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以来生态建筑思潮的形成与发展——浅析
浅谈生态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境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 内容 , “ 生态 ”思想 的出发点 是保 护 自然 资源 ,调 节人类行 为 ,满 足 自然 生态 的 良性循环 ,保 证人类 生存 的安全 。在环 境方 面 ,它认 为 自然 和人类共 同 属于 一个不可分 割的领 域 , 自然组织和 人类组 织的相互 作
个概略性 回顾 ,对 生态建 筑 的发展状 况进行 了阐述。
关键 词:生 态建 筑 ;产生 ;发展
l 生态建筑的产生
用和平 衡发展 ,才 能使 人类 自身生存下 去。在技 术方面 , 它提倡 推广使用 那些不 污染环境 、不破坏 生态平 衡、利用
1 1生态环境的恶化 .
人 口急剧增长 和人类物质 活动规模 扩大 引起 了全球 性 的环境危机 ,历史 上没有任何一个时刻 比2 l世纪人类面 临 的环 境 问题更 为严峻 :温 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 坏 、气 候 异常 、荒漠 化 、土 壤 衰竭 等 等 正严 重威 胁 着人 类 的 生 存 。大规模 的污染在灭 绝某些 生物种类 的 同时 也威 胁着 人 类 自身的安全 ,全球有 限 的 自然资源 正 日趋枯竭 ,煤炭 、 石 油等不可 再生资源 行将耗尽 ,水资源 严重短缺 等等一 系 列 自然危机使得 人类不得 不重 新审视 自己的生活 方式并积
2 2生态建筑的特点 .
与传 统的建筑 相 比较 ,生态建筑 在设计 上有 以下 突出
资源 总量 的4 %, 同时成 为最 主要的污 染源 ,大约有一 半 O 的温 室效应气 体来 自于和建筑 材料 的生产运输 、建筑 的建 造 以及建筑运 行管理 有关 的能源消耗 ,建筑造 成的垃圾 占
对生态建筑的认识
生 系统 。
③遵守节能原则。传统建筑主要利用常规能源 , 在能源利
用上效率低 , 导致能源消耗快 , 产生大量污染 。 且 因而需根据当
地 自然条件 , 用适宜 的节能措施 。如使用节能灯具和节水器 采
从生态学 的角度来 理解 ,生态 建筑首先应具 备节能 的特 征, 并充分考虑绿色能源的使用 。 其次 , 注重使用再生和可循 应
环利用 可重复利用材料 , 注重环境保护 。其三 , 应尊重所在地 的地域环境 和历史文化 , 与乡土有机结合 , 继承城市脉络。 对于生态建筑 , 应贯彻执行 “ 节能 、 节水 、 节地 、 治污 ” 的方 针 。具体应 用到实际工作 中, 应做到如下几点。
维普资讯
2 4
安
徽
建
筑
2 0 年 第 1 ( 第1 8 ) 08 期 总 5期
对 生态建筑 的认 识
Th d r t n igf rE oo ia c i c u e e Un e sa dn c lgc l o Arht t r e
的方案 , 在设计超大型地下车库 时 , 在车库顶板上设 计出一些 透光的 、 通风的天窗 , 就可 以用最简单 的方法解决节 能与生态 这个问题 , 并且在梅雨季节里地下车库 都不会潮湿。
目前 , 在许 多城 市 , 应结合建筑造型统一考虑太阳能装置 , 如在屋顶设整体集热板 , 或设集热蓄热墙 , 分户计量 , 就可 以充 分利用太阳能 。 如今多数楼盘在南墙上设 了很多混凝 土板和铝 合金百页 , 放空调室外机 , 笔者认为 , 可以设计一 种外观精美 的 太 阳能装置 , 以替代铝合金百 页 , 内侧放室外机 , 把美观实用和 节能结合起来 。
60年代以来生态建筑思潮的形成与发展——浅析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阿科桑底(Arcosanti)是他进行"生态建筑学"探索的一个实例,该项工程位于凤凰城(Phoenix)北70英里处一块860英亩的土地上。
1969 年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表克哈格(Lan L.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并从理论上站住了脚。
这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L·芒福德(Lewis Mumford)对此书评价很高,称:"这本书是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名著《空气、水和场地》问世后,少数重要书籍中又一本杰出的著作。
"早在30年代,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B·富勒(R·Buckminiser Fuller)就曾非常关注将人类的发展目标、需求与全球资源、科技结合起来。
用逐渐减少资源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富勒第一个提出"少费而多用"(more with less),也就是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和最合宜的设计和利用,符合生态学的循环利用原则。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所著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第一次披露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可能出现的可怕前景,这部著作对绿色运动的推动起了重要作用。
1974年,E·R·舒马赫发言了《小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著作,反对使用高能耗的技术,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适宜技术。
这些观点很有启发性。
1976年,生态建筑运动的先驱A·施耐德在西德国成立了建筑生物与生态学会(Institute for Building Biology and Ecology),强调使用天然的建筑材料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取暖,倡导一种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生态效益的温和建筑艺术。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思考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思考摘要:21世纪以来,节能环保成为了全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话题,生态建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提出的。
生态建筑与现代建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科技为人服务,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本文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看,对生态建筑和设计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方法;技术一、生态建筑简介所谓生态建筑,即生态和建筑的结合。
1869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先将“生态”这一概念用于科学意义,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
我们从多方面研究生态学,以生态系统至个体层级递减,结构由复杂至简化。
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高端的名词,也不止是高科技的手段。
事实上,典型的生态建筑是由世界各地民居根据当地气候、材料及文化,所创造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演化而来,传统民居便是生态建筑的原型。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也带来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而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一直由工业革命演化到了现在。
生态建筑便是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寻找人与生态环境间的良性循环。
这一观点在1933年《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得到了体现,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大工业城市中人与环境的矛盾。
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追求建筑中融合人文环境,注重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整体思想。
而之后1999年UIA大会的三个趋势,即: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新技术与建筑设计,都与生态建筑概念紧密相关。
二、设计目标和生态建筑的原则1.讲求生态和谐与节能生态建筑首先要遵循的当然是讲求生态和谐与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例如,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浅谈生态建筑的发展
浅谈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生态建筑中,一定数量的人口被整合,在建筑群中,会形成比较大的生态系统。
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内外部的能源资源等都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设计朝着更加环保、生态、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生态建筑的发展和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标签: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建筑发展一、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建筑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其同时也是设计的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很注重生态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度。
在设计中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的质量作为设计建筑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1.设计的目标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的空间以及建筑的功能需求在设计中是否达到要求,这是生态建筑在设计工作中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设计者需要对建筑的供水、供电以及其他的能源系统进行集约化的设计与技术上的改善,对于建筑的废物处理以及污水的排放等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实现能源的节约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样对于环境的损坏与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改善。
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不同的建筑施工环境,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当地的地形、地质、地貌以及生态环境的状况,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实际因素的同时还应该在设计上让建筑更加美观、节能与实用。
这样的生态建筑设计才可以满足人们舒适居住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
所以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活与环境之间是和谐的,人们居住在理想的建筑环境中,过着比较舒适的生活。
二、生态居住建筑设计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撑生态居住建筑有很多誤区,感觉只要是在自然环境好的地方的居住建筑就是生态居住建筑,作为现代设计,首先就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舒适便利,很多居住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好,自然风光和气候都是一流的,但是水电交通和通信不方便,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考虑如果医疗设施配备不完善,排污系统设计难度较大仍然会造成不便,所以生态居住建筑设计的未来,就是让居住建筑本身是一个可循环系统,并且可持续循环。
关于生态建筑思潮的思考
【 摘 要】生态建筑思潮是诸多建筑思潮 的一个分支 。 本文试
图根据作者对 生态建筑理论 实践的认识 ,阐述生态 建筑思
解释 ( 无论是受科 学技术的限制或者是 因为 能源 资 源的枯竭 ) 。 这些建筑或许 同时也理解为原生态建筑 ,原生
o g i c l a a r c it h e c t u r e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 t h e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t h e
当前 ,建筑物 向环境 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的 占总
虑 )除使用本地建 材外,还大量应用 了其他的固体 废弃物 , 如废旧轮胎、废旧酒瓶 以及采用 了一些 ( 主
e y wo r d s 】 e c o l o g i c l a rc a h i t e c t u r e , rc a it h e c t u r e t en r d s , e ol c o -
第 三 , 建筑 造 型 方 面 : 由 于 以上 诸 多 原 因 ,包
引 言
,
.
当前 的能源 和环境危机给我们 的思想观念带来
非常大 的冲击 ,建筑也是表达观念 的一种 形式,在
建 筑 领 域 也 出现 了 各 种 各 样 的建 筑 理 论和 实 践 , 如 新 现 代 主 义 、新 理 性主 义 、高 技 术 倾 向 、解 构 主 义 、 地 域 主 义 、生 态 建 筑 思 潮 、建 构 与 表 皮 等 都 是 2 l 世
e ol c o g i c a l rc a it h e c t u r e .
汁来考虑未来建筑的建筑姿态 。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及发展思路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及发展思路摘要:所谓生态建筑, 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
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 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 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本文对生态建筑的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Abstract: The so-calle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namely with the ecology theor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building is regarded as an ecological system, through the desig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space in various physical factors, the ener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of internal and orderly circulation use, have a highly efficient, low consumption, less waste, less pollution,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design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s analyzed, for reference.Keywords: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0 引言“建筑的目的在于创造完美”。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即注重环境,与环境相适宜,但不等于抹杀了设计方案的个性。
生态建筑更应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使其融于环境。
生态建筑要求能够良好地把握设计尺度,将建筑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功能使用便捷,流线明快顺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将各个空间有机组合,利用各种设计手法、造景手法,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周边背景相呼应,将其统一在大自然的“神妙”之处完美融合。
建筑生态学 浅谈生态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浅谈生态建筑的特点和发展摘要生态建筑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
就生态建筑的特征,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以及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生态建筑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的实现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生态建筑是从长远来看节约能源、财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建造绿色生态建筑,既要尽量减少浪费,高效利用如电、水等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相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将废弃物转换为能源。
随着新能源由逐步推广利用到全面普及,特别是再生能源广泛用于建筑的降温、保温、隔热、采光、炊事以及其他家居生活管理设施的需要,必然推动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引起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变革。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环保能源采光通风绪论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选择最适宜的植物重建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沿坡道攀沿,跨越纵向空间,整个建筑底部街道到楼顶花园都披上绿装。
通过植物调节气候,通过活动的遮阳板以及和主导风向平行的风墙把凉风引入空中庭院和室内空间,而使空调使用降至最小程度。
太阳能光电系统使用减少了对城市电网的依赖。
正文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
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观念。
21世纪,人类的建筑学观念已进入到生态建筑学阶段。
在此之前,建筑史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即实用建筑学阶段、艺术建筑学阶段、功能建筑学阶段、空间建筑学阶段、环境建筑学阶段。
生态建筑,是指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的建筑。
浅析生态建筑
要能力的发展”。
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 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 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 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 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 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 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 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 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 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 计发展的方向。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 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 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 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 畴.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 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 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 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 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 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7. 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 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装太 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8. 被围和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 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 9. 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 的能耗
2、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 德国法兰克福
它代表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 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 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 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 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 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
浅析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摘要: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师追求的方向。
他们关注本土文化和地区气候,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气候观,走上一条“生态技术”的探索之路。
关于绿色生态建筑,国外已经开始投入到实践中,并有好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中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是一个代表人物。
生态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其与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节约能源正文:一.生态建筑含义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所有建筑设计者都在思索未来建筑发展路在何方,都在寻找能够推动建筑真正向前的动力。
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绿色生态建筑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也就在同一时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和建筑学合成为生态建筑学,即从生态的角度来认识建筑,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
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生态建筑首先必须具备有节能的特征,并充分考虑各种绿色能源的使用;其次注重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材料,注重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人类的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由于二氧化碳过度排放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变暖,大片的森林的破环与毁灭,改变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们渐渐认识到,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沟通,而不是向自然争夺,无限的索取。
为了我们的生存和繁衍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
浅谈对生态建筑及生态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生态建筑及生态设计的认识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生态建筑越来越收到建筑师的重视,并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收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等,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节能,这是生态建筑采取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设计太阳能科技的飞速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
然而高能耗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稀有物种的灭绝,生态环境的失衡,自然能源的枯竭,气候条件的恶化……这些现象不断出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面对这种情况,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1生态建筑学所谓生态建筑,概括地说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
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里创建了城市生态理论,把生态学和建筑学合并为一体,即Arcology,意为生态建筑学,并在《生态建筑学:人类理想中的城市》中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论。
1969年,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所著《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诞生。
2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问题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至于自然环境中时,组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景观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如下问题:2.1总体综合的设计观念(图1 西塔里艾森)建筑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社会的环境,以满足人的身体和心理、精神方面的各种需要。
设计中的环境综合考虑将不仅包括室内空气质量,也包括热舒适度、良好的光照、声学环境及空间大小关系等。
符合人类需要的(使用者、管理者、参观者)建筑将不需要时常的改变和更新或重新改造,而这些都意味着材料和能源的额外消耗。
生态建筑设计浅析
生态建筑设计浅析关键词: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 原则; 对策1.生态与生态建筑所谓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学是由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的一门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这其中共生与再生原则表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关系,提出了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
生态建筑学fArcology)的提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20世纪年代初出现的能源危机之后.全球范围之内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对自然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包括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探索在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整体地思考建筑、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
20世纪6o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fArchitecture)合并成,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的着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生态建筑学的目的就是结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决定因素.在建筑设计领域寻求解决人类聚居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并创造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最优化。
所以说.生态建筑学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建筑发展观。
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思想浅析
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思想浅析摘要在当代生态理论及思想尚未出现的早期,许多原生态民居和地方建筑中就已经包含了一定的生态建筑思想,早期民居所采用的空间布局、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等,就是人们顺应生态环境发展的产物,包含着比较朴素的生态建筑思想。
关键词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生态思想生态建筑,就是把建筑当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有序的组织建筑内外的各种要素等方式,使各种物质和能源在内部进行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和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国外对生态建筑的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R·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发展至今,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与国外学术交流的增多,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建筑实践大多应用在示范性或地标性的建筑,距离普及和推广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自古崇尚自然,认为万物皆有规律。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当今倡导的生态思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风水学理论”强调建筑和自然的结合,它的许多理念与现代的生态建筑设计观一致。
在生态理论及思想尚未出现的时期,各地原生态民居和地方建筑中就已经包含了一定的生态思想,早期民居所采用的空间布局、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等,就是人们顺应生态环境发展的产物。
本文以中国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民居为例,探析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思想。
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
高原山地纵横起伏,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山原气候、季风气候的特点,有25个少数民族。
特别是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众多的少数民族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根据居住环境的特点,发展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居和古建筑,其中许多民居都体现了朴素的生态建筑思想。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喜依山傍水而居,山林中竹子茂密,促成该地特色的“干阑式”竹楼。
竹楼以粗大的竹子为骨架,竹编为墙,楼板选用木板,屋顶覆盖茅草,屋内也采用竹子家具。
简述生态建筑发展历程
简述生态建筑发展历程
生态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开始寻求更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方式。
第一阶段,生态建筑的起步阶段(1960年代-1970年代):在
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首次出现了一些具有环境意识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比如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自然通风系统。
然而,在这个阶段,生态建筑的概念还不够成熟,只是一种探索和实验的阶段。
第二阶段,生态建筑的出现和推广(1980年代-1990年代):
在这个阶段,生态建筑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对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的影响,并开始采用一些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比如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高效节能的设计。
生态建筑也开始被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第三阶段,生态建筑的成熟与创新(2000年至今):随着科
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如绿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雨水收集利用和可持续材料等,以达到更高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并且,一些创新建筑理念和标准,如“被动式建筑”和“碳中和建筑”,也开始被提出和广泛应用。
生态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环保意识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生态建筑正在逐渐由概念到实践,由实践到标准化。
未来,随
着科技和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生态建筑有望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
整体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探析
整体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探析摘要:生态建筑是将建筑学理论与生态学原理融合的一种建筑学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态建设的意识逐渐增强。
它的出现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且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新时代社会的推动下,环境的变迁变得更为快速,空间形式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然而生态建筑的实现是极具挑战性的,我国建筑的思路偏差主要体现在:脱离国情、模糊不清、过分模仿。
大量建筑与当下先进设计理念不符而被过早拆除,不仅浪费了资金投入,还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的破坏了环境。
为使生态环境的质量获得一定的改善,国家《十三五》已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注入到规划优化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现阶段建筑行业也逐渐倾向于发展生态建筑观。
本文主要是借鉴生态学方面的优秀成果,遵循自然规律,结合本人的已有实践与创新思维将整体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关键词:生态建筑;整体生态观;设计;应用国外对于生态建筑建设问题的研究时间较国内的研究时间长,国内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在生态建筑理论的引导下不断的探索与前行。
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实施需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从而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稳定。
生态建筑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建设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挖掘更多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益的正面作用,更好的实现:“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
在整体生态建筑理念的推动下,运用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改造和利用自然。
从而建设更加美好的“金山银山”。
1.整体生态建筑观的研究背景及内涵1.1整体生态建筑观的发展背景随着生态学知识在教育领域的普及,研究环境、资源等问题的建筑师也逐渐意识到生态学在建筑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与生态学结合,大学选修课中也开始出现生态建筑、城市建筑生态等课程。
早在60年代中期,世界未来发展的研究中便出现了:发展极限论和发展无限论这两种观点,代表人分别为:乌尔里希和西蒙。
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摘要】建筑本身就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再加上我国城市建筑领域起步较晚,很多技术尚不成熟,因此这一领域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师们提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促使我国建筑设计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文主要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我国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一、生态建筑设计概述1.生态建筑设计含义在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至今,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是在对建筑过程中所需的基础物质进行整合后,在一定的生态系统内实现能量转换,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生态建筑的内涵主要是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供和谐无污染的建筑空间,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生态建筑设计就是把建筑本身看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人力的改造,使这个生态系统成为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整体系统。
2.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生态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多种多样的绿化方式对建筑周边的环境和气候进行适度的调控,在建筑过程中使用轻型的、跨度大的房屋建设结构,以此降低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恶性影响,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物内部构造的完整性。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从建筑物与建筑物所处环境的关系角度和建造过程中应该采用的相关技术手段考虑,采取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以确保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并且结合当地环境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的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体现出生态设计建筑的文化内涵。
3.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生态建筑设计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经济节能、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三个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性,以生态为核心,保证可持续发展,而且生态建筑设计中部分采用自然可再生能源代替以此能源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能源节约,另外,生态建筑设计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选材多为自然无害的材料,可以充分保障居住者的身体建康。
生态建筑之浅见
建筑表皮: 建筑表皮:
建筑表皮对气候适应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自 建筑表皮对气候适应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自 然采光,热量控制(夏季防热) 然采光,热量控制(夏季防热)及太阳能被动 利用(冬季取暖)三个方面。 利用(冬季取暖)三个方面。 因而表皮对材质的关注点, 因而表皮对材质的关注点,在于光线通过的 状态(热辐射的传播能力),按此标准可以将 状态(热辐射的传播能力),按此标准可以将 ), 材质的特性划分为不透明 半透明、透明三类 不透明、 三类。 材质的特性划分为不透明、半透明、透明三类。 1、不透明材料(人工的砖石、金属等) 、不透明材料(人工的砖石、金属等) 2、具有透明特性的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大家都 、具有透明特性的玻璃, 非常熟悉。 非常熟悉。 3、半透明的材质对光具有一定的透性(现代建 、半透明的材质对光具有一定的透性( 筑中运用的高分子薄膜)。 筑中运用的高分子薄膜)。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
1972 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 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 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
“以环境为中心” 以环境为中心”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1992 年178 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为促进地球生态 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系统的恢复, 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系统的恢复 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ECOLOGY ARCHITECTURE
生态建筑之浅见
MY ECOLOGY ARCHITECTURE OPINION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 储柱清、贾砚琦、 慈舒峰、邢千里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能源环境 方面: 方面:
生态建筑体系
生态建筑的原则——5R原则
Revalue
Renew
5R
Recycle
Reuse
Rduce
生态建筑的原则——5R原则
• RevaIue在这里可以作“再思考”、“再认识”、 “再评价”解释。从全球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出发观察建筑,可以发现任何建筑群都是 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的产物,而且在其使用过程 中还将继续不断地消耗能源与材料。从这个意义 上说,建筑亦是一个“耗能大户”。因此,新时 期的建筑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观点,引入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建筑,实现对建筑的“再认 识”。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 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态建筑体系
二、生态建筑的定义及原则
生态建筑的定义
生态建筑涉及众多学科,很多内容 目前正处于研究之中,所以尚未有统一 的认识和看法。以下列出几种供大家参 考。
生态建筑的定义
• 1.生态建筑是以生态学为切入点、以生态思维(生态 哲学)为理论导向、以生态美学为依托、以生态技术 为保障、以生态法规为制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南研 究建筑与自然、人、环境、生态、美学、艺术等诸种 和谐关系的一种具有综合性、共生性的后现代建筑范 式。 ———《生态建筑》作者:黄丹麾 山东美术出版社
材料技术生态建筑案例
• “水立方”的膜结构使用的是一种名为ETFE的特殊材 料。其膜结构表面基本上不沾灰尘,一般情况下,自 然降水足以使之清洁如新。而且十分节能,3000多个 半透明的气枕可以使整个游泳中 心的绝大部分区域日间 不需点灯。在控温方面, 膜结构就能帮助“水立方” 节省30%的电力。
生态建筑的分类
生态建筑的提出
建筑学领域也不例外。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 规划师保罗·索勒(Paolo Sole)首次把生态学 (Ecological)和建筑(Architecture)相结合,将Ecology 与Ar—chitectur两词合并为“Arcology”,从而开创了 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生态建筑学。
建筑思潮
60年代后的建筑思潮摘要:阐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时代发展,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发生,建筑界内所产生并流行且形成一定规模的思想风潮,并尝试思考从其产生的根源、发展的过程中给建筑界带来新的思想与活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心理性主义;结构主义;地方风格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现代派”并不指时间,而是指风格;而对于“后现代”来说不是指风格,而是指时间。
有人曾经建议把“Post-Modernism”译成“现代派之后”,更能符合这个概念的原意,但最后因为“后现代”的叫法已经传播开了,只有作罢。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
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1]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
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浅谈生态建筑
浅谈生态建筑摘要: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并配合完全现代的手法,灵活运用适宜的技术,对建筑进行经济上可行的生态设计,使普通人可以享受高质量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1 “生态”与“生态建筑”的提出“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家”和“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Ecology)。
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至今,其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延伸。
现在,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
2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
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
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
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阿科桑底(Arcosanti)是他进行"生态建筑学"探索的一个实例,该项工程位于凤凰城(Phoenix)北70英里处一块860英亩的土地上。
1969 年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表克哈格(Lan L.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并从理论上站住了脚。
这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L·芒福德(Lewis Mumford)对此书评价很高,称:"这本书是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名著《空气、水和场地》问世后,少数重要书籍中又一本杰出的著作。
"早在30年代,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B·富勒(R·Buckminiser Fuller)就曾非常关注将人类的发展目标、需求与全球资源、科技结合起来。
用逐渐减少资源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富勒第一个提出"少费而多用"(more with less),也就是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和最合宜的设计和利用,符合生态学的循环利用原则。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所著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第一次披露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可能出现的可怕前景,这部著作对绿色运动的推动起了重要作用。
1974年,E·R·舒马赫发言了《小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著作,反对使用高能耗的技术,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适宜技术。
这些观点很有启发性。
1976年,生态建筑运动的先驱A·施耐德在西德国成立了建筑生物与生态学会(Institute for Building Biology and Ecology),强调使用天然的建筑材料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取暖,倡导一种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生态效益的温和建筑艺术。
1、生态循环城 (1)2、国际建协 (2)3、丹尼尔斯 (3)4、丹尼尔斯 (5)5、格拉汉姆 (9)1、生态循环城瑞典从80年代就推出了"生态循环城"建设的举措,大约用了10~15年报时间,基本上结束了林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构造了较为理想的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瑞典全国木材砍伐量仅是年增长量的65%,木材的增长量在感动砍伐量。
按森林正常生长量预测,在未来的50年内,木材蓄积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目前瑞典的森林年吸收CO2约4000万吨,而每年因矿物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仅有1500吨。
瑞典是世界上大气碳循环出现负增长的第一个国家,提前实现了2000年的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可见瑞典的森林及其产业已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为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宣传,瑞典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对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感兴趣,全国各地的生态村越来越多。
Tuggelite是瑞典1984年建成的第一个生态村。
生态村利用太阳能和生物作为能源,废物循环利用。
粪便储存发酵做肥料。
80年代中期出现了盖娅运动。
起因是由J·拉乌洛克(James Lovelock)的著作《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点》(Gaia:A New Look Life on Earth)的问世。
这本书将地球及其生命系统描述成古希腊的大地女神--盖娅,她总是努力创造和维持生命。
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将地球和各种生命系统都视为具备生命特征的实体,人类只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自然统治者,人类和所有生命都处于和谐之中;要利用洁净能源,使用绿色建材、绿化、自然通风和采光,防止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沿袭建筑文脉等等。
它对生态建筑思潮是很大的促进。
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思想是 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
1992年在巴西里的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把这一思想写进了会议的所有文件,取得了世界各国的共识。
这一思想随即融入到生态建筑思潮中来。
1993年美国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一书列出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细则"。
2、国际建协1993年6月国际建协在芝加哥会议上通过的《芝加哥宣言》,继续为可持继续的建筑鼓劲。
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Brenda and Robert)合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问世,其主要观点是:①节约能源;②设计结合气候;③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利用;④尊重用户;⑤尊重基地环境;⑥整体的设计观。
1994年西姆·范·德·莱思(Sim Van der Ryn )所在美国加州著名的伊莎莱研究所,在Big Sur市召开有全美生态设计的学界领袖们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创立"国际生态协会"议案,将分散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以指导年青一代,并发表了号召"生态革命"的THE BIG SUR宣言。
1995年他又和S·考沃(Stuart Cowan)合写了《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一书,被誉为建筑学、景观学、城市学、技术学方面的一次革命性的尝试。
这里提供5点设计原则和方法:①设计成果来自环境;②生态开支应为评价标准;③公众参与设计;④为自然增辉。
1994年哈特考夫(Volkdr Hartkopf)教授在美国匹兹堡卡纳基·梅仑(Carnegie Mellon)大学原有老建筑的屋顶上,加建了一整层可持续建筑试验室,运用了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号称"智能型办公场所"。
他采用可调节的天然采光、可调节的铝合金隔片、可调节的自然通风空调装置;随处都可打开地板;安装计算机连网插件和电话插座、局部通风照明等;办公室间可分可合,布置高度灵活,家具均按人体工程原理设计等等。
作为对21世纪未来办公空间的探索性试验,此工程得到了许多建筑厂商的支持和资助,并受到美国政府和各办专家的重视。
建成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这次试验因为既有理论支持又有建成实物而名声大振。
3、丹尼尔斯1995年德国的K·丹尼尔斯(Klaus Daniels)写了本专著《生态建筑技术》(The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Building),对生态建筑的基本原理及各项技术都讲得具体清晰,并举实例说明。
他认为,对生态建筑议论的人多,而实干的人少,一旦面对实际问题是建筑师和工程师就一筹莫展,这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
此书力求弥补这-缺陷。
1996年3月来自欧洲11个国家的30位著名建筑师,如R·皮阿诺、R·罗杰斯和赫尔佐格等,共同签署了《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应用太阳能的欧洲宪章》(European Charter 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其中提出了有关具体规划设计的极有启发性的建议,并指明了建筑师在未来人类社会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1997年格拉汉姆(Granham)在总结可持续发展有关文献时指出:"生态学肯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些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提法,不但具有科学性还兼具人文性。
随着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正在成为规范我们社会行为的一种指导原则,科学技术范式也因此发生根本的改变,即呈现出生态化发展态势。
在科学领域,它表现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日益受到重视。
这些学科愈来愈深刻地提示出生态系统运动的规律,客观上为人类利用这些规律创造了条件,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和协同进化。
在技术领域,对技术的运用不仅要从人的物质及精神需要以及生活的健康和完善出发,而且要求技术选择与生态环境相容。
这种征兆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变得十分明显。
许多著名科学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罗西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主导趋势之一是它的生态学化";亨德莱认为:"生态学是21世纪的科学";诺维克认为:"科学的未来是生态学的综合"。
学科发展已使冠以"生态学的综合"。
学科发展已使冠以"生态"为名的学科不下100余门。
生态学将朝着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研究层次发展,将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法,21世纪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势必要进一步生态化。
我斗胆预言:这是世界性的大趋势之一。
李道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院院士。
他对建筑设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
1958年曾主持国庆工程国家大剧院与解放军剧院建筑设计(因国家财力所限均未建)。
他所著《西方戏剧·剧场史》属我国第一部跨戏剧与剧场两个学科的专著。
1998年春,又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国家邀请赛,清华大学方案属入围报送中央三个方案之一。
其主要著作、论文还有《环境行为学概论》、《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等。
4、丹尼尔斯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阿科桑底(Arcosanti)是他进行"生态建筑学"探索的一个实例,该项工程位于凤凰城(Phoenix)北70英里处一块860英亩的土地上。
1969 年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表克哈格(Lan L.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并从理论上站住了脚。
这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L·芒福德(Lewis Mumford)对此书评价很高,称:"这本书是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名著《空气、水和场地》问世后,少数重要书籍中又一本杰出的著作。
"早在30年代,美国建筑师兼发明家B·富勒(R·Buckminiser Fuller)就曾非常关注将人类的发展目标、需求与全球资源、科技结合起来。
用逐渐减少资源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富勒第一个提出"少费而多用"(more with less),也就是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和最合宜的设计和利用,符合生态学的循环利用原则。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所著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第一次披露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可能出现的可怕前景,这部著作对绿色运动的推动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