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倒计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2013高考真题)
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13·山东文综•T1~2•8分)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其对水循环及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解析】1选C,2选C。
具体分析如下:3.(2013·浙江文综•T4•4分)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应结合拉萨河流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进行保护区规划。
【解析】选B。
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可提高资源保护的集中性及可操作性;河滩低地易被淹没,不宜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可以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防治湿地退化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应改造当地民俗。
(2013·重庆文综•T9~11•12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4~6题。
4.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5.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6.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2)认真审题,理解流域产沙量的内涵。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下限时集训1必修3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青岛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 D.②④⑤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解析】第1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德国劳动力不廉价。
第2题,东北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答案】 1.A 2.B(2017·江西检测)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
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C.核能、地热能 D.风能、地热能【解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答案】 A4.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解析】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D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结合图示,回答5~7题。
5.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6.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第十六单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共39张PPT)
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 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 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 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 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2.(2015福建文综,40A,15分)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
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波浪能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6分) 答案 (1)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 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9分)
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 年代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主要措施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 汊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 。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 ①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 。
最新-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8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本章检测2(新人教必修三)一、选择题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
时期一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
时期一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以下2题。
1.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栝水期流量减少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裂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犬,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A.B.径流减少C.D.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以下2题。
4.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 D.立体开发利用5.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C.下游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6.根据下面两图,对长江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相同,气候特征不同B.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相同C.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不同D.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特征相似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以下2题。
7.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8.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C.下游退耕还湖D.修建和加固河堤1 9世纪40年代,。
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练习(一)-答案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答案一、选择题1~5.ADBAA 6~10.BCDBA 11.D二、综合题12.(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
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1)有利条件: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消费量大,页岩气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页岩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与消费地相距较远,运输成本高;页岩气分布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短缺,制约开采。
(2)页岩气埋藏深,开采难度大;(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多断层,地质条件复杂;四川盆地人口密集,开采活动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开采活动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技术较为落后,开发成本较高。
(3)大量取水和钻井会破坏地表环境,导致生态破坏;开采过程中,会污染地下水;随页岩气溢出的可能有含化学药剂的水,会污染地表环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答案一、选择题第1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第2题,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第3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
第4题,注意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2018届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点训练(含解析)
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17甲卷·T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规模小、数量多”,进而分析其相关因素。
第(2)题,结合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进行分析,具体如下:第(3)题,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即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
第(4)题,针对前两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措施主要从减少排放(提高利用率、达标再排放、清洁生产等)、加大回收(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两个角度分析。
运输过程中的措施主要从提高运输速度(减少尾气排放)、减少散落(封闭运输)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练习(二)-答案
区域自然资源综和开发利用答案一、选择题1~5 ABDBC 6~10.ABDCB 11.A二、综合题12.(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13.(1)支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较广;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2)开发利用的重点: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理由:尼罗河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尼罗河下游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景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使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用。
(4)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区域自然资源综和开发利用解析一、选择题1.略2.略3.解析:从该图可以看出,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作为核心环节,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
4.解析: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故先开发的电能应为水电。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4.1含答案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矿物能源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
读图回答1、2题。
1.A、B、C代表的矿物能源分别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
B.煤、天然气和石油
C.天然气、石油和煤
D.石油、天然气和煤
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山西、黑龙江、新疆
B.黑龙江、山西、新疆
C.黑龙江、新疆、山西
D.新疆、山西、黑龙江
【解析】1选C,2选C。
第1题,四川是我国天然气富集区,最多的是天然气资源,A是天然气;内蒙古是我国的煤炭大省,C表示煤炭;据此可推断B是石油。
第2题,①省石油资源丰富,②省的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都丰富,可判断①是黑龙江,②是新疆;③只有煤炭,且最为丰富,应是山西。
读我国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3、4题。
3.图示产业链体现出的核心工业部门是( )
A.发电
B.煤炭开采
C.焦化
D.钢铁冶炼
4.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对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减轻运输压力
C.减少煤炭开采
D.减少劳动就业
【解析】3选B,4选B。
第3题,从图中三条主要产业链的起点可以看出都是煤炭开采,故核心工业部门是煤炭开采。
第4题,煤炭燃烧产生电力,不能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发电烧煤还是要开采煤炭,促进就业;在当地发电,减少了煤炭运输,减轻了运输压力。
最新-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8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本章检测6(新人教必修三)一、选择题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以下2题。
1.图中表示的是山西在加强能瀛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 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脂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2.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方措旖皤句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发展炼焦业A.① B。
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
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以下3题。
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祼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4.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你认为同黄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退化B.植被破坏C.水质污染D.都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5.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洪B.发电,提高水质C.土地合理利用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完成以下3题。
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 )A.TVA在田纳西河干_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座,防洪标准送百年-遇B.水坝修建后,河流水位变化要大C.TVA没有染嘏糕何措施提高水质.D.随着水库的修建和流域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7.TVA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③恢复治理采矿区土地的生态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的管理区、风景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 )A.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B.防治水污染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读我国2000年与2018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以下2题。
最新-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8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本章检测1(新人教必修三)一、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以下2题。
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 D.立体开发利用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C.下游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中新网消息:2018年9月16日~18日,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
其主题是“绿色能源,循环经济,转型发展”。
据此回答以下2题。
3.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资源回收率低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绿色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创造性地提出“采前、采中、采后”的治理理念。
有关该理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采前大面积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②采中创新开采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建立和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A.①②③ B.①②C.①③ D.②③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回答以下3题。
5.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6.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7.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投入82.79亿元人民币用于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经过10年治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4-2含答案
3-14-2(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合肥模拟)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
读图回答1~3题。
1.红水河()①水量大②多宽谷③水流湍急④有结冰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A.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B.海拔更高C.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D.距离主要市场更近3.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B.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C.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D.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解析】第1题,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位于南方季风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无结冰期;河流主要流经山地地区,河道狭窄,水流湍急。
第2题,与龙滩水电站相比,大藤峡水电站距离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近,海拔更低,落差更小,但距离珠江三角洲等市场更近。
第3题,水库形成的库区,河流流速降低,对两岸的冲刷力量降低;红水河未流经四川;红水河属于珠江上游,梯级开发能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红水河梯级开发,其水电主要送往华南地区,能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
【答案】 1.A 2.D 3.D(2017·天津模拟)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500米。
历史上多洪涝灾害。
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
据此回答4~5题。
4.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落差大,多曲流5.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是()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4题,一般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包括水量大,落差小导致排水不畅,从材料中可知该河多洪涝灾害,只能从水量大方面分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作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十五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选择题(2016·江西检测)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
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B.核能、太阳能C.核能、地热能D.风能、地热能2.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A.纺织工业B.电子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石油化学工业解析:第1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第2题,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答案:1.A 2。
D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
读图,回答3~4题。
3.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4.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第4题,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2018届高考地理总回顾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4-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考纲点击]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 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材回顾] 1.能源结构与分类
(1)结构 我国能源以A___煤__炭___、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__石__油_
、煤炭、天然气为主。
(2)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包括_水__能____、风能、_生__物__能___、潮汐 能、___太__阳__能___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_煤__炭_、_石__油___、天然气等矿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能源消费量增长 较快,而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 造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 ,总体产量增长缓慢。第6题,在一定时期内,东北三省 煤炭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长,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 源和节流。目前主要是调配资源,以解燃眉之急,而根本 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减少对煤炭 的需求量。
所占比重,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 类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 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高考试卷中极为常见的 图像之一。
1.常见能源结构统计图的类型 能源统计图可分为静态统计图和动态统计图,静态统计 图主要用于呈现某时期能源构成或对比,如对比某时期不 同能源类型或不同区域的差异。
【答案】 1.C 2.D
3.我国首个千万瓦级风电基地选建在甘肃酒泉。该地
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
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接近冬季风源 地,风能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经济欠 发达,能源需求量不大;千万瓦级风电基地的修建,需占 用大量土地,而酒泉周围地区有大量未利用土地。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综合开发与利用-解析版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综合开发与利用-解析版2018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综合开发与利用一、选择题,每题4分(19)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河流全长3688km,干流总落差256米。
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阶梯开发为重点,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发展。
下图左图示意伏尔加河流域图,右图示意里海湖面海拔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1.甲乙水库主要功能分别是A. 甲以发电、航运为主,乙以灌溉为主B. 甲以航运为主,乙以治沙为主C. 甲以储水为主,乙以防海水倒灌为主D. 甲以防洪为主,乙以为城市提供淡水为主2.若在该河上中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A. 三角洲面积缩小B. 生物多样性增加C.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 河口盐碱化加剧3.下列关于伏尔加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半荒漠和荒漠B. 下游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支流少C. 以夏季洪涝为主D. 下游多沙洲、浅滩【小题1】A【小题2】D【小题3】C本题考查水库的功能。
从图中可读出伏尔加河的流向是自北向南,注入里海;甲位于河流中上游,以发电、航运为主,乙位于河流中下游,以灌溉为主;A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修建水库带来的影响。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度会增加,D对;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
故选D。
1 / 12本题考查有关伏尔加河的知识。
伏尔加河流域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主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以春汛为主,C错误,C符合题意;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最终注入里海,里海附近有沙漠分布,A正确,A不符合题意;下游主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纬度位置较低,蒸发旺盛,从图中可看出下游支流少,B正确,B不符合题意;下游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多沙洲和浅滩,D正确,D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地理倒计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
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
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解析:(1)依据材料结合巴西的能源、市场等因素分析,巴西大部分国土在热带,面积广阔,种植甘蔗的条件优越,而甘蔗可作为生产乙醇的原料;巴西铁、水能资源丰富,但石油、天然气缺乏,急需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巴西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乙醇等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很大。
(2)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这点与巴西差别很大,如果把粮食作为原料制取乙醇,会造成粮食供应紧张;乙醇是清洁能源,利用乙醇作能源,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答案:(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2~3题。
2.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3.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够从两幅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水循环知识加以判断。
第2题,该流域开发从Ⅰ到Ⅱ再到Ⅲ的过程中,居民点不断增多,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多,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故选C项。
第3题,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就越强大。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那么,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第Ⅰ阶段河流流量曲线应最平缓,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晚,对应b图中的曲线③;植被覆盖率最低的第Ⅲ阶段河流流量曲线起伏最大,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早,对应b图中的曲线①,故选C项。
答案:2.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