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一、考情分析分封制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非常多,从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衰败的原因及表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等方面的都会有所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分封制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分封制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巩卫周王室的统治。
(2)目的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①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的纽带)等。
②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和先代贵族(杞、宋、陈、许、楚)。
③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④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特点受封对象多样,但是以王族为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
(6)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和表现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
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一、考情分析分封制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非常多,从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衰败的原因及表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等方面的都会有所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分封制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分封制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巩卫周王室的统治。
(2)目的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①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的纽带)等。
②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和先代贵族(杞、宋、陈、许、楚)。
③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④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特点受封对象多样,但是以王族为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
(6)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和表现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
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课件
齐桓公的改革
总结词
齐桓公在继承齐国公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 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详细描述
齐桓公在继承齐国公位后,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 系列的改革。他推行军政合一、农工商合一的制度, 使得齐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他还整顿 内政,改革赋税制度,提高齐国的财政收入。在外交 上,他打着“尊王”的旗号,号令群雄,使得齐国的 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 五霸之首,也体现了分封制下各个诸侯国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
夏商时期的分封制度
夏商时期已经存在分封制度,但当时的分封制度尚未形成完善的 体系。
周朝的崛起
周朝在灭商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实行分封制。
封建制度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政治制度,形成 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02
分封制的实施
分封的对象
01
02
03
王族
分封对象主要是王族子弟 ,担任诸侯要职,负责保 卫王室。
楚庄王的崛起
总结词
楚庄王是楚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楚国崛起成为春 秋五霸之一。
详细描述
楚庄王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楚国发展的政策 。他重用人才,整顿军队,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 ,他也推行一系列改革,如实行县制、制定法律、统一 度量衡等,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措施使得楚国的国力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终使得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一事件也体现了分封制下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和变 革。
西周的分封制课件
目 录
• 分封制的概念 • 分封制的实施 • 分封制的影响 • 分封制的评价 • 分封制的实例分析
01
分封制的概念
分封制的定义
分封制知识点
分封制知识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分封制呀!分封制就像是一个超级大拼图,把一个大国家分成了好多块。
比如说周朝,周天子那就是老大呀,他把土地分给诸侯,这诸侯就是各个小块的主人啦!就好像一个班级里,老师就是周天子,把不同的任务分给同学们,这些同学就像诸侯一样。
那这些诸侯分到土地后可不得了,他们在自己的地儿上就是老大,可以
建自己的军队,管理自己的百姓,厉害吧!这就好比你有了自己的一个小房间,你可以在里面随便布置,想咋样就咋样。
比如齐国的诸侯,就在自己的封地里搞得风生水起。
可是呢,分封制也不是完美的呀!时间久了,有些诸侯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们就不怎么听周天子的话啦,这就像一些调皮的孩子不听老师的话一样。
这不,后来就出现了诸侯之间相互争斗的情况,天下就不那么太平了呀!
而且哟,分封制还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呢!比如诸侯的后代们,继承了封地后可能没那么能干,把封地管理得一塌糊涂,这不就糟糕了吗?这就像一个不靠谱的人继承了一大笔财富,却不知道怎么好好利用,最后可能就浪费掉了。
再想想,如果每个诸侯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那整个国家还能团结吗?就像一个球队,每个队员都只想着自己出风头,那还能赢得比赛吗?
不过话说回来,分封制在当时也是有它的好处的呀。
它让国家能够快速地扩大统治范围,让更多的地方受到管理。
就好像开连锁店一样,一下子就遍布各地了。
总之呢,分封制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我们要看清楚它的利弊,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呀!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带来好处,用不好就会带来麻烦。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呀!你们说是不是?。
【历史知识点】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历史知识点】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利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
被称为宗子。
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成为大宗。
嫡长子继承制在殷商末期确立(不是在西周确立)。
严嫡庶之辨,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是对立的。
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
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
众邦国林立的状态。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
3.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
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
之上。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分封制标准
分封制标准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把土地、人口、财富等资源根据一定的标准分配给王室的亲王、大臣和有功之臣。
以下是分封制的标准:血缘关系分封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
在古代中国,血缘关系是维系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的重要因素。
因此,王室的亲王、大臣和有功之臣通常都是与国王有血缘关系的人。
他们通过被封为诸侯,获得土地、人口和财富等资源的分配权。
地域划分分封制也考虑到地域因素。
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将领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或多个诸侯国或大臣治理。
地域划分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也有助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权力分配分封制中权力的分配也是重要的标准。
在分封制下,诸侯国或大臣治理各自的领土,享有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
这种权力分配制度有助于激发地方积极性,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义务承担分封制也有一定的义务承担。
诸侯国或大臣在获得土地、人口和财富等资源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义务。
他们需要向国王交纳贡品、提供兵役和劳役等支持,同时也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继承制度分封制的继承制度也是重要的标准。
在分封制下,诸侯国的继承通常是由长子继承的。
这种继承制度有助于保持诸侯国的稳定和政治秩序的延续。
同时,在某些情况下,诸侯国也可以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其他诸侯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总之,分封制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血缘关系、地域划分、权力分配、义务承担和继承制度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激发地方积极性。
同时,分封制也有助于加强王室的权威和控制力,巩固其统治地位。
分封制解释
分封制解释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由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表示。
在中国古代时期,分封制是针对王族、功臣和商的遗民等,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
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分封制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起源于虞夏时期,在商代开始出现分封制度,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等。
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
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分封制的标准
分封制的标准分封制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在夏、商、周三代,国家的领土被分封给贵族,以维持国家的统一。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的强大,分封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割据局面,导致了长期的战乱。
因此,分封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分封制的实施方式主要是由中央政权将国家的领土分封给贵族,让他们统治这些地方。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绝对的权力,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
而中央政权则通过授予封号、册封等方式来维持对贵族的控制。
这种分封制的实施方式,使得中央政权削弱,地方势力强大,导致了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
分封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分封制导致了中央政权的削弱,地方势力的强大,使得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在经济上,分封制使得各诸侯国独立经济,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经济体系。
在社会上,分封制使得社会分化加剧,贵族阶层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而平民百姓的生活则变得更加艰难。
总的来说,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国家形态。
它的实施方式是由中央政权将国家的领土分封给贵族,让他们统治这些地方。
分封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中央政权削弱,地方势力强大,导致了长期的战乱。
因此,分封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今天,我们可以从分封制的历史中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警惕地方势力的强大对国家统一的危害。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中央政权的权威,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统一。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的国家。
分封制概念
分封制概念
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秦国建立之后,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历时约两千年。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持久的制度之一,而且还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将政治权力从一个封建家族分封到多个封建家族,最终形成一个多级封建社会体系。
在分封制的构想中,一个封建家族的权力被分封给若干家族,以此来解决统治权力的集中,使政治统治实现和谐。
从当时的政治体制考虑,这个制度可以说是十分完善的。
即使在朝代易更,也能较好地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家族主权,加强社会稳定。
分封制不仅实现了政治的稳定,而且它也创造了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分封家族主要是封建君主、贵族、财阀和统治者,它们都拥有政治上的权力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
它们对当地文化进行了保护,为不同地区的文化创造了发展空间,从而使当地文化得以相对独立地发展。
分封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封建家族通过土地收益、商业投资以及拥有特殊权力等多种方式获得财富,使得封建家族在经济上发展起来。
同时,分封家族利用财富进行对外贸易,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繁荣了当时的经济。
因此,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分封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使中国的政治体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为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了发展空间,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即使当前分封制早已废除,但它给中国历史上留下来的成果仍在不断发挥影响。
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封建家族中,如清朝的各大豪族,现在都有再现分封制中封建家族的影子。
也因此,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分封制所留下来的遗迹,而这些遗迹正在引领着中国未来的脚步。
分封制概念
分封制概念分封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政治制度,它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的时代,它是一种以历史的的经验为基础的政治结构。
其最初的形式,它可以被视为以血缘或财产分等,组成一个统治层,这种统治层对其他层次的社会成员可以占据主导地位,并对其进行管理,在此之上,可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社会秩序的结构。
分封制的实质是将权力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分封者拥有完全的议政权,包括政府行政管理、社会福利、司法权和经济计划等,这种权力分散形式可把社会生活带到一种新的程度。
它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扩大分封者的统治范围,传承长期的权力。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分封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国家把它用作政治制度,用来管理和分配国家资源,以及控制与政治权力有关的组织和机构。
在古典时期,大多数的分封制都经历了统一政权的变迁,成为更强大的政治体制。
在政治上,分封制具有实践意义,它可以说是一种久经考验的政治体制,也是一种世界古老的政治制度。
现代的分封制具有更强的政治意义,它以更大的视野融合了所有的国家和民族,并且有助于构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体系,以维护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经济角度看,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循环利用,重点发展贫穷地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
分封制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政府管理与权力有关的组织和机构,可以有效地促进政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可以帮助保护和扩大分封者的统治范围,因此,各国政府都应该善于运用它,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人民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活。
总的来说,分封制概念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制度,它已经贯穿整个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能够明确角色的划分,规范权力,帮助政府管理有关的组织和机构,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人民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活。
分封制的名词解释
分封制的名词解释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度,是指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君主将国家的土地划分为一片一片的封地,并将这些封地授予诸侯、官僚和其他有权势或功绩的人物,作为其统治和管理的基础。
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约两千五百年,主要起源于周朝,终结于秦朝。
在分封制度下,君主通过授予封地来回报和奖励臣下的忠诚和贡献,并将他们与自己的权力联系在一起,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封地上,封建者享有继承权、土地经营权、军事权等特权,同时也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如纳贡、提供军队和劳动力等。
封建者与君主形成了类似上下级、主从关系的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者可以自主管理和统治封地内的人民,实行各种制度和政策,享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
在分封制度下,国家的权力高度分散,政治权利被各地的封建者掌握,各个封地形成割据局势,对中央政府的管控力减弱。
封建等级制度也导致社会流动性较低,血缘关系和地主阶级的地位成为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
此外,分封制度也存在着世袭现象,封地和封号通常通过世袭的方式传承给封建者的后代,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然而,分封制度也有一些积极的一面。
首先,分封制度为君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官僚的方式。
君主通过授予封地来赏罚臣下,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和动力,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其次,分封制度为封建者提供了一个财富和权力积累的机会,激发了封建者的敬业和进取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分封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相对平衡,有助于避免国家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的问题。
总的来说,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种特征,它通过将国家的土地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分成一片片的封地,并将其授予一些有权势或功绩的人物,以达到维护君主统治和管理国家的目的。
尽管分封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它也为君主和封建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分封制度的延续和变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意思
分封制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意思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那么分封制是怎么解释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分封制的解释的内容,供大家阅览!分封制的意思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
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奴隶制度。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 封国”或“ 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的宗法制度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贵族统治的制度。
目的解决贵族内部的矛盾(继承权力、土地和财产问题)。
分封制名词解释
分封制名词解释分封制是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政治制度。
分封制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以封王封侯为主要方式,将国家的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封国和封地,并授予贵族以封爵,使其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分封制的实行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建立了明确的级别关系,实现国家的分封和分权,对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封建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分封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这是封建制度的初见雏形,以国家封授之封爵为主要形式,国家的诸侯国数量有限。
而到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随着封国的增多,国家的封爵也更加细化。
秦朝灭亡后,分封制在西汉和东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的封爵和封国层次更加庞大,且分封制几乎涵盖了整个国家。
分封制的实行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首先,分封制中的各个封国实行的是家天下的制度,封国的土地和人民都属于封君的家族所有,君权至上。
其次,分封制为贵族提供了相应的利益和地位,贵族可以享受到封爵的荣誉和财富,并且以自己作为封君的身份来统治封地和封国。
再次,封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层级关系,上级封君与下级封君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最后,分封制使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得到了加强,封国的存在使兄弟之间的争夺得到了平衡,同时也为中央政权提供了一种合法化的手段。
然而,封建制度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封建制度加剧了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人们之间的阶级差距,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封国之间的关系常常会出现割据和争斗,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最后,封国的封爵制度也产生了大量的负担和开支,国家的财政压力加大。
总结来说,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以封王封侯为主要方式,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封国和封地,并让贵族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分封制的实行加强了国家的分封和分权,对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封建统治有重要意义。
然而,分封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差距,并且常因封国之间的争斗而影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分封制是什么意思
《分封制是什么意思》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王朝建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这些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又分封卿大夫(世袭贵族)和士,形成了层层分封的政治体系。
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2.各诸侯国之间有疆界,但在其领域内,诸侯有权自行任命官吏、征调赋税、铸造钱币,征发劳役等;3.各诸侯都有自己的武装部队,称为“方伯”或“藩国”,受天子节制,有些诸侯国还设置有相当于一方诸侯的卿大夫职位。
这样,原来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就转化为国家政治关系,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形成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曾经采用过分封制。
分封制是一种分配土地和爵位的制度,可以使得统治者对被统治者有更强的控制力,同时也保证了被统治者不至于背叛。
分封制的措施
分封制的措施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
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
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
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
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此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分封制的特点与意义
分封制的特点与意义分封制,又称为封建制度,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君主手中,而地方政权则由君主分封给予贵族或将领。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数千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分封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央集权:分封制的核心是国家权力集中于君主,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君主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地方政权分封给贵族或将领,但这些贵族或将领的权力只是来自于君主的授权,可以被君主随时收回。
2. 封地制度:分封制的基本单位是封地,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或将领作为封地,以作为其政治和经济基础。
封地的大小和等级不同,决定了贵族或将领的地位和权力大小。
3. 世袭制度:在分封制下,封地一般是世袭的,即贵族或将领可以将封地传给子孙后代。
这种世袭制度有利于维持贵族或将领的地位和势力,但也可能导致封地逐渐分散,权力削弱。
4. 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下的封建贵族或将领存在明确的等级关系,较高等级的贵族或将领享有更多的特权和权力。
这种等级制度既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性,也加剧了社会阶级分化和矛盾。
分封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统一:分封制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通过将地方政权分封给贵族或将领,君主可以有效地控制地方,避免地方势力过大而威胁中央政权的稳定。
2. 奖励和激励:分封制可以作为一种奖励和激励措施,以激发贵族或将领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君主通过封地和封号的方式,可以激励贵族或将领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3. 保持社会秩序:分封制有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贵族或将领作为地方政权的代表,可以在本地区内维持治安和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4. 传承历史文化: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封建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中国的封建文化和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分封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封建制度的等级差异和权力不对等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和阶级矛盾。
【历史知识点】分封制的特点和结果
【历史知识点】分封制的特点和结果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
分封制的特点是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1、分封的对象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周天子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
4、层层封授。
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以对士实行再分封。
5、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
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西周的分封制,其实是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一起成为西周政治的最大特色,在建国之初的日子里让西周国土增大,政治巩固。
但是随着分封的增加和血缘的疏远,周天子对各地的控制已经减弱,尤其是到了中后期,西周天子已经难以调动一些诸侯, 到了东周时期,你也知道,由于周天子东迁,其对诸侯的控制力完全丧失,基本上成为了摆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A、含义:分封制在中国古代称为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度,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封建”即“封土建国”,由古代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人民封赐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镇守疆土、保卫中央、拱卫王室。
古文献中的“封建”即“分封制”,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
古代的“封建”不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封建社会”(今天的“封建社会”一词是近代从欧洲引入的,泛指欧洲的“中世纪”和五大社会形态中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历史阶段)。
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为“分封制”。
B、西周的分封制:
a、目的:为了加强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拓展疆域。
b、概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c、对象:王族(即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根据教材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将封国归类:王室贵族:燕、鲁、卫、晋、吴;先代帝王:杞、宋、许、陈、楚;功臣:齐。
史称周公“立七十一国”,其中本家姬姓五十三。
特点是: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交错在一起,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d、内容:土地和人民(王畿以外的)
e、诸侯的义务和权利:
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保卫王室。
还包括随周王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权利: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对自己的领地实行再分封,还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f、特点:一是分封对象的多方面。
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主体)、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二是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最高统治着)。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是规定了周天子同诸侯相对严格的君臣关系,“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
具体说,就是周天子把一定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
四是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是带有宗族统治色彩。
g、认识:
积极作用: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政权;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在分封制下,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局限性: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h、瓦解: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秦朝,废除。
(被郡县制取代)
原因:第一、(政治)分封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分封之初,由于诸侯的力量尚未强大,而周王的力量相对较强,故诸侯还能听从天子的号令,天子对不听从号令的诸侯也能行使处罚的权利。
但是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容易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诸侯对周天子不再尽义务,而天子对这种
状况也无能为力,分封制走向了瓦解。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的结果。
第二、(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表现:田氏伐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