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 ①②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④⑤⑥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对于违反《通知》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B . 营养餐计划成了一块唐僧肉,大家都想分着吃,却少有部门和人员从孩子们的饮食安全把关的角度,解决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把财政资金变成安全、营养的餐食送到孩子们口中。

C . 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多汁的“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D . 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3. (2分) (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每年的教师节,几位高足总来看望我,让为师深感欣慰。

B . 您提出的要求太苛刻了,我们公司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能力,恕难从命。

C . 因不慎,在本小区丢失一把钥匙,给我的生活造成不便,请拾到者奉告本人,本人不胜感谢!
D . 扶贫是惠民工程,是国家战略,扶贫工作队员要经常惠顾每一个贫困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4. (6分)(2017·涞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

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

(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

”)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

(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

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

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

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

”(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

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

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

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

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
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

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

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

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

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
A . 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大大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B .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本建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C . 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皿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D . 2014年,苹果公司iphone6.iphone6plus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400万部,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100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皿仍供不应求。

(2)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

B . 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一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

据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

C . 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

D . 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

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

B .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

C . 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

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

D . 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策,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

5. (15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耳根的清静
王开岭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

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

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

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

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

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

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

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

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

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

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

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但,耳朵总要反抗点什么。

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抑郁……科学家做一研究:观察马路两岸的树,噪音污染越重,树越无精打彩,枝头耷拉,叶子萎靡,俨然一个惊恐的孩子。

和人一样,树是有情绪的,是长耳朵的。

为抚慰可怜的耳朵,我淘过一张CD,叫《阿尔卑斯山林》,采的是纯粹的自然之声:晨曲、溪流、雀啾、疾风、松涛……买回家的那个下午,我急急关好门窗,打开音响,一个人浸泡到傍晚。

那个下午,耳朵在逃窜,我携它一起私奔,向着遥远的阿尔卑斯。

弥漫山林的,无论什么动静,都是“静”。

久违的静,亘古的静,伟大的静。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声、风歇雨骤、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以备饥荒。

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

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

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选自《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删改)
(1)赏析文中划线句。

(2)作者说:“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你如何理解这种“饿”的?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6. (9分) (2019高三上·绥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有删改)
材料二: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量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单位:百万美元(当年价)
(节选自北极星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节选自《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高端》,2017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记者: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要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

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要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永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是我们创新发展至关紧要的前提和基础。

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节选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2015年3月1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制造2025”是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计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B . “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C . 中国是个制造大国,近半数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只有某些行业世界领先,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D . 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要以智能制造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并且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中国制造的远景目标,那就是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让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B . 美、日、德、法、英等主要发达国家2011—2014年研发经费虽保持增长,但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C . 中国制造各个行业和大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D . 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3)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请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及敬达败,砺入契丹。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

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

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上
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①好掠人财物子女。

今必杀汝!”趣令锁之。

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

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

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①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 . 遂杖彦英而谢砺。

谢:感谢
C . 今大辽始得中国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D . 至栾城崩崩:指古代帝王死。

(2)下列对原文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B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C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D .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 . 张砺遇事总是讲直话,辽太宗非常器重他。

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 . 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曾上奏辽太宗要用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言。

D . 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杀害张砺。

虽经麻答抢救,张砺仍然伤重致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
②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

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安秋夜
罗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

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

暗含后悔之意。

B . 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冷遇与打击。

C . 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 . 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 . 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9高二下·厦门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2) ________,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3) 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鸟雀呼晴,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5)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7) 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于纳谏》)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9)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韩愈《马说》)
(12)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9分)
10. (4分) (2020高三上·青浦期末) 按要求选择。

(1)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 .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

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B . 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C .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力。

D . 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_____,_____,_____。

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