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思读书笔记
2023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优秀读后感(精选4篇)
2023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优秀读后感(精选4篇)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读后感1看到全国名师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时,我也在思索。
一个学期又一次画下句号,作为教师,我的生命历程又刻写了许多或难忘或短暂,或明晰或困惑,或开心或郁闷的痕。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总结整理下来,我认为这远远不够。
借到书后,我没有像看其他书一样一睹为快,而是把它轻轻地搁置到书架的最顶层,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教有所思”这四个字。
我想激励自己利用假期这段宝贵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于是,有了很多更明朗积极的想法、更客观理智的评价。
当思绪处于“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我捧起了《教有所思》。
刚开始,我还有空闲将书中精美的语句抄下来,后来,几乎忘记了做笔记。
因为李老师的文字如一块神奇的魔石引领我忘情地读着,二十一万字的书竟然只用了五天全部读完。
当读完最后一篇时,心中生出些许遗憾。
合上书静静思索,竟有口留余香、余音绕梁之感。
全书分为六辑:边教边想、胡言乱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论文、凝望窗外。
分别从语文教学、教育现象、与名师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语言文字、时事评论等方面,选取不同的观察点进行阐述。
有的__清秀隽永,如海面上一朵轻盈的浪花;有的__热情澎湃,如熊熊燃烧着的烈焰;有的__慷慨激昂,如那只与暴风雨搏斗的海燕;有的__发人深省,如一支穿透腐朽思想的利箭……李老师熟读各种教育经典,与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师对话,很多__引用大师的名言几乎是信手拈来;他寻找各种机会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领悟力。
因此,书中文字读来甘之如饴。
李老师选了这样一段话放在书的封面,十分鲜明地表明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也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浓缩: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在教学中,他也是这样执着地实践着,并且时时自省着。
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读后感:教育的真谛是“爱”
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读后感:教育的真谛是“爱”在我校今年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中,我读了李镇西的《教有所思》。
这是李镇西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录,“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
我想,李老师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成为专家,才有如此累累的收获的。
为什么处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李镇西老师就能从教育中感受到快乐,成为名师,成为教育专家,而自己却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呢?这时的我不禁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审视自己的懒惰,反思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让我感动的是:“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
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其中一篇《老师,用我的笔吧!》我感受特别深刻,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时急需用笔向学生借这是常有的事,而且我们向学生借笔时,我们也有李镇西老师的待遇,即享受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
我这人是个马大哈,往往借了学生的笔就忘了还。
但我很荣幸,我的学生很理解我,说是老师事多所以忘了还,每次还是热情的借笔给我,学生的宽容又助长了我有借无还的坏习惯,甚至每次享受这种习以为常的待遇时连思维也迟钝了,从来都没有像李老师那样从小事中往深处思考: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没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细细反思自己这几年对待学生的行为,虽然没有恶劣到体罚学生的地步,但在生活中却对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淡漠。
自读了李老师的这篇文章后,让我觉得很惭愧。
李老师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了我冷漠、自私的一面,让我明白真爱从小事做起,明白了润物细无声的真谛,我明白了李老师与很多庸碌无为的老师的不同之处正在于,李老师懂得有爱才有真正的教育,有思考才能闪现个性的光芒。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教有所思读书笔记《教有所思》是乔治•萧伯纳于1904年创作的一部讽刺讲述的话剧,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
这部作品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方式,带给读者深思和启发。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迫切性,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笔记。
首先,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旧教育体制的弊端。
作品中的主人公,女教师琼被董事会任命为巴德尔比的新校长,期望他能够改革那座虚守旧的学校。
然而,琼发现这所学校由于长期秉持的旧有观念和方法,已经变得僵化且没有创新。
学校只注重传统的学术成果和知识灌输,而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这使得学校的学生们因为缺乏实际应用能力而面临竞争劣势。
其次,萧伯纳通过琼和另一个教师珍妮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教育领域上的突出地位。
琼是一位独立、冷静、智慧的女性,她对教育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并且试图改变学校的教学模式。
珍妮则是一位聪明、勇敢、直爽的女性,她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对学校问题的观点。
这两个女性角色展示了女性在教育领域上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力和创造力。
此外,在这部作品中,萧伯纳通过贵族学生拉姆布利和市侩学生舒五以及他们的父母刻画了社会的阶级差距和教育的不公平。
拉姆布利成长于贵族家庭,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他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社交能力。
而舒五则来自富商家庭,他受到的是机械式的教育,只注重功利性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
这两个角色展示了社会阶级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带来的不公平,从而引起了我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
最后,我在阅读《教有所思》时,被书中角色的对话和思想启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民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和国家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和实用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总而言之,《教有所思》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通过幽默和讽刺,揭示了旧教育体制的弊端,突显了女性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和教育的不公平,提醒我们教育的重要性。
《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
《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有所思》读后感1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让我感动,感动的是:“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
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读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让我激动,激动的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彼、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让我感叹,感叹的是“现实存在的教育与理想意义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让我醒悟,醒悟的是:“难怪我们现实的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
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
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
《教有所思》读后感2假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
李老师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师。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后感《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杨绛。
这本书以作者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为基础,深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本书中,杨绛教育观念独到,深刻而有力。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她强调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
她还提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读完《教有所思》,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各种教育改革和探索层出不穷。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过分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与杨绛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
同时,教育也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教有所思》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深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对于我们深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后感)
引言概述:
《教有所思》是一本由教育学家撰写的著作,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者的责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教育的目的
1.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1.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3 教育者的责任是什么?
二、教育的方法
2.1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
2.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育的价值观
3.1 教育应该注重什么价值观?
3.2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3.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教育的未来
4.1 教育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4.2 教育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4.3 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五、教育的影响
5.1 教育对个人的影响
5.2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5.3 如何评价一位优秀的教育者?
通过对《教有所思》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希望每位教育者都能够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教有所思》是一本由方方老师所撰写的教育心得书籍,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享我读后的五则心得。
心得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方老师在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她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表面的概念。
我从方方老师的教学案例中看到了她如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心得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思维能力,方方老师还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具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书中,方方老师分享了很多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方方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明白,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心得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方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仅仅依赖于老师的指导。
她在书中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如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课外调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通过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心得四:鼓励学生表达思想和意见方方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思想和意见。
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通过表达来得以展现和提升。
她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言、发挥主动性。
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我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 教有所思读后感2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引言《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观察,提出了一些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本文将分享我对《教有所思》的读后感和体会。
1. 教育的本质作者在《教有所思》中首先讨论了教育的本质。
他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我过去的教育经历中,老师往往只是将知识点一一讲解,而我们学生只需要背诵和记住。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教有所思》,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教有所思》中,作者还讨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方法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一观点深受我赞同。
在我过去的学习中,我常常追求刷题的数量和记忆的速度,而很少关注学习方法和效果。
通过阅读《教有所思》,我意识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有所思》中,作者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作者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
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深受启发。
在过去的教育中,老师常常强调死记硬背和逻辑推理,而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教有所思》,我意识到培养创造力应该是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我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探索和创新。
4.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教有所思》中,作者还讨论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有所思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是为了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因此,我在这次教师个人计划中选择了《教有所思》这本书进行阅读,并且在此总结了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以及对于书籍重要性和我个人创新思考和观点的见解。
《教有所思》是一本以教学改革为主题的书,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出版。
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学科教学改革的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等方面,应用广泛而深入。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才使这本书成为了一本很值得深入阅读的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
首先,这本书教给我了灵活转换教学方法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上,很多老师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变通,而这本书总结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我指明了新的方向和意义。
其次,这本书详细阐述了许多关于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使我了解到了学生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为我提供了实践和改进的思路。
最后,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探索。
在阅读中,这本书注重启发读者思考,而不是让读者死记硬背。
这种探究性阅读方式,既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趣,又扩大了我的知识面。
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讲,《教有所思》无疑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它所传达的思想是以新教育思想为基础的,会使得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全面地认识学生、理解教育,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同时,这本书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这本书的指导下,老师们会变得更有耐心、更有责任感,更能把握教学节奏,这将让学生在原本繁重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教有所思》这本书,我有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讲,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不断尝试与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能对当时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与反思,进而再次改进和改革。
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程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2)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2)
范文2:
《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启发读者以更敬畏的心重新审视教育,并将知识融入人文学习中。
通过书中作者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剖析,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和宽广的了解。
首先,书中作者探讨了教育背后的学习奥秘,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感情之间的深刻的关联。
作者强调,即使当今的课堂是高度竞争的,教育也不会降低准则,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尝试,让学生更加贴近教师,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此外,书中作者还谈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他指出,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引擎,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关键。
其次,我从书中获得了对基本教育理念的重新认知。
作者主张,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传授技能,还是形成学生道德修养,鼓励开放思维、独立思考的过程。
他还提到,基础教育应努力在每一个学科教授常识,以确保学生具备自我调节、社会参与、文化民主及开放思维等全面发展能力。
同时,读《教有所思》也给了我关于优秀师资培养的认识。
作者认为,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特别是有关基础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包括培养优秀的师资,使他们更具有实践经验,素质和技能能够让他们胜任教学工作。
总的来说,《教有所思》刻画了一幅完整的教育图景,让我对
教育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悟。
从书中,我意识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办学环境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提供更全面的基础教育,着力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文教育的需求。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本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本心得一:教育需要有思考《教有所思》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思考”为核心,强调了教育中思考的重要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往往被大量的知识所淹没,而缺少的却是如何思考的能力。
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有创造性的发展。
我深感赞同。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
我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的思考。
这样,在教学中,我的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通过思考,他们不仅能够真正理解知识,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考。
心得二:学习可以有趣在《教有所思》一书中,作者多次提到让学习变得有趣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而不是枯燥的任务。
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能够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作为教师,我常常注重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
我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我让学生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探险,是一种享受。
这样,我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乐趣,能够主动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是为了享受学习的乐趣。
心得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有所思》这本书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认为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教育学生。
作者提到了一些教育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认为,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教育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我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会安排一些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
通过实践,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记住知识,还能够理解和应用知识。
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教有所思》一书,觉得其中文字说得非常有道理。
在《教有所思》这本书中,李老师讲了他的一些经历,讲了他的亲人、学生、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谈的都是他们的长处,他们对他的帮助以及他对他们的感激,整本书里几乎找不到指责、抱怨(除了后面几篇关于体制、腐败的文章),我想不是因为李老师身边的这些人完美得没有缺点,他们都是凡人,当然也有缺点。
只是李老师看到的是他们的优点,是用善意的、充满爱的眼光在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周围的人。
善意地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才会善意地对待你。
李镇西老师之所以得到学生的认同,之所以成功,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里吧。
看看我们自己,在办公室里讲得最多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抱怨于指责,经常一起讨论现在的学生素质是如何如何的差,某某同学是如何如何地不可救药,谈好学生的也有,但是相对要少些。
学生在老师眼里成了“差生”,受老师“鄙视”之后,不用明讲,教师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学生会明显地感觉到,于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学生叹老师差,不理解体谅学生,老师怨学生差,不听老师的话,于是师生似乎成了敌对的双方。
如此这般,教育教学工作如何能顺利进行?以上不是针对别人,我知道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
真的,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我们老师的责任更大。
我们应该多
给学生一些爱,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而不是埋怨与指责。
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
本书是展现作者教育情怀、人生体味和社会视野的随笔集。
李镇西老师善于从寻常小事中发现人生的真善美,于司空见惯处抨击教育的假丑恶,他用他敏锐与敏感的洞察力、思维力写下一篇篇朴实而又充满魅力的教育诗篇,他既敢说真话,也敢说反话。
在他亦正亦邪、诙谐有趣的文字中,反映着他民主与爱心的魅力人格,体现着他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高尚情操。
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李老师写的全是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小事,他非常善于从这些小事中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及时积累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某个时候,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一个观点、一个关于某事的想法,或者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段,并且自己认为很不错,就想自己什么时候有时间,一定把它们写出来,然而到了想写的时候,却早已忘了那些念头、观点、想法、片段。
我想,那些一瞬间的年头、观点、想法、片段,也许就是作家所说的灵感,也许作家能将它们及时做个记录、积累,而我们却没有,这也许就是作家能成为作家而我们不能的原因之一吧。
同样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时也遇到过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小事,我们也有过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有过有价值的想法,但没有及时积累下来,而让这些有价值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就是我们同李老师的差距。
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和反思,不够深刻;也有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站在教育者的责任立场上去思考,这更是我们同李老师的差距。
我想我们与李老师的差别不仅仅是学识,更多的在于一种态度、理想、信念……
我们应该像他那样用一颗爱心去捕捉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育机遇;去思考、反思、积累,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
《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作者强调,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思考和自主学习,我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其次,我觉得作者在书中对于教育方法的讨论也很有价值。
他提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启发式教育、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我发现,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此外,我也认为这本书对于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思考。
作者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这一点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总的来说,《教有所思》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教育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如果能够将书中的观点应用到实践中,必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看到全国名师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时,我也在思索,教有所思读后感。
一个学期又一次画下句号,作为教师,我的生命历程又刻写了许多或难忘或短暂,或明晰或困惑,或开心或郁闷的痕。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总结下来,我认为这远远不够。
借到书后,我没有像看其他书一样一睹为快,而是把它轻轻地搁置到书架的最顶层,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教有所思”这四个字。
我想激励自己利用假期这段宝贵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于是,有了很多更明朗积极的想法、更客观理智的评价。
当思绪处于“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我捧起了《教有所思》。
刚开始,我还有空闲将书中精美的语句抄下来,后来,几乎忘记了做笔记。
因为李老师的文字如一块神奇的魔石引领我忘情地读着,二十一万字的书竟然只用了五天全部读完。
当读完《面对张志新同志的遗像》发现已经是最后一篇时,心中生出些许遗憾。
合上书静静思索,竟有口留余香、余音绕梁之感。
全书分为六辑:边教边想、胡言乱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论文、凝望窗外。
分别从语文教学、教育现象、与名师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语言文字、时事评论等方面,选取不同的观察点进行阐述。
有的文章清秀隽永,如海面上一朵轻盈的浪花;有的文章热情澎湃,如熊熊燃烧着的烈焰;有的文章慷慨激昂,如那只与暴风雨搏斗的海燕;有的文章发人深省,如一支穿透腐朽思想的利箭……李老师熟读各种教育经典,与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师对话,很多文章引用大师的名言几乎是信手拈来;他寻找各种机会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领悟力。
因此,书中文字读来甘之如饴。
李老师选了这样一段话放在书的封面,十分鲜明地表明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也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浓缩: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在教学中,他也是这样执着地实践着,并且时时自省着。
李老师由向学生借笔,发现学生争先恐后地双手奉送,反思作为老师的自己没有亲自将水杯送到学生手中,而深深地自责源于自己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又从五千年的封建意识挖掘开去,呼吁大家(包括学生、家长和同行们)摒弃“师道尊严”的落后思想,追求师生在人格和感情上的天然平等。
试想,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被学生尊崇?这样的老师,怎能不使家长感动?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被同行敬佩?由此,我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自认为做得很好了。
可是与李老师却有天壤之别。
“我从来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特质是思考,是批判,是创造。
因此,我从来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已经身居名师之位的他,时时牵挂着那些边远地区的普通教师,为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呐喊呼吁;使已经身居名师之位的他,常常回到零出发点上思考当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使已经身居名师之位的他,敢于发现教育的弊病,并很尖锐地提出“万炮齐轰假教育”,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大声地质疑“儒学”能够“救中国”,十分坚决地反对从上到下“表演”公开课的做法。
写到这里,我不禁汗颜。
我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已经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二十几年,与李老师的成就相比简直是自惭形秽。
李老师的著作几乎等身,而我却沾沾自喜于得过奖的几篇拙文;李老师语文造诣和工作成就已经很高了,仍然攻读教育哲学博士学位,而我却时常陶醉于读几本书或写点小片段,还以年已不惑为由劝慰自己别累坏了身体;李老师主动请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我却时常因为自己班里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学生而大呼不幸……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入学的第一天是爸爸抱着送到教室的,家长如此娇惯孩子,让我大跌眼镜。
后来的表现更让我连连叫苦。
上课三心二意,下课却生龙活虎;学习起来心猿意马,对同位漂亮的钢笔却几次据为己有;家庭作业几乎不做,但说起谎话来一点不脸红,读后感《教有所思读后感》。
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表现出极端的不配合,每每强调自己的工作忙,甚至还认为自己身居官位女儿的各种表现给自己丢人。
这样的一个学生,几次三番的教育引导都没有丁点进步,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每一次考试语文和数学都稳居最后一名。
学校考核班级成绩时每次都会把她的成绩取消,如此一来,更纵容了我对她的放任。
上课时,她的作业没完成,我会很“宽容”地让她下课补上,至于补上还是没补上根本没有去看;早晨,她迟到了,我也会很“和气”地让她回位上坐,而没有进一步询问迟到的原因;晚上的作业又没做,我会在第二天晚上适量地给她减些作业,美其名曰“异步作业”,实际上实在不愿意与她多生气。
看李老师的书,我很庆幸还能感受到自己的面颊滚热、心跳加快。
李老师专门申请将全年级最差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由他来带。
他与学生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将自己的教育随笔集结成书,《爱心与教育》《走近心灵》《心灵写诗》《民主与教育》……一本本凝结着爱与责任、付出与汗水的著作给了多少人以智慧的点拨和实践的证明?我不可能与这样的名师相提并论,但我可以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一种精神——对学生充满着人性化的关怀和爱护,对教育充满着昂扬的热情和理想,对社会充满着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
学生,首先是一个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人,而教育首先是教学生做人的教育。
像我这样做,是多么自私和不负责啊!今后,我会想办法将过去遗失的找回来。
如果她再不完成作业,我会搂过她来轻轻地询问她:“为什么不做完?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忙?”然后针对她的情况帮助她。
如果她再一次迟到了,我会了解情况后,和她约好老师会一直关注她,期待她的进步;如果……是啊,一定会出现许多许多种令我想不到又心烦意乱的情况,我会记住李老师的叮咛,用爱心和耐心,用宽容和责任。
我也能把这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当成一种幸运的,把我的关爱、理解和宽容给他们,让他们和我相伴的日子成为一生宝贵的财富。
写这些时,我接到学生的一个电话:“老师,我们小组明天到商场门口卖报纸,您会来支持我们吗?”怎么会拒绝呢?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社会实践活动时,很多学生选择较难的“卖报纸”。
我感到欣慰,孩子们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喜欢挑战,喜欢实践,喜欢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上学期,学校安排我参加“送课下乡”活动,课已经准备好了,为了挑战自我,又调整教案,分别在四个班进行“一课多教”,到其他班级试课过程中进行横向比较。
尽管很累,但自己在教学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寻找到差距,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并写下教学反思。
另外,我设计了一次和沐浴店中心小学学生的联谊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封信或小卡片进行交换,使学生有了一次新的体验,在这次体验中增加了对农村教育和同龄学生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和感知。
(范文先生网 )这是一节课带给我和孩子们的新体验和新超越,也是在读《教有所思》时,能想到的为自己骄傲的一点。
“多年来,正是抱着这种信念,我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
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
”这是我读书时一直在默记的一段话,也是李老师教育思想的精髓。
我会铭记心中,将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意义,让我及与我共度时光的孩子们的生命绽放更多绚丽光彩。
《教有所思》这本书是我在幼儿园读书节赠书活动时偶尔得到的一份礼物,我想幼儿园赠书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的读书、读懂书,并且学会在读书中学习,读书中思考,学会反思。
带着问题:教,我们要思什么?或者说,我们要在教育的同时思考些什么?第一次打开了这本书,从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开始读这本书,感觉文笔清新,没有多数老师写的教学论文的腐朽之气,倒是有几分文学作品的魅力,所以不知不觉地吸引了我。
通过读李老师的文章,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非常真实坦诚的人,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是一个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和创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乃至祖国的命运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大写的人。
开始时我对李老师书中所描写的师生故事特别感兴趣,渐渐地对他的整个人产生了兴趣。
借用李老师书中谷建芬老师的话:“成功和成名是两回事。
有的人成名了,并不意味着他事业成功,事业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
”李老师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师到一位名教师,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格的魅力。
正如李老师经常自己提醒自己所说的:“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老师。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这些都应该在他的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
”读着李老师的书,李老师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而亲切,时而熟悉,时而陌生,时而激越,时而幽默,但最后一点点高大起来,我觉得教师队伍中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因为他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抨击假教育,敢于向官僚主义开炮,他有爱有恨,爱憎分明,他对“民主”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我觉得他是可以像魏书生老师一样,是可以做好教育局长的优秀教师。
从代序“生命与使命同行”中,我同时也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人格魅力。
他在代序《生命与使命同行》中写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
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
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行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
”我想,李老师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获的。
带着期待,我再一次的翻阅了这本书,这次我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一页一页的翻看这本书,细细的去品位这本书,感觉内容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像是说故事一样,把李老师所经历的、所想的描述的彻彻底底、发人深思。
读完《教有所思》感触最深得是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真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
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
”我想正是因为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记得李老师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