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责任观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培育路径

合集下载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产生基础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产生基础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产生基础【摘要】人的利益需要源自人的本性,这种人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生成的动力基础。

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以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四种表现形式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性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产生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个体需要、塑造个体人格、全面提高个体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和效用。

任何价值的产生都有其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产生也不例外。

因此,笔者就尝试从人的利益需要和人的主体性两个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产生的基础。

1.人的需要和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生成的动力基础。

人有维持自身生存的物质欲望和需求,为满足这一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新型的“为人的活动”。

正是由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需要的活动具有特殊性,才使人显示出有别于动物性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即人性。

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状态。

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通过各种行动去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在它没有满足时是活动的动力,而且在需要得到满足时,仍然是活动的动力。

1.1 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包括人的吃、喝、穿、住等需要,是与人类共始终的。

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界进行斗争。

1.2 精神需要。

由于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外,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即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是在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当人的精神需要获得充分满足后,人就进入了自我实现的王国。

当人必须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人时,这种需要就是自我实现。

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作为人的需要体系的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的。

物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物质欲求基本满足之后,精神需要便会突显出来。

人既过着现实的生活,又要追求理想的生活。

这种精神追求反过来对人的物质需要又具有渗透作用,精神需要会成为人们主要关切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实现途径
2 0 1 4年 9月 第 2 7卷第 5 期
Se p. 2 01 4
Vo 1 . 2 7 NO . 5
DOI : 1 0 . 1 3 6 o o  ̄. c n k i . j p s s l o f . i s s n . 1 0 0 9 —4 3 2 6 . 2 0 1 4 . 0 6 . 0 2 7
出发 , 重视 社 会 价值 和 集 体 价 值 研 究 而 忽略 个体 价 值 研 究 。 人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客 体 的 组成 部 分 , 是 整 个社 会 系统 和 思 想政
Hale Waihona Puke 治教 育 体 系向 前 发 展 的 推 动 主 力 , 以“ 人 的 自 由而 全 面 发 展 理 论 ” 为根 本 指 导 , 重 视 个 体 价 值 的 实现 , 培 养 具 有 高 水 平 综 合 素
思想政 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实现途径
戴 丹璐
( 西 南 大学 马克 思 主义 学 院 , 重庆 4 0 0 7 0 0 )
【 摘
要】 中 国 自古 以 来 受儒 家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 “ 社会本位” 思 想 占据 重 要 地 位 , 着 重 从 维 护 社 会 统 治 阶 级 利 益 和 地 位
无 刻 都不 能脱 离政 治而 生活 。思想 政治 教育 通过 丰 富 的途径 传播 政治 信 息 , 使 个 体 从 一个 自然 人 转 变
重要 地位 , 理 应最 大 程 度 地 避 免 市场 经济 条 件 下 个 体 利益 价值 取 向 , 提高 个 体 的适 应 能力 , 促 进个体 思
当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期价值观念错综复杂更加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成员远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使受教育者得到精神上的慰籍导个体学会区分并远离低级趣味的精神文化汲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坐标而建立起来的高尚精神文化树立科学的需求观提高个体精神需求的品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实现途径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实现途径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实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实现途径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实现途径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

对于个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理想,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价值观念、社会伦理、思想解放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讲座、座谈会、文艺演出等形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如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个体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在认识世界、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实现途径方面,高校需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活动、师生关系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入手,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持续、深入地影响学生。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

第三.他人责任感迷茫。古今中外,对他 人承担广泛的责任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之 一。不少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 欠缺,他们经常容易忽视自我与他人之问相互 依存的社会关系,从而在追求个人目标时,很 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和考虑他人的感受, 并忽视他人的价值。[2】在大学生的寝室生活中, 这种缺失便会被无限地放大。一些同学不懂得 为他人着想,总想着自己的便利,也总以“以 后并不会有过多交际”为借口,一味地站在自 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第四,家庭责任感弱化。家庭责任感是社 会个体在与其他家庭成员形成伦理关系后,产 生的天生具有的感性认知。当代大学生大都是 90后的独生子女,是在父母长辈的关爱和呵护 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在备受关注中总把自己看 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不懂得感恩和奉献,认为 父母艰辛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并没有考虑家庭 的经济状况等各种负担,导致高校校园的盲目 攀比之风一直存在并有增无减。 第五.个人责任感异化。总体上来说,大
{_
甄别能力本身就有待提升,再加上网络新媒体
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在“啃食” 快餐文化中呈现功利化倾向,因而对社会责任 边界认知模糊,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第三,个人价值取向的迷失。在西方诸多 思潮涌人的社会背景下.受社会无意识心理的 影响,大学生们逐渐曲解对私有观念的理解. 他们变得自私自利,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社 会交往中宁愿“独立自主”,也不愿互助合作, 他们锱铢必较。另外,随着大学扩招带来的人 才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们更 多地会考虑自身的发展和出路等等。久而久之,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始缺失,并始终将自身 的利益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他们对于公平 的“界定”,往往是基于自己是否处在公平的一 带,对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则更多是基于对利 益的平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巨匠盈眨丑———一42

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需要的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需要的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任何人类的活动都是为实现某种需要 ,在特定的 目标驱动 下以一定 的方式进行实现 的。… 价值 ’这个 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 待满 足他们 需要 的外界物 的关 系中产生的 。 价值 的尺度取决 于主体 的需 要。只有 ” 当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同主体的需要发生联系 ,用主体尺度加 以衡 量的时 候 ,主客体之间才能形成价值关系。所 以说 ,价值的根本特性就 在于它 的 “ 属人性”或 “ 主体需要性 ” 。因此 ,对 于思 想政治教育 而言 ,思想 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从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和促进人 的发展 的方面 人手 ,如此 ,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接受活动 的顺利 进行。这就 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有科学的认识 。
足 主 体 当前 生存 、发 展 的 需要 ,促 进 思 想 政 治 教 育价 值 的 实现 。 关 键 词 :主 体 需要 ;思 想政 治 教 育 价 值 ; 实现 中图分类号 :G 3 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0 6 ( 0 2 3— 0 0- 2 2 X 2 1 )0 0 0 0 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矛盾需要的矛盾。古云 :“ 仓廪实则 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基本物质需求得不到保证 的社会 ,思想政治教 育 根本 谈不 上价 值 的实现 。 其次 ,精神需要不平行。精神需要不平行主要 表现在 :第一 ,精 神 需要的缺失 。在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方针指导下 ,人们 把社会 的物质需 求放在第一位 。而在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 的同时 ,人们 的社会 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如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压力过 大 ,由 此 ,人们精神需求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但相应的精神文化生活发 展相 对 滞后 ,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 人们精神需 求长时 间得 不 到满足 。又 由于社会保障体制欠佳 ,人际关系淡化 ,部 分群众有 时会 感 到心理失衡 、苦 闷,对个人命运难以把握等 , 需要 精神慰藉和解 脱 ,在 不能得到正确帮助和满足的情况下 ,容易走 向极 端 。比如 富士康的 “ 三 连跳” 。第 二 ,腐 朽精神需 求的蔓延 。在市场经 济发展过 程中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没 能 正 确 的 引 导 ,导 致 了一 些 腐朽 的思 想 日益 严 重 。 有 不 少 人 滋 长 了拜 金 主 义 、享 乐 主 义 、利 己 主 义 等腐 朽 思想 观念 。 还 有 一 些 人 消 极 平庸 、不思进取 、精神空虚。对社会文化的健康 发展造 成严重 的负面影 响 。第三 ,新的精神文化的滞后。新中国成 立以来 , 思想政治教 育的 在 引导下 ,旧的封建文化糟粕慢慢淡出人们 的视野 。但 由于新的精神 文化 创立的相对滞后和不完善 ,不能满足人们 迫切的精 神文化需求 ,于是 旧 的文化又从新被从新进入人们的视 野。封 建迷信 活动死灰 复燃 , “ 赌 黄 毒 ”等 日益盛行 ,都在 呼唤积极健康 的精神文化需求。 再次 ,生态需求的失衡 。在物 质需要 和社会需要得 到基本满足 的同 时 ,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 ,对 生态环境 的需求层 次不断提高 。在 我 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中,由于 长期盲 目追求 G P增长 ,在 取得 生产发 展 D 和生活富裕的同时 ,出现 了一 些 比较突 出的环 境 问题 ,在 生态 环境领 域 ,如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污染 、资源利 用率 较低等 等。 在生活环境领域 ,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等问题 日益突出。这些 问题 主要 在于人对物质的过分需求以及生态 意识薄 弱。同时由于 经济发展 的不平 行和地区之间的差异 ,人们对生态 需求层次 差异很 大。发达的地 区对 环 境需求大 ,人们的生态 意识较 强。而 落后 的地 区更愿 意追 求经 济的 发 展 ,人们的生态观念 比较单薄。这就是为什 么在落后 的地 区环境破环更 大 的原因之一 。由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环境污染 的跨 区域性 ,急需 要 从根本上转变人的生态意识 ,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针对性及 与时代性 。 ( ) 思 想政 治教 育 对 主体 发 展 的 忽视 二 人 的 需 要 是 变 化 发 展 的 。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人 们 的需 求 层 次 不 断 提 高 ,逐步摆脱对物质的单纯依赖 ,更多投入 到追求精神 文化生活及 自身 的发展的需要上 ,实现 了由单 纯的追求物质 到追求精神 文化 ,由单纯 的 追逐经济增长到追求生态环境的改 善 ,由单 纯的追求个人 生存到追求个 人 自由全面的发展 ,人的主体性不 断增强 。与此相对应 思想政治教育 确 发展相对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思想观念 、教育 内容 、教育方法等没 能跟上人的需要的变化及社 会需要 发展的要求 ,没能很好 的引导人们合 理的追求 自身合理需要。例如 ,在 当前社会 ,部分人奢 侈消费 ,铺张 浪 费 ,部分人基本的生活 需要都 得不 到满 足;部分 人为 满足 需要 不择 手 段 ,部分人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丧 失 ,由此 引发 的食 品安全 ,环境污染 等问题层出不穷 ,以及仇富仇 官心理 等严重 的社会 问题。 同时 ,社会 精 神文化生活发展的长期滞后 ,导致 人们在精 神追求上严 重偏失 ,由此 导 致 的民族文化丧失 ,实用主义 、宗教迷信 、 ( 上转第 2 8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作者:黄磊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01期[摘要]由于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匮乏,思政教育对社会责任的解读产生了单方面灌输的误区,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

高校学生表现出缺乏人生信仰与目标,漠视家庭责任与义务,个人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弱化,功利主义明显,社会责任淡薄等一系列问题。

现针对类似问题具体分析,谋求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路径,希望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完善有所助益。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意识;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103-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45 [本刊网址]http://引言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然而大学生普遍责任意识却并未与时俱进。

部分高校学生存在责任意识淡薄和模糊的现象。

为此,需要积极探讨在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现状,总结了影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关联因素,并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研,以便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供理论参考。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现状(一)缺乏人生信仰与目标在就业压力或学业力的驱动下,多数高校学生很难精准定位自身的社会价值。

面对多种外部压力因素,多数学生很少规划自身的人生定位。

在缺乏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能力逐步淡化,最为本质的人生信仰有所缺位。

而当人生目标和信仰缺失之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加弱化,表现出对于人生发展的盲从。

(二)漠视家庭责任与义务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中最为根深蒂固的责任意识。

而当代大学生往往在孝道方面缺失了责任意识。

对于父母的养育不知感恩,对于家庭的付出仅为学业成绩。

普遍调查显示,多数高校学生仅在缴纳学杂费,抑或索要生活费的时候,才会主动联系父母双亲。

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陈诗乐

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陈诗乐

收稿日期:2012-08-02作者简介:陈诗乐(1987-),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陈诗乐(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州510631)如何理解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学生选择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上存在哪些问题?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本文拟就这三个问题作分析。

一、萨特的自由选择观(一)人是自由的存在主义反复强调人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萨特看来,自我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绝对自由的、无条件的。

他之所以这样认为,与存在主义秉持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分不开。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存在”在先,“本质”在后。

先有“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才有“本质”。

因为“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人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所以外在力量不能决定人性,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它不受外在东西的限制和决定,也不依赖于任何东西,自我选择是它的唯一依赖。

(二)人的选择是自由的萨特认为,由于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而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人就是而且只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人生就是一系列自由选择的总和。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只要我们的意识是自由的。

这种理论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从现实出发,自主改变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后天本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他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的自由看做是可以脱离客观性的绝对自由。

二战后,萨特的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转而认为自由未必是绝对的,选择也不可能不受约束,自由要有条件,选择要承担责任。

(三)人的自由选择要承担责任“如果存在真的先于本质的话,人要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

所以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后果是使人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责任完全由自己担负起来。

还有,当我们说人对自己负责时,我们并不是指他仅仅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而是对所有的人负责。

浅析萨特自由观与责任观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价值

浅析萨特自由观与责任观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价值
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导师。在 萨特诞辰1 1 0 周年之 际,笔者藉此梳理一下萨特的 自由与责任理论 。以兹 纪 念这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传奇思想 家。本 己的存在和 自由是始终贯穿于萨特哲学之 中的主旋律。因次 ,萨特哲学也 常
被誉 为 “ 自由哲 学” 。 萨特 的 自由观 并 不是 从 抽 象的人 出发 ,探 求人 的 本性 。 而是从 人 的存 在 出发 ,追 求人 的 生 存 、 自由、价 值 和幸 福 。 同时 , 萨特 的 自由观 也 不 同于把 自由抽 象化 为 为所欲 为的 纯粹 个人 主 义 。而是 将之 归于 责
任的限制。本文通过探究萨特 自由观与责任观的内在联 系,旨在挖掘其深层次的伦理 内涵及 当代价值。
【 关键词 】自由;选择 ;责任;道德 ;价值;人道主义
萨特作为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与其他存在主 义者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其浓烈的人本主义倾 向。萨特始
终把 “ 自为 的存在 ”— — 人 的生 存结 构置 于 哲 学运 思 与 作 品 的创作 的核心 。而贯 穿其 中的主 旋律 就 是萨 特 对 自
不存 在 一样 ,他 不 能不 是 自由的 ,人 没 有选 择 不 自由 的
了 。椅子总是先有其本质而后有其存在 ,所 以椅子可以
说 是本 质 先于 存在 的 。而 “ 自为 的存 在 ”— — 人 的存在
自由。人 的自由是绝的,没有根据 的。人被判 了一种名 为自由的无期徒刑 。萨特 因此从三个方面 论证了他 的 观点: 第一 ,人不受任何客观 必然性的束缚 。在萨特看 来,只有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不必受任何客观 必然性和人 自身 的束缚 ,人 同过去被 “ 虚无”隔开了。 第二 ,人不受并不存在的上帝的约束。 “ 假如 上帝不存 在 ,也就没有任何价值或命令给予我们来规范我们的行 为。因此 ,在我们的前后都没有一个光辉 的价值领域 ,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凸显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凸显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凸显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我们要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方位覆盖。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更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

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走出校园去实地了解社会,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意志的机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态。

思想政治工作要时时刻刻贴近学生,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要以示范引领的方式塑造良好校园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应当做好示范引领工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楷模。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他们要以正直、诚信的态度对待工作,以责任、爱心的心态对待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

要建设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和及时关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学校教育要注重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合作、奉献。

要借助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方面,要加强德育教育,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并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统一,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各科教学的方方面面。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途径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途径

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 的思想 品德的社 会实践 活动。嗯 想 政治 教育的 ”
价值是主体在思想 政治教育的实 践~ 认识活 动中建立起来 的以主体 尺度 为尺度 的一种 客观的主客体关 系, 是思想政治教 育的存 在及 其性质 是否与主体 的本性 、 目的和需要等相 一致 、 相适合 、 近的关系 。I 相接 2 1 根 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的主体 ,可以将思想政治 教育 价值分为思想政 治 教育社会价值和思想政治 教育个 体价值两种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 的社 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于政 治 、 经济 、 化和生 态等方面所呈现 文 出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和生态价值 。 传统 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 因片面地强 调思想政 治教育 的社会价值 , 至在 “ 甚 文革” 中把思 想政治教 育简单地 归 结 为 “ 治 ] 具 ” 过 分 强 调 了社 会 发 展 对 个 人 发 展 的 制 约 作 用 , 思 政 一 , 把 想 政 治 教 育 的着 力 点 更 多 地 放 在 保 证 社 会 政 治 、 济 、 化 的 发 展 上 , 经 文 而 忽 视 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个 体 功 能 的发 挥 , 化 了其 在 人 发 展 中 的作 用 , 淡 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 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 同时, 我们应 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的个体 价值 , 对其进行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 对个体的内在价值 , 即对 个 体 存 在 和 发 展 所 具 有 的效 用 及 意 义 。 想 政 思 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旨在促进个体 的全 面发展和实现 ,充分体 现了尊重 人 、 解 人 、 定 人 、 富 人 、 展 人 和 完 善人 的 人 文精 神 ; 思 想 政 治 理 肯 丰 发 在 教 育的 个 体 价 值 实 现 过 程 中, 为 在 满 足 个 体需 求 的 过 程 中思 想 政 治 教 因 育 自身要不断调整 自己的教育 内容 、方式方法 、目标 以适应 个体的需 求, 从而有利于个体从 内心深处接受思想政 治教育 , 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 的 实效 性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本 身 也 得 到 了发 展 。 二、 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个体表现 思 思想政 治教育 是专门做人的工作 , 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 进人 对 促 的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 , 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 强思想政治工作 , 是为我 国 社会 主义事业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需 要 ,是全面推进 素质教 育的需要 ,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需要 , 是 因此 , 新 认 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重 的个 体 价值 在 当前 的 形 势 下 十 分 重 要 。 ( ) 高适 合 能 力 , 一 提 促进 个 体社 会 化 人 的发 展 是在 一 定条 件 下 从 自然 人 转 变 为 社 会 人 的过 程 ,个 体 社 会化 过 程 就 是 作为 一 个 “ 会 学 习 者 ” 一 个 “ 会 参 与 者 ” 社 和 一 社 的人 的 全 面 发展过程 。 思想政治教育作 为促进个体社会 化的重 要途径 , 通过传导社 会主流政治理想 、 治信念 、 政 思想 道 德 、 律 规 则 、 值 准 则 和 行 为 规 范 法 价 等, 提高个体对 目前社会 的政 治 、 法律 、 道德要求 的认识 , 内化 为 自己 并 的思想 品德 , 使个体 的思想行 为符合一定社会 的要 求 , 养成在社会 中生 存发展所需要 的思想 观念 、 政治 观念 、 心理 素质 和品德 能力。 ( ) 足 精 神 需 求 , 发 精 神 动 力 二 满 激 随着 经 济 发展 和社 会 进 步 , 们 的 需 要 也 从 低 层 次 向高 层 次 转 变 , 人 需要 的内容不断地丰 富, 必需 的物质需要得到满 足以后 , 人们对精神 生 活 的 追 求 迅 速 增 长 , 速 度 甚 至超 过 物 质 需 要 增 长 的速 度 , 神 需 要 的 其 精 满 足 成 为 人 的基 本 生 活 需 要 之一 。 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对 精 神 生 产 起 着 直 接作用 , 它是丰 富和发展人 的精 神世界的重要手段 , 于培养人们 的智 对 力和能力 , 丰富人们 的需求体 系和情 感世界起重要作用 , 从而对发展 人 们 的 自我 意 识 和 创 造 精 神 都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作者:朱品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期朱品党的十八大指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是重要任务之一。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长效发展机制,是一项艰巨且关键的任务。

文章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构建符合现代需求、符合教育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主要包含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个层面的内容,是时代发展要求下产生的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通的重要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现阶段,我国国家层面的目标是要实现国富力强、政治民主、社会文明与和谐,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断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端正敬业态度,养成诚信的品德,强化友善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国家、社会以及公民等价值要求实现一体化,运用教育教学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履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运用相关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态度,并以此转化成个人的外在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地位和时代要求,又决定了它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融合,充分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正确的价值观及知识实现充分的结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向好发展。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瓶颈(一)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及党组织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又因为国家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全新的挑战。

文章主要分析了教育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措施。

标签: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学校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观念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又因为国家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全新的挑战。

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1.教育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主体性研究属于近现代哲学理论的研究范畴,本质上是研究人在对象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马克思理论中明确指出,主体性指的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旧的唯物主义之所以被更替,就是因为其理论中并没有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强大的创造力[1],该理论不管是对对象,还是对现实,都只是从客体的角度直接地进行理解,并没有将他们当成人的活动,也就是没有从主体性的角度进行理解。

主体性要切实发挥效益,就要严格尊重对象活动中存在的规律。

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主体性就是指在对象活动中要遵循事实规律,正确地认识到一切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利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统一权利与责任。

将主体性的内涵引申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把大学生看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2.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途径(1)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主题思想。

在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础之上,高校教育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教育真正具有主体性[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机制路径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机制路径选择

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长 效 机 制 构 建 的 方 向 性 、前 瞻 性 、创 新性等
原 则 ;第 四 章 分 析 并 总 结 国 外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长 效 机 制
的 特 点 及 启 示 ;第 五 章 从 课 堂 教 学 、大 课 程 观 、全 方 位 联 动 、
红 色 资 源 、学 生 党 员 示 范 等 角 度 提 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长 效 机
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能够解决理论和实践教育中存在
的 诸 多 问 题 ,如 重 视 程 度 不 足 、课 时 缺 乏 保 障 、基 地 建 设 不
足 、学 生 畏 难 情 绪 等 ,进 而 有 效 提 高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人 才 培
养 效 果 ,促 进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心 理 等 方 面 健 康 发 展 。最 后 , 有 助 于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作 用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 的 ,无 外 乎 提 高 自 身 就 业 能 力 和 就 业 质 量 。 因 此 ,学生往往 倾 向 于 选 择 学 习 与 就 业 相 关 的 专 业 课 程 。思 想 政 治教 育长 效 机 制 的 构 建 ,能 够 真 正 将 学 生 作 为 课 堂 主 体 ,使学生真正 喜 爱 并 接 受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发 挥 该 课 程 对 学 生 职 业 发 展 的 积极作用。
为 此 ,该 书 提 出 以 下 四 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长 效 机 制 的 构 建 策 略 。第 一 ,组 织 领 导 机 制 。首 先 ,高 校 需 要 成 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由 校 党 委 书 记 亲 自 负 责 ,负责教学和 学 生 工 作 的 副 院 长 为 副 组 长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研 部 、教务 处 、人 事 处 、学 工 处 、团 委 等 部 分 负 责 人 及 二 级 学 院 院 系 党 总 支 书 记 作 为 组 员 ,全 面 贯 彻 和 落 实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相 关 文 件 要 求 ;建 立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研 究 咨 询 委 员 会 .邀请专 家 人 士 通 过 研 讨 会 等 方 式 提 出 指 导 意 见 ,确 保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处 于 正 确 的 运 行 轨 道 。其 次 ,成 立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科 研 部 ,负 责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相 关 的 科 研 、社 会 服 务 和 教 师 管 理 等 工 作 ,实 现 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有 效 管 理 。第 二 . 目标导 向 机 制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长 效 机 制 的 目 标 导 向 机 制 ,需 要将 “培 养 什 么 人 、怎 么 培 养 人 ”作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题 ,将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将 社 会 和 企 业 对 人 才 的 需 求 作 为 各 专 业 的 教 育 标 准 ,促进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和 全 面 发 展 ,有 效 提 升 学 生 的 就 业 能 力 。 同 时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不 能 脱 离 马 克 思 主 义 、毛 泽 东 思 想 及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确 保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具 有 统 一 的 教 育 目 标 。第 三 ,运 行 管 理 机 制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长 效 机 制 需 要 在 确 定 理 论 课 教 学 目 标 和 方 案 的 同 时 ,制 订 实 践 教 学 的 课 时 安 排 、教 师 配 置 、经 费 预 算 、教 育 内 容 、教 育 方 法 、组织 实 施 、质 量 考 核 等 细 化 方 案 ,确 保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程 与 实 践 课 程 能 够 同 步 展 开 ,实 现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规 范 化 、系 统 化 、长 效 化 ;建 立 完 善 的 管 理 制 度 ,通 过 责 任 制 的 方 式 有 目 标 、有 计 划 地 开 展 教 育 工 作 。其 四 ,激 励 保 障 机 制 。高 校 需 要 建 立 完 善 的 教 师 激 励 保 障 机 制 ,确 保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师 能 够 全 身心地投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构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长 效 机 制 。同 时 . 要 建 立 学 生 综 合 评 价 体 系 , 将 学 生 评 优 、奖 学 金 评 选 、学 生 A 党 等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相 结 合 ,通 过 选 修 课 程 和 必 修 课 程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鼓 励 学 生 学 习 感 兴 趣 的 课 程 ,进 而 有 效 提 升 学 生 学 习 思 想 政 治 课 程 的 积 极性。

师德师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路径

师德师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路径

师德师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路径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师德师风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关键路径。

一、榜样的力量优秀的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他们通过自身的高尚品质和行为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验,讲述真实的社会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意义。

二、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前提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知识储备。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传授社会相关的知识,如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社会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的引导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熏陶。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通过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善良心和责任心。

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实践的机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路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他人需要的呼唤,通过实践的经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评价的导向评价是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反馈。

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评价的导向。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取得成果,以激励他们继续追求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评价的导向应当是全面的,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六、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开展家庭作业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家校合作可以营造支持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良好氛围。

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培育路径探赜

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培育路径探赜

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培育路径探赜
王金刚
【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求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意识形态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具有理论、实践和应用价值.只有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才能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促进高校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方法,进一步营造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要发挥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的方向引领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全面育人功能,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动作用.【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王金刚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常州 213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公正观培育路径探赜 [J], 刘澈;朱哲
2.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育路径探赜 [J], 张晓芳
3.新时代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赜 [J], 王黛碧
4.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发展特征及培育路径探赜 [J], 高军
5.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赜 [J], 蔡心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探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价值的实现是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让每个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应该有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应该有权利参与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决定。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在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个体价值。

二、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除了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方方面面,锻炼自己的思想品质和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教育者还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丰富多彩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广泛的学习环境等。

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和现实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情况。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打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交流渠道和学习空间。

通过组织各类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和国际交流项目,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要想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个体价值,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探析作者:刘锦源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03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从主体上来区分,可以分成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方面。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实践中,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遇到瓶颈制约,如高校不够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工作、高校育人环境的氛围不够浓厚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认识模糊等问题,因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路径是:深化教育内容,强化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意识;优化校园环境,提高接受性;激发个体需要,引导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086-03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

因此,新时代的人才不仅仅是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也要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从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其个体价值的重要性,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

相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则有所欠缺。

进入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个体价值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高,但依旧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可见,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内涵及理论基础(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从主体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所呈现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1]173。

另一方面是个体价值,浅显地理解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个体需要、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论萨特的自由观及其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论萨特的自由观及其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作者: 张务农 杨飞云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出版物刊名: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47-49页
主题词: 自由 选择 责任 道德教育
摘要:萨特的自由观以自由、选择与责任为核心,其自由观中对个体生命存在创造性、超越性的积极肯定,对个体自由能动的选择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强调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以下启示:关注生命存在,提升生命意义;树立选择意识,增强选择能力;加强责任教育,培养责任意识,使道德教育实现由“教会顺从”向“学会选择”的转变。

课题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伦理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伦理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研究

63584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伦理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研究大学生是民族振兴和富强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承载着“中国梦”蓝图实现的重任。

大学生责任感的强弱世界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风云变幻,95后的大学生群体处于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信仰自由化的大环境中,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责任意识淡薄。

因此,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培养的同时,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也不容忽视。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实现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马克思阐明了人和社会关系的三层内涵。

首先:个人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相互依赖。

社会由个人组成,并为个人的成长发展提供保障,而个人活动又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其次,人与社会具有独立性,无法替代。

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社会利益需求和价值实现;社会的总体利益代表的是社会成员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最后,个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马克思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2]。

人是自由的人,因而也是有责任的人,自由和责任相生相伴。

首先,自由与责任是对立统一的。

当个体在自由选择行为的同时,也自由选择了责任,责任是自由与必然性的统一。

其次,责任大小与自由程度呈正相关。

在无自由的状态下,个体可以免除责任;但当个体运用自由进行选择时,个体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和责任。

最后,避免极端,反对责任无限论和无责任论。

人的责任是有限的,会受到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三)马克思人的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学说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能够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和满足受教育者培养需要的外在价值,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

通过在培养独立个体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向受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方向努力,引导个体做出有意识的价值选择。

高校大学生是追求个性独立和自由的群体,但责任与自由是相互的,必须培育学生的责任承担意识。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培养的路径,是构建大学生责任观的重要方法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重要手段。

一、萨特的责任观及重要性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谈到,人的存在造就了自由。

人只要活着就是自由的,但在自由的选择下人必须承担责任。

萨特主张绝对的责任,同时崇尚绝对的自由。

自由是责任的来源,责任是自由的限定。

[1]萨特意识到一切自由选择的后果都是人要承担的,个体的选择会对他人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萨特认为个人的选择行为是无法摆脱他所处的情境,责任道德意识会约束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

[2]在萨特看来,绝对自由意味着人无法摆脱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和对于社会的责任,选择也就受到了限制,自由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责任的制约和选择的自由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引导下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现。

[3]人的自由选择是对受教育者自身行为的负责,也是对他人和外部社会关系责任意识的呈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萨特的现实价值选择下,将责任观的理论外化于现实的价值选择,体现个人自由的现实性,表现个人存在的价值性,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了个体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培育把促进受教育者萨特责任观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培育路径徐晨光(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0)摘要:责任与自由是相互的,人的存在造就了自由,自由选择下的个体必须承担责任。

萨特的责任观在现实的价值选择下表现出个人存在的价值性和个人自由的现实性。

文章通过分析萨特的责任观思想,了解思政教育个体价值的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整体水平,探索学生个体价值的自我培养路径和高校培养路径,塑造学生们的个体自主性,努力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责任观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2095-6584(2018)05-0102-03收稿日期:2018-04-30作者简介:徐晨光(1987-),男,江苏淮安人。

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8年9月第17卷第5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 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ep.,2018Vol.17No.5102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在个体价值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让受教育者不断获得合理的需求。

具体来说,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不同社会环境因素等共同为受教育者服务,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去规范受教育者实现其个体价值发展的标准,达到调控道德行为、塑造人格魅力、引导价值观念、挖掘个体潜力、激发精神动力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培养的内容有:第一,现实的个人与自由个性。

现实的个人与自由个性是思政教育个体价值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思政教育中个体价值发挥功能的前提。

第二,个体差异性和独立性。

个体的素质能力、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差异,只有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关注并重视个体差异性,才能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服务好。

个体独立性就是在肯定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基础上,个体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与行动。

个体独立性还要求具有自我管理和调节的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并且还应具备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第三,个体社会化属性。

人必定生活在与其适应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掌握社会活动的规律和方法,使其具备调控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个体社会化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发展与实现,它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联的桥梁。

个体价值培育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认识到担负责任与追求自由的关联性,通过规范个体的道德行为、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个人主观能动性,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尧责任观视域下学生个体价值培育的路径自由与独立的人生是学生所向往的,随着阅历的增长其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行为也变得带有功利性。

高校需与时俱进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培育中让学生们懂得责任的意义,使他们清楚责任观是提升责任意识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指导,是凝聚民族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一)责任观视域下学生个体价值的自我培养萨特的责任观肯定了人在自我否定、自我选择与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通过激励个体实现自我创造与自我超越所表现的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

1.自我认知和改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培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他们各个思维活跃且适应能力强。

通过引导学生注重自我认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从整体上发挥他们自我提升的效用。

大学生必须重视对自身价值的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学生培养个体价值的必要条件。

作为个体要多看、多学、多思、多行动,在自我认知和改变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全面发展和学校在思想行为上引导的重要性。

2.自我教育。

学生不仅要从学校教育中获得指引和帮助,还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认识程度,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选择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能力培养要注重自我学习和认知、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领导和管理等,[4]从而自我培养出应具备的责任意识。

3.自我调节和适应。

学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要增强辨识能力,这需要学生多关注时事政治、经济民生等内容,通过不断地学习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努力净化社会环境,过滤不健康因素,提升个体价值。

(二)责任观视域下高校对大学生个体价值培育的路径1.创新培养途径,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培育的措施和方案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随学生需求与网络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同时还必须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个体价值培育的途径进行不停探索、优化和创新。

一方面,对已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学习,并对这些方法不断的完善;另一方面还要探索新思路,寻找紧跟社会步伐的新方法、新理念,比如结合微信、云班课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提升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个体价值培育需要在高校引导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实践机会,指引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分析和反思所面对的客观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实践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人的情感体验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为走向。

在思想徐晨光:萨特责任观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培育路径103参考文献:[1]陈富国,陈付龙.自由的乌托邦:萨特自由观评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5-149.[2](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译.三联书店,1997.[3]刘大涛.国内关于萨特自由与责任关系理论的研究述评[J].焦作大学学报,2012(1):19-21.[4]任自然.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情,2011(4):163-165.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培育过程中,高校教师是学生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主力军。

学校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社会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将了解自身心理和情感状况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学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学会直视自己的情感问题,学会主动关心同学、关爱父母。

除了情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不断渗透。

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此外高校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通过与他们的直接交往,融入他们的圈子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高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和技巧,不能一味地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硬塞给学生。

3援重视个体差异性,引导人文关怀下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关注因个体差异性所导致的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对学生主体需求的关注度要不断提高,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重视他们个性的发展。

学校最好能根据不同学生及他们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规划他们个体价值培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顺从听话,要在承认每个学生都不同的基础上,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个体独立性。

从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主动承担对自己及对他人的责任。

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引导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本,以坚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致力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高校要摆脱束缚,从思想意识上先解放,修订和完善学生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

在目前多元化的发展浪潮下,切忌以偏概全或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需要发展的落后思想。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个性发展和自主意识培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4.构建责任观视域下的文化理性和个体价值培育体系。

国家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还体现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体现。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提升,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通过文化理性的构建对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和个体价值培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校需要将和谐、民主、自由、文明的氛围营造出来,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主张责任意识下的自由独立,形成学生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情感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校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优良的学术氛围,使学生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树立应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重视学生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的相适应,重视不同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对学生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努力构建责任观视域下的文化理性和个体价值培育体系。

(下转第125页)第17卷第5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104参考文献:[1]何世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二元主角”剖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94-198.[2]周焱.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对“双重视觉”的表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4-76.[3]刘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物结构分析[J].作家,2008(16):83-85.[4]吴琪.“弗雷塔格金字塔”与情节观基本问题[J].理论界,2008(11):124-125.[5]张伟.《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马丁·伊登》情节结构和叙事话语之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Cultivation Path of Individual Valu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rtrean ResponsibilityXU Chen-guang(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uai'an Jiangsu 223000,China)Abstract :Responsibility and freedom are mutual.The existence of man makes freedom,and individuals under free choice must bear the responsibility.Under the realistic choice of value,Sartre's view of responsibil -ity shows the value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the reality of individual freedom.By analyzing Satre's view on responsibil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in contents of individual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can guide students to form the correct values,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lore the individual value of students from the self-cultivation path and the training path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hape the individual autonomy of students,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 -velopment of individuals.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ncentive mechanism;view of responsibility(责任编辑:张英杰)The Application of "Dual Protagonists"in the Great GatsbyWEI Xue-chao(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140,China)Abstract :The Great Gatsby by Robert Fitzgerald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Known as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21th century,the book,through the fate of the two protago -nists,presents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s from different narrative perspectives.The story is intertwined in the form of memory,imagination,and reality,and embodies in the 1920s American society in many aspects.The novel is rich in the perceptual enlightenment.It contains the profound and distant history and washes out the realistic literature color in the history.Its narrative mode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ed visual angle and produces double visual effect.Key words :Gatsby;Nick;dual protagonists;narration(责任编辑:漆福刚)(上接第104页)魏雪超: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叙事手法的运用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