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的结尾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结尾艺术
侯婉月
几乎没有哪一个教师没精心设计过一堂课的导入,理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结尾呢?难道结尾就没有我们利用的价值?画龙者在最后一笔点睛,蛟龙因此腾空翱翔;运动员在最后一秒破门,国歌因此激情奏响!由此看来,为避免一堂课成为失去尾巴的兔子,就必须利用好最后三分钟,把好结尾关。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疲倦,将热情重新点燃;一个好的结尾,可以修正教学过程中的纰漏,让美丽不留遗憾;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升华思想教育里的主题,使余味更加悠远!
现从结尾方式和结尾理念两方面分述之。
1 结尾方式多变换,一道亮丽风景线
1.1概括式,给人以逻辑的力量
首先,概括应顺理成章。
一堂课结束前,对所学内容做一个简短的概括,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
比如,在讲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框时,可以这样结尾:“现在,我们从四个概念入手,重新整理一下今天所学内容。
这四个概念分别是: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希望同学们以这四个概念为基点,把相关知识进行全新组装,你一定会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
”有的教师在概括此框时,只是重复本框的四个小标题,其效果自然略逊一筹。
其次,概括应独特多样。
只有运用独特而多变的形式,才能避免避免知识上的简单重复和感觉上的枯燥乏味。
这需要教师多思考、多积累、多借鉴、多创新。
比如,在讲授“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这一框时,可以把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概括为“一个来源、两点内容、两个特点、三点表现”,学生反映颇佳。
除了直接的文字语言的直接表述,教师还可以运用表格、框图、网络图等方式呈现所要概括的内容。
1.2照应式,给人以思维的明朗
首先,照应应收放自如。
在结尾时,教师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导入时的情景,可以达到一种“有放有收,放得开、收得回”的境界。
比如,在讲授“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在墙上有一只男壁虎,有一只女壁虎。
(学生笑)男壁虎对女壁虎说了三个字,结果男壁虎‘啪’的一声从墙上掉了下来,大家猜是哪三个字?(此时学生兴趣高涨,大多学生猜是‘我爱你’这三个字)大家都猜错了。
女壁虎说的是‘抱着我’,男壁虎张开双臂想满足这一要求,结果就从墙上掉了下来。
那他为什么会掉下来?对,他忽视了地球引力的存在。
换句话说就是没按客观规律办事。
好,现在我们就共同学习新的内容。
”我又是这样结尾的:“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只男壁虎没有达到目的,他从墙上掉了下来。
在美丽的下夜,你在院子里乘凉,当你偶尔看到有壁虎从墙上掉下来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他没有尊重客观规律所以受到了规律的惩罚。
”
其次,照应应暗埋伏笔。
教师心中的预设,应做到自己的心中有数,但是却又能深藏不露。
比如,在讲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新课导入时采用的是一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们探究这些模范人物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在课堂结尾时,我则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吟诵式,给人以心灵的共响
首先,吟诵应情真意切。
我们可以低声吟唱,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我们可以高声朗诵,犹如滔滔巨浪,扣人心弦。
比如,在讲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框时,我借用了歌曲《明天会更好》作为结尾。
当同学们齐声唱完最后一句“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时,全班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
其次,吟诵应凸显素养。
恰当的吟诵,能够发掘出学生的情感因子,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更达到了思想政治课思想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我设计了由全体同学站立宣读誓词的方式结尾。
“我宣誓:一定要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增强文化自信,着力文化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再如,在讲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框体时,则选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4寄语式,给人以希望的光芒
首先,寄语应富有力量。
运用激励性语言,给学生以希望,使其充满进取之心、豪迈之志,是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之举。
比如,在讲授“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框时,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我是这样设计结尾的:“我们的家乡在农村,这里美丽但不富饶;我们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善良但不富裕;还有,还有那支撑着我们生活、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30
习的农业又是一个怎样的景象?依然是那么脆弱,脆弱得好像一块易碎的玻璃!我们是农民的孩子,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这片可爱土地的深切情怀?又该如何做出对无数可敬乡亲的应有贡献?不错,我们要丰富知识,要提高技能,要加强修养,要健全体魄,为建设祖国和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刻苦专研,为创造祖国和家乡的壮美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其次,寄语应避免空洞。
当然,为避免口号式的空洞,要实现三个‘贴近’,即贴近知识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兴趣。
1.5悬念式,给人以期待的向往
首先,悬念应选好时机。
评书总是在要紧处卖个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听众心痒如挠,决心下回绝不错过听“后事”的机会。
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我们讲课可以借鉴。
比如,在讲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一框时,我是这样结尾的:“中华民族是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伟大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祖国这个统一大家庭内,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着。
那么其他国家呢?其他国家是否也如我国一样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很不幸,他们没有。
有的多是民族的仇狠、敌视甚至战争。
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同是多民族国家,我国却能把民族关系处理得如此之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其次,悬念应出奇制胜。
所以我们在设置悬念时注意:一是不能平淡无奇,对学生未构成悬念;二是不能故弄玄虚,与中心无任何关联。
2 结尾理念勿看轻,一颗智慧启明星
2.1感人至深,情真意切
教师授课无感情投入,就好像一杯兑了数十倍凉水的酒,索然无味。
结尾时运用情感要做到:定准主题的情感基调,精心揣摩,反复思考;营造课堂的情感气氛,转承有序,巧妙引导;掌握学生的情感实际,提前了解,投其所好;控制自身的情感分寸,言行适度,不旱不涝。
2.2服务主题,做好衬托
结尾是为主题服务的,这里的主题,一是特定教学内容的主题,二是核心素颜的主题。
尽管我们不能弃教学过程于不顾,专门尽心于如何结尾,但还是不妨在结尾时搞点特色,就好比花儿在飘落前更要吐露无限芬芳,黄昏在暗去前更要展示无限夕阳!
2.3格调清新,干净利落
语言简而旨意明,节奏快而表达严,信息多而思维清,时间紧而精神满。
如此足矣!
2.4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即使教师在设计结尾时花费了再多的精力,给予学生的印象也应该是这样:老师如此结尾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信手拈来。
所以,结尾设计要注意两个“点”:一是立足点,源于需要,因课制宜;二是结合点,过渡自然,天衣无缝。
2.5多姿多彩,别具一格
再好的结尾设计连续多次使用也会失去光彩,所以要不断创新。
结尾的创新包括:立意新,另辟新径;方式新,别有洞天;手段新,与时俱进。
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学会借鉴、大胆实践、善于总结。
尾巴被钉死在墙上的雄鹰是飞不起来的。
那么让尾巴也活起来吧!连尾巴也能同样活跃起来的思想政治课定会如雄鹰般展翅高飞、直击长空!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上接第32页)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指定学生回答问题,计入平时成绩,学生自然而然会认真听讲。
课后学生有问题也可以和教师面对面交流,仔细分析问题,解答困惑。
很多高校利用线上教学减少了课程课时,虽然线上交流为师生交流打开了一定程度上的方便之门,但目前大学生现状却是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会主动寻找教师交流,大部分学生则逐渐缺乏自觉性,只应付教师规定的硬性任务,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问。
“学习强国”缓解了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逐渐缺乏互动性。
4 进一步推进学习强国使用的建议
4.1完善APP版面设计
目前,“学习强国”服务的是广大群众,在APP版面设计上没有过多新颖的内容,大家只能常规的刷新闻,阅读文章等。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比较理论、枯燥的内容,而学习的主体则是广大学生,因此开发商在“学习强国”APP版面的设计上应该多注重年轻人的审美,融入更多趣味性的东西,增加新时代流量APP的功能。
例如建立一个学习强国交流圈,就像微信朋友圈,用户可以在这个圈子里转发自己喜欢的内容,上传自己的阅读感受等,也可以针对其他用户上传的内容进行点赞评论,这样可以增加年轻用户对软件的关注度以及使用软件的积极性。
4.2加强推广和使用力度
虽然“学习强国”目前在广大高校中的关注度很高,但是大多数都是学校高层领导和教师要求学生强制性使用。
学生对于这个平台的使用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
在这个问题上,高校教师应该更注重“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在课堂上多用这个软件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使用这个软件,使他们对“学习强国”有深层的了解,真正喜欢上“学习强国”平台,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5 总结
培养新时代人才是为国家注入新鲜血液的基础,培养新时代人才必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思想政治觉悟的培养。
“学习强国”作为年轻化的教科书,逐渐渗透到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在信息化的时代,正确地带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勇敢向前拼搏。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