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省徐州市)阅读《我的母亲》中的节选部分,完成第l2到第l4题。
(6分)①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
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2以上两段字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我”的母亲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3母亲为什么“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若出其里。
(2),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马作的卢飞快,。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不得分)⑴星汉灿烂⑵博学而笃志⑶弓如霹雳弦惊⑷何当共剪西窗烛⑸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及理解性默写的能力。
(1)至(5)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小题1注意“汉”的写法。
小题2注意“笃”的写法。
小题(3)注意“霹雳”和“弦”的写法。
小题(4)注意“烛”的写法。
小题(5)注意“寡”“谏”“谤讥”的写法。
小题(6)是理解性默写,根据题干中“民生”和“家安”“济世情怀”的提示语,可以判断答案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注意“厦”“庇”“俱”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1. 古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⑴星汉灿烂⑵博学而笃志⑶弓如霹雳弦惊⑷何当共剪西窗烛⑸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 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 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 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答案】C3.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⑴怨天尤人关注⑵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难免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或“难免痛苦的经历和体验”)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部编版初中语文-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若出其里。
⑵,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
⑷,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满分:14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媲(p ì)美 对称(ch èn ) 重峦叠障 养精蓄锐B .剽(bi āo )悍 良莠(y ǒu ) 莫衷一是 冲耳不闻C .憎(z ēng )恶 缄(ji ān )默 人才辈出 心无旁骛D .戏谑(xu è)着(zh áo )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 ),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 ),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 游手好闲关注关怀(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若出其里。
(2)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4)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①,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②,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1)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怨天尤人游手好闲②关注关怀(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018年江苏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 _______________ 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中赏;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3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 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 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 )•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 游手好闲 关注 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格列佛游记》 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 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 《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作者分别是罗贯中、 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 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 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 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 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_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1页,总19页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2、提前 15 分钟收取答题卡第Ⅰ卷 客观题第Ⅰ卷的注释一、单选题(共2题)) A . 媲(pì)美 对称(chèn ) 重峦叠障 养精蓄锐 B . 剽(biāo )悍 良莠(yǒu ) 莫衷一是 冲耳不闻 C . 憎(zēng )恶 缄(jiān )默 人才辈出 心无旁骛 D . 戏谑(xuè) 着(zháo )落 销声匿迹 走投无路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 . 《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 . 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第Ⅱ卷 主观题答案第2页,总19页第Ⅱ卷的注释一、名著导读(共1题)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
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 )进攻了。
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徐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窈窕淑女,。
<2)海日生残夜,。
<3),随风直到夜郎西。
<4),嬴得生前身后名。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由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b5E2RGbCAP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角<jué)逐亵牍<dú)重蹈覆辙<zhé)满载<zǎi)而归B.教诲<huì)剽<biāo)悍毛骨悚<sǒng)然相得益彰<zhāng)C.惬<qiè)意斑斓<lán> 咬文嚼<jiáo)字心无旁骛<wù)D.追溯<sù)焦灼<zhuó)粗制烂<làn)造高屋建瓴<lín g)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M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
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p1EanqFDPw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最多只有两天。
两天后它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它的生命的终结。
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 )很大。
但依M花只有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一株依M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 )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3),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杜牧《泊秦淮》)。
5fkRklUz4M孔子所说的,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5fkRklUz4M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ruì< )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A)。
有一天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
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
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5fkRklUz4M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 )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 5fkRklUz4M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B)。
升学也罢,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
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5fkRklUz4M(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2)为文中A、B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备选词语:询问请教抉择挑选(3)文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1分)。
(4)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语句通顺<1分)。
3、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考解析】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1. 古诗文默写.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⑶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⑸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答案】 (1). ⑴星汉灿烂 (2). ⑵博学而笃志 (3). ⑶弓如霹雳弦惊 (4).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 (5). ⑸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 上书谏寡人者 (7). 能谤讥于市朝, (8). 闻寡人之耳者 (9). ⑹安得广厦千万间, (10).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一般考查根据上下文默写和理解性默写.这里应注意“笃志”“霹雳”“窗”“寡”“谏”“谤讥”“厦”“庇”等字词的书写.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注意在平时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 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 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 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答案】C3.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⑴怨天尤人关注⑵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难免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或“难免痛苦的经历和体验”)【解析】试题分析:(1)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及运用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和“消极悲观”意思相近,和“抖擞精神、放开手脚”意思相反.所以,“怨天尤人”比“游手好闲”适合,第一个括号处应填写“怨天尤人”.“关注”指的是关心重视.“关怀”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因为两个词语的适用对象不同,语境中强调的是“不被他人”,所以,第二个括号处应填写“关注”. (2)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首先明确病句的错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文中画线句否定不当,应将“不”删去,将句子改为“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B. 《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C. 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D.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C项“‘说’是一种说明文体”错误.“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理来说明道理.可叙述,可描写,也可以说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杂文.点睛: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要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墨子•公输》)【乙】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吾请无/攻宋矣B.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公输盘诎.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⑷卒.廷见相如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间.至赵矣D.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毕礼而归.之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⑴虽.杀臣,不能绝.也.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9. 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答案】5. C 6. ⑴通“屈”,理屈,理亏.⑵入侵,侵犯,侵略.⑶拉、牵.⑷终于,最终,最后. 7. B8. ⑴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⑵不如趁此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回赵国,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呢?9. (1). 不畏强权、无所畏惧、英勇无畏、镇定自若 (2). 有勇有谋、聪明机智、足智多谋、机智灵活【解析】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根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此题A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吾请/无攻宋矣;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除了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外,在答题时还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诎”“寇”“引”“卒”的意思.其中“诎”是通假字,需要注意.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等.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A.这里指情趣/意思.B.确实.C.夹杂/抄小路.D.指女子出嫁/使动用法,使……回去.故选B.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虽”“绝”“因”“遇”“岂”“以”的意思.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此题依据【甲】【乙】两文内容,可以从“不畏强权、足智多谋”两大方面概括墨子和蔺相如的品质.参考译文:【甲】于是楚王又叫来鲁班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鲁班多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多次抵拒了他的进攻.鲁班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鲁班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对付我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鲁班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的侵略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10. 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B. 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C. 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项“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错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表现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不甘心消沉,希望能重新得到任用.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⑴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⑵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11. 选文中“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2.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13. 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答案】11. (1). 保尔·柯察金(保尔) (2). 朱赫来12. 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答出其中一点1分);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13. ⑴铁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⑵经历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 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解析】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根据选文中的“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冻坏的双脚”“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可以判断出选文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B”两个人物分别是保尔和朱赫来.12. 试题分析: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本题的考查点.选段⑴中写到的工程是由雅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木场.修建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不过最终还是把路修好了.在修路的过程中,保尔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他身染重病却坚持工作,直至倒在工作岗位上.根据选段⑵中的“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可以看出保尔具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1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结合原著,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并简述名著中的经典情节.根据“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和原著中面对疾病的摧残折磨,保尔想到自己将要失去工作能力,无法为党和人民效力,反而成为革命队伍的累赘,因此想到自杀等情节,可知“铁环”指的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此题还要求叙述保尔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写出保尔与疾病、伤痛、死亡等斗争的情节即可.阅读文章和图表,完成下列小题.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张音“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14.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15. 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16. “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7. 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A. 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B. 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C. 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D. 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答案】14. 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15. 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16. 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业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17. A【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筛选信息的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将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概括为: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常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三段中的“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可知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的思考是: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16. 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题干中的“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出现在文章的第六段结尾“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通过阅读该段的上下文,可以将答案锁定在第二段、第五段和第六段.依据第二段的“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第五段的“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和第六段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可知“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一方面,数字化阅读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错误.根据选文第四段中的“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可知是“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不是选项中的“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所以,A 项错误.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野菊花之恋刘文方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它没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本真题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怨天尤人),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关注),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二、阅读。
(57分)(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乙】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吾请无/攻宋矣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公输盘诎.通“屈”,理屈,理亏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侵犯,侵略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牵⑷卒.廷见相如终于,最终,最后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3分)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间.至赵矣D.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毕礼而归.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分)⑴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不如趁此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回赵国,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呢?9.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不畏强权、足智多谋的品质。
(2分)(二)古诗词赏析。
(3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
(10分)⑴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
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
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
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⑵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
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
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
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
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
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1.选文中“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保尔·柯察金(保尔)、朱赫来。
(2分)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1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6分)铁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
经历:①: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②::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1分),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
(四)阅读文章和图表,完成14~17题。
(11分)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张音“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
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
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
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
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
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
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
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
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
“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
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14.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分)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
15.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2分)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16.“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业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17.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A.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