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强记】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
一:早期的政治制度
1. 宗法制
(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⑸宗法等级制: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方式)。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
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
(4)宋——增设参知政事等副宰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补充一: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再由尚书省交给六部执行。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
才干的不足。
补充二: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1)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
(3)丞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3.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
1. 分封制:西周推行分封制,给予地方诸侯权力太大,此时没达到中央集权
2. 郡县制: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由于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郡县也由中央
垂直管理,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3. 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
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解决了王国问题
4. 行省制: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
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5. 行政区划分演变:郡县(秦)——州郡县(两汉)——道州县(唐)——路州县(宋)
——省路府州县(元)——省府县(明)——省道府县(清)
四:古代中国政治演变的趋势
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缺少自主权
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4.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5.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
6.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
六:古代中国重要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1.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及作用
(2)作用⎩⎪⎨⎪⎧
①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 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②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2.选官制度的演变
3.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2)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3)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4)价值观,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