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河中石兽》(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河中石兽》(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第二十五课《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三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养成注重实际调查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

教学重难点养成注重实际调查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纪晓岚轶事,理解其机智的性格特点。

】清朝时,大臣和坤贪婪成性。

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

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

和坤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和坤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

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草包嘛!”可以看出,纪晓岚是一个机智的人。

课堂实录一、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事件本质。

【设计意图:讨论寻找石兽的方法,分析判断的依据。

】1.故事中主要人物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侧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

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

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依据: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

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Lesson 25 stone beast in the river编订:JinTai College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2、篇章2:河中石兽范文标准版3、篇章3:河中石兽模板常用版4、篇章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河中石兽》全文;(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3)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石兽的象征意义;(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真理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河中石兽》全文;2. 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3.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石兽的象征意义;2.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石兽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石兽的传说和背景;(3)引导学生思考石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解决;(3)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石兽的象征意义;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石兽的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保护意识;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背诵课文;(3)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河中石兽》全文;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作文;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石兽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石兽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石兽的故事,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河中石兽》一、教学清单1.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 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学案检测) 三、课内探究1、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果得于数里外求之于上流老河工第四种失败 原地沙下 讲学家 第三种 无迹顺流而下 僧第二种 不可得 原地水中僧 第一种结果 寻找的地点人物 寻找经过2、师生共同归纳: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附】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5《河中石兽》【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理解内容。

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二、疑读正其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板演生僻字)圮木杮学生自由朗读,用批注法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并记下疑惑。

2. 指名朗读,读出提高。

请学生评价(评价可从正音、停顿两个角度进行)正音:看黑板划一划:师: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感。

僧/募金重修是/非木杮盖/石性/坚重棹(zhào)/数小舟教师:请你发现,该如何停顿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

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注重文言语感按意义划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发语词、关联词、时间副词后需停顿等等,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

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齐读: 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以及停顿的基础上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

4.感知文意: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

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

道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三、译读明其意(一)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要求:1.组内轮流翻译2.难点做好标记(二)你问我答。

请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句子,全班交流。

通过合作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来检查一下你的翻译情况。

)(三)译一译(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重难点词句)教师:几个人?分别是谁?按照谁的方法找到了石兽?怎么看出的?1.果得于数里外(倒装句)倒装还原了!省略的加上了!之教师:什么地方找到的?2.当求之于上流(运用倒装方法)教师:一般会上哪里去找?可是老河兵为什么要去上游呢?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五课。

学习本单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培养其科学精神。

本课的学习,则让学生忍不住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中招考点词语解释及翻译是历年设题的一个角度,考查细致,要求学生平时要掌握所学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但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课外文言文往往难以把握。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参看课下注释,能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2.通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能够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熟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能够疏通文意,并尝试找出文言文翻译方法。

(四)当堂训练 1、通假字不更颠乎(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5)如是再啮.( ) (6)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翻译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作业做“研讨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五课。

学习本单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培养其科学精神。

本课的学习,则让学生忍不住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3、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中招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以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呈现,课内文段内容的考查主要包括文段大意、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等,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但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课外文言文往往难以把握。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5《河中石兽》《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终究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文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笔记小说。

第五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与“科学”有关密切联系,本单元的学习方针是:(1)、熟读课文;(2)、掌握文章条理;(3)、理清作者思路。

1.学生处于好动思想活泼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考虑方向会产生较大误差,所以需求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考虑答题方向,鼓舞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经过熟记词句含义和熟读背诵激起学生爱好。

2.关于简易白话文,实词的释义不行小看,应该以学生开始触摸的视角来耐性解说,多结合古意,有爱好地叙述弥补相关课外常识引发学生的爱好,并安置简略的实词解说,简易白话文给学生操练。

常识与才能:1.堆集白话词语,概括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2.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觅石兽办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进程与办法:1.练习白话文阅览的才能。

2. 堆集白话词汇,掌握古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3.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体会知道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1.堆集白话词汇,掌握古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2.练习阅览白话文的才能。

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课时讲授法、协作探求法榜首课时一、导入俗话说:“没有查询,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滨坍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觅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贱。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觅,依他的话,公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日咱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走进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开释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明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明有很大的奉献。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河中石兽》教案三篇

《河中石兽》教案三篇

《河中石兽》教案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河中石兽》教案三篇【精选】《河中石兽》教案三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最新【新人教版】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提纲

最新【新人教版】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河中石兽》提纲

25、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

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_________形式写成的_________小说。

以记述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二、文言字词1、河干.( )______2、圮()____________3、并_______________4、阅______________5、铁钯.()__________6、求_______________7、竞______________ 8、棹()____________ 9、设帐_____________10、尔辈___________ 11、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 12、究______________13、是____________ 14、木杮.()___________ 15、湮()________16、耳____________ 17、颠通()__________ 18、河兵____________19、失石___________ 20、啮()_____________ 21、坎穴___________22、不已___________ 23、溯()流__________ 24、遂______________25、但____________ 26、如其言_________________ 27、臆断____________三、句子翻译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5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5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5单元 2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主备人:蒋开慧备课时间:2013-11-25 复备时间:总第课时
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
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五、反馈延伸:
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
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
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
论家的哲理。

示例: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不能想当然。

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
出真知。

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
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

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
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
纪昀



思授课时间:年月日
作文指导
主备人:蒋开慧备课时间:2013-11-25 复备时间:总第课时
作文指导
主备人:蒋开慧备课时间:2013-11-25 复备时间:总第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理解石兽的象征意义,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 生词和难点解析: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河中石兽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课文朗读和背诵: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检查学生的发音和理解程度。

3. 生词和难点解析: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难点,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关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石兽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并进行交流和表达。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2. 对学生的生词和难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对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水平。

七、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石兽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4.通假字
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二、特殊句式翻译
1.反问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携带走呢?)
2.疑问句——可据理臆断欤?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近纪昀,了解少年时期的他就聪颖过人;二是有关纪昀的趣闻轶事很多,这则小故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刚学完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丰富见闻;三是这个小故事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联使用也有语文味,从一个侧面在向学生传达,“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信息。
(二)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该书是纪晓岚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 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一生,在文化事业上做了两件大事情,一是编纂了《四库全书》,对目录学也有突出贡献。二是写了《阅微草堂笔记》,鲁迅对此书有极高的评价。所以对纪昀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
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设计
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 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刻舟求剑”的故事吗?(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达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 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同学们,这个楚国人按照这种方法能找到自己的剑吗?(不能!)他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剑呢?( 马上从剑掉下去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那如果是一尊很大的石兽掉到水里,过了十多年后,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这尊石兽呢?(石兽掉下去的地方?下游?上游?)如果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就一起来认真学习《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吧!

第25课《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5课《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言文,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儿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九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o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纪晓岚有次划舟出行,在江面上遇到了一个乘坐帆船的武将。

这武将听说过纪晓岚,有意刁难他。

于是就作了一副上联,上联两句话: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纪晓岚看到上联后,很快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这橹速(鲁肃)是东吴文臣,帆快(樊哙)是西汉猛将,两位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不过,就个人功绩而言,樊哙要大于鲁肃。

对方也正是利用这一历史背景,嘲讽纪晓岚,文不如武,你不如我。

纪晓岚晚上回到宿馆,一直思索如何能对出下联。

直至三更,纪晓岚听到外面歌楼传来美妙的音乐,忽然来了灵感,对出了下联,纪晓岚的是下联是: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笛清(狄青)、箫合(箫何)也都是谐音』两人同样一文一武。

而且,论功绩、论排名,后者运筹帷幄,作用确实大些。

纪晓岚用这幅下联有效地反击了对方武将。

二、作家作品介绍纪的,字晓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
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河中石兽年级七年级


授课
时间
自主学习
目标
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课文。

合作学习
目标
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合作探究目标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合作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合作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合作关键反复朗读课文,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理解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创境引入
作者及主要作品简介:纪昀,字
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
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
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
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
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
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
广泛。

听老师作相应介绍。

展标导学
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
步读通课文。

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
用法。

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逐步养
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
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明白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1
展标导学
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
读通课文。

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
用法。

明白学习目标。

自主合作
朗读课文,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点名读准字音,然后正音。

老师范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然后
齐读课文。

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
步读通课文。

学生读字音。

朗读课文。

互动交流
疏通红色字的意思(点学生说,
老师补充)。

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自己翻译、班内点学生翻译,老师纠错)
巩固达标
巩固延伸:完成“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练习。

完成“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练习。

学习内容2
展标导学
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逐步养成
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
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明白学习目标。

自主合作
要求学生分析四种寻找石兽的
方法及其结果,填写表格。

分析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及
其结果,填写表格。

互动交流
寻找结果的原因分析,认识不同
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
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这句
话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

小组探讨,班内交流。

巩固达标引导学生归纳“写作特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写作
特点”
课堂小结
归纳拓展
要求学生课外积累有关“认识事物
的有关方法、规律”的名言警句。

课外积累有关“认识事物的
有关方法、规律”的名言警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