 王军:影响煤矿开采的因素,煤炭技术,2009.2
[3] 李生元等:论推断资源量(333)和预测资源量(334)的地质可靠程度,地质与勘探,2006.5
[4] 阳伟等:四川绿水洞井田煤层稳定性探采对比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国煤炭地质,2010.10
[5] 沈萍等: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煤炭地质,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