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版)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版)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四十四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栏 目 导 航
01 02 第2 03 第3关 精练高考
01 第1关 梳理考点
一、走向共和 1.背景 (1)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_辛__丑__条__约___》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推翻清朝统治的必要性。 (4)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1)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__恢__复__中__华__,创 张。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 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 统一的走向。 (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 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地批判。
(2)广泛传播 ①“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 步扩大。 ③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 会”。 (3)中国化 ①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②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 质。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 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轻巧识记] 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路”。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 北洋军阀的统治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 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政府的经济制度政策
材料一 1912年5月14日袁世凯令工商部“参考各国矿章、商 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1921年,先后颁布的经济法 规达40多项,包括工商、矿冶、金融、权度、农林、经济 社团等。推行奖励制度,对新办企业予以保息,对工业产 (2)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发布 品及原料调整或减免捐锐,设立示范场所以劝导人们兴办 许多经济法规,解除对工商业者的种种束缚,对工 实业,开办国货展览会和参加外国博览会等等。 矿企业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还鼓励利用外资,民 材料二 1912-1920年工矿业稳步发展,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 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 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 推进。 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到 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 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增长了167%。 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 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
北洋军阀的评价 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制造“宋教仁案”
北 洋 政 府 的 黑 暗 统 治
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最终失败
对内:建立独裁专制统治,解散国民党
袁世凯复 辟帝制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对外: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袁世凯众叛亲离
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北洋军阀的评价
(传统观点) 北洋军阀政权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 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奉行妥协退让。 其统治时期特点是:政局动荡、内战频繁、经济凋散,是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的再认识: 当前学术界对近代北洋军阀颇为热议,一些学者开始关注 在“军阀”二字掩盖下的“爱国”“自强”“尊师”“重 教”之心。 总体上看,虽然当时国内政坛及政治格局变动频繁,但传 统专制集权制度瓦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言论比较自由 开放。北洋集团及许多地方军阀为了加强政治控制,往往 对发展工业与教育较为看重,这些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①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人亩)二、. 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①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前提是“私田”的出现。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田亩数征税,鲁国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它与齐国“相地而衰征”等新税制的出现,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②编户制度:主要盛行于两汉,前提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

秦始皇时,让百姓自己申报土地,载于户籍,国家依户籍征发赋税余徭役。

西汉时期,政府把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

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四项: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③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前提是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

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兵役。

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

④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代替服役。

唐朝则取消了庸对年龄限制。

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

⑤两税法:唐朝中后期,为解决财政危机,于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神宗于 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募役法” 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新民主主义革命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五四运动(1919年)(一)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经济:民资短暂春天,工人阶级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二)导火索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三)过程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2.高潮: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结果:初步胜利。

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四)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三、第一次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 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一)背景1.原因①经济根源:15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①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三)影响1.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导致“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价格革命”:金银价格下降,削弱封建主势力。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2.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其他地区:增加了其他地区的贸易机会。

(中、印)二、殖民扩张(17~18世纪)(一)早期殖民扩张-葡:①占据点②控制商路-西:①掠夺金银②种族灭绝③贩卖黑奴(二)荷兰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濒临大西洋,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所在地。

②政治: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③经济:手工业发达,商船众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表现①成立殖民机构: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三)英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②政治: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④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殖民战争①英西战争: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在历史学科中,高三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掌握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的知识点,本文将着重介绍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和学习。

一、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特殊意义。

文章内容略。

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中的作用和贡献值得深入研究。

文章内容略。

3.解放区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解放区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章内容略。

二、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新中国的成立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

文章内容略。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文章内容略。

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内容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文章内容略。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困难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困难。

文章内容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文章内容略。

通过对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可以看出各个历史阶段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学们在复习和学习历史时,应注重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各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只有真正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

K12课件
10
明代官僚制度的改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进行了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皇权,形成了 “政皆独断”的君主极权政治。 (1)中央:①罢中书省,废丞相制,由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②扩充监 察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地方: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司, 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原来行省的权力至此一分为三,各司 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后来,地方上临时派遣的巡抚 成为地方最 (1)思想:王阳明集心学大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
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2)科技
①医学:《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K12课件
11
(3)特点: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丞相、三省制为府、部、院、寺所替代, 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由一卿独尊变为六部、通政司、 都察院、大理寺九卿并列。
K12课件
12
1.(视角 明代中央机构变化的特点)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 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 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 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 变化说明( ) A.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B.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 C.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 D.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②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①洋纱输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

洋布输入,造成“织”与“耕”的分离。

(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农产品商品化)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的曲折发展1.先天不足: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2.后天畸形:轻工业、东南沿海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含义: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3.特点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影响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精品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精品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推荐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

[推荐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引文中“‘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君主制 D.郡县制2.《战国策·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

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

’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

及王病,使卜之。

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

赵乃还之’”。

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B.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C.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D.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3.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4.《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5.《左传》记载:“史佚之(西周初年太史)《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地域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宗法制度由此确立C.诸侯国离心倾向渐趋强烈D.“文化认同”是区分种族的主要标准6.《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 )A.分封制的必要性 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 D.世袭制的重要性7.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

[ 时空坐标]
[ 整体感知]
政治 —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 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 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 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影响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两大基本政治理念 (1)贵族政治 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世禄制”,所有的官员都是贵 族,有封地而无薪俸,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族范围内,用族权维护王权。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 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 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优秀版)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优秀版)

[答题术语]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 的产生,意味着手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3.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远销亚非欧各国,享誉 4.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 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解析:民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并不是假冒官营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民营与官营手工业关系的影响,故 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是为了促进自身保证产品质量 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民营与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影响,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巧夺天工,在冶金、纺织、制瓷等领域 明。但近5年全国卷命题对此关注很少,而且往往将手工业和商 命题,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第27题、2016年全国丙卷的第27题等。
[轻识巧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一、二、三、三、四” 一个新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两大象征:丝绸、瓷器。 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三大行业:冶金业、陶瓷业、纺织业。 四大特征:规模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 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思维拓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 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 3.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 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 4.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 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
二、手工业成就 1.纺织业 (1)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__妇__功____”成 一。 (2)汉代:丝织品经过__丝__绸__之__路___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 (3)唐代:官营手工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4)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 (5)元代:黄道婆革新工艺,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6)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在作坊中出现了雇工, 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纲要.doc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纲要.doc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纲要一、形成与发展的历程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岀“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他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是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②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德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宽刑薄税。

但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合时宜而未被采纳,秦朝时,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到重创。

③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发挥,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大一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儒的同时崇尚法制,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④宋代的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

他把“天理” 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⑤明朝中叶的王阳明庾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一一心学,说明它已走到极端。

这两种观点成为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入学的批判①明后期:李贽是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

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它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②黄宗羲:清初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 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③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著《天下君国利病书》,它提倡“脚踏实地”的学风,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070年)一一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原始人类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和鼎盛时期。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

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战国治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泰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一封建大一统时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2019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2019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2019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专题讲解】【一】1929--10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知识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在20年代经济增长虚假繁荣,以及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消费增长引起股票市场的狂涨,直接引发这次经济危机。

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导火线是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狂跌。

【特别提醒】①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

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提出“性善论”是孟子; 提出“性恶论”是荀子。

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

提出“心性论”是朱熹。

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

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 程颢、程颐)。

★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

★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

★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 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

从按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公元前5 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指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公元前6 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 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 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

希腊文明的源头是爱琴文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人。

泰勒斯被西方誉为“哲学之父”“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道德就是知识”分别是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

被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解放运动。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影响最广泛。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

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①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海顿。

②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是李斯特。

③被誉为“乐圣”的是贝多芬。

④被誉为“歌曲之王”的是舒伯特。

⑤被誉为“圆舞曲之王”是约翰。

斯特劳斯。

1895年,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的诞生。

.被称为“第七艺术”、“第八艺术”分别是电影和电视。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的开辟者是哥伦布.被称作“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荷兰.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劳动先秦西周的兴衰。

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天文、医学和诗经。

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 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隋唐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多方面( 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 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长安和扬州。

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

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

透过现象看本质。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正确评价。

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明清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

八股文,军机处。

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

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

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扞卫主权的措施。

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

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

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着。

教育。

( 文学繁荣科技落; 总结居多创新弱; 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 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清朝的疆域。

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 包括西藏) ,台湾的管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