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教育男孩子的误区
教育男孩,这十大禁忌千万别触碰!
教育男孩,这十大禁忌千万别触碰!对于家有男孩的家长来说,要把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就需要花费比培养女孩子更多的精力。
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家长们总免不了触碰到一些男孩教育方面的禁忌。
相信很多父母和优果妈一样,都有这样的感慨:男孩子生性好动、调皮,教育起来会比女孩子更加棘手。
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当然,教育过程是漫长的,家长们难免会走入误区,以下就是小编总结的家长们在教育男宝的过程中经常会犯错的10大观点,希望各位引以为戒。
1、不能哭“你是个男孩子,你不能哭,哭是女孩子才会做的事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家长这样说。
这不仅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和性别歧视,更是一种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其实,哭是一种健康地发泄情感的方式。
优果妈不得不提,情感的压抑可以导致身体疾病。
“哭”并不是女孩子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权利,男孩子也可以有伤心落泪的时候。
尽管我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并不代表作为一个男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眼泪来发泄心中的悲伤和难过。
相反,男孩子哭更能体现出他的善良与真诚。
如果家长们教育男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只能压抑在心底,那很有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2、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在中国,大部分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儿子以父亲为榜样。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来教育孩子:你看,爸爸怎么怎么样,你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
但是,优果妈却说,孩子并不一定要以父亲为榜样。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他可以是同学、朋友、老师甚至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名人,这些人难道不比父亲更值得学习?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都可以让孩子学习,况且现在有的父亲并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所以,家长们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他想学习的榜样。
3、别像个女孩“你看看,你怎么像个小女孩一样,整天待在家里也不出去”,乐子的妈妈吼道。
乐子妈妈最近特别烦恼,乐乐就像个小女孩一样,不喜欢户外活动,放学后别人家的男孩子都去踢足球,他就待在家里自己玩。
中国式家庭教育应规避的12个问题
中国式家庭教育应规避的12个问题与孩子共同成长做个成功的父母(避免教育的误区就是帮孩子避免人生的误区)中国式家庭教育出现许多问题,原因就在于: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潜力都不了解,只是按照大人的主观愿望去规划孩子,从不把孩子看成是独立、与众不同的个体,这是不尊重生命个体的表现。
看看我们许多家长是怎么做的——他们有严惩的焦虑症,他们总是在害怕:怕孩子受伤害,于是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捂在手心里;怕孩子闲着,于是就把孩子的时间全部侵占,要孩子去干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而不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怕孩子犯错误,于是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放大孩子的错误,反复提醒孩子的错误;怕孩子失败,于是就把学习成绩、考试名次像紧箍一样往孩子头上套,让孩子每天战战兢兢地面对一切,等等。
如此让人心力交瘁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收获了什么?是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心态冷漠、独立性差、社会适应能力弱,以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对于视孩子为一切的父母们来说,这是何等悲哀、何等让人痛惜啊!本资料的目的在于: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一直在重复哪些错误,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犯什么样的错误,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让父母跟孩子共同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父母,让在您的教育和熏陶下的孩子变得卓越、杰出。
第一个问题: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绝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始终用一个条件诱惑着孩子:好好读书,考个好分数,排个好名次。
在还没有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儿童心中就开始认定:上学读书就意味着要用一切办法拿到好分数。
孩子感受到了努力读书拿高分的重要性,但这里所说的努力读书多是指死记硬背,而非灵活应用。
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让又一代的孩子成了牺牲品……1、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2、学习的能力比分数更重要;3、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4、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二个问题: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很少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亲最大的心愿。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一、过度溺爱——小皇帝小公主养成记。
这过度溺爱可真是家庭教育里的一个大坑啊。
有些家长就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供着,啥都不让干。
孩子想要星星,家长恨不得搭个梯子去摘。
吃饭得追着喂,孩子都好几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
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变得特别依赖,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而且还特别任性。
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稍微有点风吹雨打就受不了啦。
长大以后,到了社会上,那可怎么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呢?二、只看重成绩——分分分,家长的命根儿。
好多家长就跟被成绩给魔怔了一样。
眼睛就盯着孩子的分数,考得好就啥都好,奖励一堆;考得不好,那脸就跟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孩子整天被要求埋头苦学,除了课本啥都不让碰。
其实啊,成绩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只看重成绩的话,孩子可能就变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缺乏创造力、社交能力和生活乐趣。
你想啊,一个只会死读书的孩子,就算成绩再好,他能在丰富多彩的社会里过得开心、混得好吗?三、棍棒底下出孝子——老掉牙的暴力教育。
有些家长还信奉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啥年代了呀。
孩子一犯错,就抄起家伙一顿揍。
这样做,孩子心里只会充满恐惧和怨恨。
打孩子的时候,家长是出了气了,可孩子呢?可能会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尝试新事物,因为怕犯错挨打。
也可能变得特别叛逆,你越打我,我越跟你对着干。
这就像在弹簧上使劲儿压,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这种暴力教育,最后只会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兮兮的,孩子和家长之间就像仇人似的。
四、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孩子交朋友,家长说了算。
你说有些家长管得宽不宽,连孩子交朋友都要过度干涉。
这个小朋友不行,那个小朋友不好,非得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孩子选朋友。
孩子想和小伙伴一起玩个游戏,家长在旁边指手画脚,这个不能玩,那个不安全。
这样孩子的社交能力怎么发展啊?孩子需要在和不同的小伙伴交往中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
家长过度干涉,就像给孩子的社交世界拉上了一道道栅栏,把孩子圈在一个小角落里,最后孩子可能变得孤僻、不合群,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
[男孩千万不要学吹小号]教育男孩,可千万不要用这6种方式!
父母在教育男孩的时候,总是十分严格,不允许男孩哭,不允许男孩闹,以为这样就能让男孩成长成优秀的男生,其实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正确的,甚至会毁掉男孩的一生,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教育男孩错误的6种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1、总是不允许男孩流泪父母在教育男孩的时候,总是秉承“男孩有泪不轻弹”、“男孩流血不流泪”的想法,总是给男孩子灌输要坚强,不能流泪的想法,家长总是阻止孩子情绪发泄,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压抑在心,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实孩子应该是单纯的,孩子伤心了就应该哭,开心了就应该消,太过压抑宝宝会让孩子长大以后,变得抑郁。
所以当男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让他大哭一场吧,并尽可能让他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为什么而哭,父母还应该认真倾听宝宝的感受,再给宝宝一些温暖的拥抱,帮助孩子从悲伤中走出来。
2、不让男孩跟小动物玩耍男孩都很喜欢小动物,但是很多家长都不允许家里养宠物,甚至当孩子出去外面的时候,也要组织孩子和小动物玩耍,认为那是十分脏的行为。
其实,小动物是宝宝最真诚的玩伴,更重要的是,小动物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爱心,让你的孩子懂得了爱与责任。
孩子喜欢动物是一种善良的表现,他们懂得尊重生命,照顾弱小,男孩在和小动物玩耍的时候,能够变得更加有责任心,因此,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和小动物玩耍。
3、不让男孩和其他女孩玩有很多父母都认为男女有别,担心男女同玩对孩子性格有负面影响,不让男孩和女孩玩,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如果家长从小就不让男孩和女孩玩,那么孩子心里从小就会有了“性别观”,甚至是“性别歧视”,长大之后,就更加不懂得该如何和女性相处,严重的人甚至还会歧视女性,这是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
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父母不该阻止男孩和女孩一起玩,相反的,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利。
4、让男孩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很多父母总是盼望自己的二字能够快高长大、身体健壮,因此都会让宝宝多跑跑跳跳,甚至会让男孩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期望孩子长大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但是事实却是高强度的锻炼不但不利于孩子身体成长,而且很容易对孩子的肌腱造成伤害。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从出生到长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教师,努力避免教育上的错误,但还是在很多地方上作出很多不利于教育孩子的做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几个家庭教育误区。
欢迎阅读!1、有求必应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从婴儿期开始,他总是对自己想要的做出反应。
孩子想要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总是这样。
不受控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为人们所珍视,从中获得的快乐也会丧失。
所以当他长大后,他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满足条件的正确方法。
例如,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你坚持上幼儿园一周,你的母亲会买给你。
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一种追求的欲望。
但是父母要注意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能对孩子撒谎哦。
2、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
父母受传统“望子成凤”思想的影响,从出生起就为孩子设计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爱好方面的才能。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盲目性,如投资于幼儿钢琴古筝等高级音乐辅助器材,招收儿童参加各种专业课等。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投资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而且更容易使孩子们对知识和探索兴趣的渴望落空。
过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沉重的压力下,一些年幼的孩子甚至会有强烈的反叛心理。
回应家长的高期望,如拒绝上学、拒绝各种专业、课程等。
3、父母不和睦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塑造儿童性格的基因。
父母经常吵架。
他们甚至不关心孩子的存在。
他们给孩子一个巨大的负面刺激,这会导致恐惧和焦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将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爱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的未来社会和生活,也可能形成严重的人际障碍,导致孤独症、自卑、抑郁、内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现代家庭教育的九个误区
现代家庭教育的九个误区家庭教育的第一个误区是,家长对孩子偏重智力方面的开发,轻视情商教育。
智商主要衡量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对问题的分辨、思维能力好不好。
而情商主要衡量一个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掌握能力和对外界事物的承受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孩子最终能不能成长为一个比较出色的、有成就的人,常常不完全决定于智商,还决定于情商。
父母从小可能舍得对孩子的绘画、音乐、书法、数学等方面花大力气进行教育投资,可是,对于孩子情商教育却不太注意。
要把单纯的智力开发的培养模式,转变成一个完整智商与情商共同开发的模式,这需要家长在根本上转变认识。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误区是,许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只注意生理健康,忽略了心理健康。
致使一些孩子考入大学离开父母后,会产生精神上的休克状态,觉得没有安全感,产生各种精神障碍。
一些报道说,有些中学生离开父母甚至不敢独自睡觉。
这都与家庭从小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系。
一对夫妻最近告诉我一件大喜事,孩子因为发明创造方面的特长,已被一所著名大学破格录取。
面对同样喜气洋洋的孩子,我的第一个告诫是,上大学后一定要住在学校,要尽可能脱离父母的照顾,像成年人那样面对生活和应对社会,以便让自己的人格也和优异的智商一样,得到飞速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教育的第三个误区是,家长未能指导孩子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保持人生的自在状态。
许多孩子长大了,身体健康,学习也不错,但是承受着很高的心理压力与负荷。
如何让孩子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人生不被毒化,处在一种健康阳光的自在状态中,也是家长们应当重视的。
家庭教育的第四个误区是,如何处理好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中国正经历一个社会转型期,孩子们面对的社会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要崇高、正直、善良,具有关心他人的品质。
另一方面,家长又面临着一个问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孩子首先要有适应能力,才谈得到有所作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往往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导致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
应对策略是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高分就等于成功。
然而,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过度批评和指责不少家长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优秀。
然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关注在忙于工作和社交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陪伴和关注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五:模仿和过度保守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误区六: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和交流。
误区七:不让孩子失败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失败,会过分替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错误不予批评。
然而,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失败和错误,孩子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八:不重视品德教育在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些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讨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一、主要误区1.重视成绩,忽视素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强调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素质教育。
他们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有出息,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只会追求成绩,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2.过分保护,缺乏独立性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很强,往往会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会处理自己的问题,也不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3.过分干预,缺乏尊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容易导致家庭矛盾和孩子的反感。
二、对策1.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旅游、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2.适度放手,培养独立性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孩子有自己的决策权和独立性。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和面对挫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加强,但是在家庭教育领域中,也存在一些普遍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吧。
一、过度保护孩子,影响孩子的独立性现在的家长普遍比较婆婆妈妈,对于孩子的生活琐事和学习安排都会亲力亲为,这种行为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关心,但也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当孩子永远处于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他们就不会有机会去面对挑战和尝试,也不会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策: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小事情,如洗衣服、整理房间等,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逐步增加难度。
同时,在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虽然可以给与适当帮助和指导,但是也要让孩子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焦虑和压力过大,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前途而担心焦虑,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对策:适当减轻压力,为孩子建立一个轻松的成长氛围。
家长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方式,如参加户外活动、散步、听音乐等让孩子放松身心。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该有合理的期望和目标,要给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和岔路选择,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重视学术成绩,忽略了道德素养和性格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素养和性格培养,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虚度整天,只追求表面上的荣誉和地位,而不注重内在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培养。
对策: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外,家长还应该注重孩子的道德素养和性格培养,让孩子具备良好的行为和品德,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有勇气承认和改正错误。
此外,家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误区-家教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家教误区一、观念的误区(一)家长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盼女为凤”是有责任心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正常心态。
然而,很多家长却不考虑孩子的综合实力和志趣爱好,盲目地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很难达到的“高指标”。
这种过高期望的核心就是“考高分,上大学”。
当然,还表现在对孩子其它方面的要求上。
(二)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1、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的表现和原因(1)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2)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
(3)出于教育策略的需要。
(4)对孩子的情感不同。
(5)祖父母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不一致。
2、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对子女心理的影响(1)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人格。
(2)容易形成对父母的怨恨心理。
(3)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形成消极影响。
二、内容的误区(一)重学习成绩轻智力开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而当代家庭教育中,片面追求学业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二)重德育轻心育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切只能听从家长的教导,才能够平安无事地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志趣和业余爱好。
然而,有些家长则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愿望、志趣约束孩子,对那些不符合家长要求的兴趣与爱好予以粗暴的“扼制”。
粗暴地扼制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个性,而且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进取精神。
(三)忽视孩子科学的性教育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然而,一些父母常常把性教育与成年人的性行为等同起来,认为是不能公开的隐私;还有一些父母担心性教育会诱发孩子的性过错,当儿童向父母询问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多数父母不是训斥孩子,就是糊弄孩子。
殊不知这正是向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的很好时机。
他们不懂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也更珍视与异性的友谊,同时在与异性交往中迅速成熟起来。
在后面的章节我们也会具体的讲解关于性教育的内容。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误区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误区1)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
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
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
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
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
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
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2)把孩子当成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
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
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
喜欢互斗。
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
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浇油。
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
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
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
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
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量。
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
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4)按照自己的目标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
譬如学钢琴。
譬如出国。
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
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
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
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
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5)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教育弊端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教育弊端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
唯 一 尺 度 ,也 当成 孩 子 学 习 能 力 强 弱 的 例 。 孩 子 的心 理 发 展 关 键 时 期 ,一 是 儿
尺度 。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 回事 ,分 童时期 ,二是青 春期 。在儿童期 ,父母 数只反映智 力水平 的一部分 。分数与学 与孩子的关系如何 ,对孩子 的心理早期 习能力也 不是 一 回事 ,“ 高分 低能 ”就 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 是在青春期 中, 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 力所致 。许多家长 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 系列 冲突,最
多 的帮助 、鼓励 ,而不是用讽刺 、挖苦 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
9 . 忽 视 孩 子 意 志 品 质 的 磨 炼 。现 在
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 ,就是对 孩子没有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 ,也很少 磨练孩子的意志 。凡事宠着护着 ,唯恐 孩子不顺心 。独生子女 中较多地存在着 脆弱 、依赖 、任性等不 良倾 向,而家 长 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地满足
力 。现 在 一 些 有 知 识 的 家 长 对 孩 子 的 学 等。父母 对孩 子的期望值很高 ,父母为
习辅导过于包办 ,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 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 和精神代价 。孩子 到一些 闲难 ,家长就帮助解决 ,这无形 的 学 习状 况 、考试 前 途 是 夫妻 关 系 、家 中让孩子在学习 上依赖父 ,往往不利 庭 氛 同 的 晴 雨 表 。 许 多 夫妻 问 的争 执 ,
80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这些误区
80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这些误区从独生子女到为人父母,80后的角色慢慢在转变,80后这一代刚好赶上好时机,过上了能够受到高等教育的生活,可这并不代表高素质的父母就能教育好孩子。
随着时代的变化,80后父母在外来教育理念的冲击下,教育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一些教育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01误区1:爱孩子就给他最优越的生活80后父母: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孩子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
大多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营养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看似家长的投入却并非适合孩子的成长。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
“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
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02误区:教育孩子啥事都讲民主80后父母: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
在家庭教育中无具体评价的赏识……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孩子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专家认为,这样的做法恰恰忽视了一点:没有原则的“民主”是对孩子一味的纵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看似‘民主’的教育环境却是让孩子陷入欲望滋生的‘黑洞’,使得孩子反而失去了民主带来的快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换位思考,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03误区: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80后父母: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过度溺爱: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满足孩子所有需求,不让孩子经历任何挫折和困难,导致孩子自我中心、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抗压能力。
2. 期望值过高:部分家长对孩子有过于严苛的期望,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发展,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3. 忽视情感交流与品格教育:有些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和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使孩子在人际关系处理和社会适应性上出现问题。
4. 管教方式单一粗暴:部分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如体罚或语言暴力,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其健康成长。
5. 过分包办代替:家长替孩子做一切事情,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和其他实践活动,这样会剥夺孩子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
6. 缺乏规则意识教育:有的家庭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孩子不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容易形成无规矩、任意妄为的习惯。
正确而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注重平衡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人格品德等多方面,同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营造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中国父母六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中国父母六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
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
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错误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
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
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错误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
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错误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下面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1. “过分溺爱”的误区
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过度迁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应对挫折和失败。
这种“过分溺爱”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变成“被宠坏”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策: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2. “过于追求成绩”的误区
一些家长过于追求孩子的成绩,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负担。
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变得焦虑和疲惫,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策: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 “孩子无所不能”的误区
一些家长过于理想化孩子,认为孩子无所不能,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没有正确的认识。
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大和盲目自信,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对策: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能
力和不足之处,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避免弱点。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误区并及时进行纠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家庭教育】 穷养儿 攻略赶紧看
【家庭教育】穷养儿攻略赶紧看【家庭教育】-穷养儿-攻略赶紧看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贫穷的孩子和富有的女儿这样的言论或文章,但你真的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吗?许多朋友认为,儿子从小就不能给太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他穷,他的女儿就会相反。
他只有在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满足后才能结婚。
但这是对的吗?抚养一个穷孩子的方法是什么?养男孩一般存在的误区1.男人不容易流泪。
在父母眼里,要有一个儿子,我们应该让他从小就学会坚强。
遇到挫折时他不应该哭。
因此,当一个男孩哭的时候,他经常听到一句话:你是一个男孩,你怎么能哭?像个女孩。
事实上,哭泣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把自己的情绪压抑在心里,你认为这个孩子的成长会健康吗?因此,对于男孩和女孩来说,让孩子哭着发泄情绪也是一件好事。
2.男孩学习逻辑,艺术文学是女孩学习的。
男孩子的逻辑思维天生要比女孩子的优越,所以培养男孩子学习逻辑是好的,但是,如果孩子对于艺术文学有兴趣的话,也应该鼓励孩子学习,这样才能多才多艺,并且可以陶冶情操。
3.男孩应该在年轻时进行体育锻炼。
一些家长认为男孩需要强壮的体格。
只有当他们足够强壮时,他们才能成为一家之主。
然而,太小的孩子做太多的体育锻炼,这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只有正确地锻炼他们的孩子,他们才能使他们的孩子强壮和健康。
4.男孩子不可以太捣蛋。
本来男孩子都是比较调皮的,家长教育起来觉得很吃力,所以软硬兼施不允许孩子捣蛋,但是这样会限制了孩子的活动力。
此外,捣蛋的孩子其实潜力很大的,家长如果过分管制孩子,会剥削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发挥。
如何让孩子摆脱贫困是正确的1.穷养儿,要教会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可以让孩子有求必应。
2.当抚养孩子脱离贫困时,孩子们不应该在遇到挫折时过于保护自己。
他们应该学会站起来面对困难。
3.穷养儿,要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如何独立生活。
4.把孩子从贫困中抚养出来,当孩子犯错时,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教育孩子十大误区与十大新方法
教育孩子十大误区与十大新方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有些家长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误区一:只注重成绩,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新方法一: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强求孩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误区二:只给孩子灌输知识,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方法二:注重孩子的实践能力培养,带孩子去实地体验,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误区三: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面对挑战和失败。
新方法三:让孩子学会面对挑战和失败,教育孩子勇敢面对困难,重视孩子的情商和逆境应对能力。
误区四:纵容孩子,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约束。
新方法四: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约束,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误区五:只是要求孩子做事情,不注重过程中与孩子的交流。
新方法五: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增加家庭的亲密度。
误区六:只注重孩子的思维发展,忽略身体健康和情感发展。
新方法六: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情感发展,鼓励孩子多运动,注重孩子的情感培养。
误区七:总是给孩子安排时间表,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新方法七:给孩子适当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时间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误区八: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不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新方法八: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孩子在家庭中扮演一些角色,让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
误区九:不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新方法九: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群,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误区十:不注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培养。
新方法十:注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培养,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长教育男孩子的误区
(2013-05-13 20:34:53)
转载▼
分类: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中国家长教育男孩子的误区作者:独语斜阑
中国家长教育男孩子的误区
作者:大海
(一)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
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
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
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
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
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
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
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二)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误区: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
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
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
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
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
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
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三)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
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
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
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
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
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
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四)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
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
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
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
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
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
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
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五)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
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
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