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的几点思考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共同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不同以往。我们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对其中一些特点应当尤为关注。一是知识经济初露端倪,需培养大批创新型的人才;二是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日趋明显,需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不只是换一套教科书,也决不单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度,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改革,教材的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缺少了教师忠实的实施,课程改革的理念于行动中,一切都是空话。
一、改善师生关系是课程实施的切入点
课程实施的切入点是师生关系的改善,即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必须彻底改善不良的、有碍于发展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要明确是“互动“而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方的,而不是单向的,这些变革不仅要我们理解、认同、接受,更主要是付诸实施。
二、主体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造就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独立自主方能言主体,主体参与才能有学习、有创新,才可天天进步,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传递者和接受者,而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内容和意义的创造者、改革者和探索者。
生动活泼的课程形态由理解、沟通主体参与、互动这四个活性因素构成,只有师生主体参与到课程系统中,才会有他们对课程内容,对活动等的理解,沟通是个体以主体参与为基础,在活动中的一种交流,互动首先需要个体的主体参与。因此,在理解、沟通、主体参与、互动这四个因素中,主体参与居核心地位,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师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师生在课程运行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所以,课堂上知识结构产生了变化,由教科书及教学参考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知识三者组成。
三、学习方式的更新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教学质量,关系到我们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必须倡导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的环节,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
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改变以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他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这里的“过于注重“和“过于强调“并不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这里学习方式总而言之就是改变以往记定律,解决问题变为解决问题的时候得出定律和结论。
四、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重中之重,教与学关系是教学论的基本问题,对教与学关系的不同理解决定着不同教学观念和不同的课堂教学组织程序,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认识的角度上说,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在以对方作为平等的主体或客体进行认识和探究,交流与合作,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是交往的、互动的教学,通过对教与学的分析,我们可知:教师与学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是指导学生找“水源“的关系,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终身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