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乡土资源的运用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理解。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乡土资源是指身边的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乡土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
乡土资源的运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地方观念,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乡土资源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编写不够贴近实际、教师资源不足、学生认识局限等。
有必要对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展望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为教师们提供启迪和指导,促进乡土资源与语文教学更好地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乡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引领本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为后续内容的探讨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1.3 研究意义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地方特色认同,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感投入和实践运用能力。
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深入挖掘和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学校与社区、家庭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前言语文是中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语文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技能性,更具有体验性和实践性。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实践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丰富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二、乡土资源的概念及特点所谓乡土资源,是指各种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在地方上的现有实际产出、任务、需求和可再生部分。
其特点如下:1.资源深厚。
乡村是自然资源在地域中的明显体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2.资源多元。
乡土资源丰富多彩,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其中许多资源有着独特和独具特色,是很好的利用对象。
3.资源可替代性弱。
乡村资源依赖于地域环境,资源难以被替代。
如果不加利用,资源将可能被荒废或浪费。
4.资源重要性极大。
乡村资源是很多地方区域性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乡村资源的利用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及特点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运用技能,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其特点如下:1.多样性。
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写作、阅读、口语、听力、朗诵、表演等多种手段。
2.针对性。
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语文能力的不同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
3.实践性。
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实践训练。
4.多样性。
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多种场景下进行,灵活多变。
四、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1.乡村桥牌游戏。
将当地的乡村风情、特色建筑等元素融入桥牌游戏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2.乡村微电影创作。
以乡村为背景,制作创意性、风格各异的微电影,挖掘乡村文化精髓,培养学生剧本写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农村小店铺开发。
将地方食品、手工艺品等产品融入到小店铺经营中,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宣传推广、店铺管理等实践运用能力。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
它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它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我立足课题研究《利用乡土资源,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型课题的研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对综合实践校本乡土资源的开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积极挖掘乡土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沃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我校所在的镇地方资源丰富多样。
因为该镇地处丘陵地带,地域面积较广,占地八十多平方公里,有多样化的绿色植物,千亩竹海,满山遍野的马尾松、杉木林;丰富的矿产资源,适用于生产水泥的硅胶岩,用于建筑的花岗岩;还有能供不同农作物、药材等生长的多种土壤。
另外,它还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古镇。
与其他地方有明显的差别,极具有乡土特色,能够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独具乡土特色的资源支撑。
我根据考察研究,觉得我镇的乡土资源可以从这几个主题入手,进行开发。
一是秀丽的自然风光:巍巍括苍山,绵绵好溪水,养育着美丽富饶的江南小镇。
这里的自然景观,千奇百态,绚丽多姿,山山水水都是景,处处宕宕皆风光。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风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秀丽山水。
二是多姿的人文景观:我镇是革命老区,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斗故事,有动人的民间传说……这里的每一座桥,每一座老房子,每一条街巷,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它历经千年沧桑的荣耀和文明。
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三是丰富独特的物产:我镇不光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有鲜美的砂锅鱼头,可口的白芹,鲜嫩的竹笋,酸甜的蓝梅,香喷喷的板栗……了解家乡的物产,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本文将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乡土文化资源的特点乡土文化是指乡村地区固有的文化遗产,包括乡村传统民俗、风土人情、艺术文化等。
乡土文化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承性强: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自古以来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 地域性强:乡土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地方特性,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 多样性:乡土文化资源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传统乡村节庆、民间舞蹈、民俗民间艺术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4. 教育性强:乡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 丰富课程内容: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2.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巧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巧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作者:华盛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6期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乡土文化资源就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最有利的课程资源之一。
河池市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的一块传奇的土地,面积33508平方公里,辖九县九市一区,常居少数民族有七个,分别是壮、瑶、仫佬、毛南、侗、水、苗等民族,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河池民间文化搜集活动1.搜集民间故事。
在河池,流传得最广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刘三姐的故事、莫一大王的故事和布罗陀的故事。
可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整理这些故事,并把故事编印成册。
2.谚语及民歌搜集活动。
河池的谚语很具有地方特色,在生活中多加留意便可搜集到一些。
广西是歌的海洋,而河池又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壮族山歌和河池彩调,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歌资源。
刘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河池人民开口便是歌:“唱起山歌几热闹,你吹笛子我吹箫;唱歌不怕别人骂,好鼓不怕重锤敲。
”这正是:“歌圩好比民族魂,千年万代不断根;文化遗产保护好,子子孙孙来传承。
”3.民族风情搜集活动。
居住在河池的各个少数民族均有着各自独特的民风民俗。
广西河池地区的壮族及其他民族将铜鼓奉为“神器”。
人们笃信铜鼓是神赐之物,具有神奇的本领,是酬神驱鬼、祛灾纳吉的神圣之器,因而总是在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中使用,将它视为镇寨之重器、传家之至宝而代代珍藏。
这几年来,河池每年都举行铜鼓山歌艺术节,更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独特的民族节日。
另外,壮族的三月三歌节、毛南族的蚂拐节等,也具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熏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乡土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所具有的本土特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
乡土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乡土资源的融入,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结合乡土资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进行探讨。
一、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乡土资源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处的家乡环境,进行主题教学。
以家乡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等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进行乡土资源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乡土资源的无限想象和创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作文创作。
可以让学生以家乡的风景、自然景观或乡土事物为素材,进行作文创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口语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家乡方言的收集、整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并运用家乡方言,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还可以结合家乡的民间风俗习惯、俚语谚语等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阅读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家乡相关的文章、诗词、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和民风民俗。
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以上四种应用方式,只是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方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丰富的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2. 多姿的戏曲艺术 安溪的戏曲艺术种类较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表 演风格独具魅力,在戏曲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如高甲戏 《凤冠梦》《玉珠串》等剧目曾多次晋京演出并捧回戏剧 文华奖,南音唱腔艺术素有上古音的美誉,木偶戏、布袋 戏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这些古老的艺术在民间有广泛
������������������������������������������������������������������������������������������������������������������������������������������������������������������������������������������������������������������������������������������������������������������
安溪是个千年古邑,素有“龙凤名区”的美誉。家乡 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也是著名的铁观音茶的故 乡,有着古老而独特的茶文化,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 点,有着神奇而美丽的丝绸文化。这些都是开展语文综 合性学习的活生生的教材。
一、围绕主题实践,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在挖掘整理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时,我发现这些经 过民众口授心传、积累传承,历经年代洗礼的乡土文化 有一条条清晰的脉络,可整合成一个个主题鲜明的专题 活动。 1. 儒雅的涉茶文化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自古就有 “闽南茶都”的美誉,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区农村社会的传统文化,包括乡村民俗、乡村建筑、乡土音乐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乡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遗忘。
然而,乡土文化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民间智慧,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社会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乡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推动乡村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研究乡土文化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1.3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乡土文化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浅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
浅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作者:任善精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8期《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走进自然,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
哪些乡土资源值得我们去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去实践探究。
一、充分利用瑶乡的乡土的自然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校位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纯瑶族居住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农田水库,各种大小桥梁、河流小溪。
如长塘水库、矮石村旁的石拱断桥、各村的河流。
田野里的花草树木、各种农作物和特产,如玉米、水稻、烟草、柑橘等。
每逢春暖花开时节,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踏青,而到秋季,草枯叶黄,秋高气爽时,又可以让学生到郊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受四季的变化、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农村学生就有着参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家里观察燕子的活动、花的开放、草的萌发,也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春,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认识、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欢的语文形式表述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
再者,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村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
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逛超市、旅游、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
另外,新华乡地处湘、桂交界处。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有榜下村摩崖石刻、井头湾石栎坳的朱盛浓“知米”摩崖石刻、东湾村东面400米大山腰上的大口岩摩崖石刻、东观寺碑墙、湖广边界线上的礼义亭碑刻、新华瑶族村规碑、历史遗址:有位于新华旱塘村南面约500米的狗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新华板下村长塘水库尾与湖南岭背塘隔界的湘桂古道上的礼义亭遗址,有创建于清道光十二年位于新华黄土坝村后山左侧田中的“五源书院”遗址,位于新华盘坝村,建于民国8年的炮楼建筑群,还有唐富八古墓。
语文实践要依托乡土资源
学生到塘 口品尝“ 螯 封嫩 玉双双满 , 壳 凸红脂 块块 香 ” 味道之美 ; 冬 天组 织学 生到湖 边领 略 “ 惊涛 拍岸 , 卷起 千堆雪 ” 雄壮之美 。学生在与 自然界 一草一木 , 一鸟一 虫亲密接触 中, 体会 四季轮 回变化 , 感 受 自然 的美丽 与 神奇 , 培养 了学生审美 情趣 , 储备 了读写 素材 。学生 在 读写时轻松提取 , 加深了读的理解 , 更容易 感受课文 中
天莲叶无穷碧 , 映 日荷 花 别 样 红 ” 艳丽 之美 ; 秋 天 领 着
饲养 , 观察研究 , 记 观察 日记 , 写研 究 报告 。丰富有 趣
的生 活 , 开 放 了 学 习 的时 间和 空 间 , 丰 富了学生情 感体
验 。厚积方能 薄发 , 学生 作文 时信 手拈 来 , 点石 成金 , 情真意切 。那一篇篇 富有水 乡特 色 而不 失真实 的《 我
合应用能力 。 三、 感受生活 。 丰 富 情 感 体 验 生活是语文 的外延 , 哪里 有生 活 , 哪里 就有 语文 。
同时强调 “ 语 文教 学应 高度 重视课 程资 源 的开发 与利 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 增 强学生在各 种场合 学语 文、 用语 文的意识 、 多方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能力 。 ” 这 为 语文实践指 明了方 向。如何 开发 利用 乡土 资源 , 服 务
备 课 参 考
语文 实践 要依 托 乡土 资 源
李 付 成
《 语文课程标 准》 指出: “ 语文课 程是 实践性 课程 ,
应着重培养学生 语文实 践能 力 , 而培养 这种 能 力 的主
要途径也 应是 语 文实 践 ” 。可见 语 文 实践 的重要 性 。
生活的美 好。同时 , 拓宽 了学生的学 习领域 , 增加学生 语 文实践的机会 , 积淀 了文 化底蕴 , 提高 了学 生语文综
活用农村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
活用农村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农村,由于受师资以及环境(没有少年宫、图书馆等设施)的制约,在很多时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本未开设。
其实农村有很好的语文学习资源,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要活用这些语文资源。
一、走进自然,开展调查研究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潺潺流水的小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以及猪场、羊圈、鱼塘、虾塘(沿海渔村)等等均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多方位的活动场所,作为语文教师应就地取材,用好这些身边素材。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指导学生写活动报告、小论文、倡议书、方案设计等,这样既提高学生能力,又陶冶学生情操,其作用不一定低于城市的少年宫、图书馆等活动场所。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在我们农村就十分切实可行。
针对本次实践活动,我组织学生走进自然以及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途径写成调查报告,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对本地的野生动物认识进一步加深,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加强。
农村学生虽然长在农村,由于长期生活、学习在校园内,许多孩子并不知晓农事,更别提新型现代农业项目了。
为了增进学生对农业生产情况的了解,可以在精心策划下组织学生参观身边的蔬菜大棚(柘汪镇下驾沟)、珍奇果园(邻镇石桥白石头村)、内海鱼排网箱(柘汪镇沿海渔村)等,以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培植扎根农村的萌芽。
例如,我带学生去参观校园附近的下驾沟村蔬菜大棚,专门安排农民介绍蔬菜大棚的优点、相比于普通种植蔬菜的经济效益,以及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让学生在欣赏到各种果蔬的同时,体会到新技术在农业上的价值,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利用农忙,引导动手劳作农村学生比较畏惧作文,作文课上不少学生不是闭门造车,就是仿照优秀作文选照本宣科,完全丧失了作文自主性。
其实,学生畏惧作文,一方面因为他们未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实践,缺少积累。
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作者:文喜平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年第11期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将乡土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文就乡土资源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在单元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注重丰富学习形式,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将乡土资源充分地融合进来。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新版第三单元的写作练习中,其主题为“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师在作文课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到农村地区去进行生活体验,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情况,从而总结出农民群体的特点,并将其描写在自己的作文中。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特点,使学生既能够对特定的人物进行描写,又能够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描写,并且都能把握住其特点。
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最新版第三单元“关注我们的社区”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对附近的一个社区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对社区的人口进行调查、对社区的环保状况进行,并通过制订文明公约、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对社区进行绿化等,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切身感受乡土资源,真正将乡土资源融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在专题训练中利用乡土资源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通过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并在专题训练中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让学生在专题讲解中充分感受乡土资源。
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最新版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几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教师可将“自然感悟”作为专题训练的主题,让学生到附近的农村看看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在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厚的知识,从而为学生运用语文,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盛锋金(江西省乐平市洪岩中心小学㊀江西㊀乐平㊀333300)ʌ中图分类号ɔG525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19)12-0228-01一㊁尝试的缘由«课标»中 课程目标 部分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㊁社会㊁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㊁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㊁团结合作㊁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㊁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㊁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二㊁具体的尝试1㊁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㊁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㊁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2㊁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㊁发芽㊁开花㊁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㊁蜕皮㊁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3㊁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振奋之情.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 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㊁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 家乡的变化 :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 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 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4㊁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 对门老死不相往来 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 邻里好,赛金宝 这句话 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㊁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㊁一家团圆的中秋节㊁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 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5㊁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 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 班级责任田 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 干瘪 ,而变得很 饱满 !如,有一位同学在«喂猪»的一片习作中写道: 我那猪儿吃食时总是渐渐有味,就像我糖那样 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夜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猪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看!自己养大的猪儿,深知不易,多么宝贝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 饱满 的语言!三㊁尝试后的体会跳出 作文 教学作文 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之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假㊁大㊁空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 跳出作文来教学作文 ,死死地盯住 文字编织术 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学生的情感㊁态度与价值观!而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所说: 小学生今天做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的知识㊁思想㊁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我们的一篇作文教学时间可以是传统地两课时,也可以是一天㊁一周,甚至更长!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跳出 作文 教作文.立足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才得以成功,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作文综合之间活动2㊁情感的激发 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定能帮助同学们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盎然生机!822。
【高中语文】利用农村有利资源,有效落实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语文】利用农村有利资源,有效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作者:屠美霞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农村独具的地方文化,能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情愫的魅力。
语文教师就要利用综合活动这一平台,合理开发、合理整合,引导农村的学生,走向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一、“农”味之“农”景农村有美丽的高山田园,清澈的小溪流水,红砖黑瓦的矮屋,朦胧渺茫的炊烟,设计新颖的农居,错落有致的街道。
这些丰富的景观既是语文综合活动的题材,也是培养热爱家乡情怀的载体。
在“寻觅春天的踪迹”实践活动中,师生到大自然中找寻春天,学生触摸田野中第一拨初生的幼苗、树枝上第一批绽开的嫩芽、河流中第一块融化的浮冰……这样的活动只需在上下学的途中就可以轻松解决。
活动还可以安排为一个阶段,让学生观察感受春意渐浓在自然景物上的细微变化,这样春天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的就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画面了。
有了情感体验再将其转化为文字就容易多了,这不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吗?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如“感受自然”“说不尽的桥”“背起行囊走四方”“漫话探险”等,教师都可以利用手边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学生亲手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丰富的认知阅历和情感顿悟。
二、“农”味之“农”情相对城市纷繁复杂高速运转的生活,农村有着独特的清新恬静。
人文环境的淳朴,给身处农村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农村就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的传统民居远比城市钢筋水泥的“牢笼”能够温暖人心。
朴实的农民那种勤劳、向上的本色,让与之朝夕相处的学生心灵得到熏陶,而这种情商的存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如鱼得水。
语文学习本来就是一种触及心灵的感悟,能将农村独有的淳朴民风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更能让学生守卫一份真诚而单纯的精神世界。
在当前这样一个物质化泛滥的社会,守住纯真不也是语文教学在情感道德层面的一份责任吗?所以,在“我也追‘星’”这个活动中,我指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榜样范畴,发掘身边普通农民身上的闪光点――淳朴、踏实、吃苦耐劳等,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老农民”构成了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其实更是这个时代的“明星”。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言乡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文化和人文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本地区文化和环境的认知。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乡土资源的种类自然资源:本地特有的植物、动物、气候等自然环境。
人文资源:地方历史、民俗、方言、传统文化等。
社会资源:社区内的文化活动、乡土艺人、地方企业等。
二、乡土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地方文化进行阅读教学选择本地作家的作品或者与本地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本地传说、民间故事等文本,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创作,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利用地方特色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写作,如“我心中的家乡”、“家乡的四季变化”、“乡村的一天”等。
通过实地考察,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技巧。
开展乡土资源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家乡文化日”活动,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分享地方特色的风俗、传统和故事,通过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遗址、博物馆或自然景区,进行实地学习,并用语文课本知识对所见进行分析和总结。
社团活动与乡土资源的结合在学校社团中开设“乡土文化研究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他们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等平台,分享针对地方文化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效果评估学习成果展示: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写作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创作,增强成就感。
反馈与反思: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课程的效果,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结论乡土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还能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乡土资源,我们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乡土资源是指与地方特色相关的资源,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乡土情感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爱国情怀。
本文将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方法。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比如描写家乡的山水风物、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
通过这些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对乡土的情感认同,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这样的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地方特色风物等,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比如采风写景、走进民间、传统手工制作等。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会产生对家乡的珍惜和热爱,懂得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和传承家乡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明白爱国就是热爱自己的家乡、保护祖国的文化传统。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爱国情怀。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丽与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语文教学与乡土资源的整合利用
浅谈语文教学与乡土资源的整合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人们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仍然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是必须与乡土资源的整合利用结合起来的。
乡土资源是指自然环境、文化场所、人文景观、文艺珍品、民俗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源。
乡土资源是我们教育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自然、人文等条件的不同,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景观,而这些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好的教育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不仅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理解语言的背后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体系。
学生只有深刻掌握自己所在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利用语言传递信息,更好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整合、利用乡土资源呢?首先,要在课堂中引入乡土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写家乡的介绍,或者让学生上街调研,通过采访居民了解更多有关当地习俗和历史文化。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乡土资源中的文化遗产来学习语文。
例如,让学生看一些古典文学作品,让他们体会诗歌韵律、散文遣词造句的美妙之处;或者让学生学习本地的民俗文化,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语言和文化的联系。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文艺修养。
最后,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语文。
例如,让学生到乡村采风,自己体验农村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写出真正有感染力的文章。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设计和表达活动的话题、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借此锻炼自己的感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和乡土资源的整合利用相结合,使我们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背景,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与外界进行交流。
利用乡土资源上好语文综合活动课
利用乡土资源上好语文综合活动课作者:刘晓春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01期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因此,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发挥其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文化意识,这就成了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活动课的背景研究1.地理优势泰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是置县50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先民给广袤的山城大地留下诸多极其珍贵的人文景观。
山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北东南走向的洞宫山脉,逶迤百转,穿境而过;百余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直插云霄;“绿色王国”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神水宝地“天下第一”的承天氡泉、古木廊桥、古民居,极富地方特色;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根据地,留有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旧址、红军山洞区医院、红军路等革命胜迹;木偶杂调、民间匠艺、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尽显天然本色。
这些地理优势为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课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素材。
2.理论支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各地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乡村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情况选择国家课程,也可因地制宜,自行挖掘、开发、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创造性地实施适合本校的乡土校本课程。
”这样把课程选择的部分权力下放给教师,为综合活动课资源利用的开发和实施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3.时代呼唤在如今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里,现代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现代“快餐”取代了传统习俗,现代化设备取代了传统工艺。
一些优秀的传统正在逐渐从人们的脑海里消失。
利用乡土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玉林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对学生来说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活的乡土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发掘地方人文资源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直接获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熏陶,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玉林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高山的古建筑群、天南杰构的真武阁、南国园林之秀的谢鲁山庄,历史悠久的云龙桥,独具特色的茶泡艺术,还有摩崖石刻、历史名人遗迹,革命纪念馆等丰富的人文资源,形成了玉林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魅力的人文资源。其中玉林南江的云龙桥是玉林桥梁史上的宝贵遗产。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桥》时,就要求学生对在自己家乡这一座历史悠久的桥进行考察。收集有关数据、介绍性文字及资料。学生通过此次活动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了这座古老的云龙桥,直接获得了民族文化的熏陶,既能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利用乡土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作者:王海燕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பைடு நூலகம்年第04期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然而,在农村,基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很多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其实,我们农村周边也有很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一、把农村的自然资源融入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
我们玉林市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称,在玉林的农村,花岗岩山岳景观、丹霞地貌景观、树林,比比皆是,还有浓郁纯朴的乡土风情,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无不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人类共同发展的美丽画卷。在上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时,我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徜徉家乡的美景”、“激发热情,爱我家园”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行挖掘、开发、利用我们当地的乡土资源,既达到我们课标中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作业能力的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热情,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让学生以轻松偷悦的心情去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通过对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如何融入教学、具体运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以及实践困难进行分析,揭示了乡土资源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乡土资源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传统文化传承。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资源获取与利用、教师专业素养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乡土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促进乡土文化教育的发展。
乡土资源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助力,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意义、融入、学生教育、困难、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乡土资源是指乡村所特有的资源,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民俗风土、乡土建筑等,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土资源逐渐受到忽视和遗忘,导致乡土文化的日渐消失。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乡土资源的运用,导致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不深、不全面。
探讨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中的民俗、传统故事等元素,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传承乡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如何融入教学、具体运用方法、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以及实践困难等问题,旨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方式,深入分析乡土资源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通过对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成为具有本土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