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

合集下载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苏教版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一)强记之法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

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⑨取而实得也。

”(选自《篙庵闲话》)【注释】①讫(qì):完毕。

②掩卷:合上书本。

③务期:一定要达到。

④笥 (xì):竹箱。

⑤俟(sì):等到。

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

泛滥:此指多而杂乱。

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 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⑨约:简要,精练。

【阅读指津】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一目十行,二分群书,利用“三余”……本文的读书法和苏轼在《稼说送张琥》所阐述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一致。

叶奕绳要告诉我们的是与其贪多而杂乱无章地读书,以致无所得;不如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就.壁间观所录( ) (2)一字不遗.( )(3)壁既.满( ) (4)岁无旷.日( )2.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B.马之.千里者C.跪而拾之.以归D.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录讫朗诵..十余遍B.每见务为泛滥..者C.略得影响..而止D.其实..味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2)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

“约取”的具体表现为,“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苏教版九上文言文练习

苏教版九上文言文练习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班级:姓名:得分: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是(用课文中句子回答)。

2.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分)A.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E.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3.”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4.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表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古今中外抑或文学作品中因做到“人和”而成就大业的,不胜枚举,请任举一例,并说说给你的启示。

(2分)人物:事件:启示:6.用现代汉语翻译“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分)7.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都非常重视民众的作用,试举一例:。

二.《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以舌代耕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①,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②,或题于扉屏③,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④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⑤也。

”注释:①无嗣:无子。

嗣,子孙后代。

①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①扉屏:门扇屏风。

①闾里:里巷。

①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惠.过人(惠:贤惠)B.未尝..有教者入门(未尝:从来没有)C.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安:怎么)D.赠献者积粟.盈仓(粟:粮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闻邻中读书,日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2)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3.贾逵能学有所成,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者最胜王黄门①兄弟三人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③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④。

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最小。

①谢公:即谢安。

东晋著名政治家。

①寒温:寒喧。

①“吉人”句:语出《周易》。

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

躁人,急躁的人。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兄弟三人俱.诣谢公俱:一起B.多论.俗事论:议论C.向三贤孰.愈孰:哪个D.推此知.之知:知识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一)李贺作诗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④,骑弱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⑤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⑥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注释】①李长吉:李贺。

唐朝著名诗人。

②通眉:两眉通连。

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

④小奚奴:小僮仆。

⑤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

⑥足:补充。

【阅读指津】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天资聪慧的人也要勤奋,呕心沥血,更何况普通人呢?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每旦日出( ) (2)即书投囊中( )(3)见所书多,辄曰( ) (4)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苦吟疾书。

(2)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

4.李贺后来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成名给你的启发是什么?(二)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 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XX年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为了同学们更加熟练的掌握文言文,便于阅读理解,要准备哪些相关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一)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①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③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①乞:求,讨。

②盍(hé)去诸:盍,何不。

诸,“之乎”的合音。

何不赶走它呢?③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去”和“去饥寒犹远”中的“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去死肌,杀三虫C.西蜀之去南海D.得钱千五百,乃去2.写出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参考答案:1.选C去,距离的意思。

B中的“去”是动词,除掉、去掉的意思;A、D 中的“去”当“离开”讲,是动词。

2.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

3.不一样。

赵人赞成养猫,认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若之何去夫猫也?”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盍去诸?”4.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

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流。

凡主流是好的,就应予以肯定。

(文题设计: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孙秀启)(二)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①。

苏教版九上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

苏教版九上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甘肃省武威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

(15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

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

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

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⑵日出而林霏开.开:⑶杂然而前陈.者陈:⑷余奉使.契丹使: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016-2017学年度苏教版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测试卷 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苏教版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测试卷 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测试卷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梗.(gěng) 阔绰.(chuî) 分道扬镳.(biāo)销声匿.迹(nì)B.吝啬. (sè) 嗤.笑(chī) 鞭辟.入里(pì)浮想联篇.(piān) C.攒.聚(zǎn)褒贬.(biǎn)言简意赅.(gāi)玲珑剔.透(tī)D.褴褛..(lánlǚ) 恣睢.(suī)明眸善睐.(lái) 探骊.得珠(lí) 2.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A.罾:用网捕。

B.书:字条C.以:同“已”,已经。

D.篝:笼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一场车祸突如其来....,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赢得了“最美女教师”的称号。

B.扬州“送奶小弟”王延俊同学父母下岗后,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但王延俊并不和别的同学攀比,并且十分体谅父母的辛劳。

C. 当“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把书籍当废纸卖出的时候,郭承望却去书店买了本《资本论》。

D.12月18日,最后一批驻守伊拉克的美军撤离伊拉克,这批军人约500人,他们搭乘110辆车,穿越边境进入科威特,一路上车辆不绝如缕....,甚是壮观。

4.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A.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发现,王国中最重要的职位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在王国里,一直存在着两个对立派别——高跟派和低跟派,为了区别,两派所穿鞋子鞋跟有高低之分。

B.梁山好汉们“落草”原因各不相同。

苏教版初三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荟萃

苏教版初三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荟萃

苏教版初三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荟萃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九(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考试必备)

九(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考试必备)

九(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考试必备)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第1—5题。

(15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臵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为下面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2分)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2.解释加点词语(4分)⑴会.天大雨____________ ⑵为天下唱. ______________⑶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__ ⑷又间.令吴广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选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两个舆论准备:□□□□和□□□□;这样做的效果是(用原文填空)5.根据选段中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怎样的人?(3分)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第1—5题。

(15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送董生序燕赵①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②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③,怀抱利器④,郁郁适兹土⑤。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疆⑥仁者皆爱惜焉。

矧⑦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⑧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⑨乎? 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昌黎先生集》) 【注释】①燕赵:战国时,燕国位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邵一带;赵国位于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一带。

②董生:指董邵南。

③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④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

⑤兹土:当时河朔三镇幽州(领州九,治所在今北京西南)、成德(领州四,治所在今河北正定)、魏博(领州七,治所在今河北大名),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朝廷节制。

⑥彊(qiǎng):同“强”,勉力。

⑦矧(shěn):况且。

⑧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成就霸业,后被诬陷,离燕归赵,赵封之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称“望诸君”。

⑨屠狗者: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曾以屠狗为业。

其友荆柯刺秦王未遂而被杀,高渐离替他报仇,也未遂而死。

这里泛指不得志的豪侠义士。

【阅读指津】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屡考进士未中。

当时正值藩镇招揽人才,于是董邵南打算去投奔藩镇势力—魏博节度使田季安。

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他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

所以他作此序赠送给董邵南,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勉励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做不义之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董生勉.乎哉( ) (2)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 (4)为我谢.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课外文言文练习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课外文言文练习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课外文言文练习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九年级上册苏教版课外文言文练习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九年级上册苏教版文言文练习二设计:夏月中201606071、廉范以少击众①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火⑦,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⑧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⑨,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自是不敢复向云中。

译文: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按照以往方式,胡虏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就要向旁边的郡传送书信,官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军士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分开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

快到天亮想要撤退时,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清晨前往阵前杀敌,斩敌首级树百个,死者上千人,由此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了。

本文意在通过具体的战例来表现廉范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叙述中将廉范用“星列”般的火把吓退敌人,用奇袭的办法打击敌人的战术思想简练而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透过这样的故事,我们不难知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说到底应该是意志的搏斗和勇气的较量。

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人:敌人。

④移书: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爇(ruò)火:点火。

⑧待旦:等到天亮。

⑨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1)会匈奴大入塞(正遇上)(2)范兵不敌(抵挡)(3)营中星列(像星一样布满;)(4)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苏教版初三上学期语文周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苏教版初三上学期语文周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初三语文周测〔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朱卫峰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富阳和桐庐现在属于省市。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他字,号,又号,他的文集叫做。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这里的“谪〞是指。

4.“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出自。

5.“鸢飞戾天〞这句出自。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1—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够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假设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叮嘱他“不够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

〔二〕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6—10题。

①假设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

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易文言文,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马虎;3、认识课文所蕴涵的思想看法和感情;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介绍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5、认识课文的主要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贵州黔南州的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观察课内的精典语段。

课内语段顾名思义选自课本,是我们平常学过的内容。

而书籍上的文言文篇目又有限,所以学习时要掌握要点实词的意思和要点句子的翻译以及注意领悟常有虚词的用法,对课文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的理解也不可以忽视。

下面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文言文名篇逐课进行设计,供同学们复习训练之用。

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向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多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尊贵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说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一样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

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3、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课内语段顾名思义选自课本,是我们平时学过的内容。

而书本上的文言文篇目又有限,因此学习时要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和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注意领会常见虚词的用法,对课文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下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文言文名篇逐课进行设计,供同学们复习训练之用。

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检测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检测题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题一、解释词语(23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高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_ 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 缘.溪行:____________________ 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扶向..路:__________ __________ 诣.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_ 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 乃.大惊:____________________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_ 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____ 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4分)蝉则行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三、词类活用(7分)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今异义词(5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3、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一词多义(18分)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 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 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 为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 之桑竹之.属:____________ 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__ 具答之.:____________为.宫室:____________ 闻之.:____________至之.市:_____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 负势竞上.:______ 寻向所志.:_____ 寻上志寻.病终:______ 横柯上.蔽:_____ 处处志.之:_____六、翻译句子(9分)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初三文言文陈涉世家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初三文言文陈涉世家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初三文言文陈涉世家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九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初中课内文言文练习■整理:单培虎陈涉世家●课文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捕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用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雨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活,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打钅至、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一)孔子困蔡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①。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②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③。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④?”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⑤。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某某宝丰县。

②徒役:服劳役的人。

③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

④非与:难道不是吗?⑤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阅读指津】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只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学说能获得世人的认可。

在游学的过程中,他有过优待,也有过困顿。

在顺境中,人性很难得到体现;在逆境中,人性才能得以展现。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作了形象的注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吴伐.陈( ) (2)楚使人聘.孔子( )(3)从者病.( ) (4)子路愠.见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用现代汉语说说孔子被围困的原因和结果。

(二)贤者诫子【甲】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一)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阅读指津】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和浪费说再见。

本文中王安石身居相位,对待远道来访的亲戚竟以粗陋的饭食待之,尤其是他取客人吃剩的胡饼“四旁”而“自食之”,更能说明他节约成性。

他的生活作风与萧某的骄纵形成强烈的反差,也让我们对王安石有了更深的认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因谒.公( ) (2)意.为公必盛馔( )(3)萧氏子颇.骄纵( ) (4)觉饥甚而不敢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觉饥甚而.不敢去学而.时习之B.果蔬皆不具.故人具.鸡黍C.其人已心怪.之绝巘多生怪.柏D.公约之.饭送孟浩然之.广陵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结合短文,联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的启示。

[链接材料]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③“光盘行动”志愿者夏雪介绍说:光盘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把自己的饭吃光,吃光盘,不要浪费。

(二)潞安义犬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②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歘然复来,啮骡尾。

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

忽跃在前,愤龁骡首,似欲阻其去路。

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

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

及扪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

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

候关出城,细审来途。

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扪腰橐:摸摸系在腰间的钱袋。

扪,摸; 寰,钱袋。

④冲衢:交通要道。

【阅读指津】狗有灵性,忠实主人。

某甲为救身陷囹圄、垂垂待毙的父亲,倾尽囊中积蓄,前往州衙打通关节救父出狱,孝心可悯!谁知一不小心,银子丢失大半。

狗有先兆,多次预警,主人浑然不觉,竟多次鞭打。

狗遭误解,仍然不失忠实主人的本分,沿途寻找主人丢失的银子,竟然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以身紧护主人银两。

让人感叹唏嘘!孝子遇义犬,一孝一义,相映成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既走.,则又从之( ) (2)某怒鞭.之( )(3)金亡.其半( ) (4)逡巡至.下骑所( )2.下列语句中的“然”与“则封金俨然.”的“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吴广以为然.B.然.往来视之C.屋舍俨然.D.所以然.者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忽跃在前,愤龁骡首,似欲阻其去路。

(2)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道济被杀司空、江州刺史、永公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帝久疾不愈,刘湛说司徒义康,以为“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会帝疾笃,义康言于帝,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谓道济曰:“高世之勋,自古所忌。

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既至,留之累月。

帝稍间,将遣还,已下渚,未发;会帝疾动,义康矫诏召道济入祖道,因执之。

三月,己未,下诏称:“道济潜散金货,招诱剽猾,因朕寝疾,规肆祸心。

”收付廷尉,并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等十一人诛之,唯宥其孙孺。

又杀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皆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人比之关、张。

道济见收,愤怒,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喜曰:“道济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二十三卷) 【阅读指津】檀道济,南朝宋将领。

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由士兵升至大将军。

他戎马倥偬,战绩卓著。

后来宋文帝刘裕因为他是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

本文写的就是檀道济被杀的原因和始末。

他有高世之勋,不但外敌惧,内巨也怕。

恰逢文帝病重,刘氏怕他拥兵自重,杀掉道济及其家人和部将,上演了一出忠臣被戮,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惨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帝久疾不愈.( ) (2)会.帝疾动( )(3)道济潜.散金货( ) (4)吴子辈不足复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廷疑畏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义康言于.帝余将告于.莅事者C.唯有其.孙孺常蹲其.身D.因.联寝疾因.执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高世之勋,自古所忌。

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2)道济见收,愤怒,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4.文中写檀道济的妻子告诉他大祸来临的情节有什么表达作用?(四)梁有疑狱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

”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③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

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④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

”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⑤去,赏疑则从与⑥。

”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⑦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

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

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侔( móu):等同。

③吾子:相当于“您”。

④相如:相同。

⑤从:依从。

⑥与:赞许,奖赏。

⑦缯(z ēng):丝织品的总称。

【阅读指津】梁国出了个疑难案件,群臣争议不决,梁王向陶朱公求救,陶朱公对梁王的询问,并不正面回答,而是用两块玉璧作比,说璧是厚的好,暗示梁王治狱要从厚。

梁王从此受到启发,进而领悟“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的道理,改进了政治,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作者在第二段先列举四种现象进行议论,最终明确论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臣,鄙.民也( ) (2)其色.相如也( )(3)故.狱疑则从去( ) (4)殆.未有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2)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五) 临周求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②。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

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

颜率复诣齐。

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

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

鼎入楚,必不出。

”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敞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后世把九鼎看作权力的象征、传国的宝器。

②颜率:人名。

率,音lǜ。

【阅读指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此话的出处就在《战国策》开首的此篇。

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在利益的“丛林”中,没有人会主动地帮助弱者;只有利益的诱惑才能使那些应该帮你的人来帮你。

作为日渐衰落的东周重臣颜率,为应对国难,在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基础上和对游说技能的熟练驾驭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只言两语、轻轻松松就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 (2)颜率复诣.齐( )(3)臣窃.为大王忧之( ) (4)子之数.来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

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

(六)与诸子疏告俨、俟、份、佚、佟①: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②,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③。

黾勉④辞世⑤,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⑥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⑦。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节选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注释】①俨(yǎn)、俟(sì)、份(bīn)、佚(yì)、佟( tóng ):陶渊明的五个儿子。

②弊:贫乏。

③与物多片(wǔ):与社会人事多不相合。

忤:逆,违背。

④黾勉: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