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合集下载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答案)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答案)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答案)1、(A)是指新农村处于信息化时代,涉及高效实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A、新技术环境B、新农村环境C、新居住环境D、新农业环境2、我国的这个基本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以(B)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A、私有制B、公有制C、集体所有制D、社会所有制3、把社会保障范围扩大到(C),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A、社区居民B、城镇居民C、城乡居民D、农村居民4、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B)A、保障住房B、保障就业C、保障医疗D、保障教育5、如何有效提升(B)能力,是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A、自主创业B、自主创新C、自力更生D、科学创新6、完善(D)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经济发展B、生活保障制度C、房屋保障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7、完善(B)制度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举措A、养老B、分配C、医疗D、就业C8、现代(C)是现代通信、信息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的产物A、网络服务业B、网络信息产业C、服务业D、信息产业9、(D)是激励科技创新、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扩散的一项重要制度A、市场经济B、思维创新制度C、自主创新制度D、知识产权制度10、(A)的转变是我国整个经济方式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A、经济方式B、出口方式C、外贸方式D、贸易方式11、加快(B)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A、城乡转换B、基础设施C、高等教育D、工业化进程12、(C)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建立和形成的并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A、生产关系B、交际关系C、劳动关系D、社会关系13、结合(B)战略,急需推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竞争合作的全球化布局,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A、“请进来”B、“走出去”C、“打出去”D、“挡得住”14、新中国成立以来,(A)调整优化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工作A、产业结构B、生产结构C、市场结构D、劳动力结构15、收入水平提升(C)就会使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测试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测试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B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社会和谐C.公平正义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 B )为指导A、党的基本路线B、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C、宪法D、初级阶段的理论。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 A )问题的新的探索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改革开放C、对外开放D、小康社会4、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 A )A、以人为本B、解决三农问题C、科学发展D、和平与发展5.《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B.走共同富裕道路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D.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6.《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B )A.改革B.发展C.稳定D.开放7.《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A )A.社会公平正义B.建设和谐文化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8.《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 C )A.社会公平正义B.建设和谐文化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9.《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10.《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B )A.法律B.制度C.体制D.党的领导二、多项选择题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EF )A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E安定有序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 AB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C.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D.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3.《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 )A.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B.反映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必然要求4.《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ABCD)A.富强B.C.文明D.和谐5.《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北冶镇安桥小学李海娟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曾提出一个重要命题: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我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是农民,相对来讲,农民的文化水平、科学素质比较低。

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基础。

一、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要实现这一理想,是需要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奋斗并为之努力付出的,其工作的重点又在农村。

而现实中的农村文化较为落后,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物质追求、精神动力、生活习惯、劳作方式等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农民的文化水平、科学素质不提高,何来和谐社会?因此,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行者。

近年来,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为加速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农村急需人才、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懂技术、善操作的农民工,但目前传统的农村成人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杠杆。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关键词]和谐社会职业教育作用一、和谐社会的特征与要求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状态。

具体是指社会结构、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可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总要求和总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二、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1.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和有力措施。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

高等农业教育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一)

高等农业教育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一)

高等农业教育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一)摘要:当前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中国古老的农业社会在变革,几千年贫穷落后的农村社会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

高等农业教育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农村教育等方面,这些作用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农业教育;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作用人类发展到今天,不可能没有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

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

同样,高等农业教育必然要促进农村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

那么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人的发展。

人的问题是教育的本体问题。

本体问题是极为复杂的,本体问题的解决才是问题的真正解决。

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活动过程,它不需要某个终极目的作它的价值指南,其价值定向就在于教育过程之中”。

我国教育界似乎对教育的哲学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教育应为了什么只是服从性的认同,或者简单地肯定教育的政治基础。

教育为某阶级服务已成为实在的教育规训,成为教育制度、管理人文建制的理论基础。

“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先生提出高等教育存在两大哲学基础,即政治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这种思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存在状况,只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政治目标”和“为国家服务”,从而忽视了“认识论基础。

”而且这种“政治目标”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愈来愈被强化。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对我国的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为政治服务是合理的吗?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政治吗?教育怎样为政治服务?为政治服务又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教育要为政治服务,而且必须为政治服务,但为什么样的政治服务,这是需要研究的,教育要为优良政治服务。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中,高等教育在塑造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不仅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也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稳定之间的关系,并阐述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

高等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个人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也可增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通过高等教育的培养,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具备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这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精神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批判性思维使人们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另外,高等教育还为社会提供了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人才。

这些人才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高等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够胜任复杂的工作任务,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样的人才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高等教育还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将有助于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缩小贫富差距,创造一个更加和谐与稳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高等教育不仅可以为个人提供广阔发展机会,也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供专业技术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能够在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作者:魏胜先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10期胡锦涛总书记今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在谈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先后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反复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感触颇深,备受鼓舞。

一、重申优先发展教育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优先发展教育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在我国历史上,大凡盛世,无不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培养。

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85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智力开发。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强调“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第一次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和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都又强调“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重视教育尤其是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密不可分。

就国际而言,日本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迅速崛起,韩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美、英、德、俄等国之所以能够在全球保持经济强国的地位,印度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后来居上,都是重视教育、科技发展,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果。

发展农村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农村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p,f ri n eii ecigadR sa h In r n oaU ie i r a oat sT nl o 2 0 3 C ia eto xs a dLnns T ahn n eer , e Mogh nvrt f tn li ,og a 84 ,hn ) Ma m m c n s y o N i ie i 0
义和谐社会 的基本特征 , 也就是 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指 明了方 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经过研 究与探讨 , 从 经济 、 社会 、 法制 、 文化等 多种层 面上论述 了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的要点 。提 出: 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 从经济层 面上 看 ,
是在 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 国家综合 实力不断增强 的基础 上 , 民生活水平普 遍提 高、 人 生活相对安康的社会 ; 从社会层 面上看 , 是社会 结构 和利益格 局 比较合 理 , 能够保证社 会基 本公平 和正义 , 绝大多数人 能够分享 改革和发 展的收益 , 具 有较 完善 的社会保 障体 系 的社 会 ; 从政 治层 面上看 , 社会 是
和谐相处 的社会 。胡锦涛 总书记从 六个方面 揭示 了社 会主
党的十六 大提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 , 的十 党 六 届三中全 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 中国 为 社 会今 后 的发展 进 步指 明 了方 向 和路 径。“ 和谐 ” 相对 是
“ 不和谐” “ 或 混乱 ” 言的 。著名 的政治 学家 亨庭顿认 为 , 而 在现代化起飞 的时期 ( 从农 业社会 向 工业社 会过 渡时期 ) ,
无 序。 目前中 国不仅处 在现代化 最激烈 的 阶段 , 而且 , 国 我 仅 初步确立 市场经济体 制 , 场机制 还没有成 熟 , 市 导致市 场 的各种弊病得不到有效抑制 , 社会失 范开始产生 。在这样 一

结合大学生实际,论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结合大学生实际,论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结合大学生实际,论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坚持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二)坚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加强村镇建设和环境整治(三)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四)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五)坚持以构建和谐村镇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冯 建(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2)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正确理解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通过政府、民众和合之力,理性分析我国教育公平中出现的问题,切实解决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教育。

关键词:和谐社会;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 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3-0009-0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冯建(),女,河南南阳人,从事教育方向的研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实现广泛的教育公平,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

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公平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公平一样,可具体地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平。

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构造过程的公平。

过程公平既指在起点不公的现实中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也包括在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互动中微观层面的公平。

结果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二、教育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当今社会,受教育的程度与一个人的就业、收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挂钩,尤其是当今,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构建和谐社会应正确处五个关系 着力解决五个问颢

构建和谐社会应正确处五个关系 着力解决五个问颢
D 6 0元 和 社会 的总体要求来衡量 ,我们面临 的 G P最 高的县 乡分 别达 到 86 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 3 6元 36 最 大 问 题仍 然 是 经济 发 展 滞 后 的 问 3 5 。而最低的县 乡人均只有 3 5 近年来 ,甘肃 省平凉 市各级党委
2 元 分别相差 62 元 和 2 3 35 56 是经 济发展 水平 不高 、 总量 不大 、 元 和 8 0 , 政府始终抓 住第一 要务不放 松 ,坚持 题 , 缩小城 乡差距 , 进城乡之 促 落实 中共 甘肃省委 、省 政府提 出的发 人均水 平低的 问题 。加 快经济发 展始 元 。因此 , 区域之间 的和谐发 展 , 我们这样 在 终 是我 们平 凉压倒 一切 的 中心任务 。 间 、 展抓项 目、 改革抓企 业 、 保证抓党建 的 工作 方针不动摇 , 实干攻坚抓 突破 。 齐 为此 .我们在深入分 析把握 未来 发展 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迫切 。 平凉市从政 策导 向、 构调整 、 结 产 趋 势 的基础 上 , 确立 了 “ 一五 ” 十 时期 心协力促发展 ,促使 全市地区生 产总 利益保 障 、 安排 等方面 , 资金 经济社会发展 的总体思路 ,这就是 以 业 布局 、 值、 工业增 加值 、 财政 收人 、 固定资 产
发展道路选择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着眼资源
的高效循 环利用 , 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条, 建
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加快 调整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是党 的十
六届 四中全会做 出的一项重 大战பைடு நூலகம்决
策, 是一项庞大 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 西部欠发达地区 , 构建和谐社会 的任务

简答题论述题 B方案

简答题论述题 B方案

1、(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A.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B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导致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C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政体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体制。

D.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高等教育的根本等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对象实施政治教育,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B.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为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的统治地位,各个社会总是利用高等教育来为其培养代表本阶级意志、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统治人才。

C.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政治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4、(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D.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5、(简)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B.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C.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6、(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核心?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

(4)教育投资应该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是33%7、★论述题,很重要。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答、(1)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高等教育必须有文化的性格,既要尊重文化又要创造文化,尤其当文化处于边缘化和荒漠化的背景下,加强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刻不容缓。

(2)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广泛的、复杂的和多个方面的,具体而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A.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高等教育内容中的基本要素往往是文化中那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高等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

从教育优先入手培养和谐社会的未来希望

从教育优先入手培养和谐社会的未来希望

从教育优先入手培养和谐社会的未来希望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可以为未来的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教育优先的角度探讨培养和谐社会的未来希望。

首先,教育优先是培养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的重要方式,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且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育优先意味着将资源投入到教育领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每一个孩子。

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基础。

其次,教育优先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平等。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些地区和群体的孩子往往面临着较差的教育条件。

这使得社会的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贫困家庭的孩子很难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优先的政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倾斜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消除教育差距。

只有消除了社会的不平等,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

此外,教育优先有助于培养和谐社会所需的公民素质。

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愿意为社会发展和集体利益做出贡献。

优先发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形成和谐相处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为有独立见解和责任担当的公民。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和睦。

最后,教育优先有助于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

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未来希望,我们需要有能力和责任感的领导者来引领社会的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可以为培养未来的社会领导者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

通过优质的教育,年轻人可以接受到系统的知识和全面的教育培训,从而具备领导能力和思维方式。

他们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未来的社会带来更多希望和机遇。

河南专升本教育学高频简答题

河南专升本教育学高频简答题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阶级性。

(3)等级性。

(4)道统性。

(5)专制性。

(6)刻板性。

(7)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3.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论高等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论高等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论高等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高等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等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高等教育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全社会的素质得到提高。

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便是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高等教育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和素质教育,加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效应。

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时代变革和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要与社会需求对接,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等教育促进社会进步高等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机构,还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产生的学术理论与技术创新,更是提高了社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三、高等教育发挥着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依托着雄厚的学术研究和人才资源,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有助于推进社会发展进程,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支撑。

高等教育可以通过知识运营、技术服务、智力支持等方面服务于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指导性、思考性的智力资源,阐释各种话题、解决各种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这样的发展使高等教育成为了丰富社会的文化底蕴,推进了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发挥着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的作用。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摘要:和谐,既是个体人生意义的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个人和谐的前提是接受相应的教育,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各种资源合理的配置。

这不仅是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人们人生意义的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因而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步骤。

关键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谐社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

一、教育的均衡发展及其社会意义教育均衡,是指人们对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教育均衡包括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

具体地说,就是入学机会均等、进入不同教育层次与渠道的机会均等和获得就业机会均等。

而这三个方面的机会均等恰恰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节点。

作为一个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教育均衡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相对性、复杂性。

所谓历史性,指教育均衡是发展的,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均衡的内涵和重点会有所不同;所谓相对性,指任何国家和地区、任何历史时期,教育均衡都是相对的,就像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绝对的教育均衡和没有差别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所谓复杂性,正如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公平与效益这对基本矛盾一样,实现教育均衡也无法回避普及与提高的矛盾。

在我国,人人享有公共教育资源,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让每个公民享有公平教育机会,体现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事关全局的公益性,让每个适龄儿童都接受义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并最终实现终身教育,是政府的神圣责任和义务,也是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实现公平教育的客观要求。

2014考研政治考点梳理预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

2014考研政治考点梳理预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

2014考研政治考点梳理预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特别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特别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对全体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成人教育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成人教育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成人教育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多方面的变化。

高校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人们几乎全方位地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思考和改革实践,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从外部客观环境到内部运作体系,从教育教学到管理服务,既充分肯定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功能意义,也分析指出了高校成人教育的现实问题,对高校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乃至去留废存都提出了许多见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引发了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办学机制的控制性调整。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和科学发展观念的进一步确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成人教育意义的认识。

一、高校成人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指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通常也包括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界习惯上称之为国民教育系列的成人高等教育,包含了高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并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分。

高校成人教育的主阵地地位主要表现在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高等学历教育和作为成人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非学历培训两个方面及其相应的社会作用,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的条件、规模、层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开创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高校成人教育在政府几乎没有经费投入的状态下承担了学历补偿教育的使命,争取了生存发展的社会空间,并以其自身的顽强生命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诠释了高校成人教育对于高等学历教育的社会意义。

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06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738.8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524.88万人,这个数据还不包括由高校成人教育机构承担主考或其他相关任务的自学考试注册学生,高校成人教育已经在高等学历教育领域占有相当的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社会, 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随
收稿 日期 :0 5 0 - 5 20 - 9 2 基金项 目: 省教育厅 ^ 黑i 、 文社会科学重大项  ̄( 528) 1 4 11 0
作者简介 : 蒸开兵 ( 9 3 , 哈 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恩 17 -) 男。
主 义理 论 与 思想 政 治 教 育 专业 硕 士研 究 生 :
存发展权。 最重要的是保障人受教育的权利。 全体人民各尽所能, 充分发挥能动性、 创造性 , 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各界 、 各行各业履行好
自身的职责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
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 新认识 , 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 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 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 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 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令人向往

这是马克思、 恩格斯在 《 共产党宣言 》 中就提出来的重要
观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 , 把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战略指导思想提出来 。 并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 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构建和谐社会是 党中央提 出的重大战
略任 务
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 ,党的十
六届 四中全会 进一步提 出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任务 ,
不断提高人 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创造 人们平等发展 、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 , 最根本的是保障人的生
王雅 文 ( 9 1 , , 尔滨理工大学马列教 15 一) 女 哈
研部 教 授 , 士研 究生 导 师. 硕
建和谐社会服 务
社会 生产力 的 发展 是构 建社 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必然
维普资讯
第1 期
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 u No7 ) S m .7
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谮社会 前提
蔡 开 兵 , 王 雅 文
( 尔滨理 工 大学 。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8 ) 50 0

要: 农村高等教 育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中肩 负着推动农村 经济快速发展 、 进农村社会全 面进 步、 促 保证农 村环
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正确把握物质文明、 政 治文明、 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的内在统一, 切实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相统一的过程。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社会价值 取向, 并指出这是科学发展观的 “ 本质和核心” 。人的全 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就是 以“ 每个人的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
体系、 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农业教育水平的龙头。 农村高等 教育怎样适应小康社会建设 ,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是实 现城乡统筹发展、 解决 “ 三农” 问题 的核心 , 也是落实科 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更是到 2 1
世纪 中叶基本实现现 代化 面临 的一 项重大 历史性课 题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1期
( 总第 7 7期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0 0 c la Hf  ̄ Edu a o Re e r h de l a nd Po i c ct n i sac
Hale Waihona Puke No 1 2 0 .. 0 6
5 3
要求,农村高等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构建和谐社会所需 人才的重任。一项研究表明, 在现代社会 , 一个仅具有体
现代农业为了使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动植物新品 种不断涌现。 现代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保证人
能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能维持其本人的生存 ;如果同
育肩负着培养人才 、 创新科学技术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基础在教 育。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发展教育 , 才能造就出各类发展型、
创造型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才能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二、 发展农村 高等教育 的根本任务是为构
境的改善和优化 、 构造比较 完善 的现代 国民教育体 系和科技 文化创新体 系以及 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 的重任 。 是落 实科 学发展观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大力发展农村 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程 。
关键词 : 小康社会 :农 村高等教育;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B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4 ( 0 6) 10 5— 3 17 — 7 9 20 0 — 0 2 0
党的十六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党未来 2 0 年的奋斗 目 标。这一战略 目 标对农村高等教育既提供了
良好的发展机遇 , 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更赋予了重要的
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 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我们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
历史使命。农业的基础地位是我国的国情 , 也是国策。农
业 的快速发展 , 康社会 建设 中具 有举 足 轻重 的地位 。 在小
发展农业, 一要靠政策 , 二要靠科技, 三要靠投入 , 但最终
要靠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科学技术靠人才 ,人才靠教 育, 教育是基础, 而高等农业教育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