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市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地脉、文脉理论桂林城市旅游形象分析

基于地脉、文脉理论桂林城市旅游形象分析

基于地脉、文脉理论桂林城市旅游形象分析摘要:随着旅游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旅游形象逐渐成为提高城市整体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而城市旅游形象确立的依据主要有:城市的地脉、文脉特色: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要求。

文章在对地脉、文脉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桂林市的地脉、文脉特色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确立了桂林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民俗风情名城、休闲度假名城的城市旅游形象。

关键词:地脉;文脉;城市旅游形象;桂林市一、地脉、文脉理论阐述地脉、文脉的概念最早是由陈传康先生提出的。

陈传康(1996)在旅游营销中提出了文脉理念,他认为文脉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

吴必虎(2001)则认为(地脉与)文脉即当地的地域独特性,也称地格。

他认为区域旅游形象规划的前期基础是对区域地方性即地格的研究,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民俗文化3个部分。

范业正(1998)张鸿雁(2002)在继承陈传康先生的文脉理念基础上,将其细分为文脉(社会人文背景)和地脉(自然地理背景)两个子系统,并将对区域文脉、地脉的研究称为人文识别(HI)和地缘识别(GI)。

从而将地脉的概念从文脉阐述中划分出来。

牟红等(2003)更是将其细分为“文脉、史脉、地脉”。

章尚正等(2006)则从地脉、文脉、商脉3方面对安徽屯溪老街进行了旅游开发分析。

对于地脉、文脉概念的研究至今还未有统一的结论,分析目前国内对文脉方面内容的研究文献,对于“地脉、文脉”涵义的阐述则主要有3种观点:一元的文脉观、二元的地脉、文脉观以及多元观。

一元的文脉观认为历史文化特征是形成于地理环境基础上的,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地域的整体地方性特征。

二元的地脉、文脉观则认为地域独特性体现在人文与自然两大方面,这一观点对于进行区域地方性分析具有方便直观性。

视觉语境下桂林城市形象的文化意义

视觉语境下桂林城市形象的文化意义


要 : 觉语境 下的桂 林城 市形象可以从 空间意境 、 视 色调蕴 涵以及 建筑形态来推 敲其 文化 意义。 古典 与现代 其
的融通 , 在生态思维、 市性格 以及诗意栖居上得 以跨越 时空的实现 。 城
关 键词 : 觉 语 境 ; 林 城 市 形 象 ; 化 意 义 视 桂 文 中 图分 类 号 : 2 G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3 4 (0 )8 0 5 - 3 10 — 2 0 2 1 0 — 1 9 0 1

影 响最 大 。它按 照 80年前 的桂 林 古水 道设 计 建设 , 0 以桂林市南北朝 向的中山路为轴 , 由象鼻 山、 遛马山、 老人山 、 宝积山、 叠彩 山等环绕着 “ 两江 四湖”合抱成 , 空 间意境 : 足“ 立 山水城 市”传 统 , 个 “ 山 环 立水 环 流 ” 群 的椭 圆 , 复 了宋 代 以来 “ 恢 放 气韵与现代理念相结合 舟游桂 林 ” 的独特 旅 游方式 其 建成 通航 , , 大大 改善 了 桂 林 中心 城 区环境 景 观综 合 质 量 , 现 了桂 林 “ 城 实 古 钱学森教授在 2 世纪 9 0 O年代就提出了“ 山水城 居 中” 的山水 城 市格 局 。景 区的 园林 绿 化 、 园林 建 筑 、 市 ” 一概 念 , 这 他认 为 山水 城 市概 念 是 把 中 国传 统 文 名 人雕 塑 和 桂林 山水诗 廊 , 将桂 林 的 天 生丽 质 与 深 厚 化 中的 山水 诗词 、 山水 画和 中 国古 典 园林 与 现代 城 市 的文 化 底蕴 结合 得 妙趣横 生 。 建 设 结合 起来 。它 追 求 的是 整个 城 市 的 生态 和谐 、 历 和 中国古典美学 中“ 天人合一 ” 的终极期盼及人 史背 景和 文化渊 源 。“ 山水 城市 ” 内涵 既充满 了现 代 与 自 的 然和谐共存 的生命夙求相契合 的, 现代生态美学 建 筑形 态 , 塑造颇 有文 化 意味 的城 市 视觉 新形 象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对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特征、形象感知及影响因素,发现了游客对桂林的整体好评以及对桂林山水、气候、风景等特征的积极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服务质量等。

结论指出,提升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需要加强品牌建设、优化服务质量,并注重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为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游客群体对形象感知的差异,以及形象营销策略的效果评估。

【关键词】桂林旅游目的地、网络文本分析、形象感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本分析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

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桂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在网络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千差万别,客观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进行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的支持下,可以对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游客对桂林的需求和认知,为桂林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和推广,提高桂林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问题,为提升桂林旅游形象和发展旅游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文本来获取有关桂林的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包括旅游网站评论、社交媒体讨论、旅游博客等。

对于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游客对于桂林的认知和评价,还可以为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宣传提供重要的参考。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本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网络上关于桂林旅游目的地的文本信息不断增加,用户对桂林的形象感知也在不断变化。

对网络文本进行分析,了解公众对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本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文本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网络文本中隐藏的信息,了解公众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和看法。

针对桂林这样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入分析网络文本中关于其形象的描述和评价,可以为目的地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改善目的地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本研究旨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探讨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为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网络上的感知情况,从而为桂林市旅游形象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网络文本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大众对桂林旅游形象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桂林市的旅游营销策略,提升桂林旅游形象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通过分析影响桂林旅游形象的因素,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升,以更好地吸引游客,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为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本研究对于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网络文本进行分析,探讨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特征,了解人们对桂林旅游的认知和评价。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网络文本中的表达情况,揭示人们对桂林的主要印象和评价内容;探讨不同因素对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例如景点质量、服务水平、价格水平、交通便捷性等;通过网络文本评价分析,总结出桂林目的地形象的优势和劣势,为桂林旅游的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提供参考。

桂林中心广场调研报告总结

桂林中心广场调研报告总结

桂林中心广场调研报告总结桂林中心广场调研报告总结桂林中心广场是桂林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商业中心,承载着桂林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了解广场的运营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对桂林中心广场的调研结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对广场的商业布局进行了分析。

广场内的商铺涵盖了各个行业,如服装、餐饮、娱乐等。

然而,我们发现一些商铺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这可能与商铺的定位不够明确、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服务质量不佳有关。

因此,商铺经营者应该加强对市场的分析,明确自己的定位,并提高服务质量,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我们对广场的人流量进行了观察。

桂林中心广场是一个人们日常购物和活动的热门地点。

尤其是周末和假期,人流量非常大。

因此,我们建议广场管理者加强对人流的引导和控制,提高游客的流动性,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同时,广场应该提供更多的休息区域和便捷设施,以方便消费者的停留和活动。

另外,我们对广场的活动策划进行了研究。

广场的活动环节是吸引流量和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们发现广场的活动策划不够多样化和有创意。

建议广场加强对活动的策划,结合本地文化和节庆活动,举办更多的主题活动和演出,并吸引一些知名品牌进行合作,以提升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

最后,我们对广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评估。

整体来说,广场的环境卫生保持的还不错,但仍然存在一些应该得到改进的地方。

建议广场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提升整体卫生水平。

同时,广场应该加强对商户的考核和管理,确保商店和摊位的卫生情况。

总之,桂林中心广场作为桂林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商业中心,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广场的运营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广场方能借鉴我们的建议,进一步提升广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成为桂林市一个繁荣、热闹的商业中心。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吸引游客、提升旅游竞争力以及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使其在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策略。

通过对桂林旅游资源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明确其独特的旅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结合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成功案例,提炼出适用于桂林的形象提升策略。

通过实证研究,评估现有策略的实施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旅游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桂林乃至更广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文献综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一直是旅游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

桂林,作为中国的著名旅游城市,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因此,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指的是游客对于某一旅游地的主观感知和印象,这种感知和印象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决策和旅游体验。

学者们普遍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旅游设施的完善、旅游服务的提升、旅游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等。

对于桂林而言,其独特的山水景观是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核心要素。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设施的不足、旅游服务的参差不齐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一)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一)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一)城市公关是一个城市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包括该城市市民、其他城市的市民、旅游者、投资者、媒介、国家政府等)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创造有效的城市舆论环境,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城市形象。

桂林在旅游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然要开展城市公关,塑造桂林旅游形象,提高竞争力。

一、桂林城市形象定位——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的今天,中国许多城市纷纷打出自己的“个性名片”:南京推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无锡——太湖明珠;苏州——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上海——国际性大都市。

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名城,面临如此激烈的城市竞争,桂林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形象的准确定位。

在2006年区域旅游开发国际高峰论坛上,莫永清用“建设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来表述对桂林旅游的定位。

桂林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努力把桂林建设成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休闲度假上选之市、居住创业向往之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多年来,“山水甲天下”这张名片为桂林旅游赚足了人气,但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目的地城市竞争的加剧,桂林旅游能否根据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更为丰富的旅游内涵,使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就此问题,近年来,桂林各界围绕旅游定位进行了多次探讨。

在听取各界意见并经认真总结后,桂林目前已形成了“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这一新旅游定位。

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囊括“山水”、“文化”、“体验”、“世界”等多重元素,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其深刻含义,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桂林新旅游定位形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

要塑造桂林这一新形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公关策略。

二、塑造桂林旅游新形象公关策略(一)做好桂林旅游资源的管理。

既然我们已经将桂林定位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那么我们就要在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把旅游资源管理好、保护好。

首先,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保护好。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6页word文档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6页word文档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公关是一个城市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包括该城市市民、其他城市的市民、旅游者、投资者、媒介、国家政府等)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目的是创造有效的城市舆论环境,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城市形象。

桂林在旅游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然要开展城市公关,塑造桂林旅游形象,提高竞争力。

一、桂林城市形象定位——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的今天,中国许多城市纷纷打出自己的“个性名片”:南京推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无锡——太湖明珠;苏州——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上海——国际性大都市。

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名城,面临如此激烈的城市竞争,桂林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形象的准确定位。

在2019年区域旅游开发国际高峰论坛上,莫永清用“建设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来表述对桂林旅游的定位。

桂林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努力把桂林建设成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休闲度假上选之市、居住创业向往之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多年来,“山水甲天下”这张名片为桂林旅游赚足了人气,但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目的地城市竞争的加剧,桂林旅游能否根据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更为丰富的旅游内涵,使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就此问题,近年来,桂林各界围绕旅游定位进行了多次探讨。

在听取各界意见并经认真总结后,桂林目前已形成了“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这一新旅游定位。

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囊括“山水”、“文化”、“体验”、“世界”等多重元素,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其深刻含义,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桂林新旅游定位形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

要塑造桂林这一新形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公关策略。

二、塑造桂林旅游新形象公关策略(一)做好桂林旅游资源的管理。

既然我们已经将桂林定位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那么我们就要在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把旅游资源管理好、保护好。

首先,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保护好。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情况。

通过收集和处理文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网络平台上针对桂林的评论和评价,揭示了公众对桂林的印象和看法。

结果显示,桂林的自然风景、文化底蕴和旅游设施受到游客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部分负面评价。

在案例分析中,针对不同类型评论展开讨论,并探讨了形象塑造因素。

最终得出结论,提出研究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了解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提升桂林旅游形象塑造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桂林旅游目的地、网络文本分析、形象感知、文本数据处理、研究结果、案例分析、形象塑造因素、结论、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度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本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对于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也可以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来进行。

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桂林旅游形象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基于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等传统方法,存在着样本容量有限、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而借助网络文本分析的技术,可以从海量的网络文本数据中提取信息,客观地反映人们对桂林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认知。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及塑造因素,为桂林旅游形象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也拓展了形象塑造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网络上关于桂林旅游目的地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游客对桂林的形象感知和评价,挖掘出目的地的优势和劣势,为桂林旅游形象的塑造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游客的评价,揭示出影响桂林旅游形象的因素,为提升桂林旅游形象提供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桂林旅游目的地在网络上的形象展示,为目的地营销和品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 保护现状:桂林王城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 中,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已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东西巷 的“镇南将军府”和独秀峰的“独秀禅院”。同时,桂林市政府也加 大了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推出了多项保护措施,如修 缮、维护、管理等。
04
桂林王城的历史文化活动与 民俗传统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 对桂林王城的建筑、文化、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和研 究。
02
桂林王城历史文化概述
桂林王城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桂林王城的地理位置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桂林市中心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桂林王城的历史沿革
桂林王城始建于明朝,曾是明朝靖江王的府邸,清朝时期成为广西贡院和广西将 军府的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历史文化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桂林王城的历史文化活动类型丰富,包括祭祀、庆典、民俗节日、传统手工 艺等。这些活动通常与当地的历史事件、人物或农作物周期相关,具有深厚 的历史文化底蕴。
特点
这些历史文化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反映了桂林地区的历史、文化、社 会和经济发展。此外,这些活动还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龙舟比赛 、舞狮表演和水上舞蹈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民俗传统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桂林王城的民俗传统涵盖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农耕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打鼓和唱山歌等。
特点
这些民俗传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世代相传的习俗。它们反映了当地人民的 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如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感恩。此外,这些民俗传统还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024年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范文

《2024年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范文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决策和旅游体验,因此,如何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桂林为例,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桂林乃至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桂林的旅游形象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负面新闻和旅游乱象也对桂林的旅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重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其次,提升旅游形象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最后,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也有助于提升目的地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策略(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础。

桂林应加大投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同时,还应注重基础设施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体现桂林的绿色旅游形象。

(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桂林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

通过深度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桂林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

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展示桂林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强化旅游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安全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一环。

桂林应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游客在桂林的旅行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四)加强网络营销和宣传推广网络营销和宣传推广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手段。

桂林城市形象调研分析报告

桂林城市形象调研分析报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桂林城市形象调查》184份有效问卷中,认为桂林目前 的城市形象比较好的占46.7%,30%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0% 的人认为很好,这说明桂林独特的自然风貌以及丰富的历史人 文底蕴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发展进程中也不可避 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整体形象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100 80 60 40 20 0 很好 比较好 一般 不太好 很不好 桂林目前城市形象
甲天下广场作为交通集散广场,处 于辅星路和漓江路的交叉处,以桂 林国际会展中心为焦点,与旁边的 观光酒店、七星大酒店、建苑饭店 相呼应,它的线条应当是开阔的、 流动的。正在建设中的甲天下广场 可以说是开阔的,它四周并没有很 紧密的围合,又利用了桂林国际会 展中心的波浪型弧线,流畅的线形 向两边无限的延伸,造成动感和张 力,使整个广场显得阔大。但周围 的环境却没有与之相适应,正面的 房子是古朴陈旧的,绿化也尚未做 好,整个广场空旷而缺乏活力和人 性化气息,也欠缺艺术美感。
①解放桥附近色彩风貌 从桥南俯视,右侧的滨江路上有不少建筑物,其中最显眼的 建筑物是坐落在桥头的桂林环球大酒店。它的外观较黯淡,红顶 白墙加上茶色玻璃略显老旧,缺乏活力,与漓江两岸的风景不协 调。江对岸的一排两层楼房,颜色虽不新,但白色和绿色的搭配 接近山色,古朴的屋顶还有微翘的流水檐,很有中国风味。 解放桥桥身是通体淡黄色,而黄色可以引起人们活跃、欢快 的感情,让人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在桥上往北望,两侧的建筑多 为住宅楼。由于开发商的不同,河两岸的楼房颜色不同,东岸的 别墅式小楼,一片是红顶白墙,一片是绿顶白墙,层层叠叠,几 乎都是三角形的尖顶,比较整齐,但显得琐碎。右侧还有一栋气 派的大楼,是帝苑饭店,红与银灰的组合,现代气息过浓,与漓 江风景明显不统一。漓江西岸耸立着伏波山,由于它周围的建筑 物限制高度,没有挡住山体,伏波山依然可见。 站在桥上看漓江,总体感觉是两岸的房屋过多,没有统一的 规划,离江岸太近。挤压了江景,破坏了江岸一体的雅致风光, 使流经桂林城区的漓江视野不开阔,且颜色欠协调,失去了浑然 天成的蕴藉之美。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文本已经成为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技术,分析了网上用户对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研究结果显示,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要由景点、美食、民俗文化和交通等因素构成,并且整体上被认为是一个美丽、富有历史文化底蕴、交通便利的城市。

景点是影响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桂林的自然风景和文化景观深受游客喜爱。

象山、月亮山、七星岩、靖江王城、漓江等景点成为游客评价最高的景点。

游客认为这些景点风景如画,景点周边还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特色,使得游客除了欣赏风景之外还能够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

美食也是影响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因素之一。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美食城市,橄榄球、米粉、螺蛳粉、桂林山水茶等传统美食是游客必尝的美味佳肴。

根据网络文本分析的结果,游客对这些美食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味道非常正宗,在桂林旅游期间品尝这些美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民俗文化也是影响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因素之一。

桂林地区的多元文化深受游客欢迎,古老的壮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和南北文化的融合,使得桂林地区呈现出丰富多彩、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桂林还有许多有趣的非遗文化活动,如钻石喜,洗水神仙节,龙脉舞等等,深受游客喜爱。

这些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使得游客对桂林的印象更加深刻。

交通也是影响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因素之一。

桂林地区的交通十分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都非常方便。

此外,桂林还有很多的旅游专线和公共交通线路,为游客提供了非常好的出行体验。

总体来说,本研究显示,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是一个美丽、富有历史文化底蕴、交通便利的城市。

这对桂林的旅游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桂林旅游业的竞争力,桂林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旅游活动,提高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整体质量。

桂林建筑调研报告

桂林建筑调研报告

桂林建筑调研报告桂林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城市。

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和壮族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桂林建筑风格。

为了深入了解桂林的建筑特色,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桂林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山水相映之美。

桂林地处山区,周围环绕着优美的山水景观,而建筑师们利用了这种地理优势,在设计建筑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许多建筑物被布置在山脚下或坐落在山丘上,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

这些建筑多采用了传统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琉璃瓦、竹制家具和木结构等,展现了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其次,桂林的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设计建筑时,人们常常会将自然元素融入其中,如使用石头、木材等天然材料,使建筑物更加贴近大自然。

同时,也会设置庭院、花园等绿化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地方。

这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使桂林的建筑与众不同,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此外,桂林的建筑还保留着壮族民族的建筑特色。

壮族是桂林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壮族的建筑多采用一种称为“壮寨”的建筑形式,通常是由木材和竹子搭建而成,外观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壮族的建筑物多是集体居住的地方,其中既有住宅,也有公共活动场所,如舞台、剧场等。

壮寨的建筑风格独特且富有民族特色,是桂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桂林的建筑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

桂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建筑师们在设计建筑时常常会通过建筑物的造型、彩绘、雕刻等手法来展现当地文化的特点。

例如,在一些寺庙和古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石雕和壁画,它们记录了桂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使建筑物更加美观,也体现了桂林独特的文化魅力。

综上所述,桂林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和壮族民族特色,并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

这些建筑体现了山水相映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壮族民族的建筑特色,同时也展现了桂林独特的文化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情热点2016年12月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16卷第4期桂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甲天下”的山水一齐构建成一张享誉全球的美丽中国城市名片。

2011年11月,为加深公众对桂林文化的认知,桂林市文化局将桂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归纳梳理,发布《桂林文化地标》,用地图形式向受众展示和介绍桂林丰富的文化信息。

到今年,这份城市文化地标已经公布5年,但这些文化地标在社会中的文化影响力如何?社会公众对专家确立认定的文化地标认知和辨识程度如何?我们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桂林城市文化地标的公众辨识状况,希望为日后桂林文化地标的建设、宣传、保护提供借鉴材料。

一、调查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一)调查样本选择桂林市文化局2011年发布的《桂林文化地标》图册共列出了65个文化地标。

考虑研究实际,主要以桂林市区作为研究的核心。

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运用德尔菲法即背靠背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征询相关专家意见,选取独秀峰、靖江王府、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东西巷∙逍遥楼、临桂新区“一院两馆”、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七星公园、桂海碑林、两江四湖、西山公园、李宗仁官邸、阳朔西街、芦笛岩、“印象∙刘三姐”、兴安灵渠、龙脊梯田、靖江王陵、甑皮岩等20处城市文化地标作为研究对象。

(二)调查地点与研究方法调查工作主要在桂林市区内展开,分社区、高校、中小学、文化机构等部分进行抽样调查。

其中,社区部分选取芙蓉小区、东华社区;高校选取桂林八大高校;中小学选取中华小学、桂林中学;文化机构选取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桂林市图书馆、桂林市文化局等。

共发放2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3份,受访人群中遍及不同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工作行业,能代表研究范围内不同层次群体的意见。

利用SPSS数据统计工具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进而对城市文化地标的公众辨识进行综合分析。

二、辨识度调查与结果本文所提到的辨识度,是指公众对城市文化地标的了解、认知、认可和识别程度。

关于“文化地标”的基本认识,受访223人中,有103人认为其应包含标志性建筑、历史文化遗迹、风景名胜等涵义;特性方面首先应具文化性,其次具历史性,再次具形象性和标志性。

此外,72%的受访群众认为文化地标应具备“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有良好纪念和教育作用”等功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对桂林市整体不同文化地标的辨识度进行统计,再结合籍贯、年龄、受教育程度、行业进行交叉统计,重点分析不同层次群体对桂林城市文化地标辨识度的基本情况,从中找出辨识度最高的文化地标。

调查成果的响应状况如下:(一)不同文化地标辨识度差异明显公众对桂林城市文化地标的辨识度分析为多选题,分析方法采用多重响应分析,如表1所示,响应次数共桂林城市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调查分析○吴金秋1林刚2刘秋明3张露4余佳佳5(1,2,3,4,5.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摘要]为了解桂林城市文化地标的公众辨识程度,根据桂林市文化局发布的《桂林文化地标》,请有关专家运用德尔菲法帮助选出20个。

通过发放230份问卷,在确定可信度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象鼻山、独秀峰、靖江王府3个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最高。

从文化地标的内涵、性质、特征等方面,深入探讨公众辨识度最高的3个文化地标的原因,从而认识到只有提高城市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才能让城市文化地标为公众认可,真正融入公众生活。

[关键词]城市文化地标;辨识度;桂林[中图分类号]G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50(2016)04-0037-05[定稿日期]2016-11-03[作者简介]1.吴金秋(1995-),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系在读;2.林刚(1956-),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区域旅游与文化产业。

37选择了约6个选项。

每个城市文化地标所获得的最终票数代表着该地标的公众辨识度。

序次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文化地标名称靖江王府象鼻山独秀峰“印象∙刘三姐”兴安灵渠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阳朔西街龙脊梯田芦笛岩东西巷∙逍遥楼桂海碑林两江四湖靖江王陵李宗仁官邸临桂新区“一院两馆”七星公园甑皮岩叠彩山伏波山西山公园数量(份)1471361168987707067656259575145443927252410响应百分比(%)11.4010.548.996.906.745.435.435.195.044.813.884.423.953.493.413.022.091.941.860.78个案百分比(%)65.9260.9952.0239.9139.0131.3931.3930.0429.1527.8026.4625.5622.8720.1819.7317.4912.1111.2110.764.48表1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统计表表1中,响应百分比排名前三位靖江王府为11.4%,象鼻山为10.54%,独秀峰为8.99%;个案百分比排名前三位靖江王府为65.9%,象鼻山为60.99%,独秀峰为52.02%。

前三名多重响应百分比和个案百分比的累计为30.93%和178.91%。

而其他的地标辨识度响应百分比皆不超过8%,个案百分比皆不超过50%。

由此可见,在整体性选择上,不同文化地标辨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不同地域与文化地标的交叉分析不同地域人群对桂林城市文化地标辨识度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桂林本地、广西区内、广西邻省、广西邻省之外四个地区中,桂林本地的受访群众文化地标辨识度最高的前六名是靖江王府、象鼻山、独秀峰、兴安灵渠、“印象∙刘三姐”、靖江王陵;广西区内受访群众中文化辨识度最高的前六名有靖江王府、象鼻山、独秀峰、“印象∙刘三姐”、芦笛岩、兴安灵渠;广西邻省选择的前六名为靖江王府、独秀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象鼻山、兴安灵渠;广西邻省之外受访者选择的前六名包括靖江王府、象鼻山、独秀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东西巷∙逍遥楼、桂海碑林。

由此可知,受访的四个地区群众中,辨识度包含在前六名中的文化地标只有靖江王府、象鼻山、独秀峰。

(三)不同年龄层次与文化地标的交叉分析18-45岁样本选择前三位包括靖江王府、象鼻山和独秀峰;18岁以下的样本中“印象∙刘三姐”和靖江王府并列首位,灵渠和东西巷∙逍遥楼排名在其后,接下来是独秀峰与象鼻山;46-60岁的样本显示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独秀峰、芦笛岩、靖江王府、象鼻山、兴安灵渠和靖江王陵。

在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中,靖江王府、象鼻山、独秀峰三个文化地标依然在辨识度排名的前六位中。

(四)不同受教育程度与文化地标的交叉分析本科或大专学历受访人群中辨识度前三名是独秀峰、靖江王府、象鼻山;高中学历的受访人群辨识度排名靠前的依次是靖江王府、“印象∙刘三姐”、兴安灵渠、靖江王陵、独秀峰、东西巷∙逍遥楼、象鼻山;初中以下、硕士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辨识度较高的是独秀峰、象鼻山、靖江王府三项。

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者的选择中,独秀峰、靖江王府、象鼻山三项依然名列前茅。

(五)行业与文化地标的交叉分析在受访人群所在的各行业中,57%为学生,其余各行业约平均分配。

公众辨识度最高的基本是象鼻山、靖江王府、独秀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其中独秀峰和靖江王府在学生、教育行业、自由工作者、其他类行业中所占的个案百分比已经达到50%以上,在金融、服务、设计、公务员等行业中的票数排名也在前四以内。

象鼻山在学38市情热点2016年12月吴金秋等:桂林城市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调查分析生、金融行业、服务业、自由工作者行业、设计行业、其他类行业中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也达50%以上,在教育行业、公务员行业位居前三以内。

因此,综合各行业文化地标辨识度由高到低排名,排名前三的应是靖江王府、独秀峰、象鼻山。

从统计结果总体分析来看,独秀峰、象鼻山以及靖江王府位居票数榜首,公众辨识度最高。

结合籍贯、年龄阶段、受教育程度、所处行业的交叉分析票数排名前六位名单或有浮动,不同人群对桂林城市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或有些许变化,但独秀峰、象鼻山、靖江王府三项始终获得高票数,并且达100票以上,均超过样本总体半数,因此,基本可以确定受访群众中公众辨识度最高的是象鼻山、靖江王府、独秀峰。

三、文化地标辨析度的原因分析根据学界关于文化地标的涵义、特征、性质的意见,我们探究靖江王府、象鼻山、独秀峰这三个文化地标公众辨识度最高的原因。

(一)靖江王府辨识度高的原因靖江王府辨识度的个案百分比为65.9%,在20个文化地标中居于首位。

其原因主要是:具有空间指向性。

靖江王府位于城市中心,占据较大的地理空间位置,且为不可移动的实物建筑,不因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消失,相对位于郊区的兴安灵渠、受天气变化制约的“印象∙刘三姐”,具有更高的辨识度。

具有文化功能和文物价值。

靖江王府是桂林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保存较为完整,为明代藩封历史和建筑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反映了特定文化,对传播桂林历史文化有积极作用。

具有时代特性的桂林城市名片。

靖江王府素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已获国家AAAAA级景区,独具荣誉亮点,有助于增强城市美誉度,提高城市知名度。

具有丰富的时代记录。

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若干政治人物曾经驻留靖江王府,还曾是新桂系广西省政府的驻扎地。

这些政治足迹与靖江王府融为一体,承载着丰富的时代记录。

相比于甑皮岩、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等单一的文化遗迹,靖江王府是典型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具有城市文化地标的各种特征,辨识度更高。

(二)象鼻山辨识度高的原因象鼻山以60.99%的文化地标辨识度统计,成为第二个公众辨识度最高的文化地标。

其原因主要有:具有形象性和标志性。

象鼻山是独一无二的象形山丘,半枕陆地,半沉江流,独具特色的山体在市区中犹如一座巨大的城市雕塑,是桂林市的标志;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边的交通位置,又是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物质形态,标志突出,空间指示性特征明显。

具有文化性。

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桂林岩溶地貌、山环水绕的特定城市文化;而象鼻山的水月洞是含唐、宋石刻文字最多的溶蚀洞,具有众多诗文赞誉。

在现代,象鼻山还有“中国最美赏月地”的美称,这些都巧妙融合了自然山水与桂林文化元素。

具有历史性。

象鼻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众多游人,现已有1000多年的游览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就为旅游胜地,作为文化景观,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和近代历史遗迹,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具有国际文化认同。

众多国家元首、政要均到过象鼻山游览,给予不同的赞美。

凸显象鼻山作为桂林城市名片,传播城市历史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有良好的纪念和教育作用的文化地标功能。

象鼻山相对于市区中心文化地标基本认识体现不够充分的叠彩山、伏波山、虞山等风景名山,更独具一格,标志突出,公众辨识程度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