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  青铜文明与甲骨文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难点名称
青铜文明的含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知识点属于文化史的部分,文化史课的形象性特点难以把握,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一大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奴隶社会,人们如何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难以理解。文明如何解说。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发展历程
青铜文明 商周---灿烂时期
基本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分布广
小结
灿烂的青铜文明歌: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2、依据司母戊鼎解说为什么叫青铜,青铜时代如何到来,文明如何解说?
3、依据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对四羊方尊及三星堆青铜器图片的观看探讨青铜文明的特点。
4、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小结概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让学生概括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从而理解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青铜文明。
难点教学方法
1.观看图片,了解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及此时青铜器的特点。
2.情景解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司母戊鼎”图片,解说其结构特征,然后问题引入:1)我国何时开始使用青铜器?2)青铜器在夏商周呈现怎样的特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如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

2.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

2.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授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课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课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课教案青铜器与甲骨文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图一图二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趋势?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利用铜陵特有的铜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再现历史的能力。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和运用身边感性史料来讲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搜集青铜器照片和铜陵金牛洞大炼渣的有关资料(或李白描写铜陵冶炼的诗篇),进行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搜集5个甲骨文方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青铜工艺:利用多媒体投出实物图或利用书中的三个青铜器图观察其高超的工艺并推断其铸造方法,从而了解古代中国青铜工艺成就,也可利用铜陵大炼渣遗址和李白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当时宏伟的冶炼场面。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根据第6课学生已初步接触甲骨文和金文,教师可选择5个易辨认的甲骨文,让学生找到其对应的今天的汉字,从而使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为象形文字,从而阐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商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锡,经过多次熔炼、铸造、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

商代青铜器的形状奇伟,花纹瑰丽,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和用途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一,它是在商王武丁时期铸造的。

司母戊鼎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它的造型独特,花纹精美,是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之一。

司母戊鼎的用途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和酒水的。

二、甲骨文的演变和意义1.甲骨文的起源和历史地位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汉字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和会意等几种。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用法,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后来的汉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和范例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青铜器相关资料和图片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通过模拟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来体会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甲骨文构字方法和认识今天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笔画简单、结构规整、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指事性,而且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图案和文字,让学生感受甲骨文的神秘和古老,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以及甲骨文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阐述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学生就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化的瑰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其制作工艺对后世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加深对青铜器文化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整理及此问答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整理及此问答题

部编初中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整理及
此问答题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知识点整理
二、简答题
1.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指哪一时期?
答:夏、商、周时期。

2.铜器在我国是何时出现的?
答:原始社会后期。

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哪一时期?
答:商周时期。

4.商周时期在青铜器铸造技术上采用的工艺是什么?
答:“泥范铸造法”
5.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是哪一朝代铸造的?:答:司母戊鼎;商朝。

6.什么是甲骨文?
答: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7.首次发现甲骨文的是谁?何时发现的?
答:王懿荣、1899 年。

8.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答: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9.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朝?
答:商朝。

10.甲骨文使用了哪些造字方法?
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11.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什么?
答:象形。

12.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后活动:(P28)
1.仔细观察下面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
答:酒器、炊具、礼器。

2.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答:A.人B.水C.猪。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甲骨文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 线条瘦劲挺拔,字形大小错落有致, 章法疏密得当,展现出古朴典雅的艺 术风格。
记录了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经 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 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破译与传承
破译过程
自甲骨文发现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其破译工作。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字形结构等方法, 逐渐解读出大量甲骨文单字和词组。
研究成果
目前已识别的甲骨文单字约1500个,能够解读部分卜辞和记事刻辞的内容。这些成果为 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传承与保护
为传承和弘扬甲骨文文化,国家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如建立甲骨文数据库、举办甲 骨文书法展览、推动甲骨文进校园等。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确保甲骨文的安全与完 整。
0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青铜器与甲骨文都是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青铜器上的铭文往往使用甲骨文书 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难点解析与答疑
要点一
青铜器铸造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 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多个步 骤。其中,制模和翻范是铸造过程中 的关键环节,对于器物的造型和精度 有着重要影响。
青铜器的定义与分类
青铜器定义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 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青铜器分类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 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 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萌芽期
距今4500-4000年龙山文 化时期,相当于尧舜禹传 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 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
甲骨文作为古代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通过青铜器这一载体得以传承和发 扬,使得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青铜器上的铭文常常涉及到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方面,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入,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和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指出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2.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掌握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4. 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掌握商代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意义2. 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难点1. 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2. 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五、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件展示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吗?它们在商代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角色体验: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我们一起聆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图片展示夏朝: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商朝:西周:西周利簋,高28厘米。

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司母戊鼎的制作工艺看视频,答问题:青铜器是由哪些金属元素构成?答: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故称青铜。

青铜器采用哪种铸造技术?答: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有何历史地位?答: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答:司母戊鼎四羊方尊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1)规模大。

(2)品种多。

(3)用途广。

(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学期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的授课教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2.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课程内容a. 青铜器的概念和历史意义b.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c. 青铜器的种类及其特点d. 青铜器的文化价值2.甲骨文的课程内容a. 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意义b. 甲骨文的来源和研究方法c. 甲骨文的基本形式和内容d.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三、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们听一些古代的音乐和音效,例如古代军队进军、民间歌曲或舞蹈等,引导学生们回想古代的生活和文化。

然后请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提出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种种想象和思考,特别是对于古代的器物,如何看待和研究。

2.教学主要过程第一部分: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a. 青铜器的概念和历史意义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明和出现时间、青铜器的含义和作用。

b.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通过图示介绍,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制造过程,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模型,体验制作青铜器的过程。

c. 青铜器的种类及其特点通过PPT介绍各种青铜器的古代名称,如仿古鼎、颜盂等。

d. 青铜器的文化价值让学生探究青铜器的中华文化传承和代表,了解青铜器在文化价值上的地位和特殊性。

第二部分:甲骨文的历史和文化a. 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意义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为启蒙文化基础的重要性。

b. 甲骨文的来源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来源和出土情况,并介绍甲骨文的工具、方法和过程。

c. 甲骨文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通过PPT展示和实物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甲骨文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d.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让学生思考甲骨文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历史价值。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知道青铜器精品的代表并能识别其图片。

2.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3.通过学习,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高度发达的文明,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探寻中国的早期文明成果。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请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第一段,概括出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2)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青铜制造业的特点(1)课件展示各类青铜器的图片。

猜一猜,图中的青铜器的实用性是什么?鼎——烹饪器;觚——盛酒器;簋——盛饭器;甗——蒸饭器;盨——盛饭器;爵——饮酒器。

青铜不仅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还广泛用于礼器、乐器、兵器、农具等工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

从中可看出青铜制造业有哪些特点?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

(2)材料研读材料一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礼记?礼器》材料二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问: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通过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以及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培养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媒体资源来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图片: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文字资料:收集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夏商西周的更迭,引起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如青铜器是什么?甲骨文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文字资料,并回答问题,如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种类和用途,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案导学案附答案一、明白义务1、教学目的:了解司母戊鼎,熟习中国现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青铜器制造的高明工艺。

掌握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了解明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经过学习学习本课,培育协作看法。

增强世族自豪感和复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工艺与甲骨文3、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一〕、青铜器的高明工艺1、在,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遗址出土铜镜。

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厚,主要用于祭奠及军事等,功用也由食器开展到礼器。

礼器的大小和数量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厉的界限2、青铜器制造工艺,铸造技术上采用〝〞。

商代前期,青铜铸造业不只,而且组织严密。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是中国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时间:年3、发现者:4、规模大:至今出土已有16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曾经识别的有多字5、记载内容:触及、战争、农牧业、控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6、位置: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现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构成与开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末尾〔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方法:甲骨文运用、、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1〕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勒出来。

甲骨文中约40%都是〔2〕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3〕形声:最为提高,用声符来注音,用以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少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2、影响:甲骨文曾经具有了汉字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运用,是汉字构成与开展的重要阶段三、小组协作探求效果1、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用途与功用?2、甲骨文的特点及位置?四、1、夏、商、西周青铜文明兴盛的缘由是什么?五、稳固拓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

2.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 青铜器的高超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工艺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由青铜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_商_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2. 甲骨文___商朝__时出现的刻在__龟甲__和_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___商____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商朝__朝开始。

甲骨文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文字仍是以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延用,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四、合作学习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简介:甲骨文的发现。

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

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

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

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学生:祭祀、酒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
导学案附答案
一、明确任务
1、教学目标:了解司母戊鼎,熟悉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

掌握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学习本课,培养合作意识。

增强世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工艺与甲骨文
3、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遗址出土铜镜。

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大小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界限
2、青铜器制作工艺,铸造技术上采用“”。

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而且组织严密。


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是中国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时间:年
3、发现者:
4、规模大:至今出土已有16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多字
5、记载内容:涉及、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6、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1)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甲骨文中约
40%都是
(2)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3)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以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
现代汉字很多都是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用途与功能?
2、甲骨文的特点及地位?
四、
1、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五、巩固拓展。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
级博物馆。

你认为中国首座国家级文字博物馆建在哪里()
A 、河南安阳
B 、陕西西安
C 、湖南宁乡
D 、四川广汉
3、下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为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二得名,今年3月,中国工具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内部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4、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这两种文字的命名都是()
A 、刻写材料
B 、发明人物
C 、发现时间
D 、文字结构
5、《诗经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其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成为青
铜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商朝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中华世纪鼎
D 、大盂鼎
6、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
A.盛物用的器皿
B.做饭用的器皿
C.祭祀用的器皿
D.盛酒用的器皿
7、在汉语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 商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8、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
级博物馆你认为他应该建在()
A. 山东曲阜
B. 北京周口店
C. 四川成都
D. 河南安阳
9、2019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两周,甲骨文
D. 两周,金文
10、下列对甲骨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记载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 刻在龟甲兽骨
C. 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D.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导学案的答案
一、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原始社会;齐家文化。

饮食;等级。

2、高超;“泥范铸造法”;宏大;司母戊鼎。

(二)、甲骨文记事
1、商周
2、1899
3、王懿荣
4、1500
5、祭祀
6、最早;商朝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象形、指事。

(1)象形字
(3)形声字
2、基本结构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2、特点: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地位: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
朝开始
三、展示交流成果
1、生产力的提高;冶炼技术的提高;文字的出现赋予了青铜器一个新的灵魂;国家的产生
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为青铜器的冶炼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奴隶贵族的奢华生活需要四、巩固拓展
1-10CAAABCAD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