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时政:民法总则背后的意义
民法总则读后感
民法总则读后感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对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规定,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通过学习民法总则,我对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民法总则对民事主体的规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尊严和权利的重要性。
在民法总则中,对公民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强调了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保障。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也要更加珍惜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
其次,民法总则对合同的规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合同的重要性和法律效力。
在民法总则中,对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强调了合同在民事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法律效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合同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保障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也要求他人认真履行合同,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诚信、稳定的社会环境。
最后,民法总则对侵权责任的规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侵权行为的危害性和法律责任。
在民法总则中,对侵权行为的构成、责任和赔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强调了侵权行为对他人权益的侵害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他人的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也要求他人不得侵犯自己的权益,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民法总则,我对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也将更加珍惜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发展自己,也更好地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
学习新《民法总则》提高权益保护意识
三、《民法总则》的亮点
• 3、保护从摇篮到坟墓 • 【法律条文】 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 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 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 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加多宝”们应该警醒了
公序良俗原则
• • • • • • 1、提倡伦理道德(赡养、抚养、扶养) 2、坚持正义观念(销赃、贩黄、走私) 3、尊重人身自由(非法拘禁、贩卖人口) 4、禁止射性行为(赌博、公款炒股) 5、维护公共利益 6、遵守公共秩序
高空抛物的法律责任
• •
借贷利率的规定
三、《民法总则》的亮点
电信诈骗谁担责
三、《民法总则》的亮点
8、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 【法律条文】 第一百二十七条 法律 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好人法”
三、《民法总则》的亮点
• 9、“好人法”保护见义勇为 •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 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 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 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 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民法总则》
成为2020年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的总则部
分 2017年—2020年期间将和《民法通则》 一起维护我们的权益
《民法总则》讲解
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来了
二、《民法总则》的制定
一、《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
• 通过的时间
• 2017年3月15日;实施时间是2017年10月1日。
• 具体内容
• 民法总则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206条)
《民法总则》的立法意义和创新
第30卷第4期2017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〇1.30 No. 4July, 2017D O I:10. 13766/j. bhsk. 1008-2204.2017.0163f •《民法总则》专家谈 1 j主持人语=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经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 j “编纂民法典”的决定以后,全国人大决定分两步开展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j }是整合民法典各分则编,形成民法典。
《民法总则》的颁布,意味着“第一步”的工作顺利完成,整个民法+ +典呼之欲出。
因此,《民法总则》的颁行是中国民法史乃至法制史上的重要事件,可以说,在中国民法史十 j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f为了庆祝《民法总则》的颁行,也为了宣传《民法总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于2017年3月18 | j曰下午在如心会议中心组织了名为“《民法总则》专家谈”的主题报告会。
会上,龙卫球教授和刘保玉教f j授就这一法律的立法意义、立法创新、法律适用等问题做了主题报告。
本期笔谈摘录了上述两位教授的|+部分发言,以期加深对《民法总则》的理解。
+ ^^^^^^^^^^^^^^^^^^^^^^^^^^^^^^^^^^^^^^^^^^^^y 《民法总则》的立法意义和创新龙卫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京100〇83)我很高兴参与今天的论坛,能够与几位同事一 起,对刚通过的《民法总则》做一个粗略解读。
我想 重点谈一谈《民法总则》的立法意义、风格和主要创 新等问题。
一、《民法总则》的立法意义刚刚出台的《民法总则》,其意义是重大的,最 重要的当然是它的法治意义,即宣布了新中国民法 典编纂第一步获得成功,中国民法开始进入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标志其一种系统性地位的确立。
民法总则的重要性及其对民事法律的影响
VS
立法意义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对于贯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民法总则的制定也为民 法典各分编的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统一 标准,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
PART 02
民法总则的核心原则
定义与作用
01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 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
02
民法总则是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 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的立 法文件,对民法典各分编具有指 导作用。
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包括一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 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 效、期间计算和附则等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宣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确立民事主体制度 ,明确民事权利保护制度,完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健全代 理制度,完善民事责任制度,以及规定诉讼时效制度、期间 计算制度等。
立法背景与意义
立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事法 律关系日益复杂,人民群众对维护自身 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提高,原有的民事 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 要。因此,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对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 发展,未来民法总则的实施将更 加便捷、高效,同时也将面临新 的挑战和机遇,如电子合同的法 律效力、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等 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重构
违法行为
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
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协调了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则与有关单行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规范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
民法总则是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专家学者反复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制定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为民法典编纂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万事开头难。
有了这个民法总则,接下来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也就顺理成章,真正驶入快车道了。
我们要深刻认识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
民法总则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个世纪里4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致力于制定一部属于自己的民法典。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4次尝试编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即启动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并作出了先制定民法总则、再系统整合民事法律的“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部署。
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征求意见、修改,民法总则按预定进程顺利制定出来,民法典编纂工作由此迈出关键性一步。
我国要实现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之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鉴于之前民法典编纂工作一再受挫的教训,一些人担忧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
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之所以能够按预期目标顺利推进,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经济体制基础。
民法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民法总则的制定。
从民法学自身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法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批判借鉴外国法学理论、制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民法学体系。
此外,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已具备比较好的法学素养,形成了较为正确的适用法律的思维。
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的内在价值与意义
03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
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无权代理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追认后
才有效。
04
民法总则对代理制度的规定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民法总则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依照本法 确定。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另有特别规 定的,依照其规定。
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 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 应当提供该国法律。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实践意义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是保障和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维护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民商事争议的妥善解决。
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 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的特征
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具有强 制性、财产性和补偿性。
民事责任的种类和构成要件
民事责任的种类
根据承担责任的原因,民事责任可分 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行为、过 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特殊侵权 责任则根据具体情形有所不同。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有助于推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律制度交流和融合,促 进国际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还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民商事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展示 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诉讼时效的特征
诉讼时效具有法定性、强制性、期间性和权利消灭性。 其中,法定性是指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明文规定,当事 人不得自行约定或改变;强制性是指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后,权利人丧失胜诉权,即法律不再保护其权利;期间 性是指诉讼时效期间是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 权利的法定期限;权利消灭性是指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 ,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本身并不消灭,只是丧失了请求人 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
《民法总则》:新时代的公民权利宣言书--《民法总则》的历史意义
种族 、 宗教信仰 、 家 庭 出身 、 教育 状 的发展 , 社会 q 二 活越 来越丰 富 多彩 . 复、 小成体 系的 民事 法 律规 地 整理
适用 于未 来分则部分 的一 般性 、 总括 久 的 国家认 同始 终是 国家 统一 和 国 社会 主义理 念凝聚全 国人 民 , 以 “ 民 性规则 , 更 有一些高度概括抽 象的 内 家 建构 的核 心 内容 之一 。 有 清一代 , 族 平等 、 民族 团结 、 民族 共 同繁荣 ” 容, 以凸显 民法典 的价值理念 和基本 国家认 同以皇权和皇帝作 为对 象 , 满 原则处理各 民族 关系 , 促进 了国家认 原则, 向上 承接更高层次 的宪法的精 蒙 藏 回汉 以此 凝 聚 为 一 体 。 辛 亥 革 同。 在今 天 , 党领 导下 的社会 主义 现
! 生 幽 一
特 U 策 划
良法是善 治 的前 提 、 一 代 化 建 设事 业 深 入推 进 , 现 代 国家 性 差异 , 都是法 律上平 等 的主体 , 我 治 同之重器 , 日益成 , 国家能 力建 没 日臻完 善 , 们 同呼 吸共 命 运 , 为法 律 而 奋斗 就 部体 系化 的法 律 为一 个大 国的 系统 党f } 1 火适 时提 出依 法治 国的治 国方 是 为 自己 的权 利 而奋 斗 , 为 自己的 化治 理提 供 了保 证。 《 民法 总则 》 奠 略, 确立 现代 同家 建设 的重 要指标
称 民法典之拱 顶石 , 对 于民法典 的整 《 民法 总则 》 的 出台有利 于促进 “ 五权宪法 ”“ 五族共 和” 凝练 国家认
《民法总则》概况
亮点10 增加保护数据、虚拟财产等新型知 识产权的规定
第123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第127条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 定。
亮点4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调
第19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
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 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20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 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亮点8 新增非法人组织为民事主体
第102条 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 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 服务机构等。
第103条 非法人组织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登记。
设立非法人组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 其规定。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 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36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
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 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107条 非法人组织解散的,应当依法进行清算。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8条 非法人组织除适用本章规定外,参照适用本法第
《民法总则》的时代背景与制度价值
《民法总则》的时代背景与制度价值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努力,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的颁行有助于民商事立法的系统化和体系化,有利于保障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有序进行。
《民法总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统率《民法典》的基本规则。
由于《民法典》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因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总则》被审议通过已然成为民法典立法历史上的里程碑和指南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保护产权、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因此,《民法总则》将奠定法治经济的制度基础,并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基本规则和基本原则。
一、《民法总则》的时代背景民法典编纂的历史进程1949年建国以来,民法典编纂经历了长期的立法进程。
1954年、1962年、1979年和1998年分别开启了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表面上看,1954年民法起草和1962年民法起草均因为政治运动而中断,究其实质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民法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计划经济体制依靠国家计划、行政指令等方式调控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
1979年,民法起草再度纳入立法议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经济活动被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与此同时,经济法与民法之间的争议成为民法起草的思想障碍。
从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民法起草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来,在彭真同志建议下,民法典起草暂停,而改为先制定民事单行法。
1986年颁布了《民法通则》。
在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1998年全国人大重启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然而到了xx年后民法典编纂又搁置下来。
民法总则制度与我国法治进程的研究
民法总则制度与我国法治进程的研究近年来,我国法治进程不断加速,而民法总则制度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之一,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民法总则制度对我国法治进程的贡献,同时也会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民法总则制度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法总则作为一套统一的基础法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民事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通过对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规范,民法总则确立了公民的平等、自由和权利保护等基本原则,有助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其次,民法总则制度对于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法总则中的诸多规定,如契约自由、拒绝不当得利、无效合同原则等,都体现了法治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民法总则制度的有效实施也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社会成员的法治素养,增强法治社会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民法总则制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民法总则规定的一些原则和制度在实践中落地难度较大。
由于我国庞大的区域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民法总则规定的一些原则和制度的执行和适用存在着困难和差异。
此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适用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其次是对民法总则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依然不足。
由于民法总则制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一些社会成员对其不够了解和认知,导致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落后,阻碍了民法总则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维护。
因此,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民法总则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会成员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进程,需要在民法总则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发展。
一方面,应加强法律解释和适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使法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的适用保持一致和稳定。
《民法总则》的制度创新与历史意义,汪洋
《民法总则》第10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 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 国家政策作为一种法源的扬弃:法治发展的意义 • 法创制视角:规范的生成——制度性权威——依法裁判——定性
问题 • 法适用视角:规范的适用——实质权威——正当裁判——定量问
• 交易领域内的利益关系非自愿地失去均衡: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 合同成立后情事变更、违约金增加或酌减
• 处于优势地位的民事主体在确定合同内容时:《合同法》第39条 的格式条款提供方应遵循公平原则
十二、公序良俗与诚实信用的区分
适用范围:诚信原则以“特别关联”为前提,如债的关系、相 邻关系等,公序良俗的适用不以此为限
六、《民法总则》编的规范构成
总则编是潘德克顿体系的产物:提取公因式 进入总则编的民法规范的资格: 1. 提取公因式而形成的具有裁判依据功能的民法规范 2. 立法技术上的剩余:放置于分则任一编皆不适当 总则编的内容构成: 1. 一般规定: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源等 2. 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人法可独立成编 3. 权利:客体与取得时效放入物法,诉讼时效与私力救济放入债法 4. 法律行为与代理:总则的真正支柱 5. 民事责任:回归各编
民法总则的制度创新与历史意义
清华大学法学院 汪洋 副教授
一、总体介绍:《民法总则》与民法典编纂
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历史 此次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与时间表 民法典编纂的体例结构 制定《民法总则》的大致过程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二、民法典模式与部门民法模式的选择
受限于松散的民事汇编承载的极限,民事立法者要回应市场交易 的巨大规范需求,只有两个理性的选择:垂直或者水平的切割
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
No one can let me lose unless I don't want to win!(页眉可删)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可能大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别人提起我国的民法总则,因为民法总则毕竟是近几年来经过休整以后,正式面向我国公众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法则。
过去由于我国公民发生民事纠纷的话,会按照民法典当中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所以大家对于民法总则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模糊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可能大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别人提起我国的民法总则,因为民法总则毕竟是近几年来经过休整以后,正式面向我国公众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法则。
过去由于我国公民发生民事纠纷的话,会按照民法典当中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所以大家对于民法总则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模糊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一、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民法总则》是为了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而制定的法规,年06月27日,《民法总则(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待通过之后颁布实施。
《民法总则》在民法典中起统帅、纲领作用,保障竞争、公平、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及和睦、健康、亲情的家庭生活秩序。
其规定的内容包括基本民事主体和关系的定义,民法体系内通用的原则,与法律系谱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等。
《民法总则(草案)》分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期间的计算、附则,共186条。
二、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1)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
(2)地位: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
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
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可能大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别人提起我国的民法总则,因为民法总则毕竟是近几年来经过休整以后,正式面向我国公众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法则。
过去由于我国公民发生民事纠纷的话,会按照民法典当中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所以大家对于民法总则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模糊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可能大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别人提起我国的民法总则,因为民法总则毕竟是近几年来经过休整以后,正式面向我国公众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法则。
过去由于我国公民发生民事纠纷的话,会按照民法典当中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所以大家对于民法总则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模糊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一、民法总则的含义到底是怎样的?《民法总则》是为了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06月27日,《民法总则(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待通过之后颁布实施。
《民法总则》在民法典中起统帅、纲领作用,保障竞争、公平、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及和睦、健康、亲情的家庭生活秩序。
其规定的内容包括基本民事主体和关系的定义,民法体系内通用的原则,与法律系谱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等。
《民法总则(草案)》分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期间的计算、附则,共186条。
▲二、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1)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
(2)地位: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
(3)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A、主体条件平等。
浅谈民法总则
浅谈民法总则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颁布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发关注和讨论,其对一些重要问题所做出的抉择,必定对民法分则的编撰产生系统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价值论、法源论、规范论、能力论等九个层面出发,对我国《民法总则》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评析。
关键词:民法总则;评析一.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主要体现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实际上是民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的条文化表述,其首要作用在于为立法、司法和守法活动提供基本的参照和指引。
”民总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法合法权益受保护、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尊重公序良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价值追求。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公序良俗原则,符合理论界和实务界一致要求,采用大陆法系民法通用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概念,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公序良俗原则是伦理性要求在法律上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之所以能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源于法律和道德在调整目标上的一致性。
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看到,基于社会治理的功能差异和对行为人行为约束标准的不同,法律和道德无论就其角色定位还是就其适用对象来看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必须严格限定作为道德性原则的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范围。
除此之外,《民法总则》增设了绿色原则,强调了我国对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视,但个人认为这一原则的规定无害但也无太大的实际效用,公序良俗原则其实也能够满足这一立法目标。
二.从法源论的角度来说《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
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这一规定明确将习惯上升为法源,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但关于习惯的性质、范围如何界定并没有一个明确性的指示,“是比较法上的习惯还是普通法的习惯?民事习惯还是商事习惯?习惯又如何具体认定和确定?习惯之外的其他法律渊源呢?”三.从规范论的角度来说《民法总则》的颁布必然会存在新旧法以及一般法与特别法之冲突,对此应该如何适用?第11条规定:“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总则的重要意义
民法总则的重要意义民法总则的制定与出台,无疑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民法总则的制定是对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次全面整合与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事法律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问题。
因此,制定民法总则,将各种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民事法律体系,对于解决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民法总则的出台有助于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民法总则的制定将使民事法律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民法总则的出台也将有助于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使民事法律制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再次,民法总则的出台将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合法权益。
民法总则的制定和出台,将为民事法律关系提供更加全面、细致、有效的保护,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合法权益。
同时,民法总则也将为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提供指导与规范,促进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最后,民法总则的出台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民法总则的制定和出台,将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法律基础,有助于推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同时,民法总则也将为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提供指导与规范,促进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总之,民法总则的制定和出台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对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次全面整合与提升,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合法权益。
它将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之一,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法律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民法总则的出台只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方面。
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事法律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浅析《民法总则》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
浅析《民法总则》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总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法典的精神与特色,它既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也是反映中国时代特征的公民权利宣言书。
本文拟从《民法总则》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两个维度进行探析,以图深度理解《民法总则》立法意义,为普及民法知识、建设法治中国贡献一点力量。
标签:民法总则;时代精神;中国特色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10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总则》,它既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也是反映中国时代特征的公民权利宣言书,同时亦为我们在2020年即将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奠定了宏伟基石。
一、《民法总则》的时代精神《民法总则》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借鉴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几百年来的法治经验和制度,注重吸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法律文化成果,涵盖了今天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精神。
(一)《民法总则》体现人为关怀精神如果说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风车水磨时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20世紀工业社会民法典的代表,那么,我国的民法典则应当成为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民法典代表之作。
21世纪的时代精神应该是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保护,孟德斯鸠曾经有一句名言:“在民法的眼里每个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
”民法就是人法。
强化人文关怀是当代民法的重要发展趋势,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民法典使整个民法规则发生一种重大的改变,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
《民法总则》的许多条款都反映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1.增加了胎儿利益的保护。
《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该条扩大了胎儿利益保护的范围。
《继承法》第28条已经明确规定遗产分割时应该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显然,此种利益已经受到法律的保护。
讲稿分享(三)《民法总则》的影响分析
讲稿分享(三)《民法总则》的影响分析请输入标题 bcdef坤源衡泰·中国民法成长论坛《民法总则》的主要内容及社会影响主讲人:侯国跃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人:谢鹏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律师与谈人:孙鹏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忠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银波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时间:2017年4月6日晚地点:重庆对外经贸(集体)有限公司二楼大会议室(重庆市两江新区星光大道80号)请输入标题 abcdefg//////////////////////侯国跃(主讲人)《民法总则》的影响分析坤源衡泰·中国民法成长论坛(一)私法之母,统帅三军以前说宪法是母法,是一切法的母法。
但现在有一种观点是,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二分之后,宪法是公法之母法,民法是私法之母法。
如此一来,《民法总则》乃私法的母法。
作为私法之母法,《民法总则》要统帅三军:第一,统帅民法典分则。
分则是对总则的细化规定,要受总则的统帅。
如李建国说,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
第二,统帅其他民商法律制度,《公司法》、《著作权法》《保险法》等等法律,需要根据《民法总则》做相应的调整。
故王利明教授说,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纲举目张,整个民商事立法都应当在民法总则的统辖下具体展开。
第三,影响公法。
私法如果发达就影响公法的走向。
公法和私法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互动的,私法越是发达,公法也就日渐谦抑,这有利于法治的建成。
所以,我校民商法学院院长赵万一教授说,“民法典绝不是一些零散制度的简单拼接,而是一种有明确价值追求和深厚理念支撑的先进制度结合体,充盈其中的是深邃的人类理性之魂,制作背后是平等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权利圣书,法治纲领列宁说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圣经。
民法就是权利法,是写满权利的纸。
权利法对法治会有什么影响呢?其实,法治就是要保障私权,限制公权,所以要让私权昌明,使公权谦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考研时政:民法总则背后的意义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将在2017年10月1日实施,内容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共计十一章,二百零六条,考研政治思修中也涉及法律基础部分,因而今天,文都考研政治老师就与大家一起了解民法总则通过背后的意义及影响。
民法总则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立法宗旨,指明了民法总则的灵魂和导向,这对全社会产生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不仅仅在企业、消费者部分,更是在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如企业要诚信,关于见义勇为的相关规定的等,不仅要享受权利更要履行义务,律师为当事人争取民事权利,也要在法律法规限度之内。
审理案件时坚持平等原则,敢于同违背法律的不平等现象做斗争等,也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这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引领社会风尚有着重要影响。
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民法总则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护民事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制保障,壮大社区力量,履行好政府的职责,做到心为民所系,作为调整民事主题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保障人民幸福。
可以说,民法总则的的表决通过,不卖出了关键一步。
虽然距离正式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各司法机关也在为执行法律做好准备,不仅要学习总则,更要领会精神并应用到每一次工作中。
更有人将民法总则称之为“灯塔”,音量法院法官更好的使用法律,
民法总则为适用法律提供宏观指引。
因而,要认真学习总则的精神实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法治保障。
今年的大纲解析中或许会出现关于民法总则的新知识,同学们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