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疾病

合集下载

营养性疾病的病因预防和处理

营养性疾病的病因预防和处理

营养性疾病的病因预防和处理营养性疾病(nutritiona1.disease)可以分成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两种类型。

近年来,我国营养过剩以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的发生率已经呈现上升趋势,导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

造成营养性疾病发生的因素有许多种,对某个个体而言,数种因素可能并存或互相影响。

一些营养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引起营养代谢的改变,导致不同个体对营养素吸收、代谢与利用的差异,因此,对营养性疾病的预防往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营养。

然而,已经发生的营养性疾病则有很多共性,在治疗处理上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一)营养性疾病的原因和预防I-营养素的摄入不足由于战争、饥荒、贫困等社会经济因素造成的食物供应短缺曾经是中国人群中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己经非常少见。

然而,由于缺乏营养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在婴幼儿、孕产妇、乳母等特殊年龄阶段或生理状态的人群中仍可能发生综合性或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群中存在的厌食现象值得注意,因其常是导致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

胃的容受性下降、缩胆囊素(可以产生饱感)和瘦素(由脂肪细胞产生的激素,具有产生厌食的作用)水平的升高及味觉和嗅觉减退等是影响老年人食欲的重要因素。

老龄期的厌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例如孤独、失去购买和烹调食物的能力、老年性痴呆、某些慢性疾病及使用某些药物的后果。

毋庸置疑,牙齿疾病可以影响咀嚼功能并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

此外,由于食物加工烹调不合理,可能破坏某些营养素,造成实际摄入的不足。

偏食也会引起一些营养素摄入缺乏。

防止以上原发性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根本措施是开展普遍的宣传教育,将科学的营养知识和适宜的烹调方法送到千家万户。

对于口腔和消化道畸形、胃肠道梗阻、昏迷、神经性厌食等疾病因素造成的继发性营养素摄入不足,只要在临床工作中加以重视,采取适当的肠道内、外营养补给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营养素摄入不足。

常见营养性疾病总结汇报

常见营养性疾病总结汇报

常见营养性疾病总结汇报常见营养性疾病是指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量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并对其发病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1. 缺铁性贫血:这是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

由于缺乏足够的铁摄入,机体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导致贫血。

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头晕、心悸等。

预防方法包括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蔬菜等;治疗方法包括补充铁剂和改善饮食结构。

2. 钙缺乏症: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不足的钙摄入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

症状包括易骨折、肌肉痉挛、牙齿松动等。

预防方法包括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如奶制品、豆腐、海产品等;治疗方法包括补充钙剂和饮食调整。

3. 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等。

预防方法包括多样化饮食,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保持维生素的平衡摄入;治疗方法包括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剂。

4. 脂肪摄入过量:脂肪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但过量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方法包括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治疗方法包括控制总体的热量摄入,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5. 高血糖:高血糖是由于糖类摄入过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昏迷。

预防方法包括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控制饮食总热量,进行适量的运动;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

综上所述,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钙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脂肪摄入过量和高血糖。

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样化营养摄入,并进行适量的运动。

对于已经发生的营养性疾病,及时的医学干预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营养性疾病题库

营养性疾病题库

营养性疾病一、选择题A1型题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先消失的部位是:A.面颊部B.躯干C.臀部D.腹部E.四肢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好发年龄为:A.3岁以内B.学龄前期C.学龄期D.青春期E.好发于各年龄期儿童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主要临床表现是:A.烦躁、多汗B.肌肉松弛、乏力C.语言发育缓慢D.睡眠不实E.骨骼系统改变4.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是:A.25—(OH)D3B.1,25—(OH)D3C.αD3D.麦角骨化醇E.胆骨化醇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主要的病因是:A.维生素D摄入过少B.生长快,需要量大C.肝肾疾病的影响D.日光照射不足E.遗传因素6.下列佝偻病体征中哪项是骨样组织堆积所致:A.肋缘外翻B.颅骨软化C.方颅D.膝内翻E.鸡胸7.佝偻病活动早期的临床表现是:A.骨骼畸形B运动功能发育缓慢C.骨骼X线表现D.Ca正常、P稍低、AKP升高E.神经兴奋症状8.3岁小儿体检时发现鸡胸,血Ca、P、AKP正常,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活动期D.佝偻病恢复期E.佝偻病后遗症期9有关佝偻病发病机制中哪项是正确的:A.PTH分泌不足B.肾小管重吸收磷增加C.肠道吸收磷增加D.骨重吸收减少E.钙磷乘积下降10.6个月小儿多汗、烦躁、夜惊,查体除枕秃外无异常发现。

你认为下列哪项检查最可靠:A.左腕掌上位放大像B.骨碱性磷酸酶测定C.血Ca、P、AKP测定D.尿钙定量E.25—(OH)D311.佝偻病口服维生素D治疗量所需时间为:A.1个月B.3个月C.用至症状消失D.用至体征消失E用至2-3岁12.满月婴儿,母乳喂养,家人要求补钙,你认为下列哪项最合适:A乳喂养儿不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B.应补充维生素D2 400u/dC.应口服元素钙200mg/dD.添加辅食,不需补钙E.应补充维生素D2 400u/d,连续4周13.1岁小儿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肌注维生素D3后2周,AKP仍高,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诊断错误,本病例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B.维生素D剂量偏小C.未同时补钙D.未同时补锌.E. 正常现象14.9个月小儿,身高80cm,体重15kg,每天户外活动2-3小时,近日出现多汗、烦躁、夜惊,查体:枕秃,轻度肋缘外翻。

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性疾病的定义营养性疾病指由于营养物摄入不当,(不当包括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或摄入比例失调)所造成的疾病。

营养物包括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和药物(如维生素A、D)两大类。

(1)摄入不足造成的疾病一般称为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指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及利用障碍、消耗量增加及饮食单调、偏食等。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摄入过多造成的疾病一般常见:单纯肥胖症、维生素A过多症和维生素D过多症。

(3)摄入比例失调性疾病①维生素A或维生素D比例失调。

过去浓缩鱼肝油比例失调,已经停售。

目前使用伊可新(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700单位),贝特灵(维生素A1800单位、维生素D600单位),已经满足两种维生素的预防量,不致中毒。

②过多补充铁剂,可以造成维生素E缺乏。

③食物中,乳儿糕的主要成分为谷类淀粉,蛋白质成份很低;麦乳精主要成分为炼乳、蔗糖、麦芽糖和可可粉,蛋白质仅7%;母乳中维生素B1和铁含量不足。

二、营养性疾病的护理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特征(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

由于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进食量不足;喂养不当,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婴幼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

(2)营养性疾病的特征①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身高、体重、胸围大大低于同龄儿。

②个子矮小、消瘦。

③严重时皮肤发亮。

④毛发稀疏、干枯无光泽,面色发黄。

⑤食欲减退,抵抗力低,极易患病。

⑥大便不好,有时拉稀,有时便秘。

⑦情绪不稳定,哭闹烦躁、对周围事物或哄逗无反应。

⑧血色素低,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肝脾肿大。

⑨智商低下,其中语言发育影响最甚。

经常合并缺乏铁、锌等多种维生素。

2.营养性疾病的预防(1)合理安排饮食。

选择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满足婴幼儿身体中的各种组织——肌肉、骨骼、皮肤、神经等生长发育的需要。

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包括:奶类(牛奶、羊奶)、畜肉(牛、羊、猪肉、禽肉)、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及鱼、虾等,豆类(黄豆、青豆、黑豆)和果类(芝麻、瓜子、核桃、杏仁)。

第三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名词解释】1.营养不良2.枕秃3.颅骨软化4.肋骨串珠5.肋膈沟6.手镯、足镯征7.骨髓外造血8.贫血9.生理性贫血10.缺铁性贫血11.血清总铁结合力12.*肥胖症【填空题】13.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和()。

14.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为()、(),伴有()。

15.预防营养不良的主要措施是()、()、()等。

16.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最先消失的部位是(),最后消失的部位是()。

17.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18.营养不良患儿的饮食须根据()和()来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其原则是()、()、(),逐渐增加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19.内源性维生素D是通过()转变而成,外源性维生素D是通过摄取()等获取。

2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要点是()、()及(),防止发生()。

21.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致病因素有()、()、()、()、()及(),其中最常见的是()。

2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在出生后()个月左右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

23.佝偻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及()等。

24.佝偻病颅骨软化多见于()个月患儿,方颅多见于()个月以上患儿,“手镯”或“足镯”多见于()个月以上患儿,“O”型腿或“X”型腿见于()岁以上患儿。

25.佝偻病患儿激期实验室检查特点:血()、()及()降低,()升高,血清()和()降低。

26.佝偻病患儿口服维生素D连用()个月后改为预防量用至()岁。

27.口服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时,应使用()制剂若用鱼肝油有发生()中毒可能。

28.佝偻病胸部畸形可让患儿做()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以增强肌张力,促使畸形的矫正。

29.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主要表现为()、()和()。

30.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要点是()、()和()。

3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营养

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营养

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营养营养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平衡往往是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常见的营养相关慢性疾病,本文将从饮食习惯、疾病预防和饮食调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饮食习惯对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影响1.1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量的食盐摄入会使体内盐分浓度过高,引起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和血压。

因此,控制摄盐量对于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此外,高脂饮食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和高脂肪肉类。

1.2 糖尿病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在饮食中应适量控制主食和糖类食物的摄入,多选择粗粮和低糖食品。

此外,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

二、预防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饮食指南2.1 均衡膳食每天的饮食应包含五大类食物,即谷类、蔬菜、水果、乳类和蛋类、肉类和豆类。

谷类食物提供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乳类和蛋类及肉类和豆类提供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保持膳食的均衡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

2.2 适量控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降低食盐摄入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减少用盐量,尽量不要使用食用盐作为调料;选择新鲜食材而不是加工食品,因为加工食品通常含有较高的食盐量。

2.3 控制糖类和脂肪摄入过量的糖类和脂肪摄入是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应适量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选择低糖和低脂的食品。

此外,限制胆固醇的摄入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面,可选择低胆固醇食品,并减少对动物内脏的摄入。

三、饮食调理对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3.1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饮食调理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幼儿园营养性疾病儿管理方案

幼儿园营养性疾病儿管理方案

营养性疾病儿管理方案
一、目的:为了保障幼儿园幼儿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二、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幼儿园所有幼儿和工作人员,包括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幼儿和其家长。

三、内容:
1.定义:营养性疾病是指因饮食不当、营养不良或营养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症等。

2.管理职责:
幼儿园保健医生负责营养性疾病儿的管理工作,定期对营养性疾病儿的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保健医生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幼儿的饮食和营养计划,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做好营养性疾病儿的管理和治疗工作。

3.管理方法:
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应向幼儿园保健医生提供幼儿的健康档案,包括幼儿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

保健医生应定期对幼儿进行营养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发现幼儿患有营养性疾病,保健医生应与家长共同制定饮食和营养计划,并指导家长进行营养补充和治疗。

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饮食管理,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膳食,避免提供油腻、刺激性、不健康的食品。

幼儿园要为患有营养性疾病儿的幼儿提供特殊的饮食和护理,如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增加餐次、鼓励幼儿多喝水等。

营养性疾病NutritionalDiseases

营养性疾病NutritionalDiseases

上海:12.0% 北京:11.8% 天津:9.6%
上海等大城市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40%-80%将发展成为成人肥胖症。
一、病 因(Etiology)
遗传因素 营养摄入过多 活动量过少 其他
遗传因素
肥胖有遗传性,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有关
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 双亲之一为肥胖者,子女肥胖症的发生率为40%-50% 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扁骨和长骨骨膜下的骨质矿化不全, 骨皮质被骨样组织替代,骨膜增厚, 骨质疏松
三、临床表现(重点内容)
全身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 骨骼系统,肌肉韧带及免疫机能均受 到影响,尤其以骨骼系统的变化最具 特征性
初期主要表现——神经系统表现
“夜啼’ “蒸笼头’ “环形脱发’或“枕秃’
镯”、“脚镯” 1岁半后:下肢和脊柱弯曲畸形
其他表现
肌肉韧带松驰:“猫背”、“蛙腹”、 “小提琴胸腹”
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各种感染,尤以呼 吸道感染多见,贫血常见
脑发育异常:语言发育落后、表情淡漠、 反应低下
四、实验室检查
婴儿正常值
佝偻病
血磷 1.3-1.9mmol/L
↓↓
血钙 2.2-2.7mmol/L
研究提示脂蛋白脂酶(LPL)基因与H+H+有 关,等位基因H+可能是儿童单纯肥胖的一 种遗传易感标志
营养摄入过多
摄入过多的营养,超过机体的需要,多余能量 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肥胖
多见于人工喂养儿,从小养成过食、吃零食、 吃甜食及进食速度快的不良习惯
活动量过少
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脂肪积聚。 有些疾病休息过多,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现肥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细目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

脾胃受纳腐熟运化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进而累及他脏所致。

2.西医病因多为供给不足、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因消化功能异常、低体重儿、早产或官内感染及先天代谢缺陷等所致。

3.临床表现及分度(1)临床表现①消瘦型营养不良: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

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病程持久时身高也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差;体温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食欲低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②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常见于1~3岁幼儿。

凹陷性水肿为本病的重要表现。

(2)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离差法)①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②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③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二、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1.中医病机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

脾胃失和,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全身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形成疳证。

疳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2.西医病机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或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停奶;或长期以淀粉类食品为主,以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等均可导致长期摄入不足而发病。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301寝室
一、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 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 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 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 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 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 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症状:
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 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 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 正常或稍高。 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 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 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 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 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 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 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 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 “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 沟或郝氏沟。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 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 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
症状:
1.食欲奇佳,食量超过一般小儿 很多,喜食淀粉类、油脂类 食品。 2.体格发育正常,智力、性发育 正常。 3.脂肪聚集以乳房、腹部、臀部、 肩部尤为显著。 4.易致扁平足。

儿童营养性疾病预防与处理健康宣教

儿童营养性疾病预防与处理健康宣教
制定合理膳食计划
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 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 理的膳食计划,确保孩子
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全谷类食物,适量摄入蛋 白质食物,控制糖分和脂
肪摄入量。
关注孩子生长状况
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 重等指标,及时发现生长 迟缓、营养不良等问题,
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加强家校互动
关注重点人群
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健康讲座等活动,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共同推动儿 童营养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针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制 定有针对性的宣教策略和措施,提高他们 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4
处理方法与技巧
家庭护理要点
均衡饮食
确保孩子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鼓励孩子多食用新鲜水果、蔬 菜、全谷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来源。
规律作息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 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
注意卫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便摸脸、不随 地吐痰等。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 包括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代谢 障碍和需要量增加等。
危险因素
导致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包括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偏食或 挑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疾病 消耗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儿童营养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生长发育迟缓、 消瘦或肥胖、面色苍白或萎黄、毛发稀疏或脱落、皮下脂肪 减少或堆积等。此外,还可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特有的症状, 如夜盲症、口角炎、佝偻病等。

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总结

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总结

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总结
近年来,儿童营养性疾病在我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儿保科的工作人员,我们一直致力于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我将对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儿童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举办营养讲座等形式,提高了家长和儿童对营养的重视程度,增强了他们的营养意识和营养知识水平。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儿童饮食的监测和指导。

通过对儿童饮食结构的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方案,确保儿童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再次,我们积极开展了营养性疾病的诊疗工作。

对于出现营养性疾病的儿童,我们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采取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儿童饮食环境的监管和改善。

通过与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合作,推动改善儿童饮食环境,提高餐饮服务的质量,确保儿童获得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总的来说,我们在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团队协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力量。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儿童营养性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所有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总结

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总结

儿保科营养性疾病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性疾病问题逐
渐凸显出来。

作为儿保科的医护人员,我们始终致力于儿童营养健康的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儿保科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做好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通过定期的健
康体检和营养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饮食情况和营养需求,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宣传儿童营养知识,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促进家庭营养改善。

其次,在诊疗方面,我们加强了对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通过不断学
习和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营养性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确保对患儿的及时准确诊断。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解患儿的家庭环境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了营养性疾病的诊疗联动机制。

与营养科、心理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为儿童营养健康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相关学术交流和研究,不断完善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

总的来说,儿保科在营养性疾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儿童营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儿童远离营养性疾病,健康快乐地成长。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营养相关疾病是由于长期的营养素缺乏或营养失调造成失衡不仅造成身体功能的改变,而且逐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如营养素缺乏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或者其他不良病症。

一、营养缺乏病长期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可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并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称为营养缺乏病。

生长发育不良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甲状腺肿或克汀病,缺碘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缺维生素D和钙;异食症或生长发育不良,缺锌;贫血,缺铁或铜;夜盲症,缺维生素A;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腔阴囊炎症,缺维生素B2;癞皮病,缺烟酸或维生素PP;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缺维生素C。

二、营养与肥胖我国肥胖的标准:体质指数(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WHO则为(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21、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发生来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综合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形成作用仅占20%~40%。

(1)遗传因素: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如果父母都是肥胖者,其中遗传子女有70~80%发生肥胖。

(2)膳食因素: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富裕型”膳食结构和暴饮暴食、偏食、喜食油腻和甜食、爱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有可能增加肥胖的危险性。

(3)体力活动过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就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4)社会因素: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现代化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在家就餐日益减少,在外就餐的频率增多。

2、肥胖防治的营养知道原则(1)严格限制总能量的摄入:建议糖类占总能量的60%,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提倡高蛋白质、低糖类和低脂肪的膳食结构。

(2)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优质蛋白质可占总蛋白质的50%左右。

(3)控制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每日烹调用油应低于15g。

第五章 营养性疾病

第五章 营养性疾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中毒(掌握)肥胖病(掌握)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中毒(了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微量元素缺乏(了解)第一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病因:进食少吸收差需求多消耗大2.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异常系统功能低下2.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低蛋白水肿脂肪代谢血清胆固醇下降,肝脂肪浸润及变性糖代谢低血糖水盐代谢失常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体温偏低,热能摄入不足、散热快等2.病理生理——系统功能低下消化系统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循环系统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神经系统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免疫系统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3.临床表现:呈现逐渐加重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重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各种症状身高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加剧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皮肤干燥无弹性,常有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水肿部分小儿营养不良性水肿轻度精神状态正常重度①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凹陷性水肿;慢性溃疡②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呼吸浅表等4.并发症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为常见维生素缺乏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常见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等;腹泻自发性低血糖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若不及时诊治,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5.诊断指标内容意义体重低下体重同年龄、同性别均数中度:<2但是≥3个标准差重度:<3个标准差反映有没有营养不良不能区分急性慢性生长迟缓身长同年龄、同性别中度:<2但是≥3个标准差重度:<3个标准差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消瘦体重同性别、同身高中度:<2但是≥3个标准差重度:<3个标准差为重度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最突出的是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不够灵敏。

营养性疾病转诊要求

营养性疾病转诊要求

营养性疾病转诊要求
1.及时筛选营养性疾病,以下婴幼儿均属于营养性疾病:
(1)早产儿(胎龄<37周);
(2)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
(3)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1个月都无改善或进行加重者;
(4)对肥胖儿童怀疑有病理性因素、存在并症或经过干预肥胖程度持续增加的肥胖儿童;
(5)可疑佝偻病、内分泌、骨代谢性疾病等。

2.检查中发现中、重度营养性疾病,应转入营养性疾病专案管理,填写营养性疾病专案管理记录。

3.对随访中发现有诊断不明、治疗无效或者发育异常儿童,经过干预无效果的儿童、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4.针对转院治疗的营养性疾病登记“营养性疾病转院随访登记册”转院后一个月随访诊治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E,临床症状体征早期明显好转,NBNA评分进一步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表2参4(张军)070204 伍用脑苷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黎惟广∥华夏医学.-2006,19(4).-715~716将57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脑苷肽治疗,疗程14d。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头颅CT所见脑水肿好转率及第14d 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表3参4(王雪峰)070205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谢鹤…∥西部医学.-2006,18(5).-557~558将96例中重度HIE病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2%,对照组总有效率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参9(原文摘要)070206 动态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朱薇薇…∥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97~799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 IA)测定4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患儿病程2d内、3~5d、7~10d、12~15d血浆胃动素(MT L)和血清胃泌素(GAS)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HI E患儿出生2d内血MTL 和GAS水平最高,随病程延长而逐步降低;轻度HIE7~10d恢复正常;中度HIE12~15d恢复正常;重度HIE12~15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血MTL 和GAS水平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比。

表1参5(袁静)营养性疾病070207 婴幼儿佝偻病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胡华东∥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5).-286~287070208 维生素K选择性应用在预防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研究/张佩敏…∥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257~260采用胶乳凝集半定量法对90例婴儿脐血血浆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阳性状况进行筛查。

实验组45例根据检测结果,采用不同剂量、不同疗程、不同方式的维生素K1予以补充;对照组45例采用1次性肌注维生素K11mg 的常规方法补充。

结果:90例婴儿中42例脐血PIVKA-Ⅱ呈阳性,阳性率为46.7%。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生45、90d时血浆PIVKA-Ⅱ阳性发生率分别为0%、33.3 %(=,<)和%、56%(=55,<5)。

表参(李志文) 合肥市~5岁儿童维生素缺乏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傅苏林…∥中国学校卫生6,()780~78107021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黄爱蓉…∥中国小急救医学.-2006,13(3).-246~248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发病危险模型Y=-4.405+ 1.652X1+ 2.418X2+ 2.076X3+ 2.782X7+ 1.617X8,X1=性别,X2=年龄,X3=喂养方式,X7=CMV 感染,X8=肝功能异常。

表2参8(赵红缨)070211 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林岚…∥广东医学.2006,27(10).-1525~1527采用ELISA法检测91例佝偻病患儿和29例对照组小儿的血清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脱氧吡啶啉(DPD),25-羟维生素D3(25-OHD)水平,依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析。

结果:佝偻病组OC、BALP、DP D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情严重组OC、BALP、DP 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佝偻病患儿OC、BALP、DP D与25-OHD呈负相关,BALP与OC、DPD呈显著正相关,OC与DP D呈显著正相关。

表3(张军)070212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黎洁…∥中国综合临床.-2006,22 (11).-1044~1045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40例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5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

结果:佝偻病组Bb 和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2.5%和35.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0%和82.0%;佝偻病组等位基因B和b分布频率为33.8%和66.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0%和91.0%;佝偻病组和健康对照组Bb和bb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参5(张军) 07021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吴胜虎…∥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88~309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159例患儿。

结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AA(10%)、Aa(46%)、aa(44%)和AA(6%)、Aa (35%)、aa(59%),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ApaⅠ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A (33%)、a(67%)和A(24%)、a(76%),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图2表2参12(林榕) 070214 复方磺胺二甲嘧啶致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22例分析/陆韦…∥贵州医药.-2006,30(8).-721对因服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致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例(男6例,女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腹泻例,上呼吸道感染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例,胆总管囊肿并感染例,且全部病例均纯母乳喂养。

说明单纯母乳喂养、感染、腹泻、患肝脏疾病等的婴儿应避免使用复方41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年第26卷第1期 Chin es e Med ical Digest Pediat rics,Feb.2007,Vo l26,No.1218.00P0.00101.2.8P 0.02120702090A/.-200279.-221: 81211磺胺二甲嘧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重点在于预防。

参3(原文摘要)070215 婴幼儿维生素K缺乏脑出血10例综合治疗疗效观察/田飞…/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3(3).-255~256对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脑出血患儿进行手术治疗。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行骨窗开颅手术,有手术显微镜下将血肿全部清除,血肿清除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完全止血,术腔置引流管,48h内拔管。

结果:全部病例经约1个月的治疗,全都治愈出院。

其中4例随访0.5~3年,3例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1例头小畸形伴智力发育落后。

参3(原文摘要)070216 儿童硒缺乏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健康关系/董颖…∥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94~2896 070217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闫淑娟∥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462~2466 070218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分析/沈丽琴…∥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58~759参考国内外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共调查儿童1876名,其中肥胖组与对照组各938名。

结果:共有19项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包括遗传因素4项(父母双方肥胖、高出生体重、母亲BMI、父亲BMI)和环境相关因素15项(父母持有胖就是健康的观念、食欲好、担心肥胖、不挑食、服从家长对食物的提示、运动时间短、喜食油炸食品、进食速度快、性格偏外向、暴饮暴食、广告传媒影响、母亲文化程度、喜食禽肉类食物。

表1参5(李志文)070219 超重及单纯性肥胖儿童81名生长发育及饮食现况分析/王荔…∥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69~770744人体检中,共确定超重及单纯性肥胖81人,占总体检人数的10.89%。

采用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调查的标准测量法,检测生长发育指标;3d膳食调查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结果:男童9~11岁组、女童9岁组平均身高高于同龄人群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指标异常率9.7%;收缩压高于120mmHg,发生率为25.9 %;肥胖儿童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脂肪摄入量高;除12例女生外,其他各性别年龄组肥胖儿童的肺活量指数均低于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平均值(P<0.01)。

表3参8(李志文)070220 中重度肥胖青少年的常见并发症/朱建芳…∥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9).-1320~1321中、重度肥胖青少年高血压、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高尿酸血症、糖耐量异常(IGT)、代谢综合征(M S)及2型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8.36%、50.50 %、6%、33%、6%、66%和%;其中重度与中度肥胖者高血压和N F LD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表参6(林榕) 070221 100例肥胖倾向婴幼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冯丹…∥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71~272 070222 南通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王洁…∥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46~747 070223 托幼机构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与家长知信行分析/闫淑娟…∥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5).-533~534070224 广州市1541例2~6岁健康散居儿童及肥胖儿血脂水平分析/景尉…∥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15).-2084~2086对1541例广州市区2~6岁健康散居儿童空腹12h 以上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 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2~6岁健康散居儿童的TC、TG、LDL-C正常值分别为< 4.56mmol/L、< 1.00mmol/L、< 2.74mmol/L,危险值分别为> 5.36mmol/L、>1.43 mmol/L、>3.30mmol/L;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7.75%;肥胖儿与正常组血脂4项指标相比较,TC、LDL-C有显著差异。

表4参4(张军)070225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临床研究/汪咏梅…∥临床儿科杂志.-2006,24 (7).-585~589检测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肥胖的程度不同,血糖、胰岛素、IGF-1水平亦不同。

对照组、轻、中、重度肥胖组的血糖、胰岛素、IGF-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9~14.82,P均<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