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异地高考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异地高考”只是“中途岛”.doc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异地高考”只是“中途岛”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异地高考”只是“中途岛”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在2012年末终于揭开面纱,包括京沪粤在内的26个省区市公布了各自的标准答案,但仍有5个省份未能在2012年内出台有关政策。
纵观各地已公布的方案,门槛高低大不相同。
中西部人口输出大省,由于生源流入压力小,几乎不对异地高考设限。
众矢之的的北广上,因为人口大量流入、名校资源集中,对异地高考提出了各自的硬杠杠。
在放开中职、高职、本科录取上,各地也给出了不同的时间表,北京更是未公布异地考生参加本科录取的具体时间。
重点城市异地高考新政策还是引来不少质疑和争议。
理解需要双向,审视更要客观,这是解决包括异地高考在内的许多问题的基础。
对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管理者而言,无法再将外来务工者视为候鸟,必须为那些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付出汗水的外来劳动者提供应有的社会服务。
鉴于留守儿童面临亲情缺失、问题少年带来多种隐患,考虑到城市打工子弟学校软硬件不足、异地升学掣肘愈发不符合主流的公平趋向,城市终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不是胸襟的问题,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社会和谐共享的应有之义。
呼唤改革者也当认识到,决策层一直以来实行渐进式改革的良苦用心,以及渐进对中国发展与前进起到的润物细无声作用。
作为户籍的衍生物,学籍与异地升学的确需要改革。
但也须指出,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只是理想主义的美好愿景。
现实与客观局限使人们必须理性面对有关改革。
资源终归是有限的,城市的承载力不是无穷的,空喊公平口号不会带来均富。
凡事过犹不及,如果陷入极度的平均主义,欠发达的我们未尝不会重返均贫,大锅饭的负面性无需赘言。
尽管各地的异地高考方案不如一些人希望中那般到位,但其毕竟在推进与向好,中国式改革从渐变到巨变的经验当为人们加添信心。
拥有政策倾斜地区户籍的家长与学生,对异地高考改革不积极不难理解。
但人们应当明白,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普惠性的。
打破户籍藩篱,突破资源垄断,消除拼爹行径,实现分配公正,这一切的一切相辅相成,不正是众多草根儿百姓的衷心诉求吗?或许,一些人需要暂时让渡一定的既得利益,但换取的却是广大的、持久的共同利益,这对当事人与社会显然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
我国异地高考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创新
我国异地高考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创新异地高考是指中国大陆学生在高中期间选择到外地参加高考,也称为“跨省高考”或“出省高考”。
这一制度的变迁路径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依赖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创新的需求和动力。
异地高考制度的变迁路径依赖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
当时,由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许多农村的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异地高考制度应运而生。
根据这一制度,学生可以选择到其他城市参加高考,从而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异地高考制度逐渐发展出了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由于参与异地高考需要离家生活,学生面临着与家人分隔的困扰和挑战。
其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地高校录取政策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给学生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异地高考生,存在着招生政策的“虚假广告”和低质量的招生环境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异地高考制度开始迈向创新的道路。
首先,政府开始加大投入,建设更好的教育资源。
一些重点大学和高中在各地设立分校,提供与其总校相当的教育质量。
其次,各地高校开始加强沟通协作,协商制定相近的录取政策,以方便学生的就业和专业选择。
此外,一些城市还积极探索异地高考生周边开放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改善异地高考制度的重要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各地的录取政策、住宿条件和学习资源,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异地高考地点。
同时,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也为异地高考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此外,中国政府也开始从制度层面对异地高考进行改革和创新。
例如,一些地方开始试点“区域联考”制度,即异地高考生可以选择参加一组地区的联考,并将成绩同时用于各地高校的录取。
这一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学生跨省参加考试的困难。
总的来说,我国异地高考制度的变迁路径呈现出一种依赖现象,但也面临着不断创新的需求和动力。
推进异地高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3、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也应该积极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的 评估和监督,通过提供反馈和建议,共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4、学生和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反馈是质量评估的重要部 分。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主动参与到质量评估中来,积极提出他们的意见和 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质量和科研环境。
推进异地高考中国高等教育改 革的突破口
目录
01 一、异地高考的意义
02
二、异地高考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推进异地高考中
03 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 破口
04 四、结论与建议
05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其中, 异地高考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本次演示将从异地高考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次,异地高考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在异地高考制度下,学生可以更充分 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将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同时,异 地高考也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因为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将 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思想碰撞。
最后,异地高考还有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 口涌入城市,但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异地高考制度可以扩大城市的教育资 源,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的教育压力,促 进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内容二
标题:高考改革的突破口:自主 招生的一个制度设计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 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其中,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重 要突破口,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本次演示将就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意义、 现状、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进行探讨。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时政热点:异地高考政策新动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时政热点:异地高考政策新动向随着2013年各省高考报名工作陆续启动,异地高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31日,黑龙江省率先公布异地高考方案;此后,山东、福建、天津、江苏、广东、安徽、浙江、湖北、海南、云南、江西等13省市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
2012年还有一个月即将结束,异地高考,呼之欲出,它将给高考带来怎样的变化?给广大考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教育部:要求异地高考三大条件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以下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教育部要求异地高考三大条件。
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
家长的基本条件是,在这个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
学生本人的条件是,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里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什么样的学生与本地生享同样待遇。
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它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
教育部9月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
会议强调,要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
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
二要按“三个根据”要求,进一步细化准入条件,确定操作办法。
三要严格落实文件要求,确保各地实施方案在2012年底前出台。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底前出台此后,北京就如何落实这一政策进行认真研究。
异地高考政策执行的难题及其应对
异地高考政策执行的难题及其应对异地高考是指学生选择在自己所在省外的地方参加高考。
由于不同省份的高考政策不完全一致,异地高考政策执行面临着一些难题。
本文将从考生信息核对、考试安排、成绩处理和学校录取等方面探讨这些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考生信息核对是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中的一个难题。
由于考生所在的学校和考试机构跨省,信息的传递和核对变得更加困难。
信息核对不准确可能导致考生无法正常参加高考或被漏报。
为解决这个问题,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需要加强信息沟通和核对,确保考生信息的准确传递,并提供信息查询渠道,让考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考试报名和参加情况。
其次,考试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由于考生异地参加高考,涉及到考点的安排、监考人员的调度等问题。
不同省份的高考时间和科目安排也有所差异,加大了考试安排的难度。
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和准确性,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需要提前协商和统筹考试安排,确保考生在异地高考中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成绩处理也是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中的一大难题。
异地高考的成绩处理牵涉到考试卷的传递、阅卷标准和成绩统计等问题。
不同省份对于卷面评分的标准和要求有所不同,为了保证成绩的公平和准确性,需要建立健全的成绩处理机制。
各地教育考试机构应加强卷面评分的培训和质量控制,确保评卷标准统一。
同时,在成绩的统计和公布方面,也要加强沟通与合作,确保结果的准确和及时性。
最后,学校录取是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中的另一个难题。
由于省份间的录取政策和计划有所不同,学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需要根据自己的志愿和分数在异地学校进行填报。
这涉及到考生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各地教育部门需要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学生咨询和指导工作,确保每位考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校录取工作。
总之,异地高考政策的执行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需要加强统筹和协作,提高信息核对的准确性,合理安排考试以确保公平,建立健全的成绩处理机制,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考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申论热点1—异地高考
申论热点——异地高考1.异地高考✓热点概述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多次明确表示,“随迁子女如何参加高考很快将出方案,目前正在加强调研”。
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不过,记者从已经获得“异地高考”试点的重庆方面了解到,当前尚无明确的改革思路形成。
“异地高考涉及流入地流出地的协调,需要教育部全国层面的统筹。
且改革办法涉及高考制度的公平、公开、公正,地方上不敢轻举妄动。
”重庆市教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究竟是采取“借考”的方案,还是放宽报名条件的方案,目前尚无定论,至于具体报名条件的制定更未涉及。
“异地高考”是一个焦点话题。
一方面,“异地高考”关涉教育公平,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其推进又涉及户籍制度、教育资源分配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同地区在推进“异地高考”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和承担的压力也不同。
✓媒体评论总之,高考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是高考到底怎么改,值得探讨。
高考改革不仅要有思路有方案,而且要广泛征求意见,小心求证。
如果高考朝着维护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如果高考招生改革抛弃急功近利思维,循序渐进、谨慎操作,不急于求成;如果高考改革程序放到阳光下暴晒,高考改革诚信与公正也会逐步被社会认可。
都市时报:公平与正义的维度,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辜负和不能漠视的维度。
以宪法的名义,向所有国民宣示教育的公平性不可摧折。
流动人口的孩子也是这个国家的子民,他们的权利不容继续被蔑视和牺牲。
在这些孩子们面前,任何借口都是虚伪和将遭到唾弃的。
半月谈:异地高考势在必行,接下来就是各地要推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要将意见执行到位,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否则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钻空子”现象,出现新的不公,这就需要各地在具体工作中严格体现政策初衷,不能“跑偏”。
(《半月谈》2012年第17期)✓百姓心声“如果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让孩子回到山西复习,借住在亲戚家。
”李先生和爱人不打算让孩子出国,因为如果那样做,孩子的挫败感会更强,难免生出仇恨情绪。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异地高考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异地高考【热点关键词】异地高考准入条件高流于形式教育公平人文关怀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因地制宜【热点背景】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谈到“异地高考”时,袁部长答:“要有条件准入。
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
”——家长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学生则必须在当地就读若干年。
“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看似容易,但对于多数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农民工来说,恰恰最不容易。
估计很多流动人口看到上述诸多限制条件,会有如兜头被泼上一盆冷水:罢罢罢,我们还是回户籍地参加高考吧!2. 据了解,目前对于在粤、在深就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数量,相关部门还没有详细数据,但就此前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非户籍人口占深圳常住人口比例高达77%。
而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该局曾就非广东户籍在深圳就读的学生数目进行一个粗略统计,虽然具体数据记者不得而知,但其表示,“基数比较大”。
“在深圳,现在外省户籍的学生仍然不能参加高考,由于广东教育和高考与这些学生的老家的教育和高考方式存在差异,因此现在不少外省户籍的学生在深圳接受完义务教育后,都会选择回去老家读高中、参加高考。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恐怕这些原本选择回老家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就不回去了。
4. 从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到异地高考准入,不能不说是教育部门倾听民众呼声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但是,准入条件又引来公众的质疑。
有条件的准入看起来仿佛考虑的很周全,对家长唯一的限定就是除了没有户籍,其他条件该具备的都得具备,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放宽”政策,其实本质就是让学生除了拼出身还要拼自身。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之异地高考
4、户口造假、不诚信现象,影响社会风气;
5、引起当地考生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
“异地考生”带来的问题有:
1、外地考生择校难,教育资源不均衡;
2、户口限制,考生无法在异地参加高考,激化社会矛盾;
3、教材不一致,影响考生成绩、升学;
4、考生因此放弃高考,损失人才资源。
二、影响——危害或意义
模拟试题:结合给定材料,分析异地考试政策出台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200字以内。
【参考解析】
异地考试政策的出台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1、有效抑制“高考移民”现象和教育不公的问题;
2、保护考生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为“异地考生”考试、升学带来便利;
【参考解析】
重点注意事项有:
1、深刻领会并紧贴教育部发布的异地考试政策纲要和意见;
2、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倾听民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方案;
3、简化异地考生择校、报名、考试程序,公平对待,杜绝歧视;
4、邀请相关专家多角度思考和论证本方案,预测方案施行后的问题和处理办法;
5、明确区分考生身份和性质,防止“高考移民”趁机而入;
3、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4、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为社会培养、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5、有利于减轻随迁子女家庭困难和负担;
6、有利于缓解户籍争议,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三、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地方政府在制定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时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250字以内。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原因
模拟试题:结合给定材料,分别指出“高考移民”和“异地考生”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异地高考制度
异地高考制度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交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其他城市参加高考,这就是所谓的异地高考制度。
异地高考制度是指家庭将孩子送到他们所在城市以外的地方参加高考的一种方式。
异地高考制度有着一定的利与弊。
首先,异地高考制度为家庭创造了一个更好的高考环境。
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学校和更多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和提高分数。
而在一些相对落后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学校和教育资源,学生们的备考条件也会受到限制。
因此,通过异地高考制度,家长可以选择将孩子送到更好的高中学校,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异地高考制度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独立生活和锻炼的机会。
由于异地高考需要孩子自己独自生活,他们需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包括购物、吃饭、洗衣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同时,由于距离家人较远,孩子们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异地高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孩子们与家人的相处时间受到了限制。
远离家人的孩子们无法享受到亲人的陪伴和关心,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思乡,心理上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困扰。
其次,异地高考制度也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
除了学费和生活费,还需要支付住宿费、交通费等。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异地高考制度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政策层面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首先,可以加大对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高中学校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以弥补资源的不平衡。
其次,可以加强家庭和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此外,政府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的来说,异地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提供了更好的高考环境,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独立生活和锻炼的机会。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异地高考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点:异地高考——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资深讲师王晓峰【背景链接】江苏靖江女孩赵嘉琪过去两个月成了浙江的“名人”。
作为浙江“省内”第一份异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收到者。
赵嘉琪说,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就因父母工作原因从家乡转学到杭州,初中进入了当地一所民办学校,但学习成绩不是理想,进入职高就读,在高二选择工作还是高考时,父亲觉得她还小决定让她高考。
赵嘉琪的父亲本想决定在杭州买房办户口以解决高考门槛问题,“异地高考”政策一出,赵家取消了买房计划,而赵嘉琪也顺利入学。
【标准表述】[现象分析]中公教育专家分析:从这一事例,我们来解释下异地高考相关问题。
去年底中国各省市纷纷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异地高考,即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流动人口子女可以在流动地参加高考。
浙江的方案规定,从2013年开始,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在浙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与浙江省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好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要推行和为什么推行过程中又有如此多的阻力。
其实,这一政策的出台顺理成章。
拿北京举例,一个面临高考的孩子,即使户籍不在当地,但出生成长在北京,却不让人家在北京参加高考,确实是不公平。
而且现在不是全国一套卷,如果在北京求学多年后再返回户籍当地高考,那无异相当于重学,所以异地高考政策可以说千呼万唤始出来,它的推行是大势所趋。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教育公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异地高考制度的却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特别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
这些大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焦的场所,大量人口聚集的城市。
然而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大量流动人员子女涌入,他们需要教育公平,应该实行此政策,但是这无疑中又是对高考所在地户籍人员子女造成升学压力。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熊丙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一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对决,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_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_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异地高考”政策成为了公共政策领域的一个热门议题。
该政策允许学生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参加高考,引发了广泛争论。
然而,这一争论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深层次问题。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异地高考”政策的争议所代表的社会政治动态。
第一部分:政策的出台和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背后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东西南北差距巨大。
发达的东部地区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面临巨大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政府推出“异地高考”政策,试图通过让学生离开家乡去更为发达的地方参加高考,以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实现教育公平。
然而,这也引发了获益较少地区和学生的不满。
他们认为政策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地区的教育资源,使得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向少数富裕地区集中。
第二部分:政策争论的社会政治动态1. 地区利益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异地高考政策的争论暴露了地区间的利益纠葛与政治权力的较量。
一方面,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也更强。
这部分地区希望维持好的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甚至将更多的优质资源保留给本地学生。
而中西部地区则面临对教育资源的渴望,寄希望于“异地高考”政策能够提供公平的机会。
这一争论意味着地区利益间的抗衡,也反映了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
2. 教育不平等与社会阶层: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平等是社会阶层固化的根源之一,这也是“异地高考”政策引发的争议的深层次问题。
由于教育质量的差异,东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也不同,这导致了一些家庭为了寻求更好的教育机会而选择异地高考。
然而,对于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离家异地参加高考并不容易,因为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这种教育不平等与社会阶层的联系,在“异地高考”争论的背后显露无疑。
第三部分:对策与未来发展1.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了解决“异地高考”政策争论带来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并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异地高考:教育公平的破冰之举
8— 22埠 刚R o
课堂内外・ 教师版 l 蓑注
各地破冰之举 : 曙光初现
山 东打 破 高 考 户籍 限制 非 山东 考 生可 在 山东 高 考
是 2l O 1年 新 增 加 的
不 过 , 有 学 者 指 出 , 海 市 降 低 非 沪 籍 考 生 的 也 上
根 据 《 东省 普 通 高 校 考 试 招 生 制 度 改 革 实施 意 山 见》从 21 , o 4年 起 , 东 将 逐 步 统 一 全 省 各 批 次 的 录 山
取控制分数线 , 同时 凡 在 山 东 省 高 中 段 有 完 整 学 习 经 历 的非 户 籍 考 生 均 可 在 山 东 省就 地 ( 就 学 的 高 中 段 所
报 名 门槛 . 要 受 惠 群 体 还 是 高 端 人 才 的子 女 . 父 主 如 母 为 海 外 高层 次 人 才 . 沪 高 校 、 研 机 构 博 十 后 流 在 科 动 站 在 站 人 员 等 , 普 通 务 T人 员 . 其 是 农 民 T 的 而 尤
上海 异 地 高 考 有 限 开 放 1 O类 非 上 海 籍 考 生可 高 考 21 o 2年 , 1 有 0类 非 上 海 户 籍 考 生 可 以在 上 海 市
参加 全 国高 考 。这 l 0类 非 沪 籍 考 生 主要 包 括 了持 引
进类 人 才 居 住 证 人 才 的 子女 , 外 在 沪 工 作 人 员 的 子 市
女 . 沪高 校 、 研 机 构 博 青 的子 女 等 。 中 , 支 其 引进 海 外 高 层 次人
才 子 女 和 上 海 市 教 委批 准 的其 他 特 殊 情 况 考 生 两 类 ,
新高考背景下的异地高考_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高考背景下的异地高考_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
其中,异地高考作为新高考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在逐渐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就异地高考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异地高考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高考制度的优化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异地高考的现状1. 异地高考政策的推动为了解决农村学生上大学的问题,我国高考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出台了新高考政策。
其中,异地高考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选择异地高校参加高考,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
这一政策的推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地高校的优质资源的共享。
2. 异地高考的普及程度尽管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推行多年,但实际上,异地高考仍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和实施。
大多数学生仍然选择在家乡所在地参加高考,而少数选择异地高考的学生仍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和家长担心异地高考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以及对于异地高校的陌生。
二、异地高考的问题1. 学生适应困难由于异地高考需要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陌生的城市进行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适应考验。
学生需要适应异地的生活环境、学习氛围以及人际关系,这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招生录取难度由于异地高考的参考人数增加,导致了在异地招生录取过程中的竞争加剧。
一些优质高校和热门专业的录取难度进一步增加,这对于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3. 高考监考问题异地高考需要学生前往他乡进行考试,这就需要在异地设置高考考点,并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然而,考点的设置与监考人员的选拔和管理存在问题,容易导致考试环境和规则的不规范,进而影响学生们的考试积极性和公平性。
三、异地高考的对策1. 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在异地高考政策的推行中,地方政府和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政策扶持措施,为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岗位安排和生活保障,提升学生和家长对异地高考的信心和支持。
山西公务员面试热点:异地高考
【热点概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三是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预测题目】对于异地高考,有这样一种描述:一方面是外来移民者的声声呐喊,另一方面是原住民的竭力自护;一方面是弱势群体的奋力抗争,另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者设置的重重门槛;一方面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
这些争议给异地高考政策的实行带来了重重阻力。
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随着许多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针对此问题,各地都出台了异地高考具体办法,但政策的出台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与担忧,异地高考政策在落实过程当中出现诸多阻碍。
首先,争议之所以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异地高考政策会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利益。
争议的一方是异地高考政策的支持者,他们的理由是国家既然强调社会公平,那么就应该让群众享有同样的升学权利,可以同条件竞争。
其次,既然是全国“纳税人”养的大学,理应全国公平招生,不应区别对待。
而另一方的担忧其实也不无道理,异地高考会加大常住人口子女的高考竞争压力,推动升学难度的增加;会使学生花过多精力于应试,对目前的素质教育模式带来消极影响。
透过这种争议,我们必须认识到异地高考问题之所以难以推进,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以及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招生制度不合理。
要解决异地高考推进难的问题,第一,必须突破当前户籍制度的桎梏,放宽高考报名条件限制,有中公大同分校: 中公网校: 效促进教育公平;第二,地方政府必须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第三,在完善的准入机制并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异地高考申论作文范文
异地高考申论作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异地高考,即让孩子去其他城市参加高考。
这其中既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有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而做出的牺牲的家庭。
然而,异地高考也不容忽视其中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异地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离开家庭和熟悉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城市和人,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常常需要一个人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对于这些还未经历过人生风浪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其次,异地高考给家长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他们不仅要承担孩子在异地生活的费用,还要忍受与孩子长期分离的痛苦和焦虑。
有些家庭甚至需要转移整个家庭的生活和工作,以便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这种牺牲显然是不容易的。
然而,异地高考也有它的好处。
首先,通过异地高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独立自主,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都是有益的。
其次,异地高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意志。
他们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这对于他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综上所述,异地高考既有困难,也有好处。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需要在选择异地高考的时候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
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
对家长来说,他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要关注自己和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只有在共同努力下,异地高考才能变成一种宝贵的经历和机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异地申论大作文常识
异地申论大作文常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异地申论,即在与本科教育程度或以上的规定条件下,离家乡进行申论考试。
这种趋势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们对于就业市场的竞争与发展的考虑。
本文将就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异地申论的利与弊。
首先,异地申论能够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地的经济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前往其他城市或国家进行申论考试,不仅能更好地展示个人的才华与竞争力,还有助于寻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选择到一线城市考试,就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各个行业的领导者与专家,从而增加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
其次,异地申论也能够为申请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发展空间。
如果选择到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地方进行考试,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教师,还能够参与到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研究中。
这样可以为个人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然而,异地申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交通与居住的困扰。
前往异地申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需要解决交通与居住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在异地租住房屋并解决饮食等生活问题,增加了经济负担。
同时,也可能因为异地生活的不习惯而对申论的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异地申论也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在其他城市或国家进行申论考试,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许多优秀的申请者会选择到相同的地方进行考试,这就意味着更高的竞争。
考试成绩的好坏将会对求职者的发展和择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对于某些人而言可能会增加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异地申论既有利也有弊。
它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学习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交通、居住等问题以及竞争压力。
对于是否选择异地申论,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来进行权衡和选择。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准备和准备好心态,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和挑战。
异地高考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分析
异地高考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异地高考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异地高考是指学生选择到自己非常熟悉或者陌生的城市参加高考,与自己原本所在地不同的考场进行考试。
在这些城市中,学生需租房、寄宿、独立生活,以期在异地完成高考。
然而,异地高考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存在着一些争议与挑战。
首先,异地高考的合理性体现在学生可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中国的大城市,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多,有更多名校与名师。
因此,前往这些城市参加高考,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此外,异地高考还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地区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异地高考的现实性也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负担。
异地高考意味着学生要承受更高的生活费用,包括租房、食宿、交通等费用。
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来说,这些支出可能会成为一大负担,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继续读书的决心。
其次,异地高考还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在异地的生活中需要有家长的陪伴和支持,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
然而,现实中,对于异地高考学生的关爱和支持还不够完善,这给家庭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除了经济和家庭方面的挑战,异地高考还涉及到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学生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业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心理的调适。
从熟悉的城市到陌生的城市,学生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尤为困难。
因此,对于个体学生来说,异地高考是否适合自己,需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调研。
同时,我们也应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考虑异地高考的问题。
虽然异地高考能为一些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资源的不均衡。
这将造成一些人群在教育机会上的差距扩大,进一步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
所以,异地高考应该被整体来看待,要以全面促进教育公平为出发点,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改善入手,为更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热点:异地高考
“随迁子女‘当地’高考须满足三项条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教育部:要求尽快明确异地高考时间表
所属分类:新闻新功能放大观看“异地高考”有准入条件
袁贵仁介绍,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9.4%在公办学校就读,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2003年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
现在,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这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袁贵仁说。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的升学问题,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该意见通知。
袁贵仁说,文件主要精神有三点:一要积极解决。
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二是要有条件准入。
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
家长基本条件是,你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你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你不是户籍人口。
学生本人条件是,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我的本地学生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我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
三要因地制宜。
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奥数热因优质资源不足
针对社会热议的奥数培训与小升初利益链挂钩问题,袁贵仁昨日表示,“奥数热”涉及中小学择校问题,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预计4%的目标能实现
袁贵仁表示,2012年预计我国教育总经费投入将达2.2万亿,比去年增加约6000亿,4%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进展
教育部:尽快明确“异地高考”时间表
确保年底前出台;制定政策要把握三原则
据新华社电教育部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
合法稳定住所包括租赁
会议指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要把握三大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抓。
二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
三要以地方为主实施,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解决。
会议强调,要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
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为方案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二要按“三个根据”要求,即: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根据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进一步细化准入条件,确定操作办法。
三要严格落实文件要求,确保各地实施方案2012年底前出台。
京沪介绍了工作打算
会议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订方案,流入地和流出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回流出地顺利参加升学考试。
座谈会上,福建、山东、湖北等已公布初步方案的省市代表,交流了他们的思路和做法;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省市代表,重点介绍了初步考虑和工作打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省市代表,重点汇报了做好政策衔接的思路和举措。
■北京情况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正在研究
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随迁子女约47.8万人,创历史新高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的“异地高考”方案正在研究中。
对于教育部提出的将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确保流入地入学率的意见,这位负责人表示,增加招生计划可以解决录取率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城市面临的其他困难。
据介绍,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有47.8万人,创历史新高。
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
今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4.4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39.3万人。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随迁子女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北京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公立学校为主”的方针,目前在全市公办学校就读的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
■个案“绿卡族”最关注实施时间
住房、工作、保险、学籍一应俱全,小学、初中、高中一路绿灯,却翻不过高考这道坎。
这是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北京绿卡族”家长心中的痛楚,金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金女士2000年开始到北京打拼,并在2005年买房,同时把在哈尔滨的女儿接到北京,女儿当时上五年级。
作为一名外企财务人员,金女士的单位为她办理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俗称“北京绿卡”)。
持卡人员的子女就读小学、初中、高中,都与北京市民享受同等政策,但就是高考没有放开。
2010年,金女士的女儿升入朝阳区一所重点高中。
不过,无法在京高考,一直困扰着金女士。
事实上,初中毕业时,她曾与女儿讨论过回乡读高中的问题,不过女儿坚决反对,甚至以死相逼。
“老家没有任何亲人,让一个女孩子孤零零地回去,我也下不了狠心。
”
今年3月,金女士回老家帮孩子联系高中,不过由于两地教材差异,孩子回乡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在毕业年级中垫底。
学校以接收孩子会影响升学率为由,拒绝为其办理学籍。
目前,对于孩子而言,最有可能以社会人员身份参加高考,但这个身份又会使孩子在报考高校时受到一定限制。
听到教育部公布的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后,金女士说,目前她和女儿已满足了条件。
至于是否符合城市需要,她认为自己持有“北京绿卡”,这就证明自己是城市发展需要而引进的人才。
但就算一切符合,北京市的政策究竟何时出台、何时实施,自己的子女究竟能否享受,这才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对话
“条件设置不能过于苛刻”
新京报:教育部公布随迁子女当地高考三项条件,多少孩子会受益?
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曾就解决“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问题向国务院递交
建议书):教育部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达1260.97万人,2010年为1167.17万人。
因为各地制定时间表和条件,可能很多孩子无法受益,如果能有一半孩子受益就不错了。
同时,留守儿童可能会转换为随迁子女,这个规模也在不断变化。
新京报:把制定时间表的权限交给各地,是否会有一批随迁子女仍要掉在不同时间表的夹缝里?
张千帆:普遍有这个担心,怕地方设定的条件过高,过于苛刻。
社会各界尤其是随迁子女的父母要盯着当地政府,不能在年限设置上搞得太长。
山东的方案比较好,2014年实施这一政策,绝大多数省份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即便京沪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但我认为不应延迟太久。
新京报:对父母、孩子设置诸多条件,这些设定是否苛刻?
张千帆:这本来是对随迁子女的一项政策,不能对家长要求过于苛刻,不能在这些问题上要求年限过长。
如果父母不在当地工作,小孩很难在当地就读。
父母工作的性质不是那么重要。
对学籍也不能要求年限太长,否则会导致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享受不到这个政策。
华商报:异地高考依然是“拼爹时代”的缩影
近日,山阳县幼儿园规定非公务员子女不得报名,让教育不公又遭评议。
却不料经媒体报道,该幼儿园放开报名之后,引来学校资源难以承载人数之多的尴尬。
纠结的情绪未曾放落,郑州农民工子女入学又遇到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入学门槛。
当然,无奈的远不止这些,原本期待的异地高考,一句“有条件的准入”让很多人止步在“条件”之外。
同样,有着血泪隐痛的校车,也在复杂的行政审批面前难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