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真实 莫言
喧嚣与真实
他 家 的床下 面搜 出 了几百 万元 人 民币。一些 人 反腐败 的喧嚣就 这样 给击破 了 ,事 实胜 于雄辩 。 第 三个也 是 我 的亲身 经历 。2 0 1 1 年 ,我在 故 乡写作 。有一 次 到集市 上去 买桃 子 ,一 个卖
社会 问题 的时候 ,在 面对 社会 喧 嚣的时候 ,能
来吃 饭 时他穿 了一件 在 当时 的农 民看起来 很漂 不脱这件大衣。 擀 面条 给他 吃 时 ,我奶 奶发 现他 脖子 上有
一
取分数线差 了五分 。他就找到我 了,说就差 了五
分, 你找一找人 , 让他去上 , 我不怕花钱 , 我有钱 。
亮 的黑色 呢子 大衣—— 他 即便 坐在热 炕头 上也 我说 ,你让我去送钱 ,这不是让我去行 贿吗?这 不 是腐 败 吗?你不 是痛 恨贪 官污 吏吗 ?现 在你 这 样做 不是 让我 帮你 制造新 的贪 官污 吏吗 ?他
是 要 通 过 这 四 个 故 事 来 反 省 ,让 每 个 人 在 看 待
另外 一个 故事 是我 在检 察 院工作 期间 ,了 解 了一 些有关 贪腐 的案件 。河 北某 地有 一个 贪 官 ,平 常穿得 非 常朴 素 ,上 下班 骑 自行车 ,给
人 非常廉 洁的形象 。他 每次开会都要 大张旗鼓 , 义正词严地抨击贪污腐败 。过 了不久 ,检察院从
个 故事 ,来证 明这个论点 。 第 一个 故 事 ,大概 在 2 0世 纪 7 0年代 ,一 个 闯关 东 的邻居 回来 了,在 村子 里扬 言他发 了 大财。他说在 东北 的深 山老林里挖 到一棵人参 ,
说, 你给够秤 。他说 , 你放心 。结果我回家一称 ,
桃 子只有 三斤 多一 点 ,他 少 了将 近两斤 ,而 且 味道又酸又涩 。真实又一次把卖桃人喧嚣的 “ 烟 幕 弹”击破 了。 第 四个故 事还 是我 的亲 身经历 ,发生 在一
莫言 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摘要:莫言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而莫言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多,他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以中国传统的人格结构和文化积淀为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
本文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简介和对莫言作品的分析,在故事情节、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
关键词:莫言魔幻现实主义故事情节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正文:莫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独具匠心的创新精神,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坛。
莫言获在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并且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同时,广泛汲取民间文化的营养,在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的氛围中,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同时,赋予了中国当代文学新的美学欣赏价值。
一、魔幻现实主义概述魔幻现实主义是20 世纪50 年代兴盛于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被看做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的产物。
多以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为创作目的,以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
代表作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于1967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具有如下的特征:一,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拉美各国的现实生活。
二,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真实”。
这里,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借魔幻来表现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根本目的,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都是以此作为基本立足点的。
不管作品采用什么样的“魔幻”、“神奇”手段,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反映和揭露拉丁美洲黑暗的现实。
三,深受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成功运用“魔幻”的表现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对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西方现代主义手法,采取兼收并蓄的积极态度,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莫言:远离喧嚣的大师作为名人,莫言算得上是一个另类,当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其他获奖者接受鲜花、采访的时候,他避开媒体,悄悄地回到乡下老家。
当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时,他一直沉默。
获奖前几日,还和家人在乡下赶集。
诺奖公布前日,他在认真审读、校对书稿。
成为诺奖获得者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获奖之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时,答曰,只希望快点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并说“大家明天开始都该干吗就干吗去,你们都回家,我也好继续创作”。
有富商主动提出要送其高档别墅,他却置若罔闻。
在北京街头骑自行车习惯没人理睬,还不能适应有人追着照相签名。
莫言的三个故事: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获奖感言《说故事的人》,前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只是最后莫言写了三个故事,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
我觉得,要弄清楚三个故事的寓意,应该注意莫言这篇演讲稿的目的。
莫言在说最后三个故事之前,演讲的内容应该说已经结尾了。
他指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赞赏(鲜花)或批评(石头)或污蔑(污水),都与自己无关,他建议要了解他最好读一下他的那些作品,因此,最后的三个故事本是不必说的。
但是,既然说了,肯定不是画蛇添足,而是有其寓意的,甚至,寓意是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的。
按我的解读,他最后的三个故事都可以从宽容的角度理解。
前两个,应该是反思提醒自己的,而最后一个,或许才是提醒世人的。
我觉得这才是思考这三个故事的起点。
下面试作解读:第一个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
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
喧嚣与宁静高中优秀作文800字7篇
喧嚣与宁静高中优秀作文800字7篇自古以来,喧嚣和安静都别放在一个对立的位置上,文人墨客间关于二者的讨论不免发生现代人对喧嚣和安静的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喧嚣与宁静高中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喧嚣与宁静高中作文800字1有人说,当今社会是喧嚣的,浮夸之风正在和污染每一个人.其实,喧嚣的哪里是社会,而是人心.因为心中的浮躁不安,对名利的追逐,才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喧嚣.面对喧嚣,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用自己的方式与喧嚣共舞,让心灵自由的游走在尘世间.面对喧嚣,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今我们常发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随之而来的便是内心的失望与无助,以及对世俗的厌恶.但我渐渐看到,所谓的喧嚣,只是一种表象,当自己的内心足够宁静时,一切喧嚣皆为虚妄.所以面对眼前的喧嚣,平静看待,冷静思考,以心聆听喧嚣中的宁静,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其实很安静,社会的脉搏一直都强劲有力的跳动着,我们已经不再逃避喧嚣.正是因为内心的宁静,陶潜才能于乱世中放下官职,“种豆南山下”过上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虽说是“草盛豆苗稀”但他却获得了人人渴望的自由,从喧嚣中解脱出来.面对喧嚣,屈原选择了以死抗争,在他高呼“众人皆醉我独醒”后,这位伟大的诗人跃入汨罗江,以自己的方式保其清白.我们不能说这样做值得与否,但我知道他的内心是宁静的,他服从了内心的决定,没有让喧嚣玷污心灵,而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自由的,才是值得追求的.保持心灵的宁静,为心灵保留一片净土,以从容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自由,自然.面对喧嚣,除了内心的宁静,行动上我们要顺应喧嚣.如今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正是这些国内外的喧嚣,提供给中国宝贵的发展机会,这因此也对我们青年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唯有不断的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与喧嚣中抓住个人的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是个人价值在过程中得以提升,让喧嚣成为前进的铺路石.面对喧嚣,既要有拒绝,也要有顺从,既要有内心的宁静,也要有行动上的响应.让喧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人生因喧嚣而更显五彩斑斓!喧嚣与宁静高中作文800字2敢问今天热闹纷乱,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和娱乐圈除了带给我们喧嚣与浮躁外,还带给了我们什么?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有谁能够在当空高悬的明月下,静捧一杯香茗,感受朱自清在梅雨潭边描写的绿色的陶醉。
对话性:唤醒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
Y O U T H莫言的鲸鱼气象,常常使众多文学接受者和批评者“感到徒劳的危险”,其作品中密集的事件、人物、思想,总是在宏大历史的裹挟中排山倒海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望而却步。
“莫言离他的时代无限远,也无比近”(李敬泽:《莫言与中国精神》,《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他像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深海处孤独地遨游,响亮而沉重地呼吸。
莫言的创作,既像天马行空,又像鲸鱼跃海,吞吐着大波大浪,展示着生命的大气派与大气象。
他江河横溢包罗万象的气魄,他汪洋恣肆无所顾忌的语言,他求新求奇特变化多端的极限叙述,他放纵生命颠覆感官的自由书写,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极致狂欢喧嚣、饱含生命对话形态的文学王国。
对话性作为巴赫金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他指出,对话关系以及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生命乃至文学生命的真正所在,而所谓“对话主义”最终都指向“人的存在”。
基于此,巴赫金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特征,并将其解释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玲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不同于传统独白型小说,作者的声音和意志高度权威化,“在不容分辩的、独裁的话语权力中,给他人盖棺定论,剥夺他人不容置疑的生存对话性:唤醒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山东理工大学 宫洪志艺 文志权利”(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对话交往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主人公沦为依附于作者意识的无生命的客体对象,而在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是平起平坐的姿态,主人公的意识并不代表作者的意识,主人公的议论有着特殊的独立性,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独立的话语进行对话,因而复调对话从本质上承认了世界的多元化的生命形态。
而复调与狂欢常常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融合的艺术效果很大程度上延伸了小说世界众声喧哗的生命场域,从而让小说叙事更感性、更戏剧化地营造出“真实的在场”,同时这种狂欢化“真实的在场”也使得以对话为基础的复调叙事更具张力。
人大附中模拟作文:身处喧嚣 心向宁静(名师指导+满分技法+范文素材)
人大附中模拟作文:身处喧嚣心向宁静(名师指导+满分技法+范文素材)01高考押题作文适用地区:全国卷地区,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等自主命题地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目子。
(周国平)2.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是负面的。
(莫言)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02名师解题读懂材料题中说“以喧嚣和宁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说到“喧嚣”,我们会想到闪亮的霓虹灯,巨大的落地窗,透露着繁华也夹杂着虚荣,追求无止境的物质,步履匆匆,和巨大的信息流打着交道,有形无形的压力,压抑人的神经。
“安静”则是一种惬意,自然和畅快。
如果考生能将这两种对立观点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必定能在考场中大放异彩。
“宁静”和“喧嚣”并不完全矛盾,在喧嚣中寻求宁静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03审题立意——指导写作1.喧嚣中寻求“净土”;2.喧嚣是世界的,对自己内心要真实;3.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平静的内心使人强大。
04示范标题——开拓思路1.《在喧嚣中觅得宁静》2.《安静的喧嚣》3.《跨过喧嚣,听见宁静》4.《身处喧嚣,心向宁静》05时事热点——链接现实1.梭罗对工业文明和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的现实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纯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
2.电影《无问西东》中的吴林岭阑,文科成绩特别出众,却选择了并不擅长的理工科。
后来,他开始不知所措,甚至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后来,梅贻琦校长说道: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3.余秋雨在文革期间躲进僻静无人的藏书阁中,苦心经营文化典籍,最终著称了《文化苦旅》一书;季羡林请求摘掉“三顶桂冠”,潜心钻研国学,而成为一代大家。
喧嚣年代的文学证词_莫言近作_蛙_读札
时至今日,新闻时潮之杂,报章媒体之多,造就了我们时代日新月异的气息和光怪陆离的面孔。
这是一个喧嚣的年代,许多严肃话题最终都难免被狂欢和调侃所消解。
这也是一个遗忘与告别的年代,快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来不及沉淀记忆和梦想。
在这样的年代,虽然文字日益经受着图像的遮蔽和侵袭,但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居然没有偃旗息鼓,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近十几年来,不管你是否身为“专业”的读者,想必都无法忽略一个署名“莫言”的小说家。
他如此不知疲倦地推出一部又一部长篇小说,执拗地向世人宣示他的存在,以至于有人曾“油然而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①之叹。
这一评语或许包含了双重意味:一方面极言莫言的创作数量之多,且暗示其贡献和成就为他人所难以比肩;一方面也直陈莫言的庞驳芜杂和难以把握,若你徒有千言万语而无力尽述其妙,则不如沉默莫言。
最近读到莫言的新作《蛙》②,笔者不免产生了一些感想,难以沉默莫言,也就写下了这三言两语。
一、为什么是“杉谷义人”?从《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历经《酒国》、《丰乳肥臀》,以至《檀香刑》、《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劳》,莫言以其小说创作穿越了“新时期文学”,跨进新世纪。
尽管莫言后来的小说越来越难重现《透明的红萝卜》那般细腻通透的艺术感觉,但人们仍然无法否认莫言讲故事的方式独具一格。
这当然不只是因为他的叙述风格时而狂放恣肆犹如天马行空、时而精致琐细甚至不厌其烦,也不只是因为他在小说中尝试过借助唱词(如《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书信(如《酒国》)、幻想和谎言(如《四十一炮》)、“说书体”和“章回体”(如《生死疲劳》)等方式来谋篇布局;单是对几千几百刀的“凌迟”酷刑、“四十一炮”、“六道轮回”的凭空构想和大肆铺叙,就可见出莫言在叙述难度方面的不避艰难和孜孜以求。
对此,莫言本人也极为自信。
直至2007年的一次访谈,莫言仍然这样评价自己八年之前的创作:“直到现在《十三步》也是我的一部登峰造极的作品,至今我也没看到别的作家写得比《十三步》更复杂,我把汉语里面能够使用的人称或者视角都试验了一遍。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MoYanWontheNobelPrizeforLiterature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MoYanWontheNobelPrizeforLiterature第一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Mo Yan, whose primitive name is Guan Moye, has been the crispy fried chicken among China after he was awarded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The 57-year-old is the first Chinese resident to win the prize, who is a novelist and a short story writer, born on 17thFebruary 1955, in Gaom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becomes a tourist attraction because of his popularity.For his award, Chinese media overwhelming report this exciting news.As a result,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jump out and say that Mo Yan is their most favorite writer, although some of them did not know who Mo Yan is.Moreover, Mo Yan’s novels are put in the best seller bookshelf in the bookstores and some are even out of stock.莫言,原名管谟业,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
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
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一、本文概述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乡土生活的深刻描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小说世界充满了奇幻与现实的交融,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被称为“虚幻现实主义”。
本文旨在探讨莫言小说中虚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创作背景及其对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莫言多部代表性作品的细致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位作家如何将乡土记忆、民间传说、历史细节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入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框架,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既魔幻又真实的小说世界。
本文还将探讨莫言虚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与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期对莫言小说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特点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虚幻现实主义风格,深受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
这种风格既包含了现实主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又通过超现实、魔幻的元素,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神秘和奇幻色彩。
莫言小说中的虚幻现实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魔幻与现实的交融。
他擅长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注入奇幻的元素,使得普通人的生活变得充满神秘和不可思议。
这种交融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现实生活,感受到其中的荒诞与不可思议。
莫言的小说常常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和想象,与现实生活进行对话。
他巧妙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相互映照,使得读者能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理解人物的命运和选择。
莫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常常运用虚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具有超现实的特征,如拥有特殊的能力或经历奇特的事件。
这种超现实的塑造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现实世界。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常常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时空跳跃、多重视角等叙事手法,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张力和深度。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19时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
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
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
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磅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
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
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
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
1987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喧嚣与真实
地 对 待 ,既 不 能说 它 不 好 ,也 不
能 说它很 好 。
敲 锣 打 鼓 ,是载 歌 载 舞 ,是 一 呼
百 应 ,是 众声 喧哗 ,是 望 风 捕 影 , 是 添 油 加 醋 ,是 浓 妆 艳 抹 ,是 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 以 这样 一 种 现 象 , 就 像 我 刚 才 说 的 , 实 际上 也 有 正 反 两 个
比较 安 静 , 但是 最 近 十 几 年 来 越
来 越 喧 嚣 。 这种 喧 嚣 有 的 是 有 声
今 天 演 讲 的 内容 是 “ 喧 嚣 与
●¨ -
…
的 ,是 在 大街 上 吵 架 ,或 者 是 拳
第 一 个 故 事 是 ,几 十 年 前 ,
2 0 l i | 日蠢 蛊 夏 圃
人。
也 不 完 全 是 负面 的 ,喧嚣 也是 社 会 进 步 的 一 种 表 现 。 因 为原 始 社 会 里 是 不 喧 嚣 的 ,我 们 去 参 观 半
坡 遗 址 的 时 候 ,我 们 想 象 当 时 的 人们 生活场 面肯定 是 不喧嚣 的 , 我 们 回 想 中 国 漫 长 的封 建 社 会 , 那 个时候 也是 不 喧嚣 的。
声 喧 哗。
本 来 面 貌 见 人 为 好 , 尤其 在 台 上
演 讲 的 时 候 更 要 给 大 家 以真 实 面
貌 ,一 个 人 只 有 保 持 自 己 的真 实 面 貌 ,才 可 能 说 真 话 , 办 真 事 ,
中发 现 邪 恶 的 清 醒 ,要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 喧 嚣就 是 社 会 生 活 的一 个
每 个 人 除 了要 跟 自 己 的 家 人 打 交
【莫言小说鉴赏】论莫言历史小说的创作局限
在莫言近三十年的创作中,使他成为作品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
在喧嚣与骚动的中国当代文坛上,莫言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成为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他的作品也颇具特色,给新时代文学增添了很多亮丽的色彩,他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但在细读之下,三部小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
从整体上看,作品中作者所寄托的精神家园的理想是脆弱的;在描写历史的时候,作者迷失在自己的主观臆想中,暴露出过多的丑陋与野蛮;并缺乏一些应有的人文关怀,表现出作者精神上的迷失。
这样就暴露了作者在创作指导思想、艺术思维、人文关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一、脆弱的精神家园恋乡情结也许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国,抒写乡愁更是成为我们文学中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传统,对故乡的渴望也渐渐升腾为精神家园的寻觅,为灵魂寻找栖息地。
1984年,在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里,莫言第一次将“高密东北乡”作为故事的舞台,演绎时代的沧桑巨变。
从此,莫言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学地理版图,同时也开始了漫长的精神回归之旅,从家园来,到家园去。
在以后的创作中,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基点,展现了故乡人们的世俗风情,为他们唱出了一曲曲挽歌和赞歌,也为自己漂泊不定的心灵寻找精神的安慰。
在莫言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中,那些高密乡的男男女女们寄托了莫言的乡情。
在作者饱蘸感情的刻画背后,存在着理性的盲区。
作品中弱势的贫困者,如上官鲁氏、蓝解放等,他们盲目的与万千苦难抗争,奔向不确定的未来,在勤劳、善良、淳朴的光环下,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无目的、无方向的肆意流逝着。
同样,作者着意刻画的民间枭雄们,如司马库、孙丙等,因着一个自由率性,张扬“着生命的粗蛮冲动”,粗狂、强悍、野性的外表更掩不住其根本上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无论是弱者还是民间枭雄,他们被动、盲目的依附于历史的发展,在历史的漩涡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作文必备素材人物篇之《莫言》
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一、酷爱阅读莫言从小就非常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每年他都会清理一些书捐赠给学校,书架上只剩下经典。
一部经典他会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正是因为莫言十分热爱阅读,也更加懂得细细品味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作家,才会创作出引起读者共鸣的好文章。
《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
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
”除了《蛙》莫言的大多作品都是来源于他的现实生活,也是来源于高密县。
二、远离喧嚣的大师作为名人,莫言算得上是一个另类,当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其他获奖者接受鲜花、采访的时候,他避开媒体,悄悄地回到乡下老家。
当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时,他一直沉默。
获奖前几日,还和家人在乡下赶集。
诺奖公布前日,他在认真审读、校对书稿。
莫言与福克纳比较研究
莫言与福克纳比较研究20世纪80年代,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莫言即是成功借鉴和吸纳福克纳文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创建自己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
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莫言与福克纳在艺术手法、故乡情怀以及家族历史小说创作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
莫言对福克纳艺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借鉴与吸纳,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纳和吸收的一个缩影。
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以更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迎来其快速多面发展的新时期。
标签:莫言;福克纳;艺术手法;故乡情怀;家族历史小说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颁奖词评价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相融合,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①。
莫言在诺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中提道:“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
”②福克纳文学传入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而真正被中国文学界传承和吸收,并产生重大影响,则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
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其时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作家。
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福克纳的作品进行了模仿、吸收及同化,而莫言即是成功消融福克纳文学精髓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
美国福克纳研究专家伦道夫·梅肯学院著名教授M·托马斯·英奇,在权威的美国福克纳研究专刊《福克纳学刊》上发表《莫言和福克纳:影响和汇合》,从作品叙事技巧、思想内容及作家背景几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进行了双向比较,指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浅谈莫言小说中的印象式追求
紧 围绕 着作 为海 军上 尉 的王 四与 “ 抱鲜 花 的女人 ”所 进行 的一 怀 场 “ 惑与 反诱 惑 ” 的角逐展 开 人物 心理 表现 瞬 间感觉 的 。李洁 诱 非 说 : “ 最喜 欢 《 我 怀抱 鲜花 的 女人 》 ,因为 它对 人 的某种 生命 处 境 的领悟 达到 了异 常深 邃 的地 步 ,而其 笔法 的简 约和 凝练 则和 有 的 印象 派 名画 非常 相似 。读 完 这部 小说 ,我 的脑 子 中一 直 萦绕 着 马奈 的 《 林 匹亚 》和 高更 的 《 魂》 这两 幅 画里 的人 物 形象 奥 游 及其 所处 的情 境 。”
在这 场理 智 与情 感的 角逐 中 ,王 四的思 维之 弦 总是紧 绷着 , 各种 奇怪 的念 头 不断 涌 出,瞬 间 的感觉 控制 着他 的行 动 ,他 却被 那个 神秘 的女 人追 得 毫无 办法 , 费劲心 机琢 磨 女人虚 实不 清 的身 份 , 最终 仍 以平 静 冷漠 的表 情 纠 缠着 他 ,上 尉 王 四 曾试 图掐 死 她 , “ 四扑 上 去 ,双 手准 确 无误地 掐 住 女人 的脖颈 。女 人嘴 巴 王 张开 ,像 ~个 蓝 幽幽 的洞 穴 ,一声 青蛙 呜 叫般 的叫声 伴随 着强 烈 的腐 草味 道从 洞穴 中冲 出来 ,直 扑他 的面颊 ,刺 激得 他的 眼睛 酸 麻 ,泪水 沁 出。这 时他 的双 手 的虎 口部位 异 常敏 锐地 感觉 到 了女 人脖 颈 上 的滑 腻和 温 暖 。他 产 生 了手 捧 着 出生 绒 毛 的 鸟雏 的感 觉 ”,这 里 “ 幽幽 ” 、 “ 蓝 腐草 味 ” 、 “ 出生绒 毛 的鸟雏 ”这些 词语有力 的表现 出莫 言捕捉瞬 间感 觉的天 赋。 在 故事 中 “ 怀抱 鲜花 的女人 ”没 有具 体 的外貌 ,断绝 了一切 社 会关 系 ,我们 不 知道她 从 何而 来也 没有 必要 搜 索她和 王 四的渊 源 ,只知道 她一 直 带着 只狗 始终 纠缠 着那 个海 军 上尉 , “ 轮 明 一 月当 空照耀 , 月下 的小石 桥 ,桥 上怀 抱鲜 花 的女人 和 黑色 的狗 ” 这 样 的图景 ,不 仅钉 在上 尉 的脑 子里 ,也 深深 的影 响着 我们 的阅 读 感受 。 《 红高 梁 》里 同热 烈而 悲枪 的红 色对 应 的是复 仇 的战争 情绪 和 英雄 情绪 ; 《 红蝗 》 中迷狂 刺 激的 红色对 应着 人 的原 欲; 《 状 闪 电》里 黄绿 色火 球对 应 感性 生命 的狂 躁和 喧 嚣…… 而这 球 片起 于鸿 蒙 的 “ 原色 世界 ”的感受 者他 们 既是这 多彩 天地 间 的一 个部 分,又 是 以 自身的浑 朴感觉 生成这 一原色 世界 的造世者 。 莫言 始终 在追 求着 自我 感觉 个性 表 达 ,形成 了一 种 富于色 彩 美 的感觉 化 的小 说风格 ,感性 与理 性 ,色彩 与感 觉 ,形 体与 印象 铺展 地 繁复 不 紊 ,这 与 印象 画有 异 曲同工 之 妙。 在 《 白棉 花 ・ 序 言》 中他 这样 写道 : “ 我经 常在 梦 中看 到好 小说 的样 子 ,它像 一 团火滚 来滚 去 ,它 像一 股水 涌来 涌 去 ,它像 一只 遍体鳞 伤 的大 鸟 飞来 飞去 ,我 不停 地追 逐着 ,有 好几 次 兴奋 地感 觉到 已经 牢牢地 色世界中尽情地冲撞,纠缠,试图揪出潜藏在人物内心中的原始 逮 住 了它 ,但一 旦醒 来 ,立 即又 糊涂 了。好 小说 的模样 在梦 中我 冲动 ,表 现奇 特 的人物 的奇特 经 历 ,或虚 无如 《 战友 重逢 》 中的 可 以描述 ,在清 醒 时去 难著 一言 。”好 小说 就如 同一 幅 印象 画 , “ ” ,或传 奇如 《 耳朵 》 中的王 十千 ,或 白痴 如 《 式与 原 难 以企 及 ,难 以言传 ,但 是 我们 能真 真切 切地 感 受到它 的存 在 , 我 红 模 型 》 的狗 。 它 的 无 处 不在 ,有 丰 富 的 形 式变 化 ,都 是 源 于 印象 带 来 的 生命 《 怀抱 鲜花 的女 人 》是一 部 寓言 式 的作 品,情 节很 简 单 ,紧 力。
如何去评价莫言的成就
如何去评价莫言的成就如何去评价莫言的成就(精选5篇)如何去评价莫言的成就篇1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
所以说,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实事求是的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否则只喧嚣、没饭吃。
如何去评价莫言的成就篇2给作家莫言冠以"汉奸'名号,总会有人惊讶、有人生气;有人认同、有人点赞。
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免不了有人说长道短,况且是有一些名气的作家,因其作品招来诸方面的评头论足也无可厚非。
但是做人、做事有两样东西不能失,那就是"德'和"格'。
所谓"德',主要指的是品德、道德,包括行善积德;所谓"格',则指的是品格、人格,包含国格。
有人认为莫言给中国人,特别是文艺界争了光、长了脸,觉得生活在本土的中国人终于能够"光荣'地站在世界最高文学颁奖台上扬眉吐气了。
但更多人认为,莫言丧尽天良,骂祖宗、骂爹娘、骂国家、骂领袖,丢人丢到了国外,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奸。
当然,如果不读莫言的作品,道听途说其如何如何也许没什么感受,但一旦看过他编的那些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故事或写的文章,自然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毛主席有两句话说的极为辩证、精辟。
一句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再一句"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跑掉'。
用这两句话对比莫言,这个吃着中guo母亲的奶水长大又对母亲恨之入骨的诺奖获得者到底是个什么人,则不言而喻。
如何去评价莫言的成就篇3所谓"扯下了程式化的宣传画',在西方人看来,我们过去文学作品中的宣传民族、正义、不屈不挠、道德、良心、勤劳、善良和激励人们斗志、鼓舞民族士气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作品都属于"程式化',而只有败坏民族、丑化民族、赤裸裸地痛骂自己的祖国和祖宗才是现实主义和文学的真实性。
【名人语录】莫言经典语录
【名人语录】莫言经典语录莫言,这位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而闻名于世的作家,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锐利的剑,刺破现实的表象,直抵人心的深处;又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 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提醒着我们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正是那些欠缺和遗憾,构成了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带来失望与疲惫,而适度的欠缺,反而能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 这句语录犀利地指出了社会中存在的从众现象和虚假的情感表达。
在许多场合,人们往往迫于群体的压力而做出并非出自真心的举动。
莫言的这句话鼓励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逐流,勇敢地坚守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 这简洁的话语道尽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预知的偶然,而生命的终结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
在这有限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去做好应当做的事情,同时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强求、不执拗,让生命顺着自然的轨迹流淌。
“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
我的病就要好了。
” 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爱情,将其比喻为一场大病。
爱情常常让我们失去理智,陷入狂热与痴迷之中,仿佛生了一场重病。
然而,当我们逐渐从爱情的狂热中清醒过来,或许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走出了这场“病”,开始以更加理智和成熟的态度看待感情。
“轻易不动感情的人,一旦动情,就会地裂山崩,把自己燃烧成一堆灰烬,被他爱上的人,也会被这狼烟烈火烧烤得痛不欲生。
” 这句话深刻地描绘了那些平时看似冷漠,内心却蕴藏着强烈情感的人。
他们一旦爱上,便如火山喷发般炽热,这种强烈的情感既可能燃烧自己,也可能给所爱的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在喧嚣的迷魅中穿行——试论莫言早期小说中的民间“神秘”书写
返归本土生活寻找“更丰富的东西”,正是新时期中 国作家摸索出的发展民族文学、沟通世界文学的最佳方 案:“于是有的作家手中便有了三大法宝,即当代人的观 念、西方文学的手法和中国古老的文化。于是模仿《百年 孤独》中马孔多镇那种具有神奇文化背景、展示几代人 命运、人物怪癖、思想深刻、具有哲学历史象征意义的 ‘寻根文学’迅速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热潮。”h 作 为 80 年代“寻根文学”的典型代表,莫言在既写实又荒 诞、既真切又魔幻,既充满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又具有现 代气质当代精神的文学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思考。
另一方面,1980 年来以来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也深刻影响了新时期文学“神秘”表现的复归和发展:
*本文系福建工程学院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当代文学‘神秘’书写的现代多元性研究”(项目批准号:GY-S21001)阶段 性成果。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2
2021年第3期 总第88期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总是不满足于现状,表现出一股 强烈的探求、扩张和更新的欲望。它骚动不安,一刻不肯 平静。”e 在那个生机勃勃的时代,西方文化如汹涌潮 水般漫涌向尘封已久的中华大地,《今天》杂志、朦胧诗 歌、星星画展、伤痕文学、探索电影……层出不穷的文化 实践伴随着尼采的“上帝已死”、萨特的存在主义和贝 克特的《等待戈多》一起,如一颗颗重磅炸弹投向了人 们的精神世界,引起了此起彼伏的雀跃欢呼。在这样的 文化格局下,拉美文学挟带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浪潮席 卷而来,很快就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热辣风潮。1979 年 10 月,“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 (SCHELEPLA)在南京市成立,积极开展拉丁美洲文学的 介绍和研究工作,为拉丁美洲文学传入中国开启了一扇 明亮之门,也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引进奠定了重要的基 础,特别是 1982 年,瑞典皇家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 哥伦比亚的小说家马尔克斯,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 震动:中国作家见识了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学后,普遍充 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正在为寻找恰当的民族文化资本 参与世界对话交流而焦虑;而其时又正值以中国传统文 化为核心的“亚洲儒家文化圈”发展的巅峰时期,学界对 此投以了热切关注。如果说马克斯·韦伯对中国儒教与 道教的研究肯定了中国宗教文明的独特价值,博尔赫斯 对中国神秘哲学的钟爱表达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由衷欣赏,那么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 的“19 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 而 21 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f,则明确表达了世界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以至于“中国孔孟学说”在当 时一度被人们视为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有效方法,无疑为 急于跻身世界文学舞台的作家提供了莫大的启示。莫言 直言:“1984 年,我读到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很 震惊,就像马尔克斯在五十年代第一次读到卡夫卡的作 品时感觉一样,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但我除了佩服 之外,也有些不服气,我觉得我的生活有更丰富的东西, 如果我早些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说不定我早就写出 了一部《百年孤独》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大批 青年作家摹仿西方文学,学习马尔克斯、福克纳、海明 威、卡夫卡的东西,但是很快也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这 仅仅是也只能是摹仿,是二流的。大家都想尽快地写出 有中国气派的小说。这样才能走向世界。虽然这是个很 艰难的过程。”g
谎言掩盖不了真实_成长故事
谎言掩盖不了真实
上世纪70年代,莫言的一个邻居闯关东回来了,说他在深山老林里面挖到一棵人参,卖了几十万元人民币。
村民们知道后,都争先恐后地请他吃饭,因为大家对有钱人还是很尊敬的,而且大家都想听他讲讲在深山老林里挖人参的经历。
莫言家也没有免俗。
那天,邻居穿了一件很漂亮的黑色呢子大衣来到莫言家,当时的村民都很穷,没有人能穿得起这种大衣。
按照常理,上炕后一般都要脱下大衣。
然而,邻居即便坐在热炕头上,也不愿脱下这件黑色呢子大衣。
莫言家比较穷,没有什么好吃的招待邻居,于是,莫言的奶奶就特意擀面条给他吃。
很快,面条做好了。
吃面的时候,莫言的奶奶无意中发现邻居的脖子上有一只虱子。
俗话说“穷生虱子富生疖子”,因为真正有钱的人一般是不会生虱子的。
就这样,莫言意识到邻居并没有发财,他不肯脱下那件呢子大衣,估计是因为他的内衣很破烂。
事后证明,莫言的判断是对的,邻居的谎言被揭穿,
为人所不齿。
正如莫言说的那样:“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
有时候,喧嚣和谎言或许会暂时掩盖真实,但是,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住真实。
”的确如此。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为人处世之道、安身立命之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失去了真实,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人们常说“撒下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这个谎”,既然撒谎这么辛苦,那为什么还要如此费力地撒谎呢?老编相信,如果早知道谎言被揭穿后的难堪和痛苦,很多人会果断地放弃撒谎的。
所以,如果你试图撒谎,那么请先花十秒钟想象一下谎言被揭穿后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喧嚣与真实莫言
本来主办方通知我上台之前给我化妆,我拒绝了。
因为我想,化妆是可以把白的变成黑的,也可以把黑的变成白的。
但是,不可能把丑的变成美的,美不需要化妆,你依然很美,丑的无论如何涂脂抹粉都不会变美。
?
所以我想还是以本来面貌见人为好,尤其在台上演讲的时候更要给大家以真实面貌,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真事,做好人”!其实,要保持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还是挺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除了要跟自己家人打交道之外,还要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
学生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员工在家里面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也要跟老板和自己的同行打交道,这样社会的结构就迫使每一个人都有几副面孔。
无论是多么坦诚朴实的人,在舞台上和卧室里不一样,在公共面前和在家人面前,也不一样。
我想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以本来面貌见人。
??
今天的演讲题目叫《喧嚣与真实》,这是主办方给我的题目。
因为这个题目挺难谈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看起来是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很多方面。
社会生活总体上看是喧嚣的,喧嚣是热闹的。
热闹是热情、是闹、是热火朝天,也是敲锣打鼓,是载歌载舞;是一呼百应,是正声喧哗,是望风捕影,是添油加醋,是浓妆艳抹,是游行集会;是大吃大喝,是猜拳行令;是制造谣言,是吸引眼球,是人人微博,是个个微信,是真假难辨;是莫衷一是,是鸡一嘴鸭一嘴,是结帮拉伙;也是明星吸毒,也是拍死了苍蝇,也是捉出了老虎;是歌星婚变了,是二奶告状了,是证明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也证明了宇宙不是起源于大爆炸,确实是众生喧哗!??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
??
当然了,我们冷静想一想,从多个角度来考量一下,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
喧嚣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因为原始社会里是不喧嚣的。
??
我们去参观半坡遗址的时候,想象当时的人们生活场面肯定是不喧嚣。
我们回想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也是不喧嚣。
??
但是我们想象最近几十年来,1958年大炼钢铁很喧嚣,60年代文化大革命也是很喧嚣,后来改革开放前几年比较安静,但是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喧嚣。
??
这种喧嚣有的是有声的,是在广场上吵架,或者是拳脚相加;有时候是无声的,是在网络上互相对骂。
我想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客观冷静的对待,既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说它很好。
??
这样一种现象,就像我刚才说的,实际上也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
我们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邪恶的清醒。
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
??
因为工人不能只喧嚣不做工,农民不能只喧嚣不种地,教师不能只喧嚣不讲课,学生不能只喧嚣不上课。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否则只喧嚣没饭吃。
??
关于真实,我想也是社会更加重要的基础。
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有时候喧嚣掩盖真实,或者说是会掩盖真相。
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这个我可以讲四个故事,来证明我这个论点。
第一个故事是:几十年前,大概在70年代的时候。
我的一个闯关东的邻居回来了,在村子里面扬言他发了大财,说他去深山老林里面挖到了一棵人参,卖了几十万元的人民币。
从村子东头搞到西头,又从西头搞到东头,让我们的村民们很多家里面争先恐后地请他吃饭。
因为大家对有钱人还是很尊敬,大家还是希望一遍遍听他讲述如何在深山老林里挖到了这一棵人参的经历。
我们家当然也不能免俗,我们把他请来,坐在我家炕头上吃饭。
我记得很清楚,他穿了一件在我们当时的农民眼里面看起来是很漂亮的黑色的呢子大衣。
他即便坐在热炕头上也不脱下这件大衣,记得我们家擀面条给他吃,我奶奶就发现他脖子上有一只虱子,于是他的喧嚣就被虱子给击破了。
因为一个真正有钱的人是不会生虱子的,过去人讲说“穷长虱子富生疥”。
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发财,尽管他永远不脱下来那件呢子大衣,但是他的内衣肯定很破烂。
又过了不久,这个人的表弟也来我们村子,他穿了一件同样的呢子大衣。
我奶奶问他,你这件大衣跟你表哥的很像。
他说我表哥就是跟我借的。
事实,又一次击破了前面这个人喧嚣的谎言!
另外一个故事是:我在北京的检察院工作期间,曾经了解和接触了很多有关贪官的案件。
当然我不是检察官,因为我们是新闻单位,要报道,我作为记者,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案例。
其中在河北某地有个贪官,他平常穿得非常地朴素,上下班骑自行车,给人一种非常廉洁的外观形象。
每次开会他都要大张旗鼓、义正词严地抨击贪污腐败。
过了不久,检察院从他床下面搜出了几百万人民币。
所以真实就把贪官关于廉洁、关于反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个是我的亲生经历:2011年我在我的故乡写作,有一次到集上去买桃子,一个卖桃子的人看起来很彪悍,他也认识我,或者他认出了我。
他一见面就说,你怎么还要来买桃呢?他点了我们市委书记的名字说:“某某某给你送一车不就行了吗?”然后我说:“我又不是当官的,他干吗要给我送?”他马上说:“你是当兵的。
”实际上我也不是当兵的,我已经转业了。
然后他说:“你们这些当兵的,我们白养了你们,让日本人在钓鱼岛猖狂。
”我说:“日本也没有占领。
”他说:“反正你们当兵的白养了。
”我说:“那怎么办?”他说:“很好办嘛,放一个原子弹就把问题全解决了。
”
尽管我心里很不愉快,但我后来还是买了他五斤桃子。
我说:“桃子甜吗?”他说:“太甜了,新品种!”我说:“你给我够秤。
”他说:“放心!”
结果回家一称桃子只有三斤多一点,他亏了我将近两斤秤,然后一吃又酸又涩,所以真实又一次把卖桃人的喧嚣给击破了。
第四个故事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就是不久前的中考,有一个亲戚我经常见。
每次见他,他义愤填膺地痛骂当官的,咬牙切齿,怒发冲冠。
但是今年他的儿子参加中考,离我们县最好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差了五分。
他就找到我说:“就差了五分,你找一找人,让他帮助。
”我说:“现在谁还敢?现在反腐败的呼声如此高,现在为难了。
”他说:“我不怕花钱,我有钱。
”我说:“你让我去送钱,这不是让我去行贿吗?这不是腐败吗?你不是痛恨贪官污吏吗?现在你这样做不是让我帮着你制造新的贪官污吏吗?”他说:“这是两码事,这是我的孩子要上学了。
”这个真实也把亲戚反对贪官污吏的喧嚣给击破了。
我对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任何讥讽嘲弄的意思,我也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假如我是那位亲戚,孩子今年中考差了几分,上不了重点中学,也许我也要想办法去找人。
我也会跟我的亲戚说:“不怕花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大家在不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和家庭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个非常正派、非常刚强、非常廉洁、非常正直的人。
为什么一旦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了孩子的事情,我们的腰为什么立刻又软了,我们的原则为什么立刻不存在了?
所以我想这有人性的弱点,也有社会体制的缺陷。
我讲这四个故事没有讥讽意义,而是要通过这四个故事来反省,让每个人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社会喧嚣的时候,应该冷静想一想喧嚣背后的另一面。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说得好听点是一个小说家。
在小说家的眼里,喧嚣与真实都是文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写喧嚣。
但是我认为,应该把更多的笔墨用到描写真实上。
当然了,小说家笔下的真实,跟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它可能是夸张的,可能是变形的,也可能是魔幻的,但是我想夸张、变形和魔幻实际上是为了更加突出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力度。
总而言之,面对当今既喧嚣又真实、万象风云的社会,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或者说几个方法来面对社会现实。
首先,我们要冷静的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过去说,我们要研究一个人,就是要听其言、察其行,我们要察言观色,观察会让你获得外部大量信息。
然后我们要运用我们的逻辑来进行分析。
我们要考量现实,我们也要回顾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
通过分析得到判断,最后在这样的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描写,然后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