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剂的研究
巴布剂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巴布剂(综述)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1年 10月15日【课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药剂学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经皮给药系统所独特具有的用药简便性和安全性使它成为21世纪药品开发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不同于西医内病外治(指采用化学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主要根据皮肤通透性而定,以经皮给药系统为代表),中医内病外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药穴位或病位给药,主要通过穴位经络效应与透皮吸收的药理作用,以膏剂、贴剂为代表剂型[1]。
中国的穴位、经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面对当今药源性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中医外治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本文现择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巴布剂进行综述。
【巴布剂概述】一.剂型简介巴布膏剂系指药物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贴膏剂)。
中药巴布剂系是以亲水性聚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混合后,涂于布/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2]。
二.适应症目前巴布膏剂产品多用于炎症、疼痛类疾病,包括挫伤、跌打损伤、肌肉痛、关节痛、骨折痛、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等的治疗。
从这一剂型的特点考虑,也适用于中药敷贴治疗哮喘、腹痛、儿童物理降温以及美容、化妆品(如抗老化、美白、祛皱、维生素、中草药,保湿面膜等疗效型化妆品)。
三.巴布剂构型巴布剂的一般构型属于均质骨架系统,其膏剂组成及其结构特点决定它的优势如下:(1)贴敷舒适;(2)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中药及中药提取物等;(3)生产无“三废”,完全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4)不需要加热干燥,有利于药物稳定和保持挥发形成分;(5)对皮肤几无刺激性及致敏性;(6)基质含水、甘油、山梨醇等保湿成分,具有滋润皮肤、促进皮肤水化,有力吸收。
清凉巴布剂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药 量大易于吸收 , 透气性及保湿性俱佳 , 易 于 清洗 的 优 点 , 可 满 足 临 床需 求 。 本课 题 采 用小 鼠 热 板法 、 小 鼠醋 酸 扭 体 法 观 察 清凉巴布剂的镇痛作用 , 通过试剂盒检测 P G E 的 含量 , 以 探 讨清凉巴布剂的镇痛作用机制 , 为 其 进 一 步 开 发 与临 床 应
热 消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血定痛作用 , 对 炎性及血栓 外痔 , 术后肛 门水肿 ,
肿 痛 型 痔 病 有 显 著疗 效 。但 同 时 膏 剂存 在 载 药 量 小 , 油性大 ,
使 用不便等缺 点 , 因 此 本 实 验 选 择 巴布 剂 与之 相 结 合 , 制 备
出新 型 的清 凉 巴 布剂 这 种 新 的 外用 剂 型具 有 使 用 方 便 , 载
2 . 3 小 鼠腹 腔 液 中 P G E ,的 测 定 1 4 小 鼠 扭 体 反 应 1 2 0 mi n后 . 把 上述 5 0只 小 鼠颈 椎 脱 臼 法 处 死 , 用蒸馏 水 5 m 1 充分洗涤腹腔 , 收集洗涤液 , l O 0 0 f mi n离心 1 0 ai r n , 取』 二 消 液 0 . 2 5 m L. 加 0 . 5 mo l / L的氖 氧 化 钾 一 甲醇 溶 液 2 m1 , 5 0 ℃2 0 r n i I 1 , 用 5 m! 甲醇 稀 释 . 于 紫外 一 可 见 光 分光 光 度 计 2 7 8 n m 波 长 处
药 2 . 7 2 7 m g / c m 、 1 . 3 6 4 m g / c m 、 0 . 6 8 2 m g / c m ! ) , 扶 他 林 乳 制 纠
( O . 3 m ̄ c m : ) , 空 白对 照 组 ( 给予 等 量 基 质/ c m ) , 每组 1 0只
巴布剂概念以及中药巴布剂
巴布剂概念以及中药巴布剂巴布剂是一种传统中药剂型,也称为膏剂。
巴布剂的特点是质地柔软,能够在皮肤上均匀涂抹,常用于外用,具有舒筋活络、止痛消肿、解毒止痒等功效。
巴布剂的制备方法比较复杂,需要配合多种中草药,经过炮制、破壁、煎煮、过滤、提取等多个工序,才能获得质量稳定、药效有效的巴布剂。
巴布剂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医药文献,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均有关于巴布剂的记载。
然而,由于巴布剂的制备方法繁琐,传承有限,因此在现代化的医药生产中使用较少。
不过,随着中药制剂的推广与发展,巴布剂逐渐受到重视与关注,成为了中药制剂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剂型。
中药巴布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适宜的中草药材,根据其功效和“配伍禁忌”制定处方。
然后,对药材进行炮制、破壁、煎煮、过滤等一系列工序,使其具有更好的药效和药效稳定性。
接着,将处理好的药液慢慢加入适量的药粉中,搅拌均匀,不断添加药液直至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巴布状。
最后,将巴布剂装入容器中,通过冷却、晾干等方式进行后续加工处理,变成实用的中药制剂。
中药巴布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多个临床领域。
例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治疗风湿类疾病的银屑病外用巴布剂;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烧伤、湿疹、脱发等皮肤病的中药巴布剂;用于治疗妇科炎症、月经不调、阴道炎等疾病的妇科巴布剂等。
中药巴布剂的优点在于其药效较快、副作用小、能够针对局部病变点进行治疗,同时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药巴布剂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中草药剂型,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巴布剂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制备方法也更加科学化。
中药巴布剂不仅成为了中药制剂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剂型,也将继续为临床医疗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巴布剂的研究
巴布剂的研究【摘要】通过综述巴布剂的基质、制作工艺、质量评价和巴布制剂的特点,表明巴布制剂做为一种新型的外用贴膏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巴布制剂提供了依据。
【Abstract】Cataplasm is a new type preparation for external use and has expensive foreground. In this paper,the matrix of cataplasm,technology for preparation,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excellences of cataplasm are reviewed,providing foundation for the exploiture and utilization of cataplasm.【Key words】Cataplasm;Matrix;Technology for preparation;The quality evaluation目前人们用药的途径主要以口服和注射为主,其普遍存在血药浓度波动,以及通过消化道吸收时易受消化液、食物等因素的干扰,又有部分被肝脏破坏,致疗效降低,需频繁给药,还可引起疼痛,依从性差,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从而便应运而生了第三代剂型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巴布剂所特有的优点使人们对它研究开发投入越来越大。
巴布剂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和适量比例的辅料混匀后涂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作为新型外用透皮贴剂,已在国外大量应用。
由于采用水溶性大分子生物为基质,使用后无残留,不污染衣物并且采用透皮吸收控释技术血药浓度平稳,药效更持久,载药量大且剂量准确,保湿性好,不干燥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使用舒适,皮肤无刺激性及过敏反应,可反复揭贴而不影响疗效[1]。
巴布剂概念以及中药巴布剂
巴布剂概念以及中药巴布剂
巴布剂是一种固体制剂,是中药制剂中常见的一种。
其主要成分是贝类的粉末,如合泥贝、巴西贝和龟板等。
这些贝类会经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将它们煅烧、打磨成粉末状,然后与药材粉末等混合,最终制成巴布剂。
巴布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剂型,具有药效稳定、服用方便等优点。
在中药方面,巴布剂在解热、止咳、平喘、镇痛等方面有很好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的症状。
中药巴布剂的制作原理是将药材粉末与贝类粉末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结合剂(如三七粉、蜂蜜等),用水进行混合制作,最终形成固体制剂。
在中药巴布剂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药材应先研磨成细粉末,以便与贝类粉末进行混合。
2.贝类粉末制作的质量应该比较均匀,以便保证巴布剂的
药效稳定。
3.结合剂的选择应当适当,不可超过一定比例,否则会影
响巴布剂的质量。
4.在巴布剂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保持混合均匀,以便保证巴布剂的质量。
中药巴布剂的服用方法是将制剂切成小块,用开水冲服。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2-3克,儿童每次服用1-2克,每日
2-3次。
中药巴布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咳嗽、哮喘、骨折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巴布剂不能作为单方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中药巴布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剂型,具有药效稳定、服用方便等优点。
在中药疗法中,巴布剂的应用广泛,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以及医生建议。
巴布剂的研究概况
外透皮吸收率 、 药效学等生物学指标来评价 巴布剂的质量 。 谈宣忠I q 以癌
痛宁巴布剂和消瘤止痛软膏中主药 山豆根 的主要成分苦参碱为指标 , 采 用HL P C和 F n 扩展池法 , rz a 用小 鼠皮为透过屏障 , 明癌痛宁 巴布剂 中 证 5 剂量准确 , ) 面积固定 , 血药浓度平稳 , 无峰谷现象 , 减少毒副作用 ; 苦参碱透过率显著优于原软膏剂。药物 的临床疗效是制剂 的最终 目 , 标 也可以作为制剂 中质量评价的一个 重要指标 。 6 可反复揭帖, ) 对粘性影响小 ;
4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 , ) 脂 溶 性 药 物 、 药 材 ( 末 ) 中药 5 巴布 剂 的发 展 ) 可 中 粉 及 提取 物 等 。 通过调查发现 巴布剂 的应用研究 主要 集中在软组织挫伤 、跌打损 2 巴布 剂 的基 质 材料
民蕾科技
20 0 9年 第 2期
巴布剂 的研究概 况
朱景丽 , 赵春蓓 张广庆 。
医保 药健 ・
( 、 药集 团人 民 同泰 制 药厂 , 龙 江 哈 尔滨 10 5 2 黑龙 江 生物科 技 职 业 学 院 , 1哈 黑 50 0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2 ) 50 5
摘 要 : 巴布 剂的 特 点 、 质材 料 、 方 、 量评 价及 发 展 前 景 等 几 方 面对 其进 行 研 究。 从 基 处 质
关 键 词 : 剂 ; 质材 料 ; 方研 究 巴布 基 处
巴布贴剂叉称 巴布剂, 以水溶性高分 子聚合物 为基质骨架材料的 是 外用贴剂 , 是从古代泥罨剂发展起来 的。 自2 0世纪 7 0年代 日本进行工 业化生产以来 , 巴布剂在 日本有了较快的发展 , 并于 8 O年代成功地打人 了欧美市场 , 引入我国。它属于透皮给药系统 或经皮 吸收制剂的一 同期 种, 是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 , 药物 由皮肤吸 收进 人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 有效血药浓度 、 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 1 巴布 剂 的 特点 巴布膏剂 的组成 和结构特点决定 了其 与传 统的贴膏相 比具有一些 独特的优势 。其优点如下 : 1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 , ) 对皮肤无过敏刺激反应 ; 2保湿性能好 , ) 不干燥 , 透气性能 良好 ; 3 载药量大 , ) 适合中药用药量大的特点;
中药膏药巴布剂
中药膏药巴布剂(现代膏药巴布剂)1. 中药膏药巴布剂简介中药膏药巴布剂是一种外用贴膏剂,属于经皮给药剂型。
在巴布剂加工过程中所选用的药物为中药,运用中药经典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制成超微中药粉体、水提或醇沉中药浸膏、经浸泡后的中药药泥等中药剂型,与巴布剂独特基质混合均匀加工制成的新型膏药,是对传统外用贴剂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中药外用贴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原上海中药三厂引进巴布剂生产设备和技术,并将其引入中药,由于基础薄弱,起步晚,这一剂型虽引入多年却无大发展。
随着国内厂家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不断努力,我国在该剂型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目前我国主要生产巴布剂的企业包括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哈药集团人民同泰制药厂、云南白药集团无锡药业有限公司等。
产品以易康源牌系列产品(前列安贴、经舒宁贴、乳之宁贴),复方紫荆消伤膏,骨友灵巴布膏等为代表。
目前我国中药巴布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巴布剂基质辅料的选择,巴布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巴布剂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巴布剂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等方面。
3.基本构成及制备工艺中药膏药巴布剂的基本构成包括:○1支持层,又称背衬层,是膏体的载体,起支撑作用。
一般选用人造棉布、无纺布、法兰绒等;○2载药层,即基质和主药部分;○3保护层,即载药层表面的覆盖物,一般选择聚丙烯、玻璃纸、聚酯等。
巴布剂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基质成型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主要工艺流程如下:主药支持层保护层基质载药层涂布裁剪包装成品4.中药膏药巴布剂特点○1基质独特巴布剂基质与主药互相作用对药物安全以及使用安全有很大影响。
巴布剂在基质的选择上应具备以下条件:基质本身无毒副作用,不与主药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主药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制成的膏体应具有一定的黏性,且具有保湿性;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易剥离且不伤皮肤无残留;具有一定的定型作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能够保持巴布剂的形状;在使用期间具有稳定性。
巴布剂(类似于膏药)
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巴布剂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将成为巴布剂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新型巴布剂产品的研发和 应用将不断涌现。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加强,巴布剂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加强品牌 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自身竞争力。
新产品的开发
新型药物传输系统
利用巴布剂作为药物传输系统,将药 物通过皮肤直接传输到病变部位,可 以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注射 药物的疼痛感。
美容巴布剂
利用巴布剂作为美容用品,如面膜、 去角质剂等,可以起到保湿、美白、 抗衰老等作用,提高人们的美容保健 水平。
06
巴布剂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某品牌巴布剂的市场推广
新型材料的应用
利用新型材料和纳米技术,提高巴布剂的渗透性 和药效。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巴布剂治疗 方案。
智能巴布剂
开发具有智能监测和反馈功能的巴布剂,实现精 准治疗。
05
巴布剂的研发动态
新原料的研发
天然植物提取物
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巴布剂的原料,如薄荷、樟树、紫锥菊等,具有抗炎、 抗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提高巴布剂的药效和安全性。
巴布剂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巴布剂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等中医典籍。
发展历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巴布剂的生产工艺和配方不断改进,现代巴 布剂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展趋势
未来巴布剂将更加注重药物成分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安全性,以满 足更多治疗领域的需求。
巴布剂的应用领域
01
02
巴布剂的局限性
个体差异
巴布剂成型性研究
处方ⅡA: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测PH),再 将plasdoneK90溶于水中备用。将甘羟铝溶入甘油 中,混合均匀,再加入NP-700混匀。搅拌水相 10min后,再将甘油相倒入开始搅拌。以后同ⅠA。
处方ⅡB:将甘羟铝溶入甘油中,混合均匀, 再加入NP-700混匀油相。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 测PH),再将plasdoneK-90溶于水中为水相。搅拌 油相10min后,再将水相倒入开始搅拌。以后同 ⅠA。
处方ⅠC:将EDTA溶入甘油中,混合均匀。再加 入NP-700混匀。(油相) 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测PH)。再将plasdoneK90溶于水中。(水相) 将水相、油相混匀后再搅拌10min,最后加入甘羟 铝。以后同ⅠA。 处方ⅠD:将EDTA和甘羟铝溶于甘油中,混合均 匀。(油相) 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测PH)。再将plasdoneK90溶于水中。(水相) 将水相、油相混匀,再加入NP-700开始搅拌。以 后同ⅠA。
巴布剂优势
•载药量大 •透皮效果好 •生物利用度高 •药量成分可控 •无刺激性 •透气性好 •使用方便能够反复揭贴 •此外巴布剂基质含水、甘油、山 梨醇等保湿成分,具有滋润皮肤, 促进皮肤水化,利于活性成分经 皮吸收。
国内外巴布剂研究发展概况
巴布剂在日本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 世纪20 年代, 日本已出现巴布剂的雏形———泥罨剂。 20 世纪70年代,随着医药化工业的发展,新型高分 子材料的出现,尤其是聚丙烯酸钠作为基质被应用 于巴布剂,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巴布剂的内聚力、黏 弹性、保湿性等难题,使得定型巴布剂逐渐成为医 药界研究的热点。
巴布剂处方主要分为基本聚合物、 保湿剂、交联剂等,巴布剂基本聚合 物主要有两类:一类以动植物胶为主, 为非交联型;另一类以高分子聚合物 为主,在高价金属离子下交联固化成 型,为交联型。非交联型基质不稳定, 容易受湿热的影响。而交联型基质形 成了网状结构,从而提高了基质的内 聚强度,无膏体残留。
(整理)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综述巴布剂的研究进展摘要:巴布剂是适用于水溶性药物的外用制剂,与其他外用制剂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情况,分别从巴布剂的基质研究、工艺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及对巴布剂在治疗痛风方面的研究前景作出阐述。
关键词:巴布剂;基质研究;工艺研究;临床研究;痛风1.巴布剂简介巴布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1]。
“巴布”是日语的译音[2]。
巴布剂是在泥罨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布剂与泥罨剂共有一个拉丁学名—Cataplasma [3]。
巴布剂为三层,,即保护层:贴剂表面一层聚酯保护膜,使用前揭去;储药层:一层含水分子和药物的水溶性高分子框架结构;支持层:一层容许空气流通的无纺布,非常接近动物人的皮肤含水状况。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分子药物可以在其中沿着浓度梯度自由移动,,由此造成膏体内药物最大限度地渗透人皮肤进入局部组织。
由于巴布剂采用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作为基质,故使其与皮肤有较好的相容性、亲和性。
使用过程中,皮肤无刺激性及致敏性,无疼痛感,使用舒适。
其以无纺布为支持层,故透气性、耐汗性好,且可反复揭贴,不影响疗效。
此外巴布剂载药量较大,起效迅速,最重要的是,巴布剂可长时间连续给药,从而维持必要水平的血药浓度,更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与传统的橡皮膏、软膏、黑膏药等外用膏剂相比, 巴布剂具有无残留,不污染衣物;载药量较大,起效迅速;保湿性能好;透气性能良好;使用舒适;皮肤无刺激性及致敏性,无疼痛感,且可反复揭贴,不影响疗效等优点。
2.巴布剂的基质研究2.1基质的选择原则巴布剂的基质需具备以下条件:(1) 对主药稳定性无影响, 无副作用; (2) 有适当弹性和粘性;(3) 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4) 不在皮肤上残存,能保持膏体的形状;(5)不因汗水作用而软化,在一定时间内有稳定性和保湿性。
巴布剂
目录第一章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 (3)1、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研究 (3)2、透皮促进剂的筛选 (3)3、制备工艺研究 (3)4、质量评价 (4)第二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4)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 (4)1.1巴布剂的基本构成 (4)1.2.1 粘着剂 (4)1.2.2保湿剂 (4)1.2.3无机填充剂 (4)1.2.4透皮促进剂 (5)2、巴布剂基质处方研究 (5)3、制备工艺研究 (5)4、质量评价 (5)5、结语 (6)第三章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探讨 (7)1、巴布剂的基质原料研究 (7)1.1粘着剂 (7)1.2保湿剂 (7)1.3填充剂 (7)2、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 (7)3、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与开发 (7)4、制备工艺研究 (8)5、质量评价 (9)第四章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0)1、聚合物基质的选择 (10)2、聚合物基质与活性药物的相容性 (10)3、聚合物基质与渗透促进剂的相容性 (10)4、巴布剂基质与皮肤的相容性 (11)6、对中药巴布剂的释药机理进行研究 (11)7、中药巴布剂的体内实验验证 (12)第一章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巴布剂对皮肤粘着性好,从皮肤剥下时干净利落无残留物,在温度、湿度变化的贮藏条件下软硬度适宜,不变质,稳定性高。
此外,巴布剂对皮肤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揭贴性均好.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浸膏制剂。
巴布剂70年代首先出现在日本,日本学者对巴布剂的研究较全面,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期。
近几年发展较快,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国内巴布剂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1、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研究巴布剂的基质原料,主要是亲水性物质,常用的有粘着剂 (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保湿剂 (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填充剂 (白陶土、氧化锌、微粉硅胶等)。
巴布剂调研报告
一、优缺点 (2)二、与其他剂型比较 (2)三、制备工艺 (2)四、临床应用 (3)五、申报获批情况 (3)六、在骨骼与肌肉用药治疗类别中的市场情况 (5)七、存在的问题 (6)八、前景 (6)附件:申报情况 (6)巴布剂指中药提取物或者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和适量比例的辅料混匀后涂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是新型外用透皮贴剂,已在国外大量应用。
(1)巴布基质与水溶性、脂溶性药物相容性好,基质载物量大,非常适合重要多组分,大剂量的用药特点。
(2)巴布剂通常含有超过50%的水分,易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有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
(3)巴布剂透气性、对皮肤粘着性、保温性均优于传统贴膏剂,对皮肤刺激性小,于是具有使用舒适,可以反复揭扯和贴敷、不污染衣物、无残留、使用后揭扯无痛感等。
(1)巴布剂易脱水,失去黏性。
(2)巴布剂为水性基质,可能影响有效成份的释放,造成药物浓度梯度不足,影响药物的透皮速率。
巴布剂与口服剂型相比,无肝脏首过效应,不受胃肠道降解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与注射剂相比,使用方便无疼痛;与软膏剂相比,给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固定,故血药浓度稳定;与橡胶膏剂相比,无松香等增粘剂可能引起的致敏作用,对皮肤刺激性小。
在巴布膏剂工艺条件的研究中,主要分为基质成型工艺的研究、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涂布工艺的选择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1、基质成型工艺的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不同的基质原料; (2)不同的原料规格; (3)不同的基质配比以及调制顺序;(4)炼合温度的选择。
根据研究结果最终选择最佳的成型工艺。
2、涂布工艺的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延压涂布; (2)热熔涂布; (3)溶液涂布法。
3、巴布剂普通制备工艺如下图:巴布剂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局部止痛、抗炎方面,其对软组织挫伤、跌打损伤、肌肉痛、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腿鞘炎等外伤和骨疾病方面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可应用巴布剂治疗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痛经、急性前列腺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8.清凉巴布剂技术报告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文献研究 � 通过本课题研究,将临床疗效好的医院制 剂清凉膏改成清凉巴布剂,克 服传统油膏 的缺点。填补国内外肛肠领域尚无巴布剂 应用的空白。
研究内容
� 2.处方用药材的来源及鉴定 � 3.制备工艺研究 � 4.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 � 5.药效学研究
一、文献研究
• 1、痔病及痔病药研究 • 2、巴布剂研究(国内外研究动态、辅料的 基本组成、制备工艺等) • 3、清凉膏处方药研究(各处方药的主要成 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
三、制剂工艺研究
� 1、制剂中间体制备工艺研究 � 2、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一)、制剂中间体制备工艺研究 �工艺筛选指标: 1、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靛玉红、盐酸 小檗碱) 2、药效学作用比较(镇痛、抗炎)
• 通过文献研究及药物性质确定 两种工艺:
不同点 工艺一: 中间体Ⅰ 中间体Ⅱ
乳香、没药冷冻超微粉碎
• 清凉膏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丁泽民教授创制 的纯中药外用制剂,已在南京市中医院临 床应用二十余年,专治肿痛型痔病,患者 普遍反映疗效较佳,但 清凉膏剂型不足: 难清洗,载药量小,使用不方便,易有湿 疹副反应等。
•
巴布剂该剂型于 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日本 开发成功,目前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已 普遍使用。我国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 80年 代初期。 巴布剂具有载药量大,保湿性 好,透皮效果好,皮肤刺激性小,易清 洗,使用方便等特点 ,其本质是透皮吸收系 统。
NO. 1 2 3 盐酸小檗碱(%) 3.65 3.73 3.61 3.66 平均值(%)
5、没药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1.,哈地丁 树Commiphora molmol Eng1.的干燥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 胶质没药。产地:进口;批号:080118。经显微鉴别、检查、薄层 色谱鉴别,结果均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项下有关规定。 6、冰片 本品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产地:亳州凯利中药 饮片有限公司;批号:090618。经显微鉴别、检查、薄层色谱鉴 别,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一部冰片项下有关规定。
中药膏药巴布剂
中药膏药巴布剂(现代膏药巴布剂)1. 中药膏药巴布剂简介中药膏药巴布剂是一种外用贴膏剂,属于经皮给药剂型。
在巴布剂加工过程中所选用的药物为中药,运用中药经典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制成超微中药粉体、水提或醇沉中药浸膏、经浸泡后的中药药泥等中药剂型,与巴布剂独特基质混合均匀加工制成的新型膏药,是对传统外用贴剂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中药外用贴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原上海中药三厂引进巴布剂生产设备和技术,并将其引入中药,由于基础薄弱,起步晚,这一剂型虽引入多年却无大发展。
随着国内厂家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不断努力,我国在该剂型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目前我国主要生产巴布剂的企业包括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哈药集团人民同泰制药厂、云南白药集团无锡药业有限公司等。
产品以易康源牌系列产品(前列安贴、经舒宁贴、乳之宁贴),复方紫荆消伤膏,骨友灵巴布膏等为代表。
目前我国中药巴布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巴布剂基质辅料的选择,巴布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巴布剂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巴布剂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等方面。
3.基本构成及制备工艺中药膏药巴布剂的基本构成包括:○1支持层,又称背衬层,是膏体的载体,起支撑作用。
一般选用人造棉布、无纺布、法兰绒等;○2载药层,即基质和主药部分;○3保护层,即载药层表面的覆盖物,一般选择聚丙烯、玻璃纸、聚酯等。
巴布剂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基质成型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主要工艺流程如下:主药支持层保护层基质载药层涂布裁剪包装成品4.中药膏药巴布剂特点○1基质独特巴布剂基质与主药互相作用对药物安全以及使用安全有很大影响。
巴布剂在基质的选择上应具备以下条件:基质本身无毒副作用,不与主药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主药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制成的膏体应具有一定的黏性,且具有保湿性;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易剥离且不伤皮肤无残留;具有一定的定型作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能够保持巴布剂的形状;在使用期间具有稳定性。
巴布剂配方,研究,展望
巴布剂配方,研究,展望•505楼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巴布剂(cataplasma)系指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质中,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剂型。
巴布剂20世纪70年代源自日本,80年代初引入我国,90年代我国开始规模生产中药巴布剂。
巴布剂对皮肤黏着性好,从皮肤剥下时干净利落无残留物,在温度、湿度变化的贮藏条件下软硬度适宜,不变质,稳定性高,另外,它对皮肤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揭贴性均好,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浸膏制剂。
1999年上海雷允上集团的复方紫荆消伤膏获得国内第一个巴布剂新药证书。
相对于其他外用贴膏,巴布剂具有以下优点:1)与传统橡胶硬膏剂相比,巴布剂主要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对皮肤无过敏、刺激反应,剥离时无疼痛感和残留;2)对低离子强度和水溶性组分承载能力强;3)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无污染;4)较高的含水量可促进药物从贴布向皮肤释放,并且水分在蒸发时会带走皮肤上的热量,有凉爽感。
现将巴布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 基质研究基质配方研究是中药巴布剂基质成型工艺的关键内容,只有合理的配方才能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基质膏体。
合理配方需具备以下条件:1)对主药稳定性无影响,无副作用;2)有适当弹性和黏性;3)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4)不在皮肤上残存;5)能保持巴布剂的形状;6)不因汗水作用而软化;7)在一定时间内有稳定性和保湿性。
基质一般由以下材料组成。
1)黏着剂:一般有天然、半合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3大类,常用的黏着剂有NP700、聚丙烯酸钠、西黄蓍胶、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聚异丁烯、聚乙酸乙烯、邻苯二甲酸酯、丙烯酸或甲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酯等,其中最常用的是NP70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PVA、聚丙烯酸钠等。
一般用量为0.5%~50%,最好为5%~25%。
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摘要】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有关巴布剂基质的研究,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制备工艺的研究及质量评价标准,巴布剂研究的技术,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
结论:巴布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透皮贴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巴布剂系指将药物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均匀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剂型。
该制剂是在一种古老的剂型——泥罨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日本开发成功,已在欧美,日,韩等国大量应用。
1巴布剂基质研究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通则附录所载,巴布膏剂常用的基质[1]有聚丙烯酸钠、羟甲基纤维素钠、山梨醇、聚乙烯吡烷酮、聚乙烯醇、明胶、甘油等。
巴布剂基质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对主药的作用有很大影响,一般由以下材料组成。
黏着剂黏着剂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半合成和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三大类,是巴布剂膏体产生粘性的主要物质。
常用的黏着剂有明胶、甲基纤维素、藻酸钠、西黄蓍胶、玉米淀粉、羟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PV A)聚乙烯吡洛烷酮(PVP)等[7],其中最常用的有明胶CMC?Na,PV A,一般用量为%~50%,最好为5%~25%。
保湿剂为改善巴布剂基质的稠度,避免贴敷后膏面干燥而竭诚硬膜,常加入巴布剂使巴布剂具有适当的稠度,保湿剂也可防止胶粘剂凝胶基质中水分的挥发,使含湿量在贮藏和使用中保持恒定,因为水分挥发会影响药物的释放速度。
所以巴布剂的含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基质的黏着性,赋形剂、释放度的好坏。
保湿的范围为1%~70%,最好为10%~60%[3]因此解决保湿性是巴布剂制剂中的关键之一,常用的保湿剂有甘油、丙二酸、山梨醇、聚已二醇等,有时也可用其混合物。
填充剂填充剂是巴布剂成型的关键,用量一般在粘性基质的20%以上。
常用的填充剂有高岭土、氧化锌、微粉硅胶、碳酸钙、皂土、二氧化钛等。
巴布剂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巴布剂(综述)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1年 10月15日【课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药剂学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经皮给药系统所独特具有的用药简便性和安全性使它成为21世纪药品开发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不同于西医内病外治(指采用化学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主要根据皮肤通透性而定,以经皮给药系统为代表),中医内病外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药穴位或病位给药,主要通过穴位经络效应与透皮吸收的药理作用,以膏剂、贴剂为代表剂型[1]。
中国的穴位、经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面对当今药源性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中医外治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本文现择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巴布剂进行综述。
【巴布剂概述】一.剂型简介巴布膏剂系指药物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贴膏剂)。
中药巴布剂系是以亲水性聚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混合后,涂于布/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2]。
二.适应症目前巴布膏剂产品多用于炎症、疼痛类疾病,包括挫伤、跌打损伤、肌肉痛、关节痛、骨折痛、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等的治疗。
从这一剂型的特点考虑,也适用于中药敷贴治疗哮喘、腹痛、儿童物理降温以及美容、化妆品(如抗老化、美白、祛皱、维生素、中草药,保湿面膜等疗效型化妆品)。
三.巴布剂构型巴布剂的一般构型属于均质骨架系统,其膏剂组成及其结构特点决定它的优势如下:(1)贴敷舒适;(2)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中药及中药提取物等;(3)生产无“三废”,完全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4)不需要加热干燥,有利于药物稳定和保持挥发形成分;(5)对皮肤几无刺激性及致敏性;(6)基质含水、甘油、山梨醇等保湿成分,具有滋润皮肤、促进皮肤水化,有力吸收。
巴布剂成型性研究
处方ⅡA: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测PH),再 将plasdoneK90溶于水中备用。将甘羟铝溶入甘油 中,混合均匀,再加入NP-700混匀。搅拌水相 10min后,再将甘油相倒入开始搅拌。以后同ⅠA。
处方ⅡB:将甘羟铝溶入甘油中,混合均匀, 再加入NP-700混匀油相。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 测PH),再将plasdoneK-90溶于水中为水相。搅拌 油相10min后,再将水相倒入开始搅拌。以后同 ⅠA。
•处方的制备工艺对巴布剂成型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此 引入部分数据对巴布剂的成型性进行分析。 a)EDTA对巴布剂交联速度的影响
处方Ⅰ加入EDTA使得巴布剂膏体中Al3+的浓度在一定时 间内降低,使得交联速度减慢。EDTA螯合Al3+的反应是可 逆的,膏体形成后EDTA将Al3+逐渐释放出来从而使胶强度 逐渐增加。而处方Ⅱ不加EDTA的巴布剂膏体胶强度上升 很快且不稳定,在一小时左右就已经达到很高的胶强度, 最后因为内聚力过大而不粘无纺布,导致膏体不能涂布。 处方ⅡC的工艺是将水相和油相先搅拌10min后再加入甘羟 铝继续搅拌,在此工艺下甘羟铝加入之初就开始交联,外 部形成粘稠的胶体但是内部还有一部分粉末没有全部溶解, 相当于减少了甘羟铝的浓度,胶强度反而不迅速升高。最 终稳定后胶强度也很低。所以在制备巴布剂膏体时要根据 主药的成分适当增加或减少EDTA的量,以便达到合适涂 布的胶强度。
…・gf
velocity
5mm/sec
1 2 mm
3 0 mm
GEL
1 0 mm
sensory axis Curd tension meter
胶强度测定示意图
实验过程
按照处方制备基质
工艺 处方ⅠA:将甘羟铝、EDTA溶入甘油中,混合均匀。 再加入NP-700混匀备用。(油相)(搅前制备) 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测PH),再将 plasdoneK-90 溶解于水中备用。(水相) 先将水相加入搅拌锅,搅拌10min,再倒入油相开始搅 拌,搅拌时间1.5h。并于搅拌开始后0.5h,1.0h和1.5h 取样测定胶强度。 处方ⅠB:将甘羟铝、EDTA溶入甘油中,混合均匀。再 加入NP-700混匀备用。(油相)(搅前制备) 将酒石酸溶解于水中(测PH),再将plasdoneK-90溶 解于水中备用。(水相) 先将油相倒入搅拌锅,搅拌10min,再倒入水相开始搅 拌。其后同ⅠA。
巴布剂概念以及中药巴布剂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巴布剂以及中药巴布剂巴布剂概念巴布剂是一种外用贴膏剂,在日本有较久的应用历史,系药材提取物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合后,被涂布在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
由背衬(常用无纺布、弹力布、水刺布),膏体,防粘膜(膏体表面的隔离膜)组成。
其载药量大,保湿性强,与皮肤的相容性好,耐老化,可以反复揭贴,随时终止给药,剂量准确,血药浓度平衡无峰谷现象,可减少毒副作用,在工业生产中无有机溶剂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中药巴布剂,是指在巴布剂加工过程中所选用的药物必须是中药成份,如超微粉碎的中药粉体,水提取或乙醇提取的中药浸膏,经浸泡后的中药药泥,以上中药剂型和巴布剂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工而成的巴布剂,简称中药巴布剂。
我们再总结一下中国传统贴膏包括近年一些医药科技公司所推出的系列膏贴,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黑膏药该剂型就是将中药材用植物油在高温情况下进行煎熬,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加入铅丹,至“滴水成珠”状,然后再降温,滩涂在棉布或牛皮纸上,使用时必须用文火加热,该剂型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民间到正规制药厂该工艺和剂型还在使用,但是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检测手段的完善,该剂型逐渐被淘汰,其不足有以下几点:一,重金属超标,铅丹本身有毒。
二,高温加工破坏药物有效成份三,遇热流油污染严重。
四,工艺和技术很难达到国家GMP标准。
二,橡皮膏贴剂该剂型就是选用化工合成胶体,将中药粉或西药粉和胶体混合后,涂在棉布或弹力布上,再附一层瓦楞膜或防粘纸。
由于该剂型本身工艺的限制,只能起到暂时止痛的目的。
现在也在被淘汰。
其不足可归纳一下几点;一,由于选用化工胶作为基质,虽然通过打孔来解决透气差的问题但是过敏率还是很高。
二,药物含量低,涂层只有0.1mm,大多只靠添加西药止痛成份来暂时的起到止痛效果。
三,胶体分子结构紧密,将药物包裹在内,药物有效成份根本无法渗透,只能起到封闭的作用。
四,采用汽油等作为溶剂,加工即危险又有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布剂的研究【摘要】通过综述巴布剂的基质、制作工艺、质量评价和巴布制剂的特点,表明巴布制剂做为一种新型的外用贴膏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巴布制剂提供了依据。
【Abstract】Cataplasm is a new type preparation for external use and has expensive foreground. In this paper,the matrix of cataplasm,technology for preparation,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excellences of cataplasm are reviewed,providing foundation for the exploiture and utilization of cataplasm.【Key words】Cataplasm;Matrix;Technology for preparation;The quality evaluation目前人们用药的途径主要以口服和注射为主,其普遍存在血药浓度波动,以及通过消化道吸收时易受消化液、食物等因素的干扰,又有部分被肝脏破坏,致疗效降低,需频繁给药,还可引起疼痛,依从性差,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从而便应运而生了第三代剂型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巴布剂所特有的优点使人们对它研究开发投入越来越大。
巴布剂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和适量比例的辅料混匀后涂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作为新型外用透皮贴剂,已在国外大量应用。
由于采用水溶性大分子生物为基质,使用后无残留,不污染衣物并且采用透皮吸收控释技术血药浓度平稳,药效更持久,载药量大且剂量准确,保湿性好,不干燥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使用舒适,皮肤无刺激性及过敏反应,可反复揭贴而不影响疗效[1]。
根据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报道,现将国内的巴布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巴布剂基质的研究1.1 巴布剂的基质应具备以下条件[2]:①对主药稳定无影响,无不良反应;②有适当的弹性和粘性;③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④使用后皮肤无残留,不污染衣物;⑤不因汗水作用软化以致影响疗效;⑥在一定时间内,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保湿性;⑦有一定的pH值;⑧能保持巴布剂的形状,以便于反复揭贴。
1.2 基质的组成[3] ①黏着剂:一般有天然的,半合成的和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三大类。
常用的有明胶,西黄胶,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PV A ,PVP 聚乙二醇,聚异丁烯,聚醋酸乙烯,邻苯二甲酸酯,丙烯酸或甲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脂等,其中最常用的有明胶,CMC-NA,PV A,聚丙烯酸钠等,一般用量为0.5%~50%,最好为5%~25%;②保湿剂:巴布剂的含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质的黏着性,赋形性,释放度的好坏。
保湿剂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巴布剂的最大含水量可达60%,常用的有甘油,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等,也可以用它们的混合物。
保湿剂常用的范围为1%~70%,最合适为10%~60%;③填充剂:填充剂是巴布剂成型的关键,用量一般为基质的20%,常用的有氧化锌,高岭土,微粉硅胶,碳酸钙,二氧化钛等,高岭土用量一般占药物的5%~20%较为理想;④透皮促进剂:有二甲基亚砜,氮酮,薄荷油,冰片,桉叶油等,而氮酮用得比较普遍;⑤软化剂:水溶性软化剂有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200,400,600;脂溶性软化剂有蓖麻油及其他油脂。
用量约为1%~10%;⑥其他附加剂: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脂等。
此外,防腐剂,抗氧剂等也可适量加入,其用量取决于具体制剂而定。
1.3 基质中各组分的合理比是制成优良巴布剂的关键[4],而目前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选用的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为感官指标如巴布剂的外观,均匀性,涂展性,对皮肤的密着性,贴敷性,活动关节的追随性,对皮肤的刺激性等;另一类为巴布剂的体外质量评价的理化指标,包括药物黏着性,剥离强度,赋形性,稳定性,皮肤刺激性,药物释放度等方面。
在实践中对上述指标或部分指标进行试验,以得到更好的处方配比,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刘淑芝等[5]采用U14(147)均匀设计法,以影响巴布剂物理性状的几种主要原料为考察因素,以各种原料不同加入量为考察范围,以成型巴布剂基质的剥离粘着力(拉力),剥离强度为指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优选出最佳的基质配方:粘性剂5.0份,增塑剂1.6份,赋形剂2.5份,填充剂8.0份,交联剂0.2份,柔化剂2份。
韩冬等[6]采用U16(86)均匀设计法,以处方中高分子凝胶,填充剂,保湿剂,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为因素,以用量为水平,以剥离强度,黏着力和制剂外观作为考察指标,得出巴布剂的最优处方为卡波姆U10∶聚丙烯酸钠7 s∶甘油∶丙二醇高岭土∶柠檬酸∶乙醇∶三氯化铝=0.5∶6.5∶27:7∶1.6∶0.2∶8∶0.4。
刘成等[7]采用U17(1716)均匀设计法。
以明胶,CMC-NA等原料为因素,用量为水平,以考察剥离强度和持粘力为指标,确定基质最佳处方为明胶:CMC-NA∶PVPK-30∶PANA∶高岭土∶丙二醇∶PEG400∶山犁醇=1∶4∶7∶0.5∶4∶5∶10∶20。
陈穗等[8]采用U7(76)均匀设计法以感观,黏度,持粘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对巴布膏剂进行实验研究,确定巴布膏剂基质的最佳配方比为: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甲基纤维素钠=4.3∶1.5∶1。
奚伟等[9]用L18(37)正交设计法,考察交联剂,交联调节剂,增粘剂,保湿剂的用量水平及消泡剂的类别对巴布剂粘性指标的影响,得出最优处方比为:聚丙烯酸钠∶氢氧化钙∶柠檬酸∶消泡剂∶甘油=0.4∶0.2∶0.1∶PEG200∶2。
祁静[10]采用正交设计法以观察黏着力,皮肤跟随性,膜残留性为综合指标进行实验,得出最佳配比为:聚丙烯酸钠∶明胶∶高岭土=2.0∶1.5∶3.0。
2 透皮促进剂的筛选近年采用氮酮(Azone)较为普遍,其特点是无色无臭,对人体黏膜产生最低刺激,有效浓度低,对亲水亲油性药物均有促进作用,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使用有时效果不是很理想,故经常联合使用,称为二组分系统,一般由一种亲水性分子和一种亲油性分油酸与丙二醇合用,如氮酮-丙二醇系统,油酸-氮酮系统学者还对中药透皮促渗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某些芳香性中药中的脂溶性成分也具有类似Azone的促渗作用[11]。
易军等[12]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三七皂苷透皮量的考察,发现以氮酮与丙二醇共同作为促透剂,且二者用量均为4%时,三七巴布剂表现出良好的透皮性能,24 h累计透皮率达到18.06%。
毛林燕等[13]以丁香酚为指标,考察咳喘巴布膏的体外透皮渗透情况,结果哮喘巴布膏本身具有良好的透皮作用,加入1.5%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效果最佳。
郝保华等[14]对影响辣椒碱巴布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薄荷醇、冰片、桉叶油、氮酮进行筛选,4种促透剂对辣椒碱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作用效果最佳的是桉叶油,其次为冰片、薄荷醇和氮酮。
3 制备工艺的研究巴布剂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基质成型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基本过程如下[15]巴布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主要包括[16]:基质的成型工艺和制剂的成型工艺。
中药巴布剂的制备工艺还包括了药材的提取和纯化,制成一定稠度的浸膏,以便用于中药巴布剂的制备。
哪一个工艺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影响基质优劣的因素除原料本身和配方、配比的影响外,制备工艺亦是影响因素之一,如膏体含水量对成型的影响及膏体含药量对成型的影响。
因此,在制备巴布剂时所选择的原料,基质的配方比及投放顺序,搅和的时间及强度,无纺布的质地等都会影响巴布剂的质量。
刘淑芝等[17]选用正交实验法,以膏体的均匀性、膜残留性、柔软性、可涂展性及对皮肤的追随性为综合考察指标,以剥离时黏着力(180°)为量化指标,对影响巴布剂膏体物理性状的因素:搅拌时间、炼合温度、各组分基质的添加顺序三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优选。
结果表明: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搅拌20~40 min ;膏体温度50℃赋形剂组先与填充剂组合混合后,再加入粘性剂。
4 质量评价[18]按照中国药典(2005版)的有关规定,巴布剂的质量评价一般为释放度、透皮性能、黏着性、赋型性、稳定性、皮肤刺激。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巴布剂项下方法进行检查:取供试品3片在室温下除去盖衬,置于长30 cm、与水平面成30°斜面木版中央,膏面向上,斜面上部10 cm及下部15 cm用0.025 mm 厚的涤纶薄膜覆盖,中央留出5 cm膏面,用30号钢球自斜面顶端自由滚下。
考察6个月,每月测定1次,均能粘住3个钢球。
长期放置中粘度略有降低,但6个月后仍符合药典规定。
赋形性试验: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一部巴布剂项下方法进行检查,取供试品1片,置37℃恒温箱中,取出,用夹子将供试品固定在一平整不朽钢板上,钢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60°,放置24 h,膏面无流淌现象。
重复粘贴性考察6个月,每月测定一次,均能重复粘贴3次以上。
祁静[19]采有体外扩散池法,以双氯芬酸钾巴布剂中药物的经皮渗透量为指标,用HPLC法定量检测透过的双氯芬酸钾以筛选双氯芬酸巴布剂中透皮促进剂的种类和用量。
陶海等[20]在动物刺激性实验中结果见皮肤无发红、发疹、水泡现象,仅见皮肤被染成黄色。
5 巴布剂的展望在我国巴布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可供查阅的文献不多,这就对医药工作者提出的巨大挑战,但巴布剂有其本身特有的优点,它能克服中药提制过纯和不纯带来的问题,增加研究投入,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
对于服药困难的老人和小孩,新型的巴布剂型将是更好的选择。
我国有着巨大的中药材资源,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成可供降压降脂巴布制剂,将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要着眼巴布剂的统一标准与产业化的研究,为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潘卫三,李华,李嘉煜.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中医外治杂志,2004,13(3):3-4.[2]范焴,巴布剂.天津药学,1995,7(4):84-85.[3]刘成,胡晋红,朱全刚.透皮吸收制剂基质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2,11(2):601-604.[4]沈静,郭立玮,潘林梅.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53.[5]刘淑芝,费虹,郭春燕,等.均匀设计法优选中药巴布剂基质配方.中国实验方剂杂志,2001,7(1):17-18.[6]韩冬,崔黎丽,李国栋. 巴步剂透皮给药基质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5):572-573.[7]刘成,胡晋红,朱金刚. 巴布剂透皮给药系统的基质设计.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923-924.[8]陈穗,陈胜辉,曾婷婷.均匀设计法在筛选巴布膏剂基质处方中的应用.海峡药学,2001,13(2):13-14.[9]奚炜,胡晋红,朱全刚,等.正交设计法优化巴步剂基质处方.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1):80-81.[10]祁静.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巴步剂基质的实验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增刊):22-23.[11]胡晋红,陈岚,朱宇.药物透皮促进剂及其联合应用.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2):105-108.[12]易军,邵思华.三七巴布剂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广东药学学报,2000,16(2):90.[13]毛林燕,高家鉴,褚东宁.咳喘巴布膏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4, 21(3):249.[14]郝保华,马玲. 促透剂对辣椒碱巴布剂透皮吸收的影响.中草药,2005,36(7):1016.[15]贾伟,高文远,王涛,等.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7-11.[16]陶建武,薛大权,余敏.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23.[17]刘淑芝,费虹,汤亚池,等.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9-11.[1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祁静.中药萜烯类对双氯芬酸钾巴布剂的皮肤促透实验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增刊):24-25.[20]陶海,李丽.复方中药巴布制剂的制备.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8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