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合集下载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1.内容归纳总结 (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l ααα∈∈∈∈ ⇒ ∈且。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三个推论:①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它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符号语言:,,P P l P l αβαβ∈∈⇒=∈且。

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且。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概念 异面直线及夹角: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夹角。

(易知:夹角范围090θ<≤︒)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会画两个角互补的图形)2.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l l A l ααα⊂⎧⎪=⎧⎨⎨⎪⎩⎩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4)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l αβαβ⎧⎨=⎩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内容归纳总结 //βα⇒//,//a a bαβ⊂⇒,//a b a b⇒直线、平面平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内容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1.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l α⊥。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和推论

A b,
过直线 b和点 A只有一个平面.
A , P ,
AP ,
即: a .
过a,b只有一个平面 ,
即:过 a,b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右图是一张倒置 的课桌,你能用所 学的知识检查一下 桌子的四条腿是否 在同一个平面内?
【例2】两两相交且不共点 的三条直线必在同 一个平面内.
B A C
所以过点A和直线BC确定平面.(推论1)
因为A∈, B∈BC,所以B∈. 故AB ,同理AC , 所以AB,AC,BC共面.
B
证法三:
A
C
因为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过A,B,C三点可以确定平面.(公理3) 因为A∈,B∈,所以AB .(公理1) 同理BC ,AC , 所以AB,BC,CA三直线共面.

即直线AD、BD、CD共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
图形语言:

a b
符号语言:a b P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使a , b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已知:直线 a,b且 a
b面 . . 证明:在a上取不同于点P的点A.
证明: AB P,
P AB,P 平面 ,
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的交线上. (公理2)
同理可证:
Q ,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 的交线上.
P,Q,R三点共线.
要证明空间诸点共线,通常证明这些点同时落在两个相 交平面内,则落在它们的交线上.
练习 1.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
A
B C
a b c

已知:a // b // c, a l A, b l B, c l C

必修2-2.1.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3个课时

必修2-2.1.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3个课时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2.1.1平面第 ___ 周 高一 __________ 班 ____________ 合作小组姓名 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公理1、2、3的三种语言及相互转换; 3•会用三个公理证明简单的共点、共线、共面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理1、2、3 教学难点:三个公理的理解【学法指导】注意观察教室中的点、线、面,你会有很多的收获!预习案阅读课本P40-43,完成下面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 平面概述 (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无限延展②没有厚度(2) 平面的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平面的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 A 在平面 内,记作 __________ ,点B 不在平面 内,记作 __________ 2. 三个公理公理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语言:公理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语言:公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语言:编写人:朱其山审核人:郭小艳 编写时间:2013-05-13. 公理2的三条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二、问题导学为什么要学习三个公理?三个公理的作用是什么?三、预习自测1.卜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A l,A ,B l,B l B. A,A ,B ,B I ABC.l , A l A D . A,B,C , A,B,C ,且A、B、C不共线,重合2.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C .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D.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3•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直线a经过平面外的一点M;(2)直线a既在平面内,又在平面内;4•如图,试根据下列要求,把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1)AB没有被平面遮挡;(2)AB被平面遮挡【疑惑之处】探究案【例1】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图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究小结】【例2】在正方体ABCD-ABQQ,中,(1) AA与CC,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点B,G,D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画出平面AGC与平面BCQ的交线,平面ACD1与平面BDC1的交线.【探究小结】【探究小结】课堂检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间不同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C. 空间有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和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三条平行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出下列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梯形的四个顶点共面; ② 三条平行直线共面;③ 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 每两条都相交并且交点全部不同的四条直线共面 3.已知空间四点中无任何三点共线,那么这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_ .4. 下面四个叙述语(其中 A,B 表示点,a 表示直线, 表示平面) ①Q A ,B ,AB ;②Q A,B,AB ;变式:例2中,A i C 与面BC i D 相交于点M ,求证:G,M,0三点共线. 分析:要证若干点共线的问题,只需证这些点同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即可【例3】已知 ABC 在平面 夕卜,它的三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面 一条直线上.于P,Q,R ,求证:P,Q,R 在同③Q A a,a,A ;④Q A,a,A a.其中叙述方式和推理都正确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5•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 i B i C i D i中M,N分别是AA i, D1C1的中点,过点D, M , N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A i B i C i D i相交于直线I ,(i)画出直线I ;(2)设I I A j B, P,求PB i 的长;(3)求D i到|的距离.课后检测i .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 A l,A,B l,B lB . A , A,B ,B I ABC . l ,A l AD . A, B,C,A,B,C,且A、B、C不共线,重合2. E、F、G、H是三棱锥A-BCD 棱AB、AD、CD、CB上的点,延长EF、HG交于P,则点P( ).A. —定在直线AC上B.—定在直线BD上C.只在平面BCD内D.只在平面ABD内3. 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其截面是一个多边形,则这个多边形边数最多是( ).A. 三B.四C.六D.八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间不同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C. 空间有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D. 和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三条平行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5. 两个平面若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____________6. 给出下列说法:① 梯形的四个顶点共面;② 三条平行直线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重合;④ 每两条都相交并且交点全部不同的四条直线共面.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依次是________ .7. 已知空间四点中无任何三点共线,那么这四点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8. 求证: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个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直线AB,BC,CA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求证:直线AB,BC,CA共面.9.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已知EF和GH交于P点,求证:EF、GH、AC三线共点.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第 __ 周高一__________ 班_____________ 合作小组姓名 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 异面直线的定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异面直线的定义;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定义【学法指导】多观察生活中事物,如建筑物、电线杆、马路、桥梁等并思考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预习案阅读教材P44-50,完成下面填空一、知识梳理1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父直线:共面直线;异面直线: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2.异面直线的概念与画法(1)异面直线的画法(注意:常用平面衬托法画两条异面直线)(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 ,经过空间任一点0作直线_________________ ,把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或夹角)•注意:①a,b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0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0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为 ___________ ,③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记作 a 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等角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问题导学空间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几种?其中,哪一种关系是平面几何中没有学过?三、预习自测1 •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是().A.异面B.平行C.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2 .直线I与平面不平行,则(A. l与相交B. IC. I与相交或ID.以上结论都不对3•若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个数()A.有限个B.无限个C.没有D.没有或无限个4•如果OA // O'A',OB // O'B',那么AOB与A O'B'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关系)探究案【例1】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探究1:若AC=BD,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探究2:在什么条件下,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探究小结】【例2】正方体ABCD ABGD,中,E,F分别为A1B11^C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B,与EF所成角的大小.【探究小结】【例3】如图,已知长方体 ABCD-A'B'C'D'中,AB ,3 , AD , AA '1.(1) BC 和AC '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 AA '和BC '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探究小结】课堂检测B.某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平面外的直线;D.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F.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一条直线;H.空间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I.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 2•下图长方体中(1) 说出以下各对线段的位置关系 ①CA 1和BD 1是 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 ②BD 和B 1D 1是③BD 1和DC 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棱AB 所在直线异面的棱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 ⑶与对角线DB 1成异面直线的棱共有几条 ? (4)思考:这个长方体的棱中共有多少对异面直线?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AB , CD , EF , GH 这四条线段 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有 __________ 对?4•在平面内我们有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1.两条异面直线指:A.空间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C.分别在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E.不同在任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G.某一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 ”在空间,这一结论是否一定成立?注:不是所有空间,若推广需证明其正确性5. “若直线a与直线b异面,直线b与直线C异面。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4.1平面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8章立体几何初步8.4.1平面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1)

2.上述问题中,你能证明B,E,D1三点共线吗?
[提示] 由于平面A1BCD1与平面ABC1D1交于直线BD1,又 E∈BD1,根据基本事实3可知B,E,D1三点共线.
[证明] 因为梯形ABCD中,AD∥BC, 所以AB,CD是梯形ABCD的两腰. 所以AB,CD必定相交于一点. 设AB∩CD=M. 又因为AB⊂α,CD⊂β,所以M∈α,M∈β. 所以M∈α∩β. 又因为α∩β=l,所以M∈l. 即AB,CD,l共字语言表达
图形语言表达
符号语言表达
点A在直线l上
A∈l
点B在直线l外
B∉l
点A在平面α内
_A_∈__α__
点P在平面α外 直线l在平面α内 直线l不在平面α内 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
线l
P∉α _l⊂__α__ _l_⊄_α__ __α_∩__β_=__l __
法三:因为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A,B,C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 因为A∈α,B∈α,所以AB⊂α, 同理BC⊂α,AC⊂α, 故直线AB,BC,AC共面.
类型3 点共线、线共点问题 【例3】 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β=l.设梯形ABCD中, AD∥BC,且AB⊂α,CD⊂β.
合作探究·释疑难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1 立体几何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例1】 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直线a与α,β分别相交于点A,B; (2)点A,B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交于点C,点C不在直线AB 上.
[解] (1)用符号表示:α∩β=l,a∩α=A,a∩β=B,如图. (2)用符号表示:A∈α,B∈α,a∩α=C,C∉AB,如图.
本例变为: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各边AD,AB,BC,CD上 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交于一点P,求证:点P在直 线BD上.

人教版初高中数学章节目录

人教版初高中数学章节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章节目录七年级上册(61)第1章有理数(19)第2章整式的加减(8)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第7章三角形(8)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62)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第12章轴对称(13)第13章实数(8)第14章一次函数(17)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61)第16章分式(14)第17章反比例函数(8)第18章勾股定理(8)第19章四边形(16)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62)第21章二次根式(9)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第23章旋转(8)第24章圆(17)第25章概率初步(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48)第26章二次函数(12)第27章相似(13)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章详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5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6第七章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课题学习镶嵌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7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8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1)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9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0.2用图表描述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阅读与思考作者可能是谁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0~~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2.2轴对称变换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2.3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实数13.1平方根13.2立方根13.3实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变量与函数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4.2一次函数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整式的乘法15.2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3整式的除法15.4因式分解观察与猜想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 ~~~~~~~~~~~~~~~~~~~~~~~~~~~~~~~~~~~~~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1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1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反比例函数17.1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19.1平行四边形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3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19.4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2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乘除21、3二次根式的加减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 ~~~~~~~~~~~~~~~~~~~~~~~~~~~~~~~~~~~~~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29.2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各章节详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3.有理数的概念4.数轴的概念5.相反数的概念6.绝对值的概念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1.有理数的运算律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16.科学记数法17.近似数(有效数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3.整式4.同类项的概念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6.去括号法则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方程的解4.等式的性质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数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增长率问题、商品利润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几何图形的概念2.立体图形的概念3.平面图形的概念4.立体图形的三视图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6.点、线、面、体的概念7.直线的相关概念(直线、相交线、交点)8.两点确定一条直线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0.线段的中点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两点之间的距离13.角及其相关概念14.角平分线15.余角的概念16.补角的概念17.余角(补角)的性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的相关概念(邻补角、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3.垂线的相关概念(垂直、垂线、垂足)4.过一点画垂线5.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7.“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8.平行的概念9.平行公理10.平行线的判定11.平行线的性质12.命题及其相关概念(命题、真命题、假命题)13.定理的概念14.平移的概念15.平移的性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实数对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3.特殊点坐标(象限符号、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坐标轴角平分线上点的特征、对称点坐标特征、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4.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5.平移的坐标特征第七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5.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7.三角形的外角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9.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多边形、对角线、正多边形)10.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1.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4.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3.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5.不等式的性质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7.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收集数据(问卷)2.整理数据(表格)3.描述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4.抽样调查的概念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6.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7.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直方图、组距、频数)8.画直方图的步骤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角平分线的性质6.角平分线的判定第十二章《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关概念3.轴对称的性质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6.作轴对称图形7.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特征8.等腰三角形的概念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十三章《实数》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平方根的概念3.平方根的性质4.立方根的概念5.立方根的性质6.实数的概念7.实数的分类8.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9.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变量与常量2.函数与自变量3.函数的图像4.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6.一次函数的解析式7.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8.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10.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公式2.幂的乘方公式3.积的乘方公式整式的乘法法则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5.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添括号法则9.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0.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12.因式分解的概念1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3.约分与通分4.最简分式5.分式乘除的法则6.分式加减的法则7.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8.分式方程的概念9.分式方程的解法10.分式方程的应用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5.矩形的概念6.矩形的判定7.矩形的性质8.菱形的概念9.菱形的性质10.菱形的判定11.正方形的概念1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梯形概念14.梯形的分类15.等腰梯形的性质16.等腰绞刑的判定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公式3.代数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6.最简二次根式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4.根的判别式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连续增长问题)第二十三章《旋转》1.旋转的相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3.中心对称的相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4.中心对称的性质5.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相关概念(圆的两种定义、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弧、弦、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4.圆周角的概念5.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6.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9.三点确定一个圆10.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13.切线长定理1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5.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正三角形与圆、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与圆)16.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17.圆锥及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1.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性质3.概率的概念4.概率的计算公式5.用列表法、树形图计算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高中数学目录此文为人教必修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集合的概念1.1.2集合的表示方法第二章2.1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1.5用计算机作函数图像(选学)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3函数的应用(1)2.4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3.1指数与指数函数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1.2指数函数3.2对数与对数函数3.2.1对数及其运算3.2.2对数函数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2)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投影与直观图1.1.5三视图1.1.6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2.4.1空间直角坐标系2.4.2空间两点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1.1.2程序框图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基本算法语句1.2.1赋值输入输出语句1.2.2条件语句1.2.3循环语句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1.1简单的随机抽样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1.4数据的收集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变量的相关性2.3.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第三章概率3.1事件与概率3.1.1随机现象3.1.2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3.1.3频率与概率3.1.4概率的加法公式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几何概型3.3.2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的初等函数(2)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角的概念的推广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三角函数的定义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4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1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2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1向量的概念2.1.2向量的加法2.1.3向量的减法2.1.4数乘向量2.1.5向量共线的条件和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向量的分解和向量的坐标运算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向量的应用2.4.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和角公式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倍角公式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2.1.1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2.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2.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性质3.2均值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3.5.2简单线性规划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1.1命题1.1.2量词1.2基本逻辑联结词1.2.1且与或1.2.2非(否定)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2.1曲线方程2.1.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集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几何体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选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瞬时速度与导数1.1.3导数的几何1.2导数的运算1.2.1常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导数1.2.2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3导数的应用1.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导数的实际应用1.4定积分与微积分的基本定理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2.3数学归纳法2.3.1数学归纳法2.3.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3.1.3复数的几何意义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复数的乘法3.2.3复数的除法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基本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2.1排列1.2.2组合1.3二项式定理1.3.1二项式定理1.3.2杨辉三角第二章概率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离散型随机变量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超几何分布2.2条件概率与实践的独立性2.2.1条件概率2.2.2事件的独立性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1.1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1.1直角坐标系1.1.2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2极坐标系1.2.1平面上点的极坐标1.2.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1.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4圆的极坐标方程1.4.1圆心在极轴上且过极点的圆1.4.2圆心在点(a,∏/2)处且过极点的圆1.5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1.5.1柱坐标系1.5.2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2.1.1抛射体的运动2.1.2曲线的参数方程2.2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2.2.1直线的参数方程2.2.2圆的参数方程2.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3.1椭圆的参数方程2.3.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2.3.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2.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2.4.1摆线的参数方程2.4.2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公理2的作用:确定平面的依据
文字语言:
公理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 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图形语言: β
a
α
P
符号语言:
P P
l且P
l
(l为交线)
公理3的作用有三:
一 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即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 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交;
二 是判定点在直线上,即点若是某两个平面的公 共点,那么这点就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A在直线a上: 记为:A∈a
a
点B不在直线a上: 记为:B∈a
A
B
(2)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A在平面α内: 记为:A∈α
B
点B不在平面α上记:为:B∈ α
A
α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a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α上,称直线a
在平面α内,或称平面α通过直线a.记为:a α
直线a与平面α只有一个公共点A时,称直 线a与平面α相交。 记为:a∩α=A
直线a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时,称直线a与 平面α平行。 记为:a//α
a
a
a
A
α
α
α
如果要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 面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 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
l
α
A
B
文字语言: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 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

【人教B版】数学《优化方案》必修2课件本书课件目录

【人教B版】数学《优化方案》必修2课件本书课件目录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第第1章章立体几何初步课标领航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投影与直观图115三视图116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一课时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一课时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第二课时平面与平面平行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一课时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一课时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第二课时面面垂直本章优化总结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标领航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一课时直线的特殊式方程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第一课时直线的特殊式方程第二课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与重合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与重合的条件第二课时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241空间直角坐标系242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本章优化总结
第一课时 直线的特殊式方程 第二课时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2.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一课时 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与重合的条件 第二课时 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2.3 圆的方程 2.3.1 圆的标准方程 2.3.2 圆的一般方程 2.3.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3.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本章优化总结
第一课时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第二课时 平面与平面平行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第一课时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第二课时 面面垂直 本章优化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
1.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3.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4.常用函数及其图像
5.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6.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7.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3.递推数列与通项公式
4.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
三、平面几何
1.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周长
3.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空间几何的体积与表面积
5.空间几何的投影与旋转
四、立体几何
1.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空间几何的体积与表面积
3.空间几何的投影与旋转
4.立体几何的组合图形
5.立体几何的体积计算
五、概率与统计
1.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事件与概率的计算
3.概率的应用与问题解决
4.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5.统计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六、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距离计算
2.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与性质
3.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4.二次曲线的方程及性质
5.解析几何的应用与问题解决
七、数论与离散数学
1.整数与整数运算
2.素数与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3.同余与模运算
4.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5.离散数学的应用与问题解决
八、数学思维与证明
1.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方法
2.定理、引理、推论的证明方法
3.逻辑与证明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数学思想与发展历程。

2020年高中新教材目录

2020年高中新教材目录

2020年高中新教材目录数学必修第一册(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 (2)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7)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0)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5)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7)阅读与思考集合命题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24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6)小结 (33)复习参考题1 (34)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3 72.2基本不等式.................... 4 4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5 0小结............................. 5 6复习参考题2 (57)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75)3.2函数的基本性质 (76)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87 3.3幂函数 (89)探究与发现探究函数y = x + 1/x的图象与性质 (92)3.4函数的应用(一) (93)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函数的形成与发展97小结 (99)复习参考题3 (100)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指数 (104)4.2指数函数 (111)阅读与思考放射性物质的衰减 (115)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1204.3对数 (122)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 (128)4.4对数函数 (130)探究与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135)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147 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对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57)小结 (158)复习参考题4 (159)数学建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62)第五章三角函数5.1任意角和弧度制 (168)5.2三角函数的概念 (177)阅读与思考三角学与天文学 (186)5.3诱导公式 (188)5.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96)探究与发现函数y=Asin(3x + 5)及函数y = Acos(3x +牛)的周期 (203)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的性质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208)5.5三角恒等变换 (215)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 (224)5.6函数丫二人$岫乂 +牛) (231)阅读与思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 (250)小结 (251)复习参考题5 (253)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258)数学必修第一册(B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3)1.1.2集合的基本关系 (9)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4)1.2常用逻辑用语1.2.1命题与量词 (22)1.2.2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27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30)本章小结 (37)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2.1等式2.1.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43)2.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系数的关系 (47)2.1.3方程组的解集 (51)2.2不等式2.2.1不等式及其性质 (58)2.2.2不等式的解集 (64)2.2.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68)2.2.4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72)本章小结 (79)第三章函数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85)3.1.2函数的单调性 (95)3.1.3函数的奇偶性 (104)3.2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112)3.3函数的应用(一) (121)3.4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125本章小结 (131)本书拓展阅读目录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11)数学中的猜想 (23)自主招生中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33)《九章算术》中的代数成就简介 (52)函数定义的演变过程简介 (86)物理中的变化率 (99)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101)二分法在搜索中的应用 (118)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1平面向量的概念 (2)阅读与思考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 (6)6.2平面向量的运算 (7)6.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5)6.4平面向量的应用 (38)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 (55)小结 (57)复习参考题6 (59)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63)第七章复数7.1复数的概念 (68)7.2复数的四则运算 (75)阅读与思考代数基本定理 (81)7.3*复数的三角表示 (83)探究与发现1的n次方根 (91)小结 (93)复习参考题7 (94)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1基本立体图形 (97)8.2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107)阅读与思考画法几何与蒙日 (112)8.3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14)探究与发现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的体积 (121)8.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4)8.5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133)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146)阅读与思考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 (165)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几何学的发展166小结 (167)复习参考题8 (169)第九章统计9.1随机抽样 (173)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185)信息技术应用统计软件的应用 (189)9.2用样本估计总体 (192)阅读与思考统计学在军事中的应用----二战时德国坦克总量的估计问题 (208)阅读与思考大数据 (217)9.3统计案例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 (218)小结 (220)复习参考题9 (222)第十章概率10.1随机事件与概率 (226)10.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46)10.3频率与概率 (251)阅读与思考孟德尔遗传规律 (259)小结 (261)复习参考题10 (263)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265)数学必修第二册(B版)第四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4.1指数与指数函数4.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3)4.1.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9)4.2对数与对数函数4.2.1对数运算 (15)4.2.2对数运算法则 (20)4.2.3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24)4.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30)4.4幂函数 (33)4.5增长速度的比较 (38)4.6函数的应用(二) (42)4.7数学建模活动:生长规律的描述 (46)4.8结 (50)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1统计5.1.1数据的收集 (55)5.1.2数据的数字特征 (61)5.1.3数据的直观表示 (68)5.1.4用样本估计总体 (77)5.2数学探究活动:由编号样本估计总数及其模拟 (90)5.3概率5.3.1样本空间与事件 (93)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98)5.3.3古典概型 (102)5.3.4频率与概率 (108)5.3.5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114)5.4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119)本章小结 (126)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6.1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6.1.1向量的概念 (133)6.1.2向量的加法 (137)6.1.3向量的减法 (142)6.1.4数乘向量 (145)6.1.5向量的线性运算 (147)6.2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6.2.1向量基本定理 (152)6.2.2直线上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 (157)6.2.3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 (160)6.3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168)本章小结 (172)本书拓展阅读目录对数发明起源的简介 (17)素数个数与对数 (18)指数运算与生活哲学 (40)我国古代统计工作简介 (57)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失败案例 (82)“黄金7 2小时”中的概率 (96)向量的推广与应用 (163)数学必修第三册(B版)第七章三角函数7.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7.1.1角的推广 (3)7.1.2弧度制及其与角度制的换算 (8)7.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7.2.1三角函数的定义 (14)7.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 (18)7.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7.2.4诱导公式 (27)7.3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7.3.1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36)7.3.2正弦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43)7.3.3余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0)7.3.4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4)7.3.5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57)7.4数学建模活动:周期现象的描述...•• (64)本章小结 (66)第八章向量的数量积与三角恒等变换8.1向量的数量积8.1.1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71)8.1.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76)8.1.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81)8.2三角恒等变换8.2.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87)8.2.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 (90)8.2.3倍角公式 (96)8.2.4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 (99)本章小结 (107)本书拓展阅读目录更多三角函数及关系式 (25)向量的数量积与三角形的面积 (84)正弦型函数与信号处理 (103)数学必修第四册(B版)第九章解三角形9.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9.1.1正弦定理 (3)9.1.2余弦定理89.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13)9.3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17)本章小结 (19)第十章复数10.1复数及其几何意义10.1.1复数的概念 (25)10.1.2复数的几何意义 (29)10.2复数的运算10.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33)10.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36)10.3复数的三角形式及其运算 (43)本章小结 (50)第十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1空间几何体11.1.1空间几何体与斜二测画法 (55)11.1.2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60)11.1.3多面体与棱柱 (66)11.1.4棱锥与棱台 (72)11.1.5旋转体 (76)11.1.6祖暅原理与几何体的体积 (82)11.2平面的基本事实与推论 (91)11.3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1.3.1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 (96)11.3.2直线与平面平行 (100)11.3.3平面与平面平行 (103)11.4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1.4.1直线与平面垂直 (110)11.4.2平面与平面垂直 (116)本章小结 (123)本书拓展阅读目录秦九韶的“三斜求积术” (11)利用复数产生分形图 (40)四元数简介 (47)我国古代数学中球的体积公式 (86)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9)探究•实践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种细胞 (9)生物科技进展人工合成生命的探索 (12)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6)探究•实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8)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20)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3)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8)生物科学史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33)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4)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40)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47)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50)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54)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57)生物科技进展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 (58)第四章细胞的物质和输入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 (62)探究•实践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64)生物科学史话人类对通道蛋白的探索历程 (68)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69)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76)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76)探究•实践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77)二酶的特性 (81)探究•实践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81)探究•实践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82)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85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 ATP (86)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90)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90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97)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97)探究•实践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8)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02)探究•实践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05)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110)探究•实践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16)第2节细胞的分化 (118)科学・技术・社会骨髓移植和中华骨髓库 (122)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123)生物科技进展秀丽隐杆线虫与细胞凋亡研究 (127)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病理科医师 (128)附录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 (131)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探究•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6)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二) (9)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 (14)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 (18)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24)二受精作用 (25)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25)科学・技术・社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28在染色体上 (29)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 (33)第3节伴性遗传 (34)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2)生物科技进展生物信息学及其应用..47第2节DNA的结构 (48)探究•实践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51科学・技术・社会DNA指纹技术 (5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64)生物科学史话遗传密码的破译 (70)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71)科学・技术・社会基因工程的应用 (76)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化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80)生物科技进展基因组编辑 (85)科学・技术・社会精准医疗 (86)第2节染色体变异 (87)探究•实践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89)第3节人类遗传病 (92)探究•实践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93)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遗传咨询师.96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00)科学・技术・社会理想的“地质时钟”105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化石标本的制作人员 (105)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06)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110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 (11)2.时间位移 (14)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一一速度 (19)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一一加速度 (25)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4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7)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0)4.自由落体运动 (45)第三章相互作用力1.重力与弹力 (55)2.摩擦力 (60)3.牛顿第三定律 (64)4.力的合成和分解 (68)5.共点力的平衡 (72)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 (79)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83)3.牛顿第二定律 (88)4.力学单位制 (9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97)6.超重和失重 (101)课题研究 (108)学生实验 (112)索引 (116)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6)第二节离子反应 (13)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0)整理与提升 (27)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32)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41)第三节物质的量 (49)整理与提升 (58)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61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64)第二节金属材料 (73)整理与提升.............. 整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84)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84)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86)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101)第三节化学键 (107)整理与提升 (111)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115附录I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16)附录口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117)附录印名词索引 (119)附录V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120附录V 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121附录VI相对原子质量表 (122)元素周期表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14)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21)问题研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25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8)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4)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 (42)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 (46)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50)第三节海水的运动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 (57)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63)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66)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76)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79)第五章制备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82)第二节土壤 (88)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96)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 (100)第二节地质灾害 (106)第三节防灾减灾 (110)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14)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120)附录一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122附录二本套书常用地图图例 (124)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

高中数学平面推论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平面推论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平面推论教案模板
主题:平面推论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平面图形的判定方法及相应的定理;
3. 能够应用平面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平行线与平行四边形;
3. 垂直线与垂直角;
4. 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5. 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6. 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7. 圆的性质及相关定理。

三、教学重点:
1. 平行线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关系;
3.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利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相关性质和定理证明平面图形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入平面推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推论和证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1.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估和反思;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32讲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讲义版)

第32讲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讲义版)

第32讲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一、 考情分析1.借助长方体,在直观认识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四个公理和一个定理.二、 知识梳理1.平面的基本性质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基本性质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基本性质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关系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 a ∥ba ∥αα∥β相交关系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 a ∩b =Aa ∩α=Aα∩β=l独有关系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a ,b 是异面直线a ⊂α3.(1)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 (2)范围:⎝ ⎛⎦⎥⎤0,π2.[微点提醒]1.基本性质2的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归结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时,容易忽视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可能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等于其补角.三、 经典例题考点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例1】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 (2)CE ,D 1F ,DA 三线共点.证明 (1)如图,连接CD 1,EF ,A 1B ,因为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 所以EF ∥A 1B 且EF =12A 1B . 又因为A 1D 1綉BC ,所以四边形A 1BCD 1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 1B ∥CD 1,所以EF ∥CD 1, 所以EF 与CD 1确定一个平面α.所以E,F,C,D1∈α,即E,C,D1,F四点共面.(2)由(1)知,EF∥CD1,且EF=12CD1,所以四边形CD1FE是梯形,所以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则P∈CE⊂平面ABCD,且P∈D1F⊂平面A1ADD1,所以P∈平面ABCD且P∈平面A1ADD1.又因为平面ABCD∩平面A1ADD1=AD,所以P∈AD,所以CE,D1F,DA三线共点.规律方法 1.证明点或线共面问题的两种方法:(1)首先由所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平面内;(2)将所有条件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平面,再证两平面重合.2.证明点共线问题的两种方法:(1)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他各点都在这条直线上;(2)直接证明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特定直线(如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3.证明线共点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其他直线经过该点.考点二判断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1)(一题多解)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2)将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BC的中线AD折起得到空间四面体ABCD,如图(2),则在空间四面体ABCD中,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且垂直B.相交但不垂直C.异面且垂直D.异面但不垂直【答案】(1)D(2)C【解析】(1)法一由于l与直线l1,l2分别共面,故直线l与l1,l2要么都不相交,要么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若l∥l1,l∥l2,则l1∥l2,这与l1,l2是异面直线矛盾.故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法二如图(1),l1与l2是异面直线,l1与l平行,l2与l相交,故A,B不正确;如图(2),l1与l2是异面直线,l1,l2都与l相交,故C不正确.(2)折起前AD⊥BC,折起后有AD⊥BD,AD⊥DC,所以AD⊥平面BCD,所以AD⊥BC.又AD 与BC不相交,故AD与BC异面且垂直.规律方法 1.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1)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由假设出发,经过严格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2)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要注意几何模型的选取,常借助正方体为模型,以正方体为主线直观感知并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点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角度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三角函数值【例3-1】(一题多解)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3,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15 B.56 C.55 D.22【答案】 C【解析】 法一 如图,连接BD 1,交DB 1于O ,取AB 的中点M ,连接DM ,OM .易知O 为BD 1的中点,所以AD 1∥OM ,则∠MOD 为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因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 AD 1=AD 2+DD 21=2, DM =AD 2+⎝ ⎛⎭⎪⎫12AB 2=52,DB 1=AB 2+AD 2+DD 21= 5.所以OM =12AD 1=1,OD =12DB 1=52,于是在△DMO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MOD =12+⎝ ⎛⎭⎪⎫522-⎝ ⎛⎭⎪⎫5222×1×52=55,即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法二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条件可知D (0,0,0),A (1,0,0),D 1(0,0,3),B 1(1,1,3),所以AD 1→=(-1,0,3),DB 1→=(1,1,3).则cos 〈AD 1→,DB 1→〉=AD 1→·DB 1→|AD 1→|·|DB 1→|=225=55,即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角度2 由异面直线所成角求其他量【例3-2】 在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若BD ,AC 所成的角为60°,且BD =AC =1,则EF 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12或32【解析】 如图,取BC 的中点O ,连接OE ,OF .因为OE ∥AC ,OF ∥BD ,所以OE 与O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AC 与BD 所成的角,而AC ,BD 所成角为60°,所以∠EOF =60°或∠EOF =120°.当∠EOF =60°时,EF =OE =OF =12.当∠EOF =120°时,取EF 的中点M ,则OM ⊥EF ,EF =2EM =2×34=32.规律方法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 (1)作角——用平移法找(或作)出符合题意的角;(2)求角——转化为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角的大小.[方法技巧]1.主要题型的解题方法(1)要证明“线共面”或“点共面”可先由部分直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其余直线或点也在这个平面内(即“纳入法”).(2)要证明“点共线”可将线看作两个平面的交线,只要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根据公理3可知这些点在交线上.2.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3.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体现了化归思想.4.异面直线易误解为“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实质上两异面直线不能确定任何一个平面,因此异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断时最易忽视“线在面内”.四、课时作业⊥A.若直线m垂直于α内的两条直线,则mα⊥B.若直线m垂直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mαmαC.若直线m平行于α内的一条直线,则//mαD.若直线m与平面α无公共点,则//A.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B.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它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③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④在一个平面内过任意一点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C .2D .3A .平行B .异面C .异面或相交D .相交、平行或异面A .m αβ=,n ⊂α,m n A =B .m αβ=,n α∈,m n A =C .m αβ=,n ⊂α,A m ⊂,A n ⊂D .m αβ=,n α∈,A m ∈,A n ∈A .空间异面直线的夹角取值范围是0,2π⎡⎤⎢⎥⎣⎦B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 ⎥⎝⎦C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πD .向量与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A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C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D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A .64B .24C .14D 2BB B.直线CD C.直线AH D.直线GHA.直线1A.30B.45C.60D.90A.30°B.45°C.60°D.90°A.平行B.相交或异面C.异面D.平行或异面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不平行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异面D.平行或异面A.相交B.相交或异面C.平行或异面D.平行、相交或异面A .,,A M O 三点共线B .1,,,A M O A 不共面C .,,,A M C O 不共面D .1,,,B B O M 共面A .5B .25C .12D .2A .有最小值θ,最大值2π B .有最大值2π,无最小值 C .有最小值θ,无最大值 D .既无最小值,又无最大值A .//m αB .n α⊥C .n ⊂αD .n m ⊥A .210B .210C .210-D .37A 10B 30C 215D 310A .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A .21015B .1515C .6565D .86565A .①和②B .②和④C .②和③D .①和④A .3B .33C .1D .2A .15 B .25C .35D .45A .若//m α,//n α,则//m nB .若m α⊥,n ⊂α,则m n ⊥C .若m α⊥,n α⊥,则//m nD .若//m α,m n ⊥,则n α⊥A .直线AM 与1CC 是相交直线B .直线BN 与1MB 是异面直线C .直线AM 与1AD 所成的角为90°D .直线MN 与AC 所成的角为60°A .PD ∥平面OMNB .平面PCD ∥平面OMNC .直线PD 与直线MN 所成角的大小为90 D .ON PB ⊥A .//ED 平面1ACCB .该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68πC .异面直线1B C 与1AA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2D .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为413(1)求证:AB CG ⊥;(2)若BC CF =,求直线AE 与平面BEG 所成角的正弦值.(1)求证:1AB ∥面1BC D(2)若2AB AC ==,1BC =,13AA =,求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求证:(1)1,,,E C D F 四点共面;(2)1,,CE D F DA 三线共点.(1)求证:AE⊥B1C;(2)求异面直线AE与A1C所成的角的大小;(3)若G为C1C中点,求二面角C-AG-E的正切值.BD平面PAC;(1)求证:直线1//BD与AP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异面直线1。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AB α.
练习:
A (1) B
(2)l
AB 。
, Al
A

公理1的作用有两个: (1)作为判断和证明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即只 需要看直线上是否有两个点在平面内就可以了;
(2)公理1可以用来检验某一个面是否为平面,检验
的方法为:把一条直线在面内旋转,固定两个点在面
基本性质3:
①文字语言: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②图形语言:
③符号语言:
P∈(α∩β) α∩β=l
P∈l.
思考:如何理解基本性质3? (1) 性质3反映了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只要“两面共一点”,就有“两面共一线, 且过这一点,线惟一”. (2) 从集合的角度看,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 面,只要他们有公共点,它们就是相交的
位置关系,交集是一条直线.
(3) 性质3的作用: 其一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 其二可以判定点在直线上. 点是某两个 平面的公共点,线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交 线,则这点在线上. 因此它还是证明点共线或线共点,并
且作为画截面的依据.
二. 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
推论1: 文字语言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 有且只 有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
内后,如果其他点也在面内,则该面为平面。
基本性质2:
①文字语言: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 有一个平面,也可以说成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②图形语言:
③符号语言: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 面α,使得A∈α,B∈α, C∈α.
A, B, C不共线 A, B, C确定一平面
思考:如何理解基本性质2? (1)性质2是确定平面的条件. (2)深刻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这里的 “有”是说平面存在,“只有”是说平面 惟一,“有且只有”强调平面存在并且惟 一这两方面.

高二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二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考试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考试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一、椭圆1.定义 1212||||2||PF PF a F F +=>1212||||1PF PF e d d ==< 注意:当122||a F F = 轨迹为线段F 1F 2122||a F F <轨迹为φ2.方程与性质: 2220,a b a b c >>=+(1)标准方程2222222211x y y x a b a b +=+= (2)焦点(,0)(0,)F C F C ±± (3)准线 22a a x y c c =±=± (4)顶点(,0)(0,)(0,)(,0)a b a b ±±±± (5)范围||,||||,||x a y b x b y a ≤≤≤≤ (6)焦半径 1010||||PF a ex PF a ey =+=+ 2020||||PF a ex PF a ey =-=-(7)到焦点最远距离a +c ,最近距离a-c(8)点00(,)P x y 在椭圆222200222211x y x y a b a b+=⇔+<内 (9),c e a=通径22b a =,焦准距2b c =,准线距22a c =(10)22221x y a b+=上的点可设为(cos ,sin )P a b θθ 注:①只有准线2,(,0)a c x F C e c a==完全一致才是标准方程 ②建立a ,b ,c 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e 的值或范围 ③221x y A B +=表示椭圆,0A B A B >⎧⇔⎨≠⎩④1212||||,PF PF d d e e== 二、双曲线1.定义1 1212||||22||PF PF a a F F -=±<22a a ⎧⎨-⎩右支左支注意:122||a F F =是两射线 122||a F F >无轨迹定义2 12121212||||1||||PF PF e d d PF PF d d ee ==>== 2.方程与性质 222c a b =+(1)方程 22221x y a b -= 22221y x a b-= (2)焦点(,0)(0,)F C F C ±± (3)顶点(,0)(0,)A a A a ±± (4)范围 ||||x a y a ≥≥(5)渐近线 b a y x y x a b=±=± 令“1”为0即可 (6)焦半径 1010||||||||PF ex a PF ey a =+=+2020||||||||PF ex a PF ey a =-=- (7)c e a=,实轴长=2a ,虚轴长=2b ,焦准距2b c =,通径22b a =,准线距22a c = (8)等轴双曲线 a =b, e =(9)00(,)p x y 在不含焦点的区域2200221x y a b⇔-< 注意:①22Ax By c +=表示双曲线00AB C <⎧⇔⎨≠⎩②已知渐近线n y x m=±,可设双曲线方程2222x y k m n -= ③双曲线的切线⇒⇐/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双曲线交点只有一个⇔切线,平行于渐近线的直线三、抛物线1. 定义||PF d =2. 方程22222222y pxy px x py x py ==-==- 3. 焦点,0,00,0,2222p p p p F F F F ⎛⎫⎛⎫⎛⎫⎛⎫-- ⎪ ⎪ ⎪ ⎪⎝⎭⎝⎭⎝⎭⎝⎭ 4. 准线2222pp p p x x y y =-==-= 5. 焦半径0000||||||||2222pp pp PF x PF x PF y PF y =+=-=+=- 6. 通径 2P 7. P 在内部22220000000020202020y px y px x py x py -<+<-<+<注意①与抛物线只交于一点的直线⇔切线,平行于对称轴的直线②焦点弦问题(i )212y y p =-(ii )1112||||||AB AA BB x x p =+=++(iii )1190A FB ∠=(iv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A 1B 1相切(v )22||sin p AB θ=(vi )112||||AF BF p+= 四、直线与圆锥曲线主要问题1.弦长问题1212|||l x x y y =-=-= 焦点弦长12||||||AB AF BF ed ed =+=+ 2.垂直问题12120000OA OB x x y y OA OB AMB MA MB AMB MA MB ⊥⇔+=⇔⋅=∠⇔⋅<∠⇔⋅>为钝角为锐角1. 对称问题:五式法,也可用违达定理(求出中点坐标,代入区域内)4、 范围问题:先建立等式,再由等式到不等式5、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关系求最直或利用几何意义解题6、定值问题:先利用特殊探求定值再证明7、向量问题:实现向量语言的转化,充分利用向量的坐标工具8、轨迹问题: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A)考试内容: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一. 教学内容:1. 理解三个基本性质的内容及应用二. 知识分析(1)关于公理1①三种数学语言表述:文字语言表述: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图形语言表述:如图1所示图1符号语言表述:②内容剖析:公理1的内容反映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条件“线上两点在平面内”是公理的必须条件,结论“线上所有点都在面内”。

这个结论阐述两个观点,一是整个直线在平面内,二是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内。

③公理(1)的作用:既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点是否在平面内,又可用直线检验平面。

(2)关于公理2①公理2的三种数学语言表述:文字语言表述: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表述:如图2所示符号语言表述: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②内容剖析:公理2的条件是“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结论是“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条件中的“三点”是条件的骨干,不会被忽视,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一附加条件则易被遗忘,如舍之,结论就不成立了,因此绝对不能遗忘.同时还应认识到经过一点、两点或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有无数个平面;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不一定有平面,因此要充分重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这一条件的重要性。

公理2中的“有且只有一个”含义要准确理解。

这里的“有”是说图形存在。

“只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本公理强调的是存在和惟一两个方面。

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的使用,不能仅用“只有一个”来替代“有且只有一个”,否则就没有表达存在性。

“确定一个平面”中的“确定”是“有且只有”的同义词,也是指存在性和惟一性这两方面的,这个术语今后也会常常出现,要理解好。

③公理2的作用:作用一是确定平面;作用二是可用其证明点、线共面问题。

(3)关于公理3①公理3的三种数学语言表述:文字语言表述: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