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合集下载

小麦胞囊线虫

小麦胞囊线虫

小麦孢囊线虫病简况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目前国内分布范围已达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 ,尤以黄淮麦区危害最为严重,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已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1 ] 。

小麦孢囊线虫病近年来在我国小麦各种植区发生与蔓延的速度很快,发病面积逐年扩大,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1 小麦孢囊线虫病简况1.1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小麦孢囊线虫病,又称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cereal cystnematode, CCN> ,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等禾谷类作物,以及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牧草[ 2 - 4 ] 。

小麦孢囊线虫属于垫刃亚目Tylenchin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属Heterodera,为害小麦并引起小麦孢囊线虫病。

它侵染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迅速繁殖,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抑制作物生长并影响产量。

b5E2RGbCAP小麦孢囊线虫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南非、日本、欧洲多国、印度、中国、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40个国家发生为害。

我国相继在湖北、河南、北京、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甘肃11个省<市)发现,为害小麦面积约100万公顷。

p1EanqFDPw禾谷孢囊线虫病最初被认为只在温带地区发生,但现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温度带,在各种土质的禾谷作物生长区都有发生,包括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比利时、印度、波兰、法国、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伊朗、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40个国家均有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报道,尤其以澳洲、欧洲和美洲发生为重,几乎成为全世界所有禾谷类作物产区的首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病虫害的分布与发生规律

农作物病虫害的分布与发生规律

中部地区气候适中,农作物种类多样,因 此病虫害种类也较为丰富。常见的病虫害 有稻飞虱、稻曲病、花生蛴螬等。
西部地区气候干燥,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 ,因此病虫害分布相对较少。但部分地区 由于灌溉不当或种植结构单一,也存在病 虫害的威胁。
作物分布
01
粮食作物
02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中的病虫害分布广泛,如稻瘟病在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小 麦锈病在小麦种植区常见。
发生空间规律
地域性分布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和数量 存在差异,某些病虫害只在特定地区 发生。
作物间的传播
病虫害可以在不同作物间传播,造成 大面积的危害。
发生程度规律
年度变化规律
同一种病虫害在不同年份的发生程度可能存在差异,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
危害程度与作物生长阶段的关系
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往往与农作物的生长阶段相关,如苗期、生长期等。
播斑疹伤寒等。
土壤媒介传播
03
一些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并传播,如根腐病等。
04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抗虫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农作物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率。
轮作与间作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制度,避免同一种病虫害在同一地区连续发 生。
精耕细作
保持田地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源和虫源。
预测预报技术
地面监测站点
建立地面监测站点,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
高空无人机监测
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传感器,对大面积农田进行高空监 测。
智能化诊断系统
利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智能化诊断 和预测。
THANKS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简介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简介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小麦禾谷胞囊线也即燕麦胞囊线虫,是当前对小麦生产最有威胁性的线虫,于1874年在德国东部最初报道。

1908年英国第一次在小麦上被认识,1975(Oregan)报道。

原认为此线虫只在温带地区发生,现已遍及全世界各温度带,各土质禾谷生长区。

欧洲、北美、非洲及加拿大东南部、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前苏联和我国等地都有发生,尤以澳、欧、美洲发生为重,几乎成为发病地区麦类作物的首要病害。

我国1987年发现此病,1989年鉴定确认此病病原。

现已查知湖北和华北主产区河北、山西、北京均有发病。

此病仅发生于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和大多数多年生和一年生禾草、谷物27属34种。

在澳大利亚的小麦和燕麦、欧洲的燕麦和玉米经常受害,在法国为害小麦亦重,在印度称之为小麦和大麦“黄化(Molya)病”。

症状受害小麦幼苗苗棵矮黄,根分岔多而短,并稍膨大,根生长的浅并显著减少,后期被寄生处根侧鼓包、皮裂,露出面粉粒状、先白色发亮后变褐发暗的胞囊,为识别此病之特征。

将挖取的细根,在空气中稍停几分钟使之稍干,胞囊可更明显,能增加胞囊的可见性。

仅此成虫期可见胞囊。

胞囊老熟,即易脱落,故往往查之无物,发生误诊,错作别病。

为害损失可根据虫口密度(土中及根上胞囊量)来预测。

发生严重时减产30~70%不等,小麦由于此种线虫的侵染为害,长势衰弱的麦苗还易受其它病原物的侵染,通常是次生性土壤真菌在其后侵染,加重为害,致根腐烂。

例如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同禾谷胞囊线虫相互作用而加重植株的受害,致根系发生病变,地上部矮小,好像缺水或营养,往往易误为缺肥、干旱所引致。

病原病原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禾谷胞囊线虫雌雄异形又异皮。

雌虫阔柠檬形,大小0.55~0.75×0.3~0.6mm;头部环纹,并有6个圆形的唇片,口针长26μm左右;当其老化变成为胞囊时脱掉一层浅色的亚结晶膜,形状大小均与雌成虫基本相同,阴门窗膜孔为双膜孔型,无下桥,阴门锥下边有多而排列不规则的泡状突。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郑钊冰赵青曹雯梅张萌喆摘要:小麦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病害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叶部病害和根茎部病害是小麦最主要的病害,叶部病害主要介绍了白粉病、锈病2种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重点分析了其防治措施;根茎部病害主要介绍了纹枯病、全蚀病2种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重点分析了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麦;叶部病害;根茎部病害;识别;防治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丰缺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掌握小麦病害的识别及防控是确保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小麦病害种类较多,根据发病部位主要分为4类,即叶部病害、穗部病害、根部病害及全株性病害,叶部病害影响小麦正常的光合作用,直接导致小麦体内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根茎部病害影响小麦对土壤中营养物质及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

基于此,这里主要介绍叶部病害及根茎部病害。

一、小麦叶部病害及防治小麦叶部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这里介绍最常发生的白粉病、锈病。

(一)小麦白粉病及防治1、小麦白粉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就是在小麦的叶片上产生白粉状物,危害严重时,全株布满白粉,主要危害叶片。

白粉就是小麦白粉病菌,后期在白粉上产生小黑点,它是有性孢子,又叫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抗逆强,能相对较长时间存活[1]。

2、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病菌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小麦植株,造成侵染,是典型的气传病害。

小麦白粉病在0~25℃内均能发病,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发病越快。

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且雨天多,病害重;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密度过大等也有利于该病发生。

小麦大面积感病品种的存在,是白粉病近年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麦白粉病属专性寄生,也就是至始至终都只能在活体的小麦上生存,小麦收获后,病菌不能腐生而死亡。

小麦收获后只能在自生麦苗上存活,到夏季气温比较高时,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上的自生麦苗上存活,等到秋季,小麦播种后,孢子随风传到小麦植株上再次侵染。

小麦病虫害图谱

小麦病虫害图谱

赤霉病-田间发病状
5、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各国麦 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
散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裸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 病害。主要发生在穗部。病穗比健穗抽穗早,初抽 出时病穗外包有一层浅灰色的薄膜,后薄膜破裂消 失,露出黑色粉末。 腥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发生于穗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抽穗后至成熟期症 状明显。病株全部籽粒变成菌瘿,菌瘿较健粒短胖。 初为暗绿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充满黑色粉末, 最后菌瘿破裂,散出黑粉,并有鱼腥味。
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 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润和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容易抹掉(与球霉病, 颖枯病和叶枯病不易用手抹掉不同)。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穗部发病,般是个别小穗发病。 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会发生穗枯或掉穗。
秆锈病-田间发病状
3.小麦叶枯病
真菌性病害。引起小麦叶枯病的病原菌有10余种,其中重要的有由雪腐镰孢菌引起的雪腐叶枯,小麦 德氏霉菌引起的黄斑叶枯,小麦壳针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交链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等。由于病原菌种 类不同,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差异十分明显。
①、雪霉叶枯(又称雪腐叶枯) 叶上病斑较大,暗绿色, 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 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 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末干时病斑边缘 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 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叶锈病-田间发病状
秆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禾柄锈菌(小麦变种)引起的真菌性 病害。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 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 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 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 疱状的冬孢子堆。

陕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陕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割 下放 入 取 样 袋 中 , 每个 取样 点取 3 0 0 g土 壤 。
小麦 孢 囊 线 虫 危 害 小 麦 , 为 害 较 轻 造 成 减 产
2 0 % ~ 3 0 % ,严 重 时 超 过 5 0 % 麦生 产 中 的一个 新 问题 。 , 成 为 我 国小
陕 西被 专家 列 为小麦 孢囊 线 虫病 发生 分布 省 份之 一 , 但 仅 有 杨 凌 区 和 韩 城 市 有 发 现 的 报 道_ 8 J , 具 体分 布 区域 尚不 明确 。 为摸 清 小 麦 孢 囊 线虫 病 在陕 西小 麦 主产 区 的发 生 分 布 危 害 , 有 效
定 。小 麦孢 囊 线虫病 病 情分 级标 准
0级 : 无孢囊 , 无病 ; 1级 : 感染极轻微 ( 每 单 株 1~ 5个孢 囊 ) ;
线虫 病 在陕 西 的发 生 与 分 布 , 为 陕西 省 小 麦 孢 囊
线虫 病 防治 提供 依据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7 修回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2
小麦 孢囊 线 虫 病 ( C e r e a l c y s t n e m a t o d e , C C N) 是 由禾 谷 孢 囊 线 虫 ( H e t e r o d e r a a v e n a e ) 引 起 的 一
1 调 查 方 法
1 . 1 调 查 时 间地 点 2 0 1 0年至 2 0 1 2年陕 西 省 先后 共 安 排 了三次 普 查 。第一 次 于 2 0 1 0年 在小麦 收 获前进 行 , 开展
展 了普查 , 结果表明 , 小麦孢囊线 虫 目前 已在我省 4市发 生 , 分布在 2 1县 , 全 省发 生面积 1 2 . 1 8万 h m , 呈现

正确防治土壤线虫病害

正确防治土壤线虫病害

正确防治土壤线虫病害
线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而土壤线虫病害的发生,常给作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植物线虫是无色、透明、肉眼不可见的毫米级虫子,其存活、繁殖能力强,耐低温,寄主范围广,为害几乎所有的植物。

线虫喜欢偏碱性土壤,盐碱地为害尤其严重,在土壤中分布较深。

线虫为害
非常隐蔽,不易察觉,只有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地上部才会表现症状,而这时根部受害已非常严重,再施药已很难控制。

与传统的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相比,土壤线虫病害防治难度大,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在未来有可能上升为主要病害。

从近几年的发生趋势来看,除了小麦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蔬菜根结线虫等一些常发性病害,水稻根结线虫、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等一些新病害也进入高发期,同时中国还面临一些外来线虫病害的威胁,这对线虫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线虫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根结线虫在一些地区有爆发的态势。

此外,粮食作物中的小麦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进入高发期,全国由南到北扩散,分布范围扩大。

南方以为害露地蔬菜+设施蔬菜为主,北方以为害设施蔬菜为主。

全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面积超过2000万亩,小麦孢囊线虫发生面积达6000万亩,1500万亩需要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发生面积3000万亩,1000万亩需要防治。

南果北种、花卉苗木调运、跨区联合收割等导致传播范围越来越大。

要正确防治土壤线虫病害,种子种苗检验是基础,培养无病壮苗是重点,土壤清洁健康是关键。

要根据发病程度分区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植物病理学试卷一

植物病理学试卷一

植物病理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植物病害2.基因对基因假说3.植物病害流行4.垂直抗性5.锁状联合6.原核生物7.病毒8稀释限点9.类病毒10.侵染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在锈菌生活史中,最多可产生5种孢子,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游动孢子的鞭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真菌有性生殖一般经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三个过程,最后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5.从自然孔口进入的细菌都可以从_______,从_______的细菌就不一定能从_______侵入。

6.TMV主要通过_______传染,CMV主要通过_______传染。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某”,每小题1分,共10分)1.子囊果与担子果都有可称为子实体。

()2.藏卵器内卵球的数量决定卵孢子的数量。

()3.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单细胞。

()4.无隔菌丝始终不形成隔膜。

()5.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松组织组成的。

()6.接合菌亚门的有性孢子是合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

()7.子囊菌亚门的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有隔菌丝。

()8.核菌纲有子囊壳和闭囊壳两种类型的子囊果。

()9.卵周质是藏卵器内形成卵球时剩余的原生质。

()10.植物病毒侵入途径是微伤口。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锈菌侵染小麦时在病部出现()。

A.黄褐色粉状物B.白色粉状物C.灰色霉层D.红色霉层2.子囊和孢子囊()。

A.都属于同一亚门B.都可称为子实体C.其内都形成无性孢子D.其内都有形成有性孢子3.菌丝寄生在寄主细胞间,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球状、丝状、指状结构称为()。

A.子实体B.菌索C.吸器D.附属丝4.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为()属。

小麦孢囊线虫病及防治措施

小麦孢囊线虫病及防治措施

栗 钙 土 ,有 机 质 含 量 3 %左 右 , P H值 8 . 0左
的影 响 , 低 温可 以减 少病 害损 失 。 小麦 适 期早 播, 在 大量 2龄 幼虫 孵化 时 , 小麦 根 系 已经发
可 有 效 降低 线 虫 危 害 或 用 5 %茎 线灵 2 k g或
3 %甲基 异柳 磷 颗粒 剂 3 . 5 k g进 行 土壤 处 理 。 能 在一 定 程 度 上 降低 该 线 虫 的危 害 或 用 5 % 茎 线灵 2 k g或 3 % 甲基 异 柳 磷 颗粒 剂 3 — 5斤

o 1 3年第 1期

目固目回目吩国 囱一 鼬武验
8 1 0 7 0 0 邓 万香 青 海 省 乐都 县 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菌 孢子 带 到块茎 上 , 使块 茎感 病 , 或在 收 获时
块 茎表 皮 被擦 伤 。土壤 和茎 叶上 的病 菌孢 子 趁机侵 入 块茎 。对研 究 的 3 0 %病虫 净 3号对
摘要 : 试验采 用 3 0 %病虫净 3号药 剂对马 铃薯晚疫病进 行防效试验 , 结果 表明 : 3 % 病虫 0 净 3号 对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的 防 效 ≥6 0 %的 9 个 优 良组 合 。 通 过 对 优 良组 合 中 各 因素 取 值 的频 数 分 析 表 明 , B 1 、 B 2 、 C 的优 良农 艺 措 施 为 :病 虫 净 3号 每 亩 每 次 用 量 5 1 . 2 6 — 6 6 . 8 1 I I l l ,其 中原药 B l 为3 1 . 7 5 — 3 8 . 2 4 m l ,原 药
B 2为 2 6 . 3 5 - 3 0 . 3 4 m 1 . 原药 C为 2 . 1 4 _ 3 . 6 8 ml , 复

小麦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小麦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小麦蚜虫是麦田中的一种麦蚜,属于昆虫 类,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集中在小麦 背面、叶鞘及心叶处为害。我国为害小麦的蚜 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以成虫和 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被害 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后期麦 株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 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
④、交孢叶枯 叶上病斑小型、卵圆形、梭
形、不规则形,初期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浓厚黑色霉层,即病原 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 叶片枯死。
4.赤霉病
病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刀菌,有性态属 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玉蜀黍赤霉菌,为真菌性病害。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 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 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 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 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 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田间发病状
2.小麦锈病
有三种类型,俗语说:“条锈成行,叶锈乱, 秆锈成个大红斑。”
虫瘿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最初油绿色,后期变为 黄褐色至黑褐色,顶部有小钩,外形与小麦腥黑穗病粒 相似,切开虫瘿,内含白色丝状物的线虫,如加水一滴, 片刻即有线虫游出,成虫肉眼可以看见,虫体线形,两 端尖,头部较钝圆。
健苗和病苗
小麦虫害—1.小麦吸浆虫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 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 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 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末干时病斑边缘 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 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的小麦品种( 抗孢囊线虫病性能及产量进行 了鉴定, 系) 结果表 明: 各供试品种( 抗病程度和小麦 系) 产量存在明显差异, 未发 现免 疫品种。其 中 C 0 但 B 1最为抗病 , 均病指 为 1 . ; 平 9 3 豫展 1 和 号 C 920 发病最重, D 90 5 平均病指分别高迭 4 . 和 4 . 。且产量明显低 于其他 品种。株孢囊数与植 16 00
[0 丁海 , 1] 宛煜 嵩 , 朱美 霞 , . 等 大豆抗 病基 因同源序 列 的 克隆 与分 析 [ ] J .分 子 植物 育 种 ,0 3 1 2 : 1 20 , ( )27
2 3 2 .
w t l t ds s r iac e e J] i pa i ae e s e gns[ .Tho p h n e s t n er Ap l

gn s t c Ow et tp s[ .G n me 2 0 , e e eia et h a sr er tJ r sn i u j e o ,0 1
4 5 9—5 6 4: 0 1.
8 9. 7
[ ] Y hG P hnX M,Ln ,t 1 eiac e e 3 a ,C e ieR F e a .R s tnegn s
声 产 ) 乜) 乜 乜 乜 乜 )

参考文献 : [ ] 李春来 , 1 张怀渝 . 植物抗病基 因同源序列 ( G 研 究进 R A) 展[ ]分子植 物育种 ,0 4 2 6 :5 8 0 J. 2 0 , ( )8 3 6 .
[] Si 2 h ZX, hnX M , i R F,t 1 D vl met fe Ce Ln e e a . ee p n — o or

(. 1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 5 0 2 2 郑州市植保植 检站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6

小麦包囊线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报告

小麦包囊线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报告

株高
(cm) 21.8 17.8 19.4 24.7 24.3 22.8 22.3 22.9 20.7 22.7 21.8 24.2 20.5
较对照增
减 率 (% ) 6
-13 -5 20 19 11 9 12 1 11 6 18
分蘖数
(个 )
0.167 0.1 0 0.35 0.79 0.66 0.3 0.58 0.3 0.6 0.66 0.71 0.2
表 2 不 同 药 剂 处 理 越 冬 期 调 查 (2011 年 11 月 5 日 )
项目
处 理 1(阿 维 拌 种 ) 处 理 2(辛 硫 磷 拌 种 ) 处 理 3(3911 拌 种 ) 处 理 4(阿 维 土 壤 处 理 ) 处 理 5(呋 喃 丹 土 壤 处 理 ) 处 理 6(硫 线 磷 土 处 )
1 试验目的
通过种植抗虫品种筛选和化学不同药剂不同 施药 方 式 的 防 治 试 验,选 择 出 一 种 经 济、方 便、有 效的减轻线虫危害的实用方法。
2 试验环境
小 麦 孢 囊 线 虫 病 (Heterodera avenae,cere- alcyst nematode,简称 CCN),防 治 作 物 为 黄 淮 地 区 冬 小 麦 ,小 麦 品 种 为 3517。
4 调查时间及方法
4.1 苗 期 调 查 调查时间:2011年 11月15日。 调 查 方 法 :对 角 线 五 点 取 样 ,每 点 取 10 株 ,分
别 调 查 分 蘖 数 、株 高 及 发 病 程 度 。 4.2 返 青 期 调 查
调 查 时 间 :2012 年 3 月 10 日 。 调查方法:对角 线 五 点 取 样,每 点 取 5 株,分 别 调 查 分 蘖 数 、株 高 及 发 病 程 度 。

小麦孢囊线虫病品种抗性试验研究

小麦孢囊线虫病品种抗性试验研究

次 重复 , 随机 排 列 , 小 区面 积 3 0m , 小 区具 体 排 列如 图 1所
示。 2 0 1 1 年1 O月 1 7日 机 械 旋耕 2遍 后分 小 区人 工撒 播 , 小
区播 量 0 . 5 k g 。
小偃 两农 陕麦 两农 富麦 2 2 9 7 9 1 3 9 9 8 7 l 2 0 o 8 西农 9 7 9 陕麦 1 3 9 两农 9 8 7 1 富麦2 0 0 8 小偃 2 2 陕麦 1 3 9 两农 9 8 7 1 富麦 2 0 0 8 小偃 2 2 两农 9 7 9 两农 富麦 小偃 两农 陕麦 9 8 7 l 2 0 o 8 2 2 9 7 9 1 3 9
年在湖 北 首次 发现 后 , 已在北 京 、 安徽 、 河北 、 山西 、 湖南 、 山
东、 河南 、 甘肃、 内蒙 、 青 海等 地相继 发现 l l - 2 ] 。 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 1 年 发 生 1代 . 9℃以 上 的气 温 条 件 有 利于 线 虫孵 化 及 侵 入寄 主 。 以 2龄 幼 虫 危 害 最 为严 重, 其 侵 入幼 嫩根 尖 , 头 部 插入 后 在 维管 束 附 近定 居 取 食 , 刺 激 周 围细 胞成 为 巨形 细胞 。 2龄 幼 虫取 食 后发 育 , 变 为豆 荚型, 蜕 皮形成 长颈瓶 形 3龄幼 虫 , 4龄 为葫芦 形 , 然 后成 为 柠 檬 形成 虫 。 被 侵染 处 根 皮鼓 起 , 露 出雌 成 虫 , 内含 大 量 卯 而 成为 白色胞 囊 。 雄成 虫 由定 居型 变 为活动 型 , 活动 出根 与 雌 虫交配后死 亡。 雌 虫 体 内充 满 卵 及 胚 胎 卯 变 为 褐 色 胞
9 8 7 1最 轻 : 平均单株孢 囊数以小偃 2 2最 高 , 富麦 2 0 0 8次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年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安全生产。

本文介绍一下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供朋友们参考。

一、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病症状
受害小麦出苗后一个月即可出现症状,但在越冬返青后才表现明显。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随后整叶颜色变淡变褐,干枯;病苗长势弱,分蘖明显减少,部分植株矮化,穗小,籽粒不饱满,类似缺肥状,但追肥不见效果。

病情严重时会成片枯死,根部可以看到许多瘤状的根结,根结上再长须根,须根上再形成根结,使得根系纷乱、扭曲,成团。

根表面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孢囊,后期变为褐色。

根结和孢囊是
鉴别该病的主要依据。

二、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病条件
利于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病条件有三个:
1、气候干旱少雨孢囊线虫发病严重。

2、早春干旱寒冷:对孢囊线虫的孵化有利。

3、气候变暖和土壤质地条件有利于发病。

三、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技术
1、尽可能轮作非寄主植物,如大豆、绿豆、豌豆、油菜、谷子、三叶草、苜蓿、胡萝卜或玉米。

2、要选育、利用抗耐病品种。

耐病品种包括济麦22、石麦 8、石新 73
3、中麦9、邯 3475等,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包括增施有机肥,改善根部小麦的生长环境,提高腐殖质含量,培养有益生物和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可大大减缓小麦孢囊线虫造成的危害。

4、进行化学除治。

返青期是除治小麦孢囊线虫的关键时期。

先将5%克线丹或阿维菌素颗粒剂与少量细干土混匀,撒播于小区,用特制耙具进行沟施混匀,然后覆土压实,最后浇水助渗。

CCN调查方法及取样

CCN调查方法及取样

小麦孢囊线虫病田间症状识别及调查取样方法小麦孢囊线虫病(CCN)是发生在小麦、青稞、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重要病害,我省小麦、青稞主栽区普遍发生。

病原物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属于线虫纲,垫刃线虫目,异皮线虫属。

一、田间症状识别小麦胞囊线虫寄生危害小麦根部,田间症状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田块外观整块田凹凸不平,呈高矮相间的山丘状;田间生长稀疏,病苗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生长中后期田间出现黄绿相间的分布,后期早衰。

2、地上部分植株瘦小,长势弱,分蘖少,小麦拔节期以后,底部叶片发黄,后期成穗少、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产量低。

3、根系症状分蘖期开始,植株根系次生根增多,呈团装或丛生;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根上出现白色雌虫,柠檬形;乳熟期白色雌虫变色,形成褐色孢囊,每个孢囊里含有300多个卵。

二、发生规律我省一年发生一代,初侵染源为土壤中越冬的孢囊。

小麦出苗后,孢囊中卵孵化成幼虫,由根尖侵入,后寄生在根表皮下的维管束中取食,雄虫线形,交尾后死亡,雌虫交尾后体积逐渐膨大,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露出根表皮,根系出现柠檬形白色雌虫,后期白色雌虫变成褐色的孢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

孢囊可借流水、风力、农机具等作远距离传播。

小麦胞囊线虫病在我省浅脑山区发病较重,一般在土质疏松的田块发病重,土壤板结、粘重的田块发病轻。

三、调查取样方法小麦出苗至拔节期:用浅盘法分离检测土壤中CCN幼虫,需要配套的分离设备(浅盘等)和双目解剖镜。

浅盘法分离土壤中的幼虫:准备两个浅盘(直径为10~15cm)和擦面纸,一个浅盘口径小,正好套在另一个浅盘内,小口径浅盘用网筛,大口径的浅盘用可以盛水的托盘。

小口径浅盘底部铺一层抽纸,100克新鲜土样平铺上面,下面的盘里加水至土样湿润为止,室温下24小时,轻轻移走上面的筛网,下面的浅盘内是线虫悬浮液。

为除去过多的水和杂物,用连接25目和300目(小麦孢囊线虫)或500目(根结线虫)两个筛子过滤,弃去25目筛上的杂物,300目或500目筛上截住的是所需线虫的幼虫。

小麦壳针孢叶枯病

小麦壳针孢叶枯病

2023-11-05CATALOGUE 目录•病害概述•病害识别与诊断•防治方法和措施•防治实践与案例•结论与展望01病害概述小麦壳针孢叶枯病是一种由壳针孢属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

定义病叶上出现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中部为灰白色,边缘褐色,长度一般为1~10厘米。

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黑色霉层。

病情严重时,病叶枯死,田间大量叶片枯黄,植株早枯,穗小粒少,产量下降。

症状定义和症状分布小麦壳针孢叶枯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及西北和华北地区。

危害该病害可导致小麦叶片早枯、茎秆细弱、籽粒空秕,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分布和危害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下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至健叶上,萌发后从气孔侵入。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如湿度、温度和光照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此外,品种的抗病性、土壤肥力、耕作制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02病害识别与诊断小麦植株叶片上出现褐色或赤褐色的水浸状小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或纺锤形的病斑。

症状识别初期症状病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形成较大的坏死区域,叶子逐渐枯黄。

中期症状病斑沿叶脉方向扩展,并穿过叶脉形成典型的“V”形病斑。

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有时出现黑色小点。

后期症状病原菌形态病原菌为真菌,属于Septoria属。

在小麦叶子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短小,分生孢子长卵形或纺锤形,有纵横隔膜。

病原菌名称Septoria tritici (无性态: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病原菌传播途径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侵染小麦叶片。

病原菌鉴定诊断步骤首先观察小麦叶片的症状,确认是否有褐色或赤褐色的水浸状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病斑。

然后检查病斑是否沿叶脉方向扩展,形成“V”形病斑,并确认是否有黑色小点出现。

最后,通过显微镜检查是否有病原菌的存在。

诊断方法与步骤诊断工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培养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 甚至 许多 技 术 人 员 和农 户 还 不 认 识该 病 。开 展 小麦孢 囊 线虫 发 生 分 布调 查 , 摸 清小 麦 孢 囊 线 虫 在西安 地 区 的分 布 , 为科 学 防治提 供依据 。
调 查西 安地 区 的 9个 涉 农 区县 3 2 1个 田块 ,

结 果见 表 l 。从 表 1中可 以看 出 , 小 麦 孢 囊 线 虫 在 西安 地 区 3个 区县 ( 长安 、 周至、 阎 良) 发生 , 其 中 阎 良区、 长安 区发 生相 对严 重 , 病 田率 分别 达到 5 O 9 , 6 、 2 6 7 / 6 ,发 病 点 率 3 2 、2 2 ,病 株 率 2 6 . 8 5 %、 1 9 . 2 , 发 病株 平均 孢 囊 数分 别 为 1 . 9 1 个和 1 0 . 3 6个 。周 至发 病相 对 较 轻 , 病 田率 5 9 / 6 , 发 病点率 2 . 5 , 病株 率 0 . 3 5 , 发病 株平 均孢 囊
1 . 4 孢 囊 分 离
病害, 是 一种 毁 灭 性 病 害 。 目前 该 病 在 河 南 、 河
北、 山东 、 湖北 、 安 徽、 山西 、 甘 肃、 北 京、 青 海 等 1 O多个省 市 已均 有 分 布 [ 】 ] 。在 我 省 临 近 的 河 南 省 的安 阳 、 新 乡、 郑 州 部 分地 区发 生 相 当普 遍 , 据 田间实 际 调 查 , 该 病一般 可使 小麦减 产 2 O 一
数为 1 个 。其 他 区县 尚未发 现小 麦孢囊 线 虫 。在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调 查 地 点
西 安 地 区主要粮 食生 产 区县 。
1 . 2 调 查 方 法
每个 县 ( 区) 以县城 为 中心 , 在东、 南、 西、 北 四 个方 向能 代表 本 县小 麦 基 本 情 况 的 区 域选 点 , 每 个方 向各 调 查 1 O块 麦 田 , 共选 取 4 0块 麦 田进行 调查 , 选 点时选 取 沙壤地 、 长 势差 的 田块 。

西




西 安 地 区小 麦 孢 囊 线 虫 的发 生 与分 布
张 毅 , 徐 进 。郑余 良
( 1 . 西安 市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陕 西 西 安
7 1 0 0 6 1 ; 2 . 西安 市 长安 区植 保植 检 站 , 陕西 长安
7 1 0 1 0 0 )
摘 要 : 2 0 1 1 年4 —5月 , 于 小 麦抽 穗 至 灌 浆 期 在 西安 地 区每 涉 农 区 县 按 东 西 南 北 方 位 选 4 O块 麦 田 , 采用 5 点取样法 , 每 点调 查 1 O 株, 调 查病 田 率 、 发病点率 、 病株 率和孢 囊数 ; 采根 际 土 壤 , 运 用 漂 浮 法 分 离孢 囊 , 用 生 物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 , 小 麦孢 囊 线 虫在 西安 地 区 3个 区 县 ( 长安 、 周至 、 阎 良) 发生 , 其 中阎良区、 长 安 区发 生相对严重 , 阎 良病 田 率 分 别 达 到 5 0 , 长安 发 病 株 平 均 孢 囊 数 1 O . 3 6个 。 小 麦 孢 囊 线 虫 在 西 安 地 区呈 快 速 传 播 态势 , 研 究 小 麦 孢 囊 线 虫 在 西 安 地 区的 发 生 状 况 与 分 布 , 为 全 面 防 治 小 麦 孢 囊 线 虫提 供 依 据 。
关键词 : 小 麦孢 囊 线 虫 ;分 布 ;西 安 地 区
小 麦孢囊 线虫 病是 世界 禾谷类 作 物上 重要 的
集 在取样 袋 中, 在 调查 完根 部孢 囊数 后 , 用 小 刀将
根 部割 下放 入 取 样 袋 中 , 每个取样点取 3 0 0 g土 壤 。将 每块 地 5 个 取样 点 的土样 1 5 0 0 g混匀 , 从 中留 5 0 0 g左 右 , 装 入取 样袋 中组 成一 份样 品 。
小 麦孢 囊线 虫病 2 0 1 0年 1 1 月 在西 安市 长安 区发 生 , 在西安 属新 发生 病 害 , 且 由于该 病仅 侵染 植株 地 下 根部 , 地 上 部 表 现植 株 发 黄 、 分 蘖减 少 , 生 长 不 良等 非 特 异 性 症 状 , 易与黄矮病、 施 肥 不
调查 中 , 笔者 发 现对 于 质 地 和 生长 条 件 不 同的 田 块, 小麦 孢囊 线 虫 发 生严 重程 度 有 较 大 差 别 。连
年 种植小 麦 或其 他 寄 主 植 物发 病 重 ; 砂 壤 土 及 砂 土地 , 河 滩地 发 病 重 , 明显 高 于粘 土 和壤 土 田块 ;
3 O , 严重 地 块减 产 可 达 5 O 以 上, 甚 至 毁 种
绝 收 J 。
采 用 漂浮法 [ 3 将 l O O ml 土壤 用 强 水 流 冲洗 , 并不 停搅 拌 , 静置 1 —2 mi n , 将 水 溶 液 用 规 格 为 2 0目和 6 0目的筛 子过 滤 。用小 水 流轻轻 清洗 6 0
每块 地采 用 5点 取 样 法 , 每点调查 1 O株 , 重 点 调查单 株孢 囊数 量 , 计 算病 株 率和病 情 指数 。
1 . 3 土样 采集
土 壤肥 力差 的麦 田病 害重 , 肥沃 田块 发病 轻 ; 灌 溉
地 发生 要重 于旱 地 。
5点取 样调 查时 , 在 每个 取样 点用 铁 锹 、 小 铲 子、 取样 器 等 工具 挖 取 1 0株 小 麦 , 将 根 系土 壤 收
均、 缺肥 等 症 状 混淆 , 因此 , 还 没 有 引起 足 够 的 重
目筛 面上 的过 滤残余 物 , 将其 淋洗 至三 角瓶 中, 用
滤 纸进 行 过 滤 , 在解 剖 镜 下进 行 观 察 , 收集 , 统 计
样 品 的孢 囊数 量 。
2 结 果 与分 析
2 . 1 禾 谷 孢 囊 的 发 生 分 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