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教学设计
学前班科学上册《蜘蛛》教学设计
![学前班科学上册《蜘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bb22e7f18583d048645986.png)
蜘蛛设计意图蜘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它们在角落里吐丝、结网、捕获食物。
蜘蛛网是蜘蛛捕食的重要武器,小小一张网却有着大学问。
蜘蛛网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看似细细的丝却能够粘住飞虫?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观察蜘蛛捕食的独特方式,了解蜘蛛的特别之处,获得更多关于蜘蛛的知识。
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知道蜘蛛身体的结构。
2.通过实验自主发现蜘蛛网的特点:有黏性,却很容易断裂。
活动准备1.蜘蛛挂图,蜘蛛织网、捕食过程的视频。
2.教师提前找到的蜘蛛网5个(用棉签取下后,放在黑色卡纸上)。
3.幼儿用书、彩色笔。
活动过程一、了解蜘蛛织网、捕食的过程1.请幼儿猜测。
师:蜘蛛是怎样织网的?蜘蛛织的网有什么作用?2.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蜘蛛织网、捕食的过程。
3.出示蜘蛛挂图,认识蜘蛛的各个部位,着重介绍蜘蛛织网的部位。
二、认识蜘蛛的网,感知蜘蛛网的特点:有黏性,却很容易断裂1.请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
师:你在哪里见过蜘蛛网?它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教师找到的蜘蛛网,请幼儿分组观察。
师:(1)这是老师找到的蜘蛛网,请小朋友们分组来看看吧。
(2)摸一摸蜘蛛网,有什么感觉?(3)试试把粘在手上的蜘蛛网取下来,容易从手上取下来吗?有什么感觉?3.引导幼儿总结蜘蛛网的特点:有黏性,却很容易断裂。
4.请幼儿摸了蜘蛛网后洗手。
三、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欣赏蜘蛛编织的各种蜘蛛网四、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中蜘蛛和蚂蚁的图画,尝试讲述两种动物的不同,并圈出来师:书上有我们认识的蚂蚁,还有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蜘蛛,请你看看,这两种动物的身体部位是一模一样的吗?请把不一样的地方圈出来吧。
评价建议1.能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蚂蚁与蜘蛛身体部分的不同。
2.在收集蜘蛛网时发现蜘蛛丝的易断性,在实验中发现蜘蛛丝的坚韧性。
活动拓展1.在动物世界中,蜘蛛的种类有很多,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和蜘蛛有关的光碟,让幼儿对蜘蛛的认识更深刻一些。
2.结合中班所学知识编织蜘蛛网,尝试寻找更坚韧的材料,模仿幼儿用书中的蜘蛛网图片编织新的蜘蛛网,并且比较谁编的蜘蛛网更坚韧。
蜘蛛 教学设计
![蜘蛛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c73bee84868762cbaed520.png)
蜘蛛【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3.养成热爱大自然,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生:(猜谜语)蜘蛛。
师:你喜欢观察蜘蛛吗?你认真观察过蜘蛛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周建人的一篇文章《蜘蛛》。
(板题)二、出示目标1.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2.指名读。
3.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目标最难以完成。
(解读目标,明确难点。
)三、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周建人。
(课件出示图片和作者简介。
)生:自读作者简介。
生:了解周建人,知道他是自然学家。
2.师:通读课文,借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重点词语。
)蚊蚋捆缚怅然幸免生:举手认读(可以使用答题器抢答)。
师:指读,领读。
3.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
生:(跳读,回答)本文抓住蜘蛛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
师:结合你自己对蜘蛛的观察了解或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或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试模拟一只可爱的小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自己”。
师:结合课文内容帮小蜘蛛完成自我介绍吧。
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自我介绍。
四、研读课文小组一起阅读课文探究以下内容。
1.师:文章开头引用诗谜的作用是什么?(内容探究。
)预设:这样开头饶有兴趣,吸引读者,同时准确形象地揭示蜘蛛的生态特征。
师:这则诗谜非常准确地说出蜘蛛的特点。
生活中你还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谜语?能不能说一个?生:思考并回答。
预设: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2.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及其捕捉方法。
生:小组探究,自由回答。
预设:文中写了蜘蛛捕食的三种生动情景:一是克敌制胜,二是势均力敌,三是反遭暗算;文中提到三种捕食方法:一是擒拿法,二是相缚法,三是游击战的方法。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主阅读蜘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主阅读蜘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b34e9c804d2b160a4ec05a.png)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主阅读蜘蛛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1教学目标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2重点难点学习文中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描写文字综合运用的写法,品味科学小品的特点。
学习蜘蛛身上体现的坚强不屈,毫不气馁的精神,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人3教学过程1、由“蛛丝手套”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丝织品是件什么东西吗?那是一幅用蜘蛛丝织成的手套。
现在珍藏在法国巴黎博物馆。
蜘蛛丝怎么能织成手套呢?它有什么功效呢?还是让《蜘蛛》一课给我们揭密吧!2、解题,释题。
体裁:科学小品文。
作者:周建人——鲁迅研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
著作有《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鲁迅回忆录》等。
另有科学著作《科学杂谈》,与人合译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3、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此。
檐()瞻()赡()绕()挠()饶()粘()拈()沾()4、默读课文,研讨文章内容。
思考题:(1)文章开头引用诗谜的作用是什么?(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及其捕捉方法。
(3)文中说蜘蛛在生物界中是“名件”指的是什么?(4)为什么蜘蛛能捕捉到飞虫?(5)文章围绕蜘蛛的什么特点,介绍了它的哪些知识?其中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文章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7)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8)展开合理想象,你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蜘蛛干什么?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点拨:(1)引用谜语,意在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儿,也是对下文写蜘蛛怎样捉飞将的一个总起。
(2)文中写了蜘蛛捕食的三种生动情景:一是克敌制胜,二是势均力敌,三是反遭暗算;文中提到三种捕食方法:一是擒拿法,二是捆缚法,三是游击战的方法。
(3)说它是生物界的“名件”是指织网技能之高妙,使人诧异,它的身体机构之巧妙,使人惊奇。
(4)蜘蛛织网的生理机制是它的腹内有数种腺,藏着液体,都能从腹部末端放出来。
《会动的蜘蛛》—— 教学设计
![《会动的蜘蛛》——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9dd1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c.png)
《会动的蜘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蜘蛛的基本生态特征。
2.学习蜘蛛的行为和动作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其他媒体工具。
2.蜘蛛模型或图片。
3.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活蜘蛛标本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1.准备一幅蜘蛛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们对蜘蛛了解多少?”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蜘蛛的生态特征,如体形、饲养习性等。
步骤二:学习蜘蛛的行为和动作特征1.利用教学PPT或其他媒体工具,介绍蜘蛛的行为和动作特征,包括捕食行为、蜘蛛网的构造、蜘蛛的移动方式等。
步骤三:观察蜘蛛的活体标本1.准备一些活蜘蛛标本,利用显微镜和载玻片展示给学生观察。
2.学生们观察标本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观察问题,例如蜘蛛的身体结构、腿部特征等,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步骤四:动手实践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材料,包括纸板、毛线、剪刀等。
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蜘蛛特征,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蜘蛛模型。
3.学生制作完成后,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蜘蛛模型。
步骤五:总结提升1.教师向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并回顾学生制作的蜘蛛模型。
2.提醒学生要养成多观察、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老师观察学生对蜘蛛生态特征的理解情况。
2.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蜘蛛模型的完成情况。
3.学生在观察和描述蜘蛛标本时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互助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能够充分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学习蜘蛛的行为和动作特征,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理解。
从《蜘蛛》教案到整合型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分享
![从《蜘蛛》教案到整合型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7e7d2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e.png)
从《蜘蛛》教案到整合型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分享教学设计分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兴趣和参与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分享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设计实践和经验,并以《蜘蛛》教案为例,介绍如何将教案转化为整合型科学活动。
一、教学设计实践与经验1.分析学生学情和特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初中生的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他们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和发现。
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实验或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问题,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在生物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研究或调查身边的生物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3.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有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将内容和方法变得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
例如,在生物学中,可以通过游戏、竞赛、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
4.鼓励学生交流和合作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例如,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组队,一起探究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不仅可以相互补充,还会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评价要多元化课堂评价要多元化,不只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看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而不是仅仅看分数。
二、《蜘蛛》教案转化为整合型科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教案转化为整合型科学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023年《蜘蛛》教学设计_1
![2023年《蜘蛛》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377c991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e.png)
2023年《蜘蛛》教学设计2023年《蜘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五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读六个生字。
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习作和表达中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各种蜘蛛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__,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__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1、熟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练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
(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
(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蜘蛛结网的过程。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蜘蛛》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蜘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be95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4.png)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蜘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研究《蜘蛛》这篇课文,了解蜘蛛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材: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蜘蛛》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蜘蛛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蜘蛛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重点解读生词和难句。
3. 听力:听录音,理解课文内容。
4. 理解:师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引导学生扩展课文内容,了解更多有关蜘蛛的知识。
6.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练阅读和理解。
7.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8. 写作: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书面作业,包括课文理解和写作。
六、教学时长本教学设计适用于2至3个课时的教学。
七、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2. 图片资料:蜘蛛的图片、蜘蛛网等。
3.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课文录音。
八、教学反思通过《蜘蛛》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激发兴趣,听力理解,小组合作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同时也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帮助和指导。
下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蜘蛛 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蜘蛛 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c657a89b89680203d825ab.png)
蜘蛛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蜘蛛这种小动物。
了解了它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作者为什么能把人们常见的蜘蛛有关的科学知识写得如此新鲜清晰,又饶有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
(-)明确目标1.抓住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2.以记叙和描写为手段,进行生动的说明。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并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与人们常见的蜘蛛有关的科学知识写得如此新鲜清晰,又饶有情趣?探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1.抓住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蜘蛛会织网,能捕虫,大家都知道。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它是如何结网捕食的。
作者正是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对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首先,观察了蜘蛛“捉飞将”的三种情景,一是克敌制胜,二是势均力敌,三是反遭暗算;其中重点观察的是它“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对“蚊、蚋等小虫”施展的是擒拿法,对“气力较大的飞虫”使用的是捆缚法,对“带枪的飞将”则采用游击战的方法。
其次,观察了蜘蛛结网的过程。
最后观察了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
这是一种实际的具体的观察。
文章由对檐前的网的观察生发开来,既写了蜘蛛如何捕食昆虫,也写了它如何为昆虫所食,着重说明了它的各种各样捉拿昆虫的方法,这都是以细致的观察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作者还更深入的观察了蛛体结构和织网技能,这是由上述对事物表象的具体观察转入对事物内在特征的科学分析。
他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说明了蜘蛛“织网的技能之高妙”和“身体机构之巧妙”,以及人类对蛛丝的利用。
文章把重点放在蛛丝的实用价值上,具体描述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
这一切写在文章里虽然只是科学的结论,但是不容置疑,原因就在于它是以科学的观察——更精细的观察为基础的。
2.把记叙和描写作为手段,进行生动的说明。
本文属于科普读物,是写给缺少生物学专门知识的一般读者看的,因而除了具备科学性的特点外,还应力求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饶有趣味,以达到引人入股和易于接受的目的。
《认识蜘蛛》绘本教案
![《认识蜘蛛》绘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c366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3.png)
《认识蜘蛛》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蜘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蜘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认识蜘蛛》绘本故事书。
2. 蜘蛛的图片或模型。
3. 学生观察记录表。
4. 素描工具、颜色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蜘蛛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蜘蛛的外形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
教师向学生讲解蜘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蜘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等内容。
并通过《认识蜘蛛》绘本故事书,让学生了解蜘蛛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3. 操作。
让学生观察蜘蛛的图片或模型,让他们用观察记录表记录下蜘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内容。
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用素描工具和颜色笔画出蜘蛛的形象,并在旁边写下自己对蜘蛛的描述。
4. 总结。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蜘蛛的认识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强调蜘蛛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五、作业。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附近的蜘蛛,记录下它们的生活习性、栖息地等内容,并用文字或图片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蜘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蜘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蜘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617b5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4.png)
蜘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蜘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蜘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蜘蛛的分类、特征、习性及生态角色,掌握蜘蛛的发育过程及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热爱,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蜘蛛2、蜘蛛的分类3、蜘蛛的特征及习性4、蜘蛛的生态角色5、蜘蛛的发育过程及危害三、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以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展示蜘蛛的各类形态,增加学生的兴趣。
2、小组研讨: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蜘蛛的分类,搜集蜘蛛的相关信息。
3、实物观察:到现场观察蜘蛛的外貌,构造,行为习性等。
4、互动问答: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5、综合性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究蜘蛛的发育过程。
四、教学流程1、开场生动有趣的介绍蜘蛛,引起学生兴趣。
2、小组研讨前期在课上已给学生自由讨论蜘蛛的分类,课上简问每个小组的发言,选出绚目成炘代表小组发言。
3、实物观察到课室外边采集蜘蛛,让学生亲自观察外貌构造,行为习惯等。
4、互动问答以问题设计出互动问答,学生自由回答,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5、综合性探究对关于蜘蛛发育过程等知识点,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对蜘蛛更深入的认知。
6、总结通过互动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过程,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准备1、蜘蛛标本、照片、PPT等2、实验用纸箱、蜘蛛饲料等3、教材、参考书籍等六、课堂互动设计1、学生自我介绍和发言环节2、观察实物互动设计3、举手回答问题互动设计4、课上简问小组代表发言互动设计5、实验讨论互动设计七、作业设计1、课外自由观察蜘蛛,记录蜘蛛的形态,特征以及观察到的生态行为。
2、Google资料查找并阅读关于蜘蛛的相关科学新闻,写一篇读后感。
《蜘蛛》教学设计
![《蜘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d498c1910ef12d2af9e793.png)
14、蜘蛛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及本文的顺序。
(重点)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激发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
(难点)4、赏析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既痛苦, 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 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仍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 于是重整旗鼓,又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 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出示课题《蜘蛛》二、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及本文的顺序。
(重点)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激发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
(难点)4、赏析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三、关于蜘蛛了解多少呢?1、种类: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所有种的通称。
除南极洲以外,全世界分布。
从海平面分布到海拔5,000米处,均陆生。
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知蜘蛛100科5420属4205005种,中国大陆有67科约3800000种。
2、性质:既益又害,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多数被视为益虫,也可入药。
3、形态4、蜘蛛世界中的十“最”1)、最大的蜘蛛:亚马逊巨人食鸟蛛,又名哥利亚巨人食鸟蛛,主要生活于南美洲北部的雨林中,其体型最长可达12英寸(约30厘米),它们可以轻易捕食和吞咽鸟类、老鼠等小型动物。
2)、最小的蜘蛛:雄性“安娜彼斯图拉蜘蛛”生长于西非的雄性蜘蛛(音译“安娜彼斯图拉蜘蛛”)。
雌性“安娜彼斯图拉蜘蛛”仅仅只有0.03英寸(约0.762毫米),比“帕图蜘蛛”稍大,但是雄性“安娜彼斯图拉蜘蛛”则从来没有发现过。
由于上述这些蜘蛛体型太小,没有人能够拍摄到它们的标准照。
图片上的这只蜘蛛名叫“刺客蜘蛛”,“刺客蜘蛛”也可算得上世界上第三小蜘蛛。
《蜘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蜘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5f0887f46527d3250ce0a0.png)
湖北汉川骆小斌[学习目标]1、领悟作者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领悟作者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用具]蜘蛛相关图片、CAI投影[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沮丧,茫然中,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拉丝织网,尽管丝一次次被风吹断,蜘蛛又一次次重新吐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将网织成。
将军深受激励,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这个故事,不由得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蜘蛛顿生敬意,那么,蜘蛛还有哪些生态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建人的《蜘蛛》。
二、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演示:(自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蜘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生态特征?(2)这篇课文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蜘蛛的知识?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织网捕食、捕虫的方法、身体的机构、蛛丝的应用、不织网蜘蛛3、分组读课文、思考:围绕蜘蛛的生态特征,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1)师简单复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本篇课文的说明顺序的逻辑顺序。
(2)学生简单说一说课文的说明顺序:由捕虫的方法到身体的机构,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由织网的蜘蛛写到不织网的蜘蛛,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教师总结过渡:依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说明顺序,作者安排了课文中这些内容,使课文的结构十分清楚。
同样,在语言方面作者也下了一点功夫,在说明方式上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生动说明。
三、学习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1、什么是生动说明?(投影演示)生动说明是用具体详尽、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摹事物、描述过程,使读者乐于了解、便于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蜘蛛_教案教学设计
![蜘蛛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8d70ed0029bd64783e2cab.png)
蜘蛛教学建议结构内容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以幼年时听到的关于的一个诗谜作文章的小引,形象鲜明地概括了会结网的生态特征。
第二部分(2~3)具体记叙捉飞将的情景,着重说明它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
第三部分(4~6)说明蛛丝的成因及利用。
第四部分(7)介绍了有丝而不结网的其他,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
谋篇立意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关于昆虫知识的小品文。
文章由表(的生活习性)及里(吐丝的生理机制),由此(本身的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及彼(蛛丝的用途和较少见的一些不结网的)。
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的生态特征,以及人类对蛛丝的认识和利用。
脉络层次一篇好的说明文,在说明的内容科学确切的基础上,还要求行文的脉络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使人读了一目了然。
在介绍捕虫的技巧时,作者安排的顺序是从易到难。
作者先写是如何捕捉蚊蚋等小虫,次写如何捕捉力气较大的飞虫,再写如何捕捉带枪的飞将,最后写最难的是捉披甲的飞将以及被蜾赢袭击的情况。
在介绍身体机构的巧妙,各种腺体的生理功能时,作者则以结网的过程为顺序,从最初做绷架的辐射腺写到把丝粘着时用的梨状腺。
在说明各种腺时又都按名称、状态、功用等顺序来写。
作者就是这样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地把结网与捕虫以及它的生理机构等特点介绍得一清二楚。
多种表达方式虽然说明文(包括科学小品)主要表达方式在于说明。
但是,如果恰当地配合一些必要的记叙和描写,会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使人读了如饮甘泉,如品佳肴。
如本文开头,先用叙述手法,从眼前织网的情况点明了活动的时令和地点,引起了对儿时一则谜语的回忆,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自然亲切,引人入胜。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介绍捕捉“披甲飞将”的经过,则用了绘声绘形的描摹手法,写出各种具体情状。
请看以下这段捕捉最难捉披甲飞将的描写是多么精彩:“……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从网里滑脱,啪的一声跌在地上了,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
”“啪的一声”和“怅然”绘声绘形地写出了在捕捉披甲的飞将时吃力的情形和失望的神情,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状。
202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的网织》优秀教学设计
![202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的网织》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1802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1.png)
202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的网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蜘蛛的特点和生活性;2. 了解蛛网的形成过程和作用;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惯。
教学准备1. 《蜘蛛的网织》课文;2. 布置一个小组合作观察蜘蛛和蛛网的任务;3. 预先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讲解和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蜘蛛和蛛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蜘蛛和蛛网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课文研究(15分钟)1. 分发课文《蜘蛛的网织》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实物观察(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蜘蛛和蛛网,让他们亲自动手观察蜘蛛的网织过程,并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后,让他们结合观察的实物和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蜘蛛网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板书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帮助学生总结蜘蛛网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并在黑板上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
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们自由发挥,利用材料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蛛网模型,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2. 学生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蛛网模型,并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物观察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以评估他们对蜘蛛和蛛网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制作的蛛网模型,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供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改进和进一步提升。
参考资料- 《蜘蛛的网织》课文- 图片和实物。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蜘蛛》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蜘蛛》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1dfb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e.png)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蜘蛛》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中的汉字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
3.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创作。
4. 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能够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常用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小蜘蛛》的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的课本和练册。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课文,复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研究课文(20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 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3. 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创作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小蜘蛛的故事情节,并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小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小故事,互相欣赏和评价。
课堂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册上与课文相关的练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书写能力。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研究语文,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册上的答案,以及学生的小组创作,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给予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评价和反馈。
注意事项1. 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需要注意学生的发音和书写规范,及时纠正错误。
3. 学生的创作活动应鼓励思路多样化,不限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以上是《小蜘蛛》优秀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幼儿园《认识蜘蛛》教案
![幼儿园《认识蜘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0ccdb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8.png)
幼儿园《认识蜘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蜘蛛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蜘蛛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八条腿。
2. 蜘蛛的生活习性:蜘蛛是捕食昆虫的,它们是如何织网捕食的。
3. 蜘蛛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蜘蛛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如何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蜘蛛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具:蜘蛛模型或玩具蜘蛛。
3.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蜘蛛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幼儿是否见过蜘蛛,他们对蜘蛛有什么印象。
2. 讲解:介绍蜘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通过展示教具或实物,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蜘蛛的特点。
3. 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蜘蛛的模型或画出蜘蛛的图片,加深他们对蜘蛛的认识。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蜘蛛,记录下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并与家长分享。
2. 鼓励幼儿家长带领幼儿去户外寻找蜘蛛,增加他们对蜘蛛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2. 评估幼儿在动手制作蜘蛛模型或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表现蜘蛛的特征。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价他们对蜘蛛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家长来讲解蜘蛛的更多知识,如蜘蛛的分类、蜘蛛的分布等。
2. 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蜘蛛,让他们亲身体验和了解蜘蛛的生活环境。
3. 开展蜘蛛主题的绘画比赛或手工艺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介绍蜘蛛的时候,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形象,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进展,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之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之四](https://img.taocdn.com/s3/m/6f392606f111f18583d05ab4.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之四1、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注意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蜘蛛织成大网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将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
因为从现象抽象出本质是一次飞跃,从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更高层次的飞跃。
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此飞跃的过程。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第1段,学会蜘、蛛、织、阵、丝、断6个生字,理解蜘蛛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蜘蛛织网的情况。
2、收集有关蜘蛛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1)课前观察过蜘蛛的同学有哪些?你能说说蜘蛛结网的情况吗?(2)你还收集了有关蜘蛛的什么信息?能与大家共享吗?(3)出示课题。
正音:蜘蛛(zhī zhǖ)、织(zhī)。
这三个字可以怎么记?教师补充有关蜘蛛的知识。
2、听录音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想法?3、听后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
4、学习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用数字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1句,想想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3)教师范读第2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怎么读会更好?(4)学生仿读,在仿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图画,描绘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学着说一句把字句。
(7)欣赏课文第一段录音范读。
听后仿读。
(四)巩固练习1、随堂练习。
(1)看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口头扩词比赛:织织网、织布、织衣丝丝线、吐丝、丝绸断刮断、打断、折断(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初二语文《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蜘蛛》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蜘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a449ae168884868662d690.png)
初二语文《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蜘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蜘蛛》【教学目的要求】《日本平家蟹》1、熟读全文,理解文章结构特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现象。
《万紫千红的花》1、了解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篇文章中的突出作用。
2、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
《蜘蛛》1、了解文章由“表”及“里”,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以及人类对蛛丝的认识和利用。
2、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
引导学生学会用“新”眼光去看“旧事物”,在“旧”事物中看出新迹象、新特点,借此寻求新知识、获得新认识。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日本平家蟹》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在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文章从日本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写起,概括地叙述了战争的过程。
这样的开头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一方面,使读者对此产生好奇,还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另一面“日本平家蟹”是人工选择的一个典型事例,把它解释清楚也就把人工选择的含义解释清楚了。
接着从第4段开始切入正题。
此后分作四个层次说明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过程、意义和作用。
第一层(第4段)紧承前面的故事,以平家蟹为例,详细说明了人工选择的过程。
第二层(第5—7段)从平家蟹这一特殊物种说开去,谈及其他人工选择的例子,并进步阐释了人类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层(第8段)在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自然选择的含义。
第四层(第9段)总结了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给生物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总之,作者由个别到普遍,由特殊到一般,由人工选择到自然选择,逐层深入地进行了科学的说明。
《万紫千红的花》这是一篇讲解花的色彩的说明文。
作者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依次讲解了花色形成的原因、花色的变化规律。
花色与昆虫的关系和花对人的影响这四个问题。
这篇文章有三个特点:一、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篇文章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使得原有艰涩枯燥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
初中课文《蜘蛛》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初中课文《蜘蛛》教学设计(精选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47e25faba1aa8114531d9a4.png)
初中课文《蜘蛛》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是什么吗?”(蜘蛛)“你观察过张网捕虫“蜘蛛很常见,的蜘蛛吗?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结网吗、’但往往不被我们注意。
本文的作者却对它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哥尔斯密写的这篇说明文。
(教学设计:教师激情导入,学生体会作答。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1、整体把握,理解主旨。
(重点)2、学习本文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性文字综合运用的写法;体会拟人等修辞的妙处;品味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难点)3、学习蜘蛛身上体现出的坚强不屈,毫不气馁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设计:教师出示目标并解读,让学生明确,做到学习有的放矢。
)三、挑战新知识(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哥尔斯密(1730—1774),又译哥尔德斯密斯,英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曾就学于都柏林大学和爱丁堡大学。
1759年给一家小刊物《蜜蜂》撰稿时,才作为文学批评家和散文家初露锋芒。
哥尔斯密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诗歌《荒村》和喜剧《委曲求全》。
作为英国优秀的散文家,哥尔斯密写了大量散文小品。
如《世界公民》有意识地模仿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假托一个旅居英国的中国人的通信,讽刺英国社会的虚伪和矫揉造作。
它的`文体接近口语,流畅自然,充满了幽默和智慧,是英国散文的杰作之一。
(教学设计:课前布置预习,搜集作者资料,课堂展示,教师补充,整理重点。
)(2)基础知识螫刺shì甲胄zhòu绷紧bēnɡ钳子qián积蓄xù诧异chà擒住qín诅咒zǔzhòu束缚fù遭遇战:敌对双方在行进中相遇而发生的战斗。
计穷智竭:计谋和智慧用完了,没有法子可想了。
这里的穷和竭都是尽、完了的意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蜘蛛》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蜘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52fd37b9f3f90f77c61b31.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蜘蛛》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蜘蛛》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蜘蛛》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认识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型动物。
2、激发幼儿观察和认知小蜘蛛的兴趣,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动画片-蜘蛛在哪里2、课件:图片-蜘蛛3、ppt课件:巨型蜘蛛活动过程一、导入1.谜语:一个小珠子,吐丝结网子,网子粘虫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师:你们知道蜘蛛在哪里吗?二、展开1、你们想看小蜘蛛的动画片吗?播放动画片:蜘蛛在哪里,幼儿观看。
让幼儿说一说蜘蛛长什么样子。
2、利用蜘蛛图片,细致的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头胸部长着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状的(2)小结: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为圆形和卵圆形,能纺出丝的纺织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习性。
(1)你在哪里见过蜘蛛蜘蛛是怎样捕食的蜘蛛喜欢吃什么?(2)小结:蜘蛛生活在树上、草间、石下、水边、洞穴、灌木丛等处,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的蜘蛛结网捕食,有的蜘蛛四处找吃的,还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虫、多足类动物为食物。
4、了解蜘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蜘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蜘蛛?(2)小结:蜘蛛能捕捉农田里的很多害虫,有的蜘蛛还可以入药。
因此,蜘蛛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种类(1)Ppt课件:巨型蜘蛛(2)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蜘蛛有很多种类型,还有毒性蜘蛛。
三、结束部分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小型动物,激发对小动物观察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蜘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领悟作者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1、领悟作者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用具]
蜘蛛相关图片、CAI投影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沮丧,茫然中,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拉丝织网,尽管丝一次次被风吹断,蜘蛛又一次次重新吐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将网织成。
将军深受激励,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这个故事,不由得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蜘蛛顿生敬意,那么,
蜘蛛还有哪些生态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建人的《蜘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演示:(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蜘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生态特征?
(2)这篇课文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蜘蛛的知识?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织网捕食、捕虫的方法、身体的机构、蛛丝的应用、不织网蜘蛛
3、分组读课文、思考:围绕蜘蛛的生态特征,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
(1)师简单复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本篇课文的说明顺序的逻辑顺序。
(2)学生简单说一说课文的说明顺序:由捕虫的方法到身体的机构,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由织网的蜘蛛写到不织网的蜘蛛,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教师总结过渡:依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说明顺序,作者安排了课文中这些内容,使课文的结构十分清楚。
同样,在语言方面作者也下了一点功夫,在说明方式上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生动说明。
三、学习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1、什么是生动说明?
(投影演示)生动说明是用具体详尽、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摹事物、描述过程,使读者乐于了解、便于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课文哪些部分写得具体生动?(第2、3自然段)自读课文、回答。
第2、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生动说明书的方式。
3、以第2自然段为例,归纳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同座讨论)
(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A、运用了一些形容词、动词、副词——准确传神再现情景
B、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
四、出示蜘蛛相关图片,并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关于蜘蛛的说明文,字数不限。
(1)学生临场作文
(2)学生朗读作文
(3)教师点评总结
附:板书设计
蜘蛛
周建人
织网捕食
捕虫的方法
身体的结构
蛛丝的应用
不织网蜘蛛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