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完成)
对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思考
对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思考建筑业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的主体,为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筑业由传统的能工巧匠的个人智慧和经验逐渐发展为科学为主导的产业。
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许多的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比较低下,管理效能不高。
施工过程中的科学化管理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
另外,建筑业仍然是以粗放型管理为主的人力密集型行业。
要实行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其成为高效节能的环保型产业,必须对建筑企业进行改革,改革同时也是体现市场经济竞争体制的窗口。
一、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建筑业是最直接体现社会生产力的行业,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现在建筑企业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首先,建筑业的粗放型传统并为随着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的提高而完全消失。
材料的无计划使用或监管不利、施工工艺的不完善、施工工人的技能缺陷、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都使建筑业不能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管,建筑物本身的特性使得监管较细工厂的生产更为困难。
各种外在因素(天气、环境、政治)使得作出严格的计划更困难。
这些原因影响着工程的三要素:质量、进度、成本。
而这对于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获取利润,的实现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不同层次的建筑企业在化解由以上方面带来的风险方面,能力是不同的。
其次,建筑业的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对于建筑总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前几年是建筑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建筑企业的数量增加迅速。
许多大的建筑单位通过兼并、吸收、重组增强了竞争力,但是新增小建筑企业在中小规模的建筑市场上仍然很有竞争力。
由于建筑企业面对的内在外在压力的增大,通过改革而求的发展,以争取在未来的建筑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是建筑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
二、建筑企业改革的思路改革是针对现有不足而作出的修正、调整以期更完善。
建筑企业的改革也应该针对建筑企业自身存在问题而作出变化。
1,加强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要使建筑企业学习管理知识,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手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思路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思路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呼之欲出,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就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的思路进行探讨。
首先,国有建筑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效益。
当前,国有建筑企业存在着制度层面上的不合理性,如权责不清、内部决策难以高效实施等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是改革的首要任务。
国有建筑企业应摒弃过去依赖政府资源和支持的思维模式,推进行业市场化理念,注重企业内部效益的提升。
为此,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合理分工的职责制度是必要的,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其次,国有建筑企业应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出现,国有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国有建筑企业应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强研发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另一方面,国有建筑企业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有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新兴领域的开发,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第三,国有建筑企业应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素质。
国有建筑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人才是其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国有建筑企业应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学习。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和组织效能。
另外,国有建筑企业还应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国有建筑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众参与。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国有建筑企业应注重保护环境、关心员工福利、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在建设过程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尊重社会利益和公众意见,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建设利益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精品文案范文
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伴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作用进—步增强,对增加就业,特别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建筑业在改革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研究、把握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相适应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对于进一步增强建筑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是影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在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深刻认识建筑业在新形势下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到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是完成建筑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的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加快城镇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任务,给建筑业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
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城乡居民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更新改造,都要通过建筑生产活动来实现。
建筑业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质量,直接决定着社会固定资产的内在质量。
只有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才能更好地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资产质量,才能使建筑业更好地完成在新世纪新阶段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构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断趋于缓解的社会。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第一篇:一、背景介绍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下面将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2.1 体制机制问题2.1.1 历史包袱: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集权管理体制和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
2.1.2 官僚主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一些官僚主义现象,延缓了项目进度,增加了成本。
2.2 技术能力问题2.2.1 缺乏新技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新形势下,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2.2.2 人才流失: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人才流失严重,技术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新人输血不足。
2.3 市场竞争问题2.3.1 领域单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在某个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但面对市场竞争时,缺乏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较弱。
2.3.2 品牌建设不足: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形象较弱,无法与一些知名民营企业相抗衡。
三、对策建议3.1 体制机制改革3.1.1 强化企业治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治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3.1.2 引入市场机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3.2 加强技术创新3.2.1 增加科研投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3.2.2 引进新技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3.3 拓宽市场渠道3.3.1 多元化发展: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拓宽业务范围,多元化发展,降低行业风险。
3.3.2 品牌建设: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有企业:指由国家出资设立或控股的企业。
2. 市场机制:指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一种经济机制。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思路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思路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显得刻不容缓。
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的思路,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繁荣,国有建筑企业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增强竞争力,提升效益,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思路1.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国有建筑企业在新形势下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其次,通过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国有建筑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拓宽融资渠道为了解决国有建筑企业长期以来在资金方面的困境,改革应着重拓宽融资渠道。
一方面,鼓励国有建筑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探索国有建筑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途径,将企业的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等方式变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3.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国有建筑企业可以实现从传统施工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转变。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不能只依靠企业内部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应加强对国有建筑企业的监督,定期评估企业运营状况,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投入效益。
三、建议和展望针对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制度改革,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
首先,国有建筑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浅谈建筑企业在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满 足顾客要求 , 并力 争超越顾 客期望作为 目的 。那么服务工作的 实施就应当 了解顾客的期望 , 根据其特性 , 作到有 的放失 , 在建 筑
企业 中, 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就把顾客分为 四种类 型 : 内部顾客 、 外 部顾客 、 中间顾客 、 争者顾客 , 竞 也就是说针对建筑 企业 自身来说
中图分 类号 : 2 文献标 识码 : F7 B
浅 谈 建 筑 企 业 在 改 革 中 的 几 点 思 考
张树 民
(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农 四师 六 十 一 团机 关 , 新 新疆 伊 犁 8 5 1 ) 3 2 5
摘
要: 从加 强观 念更新和提 高思想认识入手 , 绍了建筑企业在 改革 中如何提 高精 品意识 , 介 反思 意识、 竞争意识等 , 并
一
我国加入 WTO后 , 建筑市场的开放 。在石河子地 区从 事建 筑施工的企业增 加 , 将对我 区现行“ 僧多粥少” 的建 筑市场格局产 生较大的冲击 , 特别是一些 中小型建筑企业 , 由于管理 素质 、 融资 能力、 技术水平等原因将受到市场 激烈竞 争的严重威 胁 , 但是不 管是欢呼还是悲哀 , 没有人 能置身其 外 , 不能 因影 响而成 为不参 加、 不接触的理 由 ,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 既惹不起 , 更躲不起 。 ’ 也就是说 , 既要看到影响 , 更要 看到机 遇。这就要求建 筑企业 在 改革的新浪潮中 , 首先要在观念和意识方 面进行加强 。
年市一建 、 二建及监理公 司等单位 , 把贯彻 I0 0 2标 准做为 就 S 90
企业的重要任务来落实 , 通过 学习结 合本职 的实 际工作及验 证 , 大家一致认为 , 0 0 0 的 I0 0 2标准 所要 求的工 作 , I 90 族 S S 90 在我 们的实际 日程 工作 中都在做 、 都在用 , 只是没有程序化 、 规范化和 没有 按标 准模式 去操 作 , 这就 说 明贯彻 I09o S o o标 准我 们是 有
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
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建筑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为此,需要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从政策、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出发,提高建筑业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建筑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提高行业的监管力度,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实名制管理,严格落实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项目招投标等事项的实施,提高建筑业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需要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科技与人才培养,打造智能高效的建筑设备和施工方式,进一步提高建筑品质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方面:加强新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和推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技术的发展也不断推进,如智能化建筑、绿色建筑等,对于提升建筑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和推广,推动传统建筑技术向现代化和先进化转化,加强行业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
建筑业中涉及到的各类材料和设备的科技创新,也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科技创新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质,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发展。
三、文化方面: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建筑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要以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为基础,引导建筑师和设计人员融合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开发新的建筑风格和标准。
要推动建筑师们对公司始终保持更新思维,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建筑师的专业技术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推动建筑业自我完善和转型升级。
加强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和知识共享,促进行业建设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提高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和地位。
四、企业方面:发挥市场力量,激发企业的活力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部分,建筑企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管理和合作,以开展业务的创新和拓展建立新的管理理念。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摘要】中国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文首先对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动力来源。
随后对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建筑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建筑业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历史背景、现状分析、挑战、机遇、创新发展、路径探讨、成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概述中国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建筑业企业积极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通过引进引智,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新时代下,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的现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企业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管理体制滞后等。
在面对发展的挑战的中国建筑业企业也迎来了机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中国建筑业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合作和市场竞争。
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 正文2.1 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政府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参与建设行业。
由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思考
企业经营与顼目管理审稿人:张建中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思考杵义平/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位,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新方位。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建设,是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也是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建筑企业应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厚植技术优势,创新建造方式,强化区域布局,加强诚信经营,加強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企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建筑业发展建筑企业应对举措F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位,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新方位。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建设,是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形势,也给建筑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全面理解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践行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新布局,是建筑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建筑业发展有新方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要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目标,就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此,国家推进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就是建筑业发展的新方位。
(2)建筑业发展有新基础。
对我国建筑业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对我国建筑业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发表时间:2018-07-23T14:03:58.5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朱凤仙[导读] 行业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上海市松江区建筑建材业管理中心 201600 摘要:世纪之交,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建筑业的发展战略,对建筑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资生产部门。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自1978以来,许多改革已经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开展,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政策,制定了促进行业发展。
但是,行业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关键词:建筑行业;管理;改革;建议1.关于我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任务和组织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对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发展始终把建设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监督建筑市场管理的主要行为的建设指导思想的服务,更多的是他们提供服务的政策法规。
以促进建筑业全面发展为政府建设部门的首要任务。
与我国不同,发达国家政府建设部门的日常工作不涉及企业的管理。
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有效和公平的建筑市场。
提高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促进建筑活动的安全和健康,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是过分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和生产。
建筑市场主体的管理是通过政策导向、法律规范、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和专业组织的辅助管理来实现的。
市场机制下,法律和经济手段应是限制企业行为的第一选择。
法制是政府管理的基础。
工业发达国家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从事法律法规工作的职能部门在事业单位中,它占相当大的比例。
例如,德国公司有住宅法,土地规划和城市在我们的城市建设施工方法,我国建筑法室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部门工作局;英国的环境,区交通局,每个部门都有政策法规部门,如办公楼的法律、法规部门建设。
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建设立法和执法中的重要性。
这些职能部门主要从事与建筑业有关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改革主管部门的咨询、“同类”、“公共工程”的法律工作和立法咨询。
国有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管理思路探讨
国有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管理思路探讨唐晓明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国有建筑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
但国有建筑企业普遍存在权责不清、机制死板、人才流失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鉴于此,本文从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现状入手,在阐述改革的目标与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以期对我国国有建筑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管理思路目前,国有建筑企业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部分国有建筑企业立足自身特点推进改革管理。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改革工作的深化。
因此,探讨和研究国有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管理思路势在必行。
一、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的现状自1984年开始,我国建筑业改革全面展开。
在经历了20余年的改革之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建筑业是一种完全竞争性行业,各种经济成分不断进入建筑行业,促进了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如今,建筑企业中的非国有成分不断增加,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开角逐,并且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非国有成分建筑企业发展速度极快;二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实现了上市经营;三是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四是诸多建筑企业纷纷大力开展战略合作和联合重组。
二、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目标与意义建筑企业不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所以,目前改制的重点应是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建筑企业在行业、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等的享有方面呈现逐渐削弱的趋势,因此国有建筑企业必须加快改革速度,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建筑行业当前还属于管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低,造成建筑企业数量过多。
建筑行业中存在竞争激烈、“僧多粥少”、平均利润率偏低、经营困难等情况。
建筑企业企三年改革心得
建筑企业企三年改革心得一、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
同时,国有企业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一系列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破除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选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成败。
要高度重视、自觉维护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
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强、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
无论怎么改革,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不可消弱、不可动摇、不可替代。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到位;毫不动摇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强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要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有效调控宏观经济,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让人民更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可靠、最雄厚、最先进的物质力量就在国有企业。
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
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建筑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时期,实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如何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有建筑企业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
一、改革思路1、由政府主导改革国有建筑企业是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代表,其改革必须由政府主导。
政府要根据国有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以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改革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革。
同时,要强化监管和约束机制,确保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2、多元化经营国有建筑企业一直以来的单一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在改革中需要实行多元化经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海外投资等方式,完善国有建筑企业的投资结构。
3、推进管理创新国有建筑企业在改革中需要加强管理创新,实行精细化管理。
要加强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完善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在管理上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
二、改革措施1、压缩规模解决过剩产能问题国有建筑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缩减规模,解决产能的过剩问题。
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产业升级的方式,优化发展格局和调整发展方向。
同时要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2、创新模式推动技术升级国有建筑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实行创新模式,推动技术升级。
要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3、改善员工福利和待遇国有建筑企业改革需要改善员工福利和待遇,提高员工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通过制定更加有利于员工的福利政策,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加强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展望国有建筑企业作为国家梦想的代表,其改革和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后,国有建筑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改革实践,推动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的加快。
同时,企业发展还需要聚焦新需求,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创造更多高品质工程,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壮大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从企业改革、技术创新、工程质量和国际化四个方面阐述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企业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筑业企业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和管理的大型建筑企业组成。
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管理经验,导致效率低下、成本过高、浪费严重。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建筑业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了股份制和合资制等多种经营模式。
这些新的经营模式为企业引入了更多的投资、技术和人才,并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技术创新中国建筑业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也十分显著。
建筑业是一个需要持续创新的行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企业从传统的建筑方式转型,不断探索建筑技术革新的途径。
例如,利用数字化建筑模拟技术、基于云计算的BIM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技术等,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使它们成为当今建筑业最活跃的创新生力军。
三、工程质量建筑工程的质量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是建筑企业的生存之本。
中国建筑企业在过去,存在着一些工程质量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条例》的实施,建筑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更为规范化,企业的工程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此外,各级政府也对建筑工程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批,加强了对现场监理、监察和质量控制的审核力度。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增强了消费者对建筑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四、国际化随着中国建筑业企业实力的增强,其国际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方面,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国际建筑工程展上频频获奖,显示出了其优秀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建筑市场,在海外开展了一些重大建筑工程项目。
例如,中国海外建设有限公司所承担的肯尼亚蒙内铁路、中铁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高速公路等,都是典型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
建筑行业发展的几个思考
如何面对建筑行业5至10年的洗牌一、建筑企业竞争激烈,大量的中小企业5至10年内将会被整合兼并,或者破产消失。
近两年,建筑行业的不景气已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很多,这与国家的政策、行业的发展都有关系。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了数十年,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现在房住不炒已成国策,这给野蛮发展的房地产业套上了缰绳。
未来行业将日趋规范,稳步发展。
前期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将会因为政策、企业内部规模、财务等原因,陷入到发展困难时期,直至无法适应而破产。
生存下来的,将会是一些实力雄厚、资金庞大的大型企业。
现在一些小县城都在与中建、中铁、中核电建等等一些大型建筑国企达成战略合作,这些国企、央企的实力、财力、管理能力都是当地中小私营企业无法比拟的。
这就逐步把当地的一些中小建筑企业的生存空间压缩了。
现在,不少中小企业都没有项目,仅仅在艰难的维护资质而已。
以后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大型央企、国企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开发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二、建筑工程行业内卷严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建筑业竞争激烈造成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引起的必然是人才的整合,内卷。
现在的建筑行业人才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技术人员轻松找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很多人员不得不降低薪酬来找工作,甚至是待业在家。
以前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有证一族,都是行业的香饽饽,即使是外行人员,考下证书,也是供不应求。
现在,在行业缩小,竞争激烈的前提下,国家又降低报考条件,大量的考证人员将会取得证书,继续加入到行业中进行内卷,造成人才竞争更为剧烈,现在有证躺着赚钱的你将来必然也会加入到以实力吃饭的队伍中去。
三、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日趋严格,检查日趋频繁,而且将借助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对企业资质、项目人员配备、到岗率等进行检查,让企业规范,让人员履职,让行业健康发展。
在对行业规范的过程中,企业和人员都会经历一次艰难的洗礼,会感到工作愈发难干,会有很多的困惑和逃离建筑业的冲动。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愈加突出。
但是,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历经多年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建筑业企业需要深化改革和加强自身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多种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正文:一、中国建筑业企业现状近年来,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特点,中国建筑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规范,存在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同时,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尤其是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因此,中国建筑业企业需要加强改革和自身发展,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挑战。
二、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建筑业企业需要加强改革和发展,原因如下:1. 市场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建筑业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2.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在不断创新。
中国建筑业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以迎头赶上全球建筑业的发展。
3. 政策引导:政府对于建筑业的支持和发展,也需要建筑企业的努力配合。
中国建筑业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为了推动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革和自身发展。
1. 优化经营管理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产/liabilities的管控等手段,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程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强化技术创新建议从专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投入、产品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投入,打破行业的创新瓶颈。
3. 推行绿色建筑通过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中国建筑业企业向环保和绿色化的转型升级。
建筑项目员工对公司改革发展前景看法
建筑项目员工对公司改革发展前景看法不知不觉来到公司已经两年多了,基于对公司经营模式的认识和了解,以及目前较为严峻的经营形势,现就对公司未来发展及管理提出本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管理
1、重抓内部管理:以确保安全求生存;以提高质量求发展。
企业必须配备强有力的管理队伍。
2、做好工程成本核算。
二、加强培训
我建议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工程经营管理水平。
工程技术部员工在每人拥有最少一项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先加强有关工程项目管理、计划经营、施工管理知识的培养,做到人人都具备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知识,这将更有利于管理型公司的发展。
三、开拓外部市场
1、外部市场风险较大,遵循丛林法则,建议先从承接小型工程入手,逐步与外部市场接触,积累各方面经验及资源。
为承接大型工程做储备。
2、建议借用大公司的资质,以每年付挂靠费或按项目付管理费的型式,承揽工程项目。
在承揽到工程项目时,可组建项目部,由公司组织进行招标分包,由项目经理带领公司分包的施工队伍组织实施。
3、可将本公司资质出借,获得管理费的同时,增加与外部市场的联系,积累各方面资源。
以上建议仅为个人想法,不够成熟或不一定适合我公司采用,请公司领导批评指正。
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和发展探讨(doc 36页)
中国建筑业企业改革和发展探讨(doc 36页)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摘要:建筑业是指从事各种土木工程或建筑工程建造活动的产业。
它包括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建筑维修等建筑生产活动,是以最终建筑产品为生产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
关键词: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的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
1996 年,全社会固定产投资计划规模为2070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有单位基建投资7500亿人民币,技术改造投资3850亿人民币,房地产开发2360亿元(主要用于居民住宅和普通商品房建设)。
近期建设投资重点是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业、水利建设及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的投资,对交通、能源、通讯、重要原材料等部门实行投资倾斜政策,有重点地支持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的骨干项目,重视科技、教育并兼顾社会事业和居民的住宅建设。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来看,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主要表现是:传统建筑企业水平低、能力过剩、竞争能力差;企业发育不足、规模小,高新技术企业还很薄弱:“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严重,大型企业不强、很难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不专、分工协作水平不高、效率低下。
这表明,我国建筑业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市场体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不适应工程建设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不适应国际国内一体化大市场发展趋势要求。
因此,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企业。
一、建筑业企业改革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建筑业蓬勃发展起来。
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开始组建,并很快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主要力量。
1952 年,中央成立了建筑工程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成立了主管部门。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里,在思想认识和政策规定上都没有把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独立物资生产部门来对待,而是把建筑业看作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消费部门。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改制的思考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改制的思考2010-04-28 10:58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处于转型。
在转型期,中国企业面临更残酷的竞争,对于国有企业,改制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第一步。
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冗员和社会负担问题等,如不尽快解决,将成为其发展的极大不利因素。
而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出资人、债权人、企业和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因此,改制必须系统思考,统筹解决各方面问题。
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建筑企业的改制工作在党的十六大后将全面展开。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需要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重点关注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
下面将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基本特征描述开始,结合改制咨询实践,谈一谈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建筑施工企业改制的思考。
一、我国建筑业的特性1.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建筑行业200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527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04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7%,位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第4位。
建筑业的产业发展带动了建筑业队伍规模的扩大和从业人数的增加,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特别是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2年我国有各类建筑企业47820个,从业人员3893万,行业构成基本属于人力和劳动密集型行业。
2.建筑企业具有市场准入及地域属性的明显特性在我国,相对于其他一般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建筑企业具有市场准入制度—资质审批制度。
资质是建筑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准入首先要求企业具有足够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并有一定数量的技术、管理人才。
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承包与劳务分包三大类,在每类中又分为若干级,如总承包12个序列中又分为特级总承包、一级总承包、二级总承包和三级总承包四个级别;资质的获取实行审批制,高级别资质必须通过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获得。
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的反思
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现状与发展问题的反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逐步适应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在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由于建筑市场供需失衡,建筑施工企业结构不适、包袱沉重、素质偏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困扰和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巫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不断进行企业创新,才能抓住机遇,摆脱困难,迎接挑战,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1.建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建筑业施工能力总量过大,生产能力过剩,施工队伍庞大与施工任务不足矛盾非常严重。
2000年,全社会施工项目个数巧6352个,比上年减少5435个;而建筑业企业则由1995年的41364个增加到20(刃年的49722个,连续5年出现了增长的势头。
2.建筑市场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和有关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致使建筑市场过度无序竞争。
如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业主规避招标,假招标;承包商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越权承接工程等,仍然屡禁不止。
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的问题仍相当严重。
地方保护、部门分割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滥用职权干预工程发包、承包的问血铁道工程企业管理题仍然存在。
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关系,又使大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极度紧张,再生产难以为继。
而名目繁多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更使企业经营步履艰难。
3.建筑施工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一是资产负债率高,资本金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5%。
二是企业富余人员多,约占企业总人数的1/3至1/4o三是企业办社会负担重。
企业办社会支出约占企业销售收人的4一5%。
另外企业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有的企业一名在岗职工要养活1一3个离退休人员,还不包括家属和子女。
4.建筑施工企业结构不尽合理在组织结构上,大的不强,不足以成为国内建筑业的龙头和骨干,更无法与国外承包商抗衡;小的不专,没有发挥应有的专业承包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本文在综合研究分析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业管理体制,法制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建设主管部门的任务和组织、建筑业管理的法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建筑业的信息化及建筑业的市场化等,对我国的建筑业管理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改革、发展、思考一.关于我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任务和组织(1)转变管理观念,增强为建筑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工业发达国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始终把行业发展服务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仅依法监督管理建筑市场各主体的建设行为,更多的是为他们提供政策及法规方面的服务。
无论是建筑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国内建筑市场的管理,还是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无不体现出政府的服务职能。
(2)把促进建筑业的整体发展作为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与我国不同的是,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并不占重要地位,政府的作用是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场,提高行业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以及促进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和健康,以推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不是过多的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和生产。
对建筑市场各主体的管理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调节、行业自律、专业组织辅助管理等实现。
在市场机制下,经法律和经济手段应成为约束企业行为的首选方式。
(3)法制是政府管理的基础工业发达国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机构的一大特点是:从事建筑法规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机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建筑立法和执法工作的重视程度。
这些法规职能部门主要从事:与建筑业有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事宜;为主管部门进行法律咨询;公共工程中的法律工作;立法咨询工作等。
法制建设确保了政府在按照法制管理建筑业的轨道上行进。
(4)组建环境、交通、建筑集成化的政府建设主管部是组织改革的方向经历九十年代的建筑业萧条后,各国建筑业相关部门都在进行机构改革。
组建环境、交通、建筑一体化的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不但符合集中管理、精简机构的目的,而且与建筑业的最终目的相吻合,即决定人类生活质量的不仅仅是住房,还有交通、环境。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九十年代的一些国家终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英国1996年完成合并交通部和环境部,成立环境交通与区域部。
(5)政府职能向专业组织转移是精简结构的有效方式进入九十年代,工业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建筑任务量减少的困境。
为减少政府开支,精简机构成为各国政府的改革方向。
机构精简了,政府职能不能削弱,所以相应的职能就向专业人士足迹(学会)和行业协会等民间或半官方机构转移。
(6)开拓国际市场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际合作是各国政府打开建筑市场的主要方式。
其常用的方法如下:统一规范;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宣传和学习别国和地区的法规等。
(7)信息化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工业发达国家都努力通过政府管理信息化来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如英国建立建筑网和承包商数据库,使大众能够查询政府在建筑方面的规定和承包商的情况;香港借助计算机系统,加强对公共工程的监控;新加坡实现政府的建设全过程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日本政府制定15年计划,要求在2010年前所有国有投资工程的设计委托、招标、物资采购等全过程管理都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重要的决策也由计算机辅助进行,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国建设主管部门也宜考虑进行类似建设。
二.关于我国建筑业管理法规我国的建筑管理法规体系与国外相比基本一致,包括法律,条例及细则、技术规范和标准三个层次,但我国的建筑法规还不够完善,法律少,规章多,“红头文件满天飞”,规章制度自相矛盾,法规的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有待解决。
在法规制定方面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建筑业立法程序需要改进我国常常是先暂行规定、通知、决议等,然后再根据这些暂行规定、通知、决议等的执行情况进行修改,最后上升为法律。
这种立法程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建筑业管理没有系统性,政策变化无常,对建筑业的发展不利,从国外的立法经验看,一般是议会授权政府或专业机构制定法律,对某个问题的宏观方面进行规范,然后根据法律的授权条款由授权机构制定有关的条例,对法律进一步细化。
(2)专业人士组织(学会)及行业协会制定有关法规,明确专业人士组织(学会)及行业协会在建筑市场及其管理中的地位、作用;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建筑市场中的专业监督管理和协助作用。
(3)缺乏建筑管理方面的专业法规编制人员在工业发达国家,都有一大批既懂法律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法规编制人员。
我国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和学会来培养着方面的专业人员。
(4)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的问题在国外,技术规范和标准基本上是有专业人士组织(学会)和制定的规范与标准一般都比较严谨、准确。
而我国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一般是由建设部委托有关的机构编制,建议今后我国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是由专业人士组织(学会)和行业协会编制。
三.关于我国建筑市场运行机制(1)关于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的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杜绝用行政命令直接组织项目建设改变;政府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法规先行,依法行政,改变传统的“红头文件漫天飞”的作法,把政府管理意志,通过法规去贯彻实施;积极扶持发展专业人士组织(学会)和行政协会,把政府的专业管理职能转变给专业人士学会和行政协会,充分发挥他们在建筑市场管理中的“半官方”作用;建立完善的专业人士考试、注册制度,积极培育发展以专业人士为核心的工程咨询队伍,充分依靠他们实现对建筑活动的直接监督管理;改变传统的面向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重点抓好专业人士的执业资格管理。
(2)关于业主通过法规明确公款投资项目业主的地位、权利、责任;规定各类公款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办法,规范公款投资项目业主行为,充分依靠社会上专业人士的力量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即公款投资项目业主的组织机构尽量小,可以学习英国成立项目核心小组的作法,即公款投资项目的业主由政府官员和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实现专家管理项目建设的模式;引导非公款投资项目业主走委托专业化咨询的路子,减少业主组织规模,避免用非科学的方式组织指挥项目建设。
(3)关于工程咨询建立有关工程咨询的法规、标准、规范及工作条例等;对工程咨询采取政策扶持,培育工程咨询队伍的迅速成长;建立完善专业人士考试,注册制度;对专业人士的考试及资格证书的管理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士组织(学会)承担,专业人士注册由国家根据市场需要宏观调控;研究制定各种性质、规模的工程咨询单位的注册、管理法规,允许有资格的专业人士个人注册工程咨询事务所;重点培养一批大型、综合性的工程咨询公司,让他们有能力面向国际工程咨询市场的竞争,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
(4)关于施工单位改革施工单位的资质划分、评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要依靠行业协会,重点评价施工单位的融资能力,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从法规上明确“谁施工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加大对施工单位违法的处罚力度;允许各种专业性的、小型的、民营的施工企业存在和发展,活跃施工承包市场,减轻大型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负担;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的、管理型的总承包施工企业,面向大、中型项目,面向国际建筑市场;建立完善的技术工人培训及上岗管理制度,合格的技术工人队伍,开方的劳动性是大、中型施工企业转型的基础。
(5)关于工程咨询的委托与国际惯例接轨,采用公开或邀请的方式,通过建议书、恰商、设计方案竞赛等方式委托工程咨询任务;通过法规规定各种类型工程咨询的委托方法;委托专业人士组织及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各种类型的工程咨询收费标准。
(6)关于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委托专业人士学会及行业协会,参照国际惯例,研究制定我国的标准工程合同文本系列,针对不同投资性质和规模的工程,及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不同的承发包模式等制定不同的标准合同文本;借鉴美国的DRB做法,规定超过一定投资规模,必须采用合同争议评审团解决合同争议;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仲裁机构,它应由工程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委托专业人士组织及行业协会,参照国际惯例,研究制定工程保险及工程担保的有关法规、标准和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的工程保险及工程担保制度。
(7)关于我国建筑业管理的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场革命,它将深刻地变革固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场风暴式的革命中,任何行业只有迎头赶上否则,只能使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弥补。
综合工业发达国家建筑业的对策,国外的某些经验值得借鉴: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视是实现信息化的组织保证;专业研究机构的参与是实现信息化的技术保证;政府投资是实现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8)关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化市场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朝着市场经济目标趋近的进程。
建筑业的市场化主要包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建筑市场体系;完善建筑市场运行的规则;推动建筑市场主体的市场化;推动建筑产品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推动建筑产品生产组织管理的市场化;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充分重视WTO的有关规则。
四、有关建筑企业的思考方针有以下几点方案解决生产和安全这个矛盾,需要我们用改革的精神去探索和奋斗,需要我们切实打牢企业安全工作基石。
一是以人为本,强化基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
二是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积极推进标准化作业,全面推行科学化安全管理。
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生产现场的工艺设备为满足生产的需要也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合理规范的生产操作程序,建立健全各类安全规章制度,这包括班组安全台帐、岗位事故预案、危险预知训练卡、危险源点分级管理、企业典型事故案例、联保互保措施等。
三是抓好现场的查隐患、抓整改的工作。
隐患险于猛虎,你不消灭它,它反过来就会伤到你。
笔者这里说的隐患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场的设备、安全设施,环境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隐患,这需要我们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去查、去落实、去整改并发动员工积极查处身边隐患,确保生产人身、安全运行。
另一类是人的思想隐患,这类隐患是属安全隐患的大敌,歼敌良方便是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我们基层管理人员不但要自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更要深入到企业员工中,定期家访、消除心中阴影、安抚体贴、暖其肺腑,对于屡教不改者以律究之,辅之以思想工作,使其轻装上阵。
只要人人心中装着安全,任何险情劣境皆不足为虑也。
四是加强对现场管理的检查,不断投入财力物力,对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进行整改,用规范现场工艺设备的布局,大力推进“5S”管理即:检查、清理、清洁、整顿、素养。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抓好现场管理,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笔者想说只要我们基层管理人员协同职工共同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敞、整洁、明亮的作业环境,职工的心里一定是高兴的,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才不会落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