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与改革(一)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与改革(一)摘要: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应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明确纺织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产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就高职“现代纺织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一些实践性做法作了全面总结,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于2001年12月获准成为国家级专业教改试点专业,2002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
近几年来,课题组在学院专业教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本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该项目于2004年底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以教学观念改革为先导,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必由之路,深刻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要求社会、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此,学院联合纺织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成立了“学产研”合作教育领导小组。
本专业一开始就建立了具有广泛行业和地区代表性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并定期开展活动。
他们帮助分析本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业务规格,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来设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直至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
他们还参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修改,自2001年专业教改以来,先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调整,保证了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直接参与表明,他们是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员;是学校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指导员:是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的联络员;还将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质量的评判员。
《纺织产品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维普资讯
《 纺织产品设计》 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 白 燕
长期 以来 , 纺织产品设计》 在《 课程教学 内 容上 , 存在着两种教学方案 : 一种是把织纹生成 规则 的组 织结 构 设 计视 为 纺 织 品设 计 , 种 教 该
案 实 际上把 织物 组织设 计 和纺织 品设 计这 两个 完 全不 同的技术 概念 混淆 了 。另一种 是着 重讲 授 棉 、 、 、 等各 类 织 物 常 见 品种 与工 艺 设 毛 丝 麻 计 内容 , 中的工 艺技术 设计 既相 似又 有不 同 , 其 内容 繁杂 , 以 占用 较 多 的学 时数 。这 两 种 教 所 学方 案 , 然 都不 能满 足有 些 专 业 如 纺织 工 贸 显
运用中的文化 内涵 , 提高学生对 纺织 品设计 需 掌握全方位知识 的认识 , 改变了部分学生轻视
纺织技 术 的态度 。重组后 的教学 内容 更加 贴 近 贸易 跟 单 需 掌握 的专 业 知识 , 加 了计 算 机 辅 增 助 设 计 发 展情 况 和 许 多 纺织 品特 殊 设计 知 识 ,
产 品样 品 , 阅期 刊资 料 , 查 了解 相 关 报 道 , 求 力
纺织品检验学教学改革总结
《纺织品检验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纺织品检验学》课程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2002~2003学年的第二学期第一次开设以来,根据实际社会需要、企事业对纺织品检验人员能力要求以及学校具体教学环境,对该门课程共进行了多次改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体系,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要水平和层次的不断变化,我们将随时改进我们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达到与时俱进,增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纺织品检验学》教学改革基本情况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等等。
为此,必须认真学习,并且使其成为教学行为的指南。
我们深切体验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决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学习、领会,不断反思、对照,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时学习。
为此,我们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研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不放松,时时宣传不懈怠。
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不断地用新理念分析认识教学中的问题。
2、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展自己教师一直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
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受教师指挥,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完成好新课改实验任务,我主要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1)教师备课,不再一味地考虑自己该如何教,而是思考学生会怎样学。
教学方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兴趣来设计,课前查找大量设备结构的图片,设备的工作视频录象等等,争取做出一流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考虑教材与本校学生的适应性,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努力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
(3)教师上课,不再过多地采用讲述、演示等教学方式,而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资料信息;尤其要学会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灵活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工程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讨论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如何通过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纺织工程人才。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 知识理论化。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2. 封闭性。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封闭,缺乏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信息传递。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改革:1. 实践能力的培养。
纺织工程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行业需求导向。
改革教学模式需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引入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 主动学习。
改革教学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 多元化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模式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下面将重点针对每个方向进行具体的探讨。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1.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项目教学。
引入项目教学,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来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习教学。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纺织品质量标准与检测》课程建设与改革
Hi g h V o c a t i o n a l Cu r r i c u l u m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R e f o r m o f T e x t i l e s Qu a l i t y
St an d a r d i z a t i o n a n d T e s t i n g Co u r s e
及质量管理 、 纺织 品贸易 。
定误 差及操 作不规范 。பைடு நூலகம் 以本 门课程 的内容要 重
新整合 。
1 . 3网络及其他 教学 资源不 多 ,不能满 足不 同 个体 、 不 同时间 、 地点的学习要求 。
1 . 4一 体化教室 的建设 与管理 不够完 善。学生 的技 能是在不 断 的训练 中获得 的 , 以前的实 习实训 室没有 做到对学 生完全 开放 , 学生 得不到充 分的训 练, 且仪器损坏 时得不 到及 时的维护和保养 。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纺织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纺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纺织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适应纺织行业的发展需要。
一、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纺织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纺织行业中,实践能力往往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由于纺织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生如果只学会了传统的理论知识而不具备实践能力,很难适应当今纺织行业的需求。
纺织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对人才的新需求。
纺织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纺织专业教学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必须进行纺织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纺织人才。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纺织人才,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些目标展开,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实践教学。
纺织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验课、实习和实训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是注重创新教育。
纺织专业的学生应该受到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纺织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和技术,因此创新教育对于纺织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是促进综合素质教育。
纺织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在纺织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教育机构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更多实践性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无法适应行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二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三是学科交叉性不足,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针对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更新,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加前沿和实用的知识。
可以增设与智能纺织、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领域相关的课程,以便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我们应该采用更加多样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还需要加强纺织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纺织工程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纺织材料、纺织工艺、纺织机械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以培养出更加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建立教学团队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了促进纺织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也需要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行业和企业是学生实践学习的最佳场所。
学校应该积极与行业和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双向合作研发项目等,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使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更加切合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纺织工程技术人才,为纺织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纺织工程专业是工科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纺织材料、纺织技术、纺织机械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而在实践环节中的机会较少,这导致他们在毕业后可能需要面对与实际工作不太匹配的情况。
我们有必要对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职业发展需求。
第一,改变传统纺织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程主要以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为主,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场景应用能力。
我们有必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纺织工程实践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兴趣和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第二,改变传统纺织工程实践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实践环节主要以实验课和实习为主,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相对较少。
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引进一些先进的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设备,加强纺织工程实践技术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并了解企业实际工作需求。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够为企业输送更高素质的毕业生。
改变传统纺织工程论文撰写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毕业时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以理论性较强的课题为主,而实际操作的情况较少。
为此,在改革教学模式时,可以对学生的论文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鼓励学生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题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借助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指导和研究环境,使学生的论文研究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求,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对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改变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优化论文要求和加强实习要求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可以建立起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职业需求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毕业后融入社会和企业,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职技工学校纺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精品文档6页
中职技工学校纺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世纪末高校扩招和劳动人事制度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不少中职学校面临生源贫乏、办学艰难的问题。
一些办学者也颇有迷惘不知所措之感。
如何理解、掌握中职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摒弃终端教育观念,引入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创新局面,是每个办学者面临的新课题。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胜任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通过对纺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纺织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操作各种纺织机械,为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操作基础。
纺织工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需求量比较大。
我国中职技工学校中开设纺织专业较多,纺织教育教学应如何定位?与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手段上有何区别?怎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纺织专业、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纺织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已摆在每一位中职纺织专业教师面前,值得广大专业教师探索。
一、目前技校纺织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纺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要求。
在纺织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
职业技工学校往往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要求安排纺织理论的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纺织实践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集中实习。
由于课时紧、实习内容多,学生在规定时间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全部实习内容,有的学校干脆把学生“放羊”,让他们到社会上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名义上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实习,最后只能找个假单位、盖个假公章了事。
部分学生虽然联系到了实习单位。
但因种种原因无法接触到真正的纺织业务处理。
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一看,根本达不到实习目的。
纺织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纺织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纺织工程作为一门涉及纤维材料、纺织工艺、纺织设备以及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于推动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纺织工程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纺织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我国纺织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纺织工程教育的现状1、课程设置目前,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了纺织材料学、纺织工艺学、纺织机械学、纺织设计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一些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但也存在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与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纺织工程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受到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限,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影响纺织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部分高校的纺织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
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在实践操作和工程应用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纺织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1、行业技术快速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
例如,数字化纺织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绿色环保技术等的发展,对纺织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的纺织工程教育在课程更新和教学内容调整方面相对滞后,难以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
2、市场需求多元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对纺织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特点。
这就要求纺织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织造学》系列课程建设 培养现代化纺织人才
三、 开展以《 织造学》 为中心的系列课程建设 纺 织工 艺 过 程 是 从 纺 纱 一 织 物 产 品设 计 一 织 造 一 染 整, 《 织造学》 作为纺织工艺 的中间环节 , 起着承前启后的关 键作用。《 纺纱工艺学》 、 《 织造学》 、 《 针织产品设计学》 、 《 染
整原理》 和《 纺织 品功能整理》 课程中, 前三门课程是纺织工 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 后两门课程专业拓展的重要课程 。 五门
一
教材《 机织学》 。该教材适应 当前本科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 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该 教 材为 东华 大学 编写 , 适 用 于东华 大 学 纺织专业培养研究型 、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教学中, 根据我校 纺织工程学生的纺织贸易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的特点 , 需适 当调 整 内容并 加 以精简 。 针对 纺织 工 贸 的培养 方 向 , 在 原有教材基础上适当增加织造与纺织贸易的相关性内容 , 以织造理论为基础 ,使学生将织造的各个环节及其质量体 系到 先进 的织造 技术 、 织 造工 艺 、 织造 设 备与 贸易 及应 用联 系起 来 。针对 应用 型人 才 的培养 模式 , 适 当缩减 理论 部 分 , 加强 实践 教学 。 学生 在 接受 了课 堂理论 知识 之 后 , 为 了加 强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 开设 了《 织造学》 配套的纺织综 合 实验课程 , 通过络筒 、 浆纱、 织造几大环节的实验 , 促进织造 学的理论教学 。实验以考查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 实验动手能力为主,以熟悉设备机构 、了解设备结构为 目 的。 为适应 实践 教学 的需要 ,引导 学生 进行 必要 的专 业训 练, 自编《 织造学实验与习题》 教材。 教材包括实验与习题两 部分 。实 验部 分 的编 写 , 考 虑课 程 的教 学特 点 , 以培养 学 生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引言二、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纺织专业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扎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存在较大的脱节。
2. 教学内容的滞后随着纺织行业的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变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教学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缺乏实践性教学资源纺织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学校的实验室和工厂实习基地并不够完善,学生往往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实践操作,这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和工厂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践操作的场地和设备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操作体验;学校可以引进企业的生产流水线,搭建实际生产环境,让学生亲身接触纺织生产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更新教学内容学校应当与产业部门、企业加强合作,及时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
加强跟踪研究,培养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学校应当增加纺织工程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参与一系列的工程项目,锻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技术解决能力。
2. 与企业合作某高职学校纺织专业与当地的纺织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真正的生产环境,学习现代纺织技术和生产流程,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设计项目某职业技术学校将设计项目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纺织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工作,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随着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纺织商品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湘麵《纺织商品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王华强(上海海关学院经管系,中国上海201204)【摘要】对海关院校《纺织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以“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袁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该项探索为《纺织商品学》课程的 教学方法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经验。
【关键词】海关;互动式;纺织商品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髙他们的自学能力,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此 同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既能选择适合全班的教 学方法,又能有的放矢、另辟蹊径,以充分发挥学生的 “闪光点”和潜力[|]。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在教学方式 上除了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外,在教学 方法上则要废止传统的“填鸭式”,实施学生和老师乐 于接受的“互动式”教学,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 授课知识消化与吸收的目的。
1《纺织商品学》教学内容优化上海海关学院隶属于海关总署,其具有明显的行业办学特色,对外招收的学生文理科背景兼存。
因此,在对 《纺织商品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方面要 注重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结合 海关与外经贸工作实际,授课内容和方式要接“地气”。
为了深人了解选修此门课程学生对其的认知与要求,笔 者设计并回收《纺织商品学》课程调查问卷80份。
好的教学内容能吸引学生走进课堂,而好的教学 方法则可让学生留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离不开教 学内容的精选。
《纺织商品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应以服务海关工作为基础,进行纺织相关商品知识的 介绍;与此同时,也要结合国际贸易业务开展和生活 常识获取,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121。
2 “互动式冶教学方法的应用《纺织商品学》课程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之前,预先将纺织商品进行 分类,并关注时事新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案 例;例如在讲到羊毛纤维时,以“新西兰躲羊羊”为引 子,结合时事新闻、图片、视频等教学工具,从美丽奴绵 羊的历史渊源讲起,再谈及其身上那优良的纤维-绵羊 毛,环环相扣、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又不乏趣味性;在获 得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在座学生印象深刻。
纺织类专业改革与特色建设
织类专业 ( 括 纺织 、 织 、 绸 、 整 、 包 针 丝 染 服装 等 大纺 织 。
需要 、 够用为度 。所谓宽 口径 , 并非 是学 生毫无章 法地什 么都学 。什么都学 , 结果什 么都 没有学 会 , 这样 的宽不会 增强学生 的社 会适 应力 。俗话 说“ 傅领进 门 , 师 修行 靠个 人” 。必须得师傅领进 门 。在 大学 的仅仅 三四年 时间里 , 老师能把什么知识 都领进学 生 的门 吗?也就是 说学生不 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成 为什 么都 懂 、 会的通才 , 何 都 更 况学生毕业后 也不可能各 种工作 都做 。笔者认 为纺 织类
维普资讯
成 都 纺 织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u l o ma o f C egu hnd T xi e te l C l g ol e e
第2 3卷 第 2期 (总 第 8 0期 ) 2 006年 4月
文章编号 :08 5 8 (06 0 — 3 — 3 10 — 5 0 20 )2 04 0
专业 的人才 , 应该立 足纺织 , 从事 与纺 织相 关的工作 。其
以下同 ) 教学 改 革 随着纺 织行 业形 势 的变 化一 直在 探 索 中进行 。上 个世纪 9 o年代 以来 , 各校在 纺织 类专 业 的基
础上 , 根据 自身情 况进 行课 程调 整 , 有的偏 管理 和营销 方
地东一榔头 , 一棒 子不 成体 系地乱 选课 程。这样 , 西 纺织 类专业的学生 除 自己 的专 业外 , 重 点掌 握 了一 门能 为 还 本专业服务 的工具 。这 两个专 业 由于有 学校精心设 计并 整合 , 形成一个完整 的体 系 , 为毕业 生能 尽快适应 工作需 要创造 了条件 。同时 学校 在 开设 第二 专业 时 , 注意 学校
《纺纱原理》金课的建设及教学改革
《纺纱原理》金课的建设及教学改革发布时间:2021-11-24T07:07:20.68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总第380期作者:张美玲王建坤[导读] 还紧跟纺织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跟踪学习学科前沿和最新发展趋势。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摘要:《纺纱原理》课程属于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平台课。
该课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模块设置素质层次问题,适时将纺纱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应用与研究成果融入。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被适时使用,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问题引导式的自主学习、师生和生生互动等。
将日常的教学活动及时记录和评价,并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进行多维度评价。
关键词:纺纱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维度评价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一流本科教育,专业是基本主体,课程是核心环节。
《纺纱原理》课程属于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平台课,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限选课,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每年的秋学期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这门课程。
该课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不仅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纺织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紧跟纺织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跟踪学习学科前沿和最新发展趋势。
一、课程建设的方案在课程中设置了多层次问题,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是具有高阶性的金课。
《纺纱原理》课程采用2020年新修订的教材,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
课程采用了问题引导式的自主学习、生讲生评、平台答题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了信息化的平台采集过程性数据,体现了先进性和互动性,是具有创新性的金课;设置了素质层次的问题,将原理知识与新技术、新发展等紧密相连,培养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具有挑战度的金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作者:刘艳春,白刚,钱红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4期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6-02
教育部2007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全国高等学校启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在此指导方针下,为了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纺织品整理学》课程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革和建设。
一、明确课程目标
绍兴是浙江省纺织工业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
绍兴文理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备管理或贸易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纺织品整理学》的课程目标如下:《纺织品整理学》是轻化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纺织品整理工艺为核心,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纺织品整理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装备,为从事轻化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染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纺织印染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内容涵盖纺织品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主要设备特征,既有鲜明的过程工业特点,又涉及化学助剂、纺织材料、机械、控制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
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技术知识的实用性为原则,课程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掌握纺织品整理的原理与工程的基础知识。
②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纺织品整理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
③应用纺织品整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纺织品整理学》原有的教学内容存在以下缺点:目前教材中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介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难以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较少。
根据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精选和重组《纺织品整理学》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方式设置课程模块。
将课程分为八个教学模块,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有机地结合到相关模块中,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
[1]教学模块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三、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学生Seminar和读书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1.课堂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内容翔实,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习题与思考题、教材、参考资料等陆续上网,做到直观、清新、形象,[2]同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Seminar。
开展学生课堂Seminar,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演,参与教学活动。
[3]设定一个课题,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课堂Seminar和组织讨论,强调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内容要求关注纺织品整理技术前沿发展动态、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
读书报告会采取多媒体、口头汇报、书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4]要求同学积极提问,踊跃发言。
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纺织品整理技术最新动态,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性、前沿性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课堂教学、学生Seminar和读书报告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体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周含笑,许招会.《波谱解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11):149-151.
[2]韩婷婷,郭恩棉.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47-149.
[3]罗启,高峰.Seminar教学范式的价值意蕴[J].长江大学学报,2011,(10):148-151.
[4]王静.科室开展读书报告会的实践与成效[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4):243-244.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金资助,题目是:“基于能力培养的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绍兴文理学院第三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艳春(1971-),女,籍贯:山东,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组份纺织品染整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