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09年自考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课程代码:030411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考核先修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适应专业: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教材:于志达,何云魁.国际贸易地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参考书:李泉斌.国际经贸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第一节海洋运输第二节集装箱运输第三节铁路运输第四节大陆桥运输第五节航空、公路、河道和管道运输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第一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第三节世界经济特区的地理分布第四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第六章经济发达国家经贸概述(上)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前苏联第三节日本第四节德国第七章经济发达国家经贸概述(下)第一节法国第二节英国第三节意大利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五节加拿大第八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贸概述第一节亚洲“四小龙”第二节西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埃及第五节巴西(二)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国际贸易》考试大纲

《国际贸易》考试大纲

《国际贸易》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国际贸易》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简单的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五大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考题侧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分析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题目类型(1)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3)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4)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5)计算说明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6)材料分析题(1题,10分)四、考试内容、要求第1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掌握国际贸易的含义、分类。

2.掌握国际贸易的统计指标。

3.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第2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1.了解国际分工发展的形成、发展和制约因素。

2.掌握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4.了解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5.了解国际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第3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了解绝对优势理论2. 熟练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第4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掌握赫克歇尔—俄林理论2.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了解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2.了解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了解技术差距理论4.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5.熟练掌握产业内贸易理论6.掌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6章贸易保护理论1.了解重商主义2.掌握幼稚产业保护论3.掌握新重商主义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4.了解中心-外围理论5.掌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6.了解贸易保护的政治论点第7章国际贸易政策1.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2.掌握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与依据3.了解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势4.了解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5.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第8章关税措施1.掌握关税的基本概念2.了解关税的分类3.了解海关税则与通关手续4.熟练掌握关税的经济效应5.熟练掌握关税的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6.了解中国的关税制度第9章非关税措施1.掌握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分类及其作用2.掌握进口配额的含义及其经济效应3.了解外汇管制的含义及其分类4.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分类、特点及其性质5.掌握环境贸易壁垒的含义、分类、特点及其性质6.了解中国的非关税措施第10章促进出口与出口管制1.掌握促进出口的各种措施2.了解不同类型的经济特区的特点3.掌握出口管制的各种措施4.了解中国促进出口与出口管制的措施第11章世界贸易组织1.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与发展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和法律框架4.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5.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6.了解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国际货物贸易1.掌握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2.了解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发展3.了解农产品贸易的发展4.了解矿产品贸易的发展5.了解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第13章国际服务贸易1.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特点2.掌握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3.掌握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和主要形式4.了解《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原则5.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及对外开放第14章跨国公司1.掌握跨国公司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3.了解跨国公司灵活的竞争策略4.了解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5.了解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第15章区域经济一体化1.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2.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原因3.掌握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4.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5.了解关税同盟理论和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6.熟练掌握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7.了解欧盟一体化的主要成果8.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9.了解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五、试题结构(内容、题型、分数分配)六、考试要求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国际贸易考试提纲汇总

国际贸易考试提纲汇总

国际贸易考试提纲一、题型: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简答题4、论述题二、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覆盖1-15章,以3、6、7、15章为重点。

《国际贸易》考试大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课的任务与内容第三节国际贸易常用的基基本概念第四节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第二章对外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与产物第三节对外贸易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四节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关系的基础和纽带第三章国际分工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四节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学说的介评第四章世界市场第一节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与构成第二节当代世界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第五章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第一节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含义与种类第二节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形成第三节国际贸易商品价格的职能与作用第六章地区经济一体化第一节地区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第二节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三节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介评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及其特征第二节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第三节影响国际服务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因素第八章国际资本移动与国际贸易第一节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特点与原因第二节国际资本移动的主要形式第三节国际资本移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九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五节对跨国公司理论的介评第十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管理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与制定第二节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内容与理论基础第三节国家与国际上对对外贸易的管理第十一章关税措施第一节关税概述第二节关税的主要种类第十二章非关税壁垒措施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第十三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第一节鼓励出口方面的措施第二节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措施第三节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第十四章贸易条约和协定第一节贸易条约和协定概述第二节贸易条约和协定的种类第十五章世界贸易组织第一节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概述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第四节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

09年地理会考纲要必修2

09年地理会考纲要必修2

地理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点解析分析资料,比较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分析资料,应用图表表达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分析图表资料,应用文字概括表述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如分析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及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在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实际提出治理、保护的设想或措施。

(1)从人与环境的矛盾,理解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从目前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手,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3)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4)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在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实际提出治理、保护的设想或措施。

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2—1—l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lo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读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2.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牛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图2—l—2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1997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12.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2‰,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类型是( )。

国际贸易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及答案(精品范文).doc

国际贸易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及答案(精品范文).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试题课程代码:0008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恩格尔法则”表明,收入的增加会导致( C )A.食品占总需求的比重上升,奢侈品消费的比重上升B.食品占总需求的比重上升,奢侈品消费的比重下降C.食品占总需求的比重下降,奢侈品消费的比重上升D.食品占总需求的比重下降,奢侈品消费的比重下降2.下列各项中,反映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的是( D )A.对外贸易依存度B.国际贸易结构C.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国际贸易地区分布3.从A国经过C国国境向B国运送货物,若货物所有权不属于C国居民,则对C国而言,这种贸易形式是( D )A.出口贸易B.进口贸易C.输出贸易D.过境贸易4.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这种观点来源于(C)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D.产业内贸易理论5.《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缩写是( B )A.GATT B.GATSC.TRIPs D.OECD6.某国2008年纺织品的进口额与出口额分别为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则该国当年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为(A)A.0.3333 B.0.5C.0.6667 D.27.A、B两国的名义汇率为1:2(即1单位B国货币兑换2单位A国货币),若A国的价格水平为100,B国的价格水平为110,则A、B两国的实际汇率为( B )A.0.5 B.0.55C.0.65 D.0.758.假定某国以2000年为基期的净贸易条件指数为100,2008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10,进口价格指数为108,那么该国2008年的净贸易条件指数为(C )A.98.18 B.100C.101.85 D.1109.下列各项中,一般不.属于国民待遇条款适用范围的是( A )A.零售贸易权B.知识产权保护C.转口过境的条件D.船舶在港口的待遇10.经由海关批准,可以对外国货物进行加工、制造、分类及检修等保税业务活动的场所称为( C )A.保税货棚B.保税仓库C.保税工厂D.保税陈列场11.在各种期刊和批发价格表上公布的价格是( B )A.成交价格B.参考价格C.拍卖价格D.开标价格12.在海关税则中,对同一税目的商品按其价格高低而适用不同税率计征的关税称为( D )A.从价税B.复合税C.选择税D.滑准税13.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进口替代补贴属于(A )A.禁止性补贴B.可诉补贴C.不可诉补贴D.专向性补贴14.一国生产彩色电视机需要投入进口显像管,若该国对进口彩电和显像管都征收10%的关税,则该国对彩电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C )A.小于0 B.等于0C.等于10% D.大于10%15.根据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 A )A.绝对优势B.相对优势C.比较优势D.国家竞争优势16.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条款是( A )A.特别301条款B.特别337条款C.超级301条款D.337条款17.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主要计税标准是( B )A.从量税B.从价税C.季节税D.滑准税18.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 A )A.增加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B.减少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C.增加就业量,降低国民收入 D.减少就业量,降低国民收入19.下列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比关税同盟一体化程度低的是( D )A.共同市场B.经济同盟C.完全经济一体化D.自由贸易区20.货主将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在货物售出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的费用和佣金。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1课程性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

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第⼀题中国⾃然资源对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向的影响 ----以铁矿⽯为例第⼀章中国铁矿⽯资源概况与⽣产现状第⼆章中国铁矿⽯供需分析与价格⾛势第三章中国进⼝铁矿⽯贸易分析与海运及港⼝接卸情况第四章中国出⼝钢铁⽣产分析与贸易状况⼀、特点及需求状况1、中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含铁量不⾼。

其中97.5%为贫矿。

2、中国铁矿⽯开发利⽤程度不⾼,已探明资源中尚有⼀般待开发。

3、中国铁矿⽯需求增长迅速。

特别当前中国正处于⾼速发展之中,钢铁需求量巨⼤。

⼆、世界储量分布⽣产国世界铁矿⽯资源⾮常丰富,据统计,世界铁矿⽯储量约在1600亿吨左右,储量基础3700亿吨。

按含铁量计算,储量为790亿吨,储量基础为1800亿吨。

澳⼤利亚、巴西、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都是世界铁矿资源⼤国。

⾄2009年,铁矿⽯的主要进⼝国为澳⼤利亚、巴西、印度、南⾮和乌克兰。

三、中国进⼝铁矿⽯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问题1、港⼝总体接卸能⼒不⾜,造成船舶压港2、港⼝接卸泊位结构不合理,影响运输效率的充分发挥3、铁路运输能⼒不⾜,造成铁矿⽯压港对策1、国家应加强对于⼤型矿⽯接卸泊位建设的⽀持⼒度2、加强铁路运输能⼒建设3、企业应该加强与港⼝、铁路的联合与衔接,积极参与港⼝、铁路建设四、世界钢铁需求情况与钢材价格变动⾛势近期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特别是新开⼯项⽬的减少,投资⽅向逐渐向新兴产业转移,我国建筑、汽车、机械、造船等⾏业由快速增长逐渐进⼊平稳发展期,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均显⽰下游⾏业需求转弱,钢材消费增长放缓。

1、建筑⽤钢需求回升乏⼒年初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新国⼋条?±、?°⼀房⼀价?±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及提⾼存款准备⾦率、加息等⼀系列银根紧缩政策的实施,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度不断加⼤,尽管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仍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

《国际贸易》考核大纲

《国际贸易》考核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傅海龙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识记:(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含义;(2)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定义;(3)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定义;(4)对外贸易量的含义;(5)对外贸易差额的含义。

2、理解:(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2)国际贸易的分类;(3)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4)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关系;(5)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3、运用:(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2)联系实际列分析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异同。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1、识记:(1)国际经济传递的概念;(2)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2、理解:(1)对外贸易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2)国际贸易对企业的作用;(3)国际贸易与国民福利。

3、运用:分析对外贸易给中国经济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国际分工1、识记:(1)国际分工的概念;(2)垂直型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的概念;(3)里昂惕夫之谜;(4)协议型国际分工;(5)产业内贸易理论;(6)超保护贸易理论;(7)需求相似理论。

2、理解:(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2)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特点;(3)国际分工发展的条件;(4)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5)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6)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7)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内容。

3、运用:分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战略选择。

第四章世界市场1、识记:(1)世界市场的含义;(2)贸易条件的含义;(3)包销的含义;(4)寄售的含义;(5)补偿贸易的含义;(6)加工贸易的含义;(7)国际竞争力的含义。

2、理解:(1)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2)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3)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渠道类型;(4)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的发展阶段特点;(5)国家全球竞争战略。

国际贸易地理-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代码:011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诸因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其一文化教育任务;其二理论研究任务;其三实践应用任务。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善于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等课程为阐明本课程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会加深对上述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课程内容及主要学习方法和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重点)理解: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应用:地图法、分析法、对比法、考察法第二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口、宗教、科学技术等人文因素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趋利避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重点)识记: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理解:新加坡战后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应用:时差的计算与应用(二)地形与河流、湖泊(一般)识记:大陆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理解:地形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三)国家、居民(重点)识记:主要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及世界人口特征。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卷B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卷B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卷B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卷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卷
09级报关专业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国际贸易地理学时研究()和()的关系学科。

2.建立高科技型经济特区,必须实行生产,()和()三大结合。

3.世界上被第一个命名的自由港是()国的()自由港。

4.日本四国大岛分别是()、()、()和()。

5.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和()。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有()
A.人口与劳动力 B.政治、法律
C.社会经济与技术 D.宗教、文化
2.世界市场集团化趋势的表现之一是国家间的集团化,国家集团化的特点是( A.内部市场垄断并对内加强竞争 B.技术转让外部化
C.内部贸易自由化而对外统一贸易壁垒 D.交易市场外部化
3.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按照运量大、成本低顺序排位,应该选择()
A水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B.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
C.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
4.从香港出发驶往荷兰鹿特丹最近的航线顺序通过()。

A. 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B. 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C. 台湾海峡、巴拿马运河、北大西洋、英吉利海峡
D. 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英吉利海峡
5.金砖四国是指()
A. 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中国
B. 巴西、印度、俄罗斯、中国
C. 墨西哥、巴西、中国、印尼
D. 中国、墨西哥、俄罗斯、印尼)。

09级经管-国贸专业考核大纲-定稿.doc

09级经管-国贸专业考核大纲-定稿.doc

经管系国际与贸易专业考核大纲(2009版)目录1.《政治经济学》考核大纲 (1)2.《线性代数》考核大纲 (3)3.《微观经济学》考核大纲 (5)4.《管理学原理》考核大纲 (7)5.《宏观经济学》考核大纲 (10)6.《会计原理》考核大纲 (13)7.《国际贸易学》考核大纲 (15)8.《统计学》考核大纲 (16)9.《世界贸易组织概论》考核大纲 (20)10.国际金融》考核大纲 (21)11.《货币银行学》考核大纲 (22)12.《计量经济学》考核大纲 (28)13.《财政学》考核大纲 (30)14.《世界经济概论》考核大纲 (31)15.《国际投资》考核大纲 (32)16.《商务英语口语》考核大纲 (33)17.国际商法》考核大纲 (35)18.《国际贸易实务》考核大纲 (36)19.《国际结算》考核大纲 (38)20.外贸函电》考核大纲 (39)21.《发展经济学》考核大纲 (40)22.《国际市场营销》考核大纲 (41)23.《国际货物与运输》考核大纲 (42)24.《国际贸易地理》考核大纲 (43)25.《证券与期货》考核大纲 (44)26.《经济法》考核大纲 (45)27.《电子商务》考核大纲 (47)28.《国际贸易单证制作》考核大纲 (49)29.《国际商务谈判》考核大纲 (50)30. 《人力资源管理》考核大纲 (51)31.《企业战略管理》考核大纲 (54)《政治经济学》考核大纲课程编号:10020021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一、考核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比较系统的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而且使学生学到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学好基本知识。

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道它的思想方法、意义和用途,以及它与其它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

2. 培养思维能力。

能够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及发展外向型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理解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
识记: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义;
理解:动植物资源的枯竭,温室效应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
理解:所谓“持续优先”或“发展优先”的不(一般)
理解:国际环保合作的六项措施。
第六章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的构成及其储、产、消状况,建立能源储备的必要性。
识记:五大特点。
理解:辩证认识和运用“十字”方针。
(二)国际贸易运输性质(一般)
理解:为什么说国际贸物运输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世界四大航运及主要航区通道和主要港口
识记:主要运河、海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
(四)海上货物运输的四要素(次重点)
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五)宗教(一般)
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腾的的概念
理解:伊斯兰教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懂得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起着重大作用,并了解世界贸易中心区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两岸乃至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过程及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的区域贸易中心(重点)
识记:汉萨同盟的地域范围,意大利北部的贸易中心。
理解:意大利的威尼斯等贸易中心在与亚洲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佛兰德尔地区(一般)
识记:地域范围。
理解:在欧洲贸易中的作用。
识记:亚太、北美、西欧三大汽车生产地带的主要生产中心、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一般)
理解:战后汽车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六)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重点)
识记:美、日、西欧、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工业的分布;世界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
识记: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亚热带季风农业,地中海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及主要代表农作物。
理解:不同农业类型与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二)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次重点)
识记:绿色农业的定义。
理解: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般)
(三)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重点)
识记:地理大发现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
理解: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四)亚太地区兴起的政策环境(重点)
识记:亚太地区的范围。
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声速增长的原因。
理解: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不断上升的原因。
(二)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历程(重点)
识记:战后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
理解: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趋向沿海的原因。
(三)世界钢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国家(次重点)
识记: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四)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分布(重点)
理解: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四)小麦、稻谷、玉米、棉花、大豆、饮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产与贸易(重点)
识记:上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生产国、出口国
(五)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的8大特点
第八章 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地理
(五)亚太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点)
识记:锡矿带、锰结核、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
理解:亚太地区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六)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一般)
理解:亚太地区面临哪些挑战。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贸易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体化进程有概括的认识。
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等课程为阐明本课程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会加深对上述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课程内容及主要学习方法和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定义、类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重点)
识记:定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
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二)形成原因(次重点)
识记:集团化8项形成背景。
理解: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
(三)欧盟与APEC(重点)
识记:形成历程及一体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质
理解:欧盟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集团;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次重点)
识记:成员组成及形成背景
理解:对三国经济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代码:011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诸因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
理解:地形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三)国家、居民(重点)
识记:主要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及世界人口特征。
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或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应用:分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次重点)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重点)
识记:主要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政区人口状况及政治体制
识记:主要行政区、主要民族
理解:美国议会与总统相互制约关系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二)美国经济的特征(重点)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其一文化教育任务;其二理论研究任务;其三实践应用任务。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善于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理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火车头。
第九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主要海运通道、铁路、公路口岸和集装箱、大陆桥运输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和方针(重点)
理解:天然气与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变化。
第七章 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状况,以便进一步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和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
(一)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重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重点)
理解: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
应用:地图法、分析法、对比法、考察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口、宗教、科学技术等人文因素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趋利避害。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
(一)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重点)
识记:世界6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的储藏与生产的主要特点、OPEC.
理解:世界石油开采、加工和消费不平衡的状况
应用:如何建立本国可靠的石油储备制度。
(二)天然气与煤炭(次重点)
识记:世界主要天然气的储藏和生产国家、主要煤炭生产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重点)
识记: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理解:新加坡战后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应用:时差的计算与应用
(二)地形与河流、湖泊(一般)
识记:大陆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战后世界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状况及钢铁。汽车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贸易状况,并了解制成品生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制成品的类型及主要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地带(重点)
识记:美加工业带、西欧工业带、中东欧工业带和亚太工业带的地域范围及主要工业部门
识记:航线划分的标准及选择航线的主要要素
理解:货物与港口两要素在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大宗海运物流(一般)
识记: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粮食的流向。
(六)铁路、公路、大陆桥运输(重点)
识记:我国和邻国的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陆桥运输的定义
理解:大陆桥运输的优越性
理解:农业生产特征及农业危机。
(五)交通运输业(一般)
识记:主要港口及铁路枢纽。
(六)对外贸易状况(重点)
识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区结构。
理解:美国出口贸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