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招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纪律的管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汇编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汇编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群体动力的概念和要素。

(2)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3)课堂管理的策略。

(4)问题行为的主要对策。

★考纲链接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4)从众;(5)群体规范;(6)课堂气氛;(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2)个体在活动中的竞赛动机的激发;(3)个体对自己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5.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6.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促使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冒险偏移,另一种是谨慎偏移。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10.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

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2)优势意见阶段;(3)规范确立阶段。

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

广西教招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群体管理

广西教招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群体管理

广西教招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群体管理相关推荐: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辅导资料一、课堂管理1、定义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3、影响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4)对教师的期望。

二、课堂群体管理1、群体概念: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特点:第一,其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需要或目标。

第二,它具有某种结构形式,使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承担各自的任务,相互交往,协同完成活动。

第三,群体成员受共同的规范和心理倾向的影响或制约。

2、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4、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第一,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第二,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该支持和保护。

对于中问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持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

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教育、争取、引导和改造。

而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

5、群体动力(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

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

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课堂纪律的良好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的基础。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和尊重的关系,以及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氛围。

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课堂纪律。

二、设立明确的纪律规则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立明确的纪律规则,并与学生进行共同约定。

这些规则包括课堂纪律的要求以及违反纪律的处罚措施等。

规则的设立应该公平合理,并且将重点放在预防和引导上,而非惩罚。

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制定这些规则,以使学生认同,并能够自觉遵守。

三、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管理课堂纪律时,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在表现和纪律方面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和需求,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能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并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使用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方法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方法是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采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来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教师还可以使用奖励机制,如表扬、奖状或其他形式的奖励来激励学生。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对良好的纪律行为进行强化。

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利用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是提高课堂纪律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教学软件和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这些资源和技术手段的合理利用对于管理课堂纪律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六、及时反馈和调整及时反馈和调整是管理课堂纪律的关键环节之一。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引言:课堂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秩序以及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课堂纪律的管理方法。

1.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纪律的首要条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关系建立。

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容易与学生沟通的姿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树立榜样。

2.明确规则和期望一个清晰明确的课堂规则和期望对于管理纪律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详细介绍课堂规则,包括纪律要求和期望行为准则。

同时,教师应当设立明确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以增强学生对规则的遵守。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减少纪律问题的发生。

4.教师的示范行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纪律行为的模范,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并利用合适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单调和乏味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注意和不遵守纪律。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互动式教学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6.使用技术工具技术工具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管理课堂纪律的便利。

例如,使用电子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可以在课堂中实时展示学生的表现,激励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7.积极反馈和奖励机制给予学生及时的积极反馈和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加他们对纪律的遵守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称赞、奖励、公开表彰等方式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8.个别辅导与关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当关注个别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辅导。

通过个别辅导,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避免其产生纪律问题。

9.家校合作与沟通课堂纪律的管理不仅要求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doc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doc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FI标的过程。

例如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

口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2010简答)□(一)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的领导有利于创造自由的氛围,鼓励自由发表意见;监督式的领导则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二)班级规模□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人数越多,管理难度越大□(1)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情感联系;□(2)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3)班级的大小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的交往频率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越咼;□(4)班级越大,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他们会对课堂管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应该用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的班级。

□(四)对教师的期望□ 学生对教师会形成某种定型化的期望,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课堂管理。

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基本特征(缺一不可)□1、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课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一是活动的难易(一道难题,如果老师同学看着你,会更做不出来)□二是竞赛动机的激发(有人在场时,求成动机易转化为竞赛动机)□三是被他人评价的意识□四是注意的干扰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 组织地位确定。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群体动力的概念和要素。

(2)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3)课堂管理的策略。

(4)问题行为的主要对策。

★考纲链接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4)从众;(5)群体规范;(6)课堂气氛;(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2)个体在活动中的竞赛动机的激发;(3)个体对自己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5.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6.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促使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冒险偏移,另一种是谨慎偏移。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10.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

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2)优势意见阶段;(3)规范确立阶段。

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

教学中的课堂纪律管理

教学中的课堂纪律管理

教学中的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是保持教学秩序和有效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纪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纪律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教师能够树立权威形象,并培养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二、明确纪律要求与规定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明确纪律要求与规定。

这些要求与规定可以涵盖到课堂纪律的各个方面,如上课准时、不走神、不打闹等。

明确的纪律要求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被允许的,从而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守纪律,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

奖励可以是公开表扬或者小奖品,能够增加学生对积极表现的动力。

而惩罚则要注意适度,不能过于严厉,以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

奖惩机制的建立需要教师平衡好激励和惩罚的力度,以达到纪律管理的最佳效果。

四、关注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有时候,个别学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行为,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课堂纪律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尝试找出问题的根源。

通过与学生的个别沟通,教师能够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保持整个课堂的纪律。

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管理课堂纪律。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工具,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能够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

六、教师的言行榜样作用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

教师应该言行一致,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做到身体力行。

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方法引言课堂纪律管理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纪律管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秩序。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师常用的课堂纪律管理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参与感的培养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可以尝试从多个维度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例如,组织互动活动、引入师生互动讨论、分享个人经验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度。

2. 清晰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制定清晰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的关键。

教师应该在开学前向学生明确传达课堂纪律规则,包括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打闹等,以及相关制裁措施。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纪律。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和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课堂纪律。

4. 教师的语言表达和声音管理教师的语言表达和声音管理对于维持一个有序的课堂秩序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清晰、准确和亲和力强的语言表达,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同时,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声音控制方式,例如在适当的时候提高音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或者采用轻柔的语调来弱化呼喊声。

5. 赋予学生自主管理权力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力是培养其纪律自觉性的有效手段。

通过组建班级学生委员会、设立学生责任岗位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

6. 创设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是维持良好纪律管理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管理教室布置、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

7. 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表现,及时回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对于违纪行为,教师要果断采取措施进行制止,例如提醒、警告、扣分等,并做好记录,以便后续管理。

8. 建立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渠道家校合作对于管理课堂纪律至关重要。

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问题和进步,互相支持,达到共同管理学生纪律的目的。

学校课堂纪律管理要点

学校课堂纪律管理要点

学校课堂纪律管理要点学校课堂纪律管理是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以及整体管理角度三个方面,分析学校课堂纪律管理的要点。

一、教师角度教师是课堂纪律管理的关键人物。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具备以下要点:1.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并按照教学进度合理组织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2.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向学生传达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重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善于引导学生: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引导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开展探究式学习。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公正公平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要客观公正、公平合理,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生角度学生是课堂纪律管理的主体,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应具备以下要点:1. 守时守纪:学生应准时到达教室,就座整齐,遵守教室纪律。

同时,要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前准备,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听讲专注: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不随意走神,保持专注,避免打瞌睡或与同学交谈。

3. 尊重师长:学生应尊重教师,遵守校规校纪。

不得恶意挑衅、对教师进行侮辱或不恰当的行为。

4. 合作学习:学生要愿意与同学互帮互助,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发展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整体管理角度除了教师和学生个体之外,学校的整体管理也对课堂纪律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一些要点包括:1.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纪律管理制度,明确纪律红线,对违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

2.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支持,确保教学资源充足,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设置安静的自习室、图书馆等,让学生有一个安静专注的学习场所。

广西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课堂管理概述、课堂心理气氛、课堂纪律管理知识点

广西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课堂管理概述、课堂心理气氛、课堂纪律管理知识点

广西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课堂管理概述、课堂心理气氛、课堂纪律管理知识点第六章课堂管理心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的内涵1、课堂管理的含义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管理的目标(1)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3、课堂管理的四阶段(1)小学低年级的管理(2)小学中年级的管理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教师在监控和维持常规,而不是在直接教授规则和程序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3)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管理(4)高中阶段的管理4、课堂管理的功能(1)维持(2)促进(3)发展二、课堂管理的基本取向1、行为主义取向斯金纳认为,学生课堂不良的行为是强化的结果,而最常见的强化物有两个,一是获得教师或同伴的注意,二是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

2、人本主义取向3、教师效能取向三、课堂管理的类型1、放任型放任型的教师意识浅薄,工作责任心较差。

在放任型管理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差。

2、权威性(独断型)权威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求严厉,学生往往有一种紧张压抑感,常常表现为互相指责、高度焦虑等。

3、民主型4、情感型5、理智型6、兴趣型四、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1、了解学生的需要2、创造积极的课堂人际关系3、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4、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堂规范五、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第二节课堂心理气氛一、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

二、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1、积极型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型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通常与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3、对抗型对抗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课堂纪律的管理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课堂纪律的管理

【复习要点】一、课堂纪律的性质1、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学生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和监督,因为他们不知道在怎样一个大集体中进行学习。

缺少教师的指导,他们就不能创立有组织的活动所必需依赖的集体结构——纪律。

学生只有在有纪律的活动中,才能学到维护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某些规范和态度,才能享受到有纪律的集体活动所带给他们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规定、限制、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的创设。

而体贴则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

(2)集体促成的纪律自从入学以后,班集体对学生在发展控制自我和活动定向等社会成熟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他们开始对其他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事。

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系列的规范行为。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集体对管理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理解和浓厚兴趣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任务促成的纪律是建立在积极动机基础上的。

(4)自我促成的纪律马卡连柯说,我们的纪律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形成了自觉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1、定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结构(1)课堂情境结构a.班级规模的控制一般而言,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b.课堂常规的建立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课堂纪律的管理_毙考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课堂纪律的管理_毙考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课堂纪律的管理2017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此阶段的复习同学们仍应紧扣考纲,重视笔记与精要知识点。

做到查缺补漏,将自己已经记住的重点强化,未记住的重点重新记忆!下面是教育心理学冲刺必备笔记。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二节课堂纪律的管理一、课堂纪律的性质1、课堂纪律的概念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课堂纪律的类型根据课堂纪律可以分成四种类型:(1) 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规定限制、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创设。

而体贴则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

(2) 集体促成的纪律(3) 任务促成的纪律(4) 自我促成的纪律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1、课堂情境结构(1) 班级规模的控制(2) 课堂常规的建立(3) 学生座位的分配2、课堂教学结构(1) 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等三种类型。

(2) 课程表的编制(3) 教学过程的规划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1、问题行为的性质1)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问题行为的类型心理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

有人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

还有的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的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

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 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2)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考研时间逐渐缩短,已进入冲刺阶段,同学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专业课。

此外,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考研冲刺、专业课一对一、乐学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教师资格证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

教师资格证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

教师资格证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课堂管理与纪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合理的课堂管理和纪律的确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障学生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对于课堂管理和纪律的了解与掌握也成为考生必备的知识点。

一、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使学生在秩序井然的环境中更好地听讲、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课堂纪律规范: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严格执行。

常见的纪律规范包括不准迟到早退、不准交头接耳、不准使用手机等。

2. 组织课堂秩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自身的言行和示范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保持课堂秩序的稳定。

教师还可以通过适时的叮嘱、提醒和表扬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

3. 积极的沟通与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是良好课堂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

二、纪律的建立与维护纪律的建立与维护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1. 明确纪律要求:教师应当明确纪律要求,并及时告知学生。

纪律要求可以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的同时,也要向学生说明纪律要求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强化纪律执行:教师应当坚决执行纪律要求,对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批评,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学生遵守纪律,例如表扬优秀学生或者组织一些小型活动作为奖励。

3. 与学生家长合作:纪律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纪律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和引导。

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

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

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对于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采取的纪律要求。

一、建立秩序与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秩序与纪律,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堂规则,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要求。

同时,教师要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并向学生明确纪律的重要性和目的。

例如,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合同,明确学习目标、责任、奖惩措施等。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执行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例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鼓励学生结对互助,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集体活动和班级建设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

四、及时处理纪律问题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纪律问题,如学生的过度争吵、打闹等行为。

教师应该及时处理这些问题,确保课堂秩序的维护。

首先,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要情绪激动或亲自参与纠纷。

其次,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最后,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纪律措施,如口头警告、留校察看等,以期达到纪律要求的目标。

结语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是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关键之一。

通过建立秩序与纪律、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及时处理纪律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学教案中的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

教学教案中的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

教学教案中的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一、引言教学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是教学教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们对于保持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堂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创造有利于教学的环境。

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安静、专心地听讲,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首先,课堂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关注。

其次,课堂管理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管理的具体措施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为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熟悉学生的背景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 课堂布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布置课堂环境。

课堂布置应干净整洁,让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悬挂一些醒目的教育标语或者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纪律要求教师应明确课堂纪律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如尊重他人、保持安静等,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应该有纪律、有规矩。

4. 课堂授课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

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

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课堂管理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环境的安定与和谐。

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的课堂管理与纪律。

一、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关心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和生活状况。

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在课堂管理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在开学之初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和纪律,明确各种行为准则和奖惩机制。

这些规则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运用。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规则执行,对于学生的违反行为进行及时且适当的处罚,以维护课堂纪律。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优化课堂管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个别化关注和辅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该注重个别化关注和辅导。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和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个别辅导时间,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这种个别化关注和辅导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五、鼓励和表扬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该注重鼓励和表扬。

当学生做出优秀的表现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在课堂中设立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这种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案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教育

教案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教育

教案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教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而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则与课堂管理和纪律教育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管理和恰当的纪律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好的教学环境。

教案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一、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及原则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控制行为,旨在确保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的良好。

良好的课堂管理有以下重要性: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规划,课堂管理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教学效果:课堂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效利用时间,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通过规范的课堂管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设计和实施课堂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原则:课堂管理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教育目标进行合理设计,使管理措施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2. 公平性原则:课堂管理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权益。

3. 灵活性原则:课堂管理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合理调整,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纪律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纪律教育是指通过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纪律教育与课堂管理密切相关,其重要性在于:1.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纪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纪律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对社会规范和公共秩序的认同和遵守意识。

在进行纪律教育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明确纪律规范:教师应明确学校和课堂的纪律规范,让学生清楚掌握行为的底线和标准。

(整理)课堂纪律的管理

(整理)课堂纪律的管理

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含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这三层意思概括出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

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

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一)教师促成的纪律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在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组织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

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

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

教案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

教案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

教案中的课堂管理与纪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是教师必须重视和合理安排的重要方面。

它们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够维护学习秩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本文将从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纪律要求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高效的课堂管理应旨在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通过合理的课堂安排和有效的组织管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 原则(1) 公平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被冷落或偏爱。

(2) 秩序原则:课堂秩序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设定合理的纪律要求,保持课堂的有序进行并能够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

(3) 激励原则:激励和奖励是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注重正向激励,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纪律要求的重要性1. 维护学习秩序学习秩序是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课堂纪律得不到维护,学生可能会产生漫不经心、不听讲或相互打扰等问题,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良好的纪律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要求学生守规矩、守时、守秩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纪律要求的严格执行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一个安静、有序、尊重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更加顺畅,教学效果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提高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的策略1.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要求教师应在教案中明确规定课堂纪律要求,并向学生进行解释和宣导。

规则要简明扼要,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且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2. 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通过互动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教师课堂纪律管理

教师课堂纪律管理

教师课堂纪律管理引言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个有纪律的课堂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包括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的纪律惩戒措施、激发学生参与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建立秩序,促进学生学习。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

教师应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和特点,为个别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纪律管理策略。

制定明确的规则制定明确的规则是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的基础。

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制定课堂规则,确保规则公平合理。

规则应当明确定义惩戒措施以及违反规定的后果,同时也要强调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积极行为。

教师还应定期回顾和强调规则,确保学生遵守。

纪律惩戒措施纪律惩戒措施是维护课堂纪律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违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

例如,可以采用口头警告、呼叫家长、扣分或扣除相关活动等方式。

然而,教师应避免过度使用惩戒,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消极情绪。

激发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使用多媒体、实践案例和小组合作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积极参与的学生更倾向于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管理技巧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时,还需运用一些有效的技巧。

首先,教师应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以避免课堂教学过于松散或过于紧凑。

其次,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进行。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课堂管理工具,如倒计时器和班级管理软件,帮助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行为。

鼓励积极表现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是管理课堂纪律的重要策略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教招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课堂纪律的管理
相关推荐: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辅导资料
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1、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学生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和监督,因为他们不知道在怎样一个大集体中进行学习。

缺少教师的指导,他们就不能创立有组织的活动所必需依赖的集体结构——纪律。

学生只有在有纪律的活动中,才能学到维护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某些规范和态度,才能享受到有纪律的集体活动所带给他们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规定、限制、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的创设。

而体贴则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

(2)集体促成的纪律
自从入学以后,班集体对学生在发展控制自我和活动定向等社会成熟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他们开始对其他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事。

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系列的规范行为。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风气良好
的班集体对管理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理解和浓厚兴趣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任务促成的纪律是建立在积极动机基础上的。

(4)自我促成的纪律
马卡连柯说,我们的纪律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形成了自觉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1、定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a.班级规模的控制
一般而言,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b.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c.学生座位的分配
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

(2)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a.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便越好。

b.课程表的编制
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

3、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在对待问题行为的问题上,除采用说服教育、行为训练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课堂管理技巧,解决短暂性的课堂纪律问题。

(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
在不良行为被发现时,教师可用凝视、摇头、小声咳嗽等信号示意学生停止不良行为。

(2)邻近控制
教师可走近违反纪律的学生,试站在他身旁,试用轻拍其背、轻敲桌面等方式给予提醒。

(3)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并及时给予鼓励。

(4)使用幽默
使用幽默纠正不良行为,没有恶意,又不会让学生反感。

(5)安排余暇
对反应较快的学生要给他安排令他感兴趣的作业,不给他在课堂上因无事可干而产生违反纪律的机会。

(6)移除诱因
对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书籍、玩物等可暂时拿掉,以消除诱因。

(7)提出要求
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在必要时可公开提出要求来统一行动,但不要表现出训斥、谴责、讽刺及侮辱性的批评。

本文来自广西中公教师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