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之成本核算流程

合集下载

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流程

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流程

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流程1.设定成本目标:企业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成本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并与财务预算相一致。

成本目标是制定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础。

2.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包括成本分类、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分配原则等。

该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企业的各项成本,并为后续的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3.成本控制预算编制:基于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目标,企业需要编制成本控制预算。

预算应该详细列出各项成本的预期数值,并设定各项成本的控制目标。

预算编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同时也要与实际市场需求相符。

4.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建立:企业需要建立清晰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

该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成本控制责任,并规定各个岗位的成本控制指标和考核方法。

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度,促进成本控制的落实。

5.成本控制方法选择: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控制方法。

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法、可变成本控制、差异分析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企业,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6.成本控制过程实施:根据成本控制方法和流程,企业需要实施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这包括对成本的实时监控、与预算的对比分析、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等。

成本控制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配合,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和沟通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能力。

7.成本控制结果评估:企业需要定期对成本控制的结果进行评估。

评估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成本控制效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成本控制的建议和方向,确保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企业从设定目标开始,通过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编制成本预算,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度,选择合适的成本控制方法,实施成本控制措施,进行成本控制结果评估等步骤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ERP生产管理及财务成本核算流程

ERP生产管理及财务成本核算流程

ERP生产管理及财务成本核算流程一、ERP生产管理流程1.生产计划制定企业首先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销售订单等确定生产计划。

在ERP系统中,可以通过生产计划模块输入产品的生产数量、交货日期等信息,完成生产计划的制定。

2.物料管理在ERP系统中,可以建立物料清单,即明确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等物料的种类和数量,并设定各种物料的存储地点、安全库存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设定原料的采购周期,以便根据库存情况进行采购。

3.生产订单下达根据生产计划生成生产订单,并进行下达。

ERP系统可以根据生产订单的相关信息,如产品种类、数量、交货日期等,自动生成生产订单,并将其下达给相应的生产车间。

4.生产过程管理ERP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人员的工作时间、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产品的生产进度等。

通过ERP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进行调度和协调,以确保生产进度的达成。

5.成品入库当生产完成后,通过ERP系统进行成品入库。

ERP系统可以根据生产订单的完成情况,自动更新库存,并生成相应的成品入库单,以便进行后续的销售。

6.库存管理ERP系统可以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物料进行库存管理。

通过系统的库存管理模块可以实时了解库存情况,包括库存数量、库存成本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设定安全库存、最大库存等参数,以便进行库存的控制和管理。

7.计划执行情况分析ERP系统可以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根据生产订单的完成情况、生产进度等信息,生成各种报表,以便进行计划的调整和优化。

1.财务科目设置在ERP系统中,需要设置企业的财务科目。

财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等,用于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类和记录。

2.财务凭证录入根据企业的财务活动,将相应的财务凭证录入到ERP系统中。

财务凭证包括收入凭证、成本凭证、费用凭证等,通过ERP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财务凭证的录入和管理。

3.财务凭证审核录入财务凭证后,需要对其进行审核,以确保凭证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成本管控流程管理

成本管控流程管理

成本管控流程管理第一步: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和策略首先,企业需要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策略。

成本管理的目标可以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或者优化资源利用等。

策略可以包括采取集中采购、压缩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第二步:制定预算在开始执行成本管控流程之前,企业需要制定成本预算。

预算是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策略确定的成本指标和目标,包括各项成本支出、收入和利润。

通过制定预算,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步: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企业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措施,以实现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优化生产流程、精简管理层次、减少浪费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采取谈判、合同管理等手段来获取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条件。

第四步:成本核算第五步: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分析了解各项成本的变化趋势、成本的构成、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和措施。

第六步:成本评估成本评估是指对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和比较。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评估来判断各项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可以评估各项成本控制措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影响。

第七步:成本监控和调整成本监控是指通过对成本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对成本控制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监控和调整来实现成本的持续控制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总结:成本管控流程管理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通过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和策略、制定预算、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评估以及成本监控和调整,企业可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这一管控流程需要企业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以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企业还需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管控流程,适应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长期稳定。

成本会计岗位核算流程

成本会计岗位核算流程

1.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对本月各部门材料领用进行单据记账,制单,核算当月材料消耗成本。

2. 车间统计人员进行完工工时日报、完工工时产量、消耗标准等统计表进行上报。

3. 总帐会计进行日常各部门费用报销,提供各生产部门发生的各种费用。

4. 固定管理员提供本月变动情况,总帐会计进行计提折旧,提供制造费用-折旧费。

5. 工资核算会计进行本月工资发放计提,提供各生产部门的直接人工、间接人工费用。

6. 成本核算会计从成本管理模块取数各部门当月原材料消耗数据,和其他成本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得出半成品的成本。

7.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产成品成本分配,读取半成品仓库的半成品加工成本。

8.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单据记账(主要是半成品仓库的半成品的入库、出库成本)。

9. 进行半成品仓库的期末处理、制单工作。

10. 成本核算会计从成本管理模块重新数各部门当月原材料消耗数据,和其他成本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得出产成品的成本。

11. 材料成本核算会计在存货核算模块进行产成品成本分配,读取产成品仓库的产成品加工成本,具以结转销售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有哪些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有哪些

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有哪些1. 概述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是指一套规范、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流程,旨在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决策质量。

它涵盖了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以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成本,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和具体措施。

2. 成本核算制度2.1 成本分类方法成本分类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企业需要将各项成本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成本分类方法包括按照费用性质、成本对象、成本行为等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费用性质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成本行为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2.2 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流程是指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环节,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成本分配等环节。

企业需要设计合理的成本核算流程,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制度,以规范成本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3. 成本预测制度3.1 成本预测方法成本预测是指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成本的预估和预测。

企业可以利用历史数据、经验法则、统计模型等方法进行成本预测。

常见的成本预测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预测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正。

3.2 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成本预测和控制方面的具体规定和制度。

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等环节。

企业应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预算执行和监控机制。

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

4. 成本控制制度4.1 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是指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衡量和评价成本状况的指标体系。

它包括成本效益指标、成本费用比率指标、成本收入比率指标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目标制定合适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并进行定期的跟踪和分析。

4.2 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措施是指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流程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成本核算流程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效的成本核算流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成本核算流程,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第一部分:成本核算流程的概述成本核算流程是指企业对各项经营活动产生的费用进行识别、计量、分配和分析的过程。

它包括成本的收集、整理、计算、核算和分析等多个环节。

一个典型的成本核算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成本收集:企业应该设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成本中心,以便记录和收集各项费用。

这些费用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指不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但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2. 成本分配: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将收集到的成本进行分配。

常见的成本分配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将直接成本直接分配到成本对象上,而间接法则通过成本驱动因素(如产量、销售额等)来分配间接成本。

3. 成本计算:在成本分配完成后,对成本进行计算和汇总。

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4. 成本核算:将计算好的成本进行核对和审核。

核算的目的是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5. 成本分析:通过对成本数据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成本和损失点。

成本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成本核算流程的重要性和应用成本核算流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需要了解各项费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

通过成本核算流程,可以准确地计算和分析各项费用,找出成本与效益的关联性,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其次,成本核算流程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本进行分类、分配和计量,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有关成本的信息,为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下面是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第一步:成本分析和分类
成本分析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分析和分类。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原材料采购成本、直接劳动成本、制造费用等进行细分和归类,明确各项成本的性质和来源。

第二步:成本分配
成本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将企业产生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上。

常见的成本对象包括产品、服务、部门等。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定成本分配的依据和比例,如销售额、产量、劳动力等,将成本按照比例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上。

第三步: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对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进行计算和核算。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将已经分配好的成本进行计算,得出每个成本对象的成本总额,并计算单位成本。

第四步:成本分析和控制
成本分析和控制是指对成本进行分析和监控,以及对成本控制的实施。

对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成本组成和变动情况,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控制
和降低企业的成本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步:成本报告和决策
成本报告是将成本核算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给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成本报告可以提供有关成本组成、变动情况以及成本控制效果等信息,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成本核算的流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成本分析、成本分配、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以及成本报告和决策等环节,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目标。

车间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

车间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

车间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一、概述车间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要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企业的生产营运提供坚实的保障。

本文档从管理、标准、流程等方面对车间成本核算作出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二、管理要求1.建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团队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团队,确定核算的时段、核算的范围、核算的报表等。

成本团队应该在现有人员内或外部聘请符合条件及标准的专才。

2.确立财务成本概念企业应该统一财务成本统计体系,建立成本核算标准,确立各种成本科目界限和内容。

在具体的核算中,应该按照标准执行,避免独立思考而产生偏差。

3.建立完善成本分析方法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方法,相关人员应该深入理解各个部分的成本结构和元素,并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数据,切实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和准确度。

4.信息披露企业应该加强成本披露,明确了解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构成原则。

在发生重大成本变动时,应明确披露,并述明原因。

三、标准要求1.明确成本核算标准企业应该对成本核算标准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规范(如《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标准》等),并在内部落实执行,避免在每次核算时出现条件和标准的参数不一致。

2.对核算基础数据的规范要求企业应该对核算的基础数据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尽可能减少填写错误带来的成本偏差,对于重大偏差,需要进行事后确认和处理,并且应纳入考核过程。

四、流程要求1.流程性规定企业应该建立完备的成本核算流程性规定,明确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职责、流程、流转、审核等。

2.过程参数梳理企业应该执行“一票否决”等过程措施,对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到每一步参数和数据的上特别强调,防止人为误差和疏忽。

五、总结通过本文档对车间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做一个规范的要求和说明,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规范和精细化。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执行,形成规范良好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为企业的生产营运顺利展开提供坚实的保障。

10.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0.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这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成本核算对象,才能正确地计算出成本。

2. 划分成本费用项目: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情况,将成本费用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以便于进行准确的成本计算。

3. 建立成本计算方法: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如标准成本计算法、实际成本计算法等。

4. 计算成本:根据选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各个成本费用项目进行计算,得出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

5. 分析成本差异:将计算出的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成本差异,找出成本控制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6. 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根据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7. 实施成本控制:将制定的成本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8. 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于持续改进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以上就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业务员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业务员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业务员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一、引言业务员是企业销售部门的核心力量,负责推销企业产品或服务,开拓市场,实现销售目标。

业务员的成本核算管理是控制销售费用、提高销售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成本核算定义、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成本核算的定义成本核算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企业能够在合理成本范围内提供产品和服务。

成本核算有助于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利润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三、成本核算的目的1.控制成本: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对业务员的各项费用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2.评估绩效:通过成本核算,可以评估业务员的绩效,如销售额、利润、回款等,为奖惩激励提供依据,提高业务员的工作动力。

3.支持决策:成本核算提供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数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价格策略制定、市场定位、销售区域划分等。

四、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内容1.费用类别的设定:确定业务员的各项费用,如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办公用品费等。

费用类别要细分,以便进行成本核算和监控。

2.费用标准的制定:制定每个费用类别的标准,如交通费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行区分,餐饮费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进行设定。

3.报销流程的规定:规定业务员报销费用的流程和要求,包括报销单的填写、必要的票据和凭证的保留,以及相关审批流程。

4.费用管控措施的设定:规定各项费用的管控措施,如设定费用限额、审批权限、定期进行费用核查等,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5.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通过成本核算,可以确定业务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如销售额、客户满意度、时间管理等,为绩效评估提供定量指标。

6.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制定:建立数据分析和报告机制,定期分析和评估业务员的成本核算数据,形成报告,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五、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制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明确各项费用的类别、标准和报销流程,保证各项费用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某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某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某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成本费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一、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的目标1.降低成本费用: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精确把握成本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去向,及时发现并防止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提高成本效益: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成本效益的考量,注重提升成本效益,确保企业在使用资源时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

3.合规管理:严格执行成本费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确保成本费用的管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

4.提高财务透明度:建立透明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使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展示和使用,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的具体步骤1.成本预算: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战略目标,制定成本预算,确定各项成本费用的预期金额和使用范围。

2.成本授权:建立成本费用的授权制度,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有关成本的支出和决策,防止成本费用的滥用和误用。

3.成本核算: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分类,形成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4.成本控制: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建立成本费用的审核和审批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成本费用风险和问题,确保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成本分析:对成本费用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成本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找出成本费用的问题点和改进方向,提出成本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6.成本效益评估:对成本费用和效益进行评估,考察成本费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评估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水平,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

7.成本管控改进:根据成本费用的分析和评估结果,提出管控改进的方案和措施,优化成本费用的管理流程和方式,提高成本管控的效果和效率。

成本费用核算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费用核算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费用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概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公司为维护资产安全和推动业务运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成本费用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盈利水平的基本组成部分。

因此,设立成本费用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保障成本费用的有效管理,增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费用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1.成本费用核算的基本流程1.成本费用的核算基础(1)成本费用的确认首先在企业中搜集相关的资料与原始凭证,通过相关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进行成本费用的确认(2)成本费用的分摊对于企业中用于分摊的方法,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分类核算各类项目。

比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等。

(3)成本费用的核算确认和分摊后,再具体核算,得到每个产品在每个环节的成本(加工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等),以便把成本作为企业定价的依据。

2.成本计算程序成本计算程序分别包括生产成本计算程序和销售成本计算程序,其中生产成本计算程序主要包括材料成本计算、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计算等。

销售成本计算程序主要包括销售成本核算、费用计算等。

3.成本费用核算的控制要点(1)事前控制制定企业流程标准;加强人员配备;限制系统权限;制定操作流程和权限审核制度等。

(2)事中控制建立责任制度;对单据、凭证、报表等内容进行审核;对变更进行严格控制等。

(3)事后控制定期开展财务稽核;建立差异分析体系;制定成本费用核算的分类管理制度等。

2.成本费用核算内控制度实施的重要性1.提高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核算是企业盈利水平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减少企业的制度漏洞和缺陷,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防范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可以减少内部贪污、盗窃和误操作等风险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

3.提高管理水平成本费用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适用于成本费用核算领域,也涉及了企业的人员配备、部门职责划分、工作流程等多个层面,这些变化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操作模式,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成本二级核算制度

成本二级核算制度

成本二级核算制度概述成本二级核算制度是指在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下,对企业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统计的制度。

它是实现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级核算科目成本二级核算制度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将所涉及的成本细分为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分类。

这些成本项目就是指二级核算科目。

企业在建立二级核算科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构成,结合企业的管理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

划分二级核算科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科目应该尽量少,但同时也要确保能够覆盖企业的各个成本项目。

2.科目分类应该具有可比性,方便企业对不同期间和不同成本项目进行对比分析。

3.科目分类应该具有稳定性,避免频繁变更,增加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常见的成本二级核算科目有: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4.劳务费用5.销售费用6.管理费用以上科目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细分和调整。

二级核算流程实施二级核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流程:1.数据收集:各部门应该主动收集与自己相关的成本数据,并按照二级核算科目进行分类和记录。

制定合理的数据收集表格是数据收集流程的关键。

2.数据统计:收集到的数据应该进行统计,计算出各二级科目的总量和平均数等,提供给决策者进行分析。

3.数据分析:统计好的数据应该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数据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

在二级核算流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数据收集表格应该制定合理的格式,便于各部门填写,避免出现数据重复或不准确的情况。

2.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避免错误的决策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二级核算制度的优势相对于一级核算制度来说,成本二级核算制度具有以下优势:1.更加详细的数据:二级核算制度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企业减少成本。

2.更加科学的管理:二级核算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管理成本,根据不同科目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
1. 定义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为了确保成本核算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程序。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效益,控制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 设计内容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应包含以下内容:
2.1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制度应包含以下要素:•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和管理;
•成本核算计算方法和标准;
•成本核算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成本核算审计和监督。

2.2 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具体流程,程序应包含以下要素:•成本编制和审核的流程;
•成本计算和分析的流程;
•成本控制和调整的流程;
•绩效评估和决策支持的流程。

3. 使用方法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的使用方法应具体操作说明,以确保员工正确使用该制度。

3.1 培训
引入新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前,应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制度内容、流程,以及如何操作。

3.2 操作手册
制定并更新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的操作手册,手册内容应包含:
•操作流程图;
•操作步骤;
•需要填写的表格和说明。

3.3 制度宣传
通过企业内部刊物、会议等形式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的宣传,让员工了解其重要性并鼓励其使用。

4. 总结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和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立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及程序能够帮助企业明确成本核算标准和流程,缩短成本核算周期,提高核算精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税会实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税会实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

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简单描述成本核算的流程。

简单描述成本核算的流程。

简单描述成本核算的流程?
答:成本核算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例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车间经费等。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如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等。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并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

5.归集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此外,在制造业中,成本核算还可能涉及编制成本计算单等步骤。

整个流程的目的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生产成本核算实践案例分析

生产成本核算实践案例分析

生产成本核算实践案例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核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正确计算和分析生产成本,企业可以评估产品的盈亏情况、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以及进行精确的利润分配。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并提供分析和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某家制造型企业专注于生产电子产品,其主要产品为平板电脑。

近期,企业发现自己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决定进行生产成本核算,以找出导致成本上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工序分析: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之前,企业首先对工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经过调研和测算,他们将生产流程划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原材料采购、生产准备、加工制造、质量检验和成品入库。

成本分类:在核算生产成本之前,企业将成本进行了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核算和分析。

他们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和直接费用,间接成本则包括间接人工、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成本核算: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时,企业需要收集和计算各项成本。

根据工序的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核算。

对于直接成本,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直接对每个工序进行核算。

对于间接成本,企业采用分配法进行核算,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计算规则分配到各个工序上。

成本分析:通过对生产成本的核算,企业得出了以下结论:1. 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大:在所有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这表明原材料采购的成本管理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合理。

2. 人工成本占比较低:相对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占比较低,这说明企业在人员安排和管理上做得相对较好。

然而,他们仍然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 质量检验成本高于预期:质量检验工序的成本远高于预期,这可能意味着质量检验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需要对质量检验工作进行审查,找出可能的问题原因,并加以改进。

4. 制造费用存在浪费:制造费用在各个工序中分配不均,表明制造过程中存在浪费。

成本管理框架

成本管理框架

成本管理框架成本管理框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一种工具和方法。

它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控制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成本管理的定义、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成本管理的流程以及成本管理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成本管理的定义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成本的分析、计算、控制和决策,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管理。

它涉及到企业在资源配置、生产过程、产品定价、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各个环节。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具体来说,成本管理的目标包括:1. 成本最小化: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 效益最大化:在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资源优化:通过成本管理的手段,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成本管理的原则包括:1. 管理层参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由企业的管理层亲自参与和推动。

2. 系统性:成本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框架和流程,确保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精确性:成本管理需要对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弹性性:成本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三、成本管理的流程成本管理的流程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环节。

1. 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是指在一定的预期期间内,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计划,对各项成本进行预先估算和分配。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成本的合理范围和控制目标,为后续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 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明细的计算和记录。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了解到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为成本控制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企业财务人员工作流程

企业财务人员工作流程

企业财务人员工作流程一、日常财务管理1.资金管理(1)现金管理①现金日记账登记②现金流量分析(2)银行账户管理①银行对账②银行存款利息计算2.收入管理(1)销售收入确认①确认销售合同②开具发票(2)应收账款管理①客户信用评估②应收账款催收二、成本与费用管理1.成本控制(1)成本核算①确定成本项目②编制成本报表(2)成本分析①成本差异分析②成本控制建议2.费用报销管理(1)报销申请审核①审核报销凭证②核对费用预算(2)报销支付流程①制作付款申请单②提交财务付款三、财务核算1.会计凭证处理(1)凭证填制①收入凭证②费用凭证(2)凭证审核①审核凭证合法性②确认凭证录入2.会计账簿登记(1)账簿分类①现金账簿②应收账款账簿(2)账簿登记①定期登记账簿②确认账簿余额四、财务报表编制1.编制财务报表(1)资产负债表①数据收集②报表编制(2)利润表①收入与费用确认②报表编制2.报表分析(1)财务指标分析①盈利能力分析②偿债能力分析(2)向管理层汇报①汇报财务状况②提出改进建议五、税务管理1.税务申报(1)确认应纳税额①收入确认②税前扣除(2)提交税务申报表①选择申报方式②确认申报截止日期2.税务筹划(1)税收优惠政策分析①评估适用性②制定筹划方案(2)跟踪税务政策变化①定期学习新政策②进行内部培训六、内部控制与审计1.内部控制流程(1)制定财务管理制度①制度审核②定期更新(2)执行内部控制①监督财务活动②发现并纠正问题2.财务审计(1)准备审计材料①账簿及凭证②财务报表(2)协助外部审计①提供所需资料②回应审计意见。

成本管控 职责 流程

成本管控 职责 流程

成本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利润、市场竞争力以及长期发展。

有效的成本管控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成本管控的职责
1. 制定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成本管控的基础,其主要职责是预测企业未来的成本水平,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

在制定成本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需求、资源状况等因素。

2.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的过程。

成本核算人员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对各类成本进行分类、记录和报告,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预定的目标成本。

这涉及到对各类成本的监控、分析和调整。

4.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企业成本的构成、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过程。

分析结果可为后续的成本计划、核算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5. 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对企业各部门、班组及个人完成成本目标情况的考核和评价。

通过成本考核,可激发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推动成本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1.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成本管控的重要环节。

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应全面考虑采购物料的质量、价格、运输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以降低采购成本。

2.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尽量降低库存成本。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如ABC分类法、实时库存更新等,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

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

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
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
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
---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待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

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

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因为一般中小企业
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

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 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

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

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

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 原材料范围。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 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 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 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

否则不设。

7. 不设在产品科目。

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 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

9. 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

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 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

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 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二)、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 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 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

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 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 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 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

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

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

(注意:实际中,财务
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4、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

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

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5、电算化对成本核算的促进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

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

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

(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