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冲突分析

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冲突分析

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冲突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通过描绘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交流和碰撞,展现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文化冲突。

本文将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化冲突,并探讨这些冲突对作品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常常是一个核心主题。

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尊重权威和传统价值观,而现代文化则注重个人自由、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

这种冲突可以通过描绘主人公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反抗与挣扎来展现。

例如,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通过对传统道德的嘲讽和批判,彰显了他对现代文化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抗。

二、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交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相互交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冲突。

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传统礼仪和权威,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创新和自由。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之间发生的冲突,例如中国作家余华的《活着》中,主人公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体现在他对现代化的困惑和对传统文化的迷思之间。

然而,在这种冲突中,作品也可能呈现出文化的交融与融合,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

三、城乡文化的冲突城市和农村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常常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冲突和矛盾。

城市代表着现代文明、个人追求和消费主义,而农村则代表着传统价值观、社会关系的稳定和大自然的力量。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常可以看到城市里的人物与农村背景下的人物之间的冲突。

例如中国作家杨绛的《家》中,主人公从城市回到农村,面对城乡差异产生了文化冲突。

通过这种冲突,作品表达出对现代化与传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四、不同群体文化的冲突现代社会中的不同群体之间常常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

例如,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冲突经常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

这种冲突源于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通过描绘这些冲突,现代文学作品试图呼吁人们理解、尊重并和平共处。

大学语文试题第三单元(吴军英新)

大学语文试题第三单元(吴军英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选择题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C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D.招兵买马买胡服练骑射2.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B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B.加强边防,扩张领土C.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D.废弃儒学,改奉异教3、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是( A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B.《喝茶》C.《1789年原则》D.《晋公子重耳之亡》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作者是( B )☆A.韩愈B.司马光C.司马迁D.柳宗元5、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D)☆☆A.《战国策》B.《史记》C.《左传》D.《资治通鉴》6、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抓住关键的表现是( D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7、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重点击破的表现是(A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篇文章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最主要方式是(A )☆☆A.对话B.抒情C.写景D.议论9、“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的“中国”是指(C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10、“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中的“系累”是指(B )☆☆A.拖累B. 用绳子捆绑,指俘虏C.联系D.劳累11、以下对赵武灵王评价错误的是(D )☆A.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B.开明的君主C.不因循守旧,锐意改革D.力排众意,一意孤行E. 在进行改革时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法12、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理由( D )☆A.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B.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C.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1)(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1)(1)

《大学语文》课程复习试题类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对的打“√”,错的打“×”)三、名句鉴赏(每题5分,共20分)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五、作品鉴赏(两题任选一题,字数在800字以上,30分)1.《学术独立与新清华》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务实,表现了罗家伦强烈的实干精神。

2.在《文学与人生》一文中,作者认为批判精神是历史变化的动力和民族自由的最佳守护神。

3.文章写作的审美观念有华丽之美、自然之美、文质彬彬。

4.蔡元培所概括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学术精神的坚守。

5.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北大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是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1.《老子》又称《道德经》,共 81章,五千言。

2.结合《〈老子〉五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道”和“无为”思想的理解。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填空或名句鉴赏)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填空或名句鉴赏)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填空或名句鉴赏)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填空或名句鉴赏)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填空或名句鉴赏)8.《陶然亭的雪》的作者是俞平伯,《陶然亭的雪》选自《俞平伯全集》。

《陶然亭的雪》表达出与自然相亲和、相依恋的感情。

1.《论语十二章》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句最能体现孔子“为己之学”的学习目的。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填空或名句鉴赏)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填空或名句鉴赏)4.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填空或名句鉴赏) 5.《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集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编成的一本书。

6. 结合课文《〈论语〉十二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0006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 学时:51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3.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适用对象:大学本科4.先修课程:无5.首选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大学语文》,丁帆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备选教材:教育部组编教材《大学语文》徐中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九版。

参考书目:[1]《高等语文》温儒敏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大学人文语文》周金声、江少川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大学语文》杨建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大学文学》钱里群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5] 《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6]《大学语文》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7]《大学人文读本》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8]《大学文学》吴枝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大学国文》彭光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大学语文》江少川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印刷。

[12]《唐宋词鉴赏》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唐诗鉴赏》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唐诗宋词》程郁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5]《文学文本解读》王耀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考核形式:笔试(闭卷开卷相结合)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及普通教室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重要公共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

而东西方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差异。

接下来,我将从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和礼仪习惯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西方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直接、坦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他们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喜欢拐弯抹角。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他们更注重保持面子和和谐。

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在沟通中的一些误解和挫折,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交流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其次,东西方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独立和个人利益。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团结、和谐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对待权威、对待家庭和对待个人成就等方面。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东西方在礼仪习惯上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他们喜欢直接握手、拥抱等方式来表达友好。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尊重和谦虚,他们更喜欢采取鞠躬、握手等方式来表达尊重。

在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交往。

总的来说,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既是我们交流合作的障碍,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70分钟试卷题量:50题一、判断题(共50题,共100分)1.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

正确答案:正确2.拉宾是首位被刺杀和第二位在任期间辞世的总理。

正确答案:正确3.《战争,还是和平》体现了拉宾对历史、和平、民族、人道主义诸问题的思考。

正确答案:正确4.拉宾是首位出生于以色列本土的总理。

正确答案:正确5.《战争,还是和平》是拉宾在和平集会上的讲话,同时也是拉宾和平主义思想的宣言。

正确答案:错误6.标题“美文的沙漠”的内涵,事实上就是作者张承志的基本观点。

作者认为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美文是不可翻译的。

正确答案:正确7.在《美文的沙漠》这篇文章里,张承志从个人的经历谈起,叙述自己对异国文学从拒绝交流到渴望交流的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8.张承志是现代青年作家、学者,八十年代创作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心灵史》都是其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正确9.张承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

正确答案:正确10.吴宓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正确11.冯友兰被誉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但《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思想并不保守,而是具有明确的现代进化意识。

正确答案:正确12.依照《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就像城里人一样,但现代落后于西方,处处受西方的制约,就像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

要改变这一格局,只有奋起直追,把自己变成“城里人”。

正确答案:正确13.《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是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文章,侧重论述的是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本文写于解放前)的处境、前景和对策。

正确答案:正确14.阿来的《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有多部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

正确答案:正确15.阿来是当代作家。

正确答案:正确16.阿来不是藏族作家。

正确答案:错误17.阿来和唯色都是藏族作家。

大学语文整理后答案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整理后答案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大同》1.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一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大同思想的比较》之类的文章。

或选读《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

……同,重体,合类。

”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

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老子》、《庄子》、《韩非子》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文字,与大同作比较。

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先秦诸子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 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2《1789年原则》三、简答题1.谈谈《1789年原则》一文历史书写的特点。

2023年自考公共课《大学语文》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4

2023年自考公共课《大学语文》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44

2023年自考公共课《大学语文》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判断题】吴宓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正确2.【单选题】《冯谖客孟尝君》中,先写冯谖“无好”、“无能”,再三弹铗,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使之“无纤介之祸”。

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是()A.前后照应B.一波三折C.欲扬先抑D.侧面衬托正确答案:C3.【判断题】阿来和唯色都是藏族作家。

4.【判断题】张承志是现代青年作家、学者,八十年代创作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心灵史》都是其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正确5.【单选题】《寡人之予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为什么“王好战”B.如何使“民加多’C.不可以“违农时”D.必须要“谨庠序”正确答案:B6.【判断题】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是英军统帅威灵顿。

正确答案:正确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

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没有强迫的礼义制约。

正确答案:正确8.【判断题】《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正确答案:正确9.【单选题】柳宗元写作《种树郭橐驼传》的根本目的是。

()A.批评长人者政令繁苛B.阐发养民治国思想C.说明种树的正确方法D.赞叹郭橐驼的技艺正确答案:B10.【判断题】阿来是当代作家。

11.【判断题】《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指出当时积弊已久的社会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

冯友兰

冯友兰

《三松堂全集》
• 本文选自《三松堂全集》第四卷。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是哲学家冯友兰 先生的住所。1952年院系调整时,冯先生从清华园迁居至此。直到1990去世, 他在这个院子里度过了48个波澜起伏的春秋。 院子里有三棵松树。冯先生晚年 把自己毕生的著作命名为《三松堂全集》后,这三棵寻常的松树,便有幸成为 一个文化符号。冯友兰解释过得名的缘由:“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 犹多其二焉。”寥寥数字,足见对三棵松树的眷爱之意。《三松堂全集》的初 版共十三卷,其中第一卷出版于1985年,最后一卷十三卷出版于1994年,历时 颇久。而其中第十卷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初版中未能印出,给读者留下了遗憾。 此次出版的《三松堂全集》共十四卷,是第二版,其中不仅包括了原在初版中 未印的第十卷,而且在初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增补和调整。增补的部分除第 十卷外,还有晚近发现的冯先生的讲义、译稿及单篇著作、诗词书信等。因此, 新编的第二版《三松堂全集》是目前冯先生著述最完全的汇集,为冯友兰其人 其书及其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最完整的资料。
第三章
文明:冲突与对话
第一解作者对中国文化所持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 见解。 2.学习本文取譬和比较的艺术特点。
作者生平 冯友兰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常务委员。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1990年 11月26日,冯友兰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冯友兰逝世的前半年,也就是1990年3月,他自拟了一幅95岁的预寿联, 曰“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这是他在晚年巨著《中国哲学史新 编》即将最后完成之时,对自己一生学问所作的总结。 1.1“三史” 是指他的三部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 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分别代表了他30年代、40年代、80年 代对中国哲学的理解。特别是《中国哲学史新编》,其叙述分析的范 围不仅包括古代哲学,而且包括他对现代中国哲学的思考。 1.2“六书”是指《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 《新原道》、《新知言》,这是他在抗战期间所写的六部哲学著作, 合称“贞元六书”。《新原人》的自序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 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 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心 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此新理学, 新事论,新世训,及此书所由作也。”这说明贞元六书的著作宗旨, 意在为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的理论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

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

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

一、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文化类型。

东方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尊重长辈、注重集体利益等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竞争、个人权利等价值观念。

在社交礼仪方面,东方文化重视自我节制、尊重他人,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体权利。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养生和谐,追求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讲究饮食起居的平衡;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加注重自由和多样性,喜欢烹饪创新和尝试各种口味。

此外,餐桌礼仪方面,中国注重尊重长辈和宴席的庄重,西方则更加注重轻松和随意。

三、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宗教信仰是不同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得中东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体系,强调清真和礼节;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则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化,其中包括宗教艺术、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变化。

了解不同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四、语言和文字的差异语言和文字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文以象形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注重意境和修辞,而英语则更加注重逻辑和准确性。

此外,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字还反映出其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的独特特点,如日本的敬语、德国的复合词等。

五、节日和庆典的差异节日和庆典是文化的集中展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方式。

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排灯节等节日都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和庆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历史文化。

东西地域相同,不同,推文

东西地域相同,不同,推文

东西地域相同,不同,推文
摘要:
1.东西方的地域差异
2.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3.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
正文:
东西方的地域差异显著,这是由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东方文化以我国为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家庭观念、礼仪道德,强调中庸之道。

而西方文化以欧美国家为代表,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倡导民主、自由、个人主义。

在地理环境上,东方多平原、水网密布,这使得古代东方国家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文明。

西方则以山地、海洋为主,有利于游牧民族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独特的探险精神和海洋文明传统。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还包括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促使人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误解、冲突。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通过教育、传媒等途径,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理解,从而促进全球文化的和谐发展。

总之,东西方地域文化的差异是我们共同面临的现实,而推动文化交流与
融合则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研学活动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研学活动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研学活动你有没有注意过,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其实都能反映出它的文化底蕴?比如说,你走在大城市的街头,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地铁里人群匆匆,仿佛一切都在赶时间。

但是,一走出这座城市,进入那些乡村小镇,那气氛立马就变了。

房子低矮,街道宽敞,偶尔还能看到几只悠闲的羊在路边吃草。

你会发现,仿佛时间变慢了,空气都变得更清新了。

而这种地域差异其实就是文化的缩影。

你看,城乡的景观和文化就像两种不同的语言,一种是快节奏的都市话,另一种则是慢悠悠的乡土音。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研学活动。

想象一下,带着一群学生去到不同的地方,走进那些山清水秀的村庄,或者穿梭在老街小巷,体验一番当地的风土人情,那感觉,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

你不仅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真正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魅力。

说实话,比起死记硬背的课本,实地体验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你看那些土生土长的农民,脚踏实地,脸上写着淳朴和坚定。

与他们交谈,能听到许多关于土地、关于历史的故事,绝对比教科书上的那些生硬的知识要有趣得多。

比如,某些地方的传统建筑,外面看是土坯房,里面却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你站在这些房子前,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岁月流转的韵味。

再比如,走在乡间小路上,抬头一看,天空蓝得像画布一样,绿油油的田地铺满眼前,偶尔传来一声狗吠,听得人心都静了下来。

你知道吗?这一切的景象,其实就是当地文化的表现。

它们通过每一座房子、每一片田野、甚至每一颗老树,向你讲述着那个地方的历史、习俗和生活方式。

要是说大城市的景观是一张速食的菜单,那么乡村的景观就是一顿地道的家常饭。

两者差别大得很,不仅仅是外观,连给人的感觉都完全不一样。

大城市的高楼大厦,看上去是那么现代、时尚,可是如果你真要细细品味,可能你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距也挺大。

走得快一点,看不到的,走得慢一点,又有新的发现。

而那些乡村的景观,和它们的文化紧密相连。

比如,某个小村庄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栽满了花花草草,那些老人喜欢在日落时分坐在院子里,聊着家长里短。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框架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框架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知识框架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

听起来好像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我们每天都在和这些东西打交道,只是没细想过罢了。

无论是你早上喝的豆浆,还是晚上在街边摊吃的烧烤,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城市和乡村之间,虽然有着千差万别,但其实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各有各的味道。

2.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2.1 地域文化的定义地域文化,就是一个地方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就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一样,文化也是“土特产”。

比如,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这不仅是口味的差异,更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2.2 地域文化的表现地域文化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表现,比如美食、服饰、民俗等。

说到美食,那真是一言难尽。

走到哪个地方,都会被当地的特色小吃吸引。

四川的火锅辣得让你直冒汗,而江南的点心则让你一口一个,甜得像蜜一样。

而说到民俗,更是千奇百怪。

过年时,北方人喜欢包饺子,南方人则喜欢吃年糕。

这些习俗就像调色板,五颜六色,丰富多彩。

3. 城乡景观的差异3.1 城市的繁华说到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高楼大厦、繁华的街道。

城市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种角色在这里轮番登场。

白天,商场人山人海,街头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夜晚,霓虹灯闪烁,酒吧里传出的音乐让人忍不住想摇摆。

这样的景观,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活力,简直就是“热闹非凡”!3.2 乡村的宁静再看看乡村,那里就像是另一种天地。

清晨,鸟儿在树上唱歌,空气里弥漫着青草的香味。

村子里的房子不高,却各有各的风情,房前屋后总有一片菜园,蔬菜鲜得让人垂涎欲滴。

乡村的生活节奏慢得就像是“老牛拖磨”,但这份宁静恰恰让人感到无比舒心。

你可以坐在院子里,慢慢喝茶,看着夕阳西下,那感觉,真是没得说。

4. 文化与景观的互动4.1 文化影响景观文化与景观就像一对老夫妻,相辅相成。

文化影响着城乡的景观,反过来,景观又在塑造文化。

比如,南方的水乡,河流纵横,房屋临水而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觉得生活就该这样悠然自得。

《雪国》:东西文化冲突下的情感追寻

《雪国》:东西文化冲突下的情感追寻

雪国:东西文化冲突下的情感追寻概述《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日本与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为背景,深入探讨了情感、孤独、归属等主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雪国》中展现的东西方文化冲突,并对其中的情感追寻进行剖析。

东方文化冲突1. 日本传统价值观日本传统文化强调平和、谦逊、纪律等价值观。

在小说中,这种价值观反映在清晨禅院僧侣打扫殿堂、村民顺从山神信仰等场景中。

然而,这种传统也因其保守性而限制了个体发展和自由。

2. 西方现代性与消费主义随着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思想渗透到日本社会,并带来现代性与消费主义观念。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永子在跟随外国人生活期间展现了西方生活方式的种种迷惑和诱惑。

3. 城乡差异小说中,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代表着现代性与异国情调,而农村则保留着传统、纯朴的风土人情。

这种城乡差异体现了东西文化之间的对比。

情感追寻1. 孤独与寂寞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叶藏一直在雪国与妻子永子分隔两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而无法弥补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与寂寞成为叶藏情感追寻的核心。

2. 爱情与欲望叶藏不仅渴望与永子有更深层次的爱情交流,还被城市生活所吸引,并产生了对自由、快乐和肉体上满足的欲望。

然而,他也因此陷入内心挣扎中。

3. 文化碰撞下的迷失与归属叶藏身处东西文化冲突之间,在文化融合中感到迷失不定。

他试图探索自己的归属感,没有决定他的方向和未来。

总结《雪国》是一部揭示东西文化冲突下情感追寻的文学作品。

小说以日本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主义价值观的对比为背景,通过描绘叶藏在孤独与寂寞中寻找爱情、欲望以及归属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深刻触摸。

通过阐述这些主题,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东西文化冲突在个体内心中所引起的矛盾和困惑。

浅析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及产生分化的原因

浅析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及产生分化的原因

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12浅析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及产生分化的原因李钰莹(河南大学)摘要:尽管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大规模、整体性的城市空间变迁是给予正向评价的。

由于巨大规模的变迁必然会导致城乡文化相互碰撞,因此文化面临着城市僵化、群体活动之僵化的危机。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城乡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意识形态,而是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关键词:城乡文化;乡村文化;差异性;分化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空间的解组与重组的基本取向是空间利益更多地向资本和权力倾斜,经济上、政治上的都市群体在空间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而乡村群体明显地在空间上被边缘化了[1]。

尽管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大规模、整体性的城市空间变迁是给予正向评价的。

由于巨大规模的变迁必然会导致城乡文化相互碰撞,因此文化面临着城市僵化,群体活动之僵化的危机。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城乡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意识形态,而是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本文将分别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不同特点切入,分析两者产生分化的背后原因。

二、两种文化的特点(一)城市文化的特点城市文化又叫“都市文化”,它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大、快、雅”。

所谓“大”就是指城市文化包容性大,城市中的各阶层大多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基本的信息质量可以做到简单初步过滤和筛选,从而使城市文化中既包含了本土文化,又吸收接纳了国外优秀文化,增添了城市文化中的多样性;所谓“快”就是指城市文化传播速度快,讲究实效性。

生活在城市的群体处在一个相对快节奏的生活中,他们对文化,信息的传播要求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认知,这也就导致了城市文化特点中的一个短板,只讲究速度忽略了内容质量。

例如: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标题党”“虚假新闻”,博人眼球撰取流量;所谓“雅”,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

因为社会中依然存在着知识鸿沟,城市文化更多情况下是满足于“精英”群体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知识涵养。

辩论辩题的城乡差异

辩论辩题的城乡差异

辩论辩题的城乡差异正方,城乡差异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

首先,城乡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社会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城市是现代社会的心脏,而农村则是这个心脏的血液。

”城乡差异的存在使得社会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城乡差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城市和农村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主要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农村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这种城乡资源的差异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最后,城乡差异有利于社会的平衡发展。

城市和农村的存在使得社会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平衡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如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城乡差异的存在使得社会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社会的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差异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及社会的平衡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城乡差异,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反方,城乡差异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首先,城乡差异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城市拥有大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源,而农村则相对缺乏这些资源。

这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社会的不公平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城乡差异造成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城乡差异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发展。

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发展。

城市发展速度快,而农村则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说,“不平衡的社会发展是社会的毒瘤。

”城乡差异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发展,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文化差异之利弊

文化差异之利弊

⽂化差异之利弊⽂化差异不只存在于国际之间,已存在于国内地区及区域之间。

有着巨⼤⽂化差异的双⽅,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密切融合,甚⾄两者之间永远不会实现真正的融合。

⽐如东西⽅⽂化,⽐如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化,之间都有着鲜明的差异与界限。

既有不同的语⾔载体,⼜有不同的⽂化内涵与鲜明的个性特点。

⽂化差异有弊亦有利。

⽂化差异,既容易造成分歧、误解甚⾄⽃争,也可形成⼀种天然的⾃我防护层;既容易产⽣难以融合的距离感、隔膜感,⼜往往可以成为⼀种相互宽容包容理解谅解的有利条件。

因为⽂化差异,反⽽能够形成⼀种减少⽭盾、相互尊重、相安⽆事、和平共处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举⼏个真实的⼩例⼦。

其⼀:⼀个20多岁孩⼦跟随⽗母回农村⽼家省亲,农村条件差,⼜没有伙伴玩,这孩⼦忍不住说了句“没劲”,表现出其在⽼家呆着索然⽆趣情绪,还有与⽼家⼈内⼼的不亲近。

这话被其在⽼家务农的叔叔婶婶听到,⼼想是不是饭没吃饱呀,便说:“多吃点饭......”正是城乡⽂化的差异,避免了⼀场可能的尴尬与不愉快。

其⼆:上⼤学的时候,班⾥同学来⾃⼭东各地,各个地区的⽅⾔⼝⾳往往不同。

在鲁西南有个⼝头禅,叫做“⼩⼦”,⼀般是男性之间说闹时的⼀种称呼,如“这⼩⼦”、“你⼩⼦”等。

⽽在潍坊地区,“⼩⼦”则为“⼉⼦”的意思。

有⼀回,鲁西南的同学说了潍坊的同学⼀句“你⼩⼦”,后者认为是在骂他,结果差点翻了脸。

还有像胶东的⼝头语“B养地”,在鲁西南或其他地区是绝对不能⽤的,轻者会回骂,重者会打起来。

这⼏个例⼦只是从⼩的⽅⾯的⽂化差异⽽⾔,从⼤的⽂化差异上讲,应该树⽴这样⼀种观念:在⽂化上,存在的便是合理的。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都应该具有⼀种宽容包容、⼤度容⼈、超脱平和之⼼,莫要唯我独尊,莫想⼀统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今世界与当今时代是决然⾏不通的。

当然,⽂化差异造成的不便与可能存在的益处相⽐,不便远远⼤于益处。

如果存在⽂化差异的双⽅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或者意欲追求⼀种较密切的关系,势必进⾏⼀种近距离甚⾄零距离的接触,原来所保持的相对较远距离上相敬如宾、相安⽆事的平衡必将被打破,深层次⽂化的交流、相知、磨合、相容成为必须的选择。

大学语文填空题复习题

大学语文填空题复习题

大学语文填空题复习题第一单元《大同》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皆有所养。

(矜寡孤独废疾者)2.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盗窃乱贼而不作)3.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以考其信)4.《礼记》是战国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

其中保存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思想,并被他们的后学传承或发挥。

相会西汉经师戴德和其族子戴圣各自辑录了《礼记》。

前者所辑通称《大戴礼记》,原有85篇,今存篇。

后者所辑即通行本《礼记》,计篇。

(39,49)5.《礼记》中除关于先秦礼制的阐释外,还有几篇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其中《》、《》提出,与《论语》、《孟子》两书放在一起合称“四书”。

(《中庸》、《大学》)《封建论》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唐代诗人,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贞元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后因参加,贬官永州司马,终于柳州刺史任上。

(永贞革新)2.柳宗元的《封建论》中的“封建”是指分封建国制度,也就是西周建立的甚至可上推至夏商的的制度,与秦汉以后实行的郡县制度是相对而言的。

(分封诸侯、共宗天子)3.“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

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一文。

(论封建)4.《封建论》的中心论点是废除制,实行制。

(分封,郡县)《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四月,神宗召见翰林大学士王安石,问曰:“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王安石退而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这篇文章可以看是王安石变法的总纲领。

因此王安石变法也称“”。

(熙宁变法)2.在神宗之前的几代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其内政外交的政策对宋朝影响最大。

(宋仁宗)3.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

盖累圣相继,仰畏人,俯畏天,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大学语文相关要点

大学语文相关要点

大学语文相关要点《大同》《礼记》是战国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

其中保存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思想,并被他们的后学传承或发挥。

大同,这里指儒家思想中上古尧舜时代的和平状态。

【习题】选择:1.《大同》一文选自 C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和“小康”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A 物质文明建设B 精神文明建设C 人事制度D 所有制形式翻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答: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共有的,选拔贤明有能力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封建论》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诗人,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七月》《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叫“诗”、“诗三百”,到汉代才称作“诗经”。

共收集了西周至春秋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习题】1.《诗经》不计有目无辞的六篇笙诗,共有305 篇。

2.《诗经》中《风》中最长的一首是《七月》。

3.《七月》反映了西周名族的历史。

4.《七月》中,“莎鸡”指纺织娘。

5.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内容。

6.《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500多年的诗歌作品。

7.《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风雅颂。

8.《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9.《诗经》中的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首是《七月》。

10.《七月》全诗以时间为顺序,深刻逼真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11.请简要介绍一下《诗经》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答: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有305篇,收集了西周至春秋500多年的诗歌作品;诗歌的内容包括政治、爱情、农事、民俗等许多方面。

12.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公子强行娶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冯友兰
一、教学要求
• 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所持的观点,并提出自 己的见解。
• 学习本文取譬和比较的艺术特点。
• 读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比较两文文风 的相同之处。
二、学习要点
本文是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文章,侧重论述的是中 国文化在当时世界(本文写于解放前)的处境、 前景和对策,可以说,“东西文化”是文章关注 的真正核心,“城乡文化”则是文章用作比较的 对象。
六、课文讲解
• 中国自周秦以来,对于四围别底民族,向来是处 于城里人的地位。 • 清末……中国人本来是城里人,到此时忽然成为 乡下人了 。 • 乡下人如果想不吃亏,惟一底办法,即是把自己 亦变为城里人。
七、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 冯友兰手书“西南联 合大学校歌”
• “西南联合大学校歌(调寄满江红)”: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 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 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 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 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 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 京,还燕碣。”
• 2.填空题
• 本文是一篇谈(中国文化 )的文章,侧重论述 的是(中国文化 )在当时世界的处境、前景 东西文化 ”)是文 和对策,可以说,(“ 章关注的真正核心,(“ ”)则是 城乡文化 文章用作比较的对象。 • 3.简答题 • (1)清末,中国落后于西方,是否意味着 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请找出作者论点。 • 答: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见第四段最后 一句话与第五段第一句话。作者认为西方之 所以变为“城里”,是“因为在经济上它们 先有了一个大改革”。
四、作者作品
• “三史六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新 编》, 《新理学》、《新 事论》、《新世 训》、《新原人》、 《新原道》、《新 知言》 • 《三松堂全集》 (右为三松,是“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东西方 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的思想学术论争。 始于1915年,迄于1927年,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2)“所谓中国人往西洋留学者,实 即是乡下人进城里学乖而已。所谓中 国人往西洋游历者,实即是乡下人往 城里看热闹而已”,作者这样说是否 是“以偏概全”?说说你的看法。 • 答:学生可自由发挥。本句嘲讽了有 些留学者只学习西方文化皮
三、作者生平
13岁丧父,发奋读书。先后在开封 中州公学、北京大学学习。1919年, 他考取河南公费留学生赴美,1923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 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任清华大学 校务会议主席。1951年获印度德里 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任北京 大学哲学系教授。1982年获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5年 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委员、常务委员,兼任中国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
本文在取譬和比较方面相当出 色,体会这样行文的好处。
• 答:艺术特点:一、取譬和比较。整个文 章都在比喻和比较当中,城乡文化始终如 影随形,跟随在东西文化之后,既是鲜明 的映衬,又形象地传达作者的思想。二、 语言质朴生动,文气生动,语言幽默诙谐, 形象表达事理。
• 1.选择题 • (1) 冯友兰曾把自己毕生的著作融入“三史释今古, 六书纪贞元”一联中,以下哪本著作不在其中?(多选) ( ) A. 《中国哲学史》 B. 《东西文化极其哲 学》 C. 《新事论》 D. 《人生理想之 比较研究 • (2) 以下哪种说法不是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 ( ) A.在清末之前,中国人处于“城里人”的地位。 B. 以“东方底精神文明”抵制西方势力的入侵不可 取。 C. 东西文化不同,因为其根本思想不同。它们的根 本思想,就是它们的“哲学”。 D. 只有进行产业革命,中国才能不受西方的盘剥。
七、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 雕塑家吴为山先生为 冯友兰先生做的青铜 头像
七、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 冯氏三兄妹
冯友兰 冯景兰(著名地质 学家) 冯沅君(著名文史 专家。右图)
冯沅君简介
• 冯沅君,小说家,古典文 学史专家。是二十世纪初 最早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 家之一,与丁玲、凌叔华、 苏雪林等齐名。 • 真正使冯沅君影响巨大的 恰恰是她放弃创作后的文 学史的研究。1927年与大 哥冯友兰校点《歧路灯》 前26回,1930年出版了与 陆侃如先生合著的《中国 诗史》,1932年出版了与 陆侃如先生合著的第二部 著作《中国文学史简编》。
宗璞简介 冯友兰先生之女,幼 承家学,1948年开 始发表作品,成名 作为1957年的短篇 小说《红豆》。
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
<<冯友兰:蜡炬成灰泪始干>>
• ……父亲最后10年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 这部书。学者们渐渐有了共识,认为这部书对论点、 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 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 的见解,还认为人类的将来必定会“仇必和而解”, 都说出了他自己要说的话,一点一滴,一字一句,用 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150万字的大书,可谓学术史上的 奇迹。蝇营狗苟、利欲熏心的人能写出这样的书么? 我看是抄也抄不下来!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 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 好意,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 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吧!”
1937年抗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组成联合大学南下,经 由越南去昆明。这是冯友兰与任坤护照上的照片
1912-1915年在中州公学读书期间,冯友兰 (左三)与同学们合影。
1951年印度德里大学授予冯友兰教授名誉文学 博士学位,印度总统兼德里大学校长普拉沙德 向他授学位证书。
1985年在90寿辰庆祝会上致谢词,并向来宾 汇报《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