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3离子(1)
九年级化学《离子》
个电子。
⑶电子先排满能量(néngl低iàng)
的电子层,然后再排能量
稍 高 的电子层。
第四页,共二十页。
1、以下(yǐxià)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A、
B、
C、
D、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 电荷(diànhè)数为
个,核外有3
有 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为 Al 元素。
,该元素的核
+9 2 7
+9 2 8
+10 2 8
+11 2 8 1
A
B
C
D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B、C。
(2)属于(shǔyú)同种元素的是 A、B
。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D。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C。
(5)属于阴离子的是 其离子符号是
B, F- 。
第十八页,共二十页。
练习5、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表示: +x 2 8 y
第二页,共二十页。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hé wài diàn zǐ)是分层 排布的
第三页,共二十页。
该电子层上 ? 的电子(diànzǐ)数 ? 电子层 ? 核电荷(diànhè)数 ? 原子核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róng2nà)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róngnà)___个
8 (2)最外层(wài cénɡ)不超过
钠原子(yuánzǐ)(Na)
钠离子( Na+ ) 阳离子
+17 2 8 7 得到1个电子 +17 2 8 8
氯原子(yuánzǐ)(Cl )
氯离子( Cl- ) 阴离子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4.3 物质组成的表示(1)教学教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一、教学目标化学观念: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理解其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意义。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学生能够根据化合价规则正确书写和读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进行简单计算: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如计算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了解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如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守恒的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思路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对化学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含义和写法仍较为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写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巩固练习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写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化学式的意义及其书写规则。
五、教学难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六、教学过程在教授《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这一节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寻求进一步的改进策略。
一、教学亮点导入新颖,激发兴趣:通过复习旧知并巧妙设置问题引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讲解清晰,层次分明:在讲解化学式的含义、写法和读法时,我注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互动充分,氛围活跃: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3《离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典型例题讲解
例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题目: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氢氧化钠(NaOH)在水中会解离成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而盐酸(HCl)在水中会解离成氢离子(H+)和氯离子(Cl-)。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我们可以写出以下离子方程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理解。本节课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并将离子与原子、分子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离子概念。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后续的学习章节《溶液》和《酸碱盐》有关联,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此外,还需要确保教室内的通风良好,以保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或气体能够及时排出。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和讲解。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技术问题。
例3:离子浓度的计算
题目:0.1 mol/L的氨水溶液中,氨分子(NH3)、铵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分别是多少?
解答:
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反应; OH-
初始浓度:NH3 = 0.1 mol/L, H2O = 0.1 mol/L
变化浓度:NH4+ = 0.1 mol/L, OH- = 0.1 mol/L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离子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教案
可知氢、氧、钠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 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可寻?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78 有关内容后提问: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 P78 图 4-9,介绍电子层的概念。 [挂出小黑板]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挂出小黑板]核电荷数从 1——18 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1、 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 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 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 5、 1——18 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稀 有气体元素?它 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元素分类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8 个(He 为 2 个) 一般 4个 得失电子倾向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易 最外层电子 化学性质 稳定 不稳定
结合 同种元素 单质 组成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 元 素 子 子 原 分解 结合 分子 聚合 氧气、 氢气、 水等 金刚石、汞等
+ -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 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 + - - 2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 Na 、Cl 、OH 、SO4 - 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 1 的可省略不写) + 2+ 3+ - 2- 2- 如:Na 、Mg 、Al ;Cl 、S 、O …… [挂出小黑板]原子、 离子的比较 原子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联 系 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 系。 [挂出小黑板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关系
4.3第一课时离子键(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键一、教学主题内容及学情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业要求: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
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应将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熟练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通过实验的演示,提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化学乐趣,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评价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的分析和交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离子键的认识水平。
2.通过实验的演示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离子键本质的认识进阶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3.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离子键价值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与实质。
2.教学难点: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离子键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2.成键微粒实质:静电作用二、离子化合物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4.3 第1课时 化学式 课件(共19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单质:由 同种 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化合物:由 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
氧化物:由 两种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 氧 元素(XmOn)。 4O. 在2、电K解M水nO的4是实氧验化中物,吗正?极放都出不是氧。气,负极放出 氢气 ,体积比为1:2化,学此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电解时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
化学式H2O的意义
宏观
表示水这种物质
意义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
表示1个水分子
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 化学
表示物质1个分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化学
【思考与讨论】请说出化学式CO2的意义。
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列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A)
A.2N
B.N2
C.2NH3
D.N2O4
化学
5.下列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 C )
A.2H:2个氢原子
B.H2: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Ca2+:2个钙离子 D.2O3:2个臭氧分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化学
知识点3 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1.化学式的书写 物质类型 化学式的写法
( A)
A.Fe B.2N
C.H2 D.O
3.下列关于“H2O2”的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A.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 B) 化学
B.表示过氧化氢中含有4个原子
C.表示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第四单元
化学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上册4.3 物质组成的表示 课时练含答案(1)
4.3物质组成的表示1.最近中国科学家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成功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C6H12O6),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24个原子构成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由三种元素组成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2.已知氧化铜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则另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Fe2O3B.MgO C.Fe3O4D.CaO 3.维生素C 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C是氧化物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C.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A.Fe B.2H C.SO42−D.2H2O5.三氧化二硼(B2O3)是制造耐热玻璃器皿的原料,其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是A.+3B.+2C.-3D.-26.酚酞(C20H14O4)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酚酞由38个原子构成B.酚酞中C、H元素质量比是20:14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8D .酚酞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7.下列化学用语中,说法正确的是①2H 2O 2②2Si ③SO42−④⑤Mg +2⑥CA .①②中符号前的“2”都表示分子的个数B .③④都表示的是离子C .③⑤中的“2”都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D .⑥中的符号只能表示碳元素和碳这种物质8.中考使用条形码来识别考生信息。
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
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 3H 4O 2,关于丙烯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烯酸中含有氧分子B .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C .丙烯酸不是氧化物D .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9.如图所示是利用钼矿石(主要成分为MoS 2)制备金属钼的流程图:信息:MoO 3+3H 2高温Mo+3H 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应①中常将钼矿石粉碎是为了提高转化速率和转化率B .反应③中发生了置换反应C .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D .反应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10.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A .氮B .氧C .铝D .钙11.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它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策略】1.利用图4-9理解电子层概念(即电子的分层运动),制作动画片更好,让学生建立起原子中各粒子运动相对位置的印象。
2.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引出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氦为2个),最外层电子不达8个即为不稳定结构。
3.利用图4-10,让学生理解不稳定结构是如何转变成稳定结构的。
知道离子也能构成化合物(建议趁势提出化合价的概念,但不要解释)。
4.学生讨论:上述有几种离子?怎么称呼?相互作用能构成几种化合物?怎么书写化学式?5.物质与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网络,由教师点拨讲解。
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至于核心概念仍要理解清晰。
建议习题结合课堂学习,在课上完成。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的,为了形象他说明运动者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我们引入电子层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那么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规律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那么它们运动规律如何呢?这里仅介绍几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供参考。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个,其中n代表电子层数2.各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即倒数第二层)不得超过18个,……3.电子的排布。
一般由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上几条规律要相互联系地理解。
另外.核外电子排布非常复杂,还有许多其他规律将在今后学习中会接触到。
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应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针对给定的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2.讨论问题:设定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如何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化学式与化合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式与化合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步骤教学,循序渐进:将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化合价的应用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逐一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在逐步学习中掌握重点知识。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化学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方法,以及不同元素化合价的判断。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
2.化合价的应用: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和物质组成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化合价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确定,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发现化学式与化合价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做好铺垫。
九年级化学《离子》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离子》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力培养]: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离子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①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②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③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新课引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一种粒子是离子。
什么是离子?它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研究原子的结构。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述]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此向外类推,分别叫二、三、学生回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子和原子学生倾听注意想象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复习巩固旧知识通过设问,激发求知欲这方面的知识学生缺乏,老师讲解要详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4.3.1 离子键 课件(共19张ppt)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A.KCl C.Na2O
B.Na2S D.K2S
随堂训练
5.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碘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键
通过图像表现更加直观
不稳定 ①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
,两者都不稳定; ②当钠与氯气反应时,钠 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
失去1e稳定
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两 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Na+ Cl-
③带相反电荷的Na+ 与Cl- 相互作用,形成了更稳定的NaCl。
谢谢观看
THANK YOU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课前导入
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然而, 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已超过一亿种。那么,元素的原子之
间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的物质呢?
离子键
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从宏观角度,感受化学键的存在
电解质:指的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随堂训练
2.有下列常见物质:①Na ②NaCl ③NaOH ④CaO ⑤Na2CO3 ⑥NaHCO3 ⑦CO2 ⑧H2SO4 ⑨Na2SO4 ⑩CaCl2 请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有__②___③__④__⑤__⑥__⑨__⑩_____(填序号,下同)。 (2)含有离子键的盐有__②__⑤__⑥__⑨__⑩____。 (3)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②___③__④__⑤__⑥__⑨__⑩_____。
4.3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解读方法,结合实例如H2O、CO2等帮助学生理解。突出化学式书写重点,强调共价化合物书写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书写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堂氛围活跃,他们在互动讨论中积极思考,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热情。然而,我也发现,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个别指导。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收集它们的化学式,并分析这些化学式背后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探索化学式在国际化学竞赛或学术研究中的新发展和新规定,了解化学式书写规则的演变。
-尝试使用化学式来描述一些自然现象,如大气污染物的组成、矿物资源的化学成分等。
-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型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式的正确性,加深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
2.结构清晰:
-化学式的构成
-离子化合物化学式
-共价化合物化学式
-化学式的含义
-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的组成比例
-化学式的应用
-物质组成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
3.简洁明了: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元素符号
-化合价
-电荷平衡
-化学式的含义:
-元素组成
-化学性质
4.准确精炼: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离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离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1.自制的有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1课时创意绘画引出问题学得新知请同学们利用教材表4—2的数据,进行创意绘画:(1)氢原子结构图。
(2)氧原子结构图。
自由创意画图:各种氢原子结构创意图很快画好;画氧原子结构创意图时遇到问题: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画画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再加上又是抽象画,学生非常兴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二)(2024)
引言概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进行详细阐述,分别为化学物质及其分类、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电流与化学反应以及电的运动与电化学。
通过对这五个大点的系统总结,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1.化学物质及其分类:1.1元素:元素是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组成。
有些元素是单质,而有些则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
1.2化合物: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具有新的性质。
可根据其化学式和组成方式进行分类。
1.3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各组分可以保留各自的性质。
根据物质的形态和组成方式进行分类。
2.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情况下,物质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如颜色、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2.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态的改变,如固态转液态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3.化学方程式:3.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相对原子数目必须保持不变。
3.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通过调节系数可以使化学方程式达到平衡,其中质量系数表示相对物质的量,而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4.电流与化学反应:4.1电解: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流使化合物分解成元素或离子的过程。
电解可以分为氧化还原电解和非氧化还原电解。
4.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而非电解质则是指不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4.3电解的应用:电解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镀、电解制氢等。
5.电的运动与电化学:5.1电的运动:电的运动是指电荷在导体中传递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离子》课件
第一页,共十七页。
核外电子(héwài diàn zǐ)分层排布示 意图
第二页,共十七页。
一、核外电子 的排布 (hé wài diàn zǐ)
1、核外电子(hé wài diàn z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1 2 3 4 5 6 7
离 核:近
远
能 量:低
高
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No 原子叫阴离子。(1)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NaCl、MgO、NaF
等
Image
12/10/2021
第十七页,共十七页。
非金属元 一般多于等于 易得电子,形成 不稳定
素
4个
阴离子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wài 电子 cénɡ) 数
第七页,共十七页。
相对(xiāngduì)稳定结构:最外层有8个电子 (第一层为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jiégòu), 性质稳定。
金属元素的原子(yuánz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
点燃(化
qì)
钠与氯气反应(fǎnyìng)形成氯化钠
由原子变成离子或由离子变成原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qūbié)和联系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物质(wùzhì)与其构成粒子间的关系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课题3 离子。课题3 离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2)排布时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质子数(核 电荷数)。3、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8个(He为2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性 质稳定。1、离子:带电(dài diàn)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4.3《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化学式)课件
气体
氧气 氢气
O2 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
110:50:13
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化合物
名称 化学式 二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MnO2 NaCl
根据名称写出化学式,并思考: 1.读化合物的化学式时,是从左往右读还是从右往左读? 2.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时,用哪个字连接?
第1课时 化学式
10:50:13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原子构成的物质:Fe Hg He Ne C(金刚石) Si
(2)分子构成的物质:O2 N2 H2 CO2 SO2 P2O5 H2O HgO CO (3)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 等
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化合物
a.氧化物
从后往前读,读“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
MgO—氧化镁 SO2 —二氧化硫 Fe3O4 —四氧 化三铁 b.金属与非金属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从后往前读“某化某”
Na2S —硫化钠 KCl —氯化钾
名称 二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铝
化学式 CO2 Fe3O4 Al2O3
非金属氧化物和部分金 属氧化物需读出原子个 数,其他化合物一般不 用读出原子个数
10:50:13
氯化钠
NaCl
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化合物
c.含原子团的化合物 氢氧化某(含OH-): NaOH —氢氧化钠 某酸某(含NO3-,SO42-,CO32-):Na2SO4—硫酸钠 CaCO3— 碳酸钙 Mg(NO3)2— 硝酸钠 某化铵 某酸铵(含NH4+):(NH4)2SO4 —硫酸铵 NH4Cl —氯化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子层: 能量高低: 能量高低 低 高 离核距离: 离核距离:最近 最远
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圈--原子核 小圈--原子核 -- --质子数 核电荷数) +6--质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弧线-- --电子层 弧线--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 --该层的 弧线上的数字--该层的 电子数
氦(He) (He)
氖(Ne)
氩(Ar)
【相对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最 相对稳定结构】 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相对稳定结构( 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只有 一个电子层为2 一个电子层为2个)。
3、小结: 、小结: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特点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 个 非金属元素:一般为4--7个 非金属元素:一般为 个 结构 元素性质
+6
2 4
学生活动:请画出1,13, 16,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 , 的元素原子结构示 意图,请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意图,请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提示】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排满后才能 向外排),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 向外排),第二层最多排 个电子,倒数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 第二层最多容纳 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 不超过8个 只有1层的不超过 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不超过 个(只有 层的不超过 个电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原因:电子能量高低不同 原因 电子能量高低不同
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 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 个电子,倒数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 第二层最多容纳 个,最外层 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个(只有 1层的不超过 个电子) 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层的不超过 个电子)
Exercise:
1、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7 2 8 X
(1)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核外电子 ) 分 3 层排布。 层排布。 (2)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 7 ,易 得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X= 电子。 电子。
2、已知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 B、该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 、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D、其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 、其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特点 小知识】
(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特点。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呢?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呢?
课题3
离
子
第1课时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和我的同伴在原子内部 电子 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 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 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 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出去。 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出去。因为这老头长得很 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 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 质子构成 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 构成, 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 小老头也带正电 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 正电, 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 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正电) 正电) 负电) (正电) (负电) 正电)
请发挥你的想 像力猜想这些电 子如何运动, 子如何运动,以 碳原子为例在草 碳原子为例在草 稿纸上画出简图 画出简图。 稿纸上画出简图。
电子层: 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 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 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 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经常出现的区域。 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 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 区域称为电子层。
不稳定 不稳定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既不易得 也不易失
稀有气体元素: 一般为8个 稀有气体元素: 一般为 个 比较稳定 氦为2个 (氦为 个)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同周期元素, 规律: 同族元素, 规律: ②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③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有关,特别 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密切 的关系最密切。 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密切。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和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以 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 能力。
2 8 6
,
3、具有下列核电荷数的原子中,化学性质 、具有下列核电荷数的原子中, 最稳定的是( 最稳定的是( C ) A、11 B、7 C、18 D、14 、 、 、 、
4、( )R元素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其原子的最 、(1) 元素原子有两个电子层 元素原子有两个电子层, 、( 得到2 个 得到 外层有6个电子 个电子。 外层有 个电子。则R在化学反应中易 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此时R的核电荷数为 电子,此时 的核电荷数为8 ,核外电子总数 为 10 。 四种元素中, 元素的 (2)已知 、B、C、D四种元素中,A元素的 )已知A、 、 、 四种元素中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的两倍; 元素和 元素和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的两倍;C元素和 元素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 元素; 和 能形成自然界中一种最常见的液体 能形成自然界中一种最常见的液体E, 元素;B和D能形成自然界中一种最常见的液体 , 则: 写出A~D的质子数及元素符 ①写出 的质子数及元素符 号 C 、 H 、 Al 、 O 。 写出E的化学符号 化学式)并写出E的一个 的化学符号( ②写出 的化学符号(化学式)并写出 的一个 维系生命活动 用途 H2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