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近代史纲要基础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知识(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知识(一)
1、中国近代史:18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至今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的历
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开放。
(四个选择)
3、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延续了两千多年。
5、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
济占主导的地位;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3、思想特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中国封
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6、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
富裕。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12、把持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
务司长达40余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一专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如何?一、中国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二、中国封建社会特点:(一)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二)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三)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四)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四、清朝中叶以后封建社会危机表现:(一)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削弱了清政府统治能力。
(二)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增加。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三)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四)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五)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与世隔绝。
2.鸦片战争前世界状况如何?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二、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三、寻求新殖民地,向外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把目标瞄向中国。
3.西方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一、军事侵略:(一)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1.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2.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3.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中法新约》。
4.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签订不平等条约有:《马关条约》。
5.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考研政治要点归纳之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共有⼗章内容,⼤致可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旧民主主义⾰命。
该部分是第⼀章到第三章内容 ⼆、新民主主义⾰命。
该部分就是第四章到第七章内容 三、社会主义⾰命、建设和改⾰。
该部分就是第⼋章到第⼗章内容 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要点:全⾯掌握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实⾏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化渗透的主要途径及内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的⽃争 1 .三元⾥抗英:中国近代中国⼈民第⼀次⼤规模的反侵略武装⽃争。
2 .中法战争:刘铭传 3 .镇南关⼤捷:冯⼦材 4 .中⽇甲午战争:邓世昌、林永升 5 .俄、德、法“三国⼲涉还辽”事件 6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7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的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洋务运动 1 . “洋务派”的代表⼈物及其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 2. 历史作⽤: 3. 失败原因: 4. 洋务运动失败的性质及其教训 三、戊戌维新运动 1 .维新变法背景 2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社会活动 3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4 .百⽇维新:政治,经济,军事,⽂化教育各个⽅⾯的变化, 5 . “戊戌六君⼦” 6 .历史意义 7 .失败的原因 8 .维新派本⾝的局限性:⾸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民群众。
9 .教训 第三章⾟亥⾰命问题 ⼀、历史背景 ⼆、资产阶级⾰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案 三民主义的概念,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明确的反帝纲领、忽略⼈民群众的作⽤、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彩。
和 1924 年国民党⼀⼤时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内容的区别。
四、⾰命与改良的辩论 1 .要不要以⾰命⼿段*清王朝 2 .要不要*帝制,实⾏共和 3 .要不要社会⾰命 五、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 第三章、⾟亥⾰命问题 ⼀、历史背景 ⼆、资产阶级⾰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案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明确的反帝纲领、忽略⼈民群众的作⽤、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彩。
必备精品讲义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必备精品讲义:考研政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欢迎进入:考研课程免费试听更多信息请访问:考研论坛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前期,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的“新政”最终宣告破产,随着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这些都成为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讲义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交通的发达,西方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所谓的文明中来,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2.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当时的革命性质: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型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实现国家富强、人们富裕(目标)。
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18略。
2.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让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95年,日本强迫请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
1845年,英国租的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考研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重要历史概念1.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3.中国近代各阶级(1)帝国主义(2)封建主义(3)资产阶级(4)无产阶级(5)小资产阶级(6)农民阶级二、近代史基本逻辑链条1.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逐步丧失主权、人民负担加重3.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4.封建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5.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6.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戊戌维新运动7.保守势力的镇压-维新运动的失败8.清末新政-清王朝的最后挣扎9.辛亥革命-封建君主专制的覆灭10.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北洋军阀的统治11.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的开始12.北洋军阀的覆灭-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反革命行为13.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根据地建设14.反围剿战争的失败-长征15.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6.第二次国共合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17.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18.重庆谈判-和平建国的希望19.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的开始20.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22.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3.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修养道德修养思修法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基础一、思想修养(一)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前221年——1840年)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2)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4)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总的评价: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了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8月,耆英);《虎门条约》(1843年10月);《望厦条约》(1844年7月,中美)、《黄埔条约》(1844年10月,中法)3)影响: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军舰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我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我关税主权。
由此,我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为什么是半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一方面,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主权,并一步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化了。
另一方面,由于以下的三个原因使得中国没有变成一个完全的殖民地国家:一是国家大。
二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
三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国家大,反抗剧烈,使得帝国主义列强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政府中国;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讲义与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讲义与复习重点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第三章辛亥革命 (7)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1)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7)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20)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 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 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关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班级:11级水保学号:2011012057姓名:闫洋洋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目录义和团斗争义和团运动的起落义和团运动开始、经过、衰亡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农民运动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义和团农民群众斗争义和团运动的起落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义和团(开始称义和拳)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大多数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
最初,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
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口号改为“扶清灭洋”。
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常引起争讼、暴力甚或演变为外交事件。
义和拳活动的山东和河北,正是教案频仍的地区,义和拳活动与教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被迫在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显示了之前的洋务运动失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的野心。
1896年,有意瓜分中国的欧洲强国,对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并要求准许修建铁路和采矿。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
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
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
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之后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现在广东湛江)。
外国的进占,更激发起山东各地的排外情绪。
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
近代史纲要讲义
四、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参见教材P11)
专题二:八十年的斗争与探索
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一) 侵略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在沙俄和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一次新的侵华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1、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
2、衰相尽显的清王朝
(1)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
(2)矛盾激化,危机四伏:①土地高度集中,政权腐朽,贫富分化悬殊;②军旅颓废;③人民反抗不断。
(3)闭关自守
二、鸦片贸易与禁烟斗争
(一)罪恶的鸦片贸易
1、鸦片贸易概况
在英国大规模地向中国输入鸦片以前,中国每年也从印度输入少许鸦片,主要是药用。从19世纪以后,英国开始收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011—2012年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复习讲义要点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讨论:如何看待列强对中国发动的这一系列战争?
二、英勇的反侵略斗争
(一)反侵略斗争
(二)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三)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四)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曲折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道路的探索
三、长征的伟大胜利
(一)土地革命与反围剿
(二)“左”倾错误及其危害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第一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第一章一、章节特点史纲第一章是侵略史部分,讲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这一章节在史纲中的地位是非重点章节,从命题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情况下,这一章节的考点容易考查选择题。
二、复习重点史纲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2.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及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4. 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反对列强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时期典型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
如何调节考研的心态稳定的心态:在考研的复习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自己总是看着别人的复习进度,这样往往自己的复习计划被打乱。
看着别人复习的进度比自己快了,心里就会很焦急,进而产生烦躁的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
凯程老师建议考生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来,按部就班的复习。
对于别人的复习进度,可以参考和借鉴,但是千万不能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原则。
如果考生在复习中出现一段时间看不进去书的状态,拿起书来就感到非常烦躁。
出现这样的情况,凯程老师建议考生在感到烦躁时,可以由这门课换为另一门。
如果还是不管用,干脆,合起书本,找到要好的知心的朋友,一起到校园里走一走,聊一些大家都开心的事,看看校园中匆忙的身影,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缓解这种状况。
其实只要做到全力以赴,然后中间不徘徊、不彷徨,认定目标,心态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成功的学生,除了刚开始纠结于考不考得上这个问题紧张心绪不稳定之外,后来都挺稳定的,至少从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的,或许内心深处还是不太稳定的,而且偶尔还是会出现抓狂的情况,不过很快就好了。
【近代史纲要讲义】0k
开篇的话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本课程的结构、主线和主题,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方法。
2.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学习,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提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本课的主线和主题,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意义,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1学时主要内容: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不是历史学科的专业课,是要求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中国近现代史简介时间:1840年~21世纪初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各族人民为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真理,从而取得了辉煌胜利的历史;它是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可以分为三大时期:1. 1840~1919.5.4: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救亡图存)2. 1919.5.4~1949.10.1:天翻地覆的三十年(走向解放)3. 1949.10.1~21世纪初:走向辉煌的五十年(奔向富强)主题和主线:1、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是考研政治中必须掌握的一大
重点,也是涉及国家历史和发展进程的重要
内容。
通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理解,更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的国家状况和
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一、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未仅仅是一次战争,更是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的一次深
刻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不过,
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标志着民族
觉醒和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二、戊戌变法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另一次更为深刻的变革,它是中国朝代里一个有远见卓识而充满矛盾的尝试,它的失败也预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困难性和曲折性。
三、辛亥革命
1911年的辛亥革命树立了新型国家政府的基础,完成了中国千年帝制的结束,开启了民主革命新时代。
这个激动人心历史时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文化自信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五四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社会制度相互激荡,引发了思想文化的
浪潮,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今天。
五、抗日战争
1937年至1945年最黑暗的日子,中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献出了伟大的牺牲,它使国家和民族饱
经沧桑、苦难,也培育了中国人民的毅力和
团结精神。
六、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宣告新中国的成立,这个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历史时刻结束了中国的千年封建朝代,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知识点
1. 辛亥革命:发生时间、导致原因、革命纲领和成果。
2. 新文化运动:发生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3. 四五运动:发生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4. 中共成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发生时间、主要领导人、重要事件、党的路线和基本纲领。
5. 国共合作:发生时间、背景、合作条件、联合政府的组成及影响。
6. 抗日战争:发生时间、重要战役、重要领导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7.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发生时间、主要战役、成立背景、组织建设和国家建设。
8. 社会主义建设:五年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及其意义。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司法机构等。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11. 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改革开放的背景、开放政策、加入世贸组织、一带一路等。
12. 港澳台问题和民族团结: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问题、少数民族政策等。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文化政策等。
14. 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模式选择、战略部署、成就与问题、科技创新政策等。
15. 社会问题和人权保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人权保障等。
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讲稿
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讲稿(原创版)目录1.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概述2.第一章重点内容回顾3.第二章重点内容回顾4.第三章重点内容回顾5.第四章重点内容回顾6.第五章重点内容详解7.总结正文一、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概述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这一时期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全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第一章至第五章,本文将对这五个部分进行简要回顾,并重点解析第五章的内容。
二、第一章重点内容回顾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近代史的开端,即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强行打开我国国门,导致清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三、第二章重点内容回顾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这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其领袖洪秀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运动失败。
四、第三章重点内容回顾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一次尝试引进西方科技、改革政治、振兴民族经济的运动。
但由于洋务派自身的局限性,这次运动并未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五、第四章重点内容回顾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戊戌变法及其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改革尝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振兴民族。
但由于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六、第五章重点内容详解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表现出了民众对帝国主义的强烈反抗情绪。
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主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七、总结近代史纲要第五章通过回顾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民众为振兴民族所付出的努力。
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学讲义一、概说1、2011年考研政治中《纲要》的分值2、2011年考研政治中《纲要》的考法A 主观题占2/3,客观题1/3B 主客观题各占一半二、教科书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沙健孙、龚书铎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刘伟、屠静芬、何卓恩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辅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沙健孙、李捷、龚书铎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沙健孙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参考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推荐书: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有一本权威讲义足矣。
三、《纲要》的分期与框架1、“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2、《纲要》的分期A 、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
其中1840~1919年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即旧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9年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1949年至今为中国现代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旧中国变成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3、《纲要》的框架《纲要》把内容丰富多彩的中国近现代史“裁剪”为上、中、下三编,目的是让考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纲要》“开篇的话”)。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义和团)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小结:本编的重点不在对华侵略战争、丧权辱国的条约及中国的反侵略这些具体的史实和战争过程上,而是在中国各个阶层(农民领袖、洋务派、资产阶级民主派)尤其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讲义1
第二讲:中国近代历史综述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对历史分期的标准认识不同。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1、以明清之际作为起点,以五四运动为终点。
(1630--1919)此种观点以人民大学尚鉞教授为代表,强调历史分期应以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为据。
明清之际,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开始萌芽,这一发展方向是和此后形成的“双半”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向是吻合的。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840--1919)此种观点以历史学家范文澜,胡华,胡绳等为代表。
强调历史分期应以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据。
1840年后,随着“双半”社会的形成,中国开始进入民主革命阶段,由于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革命阶段为中国近代史阶段。
这一观点由于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特别是毛泽东的观点吻合,一度是权威的、主流的观点。
3、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
(1840--1949)此种观点以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刘大年为代表。
强调历史分期应以社会形态的发展变迁为据。
1840年前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1949年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这期间是“双半”社会。
此种观点当前逐渐为大多数人接受。
1840—1949为中国近代史阶段。
1949年以后为中国现当代史阶段。
目前教育部推荐的教材,采用了此种观点。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形成近代中国社会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下简称“双半”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历史由此而发生深刻变化,步入“双半”社会。
两个问题:1、1840年中华民族遇到的事变(西方列强进入中国)是否可以避免?2、西方列强以什么方式进入中国是否可以选择?(一)近代前夜国内外发展的两种态势国内,依然保持着封建社会的完整性。
自然经济占主体。
1、政治方面: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方面: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经济活动方式以耕纺结合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
2023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讲义
2023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讲义摘要:一、引言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三、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苏维埃革命七、抗日战争时期八、解放战争时期九、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发展正文:2023 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讲义主要包括了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中国历史。
这段历史充满了矛盾和挑战,但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奋斗史,充满了挫折和希望。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坚守着民族独立和尊严,为民族复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建设现代化国家。
三、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翻了满清政权,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五、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为打倒北洋军阀、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苏维埃革命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时,苏维埃革命在江西等地展开,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创造了新的高潮。
七、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民族生存之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八、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经过艰苦斗争,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
九、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此后,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讲义第1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同时使学生认识,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二、重点和难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危害。
2.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三、计划课时:2课时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这两条基本线索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后长达100多年的时间,本章所讲只是1840年到1919年这一段的情况。
三个基本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呢?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
本章所讲这一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资本主义这个阶段。
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的侵略的斗争,即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包括帝国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间,更要注意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是学习中国近代80年历史的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掌握了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很多事件,弄清这个问题,是研究这中国近代这80年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
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中国近代这80年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进程和结果,就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一、军事侵略(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840-1919•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⑴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封建君主+西方侵略者•⑵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2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选择)•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两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2.反侵略斗争•⑴清王朝:•①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两半社会的开端)《南京条约》P214(选择)•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法战争(不败而败)P218(选择)•④中日甲午战争(包括台湾) 《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选择)•⑤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列强开始在中国驻军;中国彻底沦为两半社会)(选择)•⑵人民群众:•①太平天国•②义和团3. 各阶级对国家命运的探索•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选择)•①起义过程: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衰败灭亡•②主要成果:都有进步意义,均未付诸实践(选择)•《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资政新篇》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农民阶级:革命性+狭隘性*•⑵洋务运动(选择)•①口号:“自强”、“求富”•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冯桂芬P224•③具体活动:三“新”一留•办新企业(军、民工业)•建新军队(陆海军)•办新学堂•派留学生(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地主阶级洋务派:开放性+保守性(不革命,因为他们要保皇)*•⑶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①前奏:“公车上书”1895 P226•②舆论准备:•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严复翻译《天演论》•③“百日维新”: 1898.6.11~9.21•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选择)•④失败后各项措施均被废除,除了•京师大学堂(选择)P228*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放性+保守性(不革命,因为他也要保皇)地主阶级洋务派:倡导君主专制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君主立宪*•⑷辛亥革命•①早期革命活动(以孙中山为代表)•Ⅰ. 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 檀香山(选择)•Ⅱ.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Ⅲ. 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同盟会 1905 东京(选择)•Ⅳ.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旧)三民主义P231(选择、大题)•“民族、民权、民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Ⅴ. 前期武装斗争:(选择)•萍浏醴起义 1906 (第一次)•黄花岗起义 1911. 4 (最惨烈)•②武昌起义:1911. 10. 10•四川保路运动•③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 1. 1)—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P233(选择)•④辛亥革命的失败P234-P237(大题)•⑤“二次革命” (1913) 、护国运动(蔡锷-1915~1916)、护法运动(1917~1918) (选择)•“护法运动”失败标志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资产阶级革命派:开放性+软弱性+妥协性(革命)*•4.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新青年》(陈独秀)、北京大学+P239(选择)•5.十月革命传入中国•率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第一篇正确阐述十月革命性质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918.7•6.五四运动•⑴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P240•⑵北京大学生罢课游行[天安门]•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火烧赵家楼”•⑶上海工人声援(1919.6)→商人罢市P240•⑷五四运动胜利,实现直接目标•北洋政府:放人、罢免、拒签P241(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大会议一、“N大”-- 中国共产党第N次全国代表大会二、“N届X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N届中央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N大→N届一中全会→... →N届六中全会→ N+1大(不一定有几次全会)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扩大会议党的各次重大会议一大 1921 上海+嘉兴二大 1922 上海三大 1923 广州四大 1925 上海五大 1927 武汉六大 1928 苏联莫斯科七大 1945 延安八大 1956 北京九大 1969 北京十大 1973 北京十一大 1977 北京一大(1921-07)1. 创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嘉兴)2.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P243(选择)二大1. 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最低纲领)2. 最高:共产主义3. 最低:反帝反封(第一次提出)(选择)三大(广州) P245(选择)1. 确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2.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半年后)①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②确定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四大(1925.1)1. 对工农:第一次提出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决定加强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2. 对国民党:制定了对其的工作方针(左、中、右派):扩大左派,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右派*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国民党*3. 对资产阶级:将其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 五卅运动:反帝 1925.5.30首发上海,席卷全国掀起大革命的高潮5. 国民政府成立:广州 1925.7.1五大(武汉)(1927-04)1. 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但不够深刻、彻底2. 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①毛泽东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②彻底清算陈(撤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总方针: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准备秋收起义3.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支部建在连上六大(莫斯科)(1928-06/7)1. 六大:肯定农村根据地和红军为革命新高潮的基础。
P2492. 中共六届二中全会:1929. 6中国革命要胜利,一定要有红军和广大的苏维埃区域。
P2493. 古田会议 1929. 12——红四军九代会[军队建设问题]①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②解决了红军改造成新型军队的问题(阶级问题)4.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5. 遵义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5. 1①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批判了王明教条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②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6. 巴西会议[四川]、俄界会议[甘肃] 1935.9长征过草地之后 (红一vs红四方面军)对抗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六大——关于抗日战争⑴抗战前期(正面战场) 1937.07-1938.10⑵国民党第一、二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P259(选择)★皖南事变 1941. 01⑶延安整风 1942—1945⑷日本投降:1945.8.15~9.2⑸国共和谈:1945. 10. 107. 瓦窑堡会议:1935.12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批判“左”倾关门主义倾向P252和P2568.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八一宣言(1935)、一二·九运动(1935)、我党方针“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P2569. 西安事变 1936.12.12 P25610.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1937. 10 P256①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②共产党的四点保证(选择题):停止武力推翻;政府和军队改名;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选择)11. 洛川会议:1937.8制定全面抗战路线(选择)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2. 六届六中全会[延安] 1938确定党在抗战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3.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 4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①批判王明等“左”倾错误;②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高度评价毛泽东;③标志延安整风的胜利结束六大—备注: 抗日根据地建设1. 搞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359旅(南泥湾)2. 建学校抗大、鲁艺、延安自然科学院七大(延安)(1945-04~06)1. 三个报告:①毛泽东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②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毛泽东作闭幕词《愚公移山》。
2. 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1949. 3 P272⑴三个转变:工作、国家、社会⑵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2. 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1949. 3⑶毛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的作风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3. 第一届全国政协(北京)—1949. 9P272(选择、大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临时宪法(1954年以前)七大—备注: 各项群众性政治运动1. 三反运动 1951-1952年—针对我党干部(选择)(反)贪污、浪费、官僚主义2. 五反运动 1952年—针对资本家(选择)七大—备注: 各项群众性政治运动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12 “工业化+改造”P278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八大(1956.9)1. 国内矛盾转化,阶级斗争不再是主流(八届三中全会推翻) (大题)2. 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两个“反”)反保守,反冒进3. 八大时,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P285国家、集体、计划vs 个体、自由、市场4. 全国知识分子会议 1956. 1周恩来代表中央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
5. 八大二次会议:1958. 5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大二公”、“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P2876. 八届八中全会(庐山):1959. 8党内开展反右斗争7. 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1964. 12①新的四化目标: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一届人大 1954)②分两步走: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十一大1.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1978.11~12邓小平重要讲话《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2.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彻底否定“两个凡是”;工作重心的转移3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 6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表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 理论工作务虚会:1979. 3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