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话语对中国女性社会身份的构建

合集下载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

地位构 成说 。 包括经济 、 政治 、 教育 、 法律、 婚 姻家庭 和生育等六 个方面 : 冯立天把 生育地 位 纳入婚 姻家 庭地位 , 另外增 加劳 动 、 社会 参与和健 康三个组 成部分 . 在此基础 上提 出 了八个 构成论说 : 在第二期 中 国妇女 地位调 查 活动 中, 课题 组把 经济 、 政治、 教育、 婚姻 家庭 、 健康 、 生活方 式 、 法 律和社会性 别观念 等 总结 为妇女社会地位 的八个侧面论 以上 各 位学 者的研 究都 表明 。 在 中国 . 妇女 的社 会地位 主要是 由其 在政治 、 经济 、 法律 、 社会
学 男 2 0 1 4 年 量 摹 塞 1 1 期
◆ 学 术 探 讨 ◆
从网络流争 亍 女性称谓语麓读 当代女性裢会地位
李 晓燕 ( 江 苏科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摘要: 作 为一 种特 殊 的语 言 . 称谓 语能
2 1 2 0 0 0 )
国 内学者 对妇 女社 会 地位 的 内涵是 有 比较一致 的理解 。 如颜士梅提 出的妇女社会
是一部分女性网友对那些外表清纯. 内心险
恶, 城府 颇深的女性 网友 的称 呼 。 含 有厌 恶 、 蔑视 以及憎恨 的情绪 “ 绿茶婊 ”一 词的流 行 .是 由三亚 的一次涉嫌 聚众事件 引起 的 。 事件发 生于 2 0 1 3 年 4月 3日的三亚海 天盛 宴。 在 此次 宴会上 出现 了许 多嫩模 , 她 们外 表 靓丽 . 长 相清 秀可人 , 专 门跟各 大行 业 的 有钱 男人交际 . 其 中也不 乏一些 以出卖 肉体
的 打扮也 使得 她们 跟男士 心 中的标 准 美女 相 差甚远 . 开1 3 闭1 : 3 都是 学术 问题 , 总 是一

近30年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近30年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近30年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不能直接分析和表达观点,但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您了解该话题: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中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在1980年代,女性广告形象多为“贤妻良母”、“纯情少女”、“温柔妙龄”的形象,强调女性的家庭角色,强调“防止饥饿,挽救家庭”。

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角色开始发生了变化。

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和职业化的特点,开始涉及到汽车、金融投资、IT行业等领域。

在这些广告中,女性形象表现出自信、独立和职业能力等特质。

此外,一些广告也开始呈现女性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反映女性在经济上的地位和独立性逐渐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广告仍然存在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暴力呈现,这些广告表现出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固化和歧视性思维。

因此,如何在广告中恰当地呈现女性形象,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申报》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

《申报》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
的双 重身份 ,充 分展现 了那个 时代社会 反 映了当时上海作 为商业 都市 的社会 开 电影广告就有 1 ̄ 之 多 ,电影 明星也因 6l J 变迁 的轨迹 以及形 成 中的市 民社会的商 放 和文 明进 步 。1 2 9 1年 《申报 》首次 此 成为人们关注 的对象 。女明星们创造
两个特 点 :一是 当时女性社会交 际生活 形象 ,以独立 、个体 的身份出现 ,成为 活跃 ,对贺年 明信 片有需求 ;二是社会 引领时 尚消费和享有 独立 人格的商品代
总之 , 《 申报 》广告 中的女性形象 对 于女 性社会交 际生 活持宽容态度 。这 言人 。12 年5 0 9 1 月3 日的 《 申报 》上仅
性和市 民性 是海派文化 的显著特征 。这 费方式 的商业化 。因此 ,作为商业销售
值得注意 的是 , 《 申报 》广告几 乎
种得 天独 厚的社会文化形态 以及与 之相 宣传的产物 , 《 申报 》广告不可避免地 十之八 九都 是以美女作为创作对象 ,这 适应 的开放性 、包容性 、功利性 和时尚 带有现代消费社会 的商业 色彩 ,其 中最 反 映了 《 申报 》广告 中的女性形象是具
刻意表现女性体貌 的广告 ,其商业动机
告 中商 品的形象代言人 ,又是商业 广告 跳 交谊舞 、打 网球 的新潮 女性 。她们不 不言亦 明。另一 则牙膏广告用漫 画描述
的主要受众,因而 《 申报》广告中的女 再限于商 品的物质 消费 ,而开始介入到 了一个小故 事 :一个女子为爱人 的冷淡
生活密 切相关 。因此 ,广告话语有一 种 富有且传统 人家 的闺 中小 姐。这幅广告 上 ,她 们成为当时女性精神 和人格 独立 与生俱来 的 “ 大众 性”与 “ 公共性 ” , 画 冲破 了女 子不可 以随便 与陌生男子交 的象 征 。 现代职业女性 和知识 女性 在五四之 后才开始出现 ,当时女学兴起 ,学校开始 即具有 浓厚 的 日常 生活色彩与市 民化风 往 的封建礼 教 ,表 明男女 之间 的交往 已 格 ,而广 告 中的女性形 象则是市 民阶层 成为女性社交生活 的重要 内容 。

在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下—探讨影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在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下—探讨影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在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下—探讨影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摘要:影视广告作为广告传播方法之一,具有高效率和覆盖面较广的特点。

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但是,由于受到性别偏见和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赋予“贤妻良母”或“贤内助”的社会身份,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权视角的价值观,这不仅消除了广告中的女性主义,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

本文通过对影视作品和影视广告的分析,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一些观点。

希望能从而促进我国影视广告行业的发展。

在电影和影视广告的领域中,有一项研究发现。

妇女往往被描绘成男性的依附者、下属或产品配件。

广告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女性文化健康发展的性别歧视。

80年代末,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和传入中国,中国社会的女性观念发生了变化,妇女解放了思想,不仅更深层次地加深了公众对女性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认识,也为女性广告形象设计和促进女性广告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

同时,女性主义不同于女权主义,它是对中国女性价值的重新思考。

在此基础上,如何扭转广告中强男弱女、支配女性、严重弱势女性形象的现象,如何在广告中正确塑造健康美丽的女性形象,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女性主义;影视广告;女性形象一、女性主义和女性广告形象分析(一)女性主义从人类社会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人权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人权的概念里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并不包括女权。

而1791年《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的出现代表着女性主义运动已经拉开了序幕。

第一波女性主义浪潮发生在18世纪末期——20世纪20年代,其重点是“人权观念”。

主要目的就是争取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当中的平等权利,女性应该尽可能的在政治地位、工作、受教育的机会上与男性平等。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她著名的观点:“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认为人类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则是他的“他者”,是没有自我主体意识的。

因此在这场女性主义运动中,首要目标是提高女性就业、教育、政治和家庭的参与度,并且逐渐开始争取妇女参与政治权力的顽强斗争。

针对不同性别受众时商品广告词汇的思考

针对不同性别受众时商品广告词汇的思考

针对不同性别受众时商品广告词汇的思考[摘要]在当前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广告已然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优秀的广告语言不仅能巧妙的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而且可以促进消费者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现广告宣传的劝说性功能。

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广告商所运用的广告语言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就此针对广告语词汇使用中存在性别身份构建、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等进行研究。

[关键词]性别身份构建;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广告语;一、性别身份建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智力功能的许多方面存在普遍差异。

在认知领域,包括数学、空间、语言、记忆能力,都存在性别差异。

例如,就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而言,多数研究表明,同一视觉空间任务中,一般男性比女性表现得更好。

而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在许多语言任务上都优于相对年龄段的男性,所以女性在语言交流方面更早熟,更复杂,语言流畅,说话更清晰,语法错误更少,阅读能力更强。

除此之外,记忆力方面的性别差异也与其他认知能力相关。

因为男性的空间能力更强,所以他们的空间记忆能力也比女性强。

而女性在言语能力上占优,则她们的言语记忆就要强于男性。

[1]二、性别刻板印象: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

”。

[2]如今,在大部分人眼中依旧存在“女主内,男主外”这样的思想。

女人在家里照顾孩子、老人;男人在外奔波挣钱。

甚至在广告中女性化的词汇也是相比柔和舒适,阳刚之气则是男性化的表现。

这种刻板印象中女性大多具有柔弱温婉的气质特征,男性大多具有阳刚豪放的气质特征,所以自然而然男性广告词汇多体现出豪放风格,女性广告词汇则显现出柔婉风格。

二者在广告语词汇上的不同,具体体现为:(1)语音方面:男性商品广告多追求洪亮的声韵,女性商品广告多追求柔和的声韵。

不少男性商品广告在句尾使用开音节的响音词,这些词语语音响亮,更易于抒发慷慨激昂的豪放之情,而女性商品广告会有意识地选用一些韵母较为轻弱的字词,以便于表现女性缠绵细腻的情感。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形式,广告不仅在商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承载着时代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功能。

在广告中,女性形象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形象的表现方式与当代社会的女性主义运动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浅析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

女性主义视角是指在对待和解释女性的社会角色、性别平等、女性权利和女性经验等方面,产生和形成一种特定的理论和方法。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人们会更加关注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解读其中所携带的性别观念和价值观。

女性主义者认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被男性凝视、性别刻板印象和对女性的商品化。

在传统广告中,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美丽、性感、柔弱和被动的。

她们经常被定位为产品的附属品,在广告中扮演着“美丽的花瓶”或“家庭主妇”的形象。

这种传统的女性形象表现方式,促进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消费主义观念的传播。

女性主义者认为,这种形象严重地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形象,削弱了她们在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权利和地位。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出现了新的表现方式。

在当代广告中,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坚强、自主、聪明和自信的。

她们脱离了传统的束缚,扮演着更加积极、多样化的角色。

一些广告中出现了女性在职场上的成功、女性在家庭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独立性。

这种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有助于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推动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认识和重塑。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不仅仅要看其外表,更要深入解读背后所传递的性别观念和价值观。

在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产品与女性形象的关系在广告中,女性形象往往与产品紧密结合,通过女性形象来展示产品的特性和使用效果。

一些广告中,女性的形象被用来“大卖产品”,她们的外貌和装扮成为推销产品的利器。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 引言1.1 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和运动,重点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地位,致力于消除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认为,社会文化中存在着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和偏见,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不公平待遇。

女性主义的目标是推动社会改革,争取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当时女性开始反抗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社会束缚,争取选举权和教育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女性主义倡导的核心理念包括性别平等、女性权利、性别身份和性别政治等,对于推动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性别平等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倡导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女性主义通过批判现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促进女性的自主和解放,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的方向发展。

女性主义的定义和价值观对于理解和解决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女性主义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广告中,女性形象往往被理想化和性别化,呈现出一种对女性的片面和刻板的呈现。

女性通常被定位为家庭的贤良淑德者、职场的成功女性或者性感的物品,这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强调外表美和性感化,缺乏对女性内在价值的尊重和体现。

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经历了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女性、从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的转变。

仍然存在一些广告在呈现女性形象时存在性别歧视和偏见的问题,如对女性的肤色、体型、年龄等方面的标准化和美化。

女性主义运动对于改变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起着积极的作用,倡导真实、多元、平等的女性形象,提倡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使女性在广告中得到更好的呈现和认可。

女性形象的变化趋势是朝着多样性、包容性和平等性的方向发展的,这将有助于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对待方式,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发展。

浅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浅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266浅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赵琳(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2206)2017年起,由于女性意识高度觉醒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增加,围绕广告和性别的讨论热度高涨。

[1]对广告中女性形象变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媒介性别偏见在我国的现状,也可为广告主提供新思路,避免触发消费者们敏感的神经。

一、广告中的性别偏见问题贝蒂·弗里丹(1963)的《女性的奥秘》,最早指出杂志中女性形象固化的问题。

此后,媒体的内容成为了女性主义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对媒介性别的探讨,首先要重新理解性别的含义。

盖尔·鲁宾(1976)认为,社会性别是基于社会角色认知产生的理解差异,是社会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理论对媒介性别的研究有重要启示。

而媒介对社会问题的修正存在天然优势,[2]研究表明,积极的女性形象广告有助于减少性别偏见。

[3]二、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一)形象逐渐多元初期,“女主内”的思想和男性的经济优势,导致广告中女性出现的场景多为家庭。

在威力洗衣机(1984)的广告中,就出现了勤劳的主妇形象。

[4]90年代,改革深化使女性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就业比重大幅增加,广告中也出现了职业女性的形象。

2002年的雪碧广告中,女主角于写字楼内处理工作,就树立了女性追求事业的独立形象。

21世纪初,为吸引消费者目光,性感女郎的形象出现。

海尔09年发布的广告中,就仅有对女主角外貌的展现,缺乏对商品的介绍。

如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对“大脑性感”的认可也是对女性的高度认可。

(二)从注重外表到关注其他1997年,李雪枫发现:87%的人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用“年轻漂亮”等词语表述。

[5]王眉则梳理了九十年代《读者》、《家庭》等杂志的广告,发现:数量上,女性广告大幅增加,部分科技产品的广告也出现了女性形象;而内容仍关注外表,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依然可见。

今天的广告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在,去年妇女节天猫就选择了任素汐、辣目洋子及蒋勤勤三个年龄段的女性,打破了对女性的标签。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影响、女性在广告中的定位、广告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女性主义对广告的启示,探讨了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许多广告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固定定位和片面表现,甚至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女性主义理论为我们揭示了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变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议。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探讨如何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推动广告行业向着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反思社会中存在的性别观念,促进女性权益的进一步保护和推动。

【关键词】女性主义,广告,女性形象,性别定位,刻板印象,性别歧视,启示,改变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女性形象在广告中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从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到现代的女性主义观念,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变化。

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也可以探讨女性在广告中的定位和被塑造的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许多变化。

从过去的家庭主妇形象到现在的职业女性形象,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越来越多样化。

女性形象的多样性是否真正代表了女性的真实需求和愿望,还有待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其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问题,以及女性主义对广告产生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对社会的影响,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深入研究广告中呈现的女性形象及其影响,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帮助人们认识到广告对性别角色和性别认知的塑造作用。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作者:李晓燕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1期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称谓语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跟随时代一起变化发展。

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等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的出现,反映了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使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分析此类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有助于解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网络女性称谓语边缘话语社会地位一、引言自古以来,男性一直是统治力与话语权的象征,女性作为他者,游离于边缘地带,跟女性有关的话语也被列为边缘话语,女性称谓语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尤其是她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学术界和非学术界的关注。

新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的日益更新,网络新生语言层出不穷,其中,最受网民喜欢的是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并被广泛应用的语言,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流行语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交流,体现了网民对社会发展发出的个性呐喊。

近两年来,网络流行语对女性的称谓越来越多,本文从中抽取了“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汇来进行分析。

二、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的概念界定(一)女汉子:不是女强人,不是“纯爷们”“女汉子”作为一个新生的网络流行语,是指行为和性格趋向男性的一类女性。

这类女性因言语粗鲁、个性较豪爽而被大众认为拥有女性不应拥有的男子气概等特质。

女汉子(wo-man)这个新词,最早是由名模兼主持人李艾在新浪微博发起的一篇名为“女汉子的自我修养”的文章引起。

有人把女汉子看作是世界上的第三种人,存活于男人和女人之外。

他们形象地用wo-man来作为女汉子的英文名字,虽然wo-man的发音和女性woman一样,但是被分隔开了,这说明她也具备man的特点。

性别与媒体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刻的影响与反思

性别与媒体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刻的影响与反思

性别与媒体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刻的影响与反思性别与媒体: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刻画的影响与反思性别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身份认同,它不仅仅是生理属性,还涉及到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性别角色的刻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然而,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塑造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人们对性别的认知,还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刻画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反思。

首先,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刻画存在着明显的刻板印象。

在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媒体作品中,男性往往被刻画成强壮、坚毅、理智且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形象,而女性则往往被刻画成柔弱、依赖、感性且需要被保护的形象。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有悖于现代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还对男性和女性的自由发展产生了限制和压力。

其次,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刻画容易夸大性别的差异。

在一些综艺节目和真人秀中,性别差异被强调过度,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和兴趣被归类为“男人本色”和“女人味”。

这种刻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固化,也对性别自由表达和穿越性别界限的行为产生了排斥和歧视。

此外,中国媒体存在对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

在一些广告和娱乐节目中,女性被过度强调其外貌和性感因素,被视为商品的附属物,这种观念容易给人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信息,即女性的价值仅仅是建立在其外貌和性感之上,而忽视了女性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的其他成就。

那么,中国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刻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呢?首先,这种刻画可能加剧了性别歧视。

通过强调性别差异和刻板印象,媒体传递出一种不平等的信息,影响了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导致了性别歧视的存在和延续。

其次,这种刻画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

在一个刻板的性别框架下,男性和女性难以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上实现自由选择。

女性可能会受到职场歧视和限制,男性则可能被压迫于传统男性角色的期望和社会压力。

最后,在婚姻、家庭和性别关系中,媒体对性别角色的刻画可能导致男女关系的失衡和冲突。

《2024年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范文

《2024年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范文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篇一一、引言电视广告作为现代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出现和展示,不仅体现了广告的创意和设计,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本文将针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进行深入解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二、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角色1. 视觉吸引: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广告商通过运用女性的美丽、性感等特质,将产品与女性形象相结合,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2. 传达产品信息: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往往成为产品的代言人或使用者,通过她们的展示和介绍,传达产品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效果。

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产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构建品牌形象: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出现可以塑造品牌的形象和风格。

通过与特定类型的女性形象相结合,品牌可以传达出独特的价值观和情感诉求,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三、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1.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通过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女性形象所代表的美丽、自信等特质,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渴望和追求。

2. 反映社会文化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期待。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中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体现了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

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了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期望。

3. 促进性别平等:尽管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时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但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关注性别平等,展示出独立、自信、有能力的女性形象。

这有助于打破性别偏见,促进性别平等。

四、案例分析以某化妆品品牌为例,其在电视广告中经常运用女性形象作为产品代言人。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具有美丽、自信的特质,通过她们的展示和介绍,传达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塑造了品牌的高端、优雅的形象。

从广告中女性形象窥探中国女性社会价值的嬗变

从广告中女性形象窥探中国女性社会价值的嬗变
个案三:《美的电饭煲》的广 告 画 面 : 做 晚 饭 的 时 间 到 了 , 一 个 家庭主妇在小区里踢球, 而后越来越多的主妇假如进来, 这一切都 得 自 于 美 的 电 饭 煲 的 自 动 控 制 功 能 。这 则 广 告 在 传 达 商 品 价 值 意 义 的同时, 以将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体现出来, 女性也开始将做家务视 为一种负担, 是一种对自己追求快乐和享受的束缚, 她们开始讨厌 这种束缚并试图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这是女性个性意识觉醒的标 志, 反映她们已开始注重自己本身的价值, 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 再使自己被传统的东西束缚。
性担任主角, 即使有女性也只是用来凸显男性魅力的陪衬, 更不用 说独握方向盘, 风驰天下了。她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向人 们传达着新时代全新的理念: 现在年轻一代的女性不再言听计从, 毫无主见, 足不出户, 笑不露齿, 而是尽显独立自主, 自信活力的风 彩 , 她 们 正 在 挣 脱“ 大 家 闺 秀 ”的 圈 套 , 这 意 味 着 现 代 年 轻 女 性 自 我, 自主意识的觉醒和增强。
参考文献: 刘林沙.当代广告人物的诉求特点研究.新闻与传播.
181
前二则广告都观, 散发着现代年轻女性的独特的个性气息。她 们维护并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 她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职业来展示 自己具有无穷的潜能。
四 、广 告 中 女 性 形 象 由“ 传 统 ”走 向“ 现 代 ”的 原 因 分 析 1.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是 女 性 走 向 现 代 的 跳 板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是 一 切 新 的 社 会 文 化 出 现 的 内 推 器 。随 着 我 国 生 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精细, 新的产业部门的 出现, 需要更多人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女性特定的生 理心理素质适应了某些新兴经济元素的需要, 她们也积极参与社会 活动, 其活动明显社会化, 现代化, 这为其形象的转变奠定了相应的 社会基础。 2. 思 想 解 放 和 女 性 主 体 意 识 的 觉 醒 加 入 WTO 以 后 , 社 会 经 济 文 化 不 再 宥 于 国 内 , 而 是 在“ 全 球 化”的时代背景下与国际接轨, 而且随着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的深 入, 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并为国内民众接受。国际上一些先 进 的 思 想 观 念 按 照“ 先 进 战 胜 落 后 ”的 游 戏 法 则 会 毫 无 疑 问 地 取 代 陈 旧 落 后 的 思 想 观 念 。 如 现 在“ 女 士 优 先 ”等 带 有 性 别 歧 视 色 彩 的 所谓的礼貌用语会遭到女性的反感, 她们也在时刻展示自己的能 力,“女董事长”,“女总监” 等显示社会职业和地位的头衔大大丰 富了我们的词汇。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她们一直努力把自己 从传统陈腐的圈套中解救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五 、结 语 从广告中女性形象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现代女性正在经历着凤凰涅盘般的蜕变, 有了自己的工资作为自己 的经济支撑, 她们不再似漂浮于海面的浮萍, 而是能独立自主地掌 控自己的方向盘, 自如地畅游于人生的海洋!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因为它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深化文学理论和批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分析、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方面,探讨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学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的中国文学研究缺乏一套成熟的话语体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因此,建构一套完整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话语体系是指一系列关于特定话题的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它反映了该领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包括以下方面: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强调中国文学的自主性和原创性。

挖掘和整理中国文学传统资源,将其融入当代文学研究中,以丰富文学研究的内涵。

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研究,为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建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时,我们需要采取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国文学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运用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等方法,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学的特色和价值。

还应采用文献学、语言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文学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建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具有以下成果和不足:成果:建构成熟的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这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

不足: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建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处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如何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保持中国文学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发展,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对话: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

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

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广告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媒介,通过各种渠道传达信息,塑造形象,推广产品和服务。

广告不仅仅是商业活动的手段,它还对个体和社会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一、广告对文化认同的影响1. 传承文化价值观念:广告可以通过展示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审美观念等来影响受众的文化认同。

例如,广告中出现传统节日的元素,让人们对自己所属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增强了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2. 强化地域文化:广告经常以具体地域和特色文化为背景,通过展示当地的特产、风景和历史文化,来强化人们对该地域文化的认同。

例如,某地的旅游广告常常将当地民俗风情和独具特色的风景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对该地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提升文化自信心:通过展示自己文化的优秀成就和特点,广告可以让人们对自己所属的文化享受到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

例如,某品牌的广告以某国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融入传统的艺术元素,完美地展现国家的文化底蕴,并鼓励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心。

二、广告对身份认同的影响1. 塑造消费者身份:广告通过展示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的形象,塑造不同的消费者身份。

例如,某个高端品牌的广告中常出现成功人士的形象,通过与该品牌的联系,推动人们将该品牌与成功人士的身份关联起来,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身份认同。

2. 强调族群身份:广告经常以特定族群为目标受众,通过展示该族群与某产品之间的关系,来引起该族群的身份认同。

例如,某款保健品的广告以中老年人为目标群体,并通过展示他们活力四溢、健康快乐的形象,让该族群产生对产品的身份认同感。

3. 反思身份认同:某些广告通过挑战传统的社会身份,引发观众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反思。

这种广告常通过打破刻板印象和社会期望来引起共鸣,激发人们思考自己真实的身份认同。

例如,某品牌的广告突出女性对家庭、职业和自我意义的思考,引起了女性观众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思考和探索。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广告是吸引顾客,推广产品,增加销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广告中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形象也开始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尤其是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议论。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通常呈现出一种美丽、性感和完美的形象。

在许多化妆品、服装、珠宝等广告中,女性通常被塑造成拥有完美身材、光滑肌肤、亮丽容颜的形象。

她们通常穿着时尚的衣服,化着精心的妆容,展现出无懈可击的美丽。

这种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在传递一种“女性应当美丽、迷人、完美”的信息。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对女性形象的美化和完美化实际上是在强化对女性外貌的重视,而忽视了女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

这种形象可能会给女性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使她们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和权利。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被定位为柔弱、依赖和顺从。

在许多家电、清洁用品等广告中,女性通常被呈现为照顾家庭、烹饪饭菜、打扫卫生的形象。

她们通常呈现出柔弱、依赖的形象,需要男性的保护和照顾,缺乏独立和自主的形象。

这种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是在限制女性的社会角色和职责,将她们定位为家庭的贤妻良母,而忽视了她们作为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形象的塑造是在强化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角色,忽视了她们的多样性和多重身份,限制了她们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美化和完美化、柔弱和依赖、性化和物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也加剧了性别歧视和压迫。

我们需要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反思和批判,呼吁广告行业更多地关注女性的多样性和多重身份,尊重和呵护女性的权利和尊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刘宁洁时间:2005-10-4 19:50:40来自: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12-6现代社会的人们,即使不参加商业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广告。

翻开报刊杂志,打开电视机,小到一块香皂、一袋洗衣粉,大到一栋楼房、一辆豪华轿车,我们的感官神经都被形形色色的广告刺激着。

如果说,人们的生活本来风平浪静,无所奢求,可看了广告以后,却似乎感觉自己缺少了那么多:自己的身材不够曼妙,自己的头发不够柔顺,自己的手机不够高档,自己的房屋不够宽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广告推销给人们的不是某种产品,而是一种“梦想”,一种对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种对“美好”和“幸福”的界定与追求,正是通过广告中塑造的广告形象表现出来的。

广告形象是文化产物,广告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把我们生活中原本普通的物品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往往已经脱离了物品原有的含义。

譬如大家熟知的一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很久以前,钻石原本只是一种稀有矿石,由于十分坚硬被用于切割玻璃。

但自从钻石成为财富的象征,成为西方上流社会的男士送给女士的典型礼物,如同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在影片《绅士只爱金发女郎》中歌颂“钻石是女孩子最好的朋友”以后,这种晶莹璀璨、价格昂贵的小石头就和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像钻石一样纯粹坚固,永久流传。

所以,钻戒成了男士求婚时最好的礼物,得到钻戒的女人在广告中也被描绘为最幸福的女人。

广告正是通过这种塑造广告形象的行为,把人们梦想中的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呈现出来,鼓励人们向往它、追求它。

广义广告是指广告主通过一定媒介和方式向选定的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包括以赢利为目的商业广告和不以赢利为目的非商业广告。

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它基于大众传播媒介而得以运行,其本质为一种大众文化。

广告学者伯曼曾经斩钉截铁地断言:在大众文化中,最具支配性的社会机制是广告。

从“野蛮女友”电视广告看女性形象的篡改与构建

从“野蛮女友”电视广告看女性形象的篡改与构建
维普资讯
从野 "视 告 形 酌 改 建 “蛮 野 :电视 广 告 中国根 深蒂 吲 的男权 思想 j 乍新 的 历 与矛 盾 . 只 是 巧 妙 地 遮 蔽 1 性 的 而 r女 中的她们 史 条件 下 的 新 的表 征 。 诚 然 . 告 创 从 属 性 . 女 性 身 份 的 独 立 性 似 乎 大 广 在
是 美 女 。 正 凶 如 此 , 广 告 中 女 性 形 对
分 消 费 者 的 眼 球 , 女 主 人 公 对 爱 情
体 的 被 动 性 .要 么呈 现 其 狭 隘 的 心 理 造 完 全 是 单 向 度 的 、 暴 的 . 样 是 粗 同 对 女性 形 象 的 贬抑 与 误 读 女性作 为商品信 息的视觉载 1 夺. 并 非 广 告 品 真 正 的 消 费 者 . 是 作 为 而 传递 商 晶信息 的必 要 中介 被更 多潜 在 的 现 实 消 费 者 所消 赞 消 费 主 义 时 代“ 蛮女友 ” 盛 行 , 只能 表 明 , 野 的 也 在 消 费语 境 下 . 牛 代 女 性 的 出 现 并 新 末 体 现 女性 主 义 的新 张 . 恰 恰 体 现 而 了女 性 主 义 的 消解 。早 在 19 9 6年 . 联 合 同在 一 份 名 为 《 除 妇 女 在 大 众 传 消 媒 中 的 成 》 的 报 告 巾 就 曾 指 出 , 在 商业媒体环 境中 , 女性代表 着一个重 要 的 市 场 , 性 形 象 已 经 成 为 市 场 中 女 可 盈 利 的 商 品 。更 确 切 的 说 , 女 形 美 象 才 是 真 正 具 有 市 场 效 应 的 。“ 注 从 意 力 经 济 角 度 讲 。 美 貌 既 是 一 种 资 源 , 有 其 市场 。 而符 合商 品 的本 也 因 质 特 性 。 在 传 媒 的商 业 化 操 作 中 , 美 貌 作 为 盈 利 手 段 被 纳 人 市 场 运 营 电 视 传 播 美 女形 象 的 过 程 , 实 事 上 是 完 成 男 性 观 看 者 的 欲 望 被 对 象 化 为 具 体 的 美 女 形 象 的 过 程 ”t 此 .在 l 过程 中 , 传媒 采取的 始终是男性 的视 角 和 需 求 。满 足 的是 男 性 的 观 看 欲 。 女 性 始 终 被 动 地 成 为 男 欲 挈 的 客 体 和 “ 者 ” 而 女 性 作 为 具有 独 立 意 他 , 识 的 人 这 一 层 内 涵 9 一 次 次 的 被 l J l “ ” 看 中销 声 匿 迹 . 町谓 — — 女性 形 真 象无处不在 , 而女 性 处处 在 、 我 们 可 不 可 以这 样 认 为 , 类 广 这 告 的出现至少传递 了这样 一个信息 : 中 国 女 性 。 其 是 都 市 女 性 , 经 历 尤 在 了从 莲 步 款 款 、 手 遮 足 的 封 建 社 会 掩 到“ 爱 红装 爱武装 ” 雄” 年代 的“ 化 等 自我 性 别 的 一阵迷 失 后 , 试 图 找 在 回 或 接 近 自然 意 义 的 本 我 时 义 幸 走 卜 歧 途 , 进 一 步迷 失 了 斤 阳 了 女 性 身 处 男 权 社 会 ,处 处 而 临 着 社 会 . 化 等 多方而 的 压 力 , 们 微 力 文 她 想 摆 脱 传 统 女 性 的 忡 格 弱 点 , 一 个 做 独 立 、 强 的 现 代 女 性 , 得 社 会 的 坚 赢

女性身份文案短句

女性身份文案短句

女性身份文案短句目录:1. 引言2. 女性力量的崛起3. 女性在职场的突破4.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转变5. 女性对社会的影响6. 女性的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7. 结语内容:1. 引言在当今社会,女性的身份日益受到重视,她们正逐渐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各领域的事业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女性身份的重要性和女性力量的崛起。

2. 女性力量的崛起随着时代的演进,女性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女性的智慧和勇气展现出来,她们在各行各业中展现出杰出的才华和能力。

女性力量的崛起正迅速改变着社会的格局和价值观。

3. 女性在职场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冲破传统束缚,在职场中追求自己的事业。

她们在领导岗位和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并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女性的勇敢和韧性为其他女性带来了勇气和动力。

4.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转变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她们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主妇,而是成为了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者。

她们扮演着照顾家庭的角色,同时也在事业上努力追求自己的平衡和发展。

5. 女性对社会的影响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职场和家庭中,她们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女性在社会公益、环保、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6. 女性的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女性身份的崛起也从另一个层面上鼓舞和激励着更多女性。

她们正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教育、事业和社交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成为独立、自信、有影响力的个体。

7. 结语女性身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女性力量的崛起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我们期待这股势力继续壮大,为我们的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更多的进步和繁荣。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运用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运用
3
在女性广告中,传统家庭主妇型也屡见不鲜,她们时而是慈祥和蔼的母亲,时而是温柔娴淑的妻子,她们总是能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则是家庭,而根据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说到家庭,当然是属于女性的范畴,所以凡事和家庭有关的产品广告上,绝大多数都使用女性形象。具体来说,广告中传统女性形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关键词:广告女性形象分类 偏差 完善
ABSTRCT
In the current advertising design,the woman image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often, and the span and depth is keeping expending and deepening,the modeling is more and more diversit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bound of our concept, the women images in advertisements are more and moremodular as they are more and more diversity,and it brings some problems.In this thesis, I first analyze why ad designers and planners are fond of using women images. Then point out the features of these women images and how to classify them. And then state the problem of the application of women images. At last, I’ll give suggestions that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话语对中国女性社会身份的构建作者:夏慧言傅钊来源:《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05期摘要:语言具有构建社会身份的作用。

广告话语是以某一特定群体为目标,通过刺激、引导来达到销售商品、服务或理念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同样具有构建社会身份的作用。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广告话语对我国女性社会身份的构建,以期为广告话语这种特殊语言形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公众对女性社会身份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广告话语;中国女性;身份构建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4)05-0055-0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广告的起源也比较早,在距今约4 000-10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了最早的广告形式,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日益繁荣的市场使得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商开始借助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

此外,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使广告走进大众视野。

广告一方面在向公众推销产品,另一方面也在迎合并构建着不同人群的社会身份以建立身份认同,从而达到巩固并扩大消费者群体的目的。

女性是我国消费主力,而女性长期所处的社会角色(妻子、母亲、无私的奉献者)使她们具有体贴、慈爱、可信赖的总体特征。

所以,广告设计者在设计广告时多会将女性作为广告主人公的首选,以此来增强广告的可信度。

本文将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理论,探究当代中国广告话语对女性社会身份的构建。

理论上,通过对广告话语的构建功能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语言的身份构建功能,并为广告话语这种特殊语言形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在社会意义层面,文章从批评的角度,通过对所列举的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揭示出广告所构建的不平等的男女性别关系,有助于促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公众对女性社会身份的正确认识。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内涵及研究关于“批评性话语分析”这一概念,学界一般认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福勒(Fowler)等于1979年在《语言和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2]。

所谓“批评”,并非仅仅指通常意义上的“批评态度”,而是指通过激发读者对语言的批判(critical)意识,来揭示语言在构建和维护不平等的权力关系、隐秘联系以及潜在假设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达到让读者进行批判性阅读,警惕对作者的思想灌输不假思索地接受的目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行为,通过将语言置于宏观社会结构的背景下,探讨语言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国外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拥有大量理论研究成果。

研究批评话语分析的学者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这种自然化往往服务于特定群体而违背了其他群体的利益。

话语是影响人们思想和实践的强有力方式,因而,有必要通过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权势关系[3]。

荷兰语言学家冯·戴伊克(Van Dijk)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批评性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及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4]。

在实践方面,丹麦学者基尔(Kiar)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产前护理话语是如何构建孕妇的社会身份并维持不平等的医患关系[5]。

国内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部关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论文集是丁建新、廖益清的《批评语言学》,该论文集收录了过去20年批评性话语分析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涉及对批评语言学的介绍、主要理论问题的探索以及在话语分析、语言哲学、大众传播、文学批评、翻译学和语言教学等领域的应用[6]。

二、广告话语的构建性特征“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advertu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后来演变为advertise,意思是“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中国的“广告”一词源于日语。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的广告特指狭义广告即商业广告。

语言的身份构建性特征历来是语言学研究的焦点,并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语用学揭示了社会身份的情景性和行为性,认为身份是人在不同语境中展演合乎规约的语用行为的结果。

语用学家维什伦(Verschueren)认为,真正的语用学不去研究理想人群的社会变量,而着眼于构成实际说话者社会身份的各种变量,如文化、社会阶级、民族、教育程度等[7]。

民族语言学的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理论认为人的身份取决于他们说话的方式,人的身份是随时构建和改变的[8]。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也指出“话语是有着社会建构性的。

它不仅是表现世界的行为,而且是说明世界,在意义上构建世界的行为”,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构建性特征[9]。

广告话语是以某一特定群体为目标,通过刺激、引导来达到销售商品、服务或理念的一种销售信息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广告话语和普通语言相同,具有身份构建的作用。

此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及自我意识的提升,现代社会的消费已不再是简单地维持生活的需要,它更是体现身份、地位和品位的需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者则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机制,通过话语及视觉图像,为特定的消费群体提供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商品信息,更迎合着他们的内心需要,为他们构建了心中理想的社会角色。

通过广告,消费者在炫耀性消费中获得了强烈的情感认同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完成了自我身份的构建。

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话语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提供商品信息及刺激消费的作用,更具有构建和凸显社会身份的作用。

例如,演员濮存昕曾经代言的商务通广告就是广告话语构建身份的典型事例。

濮存昕曾因主演电视剧《来来往往》而被公众定位在老板的位置上,其演绎的商务通广告片“成功的足迹”利用其成功塑造的银幕形象,引发了很多商务人士的共鸣并对商务通趋之若鹜,商务通也通过成功构建某一消费群体心中理想的社会角色引发了消费者的共鸣,创造了营销奇迹。

三、中国女性社会身份构建的实例探究纵观当代中国电视广告不难发现,我国女性的社会身份多为贤妻良母式、围绕家庭生活的“照料者”,抑或是男性的“附属者”。

批评性话语分析和性别研究的一个重要共识是社会性别不是与生俱来或静止不变的,而是被积极建构出来并不断变化的。

广告话语作为社会商品信息的载体,则具有引导女性进行社会身份选择及构建当代女性社会身份的作用。

(一)女性作为贤妻良母式的“照料者”的社会身份构建例一是某药品广告(A):广告场景为一对年轻夫妻在休息,而丈夫咳嗽的非常厉害。

这时妻子握住丈夫的手说:“老公,咳嗽了,要喝A药品,A药品,止咳很强力”。

然后妻子把A 药品递到丈夫手中,接着是丈夫服药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则药品广告将女主人公构建为贤惠妻子的社会身份。

广告中的女主人公言语温柔,在丈夫不舒服的时候及时为丈夫给予对症的药物及贴心的关怀。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广告的结尾处,商家打出了一句广告语“A药品,爱,在你左右”。

这句广告语为观众提供了这样一种信息:在丈夫有困难的时候,作妻子的应给予帮助和关怀,让丈夫感觉自己被爱包围着。

此外,广告将女主人公定格在卧室这一家庭私人环境中,并把其构建为一个丈夫的“照料者”,似乎在一个家庭中,男性理应享受被照顾,而女性则要义不容辞地充当“照料者”的角色,女性的社会关系即家庭关系,女性的人生价值是需要在家庭关系中被实现的。

例二是某沐浴露广告(B):广告场景是几个小朋友在雪地里玩,但冬天皮肤干燥瘙痒,每个孩子都在抓自己的胳膊和腿。

这时广告中明确标注的“妈妈”问其中的一个孩子:“还痒吗”?随后是妈妈在用沐浴露B给孩子洗澡的场景,并伴随广告语“害怕冬天太干燥,好在新发现了沐浴露B,含芦荟精华和迪保肤,不仅洗掉脏东西,更能滋润肌肤”,最后的场景是洗澡之后妈妈和孩子快乐地玩耍。

这则日用品广告为女主人公构建了慈爱母亲的社会身份。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共同关心着孩子的成长,但在人们的观念中,总是母亲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充当“照料者”的角色。

这则广告迎合并巩固了人们的这种观念,向人们展示出照顾孩子是女性的天职这一信息。

此外,广告语“不仅洗掉脏东西,更能滋润肌肤”又引出了“滋润”的概念,向人们暗示一个称职的母亲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卫生,更要注重孩子是否健康、舒适,给了母亲们压力,使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尽职尽责地扮演好母亲这一角色。

(二)中国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者”的社会身份构建例三是某化妆品广告(C):广告场景是女主人公想吸引男主人公的注意力,但未成功,女主人公自己的内心独白,“对我视而不见,下一次让你一眼就看到”。

随后,女主人公使用了化妆品C,并伴随着广告语“C产品让你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含玫瑰营养的C产品,由里而外对抗干燥暗哑等五大美白问题,养出白里透红的健康嫩白”,广告结尾为女主人公成功地吸引了男主人公的注意,获得了自信。

这则化妆品广告将女主人公构建为男性的“附属者”这一社会身份,向我们暗示了两种信息:第一,女性的美是男性赋予的,只有在得到男性的认可和欣赏后,女性的美才可以显现出来。

在广告中,女主人公年轻、漂亮、身材苗条,而她并不认可自己的美,而是要一味地吸引男性的注意,并以此来作为判定自己是否美的标准,认为让男性“一眼就看到”才是达到美的标志。

广告弱化了女主人公作为“人”所拥有的独立的特性,进而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

第二,广告中多次出现“白里透红”“美白”“健康嫩白”等词汇。

这一方面反映了皮肤白皙、美丽对于女性身份的重要,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公众对于女性“美”的认同角度——过于重视外在美而淡化了内在美,以至于一提到“美女”,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在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等因素,而是单纯地想到所谓的“花瓶”。

例四是某沐浴乳广告(D):广告场景是女主人公很舒服地泡在浴缸中洗澡并伴随广告语“首次添加丝蛋白精华,全新沐浴乳D,由内而外滋养我的肌肤”。

这时男主人公下班回到房间中,而女主人公已经洗完澡,衣着暴露地挑逗着男主人公。

最后广告以“丝滑美肌,感触非凡,全新D产品”的广告语结尾,镜头定格在男女主人公拥抱的场景。

这则广告依然为女主人公构建了男性“附属者”这一社会身份,而且女主人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特征被更加弱化。

首先,在这则广告中,女主人公没有明确的职业身份而只是一个人在家舒服地洗澡,男主人公则西装革履,回到家后还依然在使用平板电脑工作。

这隐性地告诉观众,女性的生活重心是家庭,男性的生活重心是工作,女性没有必要外出工作,并且她们自己很享受家庭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