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宗法制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宗法制分封制和中心集权制1、宗法制与分封制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效力宗法制就是宗族法规,属于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权力的继承用嫡长子继承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度下的等级尊卑观念特别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
它以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了内部纷争,强化了西周的王权。
由此可见,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建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安排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从而把“国”和“家”亲密地结合起来,与世袭制、分封制共同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体。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限制,扩大了统治的区域,起到了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本身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诸侯驾驭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其实力的渐渐扩大,最终导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的后果。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详细表现形式,两者紧密结合,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心限制实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2、退出历史舞台的缘由①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与地方诸侯王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依靠血缘亲疏关系实施的分封制越来越难于推行。
②井田制的破坏,使分封制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力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对土地和人口的争夺日趋激烈,周王与诸侯王之间的联系纽带丢失。
④世袭制的更替方式,使得贵族们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弱化了进取心,不能适应时代改变和发展的须要。
3、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度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及土地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一、农耕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农业的起源)(1)起源:距今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农耕逐渐取代采集(2)农作物:北方旱地(黄河流域)——粟、麦;南方水田(长江流域)——水稻(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4)生产工具: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5)特点:①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②生产力水平低下;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影响:①使人们生活开始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时期(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小农经济(规模),自然经济(属性)。
(3)生产工具的发展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直辕犁)。
②汉朝:发明犁壁、藕犁(直辕犁);铁犁牛耕广泛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步犁就是使用畜力的曲辕犁)(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商周:集体农耕(即千耦其耘或十千维耦;工具太简陋,单个家庭难以完成稼穑)。
②春秋战国:出现个体农耕(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延续到三大改造时期。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①春秋:芍陂(楚国,淮河流域)②战国:都江堰(秦,长江流域)、郑国渠(秦,黄河流域)③秦朝:灵渠(解决军粮运输问题,广西,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④汉朝:a.汉武帝时修建了漕渠、白渠及大规模治理黄河;b.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c.西域(今新疆)修建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坎儿井。
⑤灌溉工具:三国时曹魏的马钧改制的翻车(人力);唐朝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水力)。
二、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时期2.形式:自耕农经济(主体);佃农经济;均田农户经济。
(中等及以上的地主自留土地的生产属于小规模集体生产;小地主生产也属于小农经济)3.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领悟人类的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背诵必备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高三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经历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
熟悉以下几个时期的国家制度架构是复习的重点:1.封建制度:战国时期成为各诸侯国特有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封建等级制度来确立皇权。
诸侯国的君主以封地为基础,依附于中央君主。
这一制度也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秦汉制度:秦代实行郡县制,由秦始皇设立三十六个郡,统一全国。
汉代沿袭了郡县制,但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分设左街右街,省、军、州、县四级行政单位。
地方官员选拔上,采取乡试、府试、殿试的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有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1.农业经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发展比较早,制陶、铸造、纺织等手工业都有相当高的水平。
尤其是宋代的手工业经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世界上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3.商业经济: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商品得以流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兴起也对整个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自强运动的一部分,兴办新式工业、新式军队和维新思想的兴起都是洋务运动的表现。
这一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2.戊戌维新:戊戌维新是中国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次资产阶级变革运动。
维新思想的兴起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社会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一、绪论高考历史科目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高效复习,本文将整理归纳高考历史科目第一轮复习的重点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提供帮助。
二、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兴起和商王朝的贵族统治- 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发展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与社会经济变革-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与兵器的发展- 孔子及儒家学说的兴起和影响3. 秦朝与汉朝- 秦朝的武功与统一六国- 秦始皇及其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朝的建立与汉武帝的改革4. 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北方民族的兴起- 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统一5. 唐宋元明清-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政治危机- 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变革- 元朝的政治与农业经济发展-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海外航海- 清朝的政治压迫与改革运动三、中国古代文化1. 儒家、道家和墨家学说的代表性思想家及其主要著作2.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4.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四、外来文化的传入1. 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对中国的影响2.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3. 文化大革命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中国文化的转变五、中国现代史1. 清末的政治与社会矛盾2.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3. 北洋政府的崩溃与军阀混战4.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现代化建设六、世界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3.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影响4. 当代世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七、历史对当前社会的影响1. 古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3.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八、历史思维方法和分析技巧1. 史料分析与历史解读的方法2. 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与应用3. 历史观点的辩证思考与批判性思维九、历史学科的发展与挑战1.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2. 当代历史学家的学术研究与成果3. 当前历史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十、复习策略与备考技巧1.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2. 多角度、多途径学习历史知识3. 针对性的做真题和模拟考试4. 合理安排休息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结语:通过对高考历史科目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的梳理和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系统地进行复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核心内容,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文明1. 黄河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2. 长江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3.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兴起和特点-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和思想家-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局-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局-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孟子和墨家思想- 荀子和法家思想- 墨子和兼爱思想二、封建社会1.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和措施- 秦朝的短暂和衰落2. 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发展- 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东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3.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成就4.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进步-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和特点三、近代史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海外扩张-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海外扩张的原因和影响2. 近代和改革思潮- 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改革思潮的涌现和主张3.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上是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知识点解读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知识点解读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1、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理论来源——主观努力——2、诞生:(内容)3、意义: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1、性质:2、失败原因:(1)客观:敌人的疯狂镇压。
(2)主观: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②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使无产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④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军队,给敌人喘息机会⑤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起来。
(3)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革命爆发是由于外部偶然因素,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3、经验教训:(1)掌握一支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2)无产阶级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建立公社式的无产阶级政权;(3)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盟,才能取得胜利;(4)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三、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2)国内:经济——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仍落后政党——思想——催化剂——2、经过: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3、意义:(1)历史地位:(2)对俄国:(3)对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
4、特点:(1)理论创新:列宁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得以实践。
(2)革命道路:城市包围农村(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4)实现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体制的建立:(1)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历史-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了解三皇五帝的传说,掌握夏商周的建立和演变过程。
- 春秋战国时期: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兴衰,以及列国纷争、相互侵略的历史事件。
- 秦汉时代:了解秦朝的统一中国、兵马俑等事迹,以及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 魏晋南北朝时期:认识三国鼎立、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变迁。
- 唐宋时期:熟悉唐朝统一和盛世、宋朝政治和文化的特点。
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文明:掌握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社会状况,了解它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 古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哲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它对罗马文明的影响。
- 古罗马文明:熟悉罗马帝国的统一和分裂、君主制的发展、法律制度和文化状况。
- 古印度文明: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摩揭陀王朝等重要内容。
- 古美洲文明:掌握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现代历史- 近代中国历史:熟悉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事件,了解晚清政治和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 近代世界历史:了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殖民地扩张和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掌握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 中国现代史:认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历史教材、历史辅导书籍和历史题库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
要注重思维的训练,通过解答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和找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等方式,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还要关注历史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的联系,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历史高考是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历史知识点,本文将总结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历史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重点掌握各个朝代的兴衰变迁、社会制度、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
二、近代史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的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涵盖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以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三、现代史现代史是指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的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建设和发展,还包括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同学们在复习现代史的过程中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建设等内容。
四、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历史高考中的一大重点,包括了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重点掌握世界两大战争、冷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衰等重要内容。
总结: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包括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历史。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整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掌握各个朝代和历史时期的兴衰变迁、社会制度、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
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历史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对同学们在历史高考的第一轮复习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祝愿同学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第一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一轮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是中国史书上最早的三个朝代,称之为夏、商、周。
夏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朝代,由大禹开创,后有十七位君主,历时四百余年。
商是中国史书上的第一个真实朝代,其历史沿袭了长达653年。
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崛起于华夏族在今河南省一带的农耕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斗争发展而成为中国文明的代表。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中国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原诸侯国纷争不休,战争频仍。
而在这个充满战争纠葛的时期,诸侯们为了争夺霸权不断进行战争,通过战争的较量,淘汰弱小,逐鹿中原。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原地区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国家。
这个国家创立于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创建。
秦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封疆制”、“推行秦法”等一系列的措施,推行独尊儒荣和残酷统治。
4. 汉朝秦朝灭亡后,汉朝建立,史称西汉。
秦始皇死后,他的继承人呜天子后的政治混乱,民变起义纷多,刘邦趁机起义。
公元前202年,刘邦消灭陈胜乱后立为汉高祖帝。
刘邦即皇帝位的时候政权整合一国,实行“君臣之道、上下之义、父子之亲”的统治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至280年。
该时期为东汉朝瓦解后,由曹魏、东吴、蜀汉三国南北分争,中国东边的乱象时期。
这一时期,三国相争不断,军阀混战,割据成家,国分三雄,二分天下。
二、近代史1. 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重要时期,这是一段杰出的历史时期。
明朝是一段内容丰厚的著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一段沧桑的历史时期,明高皇将对外侮权,进行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丢失土地,自然界的渗透。
朝鲜、日本和蒙古成了中信江山地区的重要战场。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果“一法三制”,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实行一院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
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同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亲密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大纲(必修一)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大纲(必修一)2008-------2009年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大纲(必修一)高艳红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分封的国家:鲁、齐、燕、卫、宋、晋3、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商代后裔)其中,同姓贵族(即姬姓)是分封的主体,形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4、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⑴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⑵随从天子作战;⑶向天子朝贡;⑷定期朝见天子;5、分封的作用:⑴积极:分封制使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⑵消极:但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秩序,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最大特点。
(嫡长子3、形成的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使分封制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背景:(秦的统一)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灭六国的顺序:韩、赵、燕、卫、楚、齐2、统一六国的条件:⑴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⑵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⑶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强大,最有实力实现统一⑷秦王本人具有的雄才大略、3、统一后的活动:⑴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⑵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⑶江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二)确立:1、皇帝制度:⑴“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在高三学习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一轮复习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以确保考试能够取得理想成绩。
针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要认真复习,根据考试要求和自己实际的情况,重点复习当中的关键知识点和重要事件,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熟练运用知识。
一、史实知识史实知识是历史复习的基础,学生应重点掌握关键的史实知识,特别是时代的起落,政治转型,重大事件等,在复习史实知识时一定要记住重要的信息,把握准确的时代关系,以此来熟悉历史,巩固历史知识。
二、文化知识历史不仅仅是一些史实知识,它更是文化传承,要全面掌握历史上的文化知识,要结合文物研究及科技发展历程,多接触古代文化,熟悉重要思想,熟悉重要用语及其历史背景,熟悉古代书籍的编撰和重要文学作品的创作。
三、思想文化知识历史的发展是有历史规律的,复习时要留意重要思想,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掌握这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程,特别要强调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思想文化知识是考试重点之一,一定要多注意。
四、经济社会知识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反映过去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可以将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制度与当今的现实状况相比较,从而认识历史,理解社会的发展。
复习时要了解历史上的主要社会组织,如部落、封建社会、分封制、宗法制等,了解主要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以及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构成。
五、外交知识复习时要了解历史上的重要外交事件,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机制,特别要关注边界和民族的问题,勿忽视国家之间的权利,关注政策的发展及其历史背景,总结发展历史,把握外交发展规律和外交思想政策。
六、地理知识地理知识也是历史复习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要关注历史上和地理环境相关的重大变化,如气候变化、地貌变化,以及当时地域的人口分布和资源分布等,在复习与地理知识有关的知识时,要多结合具体地理现实情况,在容易混淆的地名上要做到正确认识,加强记忆。
以上就是历史一轮复习的重要知识点,只有掌握熟练,才能确保考试取得理想成绩。
202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202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高中历史一轮必背知识点一、重要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二、中国近代史总结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中国现代史总结1.时间范围:1949-90年代2.四个时期: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三、新中国外交史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 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点。
在高三的历史复习中,我们需要对一轮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下面将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方面,分别介绍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了解每个朝代的兴衰起伏、主要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
2.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并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等。
3. 秦朝统一中国:了解秦始皇的统一行动,如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
4. 汉朝的创建与兴盛:掌握汉武帝的功绩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5. 三国时期:了解著名的三国英雄,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以及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了解尼罗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法老王统治时期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2. 古希腊文明:掌握希腊城邦制度的发展,以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和文化成就。
3. 古罗马文明:了解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与衰亡,以及其在法律、建筑、战争等方面的贡献。
4. 印度古代史:了解印度古代的宗教,如佛教、印度教,并了解著名的古印度王朝,如孔雀王朝、德里苏丹王朝等。
5. 汉谟拉比法典: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中国面临的种种屈辱。
2. 戊戌变法: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3.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事件和推翻清朝的意义。
4. 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新思潮的兴起,了解五四运动的发起和目标。
5.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宗旨和最早的党员。
以上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详细的学习和理解,相信大家能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总结,掌握好历史的基本知识,做到既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又能够联系时事,认识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202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202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1【什么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政体又称君主专制或君主专政,是一种政治体制和政府形式,统治者君主(常称国王或皇帝)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诉君主如何行使权力,虽然有的宗教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为。
君主制是一种专制政体,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
【明清君主专制特点】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A、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A、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B、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
清朝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A、康熙帝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B、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必知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
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美国的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2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
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知识点复习资料—原始社会时期+--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知识——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通史)【时空坐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能人、立人、智人)距今170万年距今约110—115万年前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1万年约7000—5000年前(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大汶文化、河姆渡文化)传说时代约5000年前三皇五帝公元前2070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夏朝建立【阶段特征】(约300万或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1)政治上: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出现,旧石器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以刀耕火种为耕作方式,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新石器晚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新石器时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具体知识点】一、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1)概念: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遗址分布特点:沿河分布、满天星斗、本土化发展。
(4)生产工具: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如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制作骨针。
(5)生产方式:渔猎、采集、驯化动物。
(6)生活方式:群居、迁徙、已经学会用火。
(7)居住环境:穴居、巢居、半穴居。
(8)社会形态:原始人群和母系氏族。
(9)交通状况:足迹路的形成。
二、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诞生(1)概念: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早期晚期时间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距今约5 000年到前2070年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上游长江下游特征手工业: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农业: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分为早、中、晚3期。
高考第一轮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第一轮历史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是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阶段,以下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归纳: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形成。
2.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统一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以及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
3. 魏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两晋的变迁,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4.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唐朝的盛世与衰落,以及唐朝的文化成就。
5. 宋元明清: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元朝的统治特点,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加强,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了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要事件,以及晚清的民族危机。
2. 民国时期:掌握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抗日战争的历程。
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
4. 新中国成立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
世界史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中世纪:掌握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
3. 近代化进程:了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要事件。
4. 现代世界: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现代世界的重要历史进程。
历史方法论1. 史料分析: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档案、遗迹等史料。
2.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历史事件。
3. 历史观点: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学派,学会比较和评价。
结束语: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通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可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知识点现在高三的同学们正处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
历史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门。
何学好高考历史,在高考中不拖后腿?高三网对此做了相关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第一次鸦X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2.第二次鸦X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X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1.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评价:革命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相比:不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与中共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点:(1)中共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内容(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影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1.侵华方针和主要内容:“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确立侵略中国“满蒙”的方针“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日本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2.侵华事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侵华暴行: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2.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3.台湾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4.台湾的统一问题5.两岸交流.1.七届二中全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2.“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注意与“五反”的区别)3.处决两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4.两次整风运动:1942年整风、1957年整风.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X一大(时间、内容、影响)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4)中共武装反抗国民X反动派: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2.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针、原则)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3年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1)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2)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1)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4)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
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2.近代企业:鸦X战后出现外商企业;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洋务企业(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民族企业(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带有半殖半封特征)3.新中国工业化:(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中共八大:1956,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中国现代史总结1.时间范围:1949-90年代2.四个时期: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文化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考:每个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每个时期新中国的外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