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刑辩鸡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务探讨》

合集下载

附带民事诉讼问题研究报告

附带民事诉讼问题研究报告

附带民事诉讼问题研究【论文提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刑事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随着社会的开展,其地位和作用也日渐突出。

笔者在审判实践中觉察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和实体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完善和改良。

一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这一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导致两难境地的出现。

二是在附带民事诉讼进展的过程中程序规定不具体,在处理某些事项时无法操作。

三是刑事局部撤诉后的附带民事问题如何处理。

四是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当收取诉讼费的问题,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附带民事诉讼不收取诉讼费的规定是不符实际的、是不合理的,对审判工作产生了副作用。

五是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缺失的问题。

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间的私权纷争,不能因为刑事诉讼惩罚了犯罪就等同于对受害人的精神和物质补偿,应当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X围。

六是关于物质损失的含义的理解。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关键是必须是犯罪行为造成的,必然要导致的损失。

七是赔偿情况对量刑情节的影响。

但凡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均应纳入附带民事诉讼X围,被告人赔偿的好坏与否,可以作为对被告人量刑时是否从轻的一种情节来加以考虑。

所谓附带民事诉讼,准确的提法应当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因为在我国的三大诉讼中,其一是专门审理各类民事案件的民事诉讼,其二是专门审理各类行政案件的行政诉讼,其三是专门审理各类刑事案件的刑事诉讼,而在民事诉讼本身中自然不存在所谓附带民事问题。

而行政诉讼,因其解决的问题不同,也不附带民事问题;唯有在刑事诉讼中因为有的案件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既要承当刑事责任,又要承当民事赔偿责任,因而出现了民事诉讼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频繁,犯罪行为对公民经济利益的侵害也越来越加剧。

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重构论

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重构论



刑 事 附带 民事 诉 讼 及 其 本 质 属 性
依 照我 国《 事诉 讼法 》 7 条 规定 , 事 附带 民事 诉讼 是 指 司法 机 关在 刑 事 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讼活 动 过 程 中 , 解 决 刑 第 7 刑 在 被告 人刑 事责 任 的 同时 , 附带解 决 因被告 人 的犯罪 行 为给被 害人 所造 成损 失 的赔偿 而进 行 的诉讼 活 动 。1由 [ ]
收 稿 日期 : O 0 8 l 2 1 —0 一 2 作 者 简 介 : 天 锋 ( 9 5 ) 男 , 肃 宁 县 人 , 北 民族 大学 副 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民 事 诉 讼 法 学 。 郑 16一 , 甘 西 主 ① 诉讼 有 广 狭 两 意 : 义 的 始 于 起 诉 , 于审 理判 决 ; 义 的包 括 执 行 , 事 案 件 还 包 括 侦 查 。通 常 以 广 义 为 主 , 狭 终 广 刑 以起 诉 、 判 、 审
在 附 带 民 事 诉 讼 制 度 重 构 过 程 中 , 何 满 足 现 代 司法 制 度 基 本 要 求 和 实 现 公 正 与 效 率 的 协 调 与 平 衡 , 文 认 为 , 我 国 附 带 如 本 从
民事诉 讼 的 长 期 实 践 看 , 体 现 其 注 重 司 法 效 率 、 益 价 值 的 同 时 , 当 重 视 刑 事 诉 讼 与 民事 诉 讼 各 自公 正 、 义 价 值 的 实 在 效 应 正 现 。 基 于 刑 事 附 带 民 事 诉 讼 具 有 公 法 属 性 , 本 质 上 更 多 地 体 现 为私 法 属 性 的特 点 , 应 社 会 发 展 、 化 要 求 , 刑 事诉 讼 法 但 适 变 在 再 修 订 时 , 当在 立 法 上尽 量 缩 小 可 以适 用 刑 事 附 带 民事 诉 讼 的 范 围 。 同 时 , 予 诉 讼 当 事 人 以选 择 权 , 过 鼓 励 刑 事 被 害 应 赋 通

《刑事辩护实务》课件

《刑事辩护实务》课件
《刑事辩护实务》ppt课件
目 录
• 刑事辩护概述 • 刑事辩护实务流程 • 常见刑事辩护策略 • 刑事辩护技巧与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刑事辩护概述
刑事辩护的定义
总结词
刑事辩护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告方的指控,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反驳和辩 解,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活动。
准备辩护提纲,撰写辩护词。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
整理证据材料,准备质证意见。
出庭辩护
在庭前会议上与法官沟通辩护观 点。
在庭审过程中进行举证、质证和 辩论。
针对公诉方的指控提出反驳,维 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后续工作
庭审结束后,律师撰写辩护总 结。
根据判决结果,与当事人商讨 上诉或申诉事宜。
详细描述
刑事辩护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依法进行的反驳和辩解活动。辩护人代表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的利益,针对控告方的指控,提出证据和理由,进行反驳和辩解,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合法权益。
刑事辩护的重要性
要点一
总结词
刑事辩护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沟通
明确表达辩护观点,注意 倾听公诉人、法官的意见 ,寻找共同点,争取达成 共识。
灵活应变
根据公诉人、法官的反应 ,灵活调整辩护策略,提 高辩护效果。
防止辩护失误的注意事项
熟悉法律法规
确保熟悉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 ,避免因法律适用不当而导致辩
护失误。
全面了解案情
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 避免遗漏重要信息或误解案件事
01
02
03

诉讼入门书籍

诉讼入门书籍

诉讼入门书籍引言:诉讼是指当事人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行为。

诉讼程序繁琐复杂,对于许多人来说,了解和掌握诉讼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推荐几本适合入门的诉讼书籍,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诉讼程序和相关法律知识。

一、《民事诉讼法释义》该书由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编写,是一部经典的诉讼法释义工具书。

该书通过对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的解读,详细解析了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起诉、举证、调解、审判等内容。

同时,该书还对常见的民事案件类型进行了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知识。

二、《诉讼实务手册》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写,是一本实用的诉讼指南。

该书系统介绍了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诉讼权利的行使、诉讼文书的起草、法庭辩论技巧等内容。

同时,该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务经验,帮助读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应对各种诉讼情况。

三、《刑事诉讼法解释与适用指南》该书由最高人民法院编写,是一本权威的刑事诉讼法指南。

该书详细解析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侦查、起诉、审判、刑罚执行等内容。

同时,该书还对刑事案件中的关键问题和争议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刑事诉讼法。

四、《行政诉讼法释义》该书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编写,是一本权威的行政诉讼法释义工具书。

该书详细解读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起诉条件、裁判程序等内容。

同时,该书还对行政诉讼中的关键问题和争议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政诉讼法。

五、《仲裁法释义》该书由中国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编写,是一本权威的仲裁法释义工具书。

该书详细解析了仲裁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仲裁的效力、程序要求、仲裁裁决的执行等内容。

同时,该书还对仲裁中的常见问题和争议点进行了详细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仲裁法。

六、《知识产权诉讼实务》该书由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编写,是一本专门介绍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的书籍。

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事纠纷的频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正的实现,民事诉讼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民事诉讼法的原理出发,深入探讨其实务应用,以及如何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民事诉讼法的原理1.1 独立性原则民事诉讼法以其独立于行政、刑事诉讼,确保民事纠纷通过合法程序进行解决。

独立性原则体现了民事诉讼法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保护其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

1.2 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坚持平等各方主体地位的原则,确保诉讼双方在程序和结果上平等对待。

平等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石,维护公正和裁判公正的重要保障。

1.3 公开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案件审理程序应当公开进行,以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

公开原则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促使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1.4 即时性原则民事诉讼法追求即时、高效的诉讼程序,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即时性原则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也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好的讼述环境。

二、民事诉讼法的实务应用2.1 案件受理阶段在案件受理阶段,诉讼参与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诉讼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证据。

法院应当主动履行审查职责,确保案件受理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2 审理阶段在审理阶段,法院应当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允许当事人提出合法请求,并及时召开庭审,听取双方意见。

法庭上,当事人应当能够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辩护意见。

2.3 判决阶段在判决阶段,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公正、准确的判决。

判决结果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权益,确保诉讼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当事人有权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寻求更高程度的司法保护。

三、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措施3.1 法律援助制度为解决弱势当事人面临的经济、文化差异等问题,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律援助制度。

通过该制度,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以获得免费法律服务,确保诉讼的平等和公正。

3.2 公证制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为了证明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公证材料。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概要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概要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发布日期:2011-05-09 文章来源:互联网论文提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审判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确立是法治的进步,对及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又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节约诉讼资源,起了重大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立足司法实践,浅析刑事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对刑事责任主体与民事责任主体不一致时民事责任主体如何确定、被告人及其家属主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后刑事处罚能否获得减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正是本文研讨的主要目的。

(全文共6152字)以下正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确立是法治的进步,对及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又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节约诉讼资源,起了重大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有待进一步完善。

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提高立法水平,指导司法实践,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立足审判实践,对该制度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浅析,并尝试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承担赔偿责任的被告的范围、审理方式的规定不利于刑事案件及时审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试行)第87条列明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①。

本来,立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附带审理民事赔偿案件便于解决纠纷,实践中“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有时难以查找到,那么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没有将上述这些人列为被告承担赔偿责任是否属于漏列被告?如果都将他们列为被告,而这些人又下落不明等,法院又要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适用公告等送达方式送达,这样一来刑事案件就会严重超期,刑事被告人严重超期羁押。

刑事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事实认定差异的司法处断

刑事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事实认定差异的司法处断

THECH1\ESE l>R(M :rRATORS51公益案鉴 责任编辑姜昕中因左姦蒼刑事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事实认定差异的司法处断•周浩7文摘 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差异.面 对实务中的事实认定差异问题,要从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中获得解决方案。

第一步,在发现事实认定差异时, 应当坚持检察官客观义务和区别化的证明标准。

第二步,在起诉时,针对事实认定的差异情况,应当在司法技 术上进行考量和完善,从而实现良好的诉讼效果'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事实认定差异 客观义务证明标准 司法技术作为附带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模式借力 刑事侦查活动提升了事实认定的效率,虽然在实务层 面,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事实往往与刑事诉讼认定的 事实一致,但在特殊情况下,亦会产生刑事案件与民 事公益诉讼案件之间的差异°实践中.对此类案件应 作何种处理,需要从公益诉讼的制度价值出发,实现 差异认定的解决和技术完善。

一、案件事实及争议(-)刑事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认定的事实1.刑事案件认定的事实。

被告人蔡某某通过其所经 营的淘宝店铺以及微信等方式发布鹦鹉交易信息,在明 知其所售的鹦鹉系国家保护动物的情况下,通过线上交 易、线下托运向被告人沈某某等多人非法运输、出售鹦 鹉「同时,被告人沈某某亦通过微信方式向他人运输、 出售鹦鹉 经统计,蔡某某向他人出售灰鹦鹉2只、太 阳锥尾鹦鹉3只,绿颊锥尾鹦鹉1只.其中含向被告人 沈某某出售的绿颊锥尾鹦鹉1只。

后.沈某某将该鹦鹉 出售给巫某某 上述鹦鹉除2只太阳锥尾鹦鹉外,均 已扣押在案并送相关部门救护。

公安机关抓获沈某某 后,还在沈某某住处扣押到2只灰鹦鹉、6只绿颊锥尾 鹦鹉及2只太阳锥尾鹦鹉,均已送动物园救护。

经鉴 定,上述鹦鹉均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公约)附录I 、11中的濒危野生动物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蔡某某和沈某某明知涉案 鹦鹉系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仍予以收购和出售,构成 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第19卷(2020年1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第19卷(2020年1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第19卷(2020年1〜6期)总目次司法论坛试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制度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适用困难的法律原因及对策独任检察官制度与上海检察机关新型办案组织发展改造规律研究六十年冲突与协调-----特定罪犯改造中的基本矛盾及其矫正路径法治视野下对暴力伤医行为的研究后疫情时代犯罪态势分析与诊断式防治对策探析基因编辑问题引发的法律思考我国采用“毒树之果”理论的路径探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司法介入经济治理的研究郑海,陈嘉鑫1.1范思力2.1杨帅卫2.5王雪峰3.1连春亮3.9应文舒,杨阳4.1程昭凯5.1吴攀艺5.8李丹屏6.1刘辉6.8案例研究“担保贷款两头骗”司法争议问题研究----以2014-2018年的裁判案例为研究样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和勤勉义务的司法适用现状-----基于41份判决书为例的实证研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适用现状实证研究-----以374例一审判决为样本从裁判立场谈贞操利益的民法保护朱纪玲1.9赵春玲2.13丁培3.17汪义双5.12宪法与行政法学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的实践困境及对策论我国司法解释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刷脸”技术的立法规制-----兼议个人信息权保护农村征地拆迁冲突的生成与化解研究论“灰色地带”的“罚款”的法律性质-----以《水法》第70条为例社会治理共同体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问题研究石东洋,李龙军1.14唐旭1.19乔淑贞2.10王悦3.23何紫瑶4.6徐鑫森,李化5.17法理学从形式与内容看黔东南侗族习惯法的变迁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论建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规范化路径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对现代刑事诉讼法观的启示杨鸿雁3.27王远钊6.15张晓慧6.20朱巧红6.24民商法学合同法减价制度再建构论对知识产权的有限扩展保护强制缔约的请求权基础分析比较法视域下的商事登记制度论破产财产网络拍卖规则的构建论破产程序中税收优先权不及于滞纳金消费者滥用撤回权的完善进路研究-----以“职业退货人”为切入点强制地役权的内涵及功能价值研究金融借款中的保证保险探究个别清偿撤销例外制度中“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司法认定及法律完善范有为1.23周若玮1.30童扬虹,周旳1.36黄新宇,邓中孟1.42薛恒2.17杨方2.23林璐2.28刘尉,黄新宇2.32李媛媛2.37裴度3.3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6129经济法学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之规范路径研究甘文强3.37CISG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律适用王景玉3.44论越权担保行为的法律效力王越4.11医疗责任商业保险制度构建路径探究范辉4.16试论财富传承的公证法律服务曾育生4.21关于适用《民法典》居住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陈斌5.21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之厘定王为林6.27“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张亚男6.32德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新近改革介评价格算法合谋的反垄断规制——事前管控与事后追责定价算法共谋的反垄断法规制周美华1.46周羽中5.26张义成5.34刑法学扫黑除恶进程中的刑法介入限度研究高利贷以非法经营罪论处之适当性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著作权刑法保护研究刑法视角下的新《药品管理法》网络背景下侮辱罪的流变及刑法应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非法集资犯罪防控对策研究-----以某理财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为例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生成路径研究 类比推理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 浅析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被害人谅解影响死刑适用的正当性根据再论证浅析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之降低-----对“大连女孩被害案”的刑法思考刑法文本中的“公共财产”与“公共财物”研究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争议问题遵循传统理论:盗窃行为“公开性”之辩驳涉二维码犯罪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张帆1.51陈祖瀚1.58彭卓宇1.64魏健酌2.41李韬2.45徐猛,叶子禾2.51刘 彬3.48班 飞4.25孙海珠4.31杨亚茹4.35曾妮4.39王琦4.43李国歆,郭珊珊5.39谭健强,梅责友6.36郭 真 6.42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案件刑事附带民事程序研究证据法视域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探究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关系研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监检衔接研究-----以补充侦查(调查)为切入点全面普及无纸化送达的实践困境与改革进路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权源研究新时代刑罚执行变更检察监督的优化与创新论口供的审查与规制-----以错案预防为视角引诱、欺骗方法所获供述排除标准研究公诉环节退回补充侦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刑事言词证据危险性的社会学解读-----场域理论的视角律师调解现状与完善关于命案现场刑事证据链形成的研究检察民事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实务研究-----以办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为视角刑事被告人答辩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研究 律师法律援助责任辨析监察案件中法院对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 程序正义视域下留置规则优化路径刑事缺席审判的法理反思与制度优化 精准化量刑建议下控审关系的规范与优化鲍伊帆1.69祝佳瑶1.75刘超1.79王昱蕴2.57徐丹阳2.62 魏永省68左媛媛,黄俊阳,韩健,黄伟2.73张璐3.53卢 炜3.58翟星晨4.50 张恭样4.54夏天宝4.60 韩易浦5.45合肥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5.49向昱洁5.54王义淑5.58杨自立6.46 吴楷文6.50伍素贞6.54 吴金波6.58130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6我国减刑程序的缺陷及其完善-----以听证制度的构建为切入点司法责任制背景下案件质量评查“案件化”办理制度设计问题研究国际法学外层空间反卫星武器法律规制研究李征6.64钱小帅6.68赵耀东5.61警察学论公安行政处罚适用新规则的理解与适用-----基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修改内容的分析合同制民警研究新形势下爆炸犯罪的预防及处置对策研究公安机关有效疏导消极社会情绪问题及方法探讨警察最小作战单元警情处置战法运用研究移动支付视域下非法转移信用卡内资金的法律思考治安管理处罚中被处罚人主观方面研究非警务警情分流对策分析“智慧警务”视野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升级探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工作的思考现场处置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的战法探析-----以持刀斧砍杀为例由一起杀人案件谈侦查讯问方法的运用警务督察新视野:警务督察结果对公安改革的优化研究由美国警察跪压黑人致死事件说开去-----以警察跪压控制为视角对警哨的若干思考优化警民关系视角:提升社区民警沟通能力研究曾文远1.85李铭1.91缪笑寒1.96葛致锋2.77姚本佐2.81庄嘉3.64陈亮,王栋3.70张志辉,张永锋4.65吴依,郭光芝4.71陈伟4.75赵锋4.78曹小丽5.67于龙,张金锋,赵晓辉5.72李铭5.78李铭6.72张续明,于龙6.76侦查专论犯罪心理画像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研究笔迹鉴定的科学性探析魏陈陈2.85胡家栋2.91监狱学苑代际差异理论:监狱学研究的新视角-----评连春亮教授新作《第三代囚犯研究》监狱“讲师团”政治改造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理性解读服刑人员自杀防控问题监狱罪犯离监探亲问题探析监狱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罪犯有限自治模式的思考新媒体视野下监狱刑罚执行三大改进研究“枫桥经验”的行为构成要件解读接纳与回归: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新形势下创新罪犯管理手段的几点思考监狱服刑人员交代余罪问题刍议-----处置四个真实案例的启示论狱徽的功能我国监狱政治工作沿革及当代思考治本安全观视阈下监狱教育改造问题研究监狱毗邻空间安全问题初探论监狱企业立法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乔成杰1.100李成1.103徐为霞2.94陈世定3.75高倩3.79姚学强4.81张国敏4.87孙博葳4.93班智慧,付文波4.100赵祝源5.83郝艳杰,彭春芳5.88孙双华5.93陈嘉鑫6.80蔡小松6.89陈世定6.93汪前臣6.97警官教育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公安院校网络环境下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探究-----以《公安应用写作》课程为例陈孝钰1.106左馥4.103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613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复学后的警校日常教学应急处置方案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警务实战训练策略研究朱建波4.108张文泽5.98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政教育的路径浅析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孙昳暋,汤海5.101孙延庆,徐为霞6.101刘文境6.107教育新论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再认识微课开发困境和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微课发展状况和高职《刑事侦查学》微课为例招录便捷机制实施下的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法律事务专业教学体系的审视与重构论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学教育目标疫情期间公安院校线上教学的认识和思考-----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为例疫情背景下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的变革司法警官院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广西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刍议广西韩传信1.109殷艳梅1.112崔盼盼2.100张莉,陆岳松2.104成功2.108都军霞2.113刘文境,姚本佐3.84陈金峰3.87治区司法厅组织培训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课题组3.90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心理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的建设与思考-----以《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干预》课程为例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路径研究创建“6S”文明宿舍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研究我国职业教育的短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发挥高职院校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径创新强化高等政法院校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育人属性的思考基于PBL与急救护理情景模拟综合课程的探讨校企合作视阈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为例抗疫背景下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思政聚焦度及有效性提升研究构建科研创新团队,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基于云端开放式课程教育平台的线上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在探索实践中提高网课教学质量-----以(JavaScript高级编程》课程线上教学为例叶巧雅3.99姚峰3.103努尔曼古丽•阿卜力米提,全佳松4.111刘晓璐4.115杨杰4.118马燕霞,王明霞4.122陶宏光,仲龙5.105陈永侠,李秀川,杨秀木5.109蒋玲玲5.112孙洁5.117荣艳冬5.121尹向兵,王琦6.110朱敏6.115文化纵横论法治类图书对法治文化传承的作用新时期以来安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成就与经验阚明旗3.105薛磊3.108综论平台论性骚扰的成因与扩张加强“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埃及知识分子的绝唱-----以《日落绿洲》为例摘要社会生态系统视域下城市垃圾分类研究-----以合肥市F社区为例信息时代的“瘾”与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回族流动人口管理研究论“饭圈”文化中的网络暴力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分析-----以众安保险为例《启东日报》副刊的文化考察突发公共事件下网络舆情困境与解困之路试论“一云多屏”视域下我国教育类报刊的转型策略多源流理论视角下合肥市改厕政策推进分析张小余1.116伍芳1.122赵婷婷1.125丁京2.117方达夫2.124殷艳梅3.112范雁南,王清平3.116董敏,张永军3.121张澳香,耿西亚3.125陈进4.126魏丹丹5.124杨陌冉,何静6.119李郡茹6.123132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作者:马春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8期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使它既不同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又有差别。

在共同犯罪案件附带民事诉讼中,对于各共犯对赔偿数额承担何种责任,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案件在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书中如何确定被告人,对赔偿数额是否可以要求另案共犯一同承担等问题,由于立法的缺失在司法实务中经常产生争议。

关键词附带民事诉讼共同犯罪民事赔偿承担作者简介:马春蓉,华东政法大学2009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132-02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目的是追究被告人因为犯罪行为而引起的民事责任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要解决的是由于被告人的行为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赔偿责任。

在共同犯罪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中,各共犯对赔偿数额承担的是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案件在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书中如何确定被告人,对赔偿数额是否可以要求另案共犯一同承担等问题将在本文中一一进行探讨。

一、共犯对赔偿数额的责任承担问题共同犯罪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按照各共犯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刑法上把共犯划分为主犯、从犯、帮助犯和教唆犯,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在量刑时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那么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中,各共犯对赔偿数额是一律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按照他们刑事责任的大小承担按份责任,理论和实务界均存在争议。

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附带民事诉讼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附带性,和普通民事诉讼不同,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予以解决的,这一特性使它既区别于刑事诉讼又区别于普通的民事诉讼。

与普通民事诉讼相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它的特殊性,区别之一就是损害产生的前提不同,普通民事诉讼的损害是由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引起的,而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害是由犯罪行为引起的。

对于这一程序性质的争议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刑事说,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既然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本质上是刑事诉讼。

最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评析 精品

最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评析 精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评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评析某些犯罪行为在触犯刑事法律的同时又具有民事侵权的性质,从而产生刑事和民事两种法律责任。

用不同的法律规范调整行为人与国家、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其对同一行为分别承担不同性质的责任,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承认。

但在以公诉救济为主的刑事诉讼与以私诉救济为主的民事诉讼的协调上,各国处理并不一致。

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平行式,这种模式特别强调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将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民事赔偿问题原则上由民事诉讼程序予以解决,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不存在任何依附关系,而是一种纯平行关系。

英美法系、日本采用此种模式;二是附带式,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是将基于同一犯罪行为而发生的刑事、民事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案件纳入同一诉讼轨道。

我国在解决刑事赔偿问题上,采用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

由于各诉讼案件本身所依据的实体法、程序法的有关规定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学者之间关于刑民是否要分离存在着争议,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和意义,通说认为有下列各项:1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因为及时、有力的打击刑事犯罪只有与有效的民事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使犯罪分子得到最彻底的制裁,也才能够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切实的保护;2通过民事程序中的物质损害的查明来正确处理刑事案件;3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提高诉讼的效率和效益。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优势的最具说服力的观点是诉讼经济。

同一事件的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分开进行,是对同一行为进行两次审判。

尽管两次认定的依据及适用的法律相异,但起码有相当一部分查明的事实会是相同的。

就该相同部分的诉讼支出便是重复,这对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以及法院均是如此。

特别是在基层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被害人的诉讼请求总是比较简单清楚,而且主要事实方面的举证责任几乎都由检察机关承担,当事人在庭上不须承担太多举证风险,需要证明的只有相关的财产损失。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反思与完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反思与完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反思与完善作者:马颖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8期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实践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很多争议,本文从司法实践出发,反思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探讨该制度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实践调解作者简介:马颖文,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117-02每个地区刑事案件的类型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受该地区的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所决定。

X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外来人口相对同地区其他县区较少,许多年轻劳动力外出,每年由民间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和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等案件均可占该县刑事案件的20%左右,有几年甚至达到四分之一。

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在该县刑事审判中占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价值追求(一)调解促进案结事了,符合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追求相较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更符合现阶段新形势下的恢复性司法刑事价值。

刑事犯罪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案结事了之后就在三者之间重新建立了平衡。

对被害人而言,加害人受刑事处罚,其物质损失得到赔偿、心态得到平衡;对加害人而言,收到刑事处罚,向被害人承认过错并承担责任;对社会而言,受到破坏的社会关系得到了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共同修复,从而恢复了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平衡。

调解给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提供了相互协商对话的平台,也体现了被害人对司法权的参与。

(二)民事赔偿符合社会的秩序追求法律本就是实现社会秩序的工具。

刑事诉讼的功能是惩治犯罪,那么民事诉讼的功能便是维护权利,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则是在惩治犯罪的同时维护被害人的民事利益。

许多被告人在调解过程中明白犯罪不仅人身受到约束,还要付出巨大的金钱代价。

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被告人通过真诚悔罪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取得最佳的社会防卫效果。

责任主义视角下确定刑量刑建议的困境与突围

责任主义视角下确定刑量刑建议的困境与突围

责任主义视角下确定刑量刑建议的困境与突围作者:沙锦瑞钟帅郑小佩来源:《中国检察官·司法实务》2021年第07期摘要: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全面推开,确定刑量刑建议成为决定认罪认罚案件办理成功与否的“最后一公里”。

但在司法实务中,确定刑量刑建议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量刑基础理论应用不足妨害刑罚公正性、确定刑量刑建议内容失衡妨害刑罚统一性、适用形式化现象严重等。

为此,建议从责任主义出发重构量刑建议基础理论应用规则、加强量刑规范化依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行更具合理性的量刑步骤、保障量刑建议实质化、提升检察官量刑能力、转变控诉权力越界理念、实现量刑合力协作等,进一步提升确定刑量刑建议的适用成效。

关键词:确定刑量刑建议认罪认罚从宽责任主义量刑指引一、问题的提出量刑建议是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就被告人应被判处的刑罚、执行方式等提出有关量刑的具体建议的一种诉讼活动。

根据建议判处刑罚的明确程度,一般将量刑建议区分为概括的量刑建议、相对确定的量刑建议和绝对确定的量刑建议,也可以分为确定刑量刑建议和幅度刑量刑建议。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是最主要的量刑规范化依据。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之前,检察机关以提出幅度刑量刑建议为主,较少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

2018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年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发布《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检察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一般应当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

目前,确定刑量刑建议成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决定认罪认罚案件办理成功与否的“最后一公里”。

确定刑量刑建议一经推开,即在司法实务中引起巨大争议,加之《意见》存在内容粗疏、规则不明确、不合理等问题,确定刑量刑建议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者:周兴永来源:《科学与财富》2021年第01期摘要:由于我国实际国情的影响,诉讼制度等方面长期存在着诸多争议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问题。

本文首先简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内容与特点,紧接着结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框架结构研究,探索了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之下,应当如何协调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适用;先刑后民;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适用制度,在其进行法律适用的时间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许多争议和讨论。

立足于我国的法制发展道路,对于我国现行立法体系及司法体系必须进行多个角度的审查,先刑后民的制度模式是现行当前司法实践中采取的法律适用方式,但是由于在立法的层面,刑法和民法本身存在的规范上的差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正因为如此,当前司法实践中的理论和制度间的冲突愈发明显。

[1]为了进一步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必须立足于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二者本身的理论体系和适用体系,推动法律适用的效果提升,努力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实现程序正义。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述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内容与特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体系建立之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被明确,在这一整套程序之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一直是司法实践的重中之重。

刑事诉讼体制在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基础上,拓宽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范围,使其能在寻求刑事法律保护的同时维护自身被侵犯的民事权利。

现阶段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制度设置和法律适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被害人寻求权利保护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立法上的冲突也使得司法正义陷入困境,法律的公正性被破坏。

中国的司法建设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特殊阶段,一方面正处于司法体制现代化转轨的关键发展期,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使中国市场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这个关键性的发展阶段,必须应建设一套健全有效的刑事附带民事的法律适用制度,通过协调司法实践中的冲突来推进程序正义。

我国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
刘忠勋;张丽
【期刊名称】《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刑事部分判决裁定上诉、抗诉,附带民事部分没有上诉、抗诉的,该部
分判决不能生效。

二审法院可以增加上诉被告的赔偿数额。

不论公诉案件自诉案件,只要有反诉条件,就有反诉的可能。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刘忠勋;张丽
【作者单位】本溪师专,辽宁本溪117022;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辽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5.2
【相关文献】
1.我国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分离的原因分析 [J], 韩红;杨春雷
2.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三论 [J],
柯葛壮
3.论“先民后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兼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J], 刘少军
4.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析——以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为中心 [J], 陈历幸
5.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 [J], 肖衡;张高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题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实务问.

题浅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实务问.
《民法通则》第117条、120条的规定来看,第109条的赔偿责任应当包括精神 损害的赔偿责任,否则,将存在逻辑矛盾。据此,笔者认为,《民法通则》对精 神性人格权与物质性人格权,以及身份权的精神赔偿,都已作了肯定规定。附带 民事诉讼实质上是民事诉讼,以民事实体法为内容,受民事实体法制约。民法及 民事诉讼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若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将造成法律不一致的矛 盾。此外,法律既然规定了侵犯名誉、荣誉等精神性人格权的一般民事侵权行为 可获得精神赔偿,那么较之更为严重的侵犯名誉、荣誉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精 神损失更应得到赔偿。据此,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强奸罪、奸淫 幼女罪、传播性病罪等,由于给被害人在名誉、荣誉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法院 应根据情况对被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的精神损失赔偿请求予以支持。故意 杀人、抢劫、重伤、绑架等暴力性犯罪也往往给被害人造成身体及精神上的伤 害,故对此类严重侵犯公民生命权、健康权所导致的被害人精神损害也应予以赔 偿。
人死亡,刑事诉讼应当终止。既然刑事诉讼终止,附带民事诉讼也将无法进行。 如果被害人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提起附
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 的,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这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赔偿 只适用于物质损失,精神损害则被排除在外。确立精神赔偿制度是人类文明、社
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近代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是沿着两条并行的路线发展 的,一条是对精神性人格权的民法保护,另一条是对物质性人格权的民法保护。 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 到侵害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该条实际上确立了侵犯精神性人格权应当赔偿的原则,这一观念在理论界及实践 部门也已形成共识。 但是,物质性人格权损害是否可以获得精神赔偿,颇多争 议。依司法解释及审判实践部门的做法,民法通则第120条中的 赔偿损失”应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践困惑与制度完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践困惑与制度完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践困惑与制度完善
景立忠;王序艳
【期刊名称】《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5
【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制度价值上值得推崇,诉讼经济、程序便捷、审判集中的优越性是独立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所难以比拟的,但现行立法规定过于简单笼统,造成司法实践中遭遇困惑,形成立法理念与执法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对于该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改进与完善途径加以解决.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景立忠;王序艳
【作者单位】章丘市人民检察院,山东,济南,250200;章丘市人民检察院,山东,济南,25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5.3
【相关文献】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审判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J], 杨飞雪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及完善路径 [J], 刘庆伟
3.保险利益原则的实践困惑与制度完善——以财产保险为对象 [J], 高沛沛
4.社区矫正社会调查的实践困惑与制度完善 [J], 范少恒
5.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 [J], 肖衡;张高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
奚玮;叶良芳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31)001
【摘要】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仅在程序运作上具有"有限"的从属性,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在以下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
【总页数】5页(P112-116)
【作者】奚玮;叶良芳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法院,浙江,宁波,315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5.1
【相关文献】
1.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重构论 [J], 郑天锋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重构 [J], 奚玮;叶良芳
3.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J], 彭波;李丽娜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法理反思 [J], 无
5.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法理回归 [J], 胡凌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刑事法实务的著名书籍

关于刑事法实务的著名书籍

关于刑事法实务的著名书籍
关于刑事法实务的著名书籍包括:《精细化辩护:标准流程与文书写作》和《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精细化辩护:标准流程与文书写作》作为刑辩律师的入门级教科书,适合初入刑辩领域或对刑辩有兴趣的年轻律师。

该书的特点是按照刑事案件的流程与进度,充分而详细地阐述了每一个阶段(从接待当事人开始一直到案件办结)律师的工作,包括部分文书模板,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则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意味着“以证据为核心”,无论是侦查、审查起诉还是审判阶段,均应按照刑事裁判的标准认定案件事实。

它既要对个体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进行必要分析,说明采信和不采信的理由,又要说明所认定的案件事实及其根据和理由,展示案件事实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品味“刑辩鸡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务探讨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业务价值
1. 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业务的外延界定:
《刑事诉讼法》40条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公诉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刑事诉讼法第82条的规定,公诉被害人也是当事人,享有法律赋予当事人的绝大部分权利,承担当事人义务。

血族复仇——血亲复仇——同态复仇——刑罚、赔偿。

(刘金友)
3. 民事诉讼:非刑事非辩护,算小帐(烦)、多学科(累)、执行(难)
4. 刑事诉讼:民事赔偿的实现砝码;提供参与重大社会事件、案件的机会;超越刑事
二、民事诉讼部分的业务技能
六句话:
(1)谁告?
(2)告谁?
(3)向谁告?
(4)告啥?
(5)凭啥告?
(6)咋告?
刑诉法77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84条
(一)谁告
1. 被害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问题)
2. 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继承人问题)
3. 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名义问题)
4. 人民检察院
77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
《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这里不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

注意:
(1)保险人问题
(2)夫妻之间问题
(3)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的受害人问题
(二)告谁
1. 刑事被告人及未被追究刑责的共同侵权人(罪责自负及连带责任、在逃的问题)
2. 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通则133无、限,监护人承担)
3. 刑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后继承人
4. 单位
5. 成年家属主动代赔
6. 交通肇事
7. 职务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