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各论
第二章 第三节 经络与腧穴
演示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常用在耳 陷腧下处前穴颌,角当前颧上弓方与约下一颌横切指迹,所当形咀成嚼的时凹
地仓咬在肌面隆部起,最口高角点外处侧,上直对瞳孔
〔定位〕
颊车
〔定位〕
〔主治〕
齿肿耳痛病口,,角牙齿歪关痛斜紧,,闭口流,眼涎口歪眼斜歪斜,颊
〔主治〕
下关
〔定位〕 〔主治〕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三节、经络经腧穴络各的论 功能
(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表里
➢ 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 等组成,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实现全身内外、上 下、前后的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二)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血必须依赖经络的 传注,才能输布全身,发挥濡养作用,维持机体的 正常功能。
(4)表里关系 ➢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脉通过 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5)流注次序 ➢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 厥阴肝经,再流至手太阴肺经。阴阳相贯,首尾相 接,逐经相传,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 系统。
主治概要:
主治咳喘、咳血、咽痛、 外感伤风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演示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在在胸肘前横壁纹外上上,方肱,二前头正肌中腱线桡旁侧开凹
常用6在连陷寸腧前线处,臂 上穴平掌 ,第面 腕一桡横肋侧纹①间,上咳隙当7嗽处寸尺、处泽气与喘太、渊胸满痛等肺部病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经络腧穴各论重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
经络腧穴各论一.手太阴肺经(11穴)经脉循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外形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止于拇指挠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
1.中府:云门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挠侧凹陷处。
3.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4.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经脉循行: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上走肩,如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上走颈,从颈部如下齿,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
1.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2.阳溪:手拇指向上翘,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3.曲池:屈肘呈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4.肩髃: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下方凹陷处。
5.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三.足阳明胃经(45穴)经脉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如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2.地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3.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橫指处,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是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4.天枢:脐旁开2寸。
5.梁丘:屈膝,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6.犊鼻: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7.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橫指处。
8.上巨虚:犊鼻下6寸。
9.下巨虚:上巨虚下3寸。
10.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胫骨前嵴外2橫指处。
11.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拇长伸肌腱与指长伸肌腱之间。
四.足太阴脾经(21穴)经脉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指,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央间,至内踝尖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如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
第二章经络与腧穴-第三节经络腧穴各论总结
内庭
〔定位〕
厉兑
〔定位〕
〔主治〕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演示
四、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本经有穴通路起自隐白, 止于大包,单侧21穴。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 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 病证。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常用腧穴
隐白
〔定位〕
在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 0.1 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 3 寸, 寸 白肉际处 胫骨内侧缘后方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常用腧穴
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 当脐中上 4寸,距前正中线 2寸 脐中旁 2寸 〔主治〕 旁4.5寸
〔主治〕
梁门
〔定位〕
天枢
〔定位〕
头痛,目痛,流泪 ①胃肠病;②妇科病 胃肠病
〔主治〕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定位〕
曲池
〔定位〕
肩髃
〔定位〕
〔主治〕
①上肢病;五官热性病;②肠胃 〔主治〕 病;③外科病;④热病;⑤高血 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压 鼻病,面肿,口歪
迎香
〔定位〕
〔主治〕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三、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
本经有穴通路起自承泣, 止于厉兑,单侧45穴。
主治概要: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 病、神志病、热病及经 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演示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光盘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 常用腧穴 陷处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 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地仓
经络腧穴各论
4.合谷
[主治] 头痛,目赤肿 痛,齿痛,牙 关紧闭,口眼 歪斜,耳聋, 咽喉肿痛,热病 无汗,多汗, 腹痛,便秘, 经闭,滞产。 [定位] 在手背,第1、 2掌骨间,当 第2掌骨桡侧 的中点处。
三、足阳明胃经穴
共45穴
承泣、四白、巨 髎 、地仓、 大迎、颊车、下关、头维、 人迎、水突、气舍、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膺窗、 乳中、乳根、不容、承满、 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 归来、气冲、髀关、伏兔、 阴 市 、 梁 丘 、 犊 鼻 、 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 巨虚、丰隆、解溪、冲阳、 陷谷、内庭、历兑
[特点] 调理作用
足三里
P32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 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 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 脚气,虚劳赢瘦。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丰隆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 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 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阴陵泉
P33
[ 定位 ] 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 失禁,膝痛。
血海
P34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 月经不调 ,崩漏 ,经闭 ,瘾疹,湿疹, 丹毒。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
睛明
P25
背俞穴
肺 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 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督 俞---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 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 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 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络腧穴各论新版
6、头重:配攒竹穴(《医学纲目》)。 7、眩晕:配丝竹空穴、头维穴(《针灸医案集 要》)。 8、两眉角痛不已: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 、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9、舌尖生疔: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 、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
经络腧穴各论新版
第15页
印堂
11、中风不省人事: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 、合谷穴(《针灸便用》)。
液、承浆、合谷。 3、三焦热极,口舌生疮:关冲、外关、人中、迎
香、金津玉液、地仓。 4、口气冲人,臭不可近:少冲、通里、人中、十
宣、金津玉液。 5、消渴: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
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
经络腧穴各论新版
第45页
金津、玉液
6、中风语蹇:金津玉液(点刺出血)、聚泉或廉泉 (深刺至舌根)、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太冲等
经络腧穴各论新版
第26页
球后
【功用】 清热明目。
【主治病症】 视神经为,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表光
眼早期白内障,近视。 【刺灸法】
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 1寸;可灸。
经络腧穴各论新版
第27页
球后
【临床利用】
1、视神经萎缩:球后、翳明。 2、近视眼:球后(巨刺法)。 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球后、臂{3}、睛明、 太阳。 4、视网膜色素变性:睛明、球后、太阳、光明、 太溪。 5、视网膜静脉阻塞:球后、肾俞、肝俞;配穴: 睛明、新明、光明。
当阳
【定位】 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
际上1寸。 【取穴】
正坐位或仰卧位,在瞳孔直 上,入前发际1寸。
经络腧穴学
3、孟氏用孔最、内关穴治疗肺结核咯血364例,疗 效满意。以2寸毫针刺入一侧内关、孔最穴,得针感后, 接G6805治疗仪,以电针治疗30min内大咯血停止、12h 内不再大量咯血为显效,各种类型咯血平均显效率为 65%;以12h内又发生咯血者为有效,占30%。表明孔 最、内关一组穴具有特异的止血作用。 4、张氏取列缺治疗头痛数百例。每日针1次,针向 肘部斜刺,使针感向上传至时部,继续施术l—2min,至 患者头痛明显减轻,留针15min。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 治愈。
消失时间为3.3日.疗程为3—7日。23例重症者愈后
1—3周内随访无复发。
2、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
应。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 肌的作用,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 3、据报道,有人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 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可改善肝脏 血液循环。
(三)尺泽 经渠
孔最 太渊
列缺
[定位]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 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 缘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
尺泽 孔最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 长展肌腱之间。 列缺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 经渠 侧缘,桡骨茎突与桡动脉 太渊 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 寸。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 桡侧,桡动脉的桡则凹陷 中。
5、咳嗽患者采用循经近取和远取,应当选取哪 些穴位?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 1、掌握经脉的循行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 2、掌握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 少商的特定穴分类、定位、主治、操作要求。 熟悉内容: 熟悉云门、天府、侠白、经渠特定穴分类、定位、 主治、操作要求。 了解内容: 手太阴肺经腧穴的解剖,相关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进展。
(整理)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第十三节奇经八脉一督脉(一)督脉经络1、循行:1)原文:主干:《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分支:《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示意图:下极之俞……→脊里→风府……→脑↓巅→额→鼻柱→水沟→龈交支脉:小腹…→肚脐…→心脏…→喉咙…→下颌…→环唇…→两目之下(承浆)2、功能与病候1)功能⑴“总督诸阳”对全身阳气起统率、监督作用。
①手足三阳经在背部或头面与督脉交会,大椎为集中点;②带脉出于第二腰椎;③阳维交会于风府、哑门。
⑵督脉与脑、脊髓、肾和胞宫的关系密切与人的神志活动和生殖功能有关督脉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关2)主要病候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头风、头痛、项强、头重、脑转、耳鸣、眩晕、眼花、嗜睡、癫狂、痫疾、腰脊强痛、俯仰不利、肢体酸软。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
3、督脉络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
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二)督脉腧穴1、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脊背、颈项、头面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2、穴位分布一名一穴,共28穴,首穴长强、末穴龈交。
分布于尾骶、腰背、颈项、头面及鼻、口、齿部的正中线上。
3、体表标志尾骶骨、脊柱棘突间、发际、人中沟。
4、督脉穴歌督脉二八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其间,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之下中枢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骨上,入发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直上发中央,前庭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一尺一寸上星会,入发五分神庭当,鼻尖准头素髎穴,两眉中间穿印堂,水沟鼻下人中藏,兑端唇间端上取,龈交齿上龈缝间。
针灸学.上篇.经络腧穴学
手太阴经常用穴定位
胸 中府: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 肘 尺泽:肱二头肌肌腱桡侧,肘横纹上
(微屈肘) 前 孔最 腕横 7寸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臂 列缺 纹上 1.5寸 桡骨茎突上方 腕 太渊: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桡A桡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沿着臂侧走向 食指的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体内: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返循胃口,上 膈属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 方,沿上肢内侧前缘下 行,止于拇指桡侧端。 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侧 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 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循行分布特点
走 向:从胸走手
位 置:手内侧前缘 循 行: 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
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取穴要点
解剖标志 —锁骨及锁骨下窝、腋前皱襞、 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肌腱,桡骨茎突 腕横纹,桡动脉,第一掌骨, 赤白肉际,指甲角。
骨度分寸—腋前皱襞至肘横纹为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 两乳之间为8寸
1.中府(肺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 一肋间隙处(云门下1寸)。
热病—咽喉肿痛配天突、合谷。 狂证配大敦。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孕妇慎用刺法)
现代研究:CO中毒而昏迷
手太阴肺经小结
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属肺。 体 表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少阴和手厥阴之 前,过鱼际,止于少商。支脉从列缺分 出,在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联系 脏腑有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
功能:清宣上焦、疏调肺气
主治: 配穴:肺俞、尺泽、太渊—气管炎
(俞募)
定喘、内关—哮喘 复溜——肺燥咳嗽 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胸。 现代研究:治肺痨、诊断作用、缓解哮喘
经络腧穴各论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 头痛、牙痛、头项强痛、咳嗽、气喘、喉 肿痛、口眼歪斜。 操作 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
下关 定位 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 闭口取穴。 主治 牙痛、下颌关节痛、三叉神经痛、耳鸣、耳 聋、面瘫。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头维 定位 在头侧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 操作 向后平刺0.5~0.8寸;不宜灸,
梁门 定位 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天枢(大肠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月
经不调、肠痈。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犊鼻 定位 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处。 主治 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0.5~1寸;可灸。
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便秘、痢
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 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共 二十穴。
商阳(井穴)
定位 食指桡侧端,距指甲角约0.1寸。
主治 咽喉肿痛、热病、中风、昏迷、鼻衄、耳鸣、 耳聋、齿痛。
操作 向上斜刺0.1~0.2寸,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
合谷(原穴)
定位 屈指立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
经络腧穴各论
整理ppt
5
中府
❖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 [操作]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 [附注]肺的“募”穴。
整理ppt
6
尺泽
❖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主治]咳 嗽、咳血、潮热、气喘、咽喉肿痛、胸部胀 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痈
整理ppt
17
迎香
❖ [定位]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面痒 ❖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整理ppt
18
三、 足阳明胃经(45穴)
❖ 经脉循行 ❖ 1.起于鼻翼旁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2.与眼内角足太阳
经交会,3.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4.进入上齿龈内,5.回 出环绕口唇,6.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7.再向后沿 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8.沿着下颌角颊车,9.上行耳 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10.沿着发际,11.到达前额(头 维)。12.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13.进入缺 盆部,14.向下通过横膈,15.属于胃,联络脾脏。16.缺盆部直行 的脉:经乳头,17.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18.胃下口 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19.再由此下行至髀关,20. 直抵伏兔部,21.下至膝盖,22.沿着胫骨外侧前缘,23.下经足跗, 24.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历兑)。25.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 (足三里)处分出,26.进入足中趾外侧。27.从跗上(冲阳)分 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 脏腑经脉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 口发歪狂,等咽证喉。肿痛,鼻衄,胸部整及理p膝pt 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19病,
8腧穴各论腧穴串讲
两骨之间
隆起处
• 【取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 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 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功能:解表散邪、清热镇痛、通经活络
• 主治:6 ①头面五官“面口合谷收”:(面瘫、牙痛、牙关紧闭) ②调肠腑:腹泻、便秘(“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 焉”) ③通经活络:肢体不利(远端取穴)
列缺(LU7)★ 络穴 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
•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
上1.5寸。当肱桡肌与
太渊 列缺
尺泽
拇长展肌腱之间。
• [穴名]
列通裂,分解也;缺,器破也,去也。列缺, 天隙电照也,意即闪电烈破天空,犹如天际的裂缝。 肺为华盖有垂天之象,脉气由此别走阳明,犹如破 裂而缺去,故以会意之法名位列缺。 (《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 兮生烟。)
天府
尺泽
【主治】合穴(合主逆气而泻)
a 清热宣肺:实则泻其子:
配肺俞、列缺:肺热咳嗽 配孔最、鱼际:肺热咳血
b 凉血解毒:刺络出血
配委中(中暑、吐泻) 配印堂、水沟、合谷、太冲(小儿惊风)
c 局部舒筋解痉:(瘫痪肘臂挛痛:先针1周健侧鼓动 经气,再针患侧以驱邪) 《玉龙歌》: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
【取法】
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 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2~0.3寸;不宜灸。
【主治】
a 本经穴(肺系): 咳嗽、咽痛
b 络穴(大肠经),四总穴(头项寻列缺):三叉神
经痛, 偏正头痛、头项强痛+合谷 c 八脉交会穴(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咽喉痛、慢性咽炎+ 照海(阴跷脉)
腧穴总论部分
腧穴总论部分大纲要求: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难点重点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
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的分类⑴十四经穴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共有361穴。
⑵奇穴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
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
⑶阿是穴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二、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1. 腧穴的治疗作用⑴近治作用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⑶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腧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2. 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
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
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
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中医学对于人体腧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氏用孔最、内关穴治疗肺结核咯血364 364例 3、孟氏用孔最、内关穴治疗肺结核咯血364例,疗 效满意。 寸毫针刺入一侧内关、孔最穴,得针感后, 效满意。以2寸毫针刺入一侧内关、孔最穴,得针感后, G6805治疗仪 以电针治疗30min内大咯血停止、 治疗仪, 30min内大咯血停止 接G6805治疗仪,以电针治疗30min内大咯血停止、12h 内不再大量咯血为显效, 内不再大量咯血为显效,各种类型咯血平均显效率为 65%; 12h内又发生咯血者为有效 %;以 内又发生咯血者为有效, 30%。 %。表明孔 65%;以12h内又发生咯血者为有效,占30%。表明孔 内关一组穴具有特异的止血作用。 最、内关一组穴具有特异的止血作用。 张氏取列缺治疗头痛数百例。每日针1 4、张氏取列缺治疗头痛数百例。每日针1次,针向 肘部斜刺,使针感向上传至时部,继续施术l 2min 2min, 肘部斜刺,使针感向上传至时部,继续施术l—2min,至 患者头痛明显减轻,留针15min 轻者1次治愈,重者3 15min。 患者头痛明显减轻,留针15min。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 治愈。 治愈。
(一)中府 云门 定位] [定位] 云门 中府: 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 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 中府 云门下1 平第1 距前正中线6 隙,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在胸前壁的外上方, 云门:在胸前壁的外上方, 肩胛骨喙突上方, 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 凹下们陷处,距前正中线6 凹下们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
(二)天府 侠白 定位] [定位] 天府:在臂内侧面, 天府:在臂内侧面,肱 二头肌桡侧缘, 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 寸处。简便取法: 3寸处。简便取法:臂向前 平举, 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侧 处是穴。 处是穴。 侠白:在臂内侧面, 侠白:在臂内侧面,肱 二头肌桡侧缘, 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 4寸处。 天府 侠白
同 学 们 好!
第三章
经 络 腧 穴 各 论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与脏腑、组织器 .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与脏腑、 官的联系。 官的联系。 2.熟悉十四经脉各经的腧穴主治概要。 .熟悉十四经脉各经的腧穴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及奇穴,并掌握其中 .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及奇穴,并掌握其中130 个重点的经穴定位、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个重点的经穴定位、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
[主治] 主治] 1、共性 宣肺止咳、理气平喘:咳嗽、气喘、 (1)宣肺止咳、理气平喘:咳嗽、气喘、胸部胀 胸痛。 满、胸痛。 清泻肺热:咽喉肿痛、外感发热无汗。 (2)清泻肺热:咽喉肿痛、外感发热无汗。 (3)通络止痛:前臂内侧的疼痛。 通络止痛:前臂内侧的疼痛。
特点: 2、特点: 尺泽: 尺泽: 是肺经合穴,用以治疗肺脏疾病的常用穴, (1)是肺经合穴,用以治疗肺脏疾病的常用穴,如 肺热咳血、咳嗽、潮热等。 肺热咳血、咳嗽、潮热等。 镇静熄风:小儿惊风。 (2)镇静熄风:小儿惊风。 (3)清暑和胃:急性吐泻、中暑 清暑和胃:急性吐泻、 孔最:是肺经的郄穴,止血为其特长,治疗咯血、 孔最:是肺经的郄穴,止血为其特长,治疗咯血、 鼻衄、痔疮出血。 鼻衄、痔疮出血。 列缺:通络止痛:头痛、项强、 牙痛。 列缺:通络止痛:头痛、项强、口喎、牙痛。 太渊:无脉症。 太渊:无脉症。
2、分段取名 、 (1)中焦 ) (2)腕后 )
大指端:体内体表支。 大指端:体内体表支。 食指端:表里交接支。 食指端:表里交接支。
肺、大肠、中焦、胃、肺系 大肠、中焦、 胸 上肢内侧前缘,肘中, 上肢内侧前缘,肘中,鱼际 食指交大肠, 手 (食指交大肠, 列缺交商阳) 列缺交商阳)
二、主要病候 脏腑病:咳嗽,气喘,气急,胸部胀满, 1、脏腑病:咳嗽,气喘,气急,胸部胀满,心 遗尿,咳血。 烦,遗尿,咳血。 经脉病:咽喉肿痛,肩背部冷痛、酸痛, 2、经脉病:咽喉肿痛,肩背部冷痛、酸痛,上 肢内侧前缘麻木疼痛,掌心热。 肢内侧前缘麻木疼痛,掌心热。 3、其他病:感冒。 、其他病:感冒。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肺、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肺、胸、喉咙和经脉循行部位的 病证。 病证。 四、腧穴 本经共有11个穴位 起止穴位:中府、少商。 个穴位。 本经共有 个穴位。起止穴位:中府、少商。
2、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 、 实验观察表明, 应。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 肌的作用,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 肌的作用,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 3、据报道,有人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 、据报道,有人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 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可改善肝脏 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2、特点 鱼际: 鱼际: 清热利咽:发热,咳血,失音。 (1)清热利咽:发热,咳血,失音。 小儿疳积,乳痈。 (2)小儿疳积,乳痈。 少商: 少商: 泻热:高热、鼻衄。 (1)泻热:高热、鼻衄。 醒脑开窍:昏迷、癫狂。 (2)醒脑开窍:昏迷、癫狂。 操作] [操作] 配伍举例] [配伍举例] 鱼际配合谷治疗咽喉肿痛、失音; 鱼际配合谷治疗咽喉肿痛、失音;少商配合谷治 疗咽喉肿痛;少商配关冲、中冲治疗中风昏迷。 疗咽喉肿痛;少商配关冲、中冲治疗中风昏迷。
[操作] 操作] 配伍举例] [配伍举例] 尺泽配肺俞治疗咳嗽、气喘, 尺泽配肺俞治疗咳嗽、气喘,尺泽配委中治疗吐 孔最配合谷、大椎治疗热病无汗; 泻;孔最配合谷、大椎治疗热病无汗;列缺配照海治 疗阴虚咽痛;太渊配内关、三阴交治疗无脉症。 疗阴虚咽痛;太渊配内关、三阴交治疗无脉症。 临床应用与研究] [临床应用与研究] 薄氏用双尺泽穴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1、薄氏用双尺泽穴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伸肘 在尺泽穴处寻找血络,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 在尺泽穴处寻找血络,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出血 5mL为宜 一半以上患者经1 3次治愈。 以3—5mL为宜,每日1次,一半以上患者经1—3次治愈。 5mL为宜,每日1 实验观察针刺尺泽对结肠蠕动有调整作用, 2、实验观察针刺尺泽对结肠蠕动有调整作用,可 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结肠下部或直肠的蠕动增强。 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结肠下部或直肠的蠕动增强。
智慧的大门要用思考的钥匙打开! 智慧的大门要用思考的钥匙打开! 知识的沃土要用勤奋的铧犁来耕耘! 知识的沃土要用勤奋的铧犁来耕耘 ! 兴趣加勤奋等于天才! 兴趣加勤奋等于天才 !
一、经脉循行 [原文] 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 大肠,还循胃口, 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 膈属肺 肺系, 腋下, 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 下循臑内 臑内, 少阴心主之前 之前, 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 臂内上骨下廉,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 寸口,上鱼, 鱼际, 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 之端。 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 其支者,从腕后, 次指内廉,出其端。 次指内廉,出其端。 平喘:咳嗽、哮喘。 1、清宣肺气、止咳平喘:咳嗽、哮喘。 通络止痛:胸痛、肩背痛。 2、通络止痛:胸痛、肩背痛。 [操作 操作] 操作
[配伍举例] 配伍举例]
中府配肺俞治疗哮喘,外感咳嗽; 中府配肺俞治疗哮喘,外感咳嗽;中 府配复溜治疗肺燥热咳。 府配复溜治疗肺燥热咳。
(三)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定位] 定位] 尺泽:在肘横纹中,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 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 缘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缘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7寸。 腕横纹上7
尺泽 孔最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 桡骨茎突上方,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处 寸处。 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 长展肌腱之间。 长展肌腱之间。 列缺 经渠: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 经渠 侧缘, 侧缘,桡骨茎突与桡动脉 太渊 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 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 寸。 太渊: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 桡侧, 桡侧,桡动脉的桡则凹陷 中。
手太阴肺经
Lung Meridian of Hand - Taiyin, LU.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 掌握内容: 1、掌握经脉的循行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 、掌握经脉的循行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 2、掌握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 、掌握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 少商的特定穴分类、定位、主治、操作要求。 少商的特定穴分类、定位、主治、操作要求。 熟悉内容: 熟悉内容: 熟悉云门、天府、侠白、经渠特定穴分类、定位、 熟悉云门、天府、侠白、经渠特定穴分类、定位、 主治、操作要求。 主治、操作要求。 了解内容: 了解内容: 手太阴肺经腧穴的解剖,相关经络、 手太阴肺经腧穴的解剖,相关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进展。 进展。
[主治] 主治]
1、 1、 共性 止咳平喘:咳嗽、气喘。 (1)止咳平喘:咳嗽、气喘。 通络止痛:上臂内侧疼痛。 (2)通络止痛:上臂内侧疼痛。 2、特点 天府:( :(1 清泻肺热: 天府:(1)清泻肺热:鼻衄 消瘿气: (2)消瘿气:瘿气
[操作] 操作] 配伍举例] [配伍举例] 天府配合谷治疗鼻衄;侠白配肩髃、 天府配合谷治疗鼻衄;侠白配肩髃、尺泽治 疗上臂内侧疼痛。 疗上臂内侧疼痛。
1、注释 中焦:指横膈与肚脐之间的部位, 中焦:指横膈与肚脐之间的部位,相当于胃脘部的 中脘穴处。 中脘穴处。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注 中焦者,在胃中脘,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 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 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 张景岳说:“始于肺经者,以脉气流经,经气归于 张景岳说: 始于肺经者,以脉气流经, 肺朝百脉,以行阴阳,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肺,肺朝百脉,以行阴阳,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十 二经以肺经为首。 二经以肺经为首。”
[临床应用与研究] 临床应用与研究] 柳氏用中府穴治疗小儿肺炎100 100例 1、柳氏用中府穴治疗小儿肺炎100例,同时用 巨骨、肺俞、风门,并根据兼症不同配用他穴。 巨骨、肺俞、风门,并根据兼症不同配用他穴。肺 俞、风门针上加罐15一20min。一般患儿每日针治1 风门针上加罐15一20min。一般患儿每日针治1 15 并酌情给予补液和吸氧等。 次,重症可针2次,并酌情给予补液和吸氧等。结果 重症可针2 痊愈94例,无效转药物6例。体温在24 48h内退至 体温在24 48h内退至 24—48h 痊愈94例 无效转药物6 94 正常者大于80%,平均退热时间为1.9日 正常者大于80%,平均退热时间为1.9日,平均罗音 80%,平均退热时间为1.9 消失时间为3.3日 疗程为3 7 23例重症者愈后 消失时间为3.3日.疗程为3—7日。23例重症者愈后 3.3 1—3周内随访无复发。 3周内随访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