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古老中国的双重内囿_沉香屑_第一炉香_与_我爱比尔_之比较谈by陈敏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谢小龙,王董。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一部为上流社会女性而写的小说。
通过对两个主要女性梁太太和葛薇龙的堕落描写,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上流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小说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与挖掘,二是对女性堕落的批判与同情,三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索与探讨。
关键词:梁太太;葛薇龙;堕落;心理;批判;同情;悲剧命运《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葛薇龙由单纯少女到高级交际花的堕落故事。
通过对梁太太和葛薇龙的描写,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上流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这可以说是一部为上流社会女性而书写的书。
对女性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对女性心灵的关注与挖掘,二是对女性堕落的批判与同情,三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索与探讨。
一、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与挖掘《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主角葛薇龙本是清纯的中学生,只因筹钱困难,迫不得已才去求姑母借钱,但是被姑母利用了。
张爱玲可谓年纪轻轻便谙熟女性心理。
如葛薇龙一到姑妈家便偷偷试穿衣服的微妙心理,羞涩、担惊,等到她意识到这是姑妈的有意设计之后,又变得哀戚和微微的愤怒。
后面,葛薇龙堕落后,当她听到心仪的卢兆麟被姑妈相中,又变得小气起来。
“薇龙忍不住一口气堵住喉咙口,噎得眼圈子都红了,暗暗骂道:‘这笨虫!这笨虫!男人都是这么糊涂么?⋯可以想象,葛薇龙那种愤怒、无奈而又恨铁不成钢的复杂神态,还有葛薇龙作为女人特有的醋意,作者也刻画得异常生动。
其时,作者并未恋爱,遇见胡兰成也是在小说发表一年后,但对女性心理有如此深刻的洞悉,可见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的关注是很敏锐的。
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细微描写。
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上流社会中女性的空虚、寂寞,作者也谙熟。
如文中:“薇龙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想道:‘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男人”,当时依旧是男权社会,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庸。
《沉香屑·第一炉香》与《华伦夫人的职业》比较论——张爱玲接受
薇薇 了解 到母亲是 因为身世悲惨和为 了让 自己过上体 面生活 而经营妓 院时,并不感到羞耻 ,但在得 知母亲 在 已有财 富能够好好生活 的情况下却还继续经营妓 院 时,薇薇毅然离开,与母亲断绝往来 , “ 我既不想要一
对薇 龙说: “ 等你到 了我 的岁数 , 你要有谈恋爱 的机会 , 才怪 呢 !你 看普通 中等 以下的人家 的女人 ,一过三 四
家 ,音乐评论家 ,政治、经济、社会学等 方面 的卓越 的演说家和论文家 ”【 l J ( ” 。作为张爱玲早年最 为熟悉 、 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阅读的重要作家,萧伯纳对 张爱 玲无疑具有重要影响 。 五 四以来 , 中国文 学走上现 代 化进程, “ 诗歌和 中短篇小说几乎用 一个 ‘ 现代文学史 ’ 的时间就完成论文现代 性的历史任务 ”[ 2 1 ( 2 3 ) 。本 文主
德先生在其著作 《 萧 伯纳研 究》中称萧伯纳 “ 是现代 英 国最伟大的戏剧家、 讽刺作家和批评家 , 是1 8 世纪
以来英 国最重要的散文作家,现代最优秀 的戏剧评论
育, 成绩优秀 , 是剑桥大学获得过 甲等第三名的学生, 毕业后 ,薇薇通过一系列的奇遇巧合事件,知道 了 自
己并不光彩 的身世 以及母亲华伦夫人肮脏的职 业。当
第2 1 卷第 2期 2 0 1 5 年 4月
中南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 C E NT . S OU T H U NI V . ( S OC I AL S CI E NC E )
V b 1 . 2 1 No . 2 Ap r . 2 01 5
《 沉 香屑 ・ 第一炉香》与 《 华伦夫人 的职业》 比较论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侯云云****:***2014 年 5 月16 日摘要张爱玲(1920—1995)是20世纪40年代红透整个大上海的天才传奇女作家,她以生花的妙笔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形态各异、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浓郁的悲剧气质又为其作品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女性人物不仅拥有传奇的生活经历,而且还是悲剧的代表,悲剧的命运、悲剧的情感、悲剧的婚姻、悲剧的存在。
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色彩描写这两大点出发,以张爱玲的的成名作——于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分析女主角葛薇龙和梁太太的悲剧命运,以此来阐释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理解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意识的重建、自审。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精神分析;色彩;悲剧意识AbstractEileen Chang(1920-1995),a talented female writer who swept through Shanghai in 1940s.By portraying the strength of numerous female characters clearly, she created an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the deep sense of tragedy.Living in that circumstance,the female character does not only having legendary experience, but also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the fate, the emotion , the marriage and the existence of tragedy. In that way ,numbers of her characters made their names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psychoanalysis and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 proposed by Freud,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sense of tragedy in Eileen Chang`s work.Take her masterpiece The First Furnace Aloes Crumbs,Sweet as an example, which was published on the issue Violet established by Zhou Shoujuan in 1943.By analyzing the tragic fate of the chief actress Ge Weilong and Mrs. Liang , to get a hint of the attention of female destiny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and self-examinati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paid by Eileen Chang.Key Words:Eileen Chang; Femininity; Psychoanalysis; Color ;Sense of tragedy引言 (1)1精神分析学视角 (2)1.1潜意识的驱使 (2)1.2力比多的诠释 (3)1.3变态心理的控制 (5)2华丽光色,“可喜”色彩 (6)2.1色彩的对照 (7)2.2与比喻的结合 (8)2.3与意象的结合 (9)2.4色彩橙红 (9)2.5色彩黑、灰 (10)结语 (11)谢辞 (12)参考文献 (13)著名学者夏志清评价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由此可见,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在今天翻开这本《张爱玲小说集》之前,张爱玲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神话式的存在。
有太多太多的人向我提及过、推荐过、讲述过张爱玲其人、其作品,不过正是因为她的名气太大、喜欢她的人太多,我便一直对这位作为文艺与才情的代名词的女作家敬而远之。
而这个深夜,当我举着手电筒坐在合着蚊帐的床上,读着这位女作家笔下的第一段文字的时候——“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张爱玲文集》《沉香屑·第一炉香》安徽文艺出版社),我知道这大概是读这篇小说最好的时候。
一、内容概括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上海女孩儿在香港堕落的故事。
女孩儿的名字叫作葛薇龙,她在香港求学时家里负担不起学费和生活费,而她又不愿意放弃学业,而求助在香港家境富裕的姑母梁太太。
梁太太是一位富商的姨太太,当年因为不顾家庭声誉执意嫁给富商与薇龙的父亲吵翻,在富商去世后梁太太得到了大笔财产,并在香港拥有庞杂的人脉。
梁太太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同意资助薇龙上学并留薇龙住在她的家里。
然而渐渐地,梁太太将薇龙培养成了小有名气的交际花,而薇龙自己也渐渐地迷失在了这种纵情声色的生活中。
最终她在明知自己被利用的情况下,选择嫁给花花公子乔琪,屈服于自己被利用、被抛弃的命运之中。
尽管在翻开这篇小说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最终不会读到一个圆满的结局的准备,可是当自己真正逐字逐句地体验过这些谈不上跌宕起伏却也环环相扣的情节的时候,还是为那无法改变的结局长久地不能释怀。
这样的一个故事并不会给人太大的情绪波动,但它却给人一种笼在心头不知何时,也不知如何能让其散去的苍白与悲伤。
二、环境描写在我看来,小说中那种朦胧而苍白的感觉,大概多是由作者对环境的描写而生发出的,对其情节起到了极大的渲染作用。
以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我是很不喜欢读小说中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的,然而在这篇小说中我却并未有过将环境描写跳过的想法,我甚至没有意识到我在无意中读过了那么多的环境。
阅读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和《倾城之恋》,体会张爱玲笔下的香港
1、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和《倾城之恋》,结合香港的历史,谈谈张爱玲笔下的香港。
看了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和《倾城之恋》之后,感慨颇多。
《沉香屑:第一炉香》说的是:上海人葛薇龙由于学业的原因寄住在香港的姑姑梁太太家,并慢慢堕落为一个靠身体养活自己的人;《沉香屑:第二炉香》讲的是:四十几岁的罗杰在新婚之夜被不明人事的新娘愫细当成禽兽,最后,罗杰受不了周边人的议论之后选择自杀的故事,及由此引出的性教育的问题;《倾城之恋》集中讲了:上海人白流苏与范柳原在香港恋爱,并最终结婚的故事。
其中,《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了描写主角葛薇龙的堕落历程,作者张爱玲比较多地对当时香港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描写:在作者张爱玲的眼中,香港上流社会崇洋媚外。
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对香港人的园会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辛辣的讽刺。
香港人的园会,除了草地上的福字大灯笼之外,还有灯笼丛处几把遮阳伞……这些都体现了张爱玲对香港上流社会崇洋媚外的风气的不满和讥笑。
在作者张爱玲的眼中,香港的殖民气息很严重。
园会中,主角葛薇龙与混血儿周吉婕的对话中,香港的白种人在香港作威作福,但是却耻与东方人、甚至混血儿结婚。
香港的殖民气息如此严重,东方人很难能够在政府部门担任较高的职位,只能与在香港任高管的白种人勾结,以获得自己安身立命的机会。
在张爱玲的这三部小说中,香港的低级士兵不是酒鬼,就是色鬼,而年轻的姑娘却巴巴地往上迎,这更是对香港殖民色彩的极大讽刺。
在作者张爱玲的眼中,香港人的思想极度的物质化。
伴随着思想的物质化,结婚不再是两个美丽心灵的结合,而是为了互相利用对方;亲姑姑接济侄女不是因为亲情,而是利用侄女来勾引男人。
女主角葛薇龙早就知道了这一点,但是她又能怎么样呢?她只能祈求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然而自己却堕入了深渊,最终自己也成了物质化的牺牲者。
在作者张爱玲的眼中,香港阶级固化,知识已经不能改变命运。
清醒的堕落:《第一炉香》的精神批评
清醒的堕落:《第一炉香》的精神批评作者:张欣欣李英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0期张欣欣李英内容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葛薇龙从一个青春洋溢的女大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挣扎之后堕落为洋场中交际花的故事。
本文将使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尤其是使用“潜意识”和“性本能”来分析,揭示其内在的心理过程,进一步揭示出“人的普遍弱点”和“人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心理转变精神分析潜意识一.本我与超我的斗争——物欲的挣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五四时期随着西方文学的强大洪流而涌入中国,从此有些作家的创作中就融入了弗式精神分析的身影。
精神分析学说以性本能为基础,在分析性本能的同时又体现了人格的内在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个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理性的结构。
原则是追求快乐,而自我是一个意识系统,基本原则是趋利避害,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基本原则是“追求至善”。
①葛薇龙第一次来到姑妈家的感受,就体现了人格内在结构中的本我意识,她惊讶于姑妈家房子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盖着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配上鸡油黄嵌着的一道窄红的边框等等②,这对于葛薇龙来说是正常的,她是来自上海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姑娘,突然见到如此富丽堂皇的建筑,自然心里会有些激动。
葛薇龙和其他女孩子一样的爱时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绒线背心,在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发觉得非驴非马。
这些心理对一个女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现象,哪个女孩子不爱美,不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青春靓丽呢,尤其是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在姑妈同意资助葛薇龙读书之后,陈妈陪着薇龙来到姑妈家,“陈妈着了慌,她身穿一件簇新蓝竹布罩褂,桨得挺硬,人一窘便在蓝布褂里打旋磨…她和梁太太家的睇睇和睨儿一般的打着辫子,她那根辫子却扎得杀气腾腾,像武侠小说里的九节钢鞭,薇龙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并不认识她…原来自己家里做熟了的佣人是这样的上不得台盘!这里也体现出了薇龙的极大的虚荣心,当她身处在自己上海普通家庭时,自然感受不到这种差异,当她来到姑妈家,同姑妈家那些青春靓丽的女孩相比较时,便体现出了差异,但在当时的薇龙只看到了她们表面上的鲜丽,却不曾看破她们背后的惨痛事实,那便是,她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埋葬在这座看似华美其实暗藏黑暗的建筑里。
《沉香屑·第一炉香》题目意义解读
沉香屑·第一炉香》题目意义解读近年来,我国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王安忆,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关注。
其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沉香屑·第一炉香》的题目意义进行解读,以探究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个题目中,提到了“沉香”和“第一炉香”这两个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香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视为具有神秘、神圣和纯洁的象征。
而“沉香”作为一种珍贵的香材,在古代更是被奉为上品,常被用于祭祀、熏香等仪式。
这里的“沉香”不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纯洁的心灵。
而“第一炉香”则更多地与仪式和祭祀有关。
在古代宫廷和寺庙中,常常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第一炉香即为这些仪式中所使用的第一炉香火。
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神圣的仪式。
将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我们不难看出,《沉香屑·第一炉香》可能暗示了一种纯净、神秘的仪式或仪轨的开始,以及它的深远意义。
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情感表达角度来解读《沉香屑·第一炉香》的题目。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沉香”和“第一炉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肃穆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蕴含着对纯洁、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神圣仪式的敬畏。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题目意义或许还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对美好、纯净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神圣仪式的敬仰之情。
从个人理解的角度来看,《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个题目意义对我而言,更多地暗示了一种对于内心纯粹、美好的追求。
在当下社会,人们常常被功利、虚荣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纯净之美。
而《沉香屑·第一炉香》或许正呼应了这种内心的追求,它提醒着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境之下,都要保持内心的纯洁,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升华。
《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个题目意义在多个角度下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女性堕落文本的互补性阐释--《月牙儿》、《沉香屑·第一炉香》比较
Female Degeneration - A comparison of Crescent Moon with Crumbs of Agalloch Eaglewood - the
First Incense Burner
作者: 胡群慧
作者机构: 中南民族学院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6-68页
主题词: 《月牙儿》 《沉香屑·第一炉香》 老舍 张爱玲 女性 人性建设 小说
摘要:老舍、张爱玲对故事中的母性堕落蓝本、女性堕落心路历程、母女两代人生存命运的不同处理,使得《月牙儿》与《沉香屑·第一炉香》这两篇小说构成了文本阐释的某种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位作家在对女性堕落、人性畸变的成因进行探讨时,对社会性因素、人性因素的不同侧重和对文化因素不同层面的观照上。
张爱玲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
张爱玲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内容梗:《沉香屑·第一炉香》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求助姑母梁太太(富),梁太太想让薇龙当自己吸引男人的诱饵便答应了。
薇龙辞别父母搬进梁太太家,整日的声色犬马生活使薇龙渐渐上瘾,迷失了自己。
薇龙深知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便想尽早嫁人,薇龙碰到了纨绔子弟乔琪,并将目标锁定在他身上。
在梁太太和乔琪的设计下,薇龙最终嫁给乔琪,成为乔琪和梁太太谋取钱财和男人的工具。
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无情的抛弃。
《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使其的写作才华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现收录于张的小说集《传奇》中。
点评鉴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可以称作是尖锐矛盾冲突中的典型代表。
葛薇龙原本是一个纯洁而富个性的女学生。
由于家境贫穷,不得不违拗地向生活腐落的富姑母求助。
当她第一次踏入姑母的华艳的豪宅,就深深被“依稀还见的那黄地红边的窗,绿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所震惊,她内心只觉得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还未谙熟世事的她,已经慢慢卷入这种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围。
早是年老珠黄的姑母当然不是省油的灯,她为了“用这女孩吸引男人”从而收留葛薇龙,心里早早打起了她的如意算盘。
单纯爱美而又世俗的女学生,到底脱不了孩子气,当她面对着一大橱华美的衣服,“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地一件件试穿着。
”,热乎劲一过,葛薇龙又突然醒悟:“一个女学生那里用得着这么多?这跟大三堂子里头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虽然她已经对以后在梁家扮演的角色心知肚明,但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满脑子回味着“柔滑的软缎”,对自己连说两遍“看看也好!”逐渐沉迷于丽生活的薇龙,如果说还来得及挽回,那么暴雨夜里司徒协确套在她手上的那副金刚石的子,则是彻彻底底地把她囚囿于奢华的堕落中。
出走堕落的娜拉 --《沉香屑·第一炉香》与《日出》比较
出走堕落的娜拉 --《沉香屑第一炉香》与《日出》比较
秦朝晖
【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5)004
【摘要】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曹禺的<日出>,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女性出走后堕落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恰好前后承接,互为文本,演绎了女性出走后,因经济原因受诱惑而堕落,在堕落中必然走向死亡的全过程,由此传达了两位作者对女性问题的不同思考.
【总页数】3页(P95-97)
【作者】秦朝晖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基础部,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5
【相关文献】
1.《沉香屑·第一炉香》与《华伦夫人的职业》比较论--张爱玲接受萧伯纳影响之一例 [J], 陈娟
2.女性堕落文本的互补性阐释--《月牙儿》、《沉香屑·第一炉香》比较 [J], 胡群慧
3.都市女性人生道路探索的暗合--《梦珂》与《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分析比较[J], 杨立
4.“堕落的娜拉”——试比较分析《梦珂》与《沉香屑·第一炉香》 [J], 曹青山
5.启蒙叙事的持守与背离——巴金《憩园》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比较论[J], 范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悲歌:看《伤逝》、《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女性话语
悲歌:看《伤逝》、《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女性话语梁丽明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00)0S1
【摘要】每一个存在的主体,为了表达自我,必须借用一种中介发出言语,或无声或有声。
这种中介即语言。
“人在此被定义为语言的动物”①。
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以及整个社会坚固又变化的政治、经济关系都会深深包含在人们的言语中。
换言之,就是某种具有支配性权力的政治秩序、文化秩序、经济秩序等影响构建的“语言秩序”,如影随形地隐藏在主体的语言结构之中,成为代表着既建构又威胁主体的神秘力量。
因此,我们透过一部作品的叙事意图、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不仅可以对人物的叙事话语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评判和文化意义进行理性把握,而且将会更加清晰和有勇气地面对迂回前进的社会现实。
【总页数】3页(P178-180)
【作者】梁丽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J], 谢小龙;王董
2.简析张爱玲《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r女性人物形象r——以环境描写为中心
[J], 杨韵
3.女性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妓女叙事——以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J], 刘传霞
4.都市女性人生道路探索的暗合--《梦珂》与《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分析比较[J], 杨立
5.《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J], 向美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谢小龙;王董
【期刊名称】《青年时代》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一部为上流社会女性而写的小说。
通过对两个主要女性梁太太和葛薇龙的堕落描写,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上流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小说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与挖掘,二是对女性堕落的批判与同情,三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索与探讨。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谢小龙;王董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简析张爱玲《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r女性人物形象r——以环境描写为中心
2.女性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妓女叙事——以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3.女性堕落文本的互补性阐释--《月牙儿》、《沉香屑·第一炉香》比较
4.都市女性人生道路探索的暗合--《梦珂》与《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分析比较
5.《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式的人生透视——读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
现代式的人生透视——读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代柯洋【期刊名称】《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2(034)003【摘要】Published in 1943,"Chen Xiangxie First Incense" as the works of Eileen Chang among the literary circles, has been initially show the uniqueness of her novels. It harbored the author tragic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life through the real and meticulous description of the works hero -Gewei Long's imperative destruc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hows the bleak or desolate mean, which belong zhang Ailing.%发表于1943年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作为张爱玲跻身文坛的作品,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张爱玲小说的独特性。
作品在中国言情通俗小说的外衣之外,通过对作品主人公葛薇龙势在必然的毁灭过程的真实而又细致地描写,包藏着作者对现代人生的悲剧性理解。
这里,同样也流露出一种张爱玲式的苍凉、荒凉意味。
【总页数】4页(P36-39)【作者】代柯洋【作者单位】铜仁学院中文系,贵州铜仁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相关文献】1.女性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妓女叙事——以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J], 刘传霞2.文学现代性的两副面孔——论巴金《憩园》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文学史意义 [J], 范伟3.文学现代性的两副面孔——论巴金《憩园》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文学史意义 [J], 范伟;4.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解读张爱玲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 [J], 王娟5.《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J], 向美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香几炉是浮生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 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 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爱玲是美貌佳人红灯坐,而你如映在她窗纸上的梅花,我今惟托梅花 以陈辞。佛经里有阿修罗,采四天下花,于海酿酒不成,我有时亦如 此惊怅自失。又《聊斋》里香玉泫然曰:‘妾昔花之神,故凝今是花 之魂,故虚,君日以一杯水溉其根株,妾当得活。明年此时报君恩。’ 年来我变得不像往常,亦惟冀爱玲以一杯水溉其根株耳,然又如何可 言耶?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 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 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 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1995年9月8日享年75岁的她在加州一栋公寓里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离开了人19431943年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张爱玲用纸包着两部书稿年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张爱玲用纸包着两部书稿沉香屑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一炉香和和沉香屑沉香屑第二炉香第二炉香经园艺家经园艺家黄岳渊老人的介绍登门拜访黄岳渊老人的介绍登门拜访紫罗兰紫罗兰主编周瘦鹃
胡兰成(1906~1981)出生于浙江嵊县北乡胡村 , 青年时于燕京大学退学,对日抗战时期替汪精卫的亲 日伪政权服务,在政治上的地位常为人所不齿,并有 中国近代著名汉奸的丑名。胡兰成在抗战胜利后逃到 日本,晚年曾到过台湾文化大学,开课教书,1979 年他的书《禅是一枝花》在台湾由二三出版社出版。 台湾文学界对他的评价也是两极化,有人欣赏他的散 文风格,有人则对他有相当严厉的批评。他与张爱玲 的恋情也为人津津乐道,在他晚年出版的最后一本书 《今生今世》详细的描写了他在爱情与政治上摇摆的 个性。他虽滥情,但却每情必真。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龙曦悦
【期刊名称】《最小说》
【年(卷),期】2024()3
【摘要】女性作家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位置,其小说主要讲述女性故事,体现出成熟而深刻的女性主体意识。
本文以张爱玲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从葛薇龙和梁太太的境遇展开,分析文本展现出来的女性欲望以及女性疯狂,解读张爱玲批判男性角色的深刻意义,以及对封建男权社会的反抗。
【总页数】3页(P7-9)
【作者】龙曦悦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简析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环境描写为中心
2.女性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妓女叙事——以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3.《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
4.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描写手法与女性角色
5.萧伯纳和张爱玲笔下女性的选择——以《华伦夫人的职业》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爱玲《第一炉香》解读
张爱玲《第一炉香》解读张爱玲《第一炉香》解读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第一炉香》解读,欢迎大家分享。
【张爱玲《第一炉香》内容简介】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被梁太太利用,当做诱饵来吸引男人,葛薇龙渐渐沉迷在纸醉金迷中。
后来被花花公子乔琪乔吸引,为了继续过声色犬马的上流社会生活,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费尽心机嫁给了乔琪乔,最终沦为姑母梁太太和乔琪乔敛财的工具。
结局不言而喻,当薇龙失去利用价值时就会被乔琪乔无情地抛弃。
【张爱玲简介】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
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张爱玲《第一炉香》解读】汤哲声先生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爱情小说最深刻的是张爱玲,这个判断是大块人心的。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处女作,此作一发表,张爱玲便名声大噪。
这部小说发表在《紫罗兰》杂志,这是鸳鸯蝴蝶派办的文学刊物,鸳鸯蝴蝶派是通俗文学的一个流派,是专写言情小说的。
从《第一炉香》这部小说的情节看,它就是一部言情小说,写了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花花公子的爱情故事。
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流派的带头大哥周瘦鹃看了这部小说拍案叫绝。
这说明张爱玲写小说一开始就是走言情路线的。
然而张爱玲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她的言情小说中根本没有真诚的爱情,有的只是男人对女人的利用和女人对男人的依附。
她的言情小说由于加进了她的人生苦痛,揭示了女性依附性存在的悲剧,因此使得她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义,小说中剩下的只有对爱情的悲凉,对人生的悲凉。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描写手法与女性角色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描写手法与女性角色
李亚辉
【期刊名称】《喜剧世界:中》
【年(卷),期】2022()4
【摘要】张爱玲原名张煐,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
在她的小说《沉香屑 ? 第一炉香》中描写了葛薇龙这个在香港求学的女学生在她姑妈梁太太的引导之下一步步成为利欲熏心的交际花,最终嫁给了放荡不羁的乔琪,彻底沦为了梁太太与乔琪二人
的工具。
而这样的巨大转变仅仅发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作者张爱玲用她的笔
将这件事描绘得既令人惊讶,又觉得合情合理。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心
理描写的探讨与研究,试图分析文中的女性角色——葛薇龙与梁太太。
【总页数】2页(P0091-0092)
【作者】李亚辉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简析张爱玲《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r女性人物形象r——以环境描写为中心
2.女性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妓女叙事——以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3.析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色彩词运用
4.
论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反讽手法的运用5.《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多重主题及其英法小说谱系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多重主题及其英法小说谱系
祝宇红
【期刊名称】《现代中文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描绘了一个“堕落得不彻底”的交际花形象,尤其刻画了葛薇龙在爱情中“自处卑下”的心理结构,以及困于物欲和情欲时“自省”与“自欺”交织的矛盾心态。
《第一炉香》的主题、人物、情节设置和英法“少女涉世小说”有着内在的关联,同时,与欧洲“诱惑小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说颇具道德深度的多重主题,既延续了欧洲18世纪以来的小说传统,也用中国背景和现代眼光重新赋予“涉世小说”、“诱惑小说”新的内涵与活力。
【总页数】10页(P17-26)
【作者】祝宇红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4
【相关文献】
1.析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色彩词运用 [J], 蔚婷婷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评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二炉香》 [J], 张延;赵胜潮
3.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解读张爱玲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 [J], 王娟
4.《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
[J], 向美林
5.《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形象的现实意义 [J], 张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神话原型
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神话原型
左树涛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9)1
【摘要】嫦娥奔月的神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原型,深深地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张爱玲在她的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叙述了一个女性自觉堕落的故事,在堕落的过程中,月亮的不断变化预示了她下一步的结果及最终命运,包含了嫦娥奔月神话原型所蕴含的心理内涵,即月亮是女性孤寂、苍凉的象征.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左树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7
【相关文献】
1.清醒的陨落——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人物形象 [J], 史红华
2.何处是归程\r——《远航》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主人公成长历程对比分析[J], 闫晓茹;段艳丽
3.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解读张爱玲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 [J], 王娟
4.《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互文性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命运与价值[J], 向美林
5.《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形象的现实意义 [J], 张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挣扎与沉沦--精神分析视域下对《沉香屑第一炉香》的解读
挣扎与沉沦--精神分析视域下对《沉香屑第一炉香》的解读
郑闽思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2()32
【摘要】纵观张爱玲的作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其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张爱玲以其细腻的文字传达出葛薇龙的意识与心理
变化,将人物的行为和深层次的心理阐释隐藏在环境和意象的描写之中。
本文以人
格结构分析为主线,深入分析葛薇龙由天真单纯的少女沦为交际花的悲惨命运,从而
揭示蕴含其中的人性主题。
站在今人的立场去看待葛薇龙的沉沦,她戴着镣铐起舞
的身影值得每一个新时代女性引以为戒。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郑闽思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女性视域中的中国现代妓女叙事——以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和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
2.《沉香屑·第二炉香》的精神分析解读
3.挣扎与屈服:葛薇龙的心理转变历程——论《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心理描写
4.衣橱内外—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无奈沉沦
5.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解读张爱玲作品
《沉香屑·第一炉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学 评 论
把镜头带入了阿三最初还是处女之身的时候。 整个小说结构 就像一个环形的圈, 从中间走向开始, 再走向结尾, 又拉回起 点。人物形象上, 阿三比薇龙向前迈了一大步, 她是自由的, 不听命于任何人, 她靠卖画、 带家教赚钱养活自己, 有着一定 的独立的经济能力。 如果不是马丁的出现使她丧失了作画的 动力, 她仍会是个自食其力的时代知识女性。两个人物形象 的不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内囿” 但 的处境并没有改变, 只是 更换了内容: 葛薇龙的被动受制于金钱, 阿三的被动受制于对 西方现代文明的迷恋。认识比尔之前, 她似乎只为了快乐而 作画, 单纯自信, 画作也是 “无思无虑” 但这时她心里就已经 , 有了西方文化情结。她与比尔的相遇是在一个画展上, 比尔 说他在阿三的画里看见了他们西方人需要的东西——一种前 卫性, 而阿三回答说她也只要她需要的东西。 比尔所说的 “前 卫性” 风格是西方现代文化的特征之一, 阿三在画中会自然地 流露出来, 说明她心中早已有了这种文化情结, 比尔的出现只 是让阿三终于有机会把这种向往和想像变成现实。 书中反复 说比尔是一座 “铜像” 雕塑的比喻即暗示着精神的膜拜, , 这种 膜拜甚至自阿三小时看了那部阿尔巴尼亚的西方电影之后, 应该就植入脑海了。 但阿三对于比尔来说,是什么呢?阿三长了一双猫眼, “这使她看上去有一种东方式的神秘。 阿三吸引比尔的不是 ” 她的现代感, 却是一种类似 “东方式神秘” 的东西。 然而, 这正 是阿三一心要丢弃的, 她把自己的处女之身献给了比尔, 却要 掩藏起来, 不让对方看见, 因为这种东方式的古老贞节在阿三 看来是羞耻的, 但她又要以自己已经丢弃的东西来吸引对方, 于是不能不陷入矛盾的困境。然而, 可悲的还不只是这种相 互吸引的错位, 而是两人关系的不平等性: 西方现代文明的代 表比尔, 在古老的东方民族文化面前只是短暂的兴趣, 他可以 赞赏可以喜爱, 但他有自己的 “根” 阿三就不一样了, ; 她丢弃 否认了中国传统的东西, 一心向往融入比尔那样的生活中去, 她失去了自己的 “根” 。被动的开始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和葛 薇龙一样, 阿三的悲剧也带有很强的宿命感和 “内囿” 性。 更精彩的是, 王安忆还安排了马丁这个人物和阿三作进 一步的对比。和比尔不同, 马丁是一个西方古典文明的信仰 者, 信奉西方文明中 “本来的东西” 。阿三能用东方式神秘吸 引西方现代文明的使者比尔, 但在有着古老文化情结的马丁 面前, 她内心的失守却无所遁形, 所以马丁不会像比尔那样赞 赏阿三画作中所谓的 “前卫性” 而是羞涩地给予了全盘否定。 , 比尔给阿三的只是错位的失意, 马丁给阿三的却是被揭穿的 窘迫。马丁是阿三悲剧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王安忆安排这 个西方古老文明的捍卫者对全球化影响下失 “根” 的当代中国 进行了最有力的讽刺。 如果说张爱玲写的是以四十年代香港 为代表的老中国, 由于贫穷而受到西方殖民文化奴役的现象, 那么王安忆这里写的就是当代中国在经济上日益走向富强, 在文化上却失去了自我认同感而盲目趋向西方现代文明的故 事。 一个是被奴役, 一个是迷失, 都是一种自我拘囿的精神状 态, 从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指向家国的困囿现状, 是这两部作 品主题上的相同之处。 三 但在艺术手法上, 两篇小说又存在许多不同, 主要有两 点: 第一是在环境和人物描写方面, 张爱玲用了 “妖魔化” 的方 ③ 法, 王安忆则是最简单的白描; 第二是 “隐含作者” 的态度上, 二者存在着 “悲愤” “悲悯” 与 的差别。所谓妖魔化, 也就是把 人物形象鬼怪化, 突出人物生活环境的黑暗与恐怖, 为小说营 造一种梦魇般的囚禁的古堡氛围, 这是张氏小说常见的一个 特征。比如描写梁府, 张爱玲用了两个比喻: 一个是 “乱山中 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 一个是 , “古代皇陵” 前者是金漆 。 的浮华富贵凸显在荒山的底子上, 后者是皇陵的巍峨辉煌却 透着死气, “荒” 一个 一个 , “死” 为小说奠定了沉闷的基调。 , 再看人物, 整篇小说没有一个人物不带着一股鬼怪气, 张爱玲 似乎喜欢在人物的身后拖上一笔浓浓的暗影, 梁太太、 周吉 婕, 甚至就连顽劣的乔琪乔, 也竟是生了一张 “鬼脸” 同张爱 。 玲浓烈的视觉效果不同,我爱比尔》 《 里的文字是极轻淡的, 人 物场景等都用白描手法, 用字省俭。王安忆的 “四不要” 创作 观④使她一般不太刻意构筑人物形象, 而是注意营造一种适合 于她的小说氛围。小说中的人物与景都像是隔了一层雾去 看, 不求看得细致, 只要能传出神韵。即使写牢狱生活, 人们 也被笼罩在一种带有厌倦感的挣扎的情绪当中, 我把这种情 绪称为 “恹恹的淡泊” 它不是陶渊明式的带有主观能动性的 , 逍遥, 而是一种 “懒得挣扎” 的对现世的默认和承受。她吸取 的是传统文化中 “形散而神不散” 的风韵, 而张氏沿袭的是传 统小说的精致玲珑。 造成二者风格上的明显差异, 我认为还源于两个作家主 观态度的不同。 张爱玲和王安忆在作品中透过 “隐含的作者” 表现出的作家主观情感和价值判断, “悲” 在 这一点上是相同 的, 也即女性命运之悲及家国之悲。 但仔细比较, 张爱玲的怨 气比王安忆多些, “悲愤” 王安忆是 她是 , “悲悯” 张氏的人物 。 总带着丑怪的鬼影, 可怜又可憎, 作家的情感也始终处于既痛 恨厌恶, 又无法释怀的矛盾之中。 相形之下, 王安忆就平静多 了, 她没有张氏那种大彻大悟的是非的激愤, 而是隔岸观火式 的思索与怜悯。 她仿佛静静地看着阿三走向毁灭, 不露声色。 如果说张爱玲是对 “世界怎么是这个样子” 的辛酸而无奈的嘲 ⑤ 笑, 王安忆就是我只 “承认世界本来的样子” 的冷静指认。 王 安忆曾说过, 她没有张爱玲那么虚无, 她要往前走, 她的情感 范围要比张爱玲大一些。我认为王比张, 不是情感范围或题 材视野更加开阔的问题, 而是用情的多少。王安忆的希望虽 然明亮, 但仍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思考; 张爱玲虽然只留下负气 的绝望, 其用情用心却比王安忆深得多。文学毕竟是情感的 艺术, 王比张多了一份理性的内敛, 相应地也必然丢失了一份 感性的沉醉的力量, 王安忆所说的她的优势其实正是她较之 张爱玲的短处。
文 学 评 论
女性与古老中国的双重内囿
—— 《沉香屑・第一炉香》 《我爱比尔》 与 之比较谈
◎陈 敏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 要 “内囿” 的主题研究长期以来多局限在女性主义研究范围里, 其实还可以将它扩展到社会历史批评领域当中去。 张爱玲的 《沉香屑・第一炉香》 与王安忆的 《我爱比尔》 就是两个典型的同步揭示女性与国家命运的 “双重内囿” 处境的小 说文本。它们在主题上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都以女性堕落的故事来象征古老的中国在经济或文化上被奴役、 被困囿的 社会历史和现实; 它们在艺术手法上又存在着许多差异, 极大地丰富了这类主题文本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女性 中国 双重内囿
自波伏娃在 《第二性》 中指出 “内囿” 是女人的主要功能① 这个说法以来, “女性内囿” 便成为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一个常 见词汇, 引起较大影响的如当代学者林幸谦对张爱玲作品的 分析 ②。 但笔者以为 “内囿” 不仅可以代表女性的历史命运, 还 可以上升到家国这个层面, 用来指称古老的中华民族乃至第 三世界国家长期以来从物质基础以及精神文化方面被掠夺、 被奴役的历史现实。事实上,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揭示女 性压抑的生存环境从而象征家国困境的故事, 这就产生了一 个有意思的现象, 就是这种家国的内囿常常是负载在女性内 囿这一表层主题之上的, 这样的文本我将其称之为表现女性 与国家 “双重内囿” 处境的文本。 这种文本在中国古典文学宝 库里不乏其例, 可以说有着历来已久的文学渊源, 比如孔尚任 的 《桃花扇》 但此处要比较分析的是两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 , 品, 即张爱玲的 《沉香屑・第一炉香》 和王安忆的 《我爱比尔》 。 这两个文本在小说主题、 情节、 结构、 人物形象上都存在着一 定的共性和可比性, 把它们对照起来阅读, 一定会对这类主题 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 张爱玲曾说过:我的小说里, 《金锁记》 “ 除了 里的曹七巧, 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 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 大的负荷者。 ” “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总量。 ” 以 “不彻底” “凡人” 的 故事来表达对时代的看法是张爱玲独特 的文学观。她的小说里不是没有宏大, 而是这宏大总是躲在 琐细的后面, 隔着作者的冷眼。她的很多作品都可以作为家 国寓言来读, 沉香屑・第一炉香》 《 就是这样。故事从葛薇龙 为完成学业投奔姑母梁太太开始, 梁太太年轻时嫁了一个比 自己大很多的富翁, 专等着他死。 但等他死了, 她也失去了青 春, 于是只好在骄奢淫逸的生活里寻找一些青春的记忆。她 用薇龙做自己寻欢的诱饵, 而薇龙后来也因为爱上了纨绔子 弟乔琪, 在梁太太的指点下, 不得不沦为一个卖淫养夫的高级 妓女。小说虽以葛薇龙的一步步沦落为主要线索, 但里面的 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可怜的: 睇睇、 睨儿、 混血儿周吉婕, 心里永 远饥荒着的梁太太, 甚至乔琪也就是一个可怜的寄生虫。小 说的结构看似一个简单的线性结构, 但每个人物又都是能够 立起的珠子, 串起了一幅四十年代香港上层社会的众生图。 小说写于 1943 年,也就是张爱玲结束香港的学习生活后不
久, 对这座城市的印象还很深刻, 于是有了这篇作品, 她也因 此一举成名。当时香港社会殖民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英国 殖民者把他们的西式文明输进了古国老迈的身体, 貌似一种 新文化的补充, 实际上, 他们输入的只是西式文明中最腐化的 东西。 这些西方文明的 “浮藻” 与老中国封建文化里的 “沉渣” 暗合, 催生出一种杂糅了新旧两种文明却更加堕落的殖民地 文化, 梁府中的人们, 从主至宾, 无一不是浸润在这种文化的 空气之中。他们虽衣食无忧、 整天忙于酒会、 茶会、 舞会、 野 宴, 过着类似西方上流社会的生活, 但内心能 “留住了的” 却只 是 “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 。 然而, 香港只是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一角, 张 爱玲的切口式写法是由香港折射整个老中国的。 当时整个中 国社会都处于和香港一样的内忧外患当中, 在西方列强的不 断掠夺下, 不仅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主权, 而且再也找不回文 化上的民族自豪感了。可以说, 小说中的这些可怜虫正是对 老中国命运的一种隐喻: “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 他们 只有在 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 他们 , “畏缩不安的心, 能够得到暂 时的休息。 古老的中国文化如今残留的, ” 不正是这仅有的一 份“物”的琐碎么?张爱玲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带着苦涩的冷 笑, 用她的传奇故事诉说着千年古国的悲哀和没落, 表达着她 内心的绝望、 诅咒和痛惜。 二 张爱玲之后, 在九十年代的上海, 王安忆也写出了以女性 人物折射整个中国命运的 “大” 作品。 《我爱比尔》 她的 咋看之 下, 像是一篇忧伤的言情小说, 实际上却是极具重量的佳作。 小说写了女大学生阿三因为爱上美国驻上海办事处的外交官 比尔, 爱而不得后精神彷徨放逐, 渐渐变成一个穿梭在酒店大 堂, 兜搭异国人的妓女, 最后锒铛入狱的故事。 王安忆曾这样 谈到这篇作品:其实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故事, “ 这和爱情、 和性 完全没有关系, 我想写的就是我们的第三世界的处境。显然, ” 小说在言情框架的背后负载的还是家国之喻。 和 《沉香屑・第一炉香》 一样, 这也是个逼良为娼的故事。 情节上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在小说结构上,我爱比尔》 《 不 像 《沉》 那样是个简单的线性结构, 而是一个回环结构。小说 从阿三已经坐入囚车开始写起, 倒叙了她入狱前的一系列爱 情故事, 最后又回到囚车这一节, 并继续发展下去。 她越狱逃 跑, 在野地里发现了一个处女蛋, 处女蛋的出现仿佛一下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