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甲基戊烷

合集下载

57种PAMS基本属性

57种PAMS基本属性

中文英文CAS号定量离子乙炔Acetylene74-86-226苯Benzene71-43-278正丁烷n-Butane106-97-8431 - 丁烯1-Butene106-98-941顺式-2 -丁烯cis-2-Butene590-18-141反式-2 -丁烯trans-2-Butene624-64-641环己烷Cyclohexane110-82-756环戊烷Cyclopentane287-92-342正癸烷n-Decane124-18-543间-二乙基苯m-Diethylbenzene141-93-5119对-二乙基苯p-Diethylbenzene105-05-5119 2,2-二甲基丁烷2,2-Dimethylbutane75-83-243 2,3-二甲基丁烷2,3-Dimethylbutane79-29-843 2,3-二甲基戊烷2,3-Dimethylpentane565-59-356 2,4-二甲基戊烷2,4-Dimethylpentane108-08-743正十二烷n-Dodecane629-97-057乙烷Ethane74-84-028乙苯Ethylbenzene100-41-491乙烯Ethylene 2074-85-128间-乙基甲苯m-Ethyltoluene620-14-4105邻-乙基甲苯o-Ethyltoluene611-14-3105对-乙基甲苯p-Ethyltoluene622-96-8105正庚烷n-Heptane142-82-543正己烷n-Hexane110-54-3571 - 己烯1-Hexene592-41-656异丁烷Isobutane75-28-543异戊烷Isopentane78-78-443异戊二烯Isoprene78-79-567异丙苯Isopropylbenzene98-82-8105甲基环己烷Methylcyclohexane108-87-283甲基环戊烷Methylcyclopentane96-37-756 2-甲基庚烷2-Methylheptane592-27-843 3-甲基庚烷3-Methylheptane589-81-143 2-甲基己烷2-Methylhexane591-76-443 3-甲基己烷3-Methylhexane589-34-443 2-甲基戊烷2-Methylpentane107-83-543 3-甲基戊烷3-Methylpentane96-14-057正壬烷n-Nonane111-84-243正辛烷n-Octane111-65-943正戊烷n-Pentane109-66-0431 - 戊烯1-Pentene109-67-142顺式-2-戊烯cis-2-Pentene627-20-355反式-2-戊烯trans-2-Pentene646-04-855丙烷Propane74-98-629正丙苯n-Propylbenzene103-65-191丙烯Propylene115-07-141苯乙烯Styrene100-42-5104甲苯Toluene108-88-391 1,2,3-三甲基苯1,2,3-Trimethylbenzene526-73-8105 1,2,4-三甲基苯1,2,4-Trimethylbenzene95-63-6105 1,3,5-三甲基苯1,3,5-Trimethylbenzene108-67-8105 2,2,4-三甲基戊烷2,2,4-Trimethylpentane540-84-157 2,3,4-三甲基戊烷2,3,4-Trimethylpentane565-75-343正十一烷n-Undecane1120-21-457邻二甲苯o-Xylene95-47-691m/p-Xylene (combined)108-38-3/91间/对-二甲苯(组合)106-42-39125,2777,5141,5856,3939,5639,5641,8455,7057,71105,134105,13457,7142,7143,5757,8571,8527,29,30106,5127,29,3091,12091,12091,12041,57,7141,43,8641,69,8439,41,4241,42,5753,6877,12055,98 41,55,69,84 57,70,99 57,84,85,114 57,84,85,100 57,71,85,100 42,57,7156,71,8657,99,12857,85,11442,57,7241,55,7042,53,7042,53,70 41,43,44,4592,120 39,40,41,42 78,103,10565,92,9377,91,12077,91,12077,91,12041,43,5641,70,7177,105,106 77,105,106 77,105,106。

烷烃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共150种)

烷烃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共150种)

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同分异体(共150种)1种)一、CH4同分异构体(共1、甲烷二、C同分异构体(共1种)2H61、乙烷同分异构体(共1种)三、C3H81、丙烷四、C同分异构体(共2种)4H101、丁烷2、2—甲基丙烷五、C同分异构体(共3种)5H121、戊烷2、2—甲基丁烷3、2 , 2—二甲基丙烷六、C同分异构体(共5种)6H141、己烷2、2—甲基戊烷3、3—甲基戊烷4、2 , 2—二甲基丁烷5、2 , 3—二甲基丁烷同分异构体(共9种)七、C7H161、庚烷2、2—甲基己烷3、3—甲基己烷4、3—乙基戊烷5、2 , 2—二甲基戊烷6、2 , 3—二甲基戊烷7、2 , 4—二甲基戊烷8、3 , 3—二甲基戊烷9、2 , 2 , 3—三甲基丁烷同分异构体(共18种)八、C8H181、辛烷2、2—甲基庚烷3、3—甲基庚烷4、4—甲基庚烷5、3—乙基己烷6、2 , 2—二甲基己烷7、2 , 3—二甲基己烷8、2 , 4—二甲基己烷9、2 , 5—二甲基己烷10、3 , 3—二甲基己烷11、3 , 4—二甲基己烷12、2—甲基—3—乙基戊烷13、3—甲基—3—乙基戊烷14、2 , 2 , 3—三甲基戊烷15、2 , 2 , 4—三甲基戊烷16、2 , 3 , 3—三甲基戊烷17、2 , 3 , 4—三甲基戊烷18、2 , 2 , 3 , 3—四甲基丁烷九、C同分异构体(共35种)9H201、壬烷2、2—甲基辛烷3、3—甲基辛烷4、4—甲基辛烷5、3—乙基庚烷6、4—乙基庚烷7、2 , 2—二甲基庚烷8、2 , 3—二甲基庚烷9、2 , 4—二甲基庚烷10、2 , 5—二甲基庚烷11、2 , 6—二甲基庚烷12、3 , 3—二甲基庚烷13、3 , 4—二甲基庚烷14、3 , 5—二甲基庚烷15、4 , 4—二甲基庚烷16、2—甲基—3—乙基己烷17、2—甲基—4—乙基己烷18、3—甲基—3—乙基己烷19、3—甲基—4—乙基己烷20、2 , 2 , 3—三甲基己烷21、2 , 2 , 4—三甲基己烷22、2 , 2 , 5—三甲基己烷23、2 , 3 , 3—三甲基己烷24、2 , 3 , 4—三甲基己烷25、2 , 3 , 5—三甲基己烷27、3 , 3 , 4—三甲基己烷28、3 , 3—二乙基戊烷29、2 , 2—二甲基—3—乙基戊烷30、2 , 3—二甲基—3—乙基戊烷31、2 , 4—二甲基—3—乙基戊烷32、2 , 2 , 3 , 3—四甲基戊烷33、2 , 2 , 3 , 4—四甲基戊烷34、2 , 2 , 4 , 4—四甲基戊烷35、2 , 3 , 3 , 4—四甲基戊烷同分异构体(共75种)十、C10H221、癸烷2、2—甲基壬烷3、3—甲基壬烷4、4—甲基壬烷5、5—甲基壬烷6、3—乙基辛烷7、4—乙基辛烷8、2 , 2—二甲基辛烷9、2 , 3—二甲基辛烷10、2 , 4—二甲基辛烷11、2 , 5—二甲基辛烷12、2 , 6—二甲基辛烷13、2 , 7—二甲基辛烷14、3 , 3—二甲基辛烷15、3 , 4—二甲基辛烷16、3 , 5—二甲基辛烷17、3 , 6—二甲基辛烷18、4 , 4—二甲基辛烷19、4 , 5—二甲基辛烷20、4—正丙基庚烷21、4—异丙基庚烷22、2—甲基—3—乙基庚烷23、3—甲基—3—乙基庚烷24、4—甲基—3—乙基庚烷25、2—甲基—4—乙基庚烷26、3—甲基—4—乙基庚烷27、4—甲基—4—乙基庚烷28、2—甲基—5—乙基庚烷29、3—甲基—5—乙基庚烷30、2 , 2 , 3—三甲基庚烷31、2 , 2 , 4—三甲基庚烷32、2 , 2 , 5—三甲基庚烷34、2 , 3 , 3—三甲基庚烷35、2 , 3 , 4—三甲基庚烷36、2 , 3 , 5—三甲基庚烷37、2 , 3 , 6—三甲基庚烷38、2 , 4 , 4—三甲基庚烷39、2 , 4 , 5—三甲基庚烷40、2 , 4 , 6—三甲基庚烷41、2 , 5 , 5—三甲基庚烷42、3 , 3 , 4—三甲基庚烷43、3 , 3 , 5—三甲基庚烷44、3 , 4 , 4—三甲基庚烷45、3 , 4 , 5—三甲基庚烷46、2—甲基—3—异丙基己烷47、3 , 3—二乙基己烷48、3 , 4—二乙基己烷49、2 , 2—二甲基—3—乙基己烷50、2 , 3—二甲基—3—乙基己烷51、2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52、2 , 5—二甲基—3—乙基己烷53、3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54、2 , 2—二甲基—4—乙基己烷55、2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56、2 , 4—二甲基—4—乙基己烷57、3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58、2 , 2 , 3 , 3—四甲基己烷59、2 , 2 , 3 , 4—四甲基己烷60、2 , 2 , 3 , 5—四甲基己烷61、2 , 2 , 4 , 4—四甲基己烷62、2 , 2 , 4 , 5—四甲基己烷63、2 , 2 , 5 , 5—四甲基己烷64、2 , 3 , 3 , 4—四甲基己烷65、2 , 3 , 3 , 5—四甲基己烷66、2 , 3 , 4 , 4—四甲基己烷67、2 , 3 , 4 , 5—四甲基己烷68、3 , 3 , 4 , 4—四甲基己烷69、2 , 4—二甲基—3—异丙基戊烷70、2—甲基—3 , 3—二乙基戊烷71、2 , 2 , 3—三甲基—3—乙基戊烷72、2 , 2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73、2 , 3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74、2 , 2 , 3 , 3 , 4—五甲基戊烷75、2 , 2 , 3 , 4 , 4—五甲基戊烷。

最新35种烷烃实测辛烷值和计算值表

最新35种烷烃实测辛烷值和计算值表

辛烷值(MON)烷基化合物实验值计算值差值2-Methyl-butane2-甲基-丁烷90.386.17-4.13 2,2-di-methyl-propane2,2-二甲基丙烷80.289.619.41 n-Hexane正己烷2632.44 6.44 2-Methyl-pentane2-甲基戊烷73.565.27-8.23 2,2-di-methyl-butane2,2-二甲基丁烷93.4102.368.96 2,3-di-methyl-butane2,3-二甲基丁烷94.386.7-7.6 n-heptane正庚烷08.868.86 3-Methyl-hexane3-甲基正己烷55.860.81 5.01 3-Ethyl-pentane3-乙基戊烷69.361.26-8.04 2,2-di-methyl-pentane2,2-二甲基戊烷95.688.12-7.48 2,3-di-methyl-pentane2,3-二甲基戊烷88.581.96-6.54 2,4-di-methyl-pentane2,4-二甲基戊烷83.877.8-6 3,3-di-methyl-pentane3,3-二甲基戊烷86.685.49-1.11 n-Octane辛烷-16-6.899.11 2-Methyl-heptane2-甲基庚烷23.121.74-1.36 3-Methyl-heptane3-甲基庚烷3541.29 6.29 4-Methyl-heptane4-甲基庚烷3945.46 6.46 3-Ethyl-hexane3-乙基己烷52.446.1-6.3 2,3-di-methyl-hexane2,3-二甲基己烷78.974.81-4.09 2,4-di-methyl-hexane2,4-二甲基己烷69.967.35-2.55 2,5-di-methyl-hexane2,5-二甲基己烷55.753.53-2.17 3,3-di-methyl-hexane3,3-二甲基己烷83.486.59 3.19 3,4-di-methyl-hexane3,4-二甲基己烷81.774.76-6.94 2-Methyl-3-Ethyl-pentane2-甲基-3-乙基-戊烷88.179.58-8.52 3-Methyl-3-Ethyl-pentane3-甲基-3-乙基-戊烷88.784.22-4.48 2,2,3-tri-Methyl-pentane2,2,3-三甲基戊烷99.992.57-7.33 2,2,4-tri-Methyl-pentane2,2,4-三甲基戊烷100107.977.97 2,3,3-tri-Methyl-pentane2,3,3-三甲基戊烷99.4102.07 2.67 2,3,4-tri-Methyl-pentane2,3,4-三甲基戊烷95.993.17-2.73 2,2-di-Methyl-heptane2,2-二甲基庚烷60.556.25-4.25 3,3-di-Ethyl-pentane3,3-二乙基戊烷91.697.25 5.65 2,2-di-Methyl-3-Ethyl-pentane2,2-二甲基-3-乙基戊烷99.594.13-5.37 2,4-di-Methyl-3-Ethyl-pentane2,4-二甲基-3-乙基戊烷96.695.33-1.27 2,2,3,3-tetra-Methyl-pentane2,2,3,3-四甲基戊烷95103.098.09 2,2,3,3-tetra-Methyl-hexane2,2,3,3-四甲基戊烷92.496.81 4.41。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整理]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整理]

有机物的名称、分子式和结构简式号烷烃1甲烷CH 42乙烷C 2H 6CH 3—CH 3、CH 3CH 3、3丙烷C 3H 8CH 3—CH 2—CH 3、CH 3CH 2CH 3、、4正丁烷C 4H 10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3、52—甲基丙烷(异丁烷)C 4H 10、CH (CH 3)3、6(正)戊烷C 5H 12CH 3—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3、CH 3(CH 2)3CH 3、72—甲基丁烷(异戊烷)C 5H 128 2 ,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C 5H 12、C (CH 3)49正己烷C 6H 14CH 3—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4CH 3、102—甲基戊烷(异己烷)C 6H 14113—甲基戊烷C 6H 14122 ,3—二甲基丁烷C 6H 1413 2 ,2—二甲基丁烷C 6H 1414(正)庚烷C 7H 16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5CH 3152—甲基己烷(异庚烷)C 7H 16163—甲基己烷C 7H 1617 2 ,2—二甲基戊烷C 7H 16183 ,3—二甲基戊烷C 7H 1619 2 ,3—二甲基戊烷C 7H 16202 ,4—二甲基戊烷C 7H 1621 2 , 2 ,3—三甲基丁烷C 7H 16223—乙基戊烷C 7H 16232,2,4,4—四甲基戊烷C 9H 20242,3—二甲基—3—乙基戊烷C 9H 2025 3 ,3,4—三甲基己烷C 9H 20262,2,4—三甲基戊烷C 8H 18272,3,3—三甲基戊烷C 8H 18282,2,3—三甲基戊烷C 8H 18292,3,4—三甲基戊烷C 8H 18环烷烃30环丙烷C 3H 6、31环戊烷C 5H 10、32环己烷C 6H 12、、33甲基环己烷C 7H 14、34乙基环己烷C 8H 1635顺对二甲基环己烷C 8H 1636反对二甲基环己烷C 8H 16烯烃37乙烯C 2H 4CH 2=CH 2、33丙烯C 3H 6CH 3—CH =CH 2、CH 3CH =CH 2341—丁烯C 4H 8CH 2=CH —CH 2—CH 3、352—丁烯C 4H 8CH 3—CH =CH —CH 3、CH 3CH =CHCH 336甲基丙烯C 4H 8371—戊烯C 5H 10CH 2=CH —CH 2—CH 2—CH 3、CH 2=CHCH 2CH 2CH 3、CH 2=CH (CH 2)2CH 3382—戊烯C 5H 10CH 3—CH =CH —CH 2—CH 3、CH 3CH =CHCH 2CH 3392—甲基—1—丁烯C 5H 10403—甲基—1—丁烯C 5H 10412—甲基—2—丁烯C 5H 1042 1 ,3—丁二烯C 4H 6CH 2=CH —CH =CH 2、CH 2=CHCH =CH 2432—甲基—1 ,3—丁二烯(异戊二烯)C 5H 8442,2,5,5—四甲基—3—己烯C 10H 20、(CH 3)3CCH =CHC (CH 3)3452,4,4—三甲基—1—戊烯C 8H 16462,4,4—三甲基—2—戊烯C 8H 16473—甲基—1,3—己二烯C 8H 14482—甲基—3(2,2—乙基)—1,3—丁二烯C 9H 16493,4—二甲基—2—乙基—1—戊烯C 9H 18503—乙基—1 ,3—戊二烯C 7H 12514—甲基环己烯C7H12炔烃52乙炔C2H2HC≡CH、H—C≡C—H53丙炔C3H4HC≡C—CH3、CH≡CCH3541—丁炔C4H6HC≡C—CH2—CH3、CH≡CCH2CH3、552—丁炔C4H6CH3—C≡C—CH3、CH3C≡CCH3561—戊炔C5H8HC≡C—CH2—CH2—CH3、CH≡CCH2CH2CH3、572—戊炔C5H8CH3—C≡C—CH2—CH3、CH3C≡CCH2CH3583—甲基—1—丁炔C5H8593—甲基己—3—烯炔C7H10603—乙基戊—3—烯炔C7H10芳香烃61苯C 6H6、、62甲苯C7H8、、C6H5—CH363乙苯C8H10、、C6H5—C2H5 64邻二甲苯C8H1065间二甲苯C8H1066对二甲苯C8H1067间甲乙苯C9H1268戊苯C11H16C6H5C5H11、692—苯基戊烷C11H16702—甲基—1—苯基丁烷C11H16713—甲基—1—苯基丁烷C11H16722—甲基—3—苯基丁烷C11H16732,2—二甲基—1—苯基丙烷C11H16、C6H5CH2C(CH3)3743—苯基戊烷C11H16、C6H5CH(CH2CH3)275苯乙烯C8H8、、C6H5CH=CH276苯乙炔C8H6、C6H5C≡CH77联二苯C12H10、CH5—C6H5、(C6H5)2678二苯甲烷C12H12、CH2(C6H5)279萘C10H880α—甲萘C11H1081β—甲萘C11H10821,6—二甲萘C12H12831,5—二甲萘C12H1284α—乙萘C12H1285β—乙萘C12H1286蒽C14H1087菲C14H1088并四苯C18H1289并五苯C22H1490C16H1091C22H12卤代烃92一氯甲烷CH3Cl CH3Cl93二氯甲烷CH2Cl2CH2Cl294三氯甲烷(氯仿)CHCl3CHCl395四氯化碳CCl4CCl496三碘甲烷(碘仿)CHI3CHI397四氟化碳CF4CF498四溴化碳CBr4CBr499四碘化碳CI4CI4100氯乙烷C2H5Cl C2H5Cl、CH3CH2Cl101溴乙烷C2H5Br C2H5Br、CH3CH2Br102氯苯C6H5Cl、C6H5Cl103溴苯C 6H5Br、、C6H5Br 104四氟乙烯C2F4CF2=CF21051,1,2,2—四溴乙烷C2H2Br4CHBr2—CHBr21061,2—二溴乙烯C2H2Br2BrCH=CHBr107氯乙烯C2H3Cl CH2=CHCl 1083,4—二溴—1—丁烯C4H6Br2CH2=CH—CHBr—CH2Br1091,4—二溴—2—丁烯C4H6Br2CH2Br—CH=CH—CH2Br110邻氯甲苯C7H7Cl111间氯甲苯C7H7Cl112对氯甲苯C7H7Cl1132,4,6—三溴甲苯C7H5Br3114苄氯(苯甲氯)C7H7Cl1154—溴辛烷C8H17Br、CH3(CH2)3CHBr(CH2)2CH3醇116甲醇CH4O CH3—OH、CH3OH117乙醇C2H6O C2H5—OH、C2H5OH、CH3CH2OH1181—丙醇C3H8O C3H7—OH、C3H7OH、CH3CH2CH2OH1192—丙醇(异丙醇)C3H8O1201—丁醇(正丁醇)C4H10O C4H9—OH、C4H9OH、CH3(CH2)3OH1212—丁醇C4H10O(异丁醇)1222—甲基—1—丙醇C 4H 10O1232—甲基—2—丙醇C 4H 10O、1242,2—二甲基—1—丙醇C 5H 12O1252—甲基—2—丁醇C 5H 12O、、126乙二醇C 2H 6O 2、HOH 2CCH 2OH 、(CH 2OH )2127丙三醇C 3H 8O 3、C 3H 5(OH )31282—丁炔—1,4二醇C 4H 6O 2129氨基乙醇C 2H 7NO1302,2—二甲基—1—丁醇C 6H 14O1313—甲基—1—丁醇C 5H 12O 1322—戊醇C 5H 12O 、1333—戊醇C 5H 12O1341,2—丁二醇C 4H 114O 21352—氯乙醇C 2H 5OCl136苯甲醇(苄醇)C 7H 8O137环丙醇C 3H 6O138对甲基环己醇C 7H 14O139邻甲基环己醇C 7H 14O醚140甲醚C 2H 6O CH 3—O —CH 3、CH 3OCH 3141甲乙醚C 3H 8O CH 3—O —C 2H 5、CH 3OC 2H 5、CH 3OCH 2CH 3142乙醚C 4H 10O C 2H 5—O —C 2H 5、C 2H 5OC 2H 5、CH 3CH 2OCH 2CH 3、(C 2H 5)2O143甲正丙醚C 4H 10OCH 3—O —C 3H 7、CH 3OC 3H 7、CH 3OCH 2CH 2CH 3144甲异丙醚C4H10OCH3OCH(CH3)2、145甲苯醚C7H18O146异丙醚C6H14O、(CH3)2CHOCH(CH3)2环氧烷147环氧乙烷C2H4O148二氧杂环己烷C4H8O149甲基环氧乙烷C3H6O酚150苯酚C6H6O、1511,2,3—苯三酚C6H6O3(邻苯三酚)C6H6O31521,3,5—苯三酚(间苯三酚)C6H3Obr31532,4,6—三溴苯酚、154邻甲苯酚C7H8O155间甲酚C7H8O156对甲酚C7H8O1572,4,6—三硝基C6H3N3O7苯酚醛和酮158甲醛CH2OHCHO、159乙醛C2H4OCH3CHO、160丙醛C3H6O CH3CH2CHO、C2H5CHO161丁醛C4H8O CH3CH2CH2CHO、C3H7CHO1622—甲基丙醛C4H8O、(CH3)2CHCHO 1633—丁羟醛C4H8O2164乙二醛C2H2O2、、(CHO)2165丙酮C3H6O、、(CH3)2CO、CH3COCH3166丁酮C4H8O、CH3COCH2CH3 167丙二烯酮C3O2O=C=C=C=O、168邻乙酰基苯乙醛羧酸169甲酸CH2O2HCOOH、、170乙酸C2H4O2CH3COOH、171丙酸C3H6O2CH3CH2COOH、C2H5COOH、172丁酸C4H8O2CH3CH2CH2COOH、C3H7COOH173甲基丙酸C4H8O2、(CH3)2CHCOOH174硬脂酸C18H36O2C17H35COOH、175软脂酸C16H32O2C15H31COOH、176油酸C18H34O2C17H33COOH177苯甲酸C7H6O2、、C6H5COOH、178苯正丙酸C9H10O2、C6H5CH2CH2COOH179乙二酸C2H2O4、、(COOH)2、HOOC—COOH180丙二酸C3H4O4、HOOC—CH2—COOH、CH2(COOH)2181丁二酸C4H6O4、HOOC(CH2)2COOH、(CH2COOH)2 182顺丁烯二酸C4H4O4183反丁烯二酸C4H4O4184邻苯二甲酸C 8H 6O 4185间苯二甲酸C 8H 6O 4186对苯二甲酸C 8H 6O 4187甲(酸)酐C 2H 2O 3(HCO )2O188乙酐C 4H 6O 3、(CH 3CO )2O 189乳酸(α—羟基丙酸)C 3H 6O 3、190β—羟基丙酸C 3H 6O 31912,2—二甲基丙酸C 4H 10O 2、(CH 3)3CCOOH1923—甲基戊—4—烯酸C 6H 12O 2193邻羟基苯甲酸C 7H 6O 3194对羟基苯甲酸C 7H 6O 3、195间羟基苯甲酸C 7H 6O 3196对羟基苯—2—丙烯酸C 9H 8O 3197间羟基羧基苯甲醇C 8H 8O 4酯198甲酸甲酯C 2H 4O 2HCOOCH 3、199甲酸乙酯C 3H 6O 2HCOOC 2H 5、HCOOCH 2CH 3200乙酸甲酯C 3H 6O 2、CH 3COOCH 3201乙酸乙酯C 4H 8O 2、CH 3COOC 2H 5、CH 3COOCH 2CH 3202甲酸正丙酯C 4H 8O 2HCOOC 3H 7、HCOOCH 2CH 2CH 3203甲酸异丙酯C 4H 8O 2、、HCOOCH (CH 3)2204甲酸新戊酯、甲酸(2,2—二甲基)丙酯C 6H 12O 2、HCOOCH 2C (CH 3)3205甲酸—2—甲基丁酯C 6H 12O 2206甲酸异戊酯C 6H 12O 2、HCOO (CH 2)2CH (CH 3)2207对乙酸甲苯酯C9H10O2208丙酸甲酯C4H8O2CH3CH2COOCH3、C2H5COOCH3209对羟基苯甲酸甲酯C8H8O32102,2—二甲基丙酸甲酯、新戊酸甲酯C6H12O2、(CH3)3COOCH3211硬脂酸甘油酯C57H110O6、(C17H35COO)C3H5212软脂酸甘油酯C51H170O6、(C15H31COO)C3H5213油脂酸甘油酯C57H104O6、(C17H33COO)C3H5 214苯甲酸甲酯C8H8O2、C6H5COOCH3 215硝酸乙酯C2H5NO3C2H5ONO2、CH3CH2ONO22163—羟基丙酸正丙酯C6H12O3、HO(CH2)2COO(CH2)2CH32172—羟基丙酸正丙酯C6H12O3218丙二酸二乙酯C7H12O4、C2H5OOC—CH2—COOC2H52192—丁酮酸异丁酯C8H14O3220乙酸对甲酚酯C9H10O2221甲酸氯甲(醇)酯C2H3O2Cl222异戊酸异戊酯C10H20O2、(CH3)2CHCOO(CH2)CH(CH3)2223乙二酸乙二(醇)酯C4H4O4224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C3H5N3O9硝基化合物225硝基苯C 6H5NO2、、C6H5—NO2226硝基甲烷CH3NO2CH3—NO2、CH3NO2227硝基乙烷C2H5NO2C2H5—NO2、C2H5NO2、CH3CH2NO22282,4,6—三硝基甲苯(TNT)C7H5N3O6229α—硝基萘C 10H 7NO 2230β—硝基萘C 10H 7NO 22311,8—二硝基萘C 10H 6N 2O 42321,5—二硝基萘C 10H 6N 2O 4糖类233葡萄糖C 6H 12O 6、CH 2OH (CHOH )4CHO234果糖C 6H 12O 6CH 2OH (CHOH )3COCH 2OH235蔗糖C 12H 22O 11C 12H 22O 11236麦芽糖C 12H 22O 11C 12H 22O 11237淀粉(C 6H 11O 5)n (C 12H 22O 11)n238纤维素(C 6H 11O 5)n、[C 6H 7O 2(OH )3]n氨基酸239甘氨酸(氨基乙酸)C 2H 5NO 2240丙氨酸α—氨基丙酸C 3H 7NO 2241苯丙氨酸α—氨基—β—苯基丙酸C 8H 11NO 2242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C 5H 9NO 4高 分 子 化 合 物243聚乙烯(C 2H 4)n244聚丙烯(C 3H 6)n245聚氯乙烯(C 2H 3Cl )n246聚苯乙烯(C 8H 8)n、247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 5H 8O 2)n、248聚丙烯腈(人造羊毛)(C 2H 3CN )n249聚四氟乙烯(C 2F 4)n(塑料王)250酚醛塑料(电木)(C 7H 6O )n251脲醛塑料(电玉)(CH 4N 2O )n252环氧树脂(C 19H 20O 3)n25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的确良)(C 10H 10O 3)n254聚己内酰胺(绵纶)(C 6H 11NO )n255聚乙烯醇缩甲醛(维尼纶)(C 5H 8O 2)n256丁苯橡胶(C 12H 14)n257顺丁橡胶(C 4H 6)n258氯丁橡胶(C 4H 5Cl )n259丁腈橡胶(C 7H 9CN )n260聚硫橡胶(C 2H 4S 4)n261硅橡胶(C 2H 6SiO )n262丁基橡胶263异戊橡胶(合成天然橡胶)(C 5H 8)n264聚乳酸(C 3H 3O 2)n265聚丙酸甲酯(C 4H 6O 2)n266聚丙酸正丁酯(C 7H 12O 2)n267聚乙丙丁酯(C 9H 18)n268人造象牙(CH 2O )n289聚环氧乙烷(C 2H 4O )n290聚乙炔(C 2H 2)n291(C 9H 16)n292戊苯橡胶(C 13H 16)n293(C 10H 10)n294(C 10H 10)n295Nomex 纤维(C 14H 10N 2O 2)n296(C 15H 16O 6)n其它297二恶英(C 12H 4O 2Cl 4)n298维生素C(C 6H 8O 6)n299立方烷(C 8H 8)n3002,3,4—三羟基苯甲酸—2,3—二羟基—5—羧基苯(酚)酯(C 14H 10O 9)n301苯磺酸C 6H 6SO 3302对氨基苯磺酸C 10H 9NSO 3303吗啡C 17H 17NO 3304葡萄糖二酸C 6H 10O 8305三硝酸纤维素酯(C 6H 7N 3O 9)n306丙二酰氯C 3H 2O 2Cl 2307丙二酰胺C 3H 6N 2O 2308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C 10H 16O309三聚甲醛C 3H 6O 3310氨基树脂C 6H 6N 6。

有机化学(第二版)有机化(第2版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二版)有机化(第2版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第一章 烷烃1.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季碳原子的是( )。

A .戊烷B .2-甲基丁烷C .2,2-二甲基丙烷D .丙烷答案:C2.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叔碳原子的是( )。

A .3,3-二甲基戊烷B .异戊烷C .戊烷D .癸烷答案:B3.化合物2,2-二甲基-4-乙基己烷分子中( )。

A .只含伯和仲碳原子B .只含伯、仲和叔碳原子C .含有2个季碳原子D .含有3个仲碳原子答案:D4.在化合物2,2,3-三甲基戊烷分子中,含有( )仲氢原子。

A .15个B .1个C .2个D .12个答案:C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相同的化合物的是( )。

A . 和B . 和C . 和D . 和CH 3CH 2CH 3CH 2CH2CH 3CH 3CH 3CH CH 2CH 3(CH 3)2CH CH 2CH 3CH (CH 3)(CH 3)2CH CH 3CH CH 3CH 3CH 3CH CH 3CH 3CH C 2H 5CH 2CHCH (CH 3)2(CH 3)2(CH 2)2CH 3CH (CH 3)2答案:C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和B . 和C . 和D . 和 答案:B7.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2,3-二甲基丁烷>2-甲基丁烷>己烷>丁烷B .2-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丁烷>己烷C .丁烷>己烷>2,3-二甲基丁烷2-甲基丁烷D .己烷>丁烷>2-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答案:D8.卤素与烷烃反应的相对活性顺序是( )。

A .F 2>Cl 2>Br 2>I 2B .Br 2>I 2> F 2>Cl 2C .Cl 2>F 2>I 2>Br 2D .I 2>Br 2>Cl 2>F 2答案:A9.分子式为C 6H 14的烷烃的异构体数目是( )。

A .2 个B .3 个C .4 个D .5个答案:D10.不同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时,由易到难的次序是( )。

枣庄市第八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枣庄市第八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某种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和酮。

如:32(1)O (2)Zn/H O −−−−→R 〞CHO+现有化学式为714C H 的某烯烃,它与2H 加成后生成2,3-二甲基戊烷,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得到乙醛和一种酮,据此推知该烯烃的结构简式为A .B .C .D .答案:C【分析】该烯烃为单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2,3-二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为;该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得到乙醛和一种酮,说明该烯烃中含有R |3CH CH C R '-=-结构,进行分析;解析:A .该有机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产物是,名称为2,4-二甲基戊烷,故A 不符合题意;B .该有机物与氢气加成的产物是,名称为3-甲基己烷,故B 不符合题意;C .该有机物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是,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经臭氧氧化,然后在Zn 作用下生成的产物是CH 3CHO 和,故C 符合题意;D .该有机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根据题中信息,经臭氧氧化,再在Zn 的作用下得到和,不符合题中所说的乙醛和一种酮,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A .1 mol 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6N AB .20℃时,1 L 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 6N A /22.4C .2.8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 0.2N AD .1 mol 甲基含 10 N A 个电子答案:C解析:A .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知道,无法计算原子数目,A 错误; B .20℃时,己烷为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B 错误;C .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 2,2.8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物质的量为12 2.8g 140.2mol 12g/mol⨯=,所以含碳原子数为0.2N A ,C 正确;D .1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1 mol 甲基含9N A 个电子,D 错误;答案选C 。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叶孟兆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叶孟兆版)

键所释放出的能量进行计算。
9.指出下列酸碱反应中的共轭酸碱对,说明每个反应的
平衡方向。
(1) CH3COOH+NaHCO3=CH3COONa+H2CO3;→向右
(2) CH3AC1OOH+H2OB=2CH3COOB-1+H3O;→A向2 右
A1
习题1
B2
B1
A2
-
(3)C6H5OH+NaOH==C6H5ONa+H2O;→向右
CH3CH2-C-CH3
(3)可有四种一溴代产物:CH3CH2CHCCHH2C3 H3
CH3
(4)可有物种一溴代产物:CH3CHCH2CH2CH3
习题2
- CH3
8.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丙烷和环丙烷:丙烷 环丙烷
溴水 无现象 褪色
(2)环戊烷和1,2-二甲基环丙烷:
环戊烷 1,2-二甲基环丙烷
-
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习题
1.命名下列化合物
(1)2,2,4-三甲基己烷;(2)顺-4-甲基-2-己烯;(3)(Z)-4甲基-3-庚烯
(4)顺,反(2E,,5E)-3,7-二甲基-2,5-辛二烯;(5)(E)-4-甲基-2-氯-2-戊 烯;(6)反,顺(2E,4Z)-2,4-庚二烯;(7)异戊二烯;(8)3-戊烯-1-炔。
(11) COOH HO-C-H
(12)CH3CH2CH3
H
结构简式;(13)Cl-C-Cl
H HH
习题1 结构式;
结构C式H;3 -
H 结构简式;
3.指出下列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1)CH3CHCH3 OH 醇
(2)CH3OCH3 醚

甲烷等换热化学名中英文对照

甲烷等换热化学名中英文对照

3,4-二甲基己烷 3,4-DIMETHYLHEXANE 2-甲基-3-乙基戊 烷 2-METHYL-3-ETHYLPENTANE 3-甲基-3-乙基戊 烷 3-METHYL-3-ETHYLPENTANE 2,2,3-三甲基戊烷 2,2,3-TRIMETHYLPENTANE 2,2,4-三甲基戊烷 2,2,4-TRIMETHYLPENTANE 2,3,3-三甲基戊烷 2,3,3-TRIMETHYLPENTANE 2,2,4-三甲基戊烷 2,3,4-TRIMETHYLPENTANE 2,2,3,3-四甲基丁 烷 2,2,3,3-TETRAMETHYLBUTANE 正壬烷 n-NONANE
反式3-己烯 2-甲基-1-戊烯 3-甲基-1-戊烯 4-甲基-1-戊烯
trans-3-HEXENE 2-METHYL-1-PENTENE 3-METHYL-1-PENTENE 4-METHYL-1-PENTENE
2-甲基-2-戊烯 2-METHYL-2-PENTENE 3-甲基-顺式2-戊 烯 3-METHYL-cis-2-PENTENE 4-甲基-1-己烯 4-METHYL-1-HEXENE 4-甲基-顺式2-戊 烯 4-METHYL-cis-2-PENTENE 4-甲基-反式2-戊 烯 4-METHYL-trans-2-PENTENE 2-乙基-1-丁烯 2,3-二甲基-1-丁 烯 3,3-二甲基-1-丁 烯 2,3-二甲基-2-丁 烯 2-乙基-1-戊烯 1-庚烯 顺式2-庚烯 反式2-庚烯 反式3-庚烯 2-甲基-1-己烯 3-乙基-1-戊烯 2-ETHYL-1-BUTENE 2,3-DIMETHYL-1-BUTENE 3,3-DIMETHYL-1-BUTENE 2,3-DIMETHYL-2-BUTENE 2-ETHYL-1-PENTENE 1-HEPTENE cis-2-HEPTENE trans-2-HEPTENE trans-3-HEPTENE 2-METHYL-1-HEXENE 3-ETHYL-1-PENTENE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烃1烷烃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烃1烷烃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节烷烃,课程目标,1.了解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2.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3.了解烷烃的命名方法。

4.了解烃基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烃基的结构。

图说考点,基础知识[新知预习]一、烷烃的结构和性质1.结构化学性质(与CH4相似)(一)烃基1.概念:烃分子失去一个______后剩余的基团。

2.烷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______所剩余的基团。

如甲基:______,乙基:________。

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所形成的原子团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或__________,其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烃基的特点(1)烃基中短线表示______________。

(2)烷基组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二)烷烃的命名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1)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表示,如C15H32叫________。

(3)当碳原子数一样时,在某烷(碳原子数)前面加“______〞来区别,如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用习惯命名法命名分别为:CH3CH2CH2CH2CH3________、______、______。

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1)选主链:选定分子中____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______数目对应的烷烃称为“某烷〞。

(2)编序号:选主链中离取代基________的一端为起点,用__________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取代基在主链中的位置。

(3)写名称:①将____的名称写在____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____,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

②如果主链上有一样的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用__________表示取代基的个数(只有一个取代基时将取代基的个数省略)。

(易错题)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测试(答案解析)(3)

(易错题)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测试(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0分)[ID :140495]工业上合成乙苯的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H 2=CH 23AlClΔ−−−→A .该合成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乙苯分子内的所有C 、H 原子可能共平面 C .乙苯的一溴代物有5种D .苯、乙烯和乙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0分)[ID :140491]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B .CH 4+Cl 2→CH 3Cl+HCl C .CH 2=CH 2+H 2→CH 3CH 3D .CH 2=CH 2+HCl→CH 3CH 2Cl3.(0分)[ID :140490]已知某种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和酮。

如:32(1)O (2)Zn/H O−−−−→R 〞CHO+现有化学式为714C H 的某烯烃,它与2H 加成后生成2,3-二甲基戊烷,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得到乙醛和一种酮,据此推知该烯烃的结构简式为 A .B .C .D .4.(0分)[ID :1404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240和C 340互为同素异形体B .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其中子数相同C .CH 3COOH 与HCOOCH 2CH 3互为同系物D .C 3H 8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5.(0分)[ID :140471]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 的键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 与等物质的量的H 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有机物A 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B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 ,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C .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C 8H 18D .B 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 6.(0分)[ID :1404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8C H 一定是烷烃,36C H 一定是烯烃B.苯和乙烯的所有原子均共平面,则苯乙烯()中所有原子也一定共平面C.苯的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均有三种结构D.乙烯和水的反应,淀粉和水的反应均属于水解反应7.(0分)[ID:140457]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熔点:戊烷>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丙烷B.密度:CCl4>H2O>苯C.同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丙炔>乙烷>甲烷D.同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己烷>苯甲酸(C7H6O2)>苯8.(0分)[ID:140442]某气态烃1 mol能与1 mol Cl2完全加成,加成产物又可被6 mol Cl2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A.CH3-CH=CH2B.CH2=CH2C.CH2=CHCH2CH3D.CH2=CH-CH=CH29.(0分)[ID:140441]烯烃被高锰酸钾氧化,碳碳双键会断裂,如R1CH=CHR2被氧化为:和;被氧化为和,由此推断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的氧化产物有A.2种B.4种C.5种D.6种10.(0分)[ID:140440]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B.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相同C.反应①的条件是氯化铁作催化剂D.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也可被氧化为苯甲酸11.(0分)[ID:140432]下列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最多可生成三种一氯代物的是A.2-甲基丁烷B.2,2-二甲基丁烷C.环戊烷()D.2-甲基戊烷12.(0分)[ID:140424]乙烯在酸催化下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2,4-二甲基戊烷

2,4-二甲基戊烷

2,4-二甲基戊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2,4-二甲基戊烷化学品英文名称:2,4-dimethylpentane中文名称2:二异丙基甲烷技术说明书编码:181CAS No.:108-08-7分子式:C7H16分子量:100.21健康危害:无本品吸入中毒资料。

本品属烃类,吸入高浓度烃类化合物蒸气可引起轻度呼吸道刺激、头晕、欣快感、精神错乱、恶心和呼吸困难;极高浓度吸入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液体进入肺部,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浓度蒸气对眼有轻度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暂时性红肿和疼痛,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胀和头痛。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3)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下列对同系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系物一定具有相同的最简式B.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C.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D.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例如苯的同系物都难溶于水答案:C解析:A.同系物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如甲烷、乙烷、丙烷是烷烃的同系物,但它们的最简式分别为CH4、CH3、C3H8,选项A错误;B.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一定不互为同系物,同系物是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有机物,选项B错误;C.同系物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选项C正确;D.同系物的分子式不同,分子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选项D错误;答案选C。

2.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溴水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b的化学式为C6H6,同分异构体除d和p之外,还有、等,故A错误;B.b、d、p都是高度对称结构,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氢原子,二氯代物有3种(氯原子处于邻、间、对位),中具有两种化学环境氢原子,其二氯代物有、,共4种,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氢原子,二氯代物有3种(氯原子分别处于邻位和面对角线位),故B错误;C.、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等与溴单质反应的官能团,不能与溴水反应,但能萃取溴水中溴单质,使溴水褪色,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D.、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学键呈四面体结构,因此其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为苯,其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故D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3.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的键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 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物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D.B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答案:A解析:A. 有机物A的一氯代物只有5种,A说法错误;B.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从左端开始,最长链有5个碳原子,甲基分别在2,2,3的位置上,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B说法正确;C. 有机物A共有8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则分子式为C8H18,C说法正确;D. 符合B的碳碳双键出现的位置为,B的结构可能有3种,系统命名时,为双键数值小的一端开始,其中一种的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D说法正确;答案为A。

2,2-二甲基戊烷

2,2-二甲基戊烷
储运与废弃
包装分类
O52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运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与应急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其它: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中文名:2,2-二甲基戊烷
英文名:2,2-dimethylpentane
危险类别:

2,4-二甲基戊烷

2,4-二甲基戊烷

用途
主要用于有机合成,主要用于合成维尼纶,也用于粘结剂和涂料工业等。用于树脂纤维合成,也用作油类降 凝增稠剂的中间体和粘合剂。
应急处理
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急救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 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34.39 摩尔体积(cm3/mol):144.8 等张比容(90.2K):305.4 表面张力(dyne/cm):19.7 极化率(10-24cm3):13.63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4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0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重原子数量:7 表面电荷:0 复杂度:29.3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 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2,4-二甲基戊烷
有机化合物
01 理化性质
目录
02 分子结构数据
03 计算化学数据
04 用途
05 应急处理
2,4-二甲基戊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16,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主 要用于有机合成。

2,2-二甲基戊烷

2,2-二甲基戊烷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风险术语
S9:Keep container in a well-ventilated place. 保持容器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No smoking. 远离火源,禁止吸烟。 S29:Do not empty into drains. 不要排入下水道。 S33: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gainst static discharges. 对静电采取预防措施。 S60:This material and/or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该物质及其容器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Safety data sheets.
R11:Highlkin. 刺激皮肤。 R50/53: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R65:Harmfull may cause lung damage if swallowed. 有害的:吞食可能造成肺部损害。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2-甲基戊烷结构简式

2-甲基戊烷结构简式

2-甲基戊烷结构简式
摘要:
1.2-甲基戊烷的简介
2.2-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表示
3.2-甲基戊烷的命名规则
4.2-甲基戊烷的性质与应用
正文:
2-甲基戊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4,是一种烷烃。

烷烃是一类只含有单键的饱和碳氢化合物,因其分子中只有单键,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2-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3)2CHCH2CH3,这个简式是用来描述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的。

其中,括号里的CH3 代表一个甲基基团,CH 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单键。

在命名2-甲基戊烷时,我们遵循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命名规则。

首先,找到主链,也就是含有最多碳原子的链,这里主链有5 个碳原子,因此称为戊烷。

然后,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这里在第二个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基团,所以称为2-甲基戊烷。

2-甲基戊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它可以作为溶剂、燃料,或者用于制取其他化学品。

2,2-二甲基戊烷

2,2-二甲基戊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2007 CAS:590-35-2 中文名称:2,2-二甲基戊烷 英文名称:2,2-dimethylpentane;Neoheptane 别 名:新庚烷  分子式:C7H16;CH3CH2CH2C(CH3)3 分子量:100.21 熔 点:-123.8℃ 沸点:79.2  密 度:相对密度(水=1)0.67(2  蒸汽压:1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 稳定性:稳定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  用 途:用作化学试剂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无本品吸入中毒资料。

本品属烃类,吸入高浓度烃类化合物蒸气可引起轻度呼吸道刺激、头晕、欣快感、精神错乱、恶心和呼吸困难;极高浓度吸入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液体进入肺部,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浓度蒸气对眼有轻度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暂时性红肿和疼痛。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胀和头痛。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2-甲基戊烷比热容

2-甲基戊烷比热容

2-甲基戊烷比热容2-甲基戊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6H14。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溶剂和燃料。

本文将探讨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比热容是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比值。

它是衡量物质热惰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2-甲基戊烷这样的有机化合物,比热容的确定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比热容的测定通常需要利用热容量计或热平衡法。

热容量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比热容的仪器,通过测量物质在恒定温度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来计算比热容。

热平衡法则是通过将待测物质与已知比热容的物质放入一个热平衡容器中,测量两者最终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变化来计算比热容。

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获得。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将已知质量的2-甲基戊烷放入热容量计中,加热样品,然后测量其温度变化。

通过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

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工业生产中,比热容的准确测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调节反应过程中的温度。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因此准确测定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对于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室研究中,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比热容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物质的热性质,进而指导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对于研究2-甲基戊烷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其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比热容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

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还可以用于燃料热值的计算。

燃料热值是指燃料在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

通过测定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和燃烧热量,可以计算得到燃料热值,从而评估2-甲基戊烷作为燃料的能量输出。

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参数,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测定2-甲基戊烷的比热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其热性质,指导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及评估其作为燃料的能量输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二甲基戊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无本品吸入中毒资料。

本品属烃类,吸入高浓度烃类化合物蒸气可引起轻度呼吸道刺激、头晕、欣快感、精神错乱、恶心和呼吸困难;极高浓度吸入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液体进入肺部,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浓度蒸气对眼有轻度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暂时性红肿和疼痛。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腹胀和头痛。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75g/m3×2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20.45g/m3×15分钟,恶心、厌食、步态不稳;人吸入20.45g/m3×4分钟,明显眩晕;人吸入0.93g/m3,刺激。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撒湿冰或冰水冷却。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