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家长、教育专家还是社会大众,对于家庭教育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很多人存在着对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甚至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此,我们将对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一、认为学校教育就足够了,家庭教育不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就已经足够了,家庭教育并不重要。
他们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放松休息的地方,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教育和培养。
事实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对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两个环境,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学校教育可以给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而家庭教育则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培养和情感交流。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孩子的学业成绩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焦点,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的培养就可以慢慢来。
他们可能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
对策: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全面的培养,包括身体健康、艺术修养、品德素质等方面。
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都进行关注和指导,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不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忽视了教育氛围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教育环境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不重要不紧要。
他们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四、过分溺爱孩子,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现代社会,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以为只要在物质上给予孩子足够的满足,就是对孩子的爱和呵护。
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引言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言传身教和行为引导。
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许多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
一、家长过于严厉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过分强调纪律和道德规范,对孩子施加严厉的管教甚至体罚。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叛逆和焦虑,甚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因此,家长应该以理智和温暖的态度进行教育,避免使用过度严厉的措施。
对策: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并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二、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以至于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做不仅可能会压抑孩子的个性,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同时,过分强调成绩可能会降低孩子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从而阻碍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对策: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并且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评价,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轻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过于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表现。
长期以来,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情感上的挫败和自我身份的认同不足。
同时,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逃避教育的行为。
对策: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四、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家长出于方便和自己的工作需要,会使用电子产品过多地占用孩子的时间。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孩子对身边的环境缺乏关注和兴趣,甚至影响孩子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对策:家长需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流,多参与户外活动和团体活动。
五、不注重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阶段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调整。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进行家庭教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一、关于家庭教育的误区1. 粗暴方式的管教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采用粗暴的方式来进行管教,比如打骂、训斥等。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害怕,才能让孩子听话。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是需要被爱护和尊重的,粗暴的管教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偏执,甚至造成心理创伤。
2. 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则在教育孩子时采取过分溺爱的方式,把孩子捧在手心里。
他们总是想尽办法给孩子提供一切,不让孩子吃苦受累,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胆小怕事,不懂得面对挫折,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 攀比心理的影响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不如意,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们会给孩子设置过高的学习压力,让孩子成为“学霸”,甚至因为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而对孩子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孩子在这种竞争压力下可能会感到疲惫、焦虑,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4. 没有规矩的自由教育还有一些家长则是过于自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做任何规矩要求,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发展。
孩子是需要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没有规矩的自由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自律,不懂得责任担当。
1. 爱与尊重爱与尊重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核心。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喜好,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空间,同时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明白家长是朋友、是帮助者,而不是压迫者。
2. 温和而有原则的管教家长在进行管教的时候,应该用温和而有原则的方式来进行。
不要以权威压制孩子,而是要通过交流和教育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行为的后果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论早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1.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家庭教育,特别是儿童在学龄前接受的教育,是他们性格形成、习惯形成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早期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分析早期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如父母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亲子关系的紧张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
接下来,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更新家长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亲子沟通等,帮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收集数据,为改善家庭早期教育提供科学实用的建议,帮助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儿童全面均衡发展。
2.早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早期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他们的性格、形成价值观以及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实证的层面,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观念。
这可能导致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影响其整体发展。
一些家长在早期教育中过度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情感沟通、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单一的教育目标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一些家长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缺乏耐心等原因而忽视与孩子的日常沟通和互动。
这不仅影响了父母对孩子需求的理解和满足,还可能导致孩子在情感表达、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不足。
在一些家庭中,可能存在教育资源(如时间、金钱、教育资源等)分配不均的问题。
浅析儿童早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
浅析儿童早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如何进行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关注的问题。
父母对于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然而有些家长会犯一些家庭教育中的误区,这些误区如果不加以避免和纠正,将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旨在分析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
一、关于幼儿教育的大众误区(一)盲目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儿童智力开发培训班纷纷涌现,让许多年轻的父母们都深陷于幼儿智力开发的泥淖之中。
他们不断地提倡“越早越好,越多越好”,但却忽略了儿童早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盲目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开发不仅使孩子受到了过早的刺激,而且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
解决方法:儿童的智力开发要因材施教、科学规划。
幼儿敏感期是儿童接触环境,探索人生道路的最好时期,这时期儿童产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最旺盛。
因此,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儿童敏感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多进行自然观察、触媒感受、听辨分析、综合创新、协同学习等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及智力开发。
(二)偏重知识教育,忽略德育养成许多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以学习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为此,他们不断给孩子强调知识教育,而忽略了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从而,出现了一些“只会念书,不会做人”的孩子。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道德品质养成扮演好角色,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的本领,例如,教孩子对待他人友善礼貌、让孩子学会爱护小动物等。
让孩子在平凡小事中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从而让孩子们爱人和自爱,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进步和提升。
(三)过分保护孩子,妨碍孩子自我成长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保护无疑是一种误区,因为宝贝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生理的保护,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鼓励和支持。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让孩子身受一定的挫折和打压,强制孩子去接触外界的各种现象,从而让孩子学会处理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态度。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这一方面展开讨论。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1. 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在当前社会,家长普遍将孩子的成绩作为评判他们的主要标准,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有好的未来。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给予过分的重视和压力,导致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身心健康问题。
其实,孩子的成长不仅仅看重学业成绩,还应该看重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情商、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2. 过度保护孩子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会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一些家长会帮孩子做一切事情,不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做;还有一些家长会过分干涉孩子的人际关系,不让孩子和同龄人交往。
这样做虽然是出于家长的爱心,但长此以往,孩子将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
3. 教导孩子模仿而非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一些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强加于孩子,认为孩子应该听话乖巧,言听计从。
他们会用“好孩子就该这样做”、“你看人家的孩子怎样”等方式来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和做事情。
这样做虽然可以维护家庭秩序,但却限制了孩子自主意识的发展,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 忽略情感的沟通有些家庭中,家长很少和孩子沟通,只是简单地要求孩子做事,或者默许孩子的行为,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对家长产生疏远和隔阂感,也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
5. 过分吹捧孩子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看成天使,一切听从孩子的意愿和要求,不愿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批评。
这样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过于优越,缺乏对现实的认识,容易养成自私、自大等不良性格。
1.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家庭教育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
由于家长的经验不足、认知偏差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家庭教育误区的存在。
这些误区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进行深入研究,找到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1. 过度溺爱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度迁就和溺爱,对孩子放任自由,遇事不与孩子沟通,或者追求过分的孩子成绩和表现。
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变得自私且缺乏责任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 过分焦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过分焦虑,可能是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也可能是家庭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时过于紧张和焦虑,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和身心健康,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3. 粗暴和强迫还有一些家长习惯用强迫和粗暴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
4. 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家长的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经常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优劣,过分追求所谓的成功,忽略了孩子全面的发展,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
二、对策研究1. 增强沟通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 理性教育家长应该保持理性,避免过分的焦虑和过度的戒备心理,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平和、温馨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孩子心态平和,健康成长。
3. 温和的引导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包容,用心去指导孩子,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而不是用粗暴和强迫的方式来束缚孩子。
4. 关注全面发展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要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机会,并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浅析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教育对策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许多家庭在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和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家庭教育误区分析1. 过分溺爱过分溺爱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许多家长会因为爱孩子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适当约束和引导。
他们会将孩子放在一个过于舒适的环境中,从而使孩子无法面对挫折和困难。
这样一来,孩子容易养成依赖性,缺乏自立能力,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不确定性。
2. 过度保护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格外关注,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孩子免受伤害。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挑战的勇气,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应变能力,面对挫折难以自我调整。
3. 过度关注学习成绩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因此他们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
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而产生压力和焦虑,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1. 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明白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和良好习惯。
要从孩子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2. 适度的关注和引导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关注和引导他们,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利。
在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度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家务事务,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律。
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引言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过度保护许多家长认为小学生还处于成长的阶段,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和保护。
然而,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变得胆怯或依赖他人。
因此,家长应该适度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对策一:鼓励孩子独立家长可以逐渐给予孩子一些责任和决策权,让他们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同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策二:提供适度的支持和指导家长可以在孩子面临困难或挑战时,给予适度的支持和指导。
让他们学会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同时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在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寄予厚望。
然而,过分追求成绩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过度注重成绩也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对策一:关注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适度支持,让他们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通过培养孩子的爱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动力。
对策二:合理评价和引导家长需要通过合理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不仅关注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和习惯养成。
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而不是片面追求高分。
误区三:缺乏沟通和倾听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倾听。
这样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使家庭关系疏远。
对策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和需求。
可以在晚饭时共同分享一天的见闻和感受,或者制定一些家庭活动以增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对策二: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困扰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困扰,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幼儿家庭教育是指通过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实践中,家长常常会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一个常见误区是过度保护。
许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过分关注幼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过度保护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无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应对策略:1. 适度放手。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孩子面临困难时,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但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事情。
2. 培养孩子的自助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自己穿脱衣服、刷牙洗脸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也要鼓励孩子多尝试新事物,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个常见误区是过度关注成绩。
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许多家长只顾着追求孩子的高分,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种过度关注成绩的行为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 关注孩子的兴趣。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能够在感兴趣的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 注重素质教育。
除了学习成绩,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第三个常见误区是过度干预。
一些家长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这种过度干预容易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导致他们缺乏对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
1.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见。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选择权。
当孩子有不同的意见时,家长可以与他们进行理性沟通,尊重他们的想法。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家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误区和挑战。
本文将就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1. 过度溺爱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度溺爱,觉得孩子需要得到所有的东西,过分关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为孩子解决一切问题。
这种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无法面对挫折和困难,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过分重视成绩现代社会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家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学习压力过大,焦虑和自卑等问题。
3. 忽视情感沟通很多家长疏于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他们觉得只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就可以了,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鼓励和理解。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失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 过分依赖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互联网,以此来解决孩子在学习和娱乐方面的需求。
过分依赖互联网会导致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1. 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愿意接受孩子的个性差异,关注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意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该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探索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3. 注重情感沟通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状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4. 合理安排互联网时间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孩子沉迷网络,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5.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尝试多种教育方式,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情操、品德和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坚毅意志、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正确地认识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误区一:只有学业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往往只重视学业成绩,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种观念导致了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性格品质、社交能力、情商等。
对策一:多角度全面培养孩子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了身心健康、性格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的培养,比如参加体育活动、音乐舞蹈培训、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而且,家长们也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误区二:溺爱孩子就是爱在现代社会,由于一些家庭对孩子的爱过度,导致了溺爱现象的普遍存在。
溺爱的家长通常在孩子的一切需求上都为其满足,不给孩子制定规矩和约束。
溺爱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自私、自以为是、不懂得感恩。
对策二:适当的关心,理性的爱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适当的关心孩子,但不要过度溺爱。
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们应当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但也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制约和规范,不让孩子随心所欲。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们不要轻易原谅,应该让孩子学会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并主动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健康成长。
误区三:家长代劳式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采取了一种代劳式的教育方式,即把所有的事情都代劳给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格,没有自理能力,也不懂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三:引导式教育方式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代劳式的教育方式,而是采取引导式的教育方式。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幼儿家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家长在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幼儿教育效果不佳。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幼儿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家庭教育误区1. 过分溺爱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都默认其无罪。
他们宠溺孩子,不愿意约束孩子的行为,造成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和失误,以及无法接受挫折。
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性,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和工作。
2. 过度期望有些家长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认为孩子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过早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满足家长的期望而感到沮丧和焦虑,甚至会出现自卑和消极情绪。
3.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这样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二、应对策略1.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家长应该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孩子明白做对了会有奖励,做错了就会受到惩罚。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或者表扬,惩罚则应该是符合孩子年龄和理解能力的方式,比如让孩子思考自己的错误,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2.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独立性和自律性。
可以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或者责任,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和决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孩子的快乐和痛苦。
可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地方,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安全感和支持。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和条件,鼓励孩子多进行自主学习。
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学习压力,要给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浅析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教育对策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误区入手,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在孩子小学阶段,家长普遍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表现出色。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学习压力过大的情绪,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教育对策: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压力,但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二、过度保护与溺爱家长在小学阶段很容易出现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与溺爱,过分迁就孩子的一切需求,让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对策: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家长也应该注重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三、缺乏家庭教育陪伴有些家庭由于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指导,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关怀和照顾。
教育对策:家长应该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在工作忙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四、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严厉批评、过分惩罚等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家长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注重积极引导、耐心倾听、理性沟通,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还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避免过分批评和严厉惩罚孩子,要关注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五、忽视孩子个性发展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发展方向和特长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中。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误区一:过分保护孩子很多家长出于爱心常常过分保护孩子,过度关心他们的一切,甚至剥夺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发展不利。
对策一:提倡独立和自主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临抉择时提供指导和建议,但不要代替他们做出决定。
误区二:严苛的管教态度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严苛,用过度的管教手段来强行塑造孩子的行为和性格。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反叛心理,负面情绪的积累,并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
对策二:倡导理解和尊重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理解和尊重,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误区三:功利主义教育观念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功名利禄,将教育目标局限在获取好成绩和考入名牌大学上。
这样的教育观念容易使孩子忽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培养,导致孩子在成绩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
对策三:培养兴趣和品格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品格。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通过赞扬和鼓励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如坚韧、责任心、协作等,帮助他们做好人、做有道德和价值观的人。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陪伴现代家庭忙碌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导致很多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时间和互动,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陪伴和关心。
这可能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忽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对策四:增加陪伴时间家长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尽量参与孩子的日常活动,与他们一起玩耍、学习和交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容单一化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化,使不少家长注重满足幼儿物质方面的需求,而轻视精神方面的满足,过度重视智力发展,轻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造成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不一致,智育德育发展不均衡。
(二)家庭教育知识贫乏,教育能力欠缺现在由于科技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大多数家长很少有阅读的习惯,更别说阅读有关学前儿童教育或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家庭教育知识了解的是少之甚少。
(三)溺爱子女现象比较普遍在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有76.5%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大部分要求都会给予满足。
可以看出:孩子的在家庭中的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现在每个家庭中就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此家庭溺爱子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四)家长忽视自身的言传身教现在很多家长都忽略言传身教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自己言传身教的力量远远要大于幼儿在学校学到书本上的知识。
(五)高期望化由于“四、二、一”的家庭结构的出现,独生子女的数量显著增多,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日益升温,便出现了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倾向。
家长过高的期望,严重的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孩子所能承受的适当压力,对孩子和家长都是很好的选择。
二、解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指导家长重视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担负起儿童全面成长的重大责任,家庭教育就必须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出发,重视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
解决儿童发展问题的关键不是学前家庭教育本身,而是应该怎样进行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
只有真正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轻松快乐的童年,进而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能力1.坚信我的孩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尽早成才,看到孩子做的稍稍达不到家长的预期,就会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
探究幼儿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幼儿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通过日常生活和家庭环境,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将探讨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并提供应对策略。
一、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是指父母过度关心、包办代替幼儿做事情,不给幼儿适当的锻炼和自主处理问题的机会。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幼儿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对外界世界缺乏了解,不会应对挫折和困难。
应对策略:父母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帮助,但不要代替幼儿完成任务。
父母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让幼儿自己穿衣、洗脸等。
二、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指父母将家庭教育过程过分强调功利性和结果导向。
他们追求幼儿在学习成绩、考试分数等方面的表现,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发展。
应对策略:父母要了解并尊重幼儿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溺爱溺爱是指父母过于宠爱和纵容幼儿,无法给予适当的规范和纪律。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幼儿缺乏责任感,无法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应对策略:父母要设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要适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惩罚和奖励,让幼儿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四、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是指父母过于强调规矩和教条,对幼儿施加过分严厉和苛刻的要求。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和创造力,形成消极抵触心理。
应对策略:父母要以身作则,以温暖和尊重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和互动。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和尝试。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并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
只有在温暖、尊重和平等的家庭环境中,幼儿才能健康成长,发展全面的能力。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与正确方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与正确方法学前儿童是人生中最灵敏、最敏感的阶段,是形成个体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基础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存在着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甚至有的误区成为了家长孩子教育的大障碍。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的常见误区入手,探讨正确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以期引起关注,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1.强制孩子学习,忽视感性体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越多,成绩越好,才能有好的未来,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强迫孩子背书、学几何、学数字等等,忽视了孩子的感性体验。
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学习的方式与大人是不同的。
学前儿童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互动性强、让孩子能够在真实体验中学习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2.重视功利,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家长存在着“我希望孩子成为…”的想法,认为在孩子很小时期,就要为他安排好未来的职业,从而限制了学前儿童的天性。
然而,如果从小限制孩子,给孩子添上各种各样的防盗锁,对孩子的思想和身体都是一种摧残,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这是极不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
3.焦虑担忧,无法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过度护卫,过分管教,甚至连每一个细节都要关心,希望给孩子一个完美的成长轨迹,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带给孩子的结果更多的是焦虑感,难以证明对孩子成长是有益的。
4.单一的生活方式,忽视社交能力在孩子很小时期,存在一种“娇生惯养”的生活方式,容易忽视孩子的社交能力。
这个时期,孩子需要与外界接触、交流与学习,摆脱孤独,获得与他人互动、社交的机会。
二、正确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式1.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需要学习语言、认知、情感、社交、动作、审美等,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特点,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培养好孩子的说话能力、心理健康和动手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教育恐慌”环境下父母如培养让学前儿童快乐成长摘要:当前幼儿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家长对孩子都是怀着望子成材的心态,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并且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错误观念和盲目行为,专家们认为中国家长们正在陷入教育恐慌。
“沉重的起跑线”,“消失的童年”,反映了当前儿童成长的现状,家长过度教育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如何在教育恐慌环境下让儿童快乐成长,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教育恐慌,学前儿童,快乐成长一.引言“虎妈”战歌的硝烟未尽,“狼爸”又张牙舞爪地来了。
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就是“龙子龙女”。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边在热议、热评、热转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质疑,一边在相互打听、交流甚至较劲还该为孩子多报名哪个课外班,家长们看上去焦虑、烦躁,而且心口不一。
教育学者杨东平,把中国教育中存在的过度竞争现状,用“教育恐慌”一词来形容。
夏惠贤教授认为:“教育恐慌的气氛下,最可怜的是孩子,原本应该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段,小孩子却不得不上这个班,那个班,他们现在缺少很多体验,而这些体验对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减轻家长对教育的恐慌和误解,让教育回归正常的教育,让家长做一个正常的家长,让孩子做一个正常的孩子,已经刻不容缓。
家长首先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努力克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注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启蒙性。
教给孩子的东西,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
2、复杂性。
家长不但要抚养孩子,还要促其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促其社会适应。
3、亲情性。
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亲密度的制约,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显著。
4、生活性。
由于思维幼儿的直接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决定他们是从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学习的,必须关注自身的形象。
5、细致性。
大事因小事,家长应给予孩子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权威性。
由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需依附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这种独特的作用决定崇高威信。
7、个体性。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需给予幼儿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误区目前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1、儿童观落后。
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传,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
如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入校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体,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学。
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如认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养分离;极端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过分亲昵、照顾、纵容、包办、甚至不适当的满足一切需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起适得其反作用。
4、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
如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老师则支持在游戏中学习;父母从自己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而老师则孩子自由发展。
教育内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第一,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形式;第二,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第三,是口头言语熟练掌握的关键时期;第四,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课题;第五,同伴关系尤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第六,品德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第七,自尊感稳定于学前期。
因此,针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一致性原则。
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
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
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
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
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
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
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
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
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
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
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
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
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
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
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
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
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
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牢记家庭教育误区1、心理误区。
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
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
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
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
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
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
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
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
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
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
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
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
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
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
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
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
一是丢掉补偿心。
目的在于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创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
有了平常心,多几分理智多几分爱,毕竟目前我们知晓的一代圣君朱元璋,一代伟人如毛泽东等,他们的成长经过或长或短的历练。
他们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献的是一颗平常心,拥有的是一个不平常的孩子。
当然,英才豪杰毕竟也只是少数的少数,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他爱。
二是丢掉反常心。
父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总是没有尽头的,用一颗平常心去培养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许还会让你大吃一惊。
因为比毕竟是有害的,花时间去吹捧,还不如花时间去赏识孩子的长处,让他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是丢掉虚荣心。
孩子考试好了,到处炫耀,好似在自己脸上贴了金。
反之,则拳打脚踢、冷眼相待,把缺点看成是孩子的耻辱,把特长当成孩子的摇钱树……虚荣,跨进了门槛,你意识到了吗?作为父母,只是一个领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引导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寻他们一生,虚荣会害了孩子,也会害了自己。
四是丢掉惧怕心。
生个女孩怕受欺,生个男孩怕学坏。
父母要培养女孩勇敢面对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乱,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告诉他的责任是什么,如在家保护家园,长大保卫祖国等。
惧怕并不会解决什么,关键在于怎么样才是保护。
(四)关注家庭健康教育1、衣与健康。
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种植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
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
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
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
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
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
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
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