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作家罗广斌
读《红岩》有感作文
读《红岩》有感作文1、读《红岩》有感作文在寒假中我怀着崇高的敬意读完了《红岩》这本书,这是一本中国军事文学名著。
它的是罗广斌和杨益言:罗广斌(1926年——1967年),作家。
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益言(1925年出生),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之一。
这本书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激动。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看见老彭(江姐的战友、丈夫)的人头的时候,那种悲痛的神情: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上下左右的浮动。
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静静心跳,再次定睛细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仰起头凝望城楼。
她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
她害怕自己忍不住要恸哭失声,赶紧竭力抑制颤动的身子,可是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不断袭来,几乎使她无法站稳脚跟……江姐面对老彭的离去虽然十分伤痛,悲痛欲绝,但是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振作起来,为了新中国而奋战!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努力坚强地面对困难,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了解了他们的事迹,我不禁感到了愧疚。
还记得我在写作方面一直不好,不到两次,我就放弃了对写作的练习;面对小的挫折,我不努力便放弃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努力做了,才有可能成功。
是这本书,在我心中树立了榜样。
是这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有了前进的动力,使我有信心会成功。
我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更加勤奋、努力,创造出美好的未来!2、红色经典读物读后感500字读《红岩》有感《红岩》记录了许多革命英烈在狱中丝毫不畏惧敌人的严刑拷打。
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的自由与幸福,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他们‘‘愿把这牢底坐穿’;他们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他们大公无私,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在刑场上吗,面临这生与死的决择,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那大义凛然的许云峰、坚贞不屈的江姐、视死如归的成岗、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等,无一不令人敬佩。
名著阅读复习——《红岩》
主要内容: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红岩》作者罗广斌的悲剧人生
这是狱中革命者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有话对党讲。“狱中八条”就是披沥赤诚的诉说,是集体意志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商定,如果有人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把狱中同志集体讨论的意见向党汇报。而罗广斌就光荣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传递出来的“狱中八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文革中上海造反派“一月夺权”被中央肯定,各地纷纷闻风而动。重庆造反派内部在夺权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967年1月31日,矛盾终于一触即发:支持夺权的北航红旗驻渝红卫兵率先抛出了批判罗广斌的文章《罗广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内部的定时炸弹》、《我们为什么要揪罗广斌》,攻击他的帽子一顶接一顶:“周扬黑线上的人物”、“与黑帮分子沙汀、马识途等关系十分密切”,“重庆文艺界最大的铁杆保皇分子广斌在选择站到其中一方的同时,也深深陷入派性斗争。1967年2月2日,重庆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发令抓捕罗;2月5日,建工学院红卫兵将罗从家中绑架并抄家;2月8日,夺权方的重庆市革联会宣告成立;2月11日,宣布市文联等反夺权组织为“反革命组织”、“保罗(广斌)组织”,勒令解散……
《重庆晚报》载文介绍说:文革伊始罗广斌等作家就向全市发表公开信成立战斗小组,参与造反夺取了市文联领导权,在市级机关团体干部中最早造反。“1966年8月底,市文联职工郭青等发起成立造反派组织‘红卫兵战斗小组’,当时罗立刻表示坚决支持并说:怕什么,最多是坐监牢,掉脑袋,全家打成反革命!”摒弃文革的极左思潮,我们从罗广斌这席话中似乎又依稀看到了当年参加地下斗争时那个热血青年的风采。只可惜,这次的献身决心从开始就走错了路,这是令我们为之无限惋惜的地方。
文革伊始叱咤风云
5月15日晚上,重庆师范大学后门车水马龙。等待了大概10分钟,记者见到了先前约见的重师退休教师杨向东。漫步在校园休闲走廊里,他的手上拿着一份文革小报的复印件,那是在罗广斌死后,1967年11月20日出版的“打倒叛徒罗广斌专刊”第二期,标题“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文革里杨是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因罗广斌冤案的株连,他曾被打成“反革命同伙”,也曾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调查过此事,收集相关资料,是少数的知情者之一。
怀念爸爸罗广斌
怀念爸爸罗广斌罗加每当我看见妈妈床头那张爸爸,面带微笑,年轻而精力充沛的照片时,心中就无比悲痛。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爸爸就过早地离开了我,离开了温暖的家,他再也没有回来,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
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无比的思念他,常常梦中相见,每当这时,我的那颗痛苦的心就会颤抖。
爸爸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大地主家,伯父罗广文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兵团司令。
爸爸读中学时就因反对包办婚姻脱离了父母,由地下党人马识途引导到昆明西南联大附中读书,在那里投身学生运动,从此背叛了他的家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由江竹筠同志介绍入党,并在她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对敌斗争。
不久,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关进重庆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
就是这段狱中的亲身经历,为他后来创作小说《红岩》奠定了基础。
爸爸在那所人间地狱里关押了一年多,在那里他继续坚持公开和隐蔽的对敌斗争。
他生性活泼,开朗、刚毅,在狱中教唱《国际歌》和《囚歌》,用黄泥和草纸制做象棋和扑克,鼓舞战友斗志。
尤其是在放风坝上的那场春节联欢会上,他带着沉重的脚镣,别开生面地为难友表演了欢快的踢踏舞。
打那以后,爸爸的双脚又增添了一副沉重的脚镣,此后又以“不服管教,违犯所规”之罪名,转移到“白公馆”监禁。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爸爸在“白公馆”和同狱的难友,趁特务增援“渣滓洞”的大屠杀之机,争取了看守,成功地组织了“白公馆”的越狱斗争,为党保存了可贵的一份力量。
解放初期,爸爸在重庆市团委工作,他经常向广大青少年宣讲“中美合作所”革命烈士的斗争事迹,也常常给我和妹妹讲述江竹筠、陈然以及狱中的少年英雄的故事,鼓励我们向先烈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
但是他从未提到过自己,要不是爸爸同狱的刘德彬伯伯告诉我们,真还不知“狱中绣红旗”的那一幕,原来是爸爸把自己的红被面拆下来和同狱的难友们一块绣的。
每当他谈起狱中死难的烈士时,平素的笑容消失,眉心中蕴藏着深深的怀念和痛苦。
一九五八年,爸爸与杨益言叔叔开始了《红岩》的写作。
十大红色经典书籍分享
十大红色经典书籍分享一、《红岩》《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该小说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彻底粉碎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殊死斗争,歌颂了革命者的坚贞信仰、献身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
二、《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7年在《文汇报》开始连载,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为电影,后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
该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一群爱国学生群体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勇敢奋斗的故事。
三、《林海雪原》《林海雪原》是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曲波。
该小说描述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林海雪原的茫茫雪原里与敌人周旋的英雄传奇故事。
着重表现以少剑波、杨子荣、曲波为代表的抗联战士和地方游击队员与土匪的周旋,追剿残敌的惊险场面与英雄传奇故事。
四、《保卫延安》《保卫延安》是中国当代作家杜鹏程所著的一部小说,195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小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由防御转入反攻的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以青年英雄周大勇成长壮大的战斗历程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西北战场一些重大战役战斗如青化砭战役、沙家店战役以及部队整编、军队发动群众等生动场面和感人细节。
小说主题重大,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谨严;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五、《红旗谱》《红旗谱》是现代作家梁斌所著的长篇小说,首版时间1957年。
该小说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背景下朱老巩父子两代农民和地主冯老兰父子两代人的尖锐矛盾冲突,概括了当时中国农民革命的历史主题。
从严格的现实主义意义上说,此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作品之一。
《红岩》 ppt课件
罗广斌 杨益言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 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 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狱中坚持斗 争。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带领难 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积极从事宣传烈 士革命事迹的工作。
顾全大局、临 危不惧
意志顽强,有 自我牺牲精神
视死如归、有为 理想而献身的精 神
片段欣赏
“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徐鹏飞再次露
出奸笑,端详着许云峰满怀信心的脸。“共产党的胜利就
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
许云峰无动于衷地笑了笑。“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 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 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 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 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作品评价
《 红岩 》 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 奇,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
《 红岩 》 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 。
华子良(剧照)
他 是 谁?
华蓥山纵队司令员, 是一位传奇人物,善使 双枪,令敌人闻风丧胆 、恐慌不安。
双枪老太婆(剧照)
特务头子 徐鹏飞
叛徒 甫志高 特务 郑克昌
主题思想
《红岩》是一部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
特别是狱中斗争的长篇小说。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国民党统
治行将覆灭,解放斗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
3.此外,注重预测
文学常识积累题
“让我们迎着胜利的曙光— 看共产主义的红日出现在东方!” 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 《红岩 》 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红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罗广斌,男,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中国现代作 家,1945年在昆明参加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民青 社,曾参加重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六一社。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委员、常委、 统战部长,重庆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重 庆市文联专业作家。
● 1948年3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于叛 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 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 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1958年,在《红旗飘飘》 上发表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 火中永生》。1961年,出版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 说《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应。
用手和铁镣挖穿地牢, 绝不自己逃生
大义凛然面对死亡
意志顽强,有自我牺 牲精神
视死如归、有为 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人物介绍
许云峰是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 品质和气魄。
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李敬原在新生茶园碰头,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不顾个人安危, 挺身而出,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
内容梗概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 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 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 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 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小说围绕着三条线索来展开对斗争的描写:“人间地狱”—— 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生死较量;地下党所领导 的城市运动;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这三 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最终汇集到狱中斗争这条主线索上。 作者集中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生动 地表现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彻底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 而进行的殊死斗争,真实再现了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进行 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 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 精神。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红岩》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红岩》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红岩》阅读【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
中学时代,因为与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同学恋爱,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对,愤然出走,去昆明求学。
1945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外围组织“民青社”。
1946 年初,被派往滇南以教书为名,开展农村工作。
旋又调回重庆。
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由江竹筠介绍入党。
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
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团市委、长寿湖渔场担任领导工作。
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讲述革命战士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出版了重庆集中营烈士诗集《囚歌》(1950 年)。
与杨益言、刘德彬合写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1950 年)、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58 年)。
1958至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
1962年调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员。
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生于重庆市。
曾在同济大学读书。
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
1948年8月在重庆被特务机关逮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
重庆解放后,曾在中共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
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创作背景】《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
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鲜花》《江姐》《小萝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接着,又在这些叙写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从准备到成书,前后费时十年之久,写了三百多万字稿子,彻底返工过三次,大改过五六次。
《红岩》讲课
罗广斌
罗广斌( 1924--1967 年),四川成都人。 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 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 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49 年 11 月 27 日大屠杀之夜,带领难友集体越狱 成功。解放后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 工作。
《红岩》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 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 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要求, 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 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答应,心 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 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在城头。 江姐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江姐强忍 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工作的地方。
杨益言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 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 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 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 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 奇,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 《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
考 题 预 测
精彩片断记忆题
1.简要介绍在渣滓洞里,同志们是如何欢庆1949年 的元旦的?
唱歌、交换礼物、贴春联、跳舞 2.“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 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请简要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敌人严刑拷打江姐,把竹签子钉进江姐的指尖,但江 姐毫不畏惧,绝不说出党的秘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红岩》烈火铸金刚,热血洒红岩——《红岩》导读
烈火铸金刚热血洒红岩——《红岩》导读走进作者作者是罗广斌(1924—1967)和杨益言(1925—),他们被捕后,被分别关在重庆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军统集中营的白公馆和渣滓洞。
他们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写出了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
地位与影响《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它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
小说中众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以及他们在这最后的历史瞬间由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光焰,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
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最生动的共产主义教科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选入“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作品速读1948—19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日子里的山城重庆。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江姐受上级派遣到华蓥山根据地送药品。
当她正满怀憧憬地想象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
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高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甫志高又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依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2024年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读后感
2024年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读后感2024年的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是一本令我深受触动的书籍。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被书中勇敢坚韧的主人公们所感染,他们面对极端困难和艰苦环境时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无怨无悔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本书通过展现红岩山下的革命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激烈时代的历史。
《红岩》通过描述一位青年学生罗广斌的成长经历,展示了那个年代充满危险和考验的革命时期。
书中罗广斌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面对困境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正直的品格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意识。
他用自己的行动鼓舞着身边的人,带领着大家共同前行。
罗广斌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代表,他代表着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
他的坚持和勇敢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另一位主人公杨益言的故事也让我备受感动。
作为一名女性,杨益言在那个时代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敢和聪明。
她的出色才智和为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使她成为了红岩山下的一颗明星。
她不仅仅是罗广斌的知己和伴侣,更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的代表。
她的坚定和智慧让我看到了女性在革命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不在意世俗的束缚,毅然投身革命大潮,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了平等和尊严的权利。
《红岩》描绘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岁月,是那个特殊时代的集体记忆。
在那个时代,青年一代的理想和追求被战争和压迫压抑了太久。
而《红岩》通过红军学校的描述,展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们如何在自己的心中找到力量和勇气,并为之去奋斗。
书中的革命精神和热情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的奉献和无私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追求。
书中的主人公们展示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正义的追求,让我深感自己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和改变的地方。
他们无怨无悔地为了社会公平和正义而奋斗,而我是否也能勇敢面对困难和逆境呢?我是否也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呢?这些问题都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
(完整版)《红岩》课件
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小说融入 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 革命者英勇斗争的描绘,展现了 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
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小说通过对重庆歌乐山这一典型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 黑暗和腐败,以及革命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典型人物
在典型环境中,小说成功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人物,如江姐、许云 峰、成岗等,他们坚定的信仰、英勇的斗争和无私的奉献,成为革命者的代表 和楷模。
女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小萝卜头
狱中出生的革命后代,虽然生 活在恶劣环境中,但具有天生
的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
特务与叛徒
通过描写蒲志高、徐鹏飞等特 务和叛徒的形象,反衬出革命
者的崇高与伟大。
英雄形象与反面角色对比
01
02
03
英勇与懦弱
通过对比革命者的英勇无 畏和敌人的懦弱无能,展 现革命精神的力量。
理想与贪婪
狱中共产党员坚贞不 屈,团结斗争,共同 对敌,迎来重庆解放 。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 营里,革命者遭受了 惨无人道的酷刑和屠 杀。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 工作。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动哥哥罗广文、母亲 郭德贤等亲属多人从虎口脱险。
革命者的英勇牺牲
讲述如小萝卜头一家、江姐等 革命者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 。
最后的胜利
以重庆解放、狱中革命者欢庆 胜利为结尾,展示革命终将战
胜反动的历史必然。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01
,具有高 度的政治觉悟和斗争策略,是
狱中斗争的领导者。
红岩作者罗广斌结局
红岩作者罗广斌结局【--报告】关于罗广斌,1950年代出生的人大都很熟悉。
因为他的名字和着名小说《红岩》紧密相连。
但是,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特别是他的生平插曲。
罗广斌(1924-1967年),重庆忠县人,着名作家。
上中学的时候,为了获得结婚自由和封建家庭决裂,离开家去云南学习。
抗战时期投身于学生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因叛徒背叛在成都被捕,被关进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的时候,从白公馆越狱脱险。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务委员兼统战部长。
曾与刘德彬、杨益言合写《烈火中永生》等小说。
1958~1961年与杨益言合作的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读者喜爱,相继发行了350万册,翻译成英、法、俄、日等19种外语。
在文化大革命中,这本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
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罗广斌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拘留所坠落死亡,42岁。
在监狱里战斗。
罗广斌出生于生活条件优良的家庭,可以过老爷爷的生活,但他抛弃了这一切,走上了革命之路。
1944年,在马识途的帮助下,他离开家乡去西南联大附中学习。
1945年,他加入党的周边组织民青社,参加了一二一等学生运动。
1948年,据江竹筠介绍,罗广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9月10日,由于叛徒背叛,罗广斌在成都家被捕。
本来因为家庭关系,罗广斌完全不能进监狱。
罗广斌的哥罗广文(当时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的第一个想法是让罗广斌在监狱里吃点苦头,改变立场。
但他没想到,经过监狱的艰苦锻炼,面对特务的严酷刑具,罗广斌不后悔自己政治上的选择,随时准备用生命保护这个选择。
1949年初,监狱内的党组织希望他利用家庭的特殊背景出狱,让监狱外的党组织了解监狱的斗争状况,罗广斌这次没有遵从党组织的决定,他必须和同志们在监狱里继续斗争。
红岩的诞生。
1958年,罗广斌被下放到长寿湖农场。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由谁执笔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这首诗是在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由罗广斌执笔写的。
在歌乐山下的白公馆监狱里,得到新中国成立消息之后,白公馆平二层难友制成了一面五星红旗,罗广斌内心的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一、罗广斌简介罗广斌的父亲是清末秀才,曾任忠县教育局长、四川大学监学、忠县参议长。
母亲作过中学校长。
他同父异母的长兄罗广文,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
罗广斌出生于成都忠县,幼时生活优裕,但无纨绔子弟习气。
资质聪颖,勤奋好学。
罗广斌出世时,父母亲均系国民党员,家里除在忠县已有田产数百亩而外,又在成都开始买田置产业。
抗战前夕,被父亲送往日本学军事的哥哥罗广文,在蒋介石匪军中以杀“奸匪”夺功(曾在瑞金受伤)崭露头角,家庭声势就更加显赫,在重庆、川西洪雅,又陆续买了许多产业。
罗广斌就是在这样一个向上的、兴旺的封建剥削家庭长大,一直被尊称为“幺老爷”,过着优裕的享受生活。
二、《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原文: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
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贴在角上,再找根竹竿,就是帐竿也罢!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鲜明的旗帜,腥红的旗帜,我们用血换来的旗帜!美丽吗?看我挥舞它吧!别要性急,把它藏起来呀!等解放大军来了那天,从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举起大红旗,洒着自由的眼泪,一齐出去!三、《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创作故事: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群如潮红旗如海。
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整齐地肃立在毛泽东的两侧,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
开国大典开始了,伴随着军乐队奏起的雄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毛泽东那洪亮而独特的湖南口音响彻了中国大地,更强烈地震撼着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七天后,10月7日,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监狱。
关押在楼下二室的罗广斌放风时从楼上的黄显声将那里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黄显声还告诉罗广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风靡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
《红岩》课件
《红岩》课件一、引言《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
小说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二、作者背景罗广斌(1924-1967),四川成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立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委书记、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等职。
1958年,与杨益言、刘德彬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
杨益言(1920-2017),四川省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1958年,与罗广斌、刘德彬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1961年,与罗广斌合著长篇小说《红岩》。
三、作品背景《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曾于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被逮捕,并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他们亲身经历了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重庆解放在即,为了不使敌人跑掉,当时的地下党决定将这批革命者留在白公馆和渣滓洞。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许云峰、江姐、成岗等许多同志壮烈牺牲。
侥幸脱险的罗广斌和杨益言决心把狱中同志们的斗争事迹写出来,为中国共产党奉献一本珍贵的党史教材,于是,他们创作了这部气势恢宏、内容翔实、感人至深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斗争的英雄颂歌。
四、内容梗概《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罗广斌三写江姐树英雄
罗广斌三写江姐树英雄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3年第22期在罗广斌同志逝世46周年之际,用如此之多的文字介绍他从写江竹筠到塑造江雪琴的写作进程,目的就是面对历史,不忘他和杨益言对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做出的巨大贡献文王维玲20 0 0年4月我在写《话说〈红岩〉》一书时,我才发现,原来“第一个”也是“第一次”写江竹筠烈士的不是别人,是罗广斌。
他是最早写江竹筠烈士的人。
罗广斌,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他是重庆“11.27”大屠杀幸存者,他与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影响深远。
今年是罗广斌同志逝世46周年,我以此文纪念他。
一写江姐1950年2月出版的烈士追悼会纪念特刊《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中,收进的罗广斌写的《江竹筠小传》,字数虽然不多,但这是第一次公开地扼要地全面披露江姐的家庭、成长和经历,特别是1947年她和她的丈夫彭咏梧烈士一起到云阳、奉节一带从事武装斗争,她担任川东地下党和重庆市地下党的联络员,许多重要的文件、药品、器材,都是她巧妙地通过敌人严密的检查,冒险送到川东的事迹。
《小传》中还提到:“19 4 8 年1月云阳起义,彭咏梧殉难,当同志们告诉她:‘老彭已经遇难,而敌人还把他的首级割下来,在奉节示众……’的时候,她没有哭泣,只发出愤怒的吼声:‘好!我们到重庆去,向党报告老彭他们失败的经过,从新检讨一下,我们再来!’”关于江竹筠被捕的经过,《小传》中也写到了。
“1948年6月14日,在万县被捕。
当时在万县警察局严刑拷问,始终没有说出任何东西,解到重庆‘中美合作所’后,特务一点不放松她,她在极刑拷问中,曾昏死过三次,但她只承认自己是个候补党员。
而这个承认是经过了渣滓洞全体难友通过而请求她承认的。
她在敌人面前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了渣滓洞每一个难友。
后来何雪松烈士执笔集体写了一首《灵魂颂》献给她,开头的四句是: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索菲亚的精灵。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12月版作者简介罗广斌,四川成都人,生于1924年11月22日。
读中学时因争取婚姻自主与封建家庭决裂,离家去云南求学。
在昆明受到民主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
1945年参加昆明地下共产党外围组织民青社,在年底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中,担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罢课委员会主席。
1947年在重庆任西南学院系联会主席,并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六一社,后任该社干事。
1947年至1948年先后在重庆民建中学和秀山县中学任理化教员。
1948年3月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在成都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在狱中仍然坚持斗争。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越狱。
解放后恢复党籍,在重庆做青年团领导工作,曾任团市委委员、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等职。
1958年下放到长寿湖农场,先后任农场党委委员、渔场场长,农场代理场长。
“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1967年2月含冤去世。
杨益言,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月18日生于重庆。
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
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
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
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从1950年4月起在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
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
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
由罗广斌执笔,写下诗篇《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现存于重庆红岩纪念馆
由罗广斌执笔,写下诗篇《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现存于重庆红岩纪念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还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下白公馆监狱二室的共产党员陈然、刘国志、毛晓初、罗广斌、丁地平等获悉后,欢欣鼓舞,用一床红色的被面,旧衬衣制成五星,做了一面他们心中的五星红旗,并集体创作,由罗广斌执笔,写下一首诗篇《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深藏在牢房的墙壁缝里,现存于重庆红岩纪念馆。
长篇小说《红岩》它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战争,这是一场光明与黑暗之争的记录。
体现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向往光明的崇高精神,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
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今天,《红岩》无疑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
挥战斗负了重伤而被捕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这部长篇小说,是由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
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是重庆1949年“11.27”大屠杀幸存者。
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在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关押着几百爱国人士,包括我们熟知的小萝卜头都关押在此。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军统局转而开始迫害共产党和爱国主义革命者。
军统局买下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在此关押迫害致死了321名爱国人士。
其中11月27日的集体大屠杀尤为惨烈。
我们在做挑战答题的时候有个小技巧,遇到不会的,可以用答题小管家搜索一下答案的。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关押在这里的爱国人士,曾经集体想象并制作了一面祖国的五星红旗。
作为幸存者之一的罗广斌,还写下一首诗篇《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深藏在牢房的墙壁缝里,现存于重庆红岩纪念馆。
《红岩》的主要内容400范文
《红岩》的主要内容400范文《红岩》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壮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
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
《红岩》所记述的是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
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
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血肉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惨无人道的肉体摧残,但在由精神和信仰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又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为另外的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揭示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监狱里,共产党人牺牲、赴死、将生命化为胜利的曙光的精神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丑态。
主要内容: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陈然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故事梗概:内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重庆办事处撤回延安,《新华日报》也被迫停刊,但重庆的地下党仍在积极活动。
市委决定出版《挺进报》。
为保证《挺进报》的安全,负责印刷的成岗建议刻版也由他自己负责。
市委同意了他的意见,并派江雪琴同志与成岗联系,从此成岗的家便成了《挺进报》的印刷所。
江姐要到农村工作了,路上见丈夫的人头悬挂在城门上,但她以极为坚强的意志忍着心中的悲愤,继续坚持着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