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的《花腔》
长篇小说三十年(1979——2009):十二个人的排行榜
编者按:为盘点三十年(1979——2009)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本刊邀约全国十二位评论家投票列出他们认为最好(文学标准)的十部作品,并简述理由。
根据得票情况,前十一部(因其中后四部得票相同,列出十一部)作品为:《白鹿原》《长恨歌》《尘埃落定》《心灵史》《许三观卖血记》《圣天门口》《废都》《秦腔》《生死疲劳》《活动变人形》《花腔》。
下面是得票统计。
长篇小说三十年(1979——2009)得票统计(以收稿时间先后为序)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尘埃落定》(阿来)《尘埃落定》的浪漫和松弛,它的抒情性和想象力,它的雪域情调、叙述方式以及对文学原型母题新的发掘,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阅读经验。
阿来以文化想象的方式,重创了英雄的土司时代。
在充满仇杀、情爱、金钱与权力争夺的英雄传奇中,我们再度感受了人类高扬的生命伟力。
土司家族具有原初性质的部落统治史是高原秘史,它的悠远和宿命就这样被阿来揭示出来。
因此,这是一部昔日英雄的悲怆挽歌,是对远逝的英雄历史怆然的凭吊。
在充满怀旧情调的叙述中,表达了阿来对精神原乡一往情深的想象和怀恋。
小说不仅精彩地书写了人对权力、金钱、情欲等的欲望和因此导致的病患,而且书写了现代性追求作为一种巨大的超然力量的难以抗拒及诸多问题。
2.《在细雨中呼喊》(余华)《在细雨中呼喊》可以看作是作家的精神自传。
它表达的是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二十多年的生活,也就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
这二十多年中国物质生活的贫穷和精神生活的压抑几乎是空前的。
关于贫困我们在许多作品中读过,那是我们曾经经历的过去;但精神上的压抑,我们在《在细雨中呼喊》中才更真切地感受到。
小说人物的粗暴行为如孙广才,正是精神压抑的另一种表达。
在一个精神压抑的社会体制里,人们只能以性格的粗暴来表达自己人性的呼喊。
“细雨”是一个意象,灰蒙蒙的景象总是给人以压抑的感受,“呼喊”是生命反抗压抑的表达,是人在精神领域对压抑的暴动。
李洱—《花腔》
• 《花腔》被评论界认为是对历史中的个人、 花腔》被评论界认为是对历史中的个人、 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和追究, 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和追究,体现了深湛 的认识水平,在艺术上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 的认识水平,在艺术上是对上世纪 年代以 来先锋文学探索成果的一次有力的综合, 来先锋文学探索成果的一次有力的综合,被 评论者称为“先锋文学”的正果” 评论者称为“先锋文学”的正果”。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 德文版《 德文版《石榴树上 结樱桃》 结樱桃》送给中国 总理温家宝, 总理温家宝,并点 名要与李洱对谈。 名要与李洱对谈。
什么是花 腔???
• “花腔是一种带有装饰音的咏叹调, 没有几年功夫,是学不来的。”(文本)
• 花腔是中西皆有的一种发声唱法,但西方 应用更为广泛。以声调多转折、拖腔格外长 为特点 。 • 比喻花言巧语,耍花腔 。
葛任外孙,也是他唯一活在世上的亲人, 葛任外孙,也是他唯一活在世上的亲人,去探 究葛任的事迹与生死之谜。 究葛任的事迹与生死之谜。
“我” 翻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将冰莹 宗布 冰莹、宗布 冰莹 宗布、 黄炎、孔繁泰 安东尼、埃利斯 毕尔、费朗 孔繁泰、安东尼 埃利斯、毕尔 费朗、川井 黄炎 孔繁泰 安东尼 埃利斯 毕尔 费朗 川井 等人的文章和言谈作为对正文的补充和说明,形成副 本。
• 中国当代文学史把《花腔》归入“新历史主义” 小说名下。 • 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 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 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 实主义历史小说”。 •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新写实小说 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 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表现出解构 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 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 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 史小说"。
花腔
《花腔》:李洱的历史诗学汪政在新历史主义小说思潮渐近沉寂之际,李洱却以其长篇新作《花腔》宣告了自己历史诗学的诞生。
为了更“接近”历史,为了让阅读建立起历史的期待视野,《花腔》将既成的具有常识性的历史史实大把大把地引进自己的叙述。
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乃至细节都与接受者已知的历史知识积累对缝合榫地重合在一起。
为了证明自己的叙述是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的,作品甚至动用了考据学的方式。
这样的努力应该说取得了作者预期的艺术效果,一种历史叙事的知识背景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一种历史阅读法的期待视野也由之先入为主地交到了读者那儿,而其后的一切变化与戏剧性的接受效应,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的。
这正是李洱《花腔》的狡黠之处。
《花腔》是对主人公葛任生平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特殊经历的追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记叙的又是一桩历史疑案:“葛任事件”。
因此,作品采取转述而非呈现的方式就变得非常自然了。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即“有甚说甚”、“喜鹊唱枝头”和“OK,彼此彼此”,分别由三个人物白圣韬、赵耀庆和范继槐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而中间又夹以大篇幅的插叙,对讲叙中的内容进行补充、阐释并寻找旁证,这部分内容也是第一人称,其叙事人是作为整个“材料”的整理者和葛任的后人出现的。
因此,严格地说,《花腔》其实是由四个声部构成的。
除了插叙部分外,其他三个讲叙者实际上既是讲叙者,又是被叙者,他们互为镜象,又相对独立。
由于讲叙者的角色身份不同,时间跨度设计又很大,从而造成了整部小说斑驳陆离的文体特点。
至于插叙部分真假莫辨的引文和仿作更近于一种后现代的拼贴,几乎是各种文体的大杂烩。
小说曾经“征引”葛任的朋友徐玉升的《湖心亭之雪》,并评价说徐文“半文半白,亦中亦洋”,其实倒是可以用来概括《花腔》的特点的。
“葛任事件”,连同葛任本人,在小说的追忆中有没有水落石出,一直到最后都不能肯定。
当然,这并不是叙述的模糊乏力,而恰恰是李洱的刻意所为。
从叙述方式上讲,李洱显然倾向于认为历史是被讲述出来的,实在的历史可能只是一种虚幻。
众声喧哗中的探寻——评李洱长篇小说《花腔》的叙事艺术
个人历 史在三 种不 同 的话 语状 态 中被支离 破碎地 呈
段, 打上 了深 刻 的 时代 烙 印 , 现 出 广 阔 的 社 会 画 展
现出来 , 同时 , 这种个 人 化叙事 展现 给我们 一个广 阔
20 ) 00 。在 各 自不 同的讲述 中 , 同一 事 件被 赋予 不 同 的观 点 和意义 , 时 前一 个 叙 述 者 讲 述 的故 事 又 被 有
另一 个叙 述者推 翻或 重 阐 , 添 了许 多 耐人 寻 味 的 增 含义 。 不但 避免 了重 复 , 反而 营造 了一 种驳 杂的 多元
场 。于是 , 他一 面“ 有甚说 甚 ” 一 面又 不断 地耍着 花 , 腔 , 言令 色 , 逢 迎 范 继槐 的立 场 和喜 好 , 巧 去 只有 这
经 验 ’成 功或 失败 的个人 经验 , , 善与 恶 , 与奸斗 争 忠
的经验 , 概括 它对历 史 的认识 , 实现它对 人的 教 来 来
中 图分 类 号 : 0 .; 0 .2 1 67 I 74 5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7420 )1 0 7 5 10 —29 (06 0 —06 —0
李 洱长篇 小说 《 腔》 花 以寻找 主人公 葛任 为基 本 线索 , 以破解 葛任生 死 之谜 为结构 中心 , 描写 了他 短
样 , 能抱 着沉重 的 肉体 生命 苟延 残喘 , 以他不 得 才 所 不在人 格上 受 到扭 曲和压 抑 。在他 的话 语 中不断 出
《花腔》提纲
《李洱长篇小说<花腔> 文本赏析》提纲观点句:本文主要从文本结构、故事内容以及角色等角度出发对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进行文本分析。
从文本题目来看,“耍花腔”就是用虚假而动听的话骗人。
也就是真与假的问题,更进一步来理解就是真实与虚幻的问题。
通过对文本的多次阅读,我发觉整个文本结构以及文本的故事情节都存在极多虚假成分。
因此,本文对文本的分析主要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文本所述故事的真实性的解读,也就是文本角色中多次提到的“耍花腔”问题。
另一层就是上升到文本自身的真实性上的解读。
我认为整个文本就是作者在为读者制造一座虚幻的陷阱,让读者们在虚幻中感受真实。
因此文本就是架构在虚幻、虚假当中的。
但是问及作者的创作初衷,我们可以引用文本的一句话:“在最美好的意义上,我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对真实的渴望:即使左右的东西都是假的,至少这种渴望本身还是真的。
”内容纲要:1.序论:200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他的长篇小说《花腔》被认为是年度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李洱。
论及文本取得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一是作者运用了符号“@”和“&”将文本分为主副两个层面。
结构新颖、独特、清晰,是文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文本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花腔》这个文本是不可能性文学的创作。
也就是说,我认为文本故事中所要追求的真实是并不存在的,因此是不可能被找到的。
但还是极力的去寻找,文本的可读性就在于此。
2.本论:a.分析文本中“@”和“&”的结构关系,以及对整个文本的影响。
作者在文本中独出心裁的采用了“@”和“&”两个符号将文本分为了两个层面。
“@”作为正文进行展开,“&”作为副本以其他视角对正文进行补充。
特别是副本的安排,更贴近于真实,这更让读者认为&副本是绝对的真实,让读者更安心地在虚构中感受真实。
b.从文本故事情节出发,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进行分析。
主要是针对“真实性”的分析。
谈李洱小说中互文的精准运用
在 内。 在 李 洱 的小 说 里 有 些 “ 互 文 ”的运 用 消 解 了历
了话语本身的意义。这种叙事 的消解 , 使 得所有对 真实重建的努力都变成了一种虚妄 。葛任看上去如 同一个漂浮的影子 , 真实而虚幻 、 固定而多变。同时 “ 互文” 的运用使《 花腔》 中呈现出多声部 , 在小说 中
2 0 1 3 年第 5 期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总8 9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O N I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的时空 中 , 历史 渐 渐 显 示 出 了它 本 来 的 面 目。而 历
的话语方式 , 并坚信 “ 在 困难 中表达 困难 , 在 写作 中
写出写不 出来 的, 既是写作的意义 , 也是写作者的宿 命” 。李洱 的叙事不是 “ 文以载道” 式, 也不 是娱 乐 大众娱乐 自己式 , 他 的写作 为读者呈现 的是广 阔又 模糊的中间地带 , 在这个疆域里有着一系列 的组合 来标识着它 , 其 中“ 声音 ” 始终是 一个重要 的意象 , 互文性对话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
作者有意使不同时代 、 不同背景 、 不 同身份的话语混 淆。这些话语本身拥有特定 的价值 , 而它们 的混淆 使得话语之间建立 了一种全新 的交叉 的对话 关系。 在多声部话语之间的对话 中, 我们感受到人物生存
史和文学叙事 的话语 权威性 , 揭示 出了历史和文学
2000小说(一)
“官场系列”著称。
刘震云
长篇《一句顶一万句》(2009)是他本时 期圆熟的作品。小说主要写了两次寻找的 故事:姥爷杨百顺和外孙牛爱国各自都特 别想找到另一个人,目的就是想告诉他一 句知心的话。为了找到这个“说得上话的 人”,他们奔走,流浪,始终无法停息。 作品通过表现人的孤立无援的精神状态, 映现了民族心灵的某些侧面。
它们与不同人物的视角下的讲述互为表
里,互相激发,互相补充。
这样的视角设置避开了对半个世纪中国
农村变化的常规描述,因此而拒绝了已 有的话语方式对这段历史的界定,从而 写出了农民与土地的悲歌。
《蛙》
延续了莫言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等方
面的执着探索。
结构上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
义人的五封信构成。
的心态。一方面,苦难只是映
照耙耧山民顽强生命意志的一
面镜子,另一方面,无论民众
对苦难如何抗争,结果往往都 被证明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徒劳。
《炸裂志》讲述耙耧山脉一 .
个小山村在权力狂人孔明亮 的操控下,发展为超级大都 市,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 通过对物质之负能量的生动 描绘,阎连科实现了自己的 创作意图:“在这部小说中, 通过写金钱、权力和欲望, 彻底揭下了欲望的遮羞布。 其目的就是想把窗纱捅破、 把窗帘拉开,让大家看清楚 蓬勃向上的发展背后的东 西。”
.
第十四章
2000小说(一)
.
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在
商业化、市场化主导下,中国文学在获得 了更多表达空间的同时,文学自身的观念、 表现形态、创作实践与批评等均发生了较 大变化,文学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创造了 属于自己的风景。 据统计,从2000到2011年,仅长篇小说出 版总量就由每年1000部左右猛增到4000多 部。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3 年达4798部,2016年达5000部左右。
简谈《花腔》的历史叙述
简谈《花腔》的历史叙述作者:陈烨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08期李洱一直坚持着“知识分子写作”,一是他自身的知识分子身份,另一点是他的小说一直致力于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和发展的探究。
《花腔》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自其面世,就在文学界和评论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和反响,直至今日,我们看他的《花腔》仍无法找出另一本小说将它们并置来谈其中的共性。
小说对历史的回顾并有给读者一个历史的真相,而是使历史更加扑朔迷离,进一步会使读者对过往历史类书籍中的历史产生一定的怀疑。
从小说的名字来看,“花腔”有着两层含义,本义是指基本的唱腔加花,成为一种特定的华彩腔调。
其引申义是比喻玩弄花招。
这两层意思在小说中白圣韬的讲述里都有涉及。
从文本来看,标题“花腔”既指小说的多声部叙述,各人叙述的真假难辨、虚实不分,另外从小说中出现的文类题材也能契合这一标题。
一《花腔》的叙述带有多声部特点。
三个主要的叙述者,他们的讲述构成了文本的主体部分“@”,还有一个总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对于过去历史的整理记录者,他在主要叙述者的讲述过程中,随时插入与讲述的人物或事件相关的各种资料,构成小说的副本“&”。
小说的三个需要叙述者:白圣韬、阿庆(赵耀庆)、范继槐。
他们和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过共同的生活和交往经历,交情不浅,在处理葛任的事件中,他们却都是带着同样的使命——置葛任于死地。
三个人围绕这件事展开了自己的回忆和讲述。
而“回忆不仅是单纯地把往事再现出来,回忆也是重建,它本身就是一种图式活动,通过演绎和推理完成对过去事件的重建”。
“我们的回忆本身,就有重建过去的性质,从根本上说,回忆总是立足于现在的需要才产生的”。
[1]小说中详细记载了三个人讲述故事的时间和地点:白圣韬于1943年从白陂到香港的逃亡路上对范继槐讲述;阿庆于1970年在劳改场对调查组讲述;范继槐是在2000年从京城到白陂市的火车上讲给白圣韬的后代白凌。
在小说的“卷首语”,总的叙述者就提醒读者:“讲述者本人的身份往往存在着前后的差异。
试论《花腔》里人的工具性处境
个体 价值 的确 立 , 人 ”往 往 被 作 为历 史 创 造 的参 与 “ 者 , 至 以历 史 的主体 面貌 出现 , 另一方 面 。 甚 但 个体 的 人 的 “ 动 的 、 极 的 、 客 体 所 支 配 ”2 可悲 处 境 被 消 被 [的 ]
报 人 员 。她作 为一 个独 立 的“ ” 人 的价值 . 了小 说 中 除
饱” “ 和 小腿 疼 ” . 是 “ 众 ” 一 集体 群 落 . )还 群 这 都被 置
换 成 了党 的集 体 主义教 育 的工具 这种揭 示人 的工 具 性 处境 的创 作 现象 . 一直 延续 到 了 当代 直 至 当下 的文 学 创作 , 为 寻根 派 、 锋派 、 写实及 新 历史 小说 等 成 先 新 不 同 流派小 说 家们 笔下 长演 不衰 的叙 事景 观
作 者 简 介 : 惠林 ( 9 4 , , 肃 民 乐人 , 西 学 院 ( 肃 张掖 7 4 0 ) 学 院讲 师 , 究 方 向 为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张 1 7 -) 女 甘 河 甘 300 文 研
收 稿 日期 :0 1 0 -1 21- 3 5
西 方 有批 评 家 曾说 过 .O世 纪 最 大 的 悲剧 就 是 2
的“ ” 我 之外 . 竟有 几个 人 能够 真正 意识 到 呢? 陈思 究 和在 解读 赵树 理 四十年 代创 作 的小 说 《 锻炼 锻 炼 ” “ 》 的时候 , 指 出 了一个 以往 曾被 遮蔽 的现 象 :是 干部 也 “ 们 诱 民人罪 . 后利 用 群众 的盲 目性来 整 治落 后 的农后 分 子 ” “ 不 落 (吃
这 种 遮 蔽 的 反 拨 . 而触 及 到 了历 史的 真 相 . 从 并在 这 一 层 面对 人 性 发 出 了启 蒙的 呼 唤
《花腔》新论文
《花腔》新论摘要:《花腔》作为李洱的代表作,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文本中,个体在历史面前无声地泯灭,历史在历史叙事的作坊中也悄然瓦解。
历史与个人在被言说的话语情境中丧失了主体性,并在这种被言说中不断地走向分裂与瓦解。
在这血流成河的历史深处,革命伦理的的暗流以其天然的暴力与血腥参与着历史的构造。
关键词:个体存在;历史叙述;缺席;革命伦理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13-01《花腔》的问世在新历史主义小说陷于沉寂之时掀起了新一轮的风波,作家李洱也因此在文坛获得声声赞誉。
无论是文体形式,还是多变的叙事视角,抑或是作者凭借“一本正经的书写葛任的历史”来戏仿历史、调侃历史的姿态都激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诚然,阐释主体的认知差异必然造成文学作品在阐释层面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然而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下文将从两个不同的阐释角度挖掘作品的内在意蕴。
一、个体与历史的双重缺席与泯灭文本中,葛任因“与个人谐音”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个体存在的代名词。
就物理时间而言,个体的存在只此一次,一旦死去,便灰飞烟灭。
可是,他在叙述人居心叵测的转述中一次次地活过来,并且面目各异。
每个人都在依据自己的政治立场与现实处境来任意勾画葛任的轮廓,以自身狡黠的腔调为葛任命名。
他们扭曲葛任的最大目的无非是为其自身寻求存在于世的合法性并希冀在历史中为自己谋求一席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三个正文叙述人还是副本叙述人“我”在各怀鬼胎的面目之下构成了同谋关系,他们合力“谋杀”了缺席的葛任,失语的葛任。
诚如福柯所言,“一个人在他去世时留下来的关于他的这一大堆乱杂的词语,在交叉错节中所操用的如此相异的语言,对此又应该赋予它们以什么样的地位呢?”或许,白圣韬早已一语成谶“对于葛任的任何理解都可能是曲解”。
在这段声音驳杂的历史中,作为个体存在的葛任始终未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是“懂得维护个人尊严的人”,在死亡的伴随下出生,在死亡的掩盖下远离政治,独居大荒山。
新历史主义小说《花腔》叙事浅析
第37卷第3期Vok37No.3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LA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20296Jun2021新历史主义小说《花腔》叙事浅析代东冉(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300270)[摘要]《花腔》作为一本新历史主义小说,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去解构历史,在时代背景与权力话语体系下,作;中不同叙述者的叙述受到了限定,视角、立场的差异构成了一场叙事的狂欢。
这部作;采用了顺叙、插叙、倒叙等多种叙述顺序,在相差巨大的时间节点上,以不同的叙述语言娓娓道来葛任之死的"真相”。
本文从《花腔》的叙述者、叙述时间和叙述话语三方面对其叙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历史叙事;叙述者;叙述时间;叙述话语[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9503(202903903593[收稿日期]2020-9-9《花腔》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叙事观念。
这部小说是以三个人的采访和对话为基点展开的,主要讲述了葛任之死的故事,其中还掺杂着“我”的一些叙述,每位叙述者都坚持本人叙述的真实性,但是综合几部分叙述对照,就能发现每位叙述者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叙述,真真假假,如雾里看花。
《花腔》引用了大量的回忆录、报纸、文章等资料,从个人化的角度去解读历史、解构历史,以倒叙、顺叙、插叙的叙述时间来叙述故事,通过虚构化、个人化、碎片化的叙述展现出葛任这个人生命的片段。
一、叙述者(一)多个叙述视角《花腔》以白圣韬、赵耀庆以及范继槐三个人的叙述“@”为主体,“我”的补充叙述“&”为副本,讲述了革命烈士葛任在二里岗战斗中牺牲之后,共产党和国民党得到了葛任幸存的消息,不约而同地选择审问劝降和灭口的故事。
第一个叙述部分是在1773年由白陂至香港途中,由白圣韬向范继槐讲述的,白圣韬是一位精通粪便学的医生,是葛任年少的朋友,他曾和葛任一起去苏联访问,观察当时苏联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制。
花腔写历史 故事又新编——读李洱《花腔》,兼谈鲁迅与瞿秋白
的豆腐……世界第一”的偏好,当然,最重要的还
到即止,像是故意藏起却又藏不住的一个秘密。他
是他想作“文人”而不得的命运。这些,都是李洱
偶尔出场,每次都非常“真实”,不虚构、不变
明明白白说出来的,对于每个稍通中国现代文学和
形,这大概也体现了鲁迅在李洱心中的地位。
历史的读者来说,辨认出这种“似是而非”或“似
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⑥问题的
题——“花腔”——做出了画龙点睛般的诠释。
“花腔”是包含了“油滑”的意味的。民间说
“耍花腔”的基本意思就是“用虚假动听的话骗
人”。在小说的第二部“向毛主席保证”中,阿庆
关键在于,在什么地方“点染”,在什么时候“信
口开河”。作家显然不会是为油滑而油滑,因此,
及 《理水》 与“油滑”问题,这绝不是随意为之,
“花腔”与“油滑”的联系是明显的。那些插
他暗示了小说对 《故事新编》 的历史观与叙事方式
科打诨、时空错乱的语言和细节,用鲁迅的话说,
的致敬与借鉴,甚至于,他是在借鲁迅之口点明
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叙事有时也有一
“油滑”的意义与效果,暗中对自己这部小说的标
中年之际就已充分表露的怀疑、绝望和虚无的情
话真说地耍花腔,还是真话假说地讲历史呢?这是
绪,到了他深居上海市井与革命文学漩涡中心的这
整部小说留给读者的最大悬念。
个时候,更得到了极大的爆发。他以一种对于历史
小说里也曾给出过“花腔”的“定义”,说
与现实统统看透的深刻与清醒的姿态,将古往今来
053
2021 年第 3 期
鲁迅。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作者李洱的有意提
任这个人物就没有被写“死”在瞿秋白的身上,而
别具特色的文体实验——李洱《花腔》的文体分析
别具特色的文体实验——李洱《花腔》的文体分析
王军亮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9)003
【摘要】分析了李洱的<花腔>在整体结构和叙述手法上的创新;作者设计了三个不同的讲述者,使文章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结构模式,不同讲述者也构成了文章叙述视角的转换,同时,多个特殊历史时期话语的运用在丰富文章语言的同时也形成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王军亮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韩少功小说文体观念与文体实验刍论 [J], 王青;姚海燕
2.对C.D.Lewis的The Last Words的文体分析——形式和功能文体分析比较 [J], 袁邦株;徐润英
3.饶舌的哑巴:怀疑主义者的青春期话语——李洱早期小说文体风格 [J], 魏天真
4.小说·历史·真实——李洱《花腔》与小说文体 [J], 魏天无
5.叙述嬗变与文体反讽——李洱长篇小说简论 [J], 孙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洱的《花腔》 PPT课件
葛任显然是以瞿秋白为原型虚构的一个 形象,他们的矛盾和痛苦,他们和革命 的吊诡关系是一致的,但葛任比瞿秋白 多活了几年,知识分子的个人性情与政 治的矛盾更为凸显了。
参看瞿秋白《多余的话》
青埂镇大荒山(来自《红楼梦》的意象)
从葛世仁—— 葛任即“个人”,双重人 格
三、《花腔》的炫技表演:
3、精湛的反讽技巧:
有人将其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 模式反讽四种方式
“阅读李洱的小说,不仅需要有关哲学、美学、 历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充分的智 性思维和与之对话的能力,需要一种对于复杂 性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否则你很难触碰到 作品中的机智、幽默和反讽的核心地带。”
“白同志,我们都是菩萨心肠啊,可为了保 护他的名节,我们只能杀掉他。白同志,请 你不要把他看成某一个人,而是把他看成 某一类人。这类人一世英明,却在历史的紧 要关头犯了天大的错误。如果我们还像往 常那样深爱着他们,那么除了让他们销声 匿迹,没有别的好办法。”
放下电话,要说我不痛苦,那肯定是假的。可这是大 气候和小气候决定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实事求是 讲,我并没有痛不欲生。一来我早有心理准备,知道 戴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二来,我对葛任已经仁至义 尽了,现在毙掉他,其实也是在成全他。既然他说国 民党一定要倒台,共产党一定要胜利,那我杀掉他, 他不就成为烈士了吗?胡适说过,历史就像个小姑娘, 你把她打扮成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要知道, 胜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1、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备忘录》中写道:
“现代小说是一种百科全书,一种求知 方式,尤其是世界上各种事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物和 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网。”
花腔
读书笔记
在无数人的拼凑中,葛任的一生轮廓渐显。
如果一口气看完阅读体验会更好,我拖得太久了,所以看到后面时前面的内容已经忘了半拉。
历史就是“真实”的花腔,而对于历史之外的人来说,无需被怀疑的同时又在落人视界后被指摘为花腔。
有时候看着看着会觉得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还产生了一种像是在读者自己进行文献材料考究的乐趣,可见 作者的精心构思。
01
&大贞丸号
02
@黄鼠狼给 鸡拜年
03
&显微镜
04
@蚕豆乖, 乖蚕豆
06
@杨凤良
05
&行走的影 子
1
&关于杨凤良
2
@密电
3
&一个谜案的 揭晓
4
@盼星星,盼 月亮
5
&山花烂漫
&宗布的大荒山之 行
@利用一切可以利 用的力量
@白圣韬又被吊了 起来
&慢性腹泻 @白圣韬见到了葛任
&透明,轻盈,绯红 @杨凤良之死
@菩萨心肠
&粪便学
&东方的盛典
01
@二人行
02
&雪泥鸿爪
04
&忧郁斯基
06
&梅苏膏 (哥)
03
@上一次远 行
05
@易子而食
@屎白疗伤 &大宝
@活口不留 &白圣韬的结局
01
@喜鹊唱枝 头
02
&劳改队
03
@歌乐山
04
&蚕豆花
05
@命令
06
&东方红
1
@奔丧
2
&父亲之死
3
@革命友谊
4
&初恋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葛任赴日
花腔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花腔》读后感
《花腔》读后感《花腔》是李洱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葛任之死为主线,采用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相结合的形式,将自述与第三人记录融为一体,正文之外添加副本,围绕白圣韬、赵耀庆、范继槐三人层层抽丝剥茧,力图还原葛任死亡的真相。
小说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一幅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画卷。
历史的迷雾: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小说以葛任之死为切入点,引出了对历史真相的探究。
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让读者在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上逐渐拼凑出历史的真相。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是扑朔迷离的,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
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
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
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在《花腔》中,历史的真相被不断地扭曲和掩盖,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来打扮历史,使得历史变得模糊不清。
以小说中的姜文导演的电影《一步之遥》为例,花域总统完颜英离奇死亡,与她接触的马走日成为第一嫌疑人。
马走日想要借助军阀的势利帮自己摆脱嫌疑,却发现大家并不在乎真相到底如何,无奈踏上逃亡之路,生死未知。
这个情景与《花腔》的故事内核极为相似,对于葛任之死,三个主人公白圣韬、赵耀庆、范继槐其实一点也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是让大家明白葛任之死不是出自他们之手,真凶另有其人。
他们努力向听众还原当年的真相,可是多年前的经历说起来仿佛发生在昨日,这本身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历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其扑朔迷离,年代久远,很多真相无从查证,后人只能通过记载一点点考证。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与我们所接受的知识相去甚远,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正如关于纣王的争论,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研究后发现,关于商纣王的罪名在《尚书》中只有六项,到了战国增加了二十项,西汉增加了二十一项,东晋又增加了十三项。
纣王的罪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后人对纣王的罪名层层累积,所谓的“真相”并不可信。
喑哑的声音
李洱作者简介:李洱,男,1966年生于河南省济源市,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现就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
作品被译为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韩语、日语等多种文字。
喑哑的声音李洱每一个礼拜六,孙良都要到朋友费边家里去玩。
费边家的客厅专门大,就像一个公开场合,朋友们常在那里聚会。
他们在那里闲聊、争吵或玩牌,有时候,这三者同时进行。
赌资不大。
打麻将的话,庄家自摸,顶多能赢个五六十块钱。
朋友们都是脑力劳动者,赢钱不是他们的目的。
费边的邻居小刘,在公安上做事,他也常来费边家串门,而且每回都能赢。
孙良他们一开始对小刘存有戒心,后来看到他也是个有趣的人,而且能带来许多有趣的话题,就把他也当做了朋友。
他们说话的时候,小刘很少插话,他不关切那些知识界的事。
可小刘一说话,他们就不吭声了,小刘是行刑队的副队长,他讲的许多事,只能低级小说里才有。
这帮朋友不屑于看低级小说,可他们情愿听小刘讲那种故事。
那个冬季的礼拜六,下午五点多钟,孙良穿上大衣,围上他那条鼠灰色的围巾,就出门了。
在家眷院的门口,他看见几个妇女围着一个卖芹菜的老人在说着什么。
他往跟前凑了凑,想看看她们究竟在于什么。
他的妻子也在那里,她手里已经有了一把芹菜,但她似乎尚未回家的打算。
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她刚从澳大利亚回来,仿佛无法适应那个地址的气候,因此她穿得比那些女人都要厚一些。
她把芹菜递给孙良,孙良接过芹菜,又上了楼,把它送回了家,然后他就从家眷院的后门走掉了。
他手里有后门的钥匙,这是个秘密,连看门的师傅都不明白。
他赶到费边家的时候,已经快要七点钟了。
主若是在街上吃烩面延误了一些时刻。
还好,这一天,别的朋友来得比较晚,他没有延误谈话,也没有误掉牌局。
费边刚吃过饭,正钻在书房里,在电脑上打着一首诗。
费边告知孙良那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一个叫曼德尔斯塔姆的俄国诗人写的。
费边有那个适应。
他喜爱把他读到的好诗打到电脑上,然后整理成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花腔》的文本构成及基 本主题
《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 解葛任的生死之谜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 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爱情经历,讲 述了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 小说的最大特色是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 的引文来完成叙事。书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 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谜案, 显得意味深长,引发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真实 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 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我,你(指白圣韬)、田首长,还有很多同志,都深 爱着葛任。唉,他当时若是就义,便是民族英雄。 可如今他甚么也不是了。他若是回到延安,定会 以叛徒论处。要晓得,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急风暴 雨、你死我活的斗争面前,一个人不是英雄,便是 狗熊。总会有人认为,倘若他没有通敌,他又怎能 生还呢?虽说我和你一样,也不相信他会通敌,但 人心如此,徒唤奈何?不杀掉,他也将被打成托 派,(被)清理出革命队伍。即便组织上宽大为怀, 给他留条活路,他亦是生不如死。”
葛任显然是以瞿秋白为原型虚构的一个 形象,他们的矛盾和痛苦,他们和革命 的吊诡关系是一致的,但葛任比瞿秋白 多活了几年,知识分子的个人性情与政 治的矛盾更为凸显了。 参看瞿秋白《多余的话》 青埂镇大荒山(来自《红楼梦》的意象) 从葛世仁—— 葛任即“个人”,双重人 格
三、《花腔》的炫技表演:
1、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备忘录》中写道: “现代小说是一种百科全书,一种求知 方式,尤其是世界上各种事体、人物和 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网。” 卡尔维诺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但李洱基 本上实现了。“卡尔维诺的国度没有提 供如此复杂的经验。”(李洱)
谁曾经是我
谁曾经是我, 谁是我镜中的一天, 是山中潺潺流淌的小溪, 还是溪边浓荫下的蚕豆花? 谁曾经是我, 谁是我镜中的春天, 是筑巢于树上的蜂儿, 还是树下正唱歌的恋人?
谁曾经是我, 谁是我镜中的一生, 是微风中的蓝色火苗, 还是黑暗中开放的野玫瑰? 谁于暗中叮嘱我, 谁从人群中走向我, 谁让镜子碎成了一片片, 让一个我变成了无数的我?
李洱的知识综合能力,甚至仿真能力是 令人吃惊的。 如关于巴士底病毒和粪便学的知识,说 来头头是道,却完全是虚构的。 “巴士底狱——这种革命的冲动,我认 为其中隐含有某种病毒性。”但这种带 有社会隐喻义的命名却完全是以科学论 文式的文风来写的。
2、出色的语言能力: 李洱能非常贴切地模仿各种语体 白圣韬的语言 赵耀庆的语言 范继槐的语言 引文的各种语体
@文本:三个当事人的口述 &文本:“我”——葛任后人对口述中涉及的 人、事的考证、补充和纠错,涉及60种文献资 60 料(文献也是作者的虚构) 风格是仿史学的,但仿的不是史学著作(那也 是由某一史家整理过的一家之言),而是仿史 学的研究方法,工作方法,仿佛一堆原生态的 材料,结论可由读者去得出。
“众声喧哗的文本” 但最终葛任的形象还是比较清晰的: 葛任的基本经历:政治的,爱情的 葛任的个人性情:忧郁的、内向的甚至 腼腆的,文人气质 葛任对政治的投入与厌倦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八路军战败了,那 葛任不是白吃了一枪吗?OK,, 不管历史由谁来写,民族英雄这个桂冠葛任都 戴定了。唉,我的好小姐呀,知我者,谓我心 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天地良心,我是因 为热爱葛任才这么做的呀。当时我就想,这事 最好不要传出去,如果真的传出去了,那我就 可以给别人说,没错,葛任确实死在了大荒山, 不过,那是日本人干的。我晚到了一步,没能 救出葛任。
“白同志,我们都是菩萨心肠啊,可为了保 护他的名节,我们只能杀掉他。白同志,请 你不要把他看成某一个人,而是把他看成 某一类人。这类人一世英明,却在历史的紧 要关头犯了天大的错误。如果我们还像往 常那样深爱着他们,那么除了让他们销声 匿迹,没有别的好办法。”
放下电话,要说我不痛苦,那肯定是假的。可这是大 气候和小气候决定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实事求是 讲,我并没有痛不欲生。一来我早有心理准备,知道 戴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二来,我对葛任已经仁至义 尽了,现在毙掉他,其实也是在成全他。既然他说国 民党一定要倒台,共产党一定要胜利,那我杀掉他, 他不就成为烈士了吗?胡适说过,历史就像个小姑娘, 你把她打扮成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要知道, 胜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李洱的《花腔》
一、作者简介
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先为河 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并兼任《莽原》杂志副 主编。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 20 80 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 学》、《遗忘》、《花腔》等。《花腔》被评 论界认为其对历史中的个人、对知识分子命运 的思考和追究体现了深湛的认识水平,在艺术 上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探索成果的 一次有力的综合,被评论者称为“先锋文学的 正果”。
3、精湛的反讽技巧: 有人将其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 模式反讽四种方式 “阅读李洱的小说,不仅需要有关哲学、美学、 历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充分的智 性思维和与之对话的能力,需要一种对于复杂 性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否则你很难触碰到 作品中的机智、幽默和反讽的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