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里的微生物PPT课件1 苏科版
认识细菌 细菌十分微小,直径一般只有1微米
细菌的三种形态及类型
螺旋形
杆形
球形
讨论:12、、细细菌菌的的细细胞胞结与构植由物哪细几胞、
部动分物组 细成 胞? 相比较,结构由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结构特点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DNA 叶绿体 液泡
细菌
有 有 有 无 有 无 无
植物细胞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自学思考题(二)
1.放线菌的形态。丝状体
2.放线菌有没有横隔?有没有成形的细 胞核?放线菌是一种特殊的? 3.放线菌的菌丝有哪三种,分别有什么 作用?
气生菌丝
孢子丝 (繁殖)
营养菌丝(吸收营养)
二、放线菌
3、放线菌的应用
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头孢 霉素不是放线菌的产物外,多数抗 生素都是放线菌的产物,如链霉素、 红霉素等
土壤中的微生物
细菌
功能
放线菌
分解动植物的遗
骸
真菌
种类 一、认识细菌
结构
酵母菌 三、认识真菌 霉菌
二、认识放线菌 营养菌丝
蘑菇
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
练习
下图所示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 (1)A与C的结构相比,A的细胞内有 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成有形的细胞核。
❖ (2)图中,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 头时离不开[ C] 酵母菌 。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分裂生殖 B、断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当堂训练
9.细菌的形态在什么情况下才
能观察到( B)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肉眼下 D、借助放大镜下
当堂训练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时间短或没有使乙组与空气隔离(空气中含有微生物)
四.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哪些? 温度,水分,空气
问题探讨
二.若在测量数据时出现以下情况请做出解释? 1.为什么前三天落叶的质量变化乙大于甲? 2水.若分实的验影中响甲,乙落到叶了中第水九分天的质变量化几乎不再变化,请说明理由?
大部分微生物需要O2,可能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都处于密闭环境 下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_
乙
乙 (3)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能等同于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其理由是:
①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 乙 ②_温度和土壤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
•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除 •了胞内的氧化分解,还包括胞外的分解
例2 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 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观察记录落叶的 变化。
2.相同时间内甲组(含微生物)落叶的腐烂程度比乙组的腐烂程度大 微生物对落叶无分解作用
3.是否存在与第一种预想相反的情况?若存在请讲出理由。
微生物会释放出某种物质,延缓落叶的腐烂
结论
从两组落叶的腐烂程度可得出 微生物分解落叶
1.实验中对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材料的改变,要有衡量标准,本实验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过程三 将甲,乙两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各放等量的大小相似的落叶(湿度,温度一定)
过程四
一段时间后查看甲乙两组的落叶情况并进行比较
天数 0
3
6
四.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哪些? 温度,水分,空气
问题探讨
二.若在测量数据时出现以下情况请做出解释? 1.为什么前三天落叶的质量变化乙大于甲? 2水.若分实的验影中响甲,乙落到叶了中第水九分天的质变量化几乎不再变化,请说明理由?
大部分微生物需要O2,可能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都处于密闭环境 下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_
乙
乙 (3)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能等同于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其理由是:
①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 乙 ②_温度和土壤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
•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除 •了胞内的氧化分解,还包括胞外的分解
例2 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 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观察记录落叶的 变化。
2.相同时间内甲组(含微生物)落叶的腐烂程度比乙组的腐烂程度大 微生物对落叶无分解作用
3.是否存在与第一种预想相反的情况?若存在请讲出理由。
微生物会释放出某种物质,延缓落叶的腐烂
结论
从两组落叶的腐烂程度可得出 微生物分解落叶
1.实验中对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材料的改变,要有衡量标准,本实验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过程三 将甲,乙两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各放等量的大小相似的落叶(湿度,温度一定)
过程四
一段时间后查看甲乙两组的落叶情况并进行比较
天数 0
3
6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课堂PPT)
13
③取落叶12片,分成 2份,分别用________包好,埋入 2个容 器中,深度约 5 cm。 ④将 2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 1月后,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_______程度。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落叶相比_________。 ②结论:说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落叶具有________。
16
答案:(2)①实验 对照 ②实验 60 ③纱 布 ⑤腐烂 (3)①腐烂程度要高 ②分解作用 (4)①灭菌处理 细菌 ②土壤的多少;实验处理时间的长短;落 叶的种类等
17
问题3: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土壤中的叶片分解的 快,是夏天的温度高,还是由于土壤湿度大?或是综合 因素引起?
假设:高温潮潮温湿湿度土土高壤壤比比比温低干度温燥低干时燥 速度快。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的
设计实验: 记录结果:
自变量是?
得出结论:
18
影响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 土壤的透气性、PH、微生物的数量等。与对照组与
案例一实验 组相同 与案例二基本相同
19
20
14
(4)问题思考: ①实验组的叶片腐烂程度低,原因是实验组的土壤进行了 _______、杀死了______,而细菌具有分解作用。 ②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成还原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 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11
12
【典例4】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材料用具:土壤、 落叶、 玻璃容器、 标签、 塑料袋、 恒温箱、 纱布。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________组” 标签, 另一个贴上“__________组” 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将其中_______ 组放入恒温箱,________℃灭菌 1 h。
③取落叶12片,分成 2份,分别用________包好,埋入 2个容 器中,深度约 5 cm。 ④将 2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 1月后,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_______程度。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落叶相比_________。 ②结论:说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落叶具有________。
16
答案:(2)①实验 对照 ②实验 60 ③纱 布 ⑤腐烂 (3)①腐烂程度要高 ②分解作用 (4)①灭菌处理 细菌 ②土壤的多少;实验处理时间的长短;落 叶的种类等
17
问题3: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土壤中的叶片分解的 快,是夏天的温度高,还是由于土壤湿度大?或是综合 因素引起?
假设:高温潮潮温湿湿度土土高壤壤比比比温低干度温燥低干时燥 速度快。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的
设计实验: 记录结果:
自变量是?
得出结论:
18
影响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 土壤的透气性、PH、微生物的数量等。与对照组与
案例一实验 组相同 与案例二基本相同
19
20
14
(4)问题思考: ①实验组的叶片腐烂程度低,原因是实验组的土壤进行了 _______、杀死了______,而细菌具有分解作用。 ②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成还原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 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11
12
【典例4】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材料用具:土壤、 落叶、 玻璃容器、 标签、 塑料袋、 恒温箱、 纱布。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________组” 标签, 另一个贴上“__________组” 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将其中_______ 组放入恒温箱,________℃灭菌 1 h。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精选文档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精选文档
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目的要求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
3.学会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方法,并根据现象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
方案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1.试简述此实验中需要过滤土壤,而不直接加土壤颗粒的理由。
解析:过滤土壤是为了排除过多的土壤杂质,以得到富含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如果直接加土壤颗粒会加大对照组实验的难度,使实验的结果难以分析。
2.实验中需要加入碘液和斐林试剂,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解析:要用两支滴管分别来吸取碘液和斐林试剂,不要混用;每滴一滴试剂都要震荡试管,斐林试剂加入后需要用酒精灯加热,要注意试管与酒精灯火焰的距离,要让试管受热均匀。
二、方法步骤及结果记录
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人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2.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人等量?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3.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放人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二、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它们可能影响你的判断。因此,有关分解者作用的探究,最好在实验室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实验变量。
斐林试剂配制方法
将.5HO溶于200mL水中,用浓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释到500mL待用;取173g酒石酸钾钠,71g NaOH固体溶于400mL水中,再稀释到500mL,使用时取等体积两溶液混合。
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目的要求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
3.学会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方法,并根据现象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
方案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1.试简述此实验中需要过滤土壤,而不直接加土壤颗粒的理由。
解析:过滤土壤是为了排除过多的土壤杂质,以得到富含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如果直接加土壤颗粒会加大对照组实验的难度,使实验的结果难以分析。
2.实验中需要加入碘液和斐林试剂,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解析:要用两支滴管分别来吸取碘液和斐林试剂,不要混用;每滴一滴试剂都要震荡试管,斐林试剂加入后需要用酒精灯加热,要注意试管与酒精灯火焰的距离,要让试管受热均匀。
二、方法步骤及结果记录
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人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2.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人等量?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3.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放人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二、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它们可能影响你的判断。因此,有关分解者作用的探究,最好在实验室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实验变量。
斐林试剂配制方法
将.5HO溶于200mL水中,用浓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释到500mL待用;取173g酒石酸钾钠,71g NaOH固体溶于400mL水中,再稀释到500mL,使用时取等体积两溶液混合。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
一、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性生物如蚯蚓、白蚁等 。
二、分解作用的过程: 有机物被分解者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水解酶水解成 小分子有机物质,如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 糖。然后再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 终形成CO2、H2O和各种无机盐,同时是释放能量。 三、影响分解作用的因素: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 解,通过裴林试剂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3)实验步骤(略)课本p102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浸出液静置一天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浸出液静置一天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 探究分解者作用的实验的地点应选在哪? 实验室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准备落叶
埋入落叶 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
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实验
(1)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土壤的温度、湿度、通气状况、pH 等有关。
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的实验 (1)材料用具: 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 袋、恒温箱、纱布。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 一个贴上“乙组”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将 其中乙组放入恒温箱, 60 ℃灭菌1h。 ③取 大小、形态相同 的落叶12片,分成2份,分别用包 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5cm。 ④将2 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 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 粉的分解作用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性生物如蚯蚓、白蚁等 。
二、分解作用的过程: 有机物被分解者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水解酶水解成 小分子有机物质,如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 糖。然后再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 终形成CO2、H2O和各种无机盐,同时是释放能量。 三、影响分解作用的因素: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 解,通过裴林试剂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3)实验步骤(略)课本p102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浸出液静置一天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浸出液静置一天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 探究分解者作用的实验的地点应选在哪? 实验室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准备落叶
埋入落叶 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
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实验
(1)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土壤的温度、湿度、通气状况、pH 等有关。
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的实验 (1)材料用具: 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 袋、恒温箱、纱布。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 一个贴上“乙组”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将 其中乙组放入恒温箱, 60 ℃灭菌1h。 ③取 大小、形态相同 的落叶12片,分成2份,分别用包 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5cm。 ④将2 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 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 粉的分解作用
土壤微生物介绍PPT课件
❖ 每克土壤含有多于109个微生物(Torscik et al., 1990)。
❖ 虽然微生物本身仅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小部分,但它 是活着的有机体和物质转化的作用(Stevenson, 1986),有机质转化所需能量的95%以上来自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目前已定种的微生物只有大约15万种,远较 动植物为少,但一般认为目前为人类所发现的微生 物还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
5/1 6/1 10/1
11/1 23/1 9/1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2、化学组成
我国主要土壤腐殖酸的元素组成
元素(%) HA FA
C 50-60 45-53
H 3.1-5.3 4.0-4.8
O+S 31-41 40-48
N 3.0-5.6 2.5-4.3
习惯上以58%为其平均值,故计算有机质的含 量时,一般以1.724为折算系数。
微生物 动物来源 植物来源 工农业副产品
土壤有机质 5%
0.5%
0.5-2.0% 7%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酶 R—(C,4H,养分)+ 2O2
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
二、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 虽然微生物本身仅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小部分,但它 是活着的有机体和物质转化的作用(Stevenson, 1986),有机质转化所需能量的95%以上来自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目前已定种的微生物只有大约15万种,远较 动植物为少,但一般认为目前为人类所发现的微生 物还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
5/1 6/1 10/1
11/1 23/1 9/1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2、化学组成
我国主要土壤腐殖酸的元素组成
元素(%) HA FA
C 50-60 45-53
H 3.1-5.3 4.0-4.8
O+S 31-41 40-48
N 3.0-5.6 2.5-4.3
习惯上以58%为其平均值,故计算有机质的含 量时,一般以1.724为折算系数。
微生物 动物来源 植物来源 工农业副产品
土壤有机质 5%
0.5%
0.5-2.0% 7%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酶 R—(C,4H,养分)+ 2O2
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
二、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生物《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
防治植物病害
某些放线菌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治植物病害 。
植物病害的传播
某些放线菌能够传播植物病害,如疫病、枯萎病等。
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01
02Leabharlann 0304土壤采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适宜的采集地点和时间。
分离培养基
制备适宜的培养基,添加必要 的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
首先,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微生物 造成过度伤害。同时,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 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
01
03
最后,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改善土
壤微生物群落的工作。
04
其次,加强土壤管理,如深耕细作、合理灌溉等,可 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 长和活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重要性
分解有机物
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动植物残 体和排泄物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 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微生物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维生素 等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转化养分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能将一些无机物转化为植物可 吸收的养分,如将氨气转化为硝酸盐。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能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维持土壤生 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产生多种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 虫害。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一些土 壤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土壤和水体;另一 些土壤微生物则可以转化有毒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某些放线菌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治植物病害 。
植物病害的传播
某些放线菌能够传播植物病害,如疫病、枯萎病等。
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01
02Leabharlann 0304土壤采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适宜的采集地点和时间。
分离培养基
制备适宜的培养基,添加必要 的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
首先,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微生物 造成过度伤害。同时,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 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
01
03
最后,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改善土
壤微生物群落的工作。
04
其次,加强土壤管理,如深耕细作、合理灌溉等,可 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 长和活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重要性
分解有机物
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动植物残 体和排泄物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 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微生物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维生素 等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转化养分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能将一些无机物转化为植物可 吸收的养分,如将氨气转化为硝酸盐。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能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维持土壤生 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产生多种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 虫害。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一些土 壤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土壤和水体;另一 些土壤微生物则可以转化有毒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
结论: 土壤中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叶片。
进行实验验证
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叶片时 问题2: 是否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呢? 假设: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 设计实验方案: 1、土壤浸出液的制备 将沙布连 同土壤一 起取出,
取自农田或林地等 处的土壤,放入里 面装有厚沙布的烧 怀中。
或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还原 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试剂,在加热 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问题3: 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土壤中的叶片分解的 快,是夏天的温度高,还是由于土壤湿度大?或是综合 因素引起? 潮湿土壤比干燥 假设:高温潮湿土壤比低温干燥 温度高比温度低时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的
问题1: 树林中常有落叶,没人打扫,为什 么不会越积越多?难道是被分解者 分解掉了吗?
假设: 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 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想一想这两组土壤应作何处理呢? 1、在农田或林地(肥沃)的土壤中取土壤若干,平均分成两组,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温箱1h 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还 是需取微生物多的土壤?
速度快。 设计实验: 自变量是?
记录结果:
高温、 潮湿
落叶分解 的量 得出结论:
低温、 潮湿
高温、 干燥
影响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 土壤的透气性、PH、微生物的数量等。与对照组与
案例一实验 组相同
植物细胞壁主要有纤维素组成,土壤微生物能分解 纤维素吗?
与案例二基本相同
用。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变蓝
或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产生动活 泼砖红色 沉淀 没有砖红 色产生
《土壤养分循环》课件
同位素示踪法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土壤养分的来 源、转化和去向,揭示养分循环的详 细过程。
数学模型模拟
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土壤养分循环过 程,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实际应用 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养分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综合研究
将土壤养分循环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植 被类型等多因素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高新技术应用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 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 的需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受 到土壤质地、pH值 、温度和水分等因素 的影响。
养分吸收的方式包括 离子交换、主动运输 和被动运输等。
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利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 与者,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有 机养分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无机养 分。
利用。
养分的释放速度和程度取决于 多种因素,包括土壤pH值、土 壤温度、土壤湿度等。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土壤微 生物的活动也可以促进养分的 释放。
03
土壤养分的转化与迁移
土壤养分的矿化与固定
矿化
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 为简单的无机物质。
固定
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与有机物质 结合,转化为难以被植物吸收 的形式。
3
养分的矿化与腐殖化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 无机养分,同时也会形成较为稳定的腐殖质,储 存养分。
02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输入
土壤养分的自然来源
01
02
03
04
自然界的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 岩石的分解、动植物残体的分
解和微生物的合成。
岩石的分解是土壤养分的主要 来源之一,包括风化作用和侵
蚀作用。
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也是土壤养 分的重要来源,通过微生物分 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其中的养
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想一想这两组土壤应作何处理呢? 1、在农田或林地(肥沃)的土壤中取土壤若干,平均分成两组,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 温箱1h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 还是需取微生物多的土壤?
2 、取同种树叶若干,平均分成两份,如图处理,并编号
A份和B份。
3、A份埋入A组土壤,B份埋入B组土壤,。如图 以什么指 标判断因 变量呢? 落叶的分解量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案例1 实验假设 实 验 设 计 实验组 对照组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 腐烂 对土壤高温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A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 出液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 腐 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 用 A
是否含有微生物
• 1.实验原理 • (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 解者。 •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 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 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树林中常有落叶,没人 问题1:打扫,为什么不会越积 越多?难道是被分解者 分解掉了吗? 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壤 假设: 中的微生物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4、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滴一 滴碘 液
结果
摇匀
说明:
土壤 中的 微生 物对 淀粉 有分 解作 用。
不变蓝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变蓝
或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产生砖红色沉 淀 没有砖红 色产生
该实验应用了什么原理?
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原理: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 或 分解。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成还原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 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 温箱1h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 还是需取微生物多的土壤?
2 、取同种树叶若干,平均分成两份,如图处理,并编号
A份和B份。
3、A份埋入A组土壤,B份埋入B组土壤,。如图 以什么指 标判断因 变量呢? 落叶的分解量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案例1 实验假设 实 验 设 计 实验组 对照组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 腐烂 对土壤高温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A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 出液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 腐 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 用 A
是否含有微生物
• 1.实验原理 • (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 解者。 •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 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 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树林中常有落叶,没人 问题1:打扫,为什么不会越积 越多?难道是被分解者 分解掉了吗? 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壤 假设: 中的微生物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4、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滴一 滴碘 液
结果
摇匀
说明:
土壤 中的 微生 物对 淀粉 有分 解作 用。
不变蓝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变蓝
或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产生砖红色沉 淀 没有砖红 色产生
该实验应用了什么原理?
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原理: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 或 分解。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成还原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 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
练习:某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 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组合 土壤处理 土壤湿度 控制温度( ℃)
甲
灭菌
湿润
20
乙
不灭菌
湿润
20
丙
不灭菌
湿润
5
丁
不灭菌
较干燥
20
(1)该实验对照组是____乙__组___实验组合。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_温__度__和__土__壤__湿__度__会__影__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
②_落__叶__是__在__土__壤__微__生__物__的__作用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的 。
(3)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能等同于微
生物的细胞呼吸,其理由是:细_胞__呼__吸_是__指__在_细__胞__内_的__氧__化__分解,
_而_微__生__物_的__分__解_作__用__除__了_胞__内__的_氧__化__分__解_,_还__包__括_胞__外__的_分__解__。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
探究分解者作用的实验的地点应选在哪? 实验室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准备落叶
埋入落叶 一段时间后,检测树叶分解情况
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实验
(1)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 解,通过裴林试剂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落叶的实验 (1)材料用具: 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 袋、恒温箱、纱布。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 一个贴上“乙组”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将 其中乙组放入恒温箱, 60 ℃灭菌1h。 ③取 大小、形态相同 的落叶12片,分成2份,分别用包 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5cm。 ④将2 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 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 腐烂 程度。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专家讲座
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5cm。
④将2 个容器放于试验室相同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取
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落叶 腐烂 程度。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是什么?
探究分解者作用试验地点应选在哪?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专家讲座
试验室 第1页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作用.
准备落叶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专家讲座
埋入落叶
第2页
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试验
(1)试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2)试验原理:土壤微生物经过分泌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经过碘液检测,能够证实淀粉被分 解,经过裴林试剂检测,能够证实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3)试验步骤(略)书本p102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专家讲座
第3页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专家讲座
浸出液静置一天
第4页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专家讲座
浸出液静置一天
较干燥
20
(1)该试验对照组是____乙__组___试验组合。
(2)本试验可得出结论是:
①_温__度__和__土__壤__湿__度__会__影__响微生物分解速率;
②_落__叶__是__在__土__壤__微__生__物__作__用下分解
。
(3)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分解作用不能等同于微
生物细胞呼吸,其理由是: _细__胞__呼__吸_是__指__在_细__胞__内_氧__化__分解, _而_微__生__物_分__解__作_用__除__了__胞_内__氧__化_分__解__,_还_包__含__胞__外_分__解_______。
_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1 (1)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一段时间 后,检测淀 粉的分解 情况
贴上标签 加等量的淀粉溶液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变蓝
或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产生动活 泼砖红色 沉淀 没有砖红 色产生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浸出液静置一天
探究活动 案例2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制备土壤浸出液 准备土壤 浸出液静置一天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探究活动准备土壤制备土壤浸出液浸出液静置一天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探究活动贴上标签加等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淀粉的分解情况
一、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性生物如蚯蚓、白蚁等 。
二、分解作用的过程: 有机物被分解者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水解酶水解成 小分子有机物质,如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 糖。然后再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 终形成CO2、H2O和各种无机盐,同时是释放能量。 三、影响分解作用的因素:
为还原性糖(麦芽糖) ,通过碘液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 解,通过裴林试剂的检测,可以证明淀粉被分解为还原性糖。
(3)实验步骤(略)课本p102
设计实验方案:
1、土壤浸出液的制备 将沙布连 同土壤一 起取出,
取自农田或林地等 处的土壤,放入里 面装有厚沙布的烧 怀中。
加水搅拌
留在烧怀中的 土壤浸出液静 置一段时间备 用。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 探究分解者作用的实验的地点应选在哪? 实验室
探究活动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准备落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
(至少2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B组的落叶 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
或
从实验组 中取2ml
从对照组 中取2ml
不变蓝
变蓝
有砖红 色沉淀 无砖红 色沉淀
土壤 中的 微生 物对 淀粉 有分 解作 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该实验应用了什么原理?
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原理:
土壤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 被分解。
)
B A.有无淀粉
B.有无土壤微生物
C.溶液颜色的变化 D.有无还原糖
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疑问,并猜测不同生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
验进行验证。 (1) 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 单一变量 原则和
对照 原则。
自变量是?
高温、 高温、 低温、 低温、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落叶分解量
得出结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影响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 呢? 土壤的透气性、PH、微生物的数量等。
与对照组与案例1实验组相同
植物细胞壁主要有纤维素组种树叶若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平均分成两份,如 图处理,并编号A 份和B份。
③A份埋入A组土 壤,B份埋入B组 土壤,如图。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 环境中培养。
⑤过若干时间将网袋取出,观察并记录指标:
以什么指标判断因变量呢? 落叶的分解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生物分解叶片时是否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呢?
假设: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
设计实验方案:
①土壤浸出液的制备
将沙布
连同土
壤一起
取自
取出。
农田
或林
地等
留在烧怀
处的土壤,放入装有 加水搅拌。 中的土壤浸出液静
厚沙布的烧怀中。
置一段时间备用。
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
B两组。实验时 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 小时。B组处理目的 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
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 (3)上题(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 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无关变量是
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种
或
土壤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 还原糖(麦芽糖),还原糖遇斐林试剂, 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过程小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案例 1
案例 2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 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 实验组 土壤高温处理 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问题3: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壤中的叶片分解的快,是夏天的温度高,还是
由于土壤湿度大?或是综合因素引起?
假设: 高潮温温湿度潮土高湿壤比土比温壤干度比燥低低时温干燥 土壤微
生物对落叶分解的速度快。
设计实验: 记录结果:
实验组加土壤浸 出液,对照组加 蒸馏水各30ml。
分别加入20ml淀 粉溶液,混匀。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 如何控制自变量?
③在室温(200C左右)放置7天,取出。
以什么指标判断因变量呢?
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滴1滴 碘液
摇匀 结果
结论:
从实验组 中取2ml 从对照组 中取2ml
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
三、实验原理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 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酶、淀粉酶可将纤 维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分解者吸收 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CO2、水和 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四、探究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①: A组叶片比B组叶片分解的多; 结论①: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 结果②: A组和B组叶片分解的一样多; 结论②: 土壤中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叶片。
进行实验验证
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 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土壤中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一、土壤中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授课教师:覃梅芳
二、实验目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 的分解作用,进一步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 3.学会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方法,并根据现象
问题1: 树林中常有落叶,没
人打扫,为什么不会越积越 多?难道是被分解者分解了?
假设: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 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①在农田或林地(肥沃)的土壤中取土壤若干, 平均分成两组,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塑 料袋包好,放在60℃ 恒温箱1h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还是需取微生物多 的土壤? 想一想这两组土壤应作何处理呢?
验 对照组 土壤不做处理 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设 计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 微生物
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 微生物
在相同时间内 加入 A1 不变蓝
实验组落叶的 碘液
实验现象
腐烂程度小于 对照组
加入斐林 试剂
B1 A2
B2
变蓝 砖红色沉淀
不变色
结论分析
微生物对落叶 有分解作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 解淀粉
与案例2 基本相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例1.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
用的实验,对照组的土壤应设计(
)
A 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作高温灭菌处理
C.排除微生物的作用
D.尽可能避免理化性质的改变
变式1.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的实验中,自变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